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亞洲

高中地理亞洲

發布時間: 2021-01-25 00:26:26

❶ 高中世界地理亞洲的重要知識點

2009高中地理核心知識點解讀(影響人類活動的區位因素).
第二單元
世界地理分區
一、東亞
(一)概述
1.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
2.國家: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徵: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島嶼;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島、島嶼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東注入太平洋
4.氣候特徵:(1)季風氣候顯著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類型: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
(2)溫帶大陸性氣候
分布中國西北部、蒙古
特點: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乾燥少雨
(3)東西部氣候差異:東部氣候海洋性明顯,向西大陸性增強。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於沿海平原
居民:大多數為黃色人種
民族6.經濟:東西部差異顯著,東部自然條件優越,工農業發達,西部氣候乾旱,牧業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徵:(1)位置及領土組成: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及周圍小島組成
(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佔3/4,平原狹小。(3)氣候:以海洋性季風氣候為主
(4)資源:森林水力資源豐富,礦產貧乏
2.發達的經濟
(1)條件:有利→豐富勞力資源,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礦產資源缺乏,需從國外進口
(2)經濟特徵:外向型經濟
(3)地位: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部門齊全
(4)對外貿易:主要貿易對象:美國,其次為亞洲和西歐
最大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3.太平洋沿岸的工業
四大工業區: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名古層、北九州
4.漁業發達,農業單產高

❷ 【高中地理】從亞洲到北美洲和從北美洲到亞洲比 誰快

中緯度 西風控制(北太平洋暖流)從亞洲到北美洲快,順風順水。
赤道附近 東北信風 形成北赤道暖流 ,從北美洲到亞洲快

❸ 高中地理 亞洲的水文特徵

長江水文特徵 1.汛期降雨和洪水 長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均可進入,為形成暴雨提供有利條件。長江降雨量豐沛,多年平均降雨量 1057毫米,有四個主要雨區:(1)武夷山雨區,年雨量為1640毫米,雨期最早,在3~6月。(2)南嶺雨區,年雨量約1400毫米,雨期稍後,在 4~6月。(3)峨眉山雅安雨區,年雨量1000毫米,雨期在7~8月。(4)漢江雨區,雨期最遲,在8~9月,甚至延至10月,年雨量約1000毫米。在正常年份,長江流域的雨帶從三、四月起,自東南向西北移動,中下游的雨季早於上游,江南早於江北。降雨量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中下游降雨多於上游。 長江是雨洪河流,洪水變化規律與暴雨大體相應,其入汛時間中下游早於上游,一般年份,鄱陽湖水系和洞庭湖湘江4~6月為主汛期,洞庭湖的資、沅、澧水則為 5~7月,上游各支流7~9月,如遇有秋汛,10月份也會發生大洪水。長江幹流各控制站年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出現時間一般在6~9月,而以7~8月為最多。 長江的年徑流量為8890億立方米,其中上游來量佔47%,洞庭湖佔21%,鄱陽湖佔17%。 長江幹流寸灘至宜昌的三峽區間全長約660公里,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若不包括烏江,則區間面積為5.6萬平方公里,長江三峽區間面積約占宜昌以上面積的5.6%,雖然這段面積所佔的比重不大,但區間洪水常來勢兇猛,對宜昌洪峰常起戴帽作用。例如,1982年宜昌最大洪峰52400cms, 而三峽區間產生的最大洪峰就為27900cms。造成區間洪水的暴雨移動方向,一般由四川的岷、沱、嘉陵江一帶雨區中心向東偏南移動或自西向東移至三峽地區,亦有從四川東北和漢江上游一帶的雨區中心南壓至三峽地區,這與長江的流向相一致,而三峽暴雨往往又是兩至三天,此即為造成三峽地區的洪水常常是疊加在長江上游洪水的漲水段或峰頂附近的主要原因。長江三峽區間是長江中下游暴雨的多發區,該區間的洪水預報對長江中下游的防汛調度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2.流域主要暴雨區和相關暴雨極值數據 長江流域最大24h暴雨,為江蘇省如東縣潮橋822mm,(1960年8月4日),最大三日暴雨湖北五峰縣1076mm,1935年7月3日-5日。 3.干支流洪水特性 長江的大暴雨洪水可分為全流域性和局部區域性兩種類型。前一種降雨范圍廣,歷史長,上下游雨季重迭,且雨區移動方向大致與幹流流向一致,干支流洪水發生嚴重遭遇,如1954年和1998年。後一種是幹流某些河段和若干支流發生大強度大面積的暴雨所造成,如中游的1935年、1996年,上游的1981 年,漢江的1983年等。 長江洪水特性: (1)洪水峰高量大、歷時長。幹流實測最大洪峰流量92600立方米每秒(1954年大通站),調查最大洪峰流量達110000立方米每秒(1860年,1870年枝城);主要支流如汗獎、嘉陵江實測最大流量都超過40000立方米每秒,調查最大洪峰流量超過50000立方米每秒。一次洪水過程歷時長幹流屏山、宜昌20-30天左右,漢口、大通站超過50天,各支流一次洪水過程一般在10天左右。由於峰高、歷時長,洪水總量很大,如1954年漢口站最大60天洪量達3220億立方米,大通站4210億立方米,洪水峰量遠大於其他河流。 汛期洪水組成(5月-10月),以大通為控制站,宜昌以上約佔50%,中游佔44%,下游不及5%;以漢口為控制站,宜昌以上佔66%,洞庭湖水系佔23.9%,漢江佔7%,清江不到2%。 (2)洪水比較穩定,年際變化小。 (3)含沙量低,輸沙量大。宜昌多年品均含沙量1.2Kg/m3,但水量大,多年平均年輸沙量5.3億噸;大通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157Kg/m3,多年平均輸沙量4.7億噸。 4.歷史洪水描述、洪峰編號 (1)1998年洪水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了僅次於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其主要特點:(1)全流域型洪水繼鄱陽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沅江、澧水和湘江大洪水後,長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繼發生了較大洪水,致使長江出現了繼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型大洪水。(2)洪水次數多受降雨影響,鄱陽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先後多次發生洪水,長江上游接連出現八次洪峰。(3)洪水量級大今年長江洪水與1954年洪水相比,上游宜昌水文站7、8月份來水量均超過1954年,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等於或大於1954年,頻率約80~100年一遇;中游洪量僅次於1954年,如不考慮洪水還原,漢口7、8月份來水量、最大30天和60天洪量均大於1954年洪水;下游大通略小於1954年。(4)洪峰水位高長江幹流沙市~螺山、武穴~九江共359公里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多次超過歷史最高記錄,超過幅度達0.55~1.25米,沙市曾三次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水位分別達44.95米、44.84米和45.22米,最高洪峰水位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55米。(5)洪水持續時間長從6月中旬起,長江干支流水位先後超警。今年長江幹流沙市、監利、螺山、漢口、九江水位超過警戒水位的時間分別長達57天、82天、81天、84天和94天,監利~螺山、武穴~九江河段超過歷史最高水位的時間長達40多天。(6)洪水發生早、來勢猛汛前,1~3月份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湘江和鄱陽湖贛江多次出現歷史同期最高水位。汛期,長江中下游幹流主要控制站自6月24日起相繼超過警戒水位,長江上游7月初即出現第一次洪峰,比正常年份提前約半個月。7月4日,監利、武穴和九江河段即突破歷史最高水位。 (2)1954年洪水 在全流域普降大雨的情況下,鄱陽湖水系的贛江等和在6月初和7月初都發生了較大洪水。洞庭湖水系,沅將於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連續發生較大洪水,桃源站分別達到19200立方米每秒(5月26日)、17800立方米每秒(6月27日)、17800立方米每秒(7月16日)和23000立方米每秒(7月31日);湘江也於6月初、6月中旬和6月底連續發生大水,其中6月30日湘潭站最大洪峰流量達 18300立方米每秒,接近實測最大洪水;澧水、資水也都出現了較大洪水。漢江也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發生了中等偏大洪水,漢口以下至湖口區間支流最大入江水量達13582立方米每秒。在上述情況下,江湖水位迅速上漲,漢口站6月25日超過警戒水位(26.30米),7月18日突破1931年最高水位 28.28米。在下游全面高水位的情況下,6月25日至9月6日上游宜昌站先後出現4次流量大於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8月7日最大洪峰流量達 66800立方米每秒,枝城站洪峰流量達71900立方米每秒。荊江分洪區3次分洪和多處扒口、潰口分洪,總分洪量達到1023億立方米的情況下,沙市水位達到44.67米,城陵磯水位達到33.95米,漢口水位達到29.73米(最大洪峰流量實測為76100立方米每秒),城陵磯水位達到33.95米,都突破了歷史紀錄。還原計算為城陵磯站最大流量為108900立方米每秒,漢口站為114183立方米每秒。 (3)洪峰編號原則 1)編號范圍:暫限於長江宜昌-大通江段幹流洪水。 2)編號標准:在上述范圍內,宜昌出現5萬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或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超過警戒水位以上方納入編號,否則不納入編號序列; 3)在上述范圍和標准下,以實測洪峰出現的時間序號進行編號; 4)在下游江段出現的編號洪峰是上游江段編號洪峰向下傳播的結果時,沿用上游洪峰編號,否則下游江段洪峰另行編號。 其中第4)項原則的含義是:當上游洪峰下傳時發生合並,則聽其自然,稱謂為某號洪峰在某江段並入某號洪峰,當出現上游洪峰下傳單峰變數峰時,如果在下游江段均符合編號標准時,應允許在下游江段按時間順序插入新編號。 黃河流域水文特徵 ... 黃河下游暴雨7月份出現的機會較多,月份次之。 黃河上游降雨 特點:面積大、歷時長、雨強小,強連陰雨;一次降雨僅有個別站日 ... 黃河中游降雨 特點:強度大,歷時短而頻繁,雨區面積較上游小,但大於50mm的暴雨面積則較上游大。

❹ 高中地理:亞洲常考緯度位置

中南半島,120°經線,30,32°緯線,90°經線,105°經線左右

❺ 高一地理 以亞洲太平洋沿岸地區為例,比較自低位至高偉各氣候特徵的主要差異

中緯度地來帶是熱帶氣團和極地氣團相交源綏的地按熱量情況,陸地中緯度氣候帶分為陸地溫帶和亞熱帶。由於全球大陸在中緯度地區被海洋分割得最為厲害,所以往往出現大陸東、西兩岸和大陸內部不同的氣候現象和特徵,
在大陸西岸,西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屬於溫和濕潤的海風,而在大陸東岸,西風是從陸地吹向海洋,屬於乾燥寒冷的陸風,從而使得大陸西岸的氣候為海洋性特徵明顯,大陸東岸為大陸性特徵明顯。濕帶性,並由此影響到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

❻ 高中地理亞洲某國降水量分布圖詳細分析

此國是蒙古國,處於內陸,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多風沙。
故第一內題人口最容多的是其首都烏蘭巴托,佔全國總人口的45%,選A。
因地處高原,多沙漠,發展農業應防風固沙,選D。
很明顯其人口密集處為降水較多處,古時水草豐美,影響景觀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選D。

❼ 高二區域地理題:亞洲部分

1.伊犁河汛期?主要補給水源為?和?

伊犁河的汛期是夏汛,補給水源是冰川融水和雨水

2.巴爾克什湖有明顯的鹹淡分區。其?(東部或西部)鹽都較高,原因?
另一部分鹽度較低,原因?
巴爾克什湖東咸西淡,原因是湖的西部有伊犁河水源補給。

3.中亞湖泊多為?(淡水湖或鹹水湖),說出判斷理由。

中亞湖泊多為鹹水湖,原因是由於其深居內陸,降水少,夏季蒸發大,補給水源少。

4.中亞氣候與中國東部相比,有和差異?

中亞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性明顯,氣溫、降水的年較差大。
中國東部位於沿海地區,氣候有較大的海洋性,受夏季風影響,降水豐富,受海洋調節,氣溫年較差小。

5.從自然情況看,中亞在農業生產上應主要發展什麼業,說明理由。

從自然條件看來,中亞應該發展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由於氣候乾旱,水源缺乏,只能以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水源為補給發展灌溉農業。並在乾旱的丘陵上發展畜牧業。

6.中亞有豐富的黑色金屬礦,即?



7.鹹海鹽度高,魚類基本絕跡,周圍氣候越來越差。分析環境惡化的原因並談談啟示。

環境惡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鹹海的蒸發量加大,但由於阿姆河和錫爾河的不合理灌溉和利用,對鹹海的補給作用嚴重減弱。而且由於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加快了周邊地區的沙漠化,使得鹹海周邊的氣候更乾旱。
對人們的啟示是要合理利用資源和科學規劃,並要積極地關心環境的變化。

8.巴基斯坦是熱帶沙漠氣候,說明該氣候形成的原因。

巴基斯坦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地區,受季節性移動的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影響,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但地處亞洲低壓的中心,西南季風難以到達或西南季風難以深入。

希望對你有幫助 ^_^

❽ 高中地理亞洲知識點

亞洲除去中國之外最重要的是東亞日本,南亞和東南亞,還有西亞和中亞了解就ok

❾ 高中地理讀圖題亞洲季風示意圖答案

東亞季風是「西北—東南」季風,東南亞靠近東亞部分也是.南亞季風是「東內北—西南」季風容,東南亞靠近南亞部分也是.東亞季風和南亞季風的成因不同,南亞季風是由於熱帶氣壓帶南北季節性移動而造成的.東亞季風是海陸分布不同造成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