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地理高考氣候

地理高考氣候

發布時間: 2021-01-26 13:22:33

A. 高中文科地理氣候的知識總結及高考重點

氣候專題答題理論要點
1、某區域氣候特點
類型多樣或單一,哪種類型為主,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
如中國: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
2、某種氣候類型特點
①氣溫:氣溫的高低,季節變化,最冷月、最熱月氣溫高低,年溫差大小
②降水:年降水總量多少 ,季節變化,年際變化
如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降水豐富,且降水季節分配均勻,年際變化小
3、某天氣特點和成因
特點:①天氣狀況(晴、陰、雨、雪),②氣溫,③氣壓,④風(風向、風力,風的性質)
成因:考慮常見的天氣系統影響
①氣團:冷、暖氣團。
②氣壓:高、低壓。
③鋒面:冷、暖鋒和准靜止鋒。
④氣流:氣旋和反氣旋。⑤鋒面氣旋)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技巧1:大氣和地面的熱量收入和熱量支出
大氣的熱量收入:地面輻射為主,大氣的熱量支出:大氣輻射
地面的熱量收入:太陽輻射為主,地面的熱量支出:地面輻射
技巧2:氣溫的日變化規律
沒有天氣、大氣運動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一般日最高氣溫出現在14點左右,日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技巧3:氣溫日較差的影響因素
(1)緯度: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
(2)季節: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於冬季 ,在中高緯度地區,最大值在春季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平地,平地大於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
(4)下墊面性質: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於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
(5)天氣:晴天氣溫日較差大於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
(6)地勢:離地面越近,日較差越大
技巧4:氣溫年較差的影響因素
(1)緯度:氣溫年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
(2)海陸: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響越大,氣溫年較差越小
(3)地形:一般情況下高地小於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較差越小
(4)天氣:雲雨多的地區小於雲雨少的地區。
(5)植被:有植被的地區小於裸地。
技巧5:溫差對農業生產影響
在農業生產上有時需要較大的氣溫日較差,這樣有利於作物獲得高產。因為,日較差大就意味著,白天溫度較高,而夜間溫度較低,這樣白天葉片光合作用強,製造碳水化合物較多,而夜間呼吸消耗少,積累較多,作物產量高,品質好。
技巧6: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溫差比較:
①氣溫年較差小 ,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②日較差大 ,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技巧6:氣溫水平分布規律:陸地北凸,7月;陸地南凸,1月。
(1)等溫線與緯線平行,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影響因素:緯度;成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2)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冬季陸地低於海洋,夏季陸地高於海洋。影響因素:海陸位置;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等溫線閉合或向高海拔突出。影響因素:地形(海拔);成因:海拔高氣溫低。
(4)等溫線向低緯或高緯突出。影響因素:洋流;成因: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技巧7:熱力環流形成過程
近地面空氣的受熱或冷卻,引起氣流上升或下沉運動。空氣上升或下沉,導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的差異。氣壓的差異又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
技巧8:風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大氣水平運動的原動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技巧9:水平氣壓梯度力:(1)垂直於等壓線,並由高壓指向低壓(2)氣壓梯度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
技巧10:風的受力和方向:
(1)近地面: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三個力作用,風向與等壓線斜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高空(1500米以上):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兩個力的作用,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技巧11:常見的熱力環流:海陸風、山谷風、城市風

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
1、太陽高度角或緯度:
太陽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氣的路徑就越短,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太陽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陽輻射散布的面積越小,太陽輻射越強。例如,中午的太陽輻射強度比早晚的強。
2、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則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強。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區。
3、天氣狀況;大氣污染的程度;大氣透明度:
晴天雲少,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小,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例如四川盆地多雲霧陰雨天氣,太陽輻射消弱強,太陽輻射成為我國最低值區。
4、白晝時間的長短:白晝長則太陽照射時間長。
註:日照時間主要與白晝時間和天氣狀況有關

影響氣候三大要素的因素
1、影響某地氣溫高低的因素:
① 緯度對氣溫的影響:全球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熱、溫、寒等五帶的劃分。
②下墊面
地形:地勢越高,氣溫越低(-0.6℃/100米)。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對冷空氣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間盆地、河谷氣溫往往偏高如四川盆地冬季氣溫比同緯度長江中下游高。山地同一高度,陽坡比陰坡氣溫略高。
洋流:暖流能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亞歐大陸東岸我國亞熱帶范圍25—33度
海陸: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受海洋影響大的地區,氣溫變化緩和;受陸地影響大的地區相反。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而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日本氣候就有海洋性的季風氣候,而我國是大陸性季風氣候
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因其對太陽輻射的屏蔽作用和對蒸發量的影響,氣溫變化小於裸地(綠洲與沙漠)。
水文:湖區、庫區、沼澤、濕地等由於熱容量大,對太陽的反射率低,故溫差小(海陸風成因)。
③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④人類活動:城市的熱島效應,大氣的溫室效應,人類營林與毀林、興修水庫與圍湖造田等活動對氣溫都有很大影響。
2、影響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 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降水較多,高壓較少;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
A:單一氣壓帶、風帶、氣團影響下形成的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
冰原氣候——極地高氣壓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帶
B:不同氣壓帶、風帶、氣團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乾季受信風帶控制
熱帶季風氣候——雨季受赤道氣團(西南季風)控制,旱季受東北季風控制
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冬季受西風帶控制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受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控制,冬季受冬季風(西北季風或東北季風)控制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受東南季風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風控制
②下墊面
地形:越向內降水越少,是內陸盆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天山和阿爾卑山北坡降水多,喜山南坡多);高大地形也會阻止水汽的進入,如新疆氣候乾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內陸以外,還由於周圍高大山脈對水汽的阻擋。
洋流:澳大利亞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的廣大地區,除副高控制外,還受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再如,英國、挪威俄羅斯的海港終年不凍就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海陸位置對降水的影響,通常大陸內部乾旱少雨。
植被和水文狀況: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以及湖沼、水庫周圍,空氣的濕度較大,相對降水較多。
③人類活動:城市濕島效應是城市多上升氣流易成雲致雨;雨島效應是城市塵埃多,凝結核多,霧和低雲比效區多。
3、影響氣壓高低的因素:
①、海拔高度:氣壓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海陸分布:因海陸存在熱力性質差異,所以海陸間氣溫與氣壓隨季節發生變化。北半球夏季,陸地上形成低壓,海洋上形成高壓;冬季相反。
③、氣溫:同一水平面上,氣溫高則氣壓低,反之氣溫低則氣壓高。
④、空氣垂直運動:上升氣流處往往氣壓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氣流處相反。
判斷高壓脊(線)、低壓槽(線)和鞍部:
高壓脊(線):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其數值由高指向低處為高壓脊(類同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脊)。
低壓槽(線):等壓線中彎曲最大處,其數值由低指向高處為低壓槽(類同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谷)。
鞍部:鞍部國兩個高壓和兩個低壓的交匯處,其氣壓值比高壓中心低,比低壓中心高。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技巧1:氣候的形成因子:
(1)太陽輻射:是造成氣候差異最基本的因素。(不同緯度上分布不均勻,隨著時間變化)
(2)下墊面:是大氣的直接熱源和水源。(海陸差異、地形不同、植被覆蓋不同)
(3)大氣環流:造成氣候要素分布的直接原因(調整全球熱量和水汽的分布,顯著地影響各地氣候;本身是氣候現象,主要通過大氣環流形成的行星風帶、大氣活動中心,有的常年存在,有的在一定季節出現)
(4)人類活動: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對氣候產生影響(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氣釋放熱量改變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特性)
技巧2:氣候類型判斷
1.根據氣溫曲線圖判斷該地是在南半球還是在北半球。由於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因此氣溫的變化也是相反的。如下表半球名稱 氣溫最高月 氣溫最低月 氣溫曲線形狀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2.根據最冷月或最熱月均溫值,確定熱量帶。
(1)最冷月均溫>15℃為熱帶。
(2)最冷月均溫在0℃~15℃為亞熱帶,但有一特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最冷月均溫>0℃。
(3)最冷月均溫<0℃為溫帶。
(4)最熱月均溫<10℃為亞寒帶和寒帶。
3.根據降水量柱狀圖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狀圖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節分配(主要雨季)確定降水類型,最後確定氣候類型。判斷指標如下:
氣候

類型 熱帶 亞熱帶 溫帶 亞寒帶
寒帶
雨林
氣候 草原
氣候 季風
氣候 沙漠
氣候 季風
氣候 地中海
氣候 季風
氣候 海洋性
氣候 大陸性
氣候
降水量(mm) >2000 750~
1000 1500~
2000 <125 >1000
(>800) 300~
1000 500~600
(400-800) 700~1000 <400 <250
季節分配 年雨型 夏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註:少雨型:全年少雨或無雨。
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均勻,沒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
夏雨型:夏雨較多,且降水集中於夏季,冬季降水較少。
冬雨型:冬雨較多,且降水集中於冬季,夏季降水較少

技巧3:典型氣候分布范圍大小分析要點
如歐洲的溫帶海洋性氣候范圍最廣,最典型原因
(1)、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規律(常規理論):緯度在40-60度的大陸西岸,而歐洲大部處於該位置。
(2)、下墊面(這是分布范圍與其它地區差異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導致其緯度可達北極圈;歐洲的地形地勢(低平原、主要為東西向的山脈)、以及大陸輪廓(海岸線破碎)從而導致其向東延伸范圍大

技巧4:區域地理中有關典型氣候問題
(1)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 受安第斯山脈阻擋的影響,山地東側為西風帶的背風坡,產生焚風效應和雨影效應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巴塔哥尼亞荒漠的成因)、西側為西風帶的迎風坡,降水豐沛,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非地帶性現象)
(2)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3) 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4)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5)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6)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中美洲東北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海洋的信風帶來暖濕氣流,受地形(山地)的影響,在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7)赤道穿過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因地勢高,氣溫低,空氣對流不旺盛,降水少
(8)亞馬遜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成因?
亞馬孫平原面積廣大,地勢低平,又位於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壓和信風的控制,空氣對流旺盛。它的北、西、南三面為高原、山地,東面向大西洋敞開,沿海又有暖流經過,從東北、東南方向海上來的濕熱氣流匯集內陸,並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終年降水豐沛。因此,亞馬孫平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9)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於東部季風區,原因是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10)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11)天山北坡、阿爾泰山南坡成半乾旱區?
處於開口向西的槽狀地形,來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到達天山北坡和阿爾泰山南坡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故成為半乾旱區
(12)為什麼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①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 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13)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 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14)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並不比南方少多少。
(15)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16)東部季風區雨帶移動的時間和影響的地區?4~5月雨帶控制在華南地區;5月下旬~7月上旬雨帶控制在長江中下游地區;7~8月雨帶控制在華北、東北地區。
(17)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靜止鋒)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熱帶高壓脊第一次北跳,脊線在20~25°N,雨帶停留在長江—淮河地區。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為該地區提供了豐富的水汽。伏旱的成因:三伏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旱。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最佳答案)

技巧5:副高與我國降水
春末:副高大約在北緯15°-20°,雨帶常位於華南。
夏初:副高西伸北進到北緯20°左右,雨帶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之久的梅雨;
7月上、中旬:副高再次北移,擺動在北緯25°~30°,這時黃河下游地區進入雨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結束,進入盛夏。由於副高的控制,出現伏旱;
7月末至8月初:副高跨越北緯30°,到達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帶隨之北移,華北北部、東北地區進入雨季;
8月底或9月初:副高南退,雨帶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結束。
10月以後:副高退至北緯20°以南,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活動特點:夏季北進時,持續時間較長,移動速度較慢,而秋季南退時,卻時間短,速度快。西太平洋副高活動的年際變化較大。當其活動出現異常時,常常造成我國較大范圍的旱澇災害。
副高的位置還會影響台風的路徑,如果西北太平洋的台風發生在副高南側,受到副高南側偏東氣流的引導,就會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很可能影響到我國。

影響天氣的因素
1、氣溫和氣壓
①鋒面活動:主要指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後對氣溫和氣壓的影響。如冷鋒過境前,受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低;冷鋒過境時大風降溫;冷鋒過境後,受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氣壓高。暖鋒相反。
②陰晴狀況:白天多雲,射削弱作用強,氣溫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雲,由於大氣的保溫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溫暖;多雲時,往往晝夜溫差小,晴天時相反
2、降水
① 鋒面:冷、暖鋒、准靜止鋒(6、7月江淮梅雨、冬季貴陽天無三日晴、春季東南低溫)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
② 氣流和氣壓: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3、風
①風向:近地面風向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斜穿等壓線;南半球向左斜穿等壓線。在高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風受三力。高空受二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為原動力)
②風力(風速):取決於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小。在同一幅圖中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等壓線越稀疏,風力越小。
③風的性質:低緯向高緯暖風,反之冷風。海洋向陸地濕風,反之干風
(注風向成因分析理論:先說高壓成因,然後分析目的地在高壓相對方向和受的理論風,最後分析實際風成因)

B. 高考地理的問題,氣候方面!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因為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形成亞熱專帶季候,又由於地屬處沿海一帶,夏季受海風影響,吹東南風,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影響,吹西北風,這二者輪流控制,季節性的交替,已是形成了季風。因此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夏季,氣壓帶風帶北移,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乾旱少雨。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受來自海洋的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豐富,氣候溫和濕潤。因此夏季炎熱乾燥,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綜合以上分析,夏季與冬季地中海氣候都要比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因此平均氣溫前者就比後者高。也就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比地中海氣候要低幾度。

C. 高考地理必備氣候類型有哪些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
(2)亞熱帶
(3)溫帶
(4)寒帶
(5)高原和高山氣候:氣候垂直變化明顯

D. 地理全球氣候

一.世界氣候類型及其分布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等地區,其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這里年平均氣溫高,但氣溫年較差略大於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間,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離赤道越遠,乾季越長,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系,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於此數。

4.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其特點為年平均溫高,年溫差較大,日溫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

5.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大陸東岸的亞熱帶地區,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6.地中海式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亞熱帶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故名。這類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或暖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乾旱,因此又稱為亞熱帶夏干氣候。

7.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在0℃以上),夏季不熱(7月平均溫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達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地區,朝鮮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其特點為夏季溫暖,冬季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溫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減少。

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由於全年在大陸氣團控制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陸中部形成乾燥或半乾燥氣候;而大陸北部,則由於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蒸發不旺,降水雖少,但不幹旱,形成特殊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10.極地氣候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在大陸邊緣地區,冬季長而寒,但夏季最熱月平均溫可達10℃,苔蘚、地衣是這里的典型植物,故又稱為苔原氣候;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等地的絕大部分地區,終年在冰雪覆蓋下,最熱月平均溫也不超過0℃,因此被稱為冰原氣候。

11.高山氣候可能出現在任何緯度,其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高度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其中10.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1)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所候)。分布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

E. 高三自然地理 氣候

首先簡單分析一下這種氣候的特點:
1、降水量大且月變化小。這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2、最冷月平均溫度小於0度。這說明這是一種溫帶氣候而不是亞熱帶氣候。
3、最冷月與最熱月都出現滯後現象。這也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
4、最冷月與最熱月溫差超過20度。這是明顯的季風氣候或者大陸性氣候特點,不過根據前面的分析,可排除大陸性氣候的可能。
5、位於北半球。
總結一下:這是一種位於北半球海洋性很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
答案是:小日本……
以下是日本氣候的特點:
日本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僅北海道、東北地方北部、本州山區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下。冬無嚴寒,北海道北部1月平均氣溫最低不低於-10℃;夏無酷暑,南部地區8月平均氣溫在25~26℃之間;位於中部的東京都年平均氣溫為15.3℃。

日本雨量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大大高於歐亞大陸東岸和西岸國家。例如,秋田的年降雨量是同緯度北京的3倍。東京的年降雨量是倫敦、馬黎的2倍多。日本降水量最多的地區是九州東南部、四國南部、紀伊半島東南部以及中部的福井、石川、岐阜等縣境,其年降水量均在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東北北部地區的太平洋沿岸和北海道東半部,年降水量少於1200毫米。

我覺得這個題出得還是很好的,考察得很細致

F. 高三地理如何描述氣候特徵

氣候特徵一般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分析,先說氣候類型,然後是典型的氣溫和降水特徵,氣溫包括年平均氣溫和氣溫的季節變化,降水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

G. 高考地理要考氣候,那記氣候的世界分布有什麼方法嗎

大陸西岸:
在0-10緯度之間°熱帶雨林(赤道低壓控制,高溫多雨);
10-20緯度之間,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和副高交替控制,雨季高溫多雨,旱季炎熱乾燥);
20-30緯度之間,熱帶沙漠所(副高控制,炎熱乾燥);
30-40緯度之間,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交替控制,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
40-60緯度之間,溫帶海洋性氣候(海洋暖流西風控制,夏季涼爽少雨,冬季溫和濕潤)。
大陸東岸:
0-10緯度之間,熱帶雨林(與西岸一樣);
10-23°26'之間,熱帶季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及氣壓帶風帶南北移動,全年高溫,雨季多雨,旱季少雨);
23°26』-35°之間,亞熱帶季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35°-50°之間,溫帶季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內陸,全年少雨,夏季高溫冬季寒冷)。
高考多考查大陸西岸,而且一般不會考查氣候成因,一般考查氣候特徵及氣溫降水分析。

H. 高考地理要考氣候,那記氣候的世界分布有什麼方法嗎

其實抄不管是高考考氣候還是平時檢襲測考考氣候,都不需要害怕,

在做氣候題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的就是,世界上的氣候基本上都是以赤道為主對稱分布的,只要知道這一點我們其實就已經找到了規律,

對應這圖例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找到規律之後真的很簡單,當然前提是你的腦子里必須要有世界地圖,想學好地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悉地圖,只有這些圖都刻在你腦子里了,你才會臨危不懼。

I. 高考文科地理 氣候水文地形特徵

水文:通航能力,含沙量大小,有無結冰期,補給類型,有無凌汛,水專 能大小
地形:最好講屬出什麼地形區,,起伏大小,地勢高低之類 ,等高線,
氣候 氣溫:日變化 年變化,,溫度帶 ,
降水:年變化,月變化,降水量大小
氣候:氣候帶.熱量。光照..降水..
地形:地形區..地勢..(平原:平坦開闊,山地:坡陡谷深..)
水文: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

祝你好運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