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導入
① 淺析如何設計初中地理課堂導入
摘要:課堂教學的導入,好比戲劇的序幕,好比樂曲的引子,常有醞釀情專緒,集中注意力,滲屬透主題,導入情境的作用。根據初中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簡要分析了地理課堂導入設計的幾大方法。關鍵詞:初中生心理特徵;地理課堂導入;方法設計人們常用「鳳頭」來比喻一篇好文章的開頭,文章開頭要精美才能引起讀者閱讀的慾望,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新課導入就是「頭」,它揭開了整個課堂的序幕,在一節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② 初中地理 教法 學法 導入法 有哪些
粗略談幾點,供參考:
充分利用地圖。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閱讀、運用各種圖表,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地圖是地理語言的濃縮,是學生獲得直觀地理知識的源泉,是教師進行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只有利用地圖,才能形象、直觀地反映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和時間分布規律。
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地理略圖或自己設計地理略圖,邊講邊畫,進行直觀教學。這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是根據教材內容,把課本上的略圖或自己設計的略圖,一邊講一邊重新畫出來,學生一邊聽一邊記筆記,也可在筆記本上或紙上隨著教師把圖畫出來,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畫圖和語言而自然轉移,做到手腦並用,視聽結合,思維集中,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從直觀的地理略圖中襯托出來,使學生獲得生動而深刻的地理知識。
設計直觀教學模型,進行直觀教學。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和空間聯系很強,許多地理知識看不見摸不著,抽象、空洞,如果只是教師憑口講,學生頭腦中就無法想像,但設計一些直觀形象的簡易模型,就易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易於理解所學知識。(採取趣味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探究教學法)
③ 誰給我一篇初中地理的教案啊
第一節 日本
教學目標:
1、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及自然資源;
2、 探究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貿易聯系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4、 從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助於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重點和難點:
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教學准備和方法:
1、 課件《櫻花》
2、 課件<日本>
3、 活動設計
採取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課件開始]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於課前播放,營造氣氛。上課時,停放音樂,導入新課後。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麼要說的?學生發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板書]第七章第一節:日本 ( 版面1)
[導入新課]: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為什麼?
1、汽車 2、火車 3、飛機 4、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四人一小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探究題活動1]:(版面2)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東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並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境的復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圖」、「日本圖」)
[板書]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徵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後重新顯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徵思考題),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徵。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顯示「日本圖」(版面3),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並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版面4)、 (版面5)、 接著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版面6),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過,它被日本奉為「聖岳」,是日本的象徵,也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探究題活動2]:讀圖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但是在火山非活動時間,能夠利用火山為人類造福嗎?
3、日本經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達1500多次。人們採取很多辦法來預防地震,或者減小地震帶來的危害。我國也是多地震的國家嗎?為什麼?你了解哪些防震減災方面的知識?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讓學生對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認識。接著顯示「日本和中國人口比較表學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課時:
國家 人口數(億)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國 13 960萬
日本 1.27 37.7萬
[閱讀材料](版面12)
④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幾種導入方法淺談
一、使導入指向三維目標
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版。這就要求權我們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就要盡量指向三維目標。如在教學「地圖的基本要素」一課導入設計時,我是這樣做的,課前要求每個學生繪制一幅個人卧室平面圖,只要求紙張大小、畫面整潔、清楚。上課時,隨意選取幾位學生的作品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展示,並要求其他學生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學生很快就會發現:有的作品沒有比例尺;有的作品沒有標明方向;有的作品缺少圖例;甚至有個別的作品三個要素都缺失。此時我因勢利導,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繪制一幅地圖需要哪些因素呢?這些地圖要素如何確定、計算和表示呢?繪制一幅地圖需要哪些基本步驟?假如讓你重新繪制一幅個人卧室平面圖,你會怎麼做?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和問題,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很快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⑤ 初中地理,等高線怎麼導入,教學
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一是直接導入比如我們上一節課講了什麼,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等高線。但是我認為本屆最好的導入方法就是給學生一副等高線地形圖,讓學生們試著觀察一下圖中的地形名稱,然後導入新課
⑥ 初中地理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法
教案編寫應明確來的幾源個概念 1、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根據培養計劃,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提綱挈領地敘述有關教學內容的綱領性文件。 2、授課計劃 授課計劃是集體研究的結果,由所有任課教師,有關人員集體研討確定
⑦ 初中地理課堂的導入方式有哪些和各自的特點
1 以問題導入 2 以敘事導入 3 以生活常識導入 4 以歌曲、詩歌導入等
其特點為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為特點
⑧ 如何對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地理課堂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異常關鍵。教學設計首先要認真研讀課程標准,明確新課程標准要求的重、難點,領會其思想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維束縛,要與時俱進。還應注意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三維目標的確定。以上就是教學設計這個環節應多加註意的。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課也是這樣。良好的導入,能夠引人入勝,激發學習興趣,把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轉移到教學上,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導入應盡可能貼近生活,這也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導入還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導入環節容易出現的錯誤是牽強附會,為了導入而導入。還有導入的時間不要過長。課堂教學導入要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拉近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一堂完整的課不僅應當有引人入勝的開頭,豐滿翔實的展開,還應有發人深省、餘味悠長或知識升華的結課。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定要對本堂課進行回顧總結,並突出重、難點,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的升華與遷移。
對於整個教學,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並不斷地去實踐。作為一名教師,站在講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著裝大方,符合規范。另外,不要有小動作,教態自然大方。教學語言要科學性、專業性,盡量使用專業術語,簡潔明了。切記口頭語。聲音要洪亮、清晰,有節奏,語氣分明。教學過程要再現知識的學習過程,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關注學生的邏輯起點。突出重、難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要自然流暢。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不斷引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課堂問題的設計也很關鍵。課堂教學提問應避免 「無效提問」,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提問的時機也應進行很好的把握,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思考性。並且必要時還要進行導答。提出問題後要留出時間讓同學們思考。另一方面,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還要鼓勵學生盡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學生回答後要及時做出適當的評價,而不是簡單地說「很好,請坐」。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環節要合理有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多關注學生,與學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別低著頭只顧講課。教學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另外,多媒體課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練,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顏色的搭配要符合學生的色彩習慣,文字與背景的色彩對比度要大,確保文字能清晰可見。
⑨ 教師招聘初中地理講授新課以什麼方式導入比較好
教師招復聘面試初中地理授課制導入方式:
創設情境導入法
有意地創設一些氣氛或環境,然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在歌曲中有不少與地理課本相關的歌曲,用它來開頭,無論是引吭高歌還是深情的朗讀,都可以做有聲有色,形式活而生動,如長江第一節的開頭,就可以播放《長江之歌》。
巧設懸念導入法
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地聽,主動地去進行探究。
新聞導入法
開課前先列舉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地理事件或時事地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圍繞這一事件說開來,讓其成為貫穿整個課堂的一條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