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文特徵
Ⅰ 高中地理 亞洲的水文特徵
長江水文特徵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長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均可進入,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條件。長江降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個主要雨區:(1)武夷山雨區,年雨量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2)南嶺雨區,年雨量約1400毫米,雨期稍後,在 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區,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4)漢江雨區,雨期最遲,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約1000毫米。在正常年份,長江流域的雨帶從三、四月起,自東南向西北移動,中下游的雨季早於上游,江南早於江北。降雨量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中下游降雨多於上游。 長江是雨洪河流,洪水變化規律與暴雨大體相應,其入汛時間中下游早於上游,一般年份,鄱陽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為主汛期,洞庭湖的資、沅、澧水則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會發生大洪水。長江幹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現時間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為最多。 長江的年徑流量為8890億立方米,其中上游來量佔47%,洞庭湖佔21%,鄱陽湖佔17%。 長江幹流寸灘至宜昌的三峽區間全長約660公里,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若不包括烏江,則區間面積為5.6萬平方公里,長江三峽區間面積約占宜昌以上面積的5.6%,雖然這段面積所佔的比重不大,但區間洪水常來勢兇猛,對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峽區間產生的最大洪峰就為27900cms。造成區間洪水的暴雨移動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帶雨區中心向東偏南移動或自西向東移至三峽地區,亦有從四川東北和漢江上游一帶的雨區中心南壓至三峽地區,這與長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峽暴雨往往又是兩至三天,此即為造成三峽地區的洪水常常是疊加在長江上游洪水的漲水段或峰頂附近的主要原因。長江三峽區間是長江中下游暴雨的多發區,該區間的洪水預報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汛調度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2.流域主要暴雨區和相關暴雨極值數據 長江流域最大24h暴雨,為江蘇省如東縣潮橋822mm,(1960年8月4日),最大三日暴雨湖北五峰縣1076mm,1935年7月3日-5日。 3.干支流洪水特性 長江的大暴雨洪水可分為全流域性和局部區域性兩種類型。前一種降雨范圍廣,歷史長,上下游雨季重迭,且雨區移動方向大致與幹流流向一致,干支流洪水發生嚴重遭遇,如1954年和1998年。後一種是幹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發生大強度大面積的暴雨所造成,如中游的1935年、1996年,上游的1981 年,漢江的1983年等。 長江洪水特性: (1)洪水峰高量大、歷時長。幹流實測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年大通站),調查最大洪峰流量達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年,1870年枝城);主要支流如汗獎、嘉陵江實測最大流量都超過40000立方米每秒,調查最大洪峰流量超過50000立方米每秒。一次洪水過程歷時長幹流屏山、宜昌20-30天左右,漢口、大通站超過50天,各支流一次洪水過程一般在10天左右。由於峰高、歷時長,洪水總量很大,如1954年漢口站最大60天洪量達3220億立方米,大通站4210億立方米,洪水峰量遠大於其他河流。 汛期洪水組成(5月-10月),以大通為控制站,宜昌以上約佔50%,中游佔44%,下游不及5%;以漢口為控制站,宜昌以上佔66%,洞庭湖水系佔23.9%,漢江佔7%,清江不到2%。 (2)洪水比較穩定,年際變化小。 (3)含沙量低,輸沙量大。宜昌多年品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3億噸;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多年平均輸沙量4.7億噸。 4.歷史洪水描述、洪峰編號 (1)1998年洪水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了僅次於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其主要特點:(1)全流域型洪水繼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和湘江大洪水後,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致使長江出現了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2)洪水次數多受降雨影響,鄱陽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先後多次發生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3)洪水量級大今年長江洪水與1954年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份來水量均超過1954年,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等於或大於1954年,頻率約80~100年一遇;中游洪量僅次於1954年,如不考慮洪水還原,漢口7、8月份來水量、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均大於1954年洪水;下游大通略小於1954年。(4)洪峰水位高長江幹流沙市~螺山、武穴~九江共359公里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多次超過歷史最高記錄,超過幅度達0.55~1.25米,沙市曾三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別達44.95米、44.84米和45.22米,最高洪峰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55米。(5)洪水持續時間長從6月中旬起,長江干支流水位先後超警。今年長江幹流沙市、監利、螺山、漢口、九江水位超過警戒水位的時間分別長達57天、82天、81天、84天和94天,監利~螺山、武穴~九江河段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的時間長達40多天。(6)洪水發生早、來勢猛汛前,1~3月份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湘江和鄱陽湖贛江多次出現歷史同期最高水位。汛期,長江中下游幹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長江上游7月初即出現第一次洪峰,比正常年份提前約半個月。7月4日,監利、武穴和九江河段即突破歷史最高水位。 (2)1954年洪水 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況下,鄱陽湖水系的贛江等和在6月初和7月初都發生了較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沅將於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連續發生較大洪水,桃源站分別達到19200立方米每秒(5月26日)、178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17800立方米每秒(7月16日)和23000立方米每秒(7月31日);湘江也於6月初、6月中旬和6月底連續發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達 18300立方米每秒,接近實測最大洪水;澧水、資水也都出現了較大洪水。漢江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發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漢口以下至湖口區間支流最大入江水量達13582立方米每秒。在上述情況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漲,漢口站6月25日超過警戒水位(26.30米),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 28.28米。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況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宜昌站先後出現4次流量大於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達 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達71900立方米每秒。荊江分洪區3次分洪和多處扒口、潰口分洪,總分洪量達到1023億立方米的情況下,沙市水位達到44.67米,城陵磯水位達到33.95米,漢口水位達到29.73米(最大洪峰流量實測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磯水位達到33.95米,都突破了歷史紀錄。還原計算為城陵磯站最大流量為108900立方米每秒,漢口站為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編號原則 1)編號范圍:暫限於長江宜昌-大通江段幹流洪水。 2)編號標准:在上述范圍內,宜昌出現5萬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或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方納入編號,否則不納入編號序列; 3)在上述范圍和標准下,以實測洪峰出現的時間序號進行編號; 4)在下游江段出現的編號洪峰是上游江段編號洪峰向下傳播的結果時,沿用上游洪峰編號,否則下游江段洪峰另行編號。 其中第4)項原則的含義是:當上游洪峰下傳時發生合並,則聽其自然,稱謂為某號洪峰在某江段並入某號洪峰,當出現上游洪峰下傳單峰變數峰時,如果在下游江段均符合編號標准時,應允許在下游江段按時間順序插入新編號。 黃河流域水文特徵 ... 黃河下游暴雨7月份出現的機會較多,月份次之。 黃河上游降雨 特點:面積大、歷時長、雨強小,強連陰雨;一次降雨僅有個別站日 ... 黃河中游降雨 特點:強度大,歷時短而頻繁,雨區面積較上游小,但大於50mm的暴雨面積則較上游大。
Ⅱ 怎樣回答高中地理中有關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的題目
河流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的答題要點,再根據題目給出區域,按要點答題
水文:①水位
②流量③含沙量
④結冰期
⑤汛期
⑥水能⑦凌汛⑧徑流量變化
水系:①
河流長度、流向
②
流域面積的大小
③
支流數量及其形態(如;密西西比河是放射狀水系)
④
河網形態、密度
⑤
落差或峽谷分布
⑥河道的寬窄、彎曲、深淺。⑦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
⑧河流是否有結冰期,
Ⅲ 地理題里的「水文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總的來說,水文特徵包括如下幾點:
1.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回
2.含沙量
3.有無汛期答/凌汛
4.有無結冰期
5.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6.流速
7.補給類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8.水位
所以說,河流的水文特徵包括徑流量,含沙量,汛期,結冰期,水能資源,流速,河流補給類型及水位。
Ⅳ 高中地理,水文特徵和水系特徵的區別,分別回答什麼
水文特徵是指一條河流的特點情況,一般包括水溫流量含沙量等各個要素
水系特徵主要是指河流的主幹,河的源頭,最終匯入的海洋,支流,流域面積等各個要素
在回答時一定要分清楚他們的問題的,關鍵在什麼地方?
Ⅳ 高中地理什麼是水文特徵
指的是河流的水情,包括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等有關河流的水情
其實河流水文特徵只是河流特徵的一部分,河流特徵還包括河流的河道特徵(水系特徵),如水系形狀(長江支流南北對稱分布)、
Ⅵ 高中地理什麼是水文特徵
水文特徵:水位,流量,水能,含沙量,有無結冰期,凌汛現象等
Ⅶ 高中地理:河流的水文特徵包含哪幾方面
量、汛、
沙、冰、變、補
也就是徑流量、汛期、含沙量、結冰期、流量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和河流的補給類型。
Ⅷ 怎樣結合高中地理知識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徵,水文特徵都包含那些內容
描述河流的水文復特徵:1.流量制: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3.結冰期:有無、長短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5.水能:河流落差大小,流速、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Ⅸ 高中地理水文特徵
1,結冰期:一般緯度高的河流都有結冰期,像中國秦嶺淮河以北所有回河流,俄羅斯所有河流,加拿大的答一些河流都有結冰期。判斷有無要看其緯度。 2,凌汛:河流從低緯流向高緯就會發生凌汛,也是一種結冰現象,如黃河,俄羅斯大多數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加拿大的馬更些河等。判斷方法是河流流向:低緯流向高緯。 3,發生季節:有結冰一定是冬季了。但凌汛發生在秋末和初春。
Ⅹ 高中地理中的水文特徵指什麼
總的來說,水文來特徵包括源如下幾點:
a.徑流量(徑流量大小和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
b.含沙量
c.有無汛期/凌汛
d.有無結冰期
e.水能資源是否豐富
f.流速
g.補給類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h.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