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君
Ⅰ 人教版 高中 地理 歷史 政治 的所有知識點總結(一定要全面 )
知識點很多 在這列不完 你最好要找高考總復習
Ⅱ 【高中地理】唐李商隱名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中
選A 熱力環流的一個案例,白天吹谷風,晚上吹山風(山坡降溫快)
Ⅲ 高中地理!!為什麼 說中國古代 君主專制加強有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確實有利於國家的統一,鞏固、發展,民族交流,工農業內發展等容,當然,一個國家強盛了,就會受到其他國家的膜拜,朝貢等,這就有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並不是說君主專制加強有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這是間接的。
當然,歷史就是歷史,明清時代的君王就是喜歡閉關鎖國,這沒什麼好疑問的。也許是人類社會逐漸步入工業化吧。
Ⅳ 如何學好高中地理
先說明一下,前不久有人提差不多一樣的問,我的答案被採納了,復制一下我自己的答案給你,希望對你也有幫助。我相信我自己真正的的學習經驗要比那些復制粘貼的答案要實用得多。
現在都大二了,還能看到這樣的問題很懷念啊,高中時我就是地理課代表,文綜成績很好,說些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高中地理雖然是文科,但其實相比歷史政治來說是有些文理綜合的,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反正我們那時的全國二卷有三道左右的計算題,綜合性很強。我覺得不論是地理還是歷史政治,記是一定的,但絕不是死記硬背能夠學好的。
首先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興趣有了記什麼都是主動的,很快就能背下來。其次現在你這個階段老師應該是分塊講一些書上的東西,跟住老師就好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一定要結合著學,孤立開來的話考試你看地圖什麼也看不出來。。平時閑著沒事就拿著本小地圖冊反復看,像我國的省和直轄市,英美法俄意日德,巴西,印度等重要國家的形狀、標志性河流、山脈的走向無論圖的大小,怎麼翻轉,要達到一眼能辨認出的程度,才算是看地圖認自然地理的初步階段;重要經緯線,地形,洋流,大氣,人口,資源分布,根據各國自然地理延伸出的人文地理狀況的熟稔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學科間的綜合,看著人文自然地理的地圖要能聯想出歷史政治的相關內容。因為文綜是一張卷的,很多題是融會貫通的,有了這個階段相信文綜你也成竹在胸了…………總之,只要你常看地圖冊,所有的知識都能延伸出來,像一張網一樣,根本不用死記硬背。
有些知識我記不太清了,簡單舉個例子:當你看到北美洲的地圖時,你會想到些什麼?反正我會聯想出靠太平洋一側北太平洋暖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地區的是加利福尼亞寒流,低緯流向高緯是阿拉斯加暖流,由洋流可以聯想出氣壓帶風帶規律,和沿岸出現的獨特的地中海氣候原因,說到地中海氣候,又可以想到美國其他氣候類型和自然帶的分布情況。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氣候類型?地形很重要!於是西高東低的地形圖在腦中顯現,然後,西面的科迪勒拉山脈產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版塊的消亡邊界,是地震帶,但為什麼這么著名?因為西部有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市,這些城市都以什麼著稱?——矽谷,然後可以聯想到美國交通發達,可以聯想到其他城市,密西西比河貫穿美國,工業農業,玉米帶棉花帶小麥蔬菜種植地畜牧業,中央大平原也隨之顯現……最後到達東部,五大湖相關知識,紐約的繁忙,邁阿密的溫暖陽光你似乎能感受到……再就是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由此又可以延展到歐洲為什麼那麼溫暖濕潤…………以此類推的聯想,你還覺得地理難背嗎?反正我有想在復習一遍的沖動,呵呵
再就是一些固定公式,氣壓等基本問題要弄懂,記住是弄懂產生原理,不是背!背你是永遠也記不牢的,在就跟住老師,把平時考試測試的錯題都弄到一個本子上,反復看。
我相信這樣學習高中地理一年後你會很從容的進入考場!完全個人經驗,希望對你和學弟學妹們有幫助!
另外以下這是來自於huazeyan98
的答案,他的更具體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地圖要注意將地圖量化,比如世界各個地區的東西南北分界線的經緯度數,可以找到一下規律:
各主要地區東西以30個緯度為一個界限,30E是亞非和亞歐分界,60E是烏拉爾山脈,以及西亞和南亞分界線,90E是南亞和東南亞的分界線,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脈的經緯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尋參照物,根據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確位置推測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開羅經緯度是30E,30N,這樣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經度是30出頭
通過地形圖了解一些地理現象的深層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從地勢特徵中看出來,洋流分布可以從海陸分布特徵和緯度中看出來,歐洲的隙縫氣候為什麼深入歐洲大陸(歐洲山脈多東西橫貫大陸,對風基本無阻擋),美國氣候的大陸性為什麼那麼強(山脈南北縱貫利於季風吹過),東非高原為什麼不是雨林氣候而是草原氣候(地勢高,、氣候退化),四川為什麼多陰雨(盆地容易形成陰天),北疆為什麼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擋水汽)
以上這些都是從地形圖中看出來的
除了地形圖之外還要接觸一些專門地圖,如氣候類型分布圖、洋流分布圖、資源能源的分布圖、交通圖等
這些圖往往要熟記
高考題大多都要有圖作依據,因此看圖相當重要
有時還要出現一些很特殊的圖,平時沒看見過或不常用,需要臨場學會看圖,例如太陽高度角分布圖、氣候玫瑰圖、微笑曲線圖等
還有一些等值線圖格外需要注意,這些都會是復習的重點,如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這些圖都有專門的方法來分析,高三會進行專門的訓練
有的題需要你猜出圖中的具體位置或所處地區,這種題首先看輪廓,像山東半島、日本四島、台灣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等地區或國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看不出來的就要用經緯度來猜,具體參見上文
本人參加過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幾名,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之談,望好好吸收
附錄:關於等值線圖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講義:
4.2. 等溫線:
4.2.1. 等溫線圖判讀要點:
4.2.1.1. 判斷等溫線的分布大勢:
分析等溫線的分布大勢,可以看出某地處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般說來,氣溫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果越向北溫度越高,說明向北是低緯,該地處於南半球;反之則為北半球。
4.2.1.2. 判斷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圖表顯示不出來,按等溫線變化 解說 影響因素的順序排列)
(1)等溫線平直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能量因緯度而不同 太陽輻射(緯度)
(2)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由沿海向內陸遞變 海洋影響程度不同
(3)夏季:內陸向高緯凸 冬季:內陸向低緯凸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
(4)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等溫線延伸到高地,急轉彎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緯凸 寒流:向低緯凸 暖流增溫 寒流降溫 洋流
(6)盆地閉合曲線 夏季炎熱中心 冬季溫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熱 下沉氣流增溫 冬季山嶺屏障 地形閉塞 四周山嶺屏障
(7)山地閉合曲線 冬夏均為低溫 氣溫垂直遞減 地勢高
(8)鋸齒狀分布 (南美洲7月氣溫圖) 河谷、平原與高原、山地相間分布,氣溫高低不同 地勢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斷等溫線的彎曲方向:
向高緯凸出則較相鄰地區溫度也較高。
4.2.1.4. 判斷等溫線的疏密程度:
等溫線密集則溫差大;等溫線稀疏則溫差小。
4.2.1.5. 讀出溫度最值:
通過分析圖中氣溫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溫度差異的大小。
4.2.1.6. 幾條主要的等溫線:
一些特殊的等溫線往往是氣候區的大致界線,例如0℃、20℃等溫線。
4.2.1.7. 找出圖中特殊形狀等溫線所在的地區:
有的等溫線圖上,有一些等溫線形狀特殊的地區,為氣溫狀況特殊的地區。(如2003年高考題中等溫線沿太行山向南急轉)
4.2.1.8. 判斷閉合等溫線區域內的溫度:
位於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等溫線閉合區域: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低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低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高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高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總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規律。例如圖中A的溫度低於12℃,B的溫度高於15℃。
4.2.1.9. 根據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判斷海陸或季節:
幾個原則:
(1)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北半球的低緯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緯在北方。
(3)大陸溫度高於海洋則該半球為夏季,反之則為冬季。
(4)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則溫度相對於附近同緯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5)北半球為夏季是南半球為冬季,北半球為冬季是南半球為夏季。
幾個結論:
(1)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北方則該半球為北半球;
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南方則該半球為南半球。
(2)1月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溫線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陸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夏季向高緯凸出;
冬季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夏季向低緯凸出。
4.2.1.10. 根據等溫線分布狀況判斷地形:
4.2.1.10.1. 根據等溫線判斷地貌:
閉合等溫線分布區域中如果等溫線數值從里向外遞減,即內高外低,一般為盆地地形,反之則為山地。
4.2.1.10.2. 根據等溫線分布判斷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
若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為A,則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為:(1000×A/6)米。
4.2.2. 我國等溫線分布規律:
4.2.2.1. 我國1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1月份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大致與緯線平行,等溫線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的是黑龍江省北部,溫度最高的是南海諸島。
(3)0℃等溫線大致沿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連山地等地區,出現了封閉狀的等溫線;4℃等 溫線經過四川盆地時明顯向北彎曲,這些地區冬季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地區不同。
4.2.2.2. 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陽高度比南方少,同時,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我國冬季氣溫最低值出現在黑龍江北部漠河一帶。
4.2.2.3. 我國7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等溫線排列稀疏,東部大致與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興安嶺以外,大部分地區氣溫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還超過了28℃。
(3)東北北部與南海諸島的7月份溫差僅8℃左右。
4.2.2.4. 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夏季大多地區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於地勢高,空氣稀薄,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溫線分布規律:
根據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溫線分布圖,可以分析世界氣溫分布的特點。
(1)從全國氣溫分布大勢看:
無論冬季或夏季,氣溫大致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並不完全與緯線平行,因為氣溫還受洋流、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響。
(2)從南北半球對比看:
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溫線比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氣溫的分布和變化要比南半球復雜。這是因為南半球陸地面積比較小,表面性質比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廣闊的多,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比較小,因此氣溫的變化比較簡單。
(3)從北半球的冬夏氣溫看:
北半球冬季大陸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向北彎曲;夏季大陸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向南彎曲。
(4)從氣溫極端值出現的地區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熱的地方都出現在大陸上,夏季的炎熱中心出現在北緯20~30度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現在西伯利亞,而極端低溫出現在南極大陸。
4.3. 等降水量線:
(1)判斷降水地區分布差異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大
稀疏——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小
(2)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等降水量線與山脈走向平行。
多雨——迎風坡;少雨——背風坡。
(3)判斷海陸影響:
等降水量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內陸減少。如遼寧省降水量等值線分布狀況,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Ⅳ 高中地理怎麼學
首先要有自信 ,這點來很重要
對地自理有興趣
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記住 ,要用心去聽 ,有什麼不懂的一定要問老師或者是同學
要多多看地圖 ,這很重要 ,地圖上有很多有用的知識點,就要靠你發現了,並加以利用
平時要多看地理課本 ,這樣才能把知識點記牢
多做試卷,這樣才能看出你哪裡不足,才能有方向有針對性學習
Ⅵ 高中地理。歷史。會考復習資料(詳細)
考點一: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1、「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與這一思想觀念相對應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察舉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國民黨副主席回鄉祭祖圖,中華民族這種認祖歸宗、祭拜祖宗的文化習俗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周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 C、秦漢時期 D、隋唐時期
3、「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是對西周分封制度的一種描述,這里的「封建」的含義是( )
A、進行封建改革 B、分封諸侯國 C、實行宗法制 D、任人唯親
4、《說文解字》解釋說:「宗,尊祖廟也。」也就是說,宗法的「宗」的本義是宗廟。這說明宗法制以什麼為紐帶?( )
A、財產 B、地域 C、信仰 D、血緣
5、西周由血緣關系的親疏形成的宗法等級是( )
A、周天子——卿大夫——諸侯——士 B、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C、周天子——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士——卿大夫——諸侯
6、今山東省被稱為「齊魯大地」,這種稱法源於古代的( )
A、宗法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7、西周時期,一諸侯娶了一位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再娶了一個妾,為他生了大兒子,後來妻子又為他生了二兒子,妾為他生了三兒子,當該諸侯死後,繼承他的爵位的應是( )
A、女兒 B、大兒子 C、二兒子 D、三兒子
考點二:君主專制政體
1、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諸侯。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秦始皇為解決上述問題,「求其寧息」的措施是( )
A、焚書坑儒 B、推行郡縣制 C、攻打匈奴 D、修築長城
2、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說:「周之失,在於制;秦之失,在於政,不在制」。材料中的兩個「制」分別是指( )
A、分封制和郡縣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3、「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4、唐玄宗時,假設國家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涉及眾多機構,請問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運轉( )
A、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戶部 B、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
C、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吏部 D、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工部
5、我國實行的省級管理體制開端於(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6、今天的浙江省的地域范圍在元朝時歸屬下列哪一行省管轄( )
A、江西行省 B、湖廣行省 C、浙江行省 D、江浙行省
7、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寫道:「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這里的高皇帝是指( )
A、唐太宗 B、明太祖 C、明成祖 D、清雍正帝
8、明太祖朱元璋鑒於歷史上宰相「專權亂政」,廢除了丞相職位,但又導致從雜事務集於一身的煩惱。為解決這一煩惱,明永樂帝設立了什麼機構作為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 )
A、宣政院 B、刺史 C、參知政事 D、內閣
9、清代一位軍機大臣用一首詩來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葫蘆,要把葫蘆仔細看。」該詩直接說明了( )
A、軍機大臣完全聽命於皇帝,根據皇帝的旨意擬發諭旨
B、軍機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無地位
C、軍機大臣接替丞相職位,實際上就是丞相 D、軍機處的設置,意味著君主專制的削弱
10、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後,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⑴圖一反映了中國古代哪兩大政治制度?(4分)圖二反映的是什麼政治制度?(2分)
⑵與圖二相比,圖三反映明初的皇帝對中央行政部門作了什麼改革?(2分)反映出統治階級內部什麼矛盾的激化?(2分)
⑶圖四中的機構設立於哪一朝代?(2分)該機構的設立有什麼意義?(2分)
⑷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2分)
考點三:近代列強侵華史
1、《南京條約》中清政府被迫在浙江開辟的通商口岸是( )
A、杭州 B、鎮海 C、溫州 D、寧波
2、《南京條約》中最能體現英國發動戰爭意圖的是( )
A、割佔香港島 B、賠款2100萬銀元 C、五口通商 D、協定關稅
3、舉世聞名的中國圓明園被侵略者焚毀後,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痛斥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是指( )
A、英美聯軍 B、法俄聯軍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4、詩人丘逢甲曾寫過一首《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請問與該詩有關的歷史事件是( )
A、中法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日俄戰爭 D、抗日戰爭
5、1894年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第二年北京城門有人貼出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下聯是:「三軍敗績,割地求和」。該對聯中的「三軍敗績」是指( )
A、鴉片戰爭戰敗 B、甲午中日戰爭戰敗
C、中法戰爭戰敗 D、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
6、日本人在重慶拿到了清政府准許其開辦工廠的營業執照,這一現象最早可能出現(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7、有人說:「西方人送來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來祝賀中國進入20世紀」。這份「禮物」是指(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二十一條
8、近代前期,列強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據此回答:
(1)中國近代史是從哪一年開始的?(1分)
(2)列舉列強侵華戰爭的名稱(列舉3次即可)。(3分)
(3)對應寫出戰後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名稱。(3分)
(4)上述戰爭及不平等條約分別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3分)
考點四、近代中國人民的反抗史
1、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抗擊外國侵略的斗爭是( )
A、三元里抗英 B、黃海海戰 C、義和團運動 D、抗日戰爭
2、如果要再現鄧世昌英勇殺敵、壯烈殉國的場景,我國選擇的素材應該是( )
A、台灣保衛戰 B、黃海海戰 C、遼東戰役 D、威海衛戰役
3、領導台灣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愛國志士和將領主要有( )
①丘逢甲 ②丁汝昌 ③徐驤 ④劉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右圖是彭德懷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情景,他指揮的這次戰役在歷史上稱之為( )
A、淮海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延安戰役
5、浙江是日軍侵華時遭受細菌戰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地民眾遭受日寇細菌戰毒害應該在( )
A、1894——1895年 B、1927——1936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6、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祖國寶島台灣,你可能參與下列哪一反侵略斗爭?( )
A、抗擊荷蘭侵略 B、抗擊美國侵略 C、抗擊八國聯軍侵略 D、抗擊日本侵略
7、「十年爭戰後,國共合作又……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陳毅的這首詩反映了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的有關事實。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的標志是( )
A、中共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C、國民黨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 D、北伐戰爭開始
8、「我們正處在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轉變關頭,……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礫場中奮爭以創造一個赫然在望的新時代。」史學家張萌麟在這里寫的「新時代」是指( )
A、鴉片戰爭 B、國民大革命 C、抗日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
9、「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殺!」全國性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
A、台兒庄大捷 B、平型關大捷 C、凇滬會戰 D、棗宜會戰
10、1945年日本投降,重慶一家報紙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謎面,要求打一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當時謎底有兩個:屈原(原子彈)、蘇(蘇聯)武。對這兩個謎底認識正確的是( )
A、以上兩個謎底正確,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兩個謎底正確,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兩個謎底沒有反映出中國人民為抗戰勝利所付出的代價和所起的作用
11、運用讀書摘記卡收集和整理信息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下面是小明同學一張尚未完成的讀書摘記卡,請你幫助他完成。(14分)
專題 中國的抗日戰爭
一、日本發動的侵華事變:在右邊的兩個日子裡,日本發動了:
(1) (1分)(2) (1分)
二、日軍罪行
(1) (1分)(2) (1分)
三、抗戰勝利
(1)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時間 (1分)
(2)中國抗戰勝利的意義? (4分)
四、歷史的啟示
我對日本一些歷史教科書把這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說成是「民族解放戰爭」的看法:(4分)
考點五、近代中國人民的探索史
1、「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這一詩句頌揚的是( )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太平天國運動
2、1912年孫中山自豪地說:「我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舉也。」這里的「變局」和「創舉」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發 B、清朝統治被推翻 C、中華民國的成立 D、《臨時約法》的頒布
3、有人這樣評價辛亥革命的作用:「過去專制主義是正統,神聖不可侵犯……現在民主主義成了正統,同樣取得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這種神聖……為人民所拋棄是沒有疑問的。」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在於( )
A、打開了中國社會進步的閘門 B、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4、時值孫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之際,國民黨主席連戰一行於2005年4月27日拜謁了中山陵,敬獻了花圈,在孫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生涯中,其最大的貢獻是( )
A、建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B、提出資產階級的革命綱領
C、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 D、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5、圖1是北京大學為紀念一場愛國運動而發行的紀念章,這場愛國運動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載入我國史冊。這場運動應當是指( )
A、義和團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
6、「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這是董必武同志於1961年寫的懷念戰友的一首詩。詩中「四十年前會上逢」指的是哪一次會議(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八七會議
7、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制定於(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同盟會成立會議
8、孫中山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為此,他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B、以「黨內合作」方式同共產黨合作
C、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張 D、建立黃埔軍校培養新式軍事幹部
9、「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這首歌流行於( )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
10、一位美國記者贊嘆道: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傳奇。他所說的「偉大傳奇」是指( )
A、秋收起義 B、井岡山會師 C、第五次反圍剿 D、長征
11、紅色旅遊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學暑假將外出旅遊,請你為他選擇一處目的地,該地曾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
A、遵義 B、上海 C、南昌 D、南京
12、假設你是一個導游,你帶團重走紅軍長征路,下列哪個地點不是你們所選擇的?( )
A、江西的瑞金 B、貴州的遵義 C、陝西的延安 D、江蘇的南京
13、欣文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迅速解放南京的喜訊,毛澤東揮筆寫下了《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詩中的「天翻地覆」是指( )
A、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B、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C、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D、南京國民政府的覆滅
14、文獻記錄片《走近毛澤東》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打趣地說:「打了三個戰役,白了一根頭發,值得!」這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
A、粉碎了胡宗南對延安的進攻 B、實現了挺進中原的計劃
C、取得了戰略大決戰的勝利 D、攻克了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
15、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看國共兩黨關系變化的過程是( )
A、合作——對抗 B、對抗——合作——再對抗
C、對抗——合作——再對抗——再合作 D、合作——對抗——再合作——再對抗
16、周恩來曾說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就是從天安門走向天安門。」前一個天安門是指五四運動,後一個天安門是指( )
A、開國大典 B、1949年北京政治協商會議C、北京和平解放 D、一屆人大
17、蕭某,女,1900年生於中國上海一個商人家庭。她不可能有的經歷是( )
A、考入北京大學,參加了次年的遊行示威,受輕傷
B、完成學業後,毅然加入誕生不久的政黨,在上海工人中傳播馬克思主義
C、積極響應孫中山「三民主義」,參與制定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D、參加紅軍,在長征中倖免於難,在平津戰役中壯烈犧牲
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堆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毛澤東·1935年10月
材料二: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宣告結束。 ——毛澤東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工農紅軍為什麼要長征?(2分)
(2)詩中主要寫出了長征哪些主要事件?除此之外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還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請寫出該會議的名稱並指出其重要意義。(9分)
(3)長征的勝利,不僅是「三軍過後盡開顏」,而且中國革命也開新顏。結合材料及所學,試述長征勝利的偉大歷史意義。(3分)
圖9:和平之旅
Ⅶ 高中地理最好的學習方法
一、書本。地理科的書本大體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文科知識較重,也就是記憶量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另一類是理科思維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應用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這方面往往還涉及計算。在看書本時就要注意這一特點。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在看書時要記憶和聯系實際,注意關鍵詞句。而自然地理則應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書時還要注意加強空間思維的聯想,例如想像地球的轉動變化等。按照以上的規律看書,把書本的知識結成網路,這樣就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
二、練習。在熟悉書本的基礎上做練習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類的知識題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達時要注意簡明和清晰,因為這部分內容往往涉及簡答題。而理科類的題目通常是難點,特別是計算的部分,做這類題可以進行專題式的訓練,對每一種類型題進行專門訓練,並在訓練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長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做練習貴在精而不是多,做題是檢查書本知識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題時不清晰或出現錯誤,立即查書並記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為一門學科,學法上有著與其他學科許多共同點。如: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時還有它獨特的學法。其實我們一直強調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 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 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如: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 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養閨女,貼給哪家美?)
② 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Ⅷ 哪裡有高中歷史 地理的記憶口訣啊 百度文庫的沒法下載啊。。。
地理口決:
1. 晨昏線判定極其特點口訣.
晨昏線圈過地心,晝夜跨度斷晨昏。(斷晨線還是昏線)
地球自轉西向東,晨昏反轉要記清。(判斷晨昏線運動方向)
冬夏兩至極圈切,與經重合春秋分。(斷節氣)
赤道交點很重要,6點18指示清。(斷時辰)
經線平分晝夜球,晨昏轉折緯最高,正午子夜在此經。(晨昏線、經緯線與時辰關系)
2. 地方時計算方法:
同側相減異側加,准確計算經度差。
相差一度四分鍾,東早西晚算時空。
若遇值大或為負,加減24推天數。
3. 太陽系八大行星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星繞外邊。 冥王降級只因小,未將軌道障礙掃。
4.記特殊經緯線:
北回歸線穿過地區:沙漠尼羅阿拉伯,印度河口恆三角。 孟灣北側廣台灣,古島墨中回歸穿。
北緯三十度線穿過地區:開羅運河波斯灣,伊朗高原長青川,杭州加洲夏威夷,墨灣北側佛羅里。
北緯45度穿過地區:阿爾卑斯黑里咸,北疆蒙古千島寒。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連。
赤道穿過地區:幾內剛果維多湖,東非高原馬代夫。印尼基多哥倫比,亞馬河注赤道里。
南回歸線穿過地區:南非馬達澳洲沙,拉普平原河兩巴,巴西首城聖保羅,南回歸線腳下過。
北緯六十度穿過:北海波羅東歐平,西伯利亞連白令。阿拉斯加落基山,拉布拉多哈得灣。
5.「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地理解讀:
巴山地區受地形影響,夜間盆地氣溫比較高,形成低壓而兩側的山脈尤其是青藏高原東側的山脈氣溫低,形成高壓,導致晚上形成山風,當冷的山風吹到盆地將使原來的暖氣團台升,上升過程中降溫,冷凝成雨.故多夜雨.
「西窗」:特別是在我國北方的地區,在以前流行四合院式的建築分東南西北四廂,北廂向光性最好,而且多住老人長者,而東廂多住兒子,西廂住女兒,而兒子結婚後,其妻子也自然住在了東廂,而東廂房的窗戶自然就朝向了西邊。故而說共剪西窗燭。
6. 我國東部雨帶時空特點:
4.5登陸在東南,5.6移至江淮岸, 7月8月去「三北」(華北、東北和西北), 9月南撤10月退,北上緩慢南撤快。
7.東部季風分界:
大興陰山賀蘭山,巴顏崗底季風圈。
8.記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及穿過的主要城市:
京廣線-京哈線:京石鄭漢長株廣,鄭交隴海株交湘,北通遼吉黑龍江(哈爾濱)。
京九線:北京霸任(人)交隴商,荷(喝)麻九南(男)贛圳香。
京滬線:京津濟徐蚌,南京鎮蘇上。
隴海線:連雲徐鄭洛陽西,要達蘭新過寶雞。
浙贛湘黔線:滬杭金鷹株懷貴,貴昆中陷六盤水。
15. 中國的陸上鄰國與海上鄰國:
陸鄰俄蒙和朝鮮,珠峰處在中尼邊.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越南不老緬.海上鄰國又六員,印尼馬文菲日韓。
16.晝夜長短的時空規律:
夏半年裡白晝長,緯度越高晝越長.冬半年裡白晝短,緯度越高晝越短。
17. 秦淮分界線:
秦嶺淮河分濕半,800mm降水線.溫帶亞熱被分開,恰是冬季0°溫線 。
18.微地貌判斷:
遠望俯瞰賞高山,地貌造型定點看.
山水交映乘船賞,仰望瀑布賽神仙.
峽谷溶洞一線天,身臨其境好近觀.
江河湖海借樓閣,登高遠望好河川.
19.日期變更線:
向東跨過180, 日期倒退稱人文.向東跨過0時經,日期必定往前增。
20.四川盆地地形:
川西橫斷在西邊,東北大巴連巫山,南有雲貴崎嶇險,四條大河匯入川.(雅礱江起源於青藏高原,嘉陵江起源大巴山於重慶匯入長江,烏江起源雲貴高原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岷江起源川西岷山流經成都在宜賓匯入長江)
21.我國主要鐵礦地:
內蒙白雲冀遷安,遼寧本溪和鞍山,海南石碌皖馬鞍,湖北大冶攀枝川.
22. 我國有色金屬產地:
水口鉛鋅金昌鎳,白雲鄂博稀土鐵.
廣西平果盛產鋁,大余鎢礦贛南側.
銅仁無銅偏產汞,錫礦無錫銻味濃,
招遠金德興銅,個舊錫礦天下雄.
23.太陽能安裝傾角:
安裝傾角阿爾發,恰好等於緯度差.
24.等值線問題:
等大內大,等小內小(等值線通常情況滿足相鄰兩條等值線差值相等的特點,但特殊的封閉區域要注意的是,如果封閉線上的值等於小的,封閉區域內的值會更小。反之更大。);高低高,低高低(高值彎向低值該處值高,低值彎向高值該處值低。)
25.地球上最近走法:
北北南南(北半球向更北走,即近北極走;南半球向更南走,即近南極走。即要沿地球大圓走為最近走法,南北方向可能轉折)。
26.根據地形特點尋找地下水:
掌心地,最有利;兩山夾溝,溝谷水流;兩溝相交,泉水滔滔;山嘴對山嘴,嘴下有好水;兩山夾孤山,常常水不幹;兩山夾一嘴,下面有泉水;大山低嘴下,挖井水量大;山扭頭,有水流;凸山對凹山,好水在凹間;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灣對灣,水不幹;兩山相接頭,下面泉水流;河漫灘上卵石多,地下潛水似暗河;大河沿岸古河道,沙礫岩下有潛水。
27.根據地質構造尋找地下水:
向斜岩層儲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斷層一線天,有水在裡面;岩層像個坡,地下水很多;河流兩旁河漫灘,階地普遍有水源;山口以遠沖積扇;地下普遍有水源;滑坡半個圓,有水在裡面;石灰岩溶洞聽聲響,水口地下有水源。
☆常用的地理口訣在解題中的應用
1.在地球側視圖中晨昏線的判讀: 「左夜晨,右夜昏」
即在地球側視圖中,晨昏線的左側為夜半球,則該線為晨線;晨昏線的右側為夜半球,則該線為昏線。
2.在地球公轉圖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讀: 「左斜左冬,右斜右冬」 側為冬至日。只要判讀出冬至日,就可根據地球公轉方向判斷出春分、夏至、秋分三個節氣。
3.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求出時差,東加西減」
經度不同,地方時不同。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同緯度地區,相對位置偏東的地點要比位置偏西的地點先看到日出,因此時刻要更早一些。計算的方法分兩步:(1)根據經度每隔 15°時間相差1 小時,經度每隔1′時間相差4 分鍾,求出兩地的時間差;(2)未知時間=已知時間±時差。若未知時間在已知時間的東面,則相加;若未知時間在已知時間的西面,則相減。
4.氣壓高低的比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氣壓高低的比較,符合「上低下高」原則,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氣壓越低;越往下,氣壓越高。水平方向氣壓高低的比較,看等壓面的彎曲狀況,符合「高高低低」原則,即等壓面向高處彎曲為高壓,向低處彎曲為低壓。
5.大洋環流的運動方向:「兩個 8 字,上逆下順」
全球大洋環流分為兩大環流:一是以副熱帶為中心的中低緯環流,二是以副極地為中心的中高緯環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寫一個「8」字來掌握其運動方向,兩個「8」字以赤道為界。每個「8」字,上面那個圈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緯環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緯環流的運動方向;下面那個圈呈順時針方向旋轉,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緯環流的運動方向。
6.北印度洋季風環流運動方向:「夏 p 冬 b,夏順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的影響,形成季風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風,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像字母「p」;冬季吹東北季風,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像字母「b」。用字母的線段表示季風的風向,用弧線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觀,便於理解掌握。
7.等高線圖的判讀:「凸高則低,凸低則高」
「凸高則低」是指一組等高線由數值低處凸向數值高處,則該地區地勢比相鄰地區更低,為山谷:「凸低則高」是指一組等高線由數值高處凸向數值停薪留職處,則該地區地勢比相鄰地區更高,為山脊。
8.在等溫線圖中氣溫高低的判讀: 「高低低高」
即與同緯度相比,等溫線向數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溫度比同緯度低;等溫線向數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溫度比同緯度高。運用「高低低高」的口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讀山脊、山谷時同樣也可實用。即: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數值向高處(數值大)的方向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數值向低處(數值小)的方向凸出的為山脊。
9.兩條等值線之間的閉合等值線內數值的判讀: 「大於大的,小於小的」
即閉合等值線數值若等於兩條等值線中的大值,則其內側數值大於大值;若數值等於兩條等值線中的小值,則其內側數值應小於小值。
10.洋流對等溫線影響的判讀:「寒低暖高」(低、高指緯度而言)
即寒流使等溫線向低緯彎曲,暖流使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歷史口決
高中歷史口訣
高中歷史口訣第—種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
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第二種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贏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廢末皇,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第三種初中歷史背誦口訣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種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公元界線平帝分,
東漢、三國、西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
元、明、清。***壽命短,社會主義氣象新。以上約計四千二百春。
第五種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滅金滅宋歸—統,元朝***九十年。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立。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第六種
盤古開天神話傳,三皇五帝數千年。炎帝黃帝華夏祖,堯舜禹王位讓賢。
夏商西周奴隸制,東周列國變封建。秦漢統—開疆域,三國紛爭起戰亂。
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疆域又擴展。五代十國鬧割據,宋遼夏金歸大元。
明朝船隊下西洋,清朝鎖國被破關。***內戰加外戰,人民共和開新篇
Ⅸ 高中地理有關的問題。。諸君幫忙。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
至於形成原因嘛,氣候的形成是氣溫和降水這兩個條件復合的結果,而氣溫和降水又是因為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下產生差異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Ⅹ 高中地理要怎麼考高分
這是回答另一位網友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地理知識還是比較散的,其實地理難就難在選擇版題上,與政治歷史相比靈權活性強。這些知識主要靠平時做題積累,做題時沒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圖就要翻地圖冊,可以在地圖冊上畫出或者標上出題的地方;選擇題還有就是圖表,根據圖表和所學來判斷答案的題,這種就決不能死記硬背,一定要培養看圖能力,主要就是多做題,過程中多翻書。時間計算我覺得現補是來不及的,況且這種題難度大,可以視情況而定,時間來及建議不要太集中復習這一部分。地理大題還是比較好拿分的,抓住要點,不用寫多少字。答大題能分點一定要分要點,沒明確要求一般都要從自然(氣候、土壤、水分、天然資源、地頂地勢等)和社會(交通、市場、勞動力等)、優點和缺點考慮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相比之下大題還是容易拿分,選擇則要硬功夫,靠積累,一般不能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