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地理
⑴ 江西中考要考生物、地理嗎
江西省中考分為考試科目:思想品德、歷史、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測試)、物理、化學、體育;總分750分
;考查科目:地理與生物、物理實驗操作、化學實驗操作。考查科目是否計入中考總分,由各設區市自定。
2016年江西省中考科目和總分滿分設置一、江西省由省統一命題考試的科目為: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物理、化學。具體分值: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共150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與化學實行閉卷考試。思想品德與歷史實行開卷考試,允許攜帶教科書等相關材料。語文考試允許使用正版《學生字典》。江西省各學科考試均不允許使用計算器。二、江西省中考考試科目總分如下:
1、江西省生物和地理學科學業結業考試由各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課程結束時舉行,具體考試內容、分值、命題方式和考試辦法由各市依據《2016年初中地理、生物學科學業考試綱要》等有關要求確定。全面推進初中畢業體育考試工作和理科實驗操作考試。
2、江西省體育應設定必考和選考項目,考試分值應不低於45分。
3、江西省理科實驗操作考試最高分值15分,學生可在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中隨機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注意改進實驗操作考試等方式方法,重在實驗,逐步提升考試的層次,避免簡單重復。理科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分數呈現並用於高中錄取的地區,計入中考總分。
4、江西省體育考試和理科實驗操作考試的具體考試內容和辦法等由各市教育局根據《2016年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綱要》和《教育廳關於做好2016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教秘〔2014〕506號)等有關要求確定。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推行信息技術學科上機操作考查。
5、江西省聽力殘障學生(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純音聽力檢測結果為每側耳的平均聽力損失都等於或大於40分貝〈hl〉),經教育主管部門核准後可免試英語聽力。聽力免試後英語成績折算方法為:考生英語考試成績=考生英語筆試項目成績×英語總分值與筆試項目分值的比值,2015年免試聽力考生的英語成績=考生英語筆試項目成績×1.25。聽力免試具體申請程序和要求由各市教育局確定。
⑵ 江西鷹潭中考地理和生物滿分各是多少
考試科目: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開卷考試)、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測試,聽力測試的時間為20分鍾)、物理、化學、體育。
體育考試辦法:按《江西省2011年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有關規定》執行。
英語聽力測試方式:在全省統一規定的英語考試時間內,各考點統一播放錄音磁帶(光碟)。聽力殘疾的考生可憑聽力殘疾證明或三級以上的醫療機構專項鑒定證明選擇英語聽力免試,其英語科目總分按考生筆試分數×1.26計算;也可選擇參加英語聽力測試。二者均選的以英語聽力測試成績計算總分。
數學學科允許攜帶科學計算器進入考場。帶進考場的科學計算器品牌及型號,按江西省教育廳贛教辦字〔2006〕62號文件的規定執行。
地理與生物、物理與化學實驗是否進入中考科目,由各設區市自定。
(二)考試命題及計分方法
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考試由省統一命題,統一印製試卷和評分意見。各科滿分成績為: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120分(其中思想品德70分,歷史50分);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其中聽力佔20.8%,計25分);物理100分;化學100分;體育30分。地理與生物以及物理、化學實驗操作是否計入升學總分,由各設區市自定。
(三)考試時間
2011江西省中考考試時間為6月17日至19日。體育考試時間統一安排在5月份由設區市組織實施。
(四)考點、考場設置及監考
考點要相應集中,各縣(市、區)中招辦可根據既方便考生又有利管理的原則統籌安排。對少數集中到縣(市、區)考試確有困難須在鄉一級設考點的,要報省、市中招部門從嚴審批。
報考高中類和高、中職類的考生統一編排考場;報考師范定向類的考生單獨編排考場。
考試實行循環交叉監考。
(五)藝術類專業加試或面試辦法
文藝、體育運動學校招生,如需進行專業加試,專業加試工作由學校自行安排。
部分高、中職院校開設的藝術類專業以及導游、餐旅、茶文化、影視表演等專業的招生,原則上不要求考生參加專業加試或面試,凡要求進行專業加試或面試的,報省教育考試院批准後,由招生學校組織進行。
凡參加專業加試或面試的考生,均須到所在縣(市、區)中招辦領取自己的中考《報名序號證》,攜帶與中考報名同底版照片二張,到招生學校指定地點報名,填寫並領取《專業加試(面試)准考證》,才能進入專業加試(面試)的試場。
⑶ 江西中考地理總復習一(地球和地圖)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繞地球一周→地球衛星照片。
2.地球形狀:1519年~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旅行證實了地球是球體,他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部位較扁的不規則球體。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徑: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
2.作用:地球儀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緯線和經線
1.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所有的緯線不相等,最長的緯線是赤道,指示東西方向)。
2.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圓。(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經線圈必須是相對應的兩條經線,即兩條經線的度數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兩個相等的半圓。
3.經度和緯度:為了區別各條經線和緯線,人們給它標定不同的度數,分別叫做經度和緯度。
4.東西經的劃分:0°經線(即本初子午線)是東西經的分界線,向東向西各作180°,0°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5.南北緯的劃分:赤道(即0°緯線)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的稱北緯,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稱南緯,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6.南北半球的劃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及劃分: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西經20度向東至東經160度之間的經線圈是東半球,西經20度向西至東經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經緯網定位
經緯網:經緯網是地球儀或地圖上由經線和緯線交織成的網。
作用: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地軸不停的旋轉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是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是順時針旋轉。
二.地球的公轉
1.地球的公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①春季:3月21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到赤道上,這一天為春分日。3,4,5月為春季。
②夏季:6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為夏至日。6,7,8月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到赤道上,這一天為秋分日。9,10,11月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後,太陽光直射到南回歸線上,這一天為冬至日。12,1,2月為冬季。
3.五帶的劃分
⑴五帶的劃分的依據: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①熱帶和北溫帶的界線是北回歸線。
②熱帶與南溫帶的界線是南回歸線。
③北溫帶與北寒帶的界線是北極圈。
④南溫帶與南寒帶的界線是南極圈。
⑵熱帶:終年炎熱,有陽光直射的現象。
⑶南北溫帶:四季變化明顯,無陽光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象。
⑷南北寒帶:終年寒冷,無陽光直射,有極晝極夜現象。
第三節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1.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⑴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達方式: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較:表示範圍,表示內容的關系:
大小:①分子確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圖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圍小→內容詳;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略
⑵方向:在地圖上辨別方向①指向標定向:指向標箭頭指示北方。②經緯網: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方向。③一般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無指向標,經緯網的情況下)
⑶圖例:地圖的語言,包括各種符號和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
二.地形圖的判讀
⑴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
⑵相對高度: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⑶等高線:把各個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叫做等高線。
①等高線的特性:a.同一等高線的點海拔高度相同。b.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c.在同一幅圖內,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能相交。
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a.山頂: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線成封閉曲線,內高外低。
b.山脊:山嶺的頂部,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中間海拔低,兩邊海拔低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間的低窪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凹進(山谷處能形成河流,中間海拔低,兩邊海拔高為山谷)。
d.鞍部:相鄰兩山之間相對低下的部分,有一對等高線組成的中間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條等高線重疊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間低,閉合曲線,外高內低。
③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⑷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藍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線: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高線或者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判斷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地圖的種類:自然地圖:①地形圖②水文圖③氣候圖④植被圖;社會經濟圖:①人口圖②交通圖③工業圖④農業圖(來源:新浪博客)
⑷ 江西中考生物地理怎麼算
江西省中考分為考試科目:思想品德、歷史、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測試)、物理、化學、體育;總分750分 ;考查科目:地理與生物、物理實驗操作、化學實驗操作。考查科目是否計入中考總分,由各設區市自定。 2016年江西省中考科目和總分滿分設置一、江西省由省統一命題考試的科目為: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物理、化學。具體分值: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其中聽力測試30分),思想品德與歷史合卷共150分,物理與化學合卷共150分。語文、英語、數學、物理與化學實行閉卷考試。思想品德與歷史實行開卷考試,允許攜帶教科書等相關材料。語文考試允許使用正版《學生字典》。江西省各學科考試均不允許使用計算器。二、江西省中考考試科目總分如下: 1、江西省生物和地理學科學業結業考試由各市教育局統一組織,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課程結束時舉行,具體考試內容、分值、命題方式和考試辦法由各市依據《2016年初中地理、生物學科學業考試綱要》等有關要求確定。全面推進初中畢業體育考試工作和理科實驗操作考試。 2、江西省體育應設定必考和選考項目,考試分值應不低於45分。 3、江西省理科實驗操作考試最高分值15分,學生可在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中隨機選擇一項內容進行。注意改進實驗操作考試等方式方法,重在實驗,逐步提升考試的層次,避免簡單重復。理科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分數呈現並用於高中錄取的地區,計入中考總分。 4、江西省體育考試和理科實驗操作考試的具體考試內容和辦法等由各市教育局根據《2016年初中畢業學業考試綱要》和《教育廳關於做好2016年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工作的通知》(教秘〔2014〕506號)等有關要求確定。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推行信息技術學科上機操作考查。 5、江西省聽力殘障學生(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純音聽力檢測結果為每側耳的平均聽力損失都等於或大於40分貝〈HL〉),經教育主管部門核准後可免試英語聽力。聽力免試後英語成績折算方法為:考生英語考試成績=考生英語筆試項目成績×英語總分值與筆試項目分值的比值,2015年免試聽力考生的英語成績=考生英語筆試項目成績×1.25。聽力免試具體申請程序和要求由各市教育局確定。
⑸ 江西初中地理是什麼版本2
江西初中也是使用人教版
⑹ 江西有中考要考地理的地方有哪些
吉安全部要考,滿分分數分別是語文120,數學120,英語120,物理100,化學100,生物30,地理30,政治70,歷史50.呵呵,我是上一年中考的,現在在吉安一中。
⑺ 江西省中考總分是多少
總分共740分。
語文:全卷滿分120分。試題類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寫作題,主要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和鑒賞評析五種能力。
數學:試卷滿分120分。考查學生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這三個領域知識的掌握,所佔分值比例約為 45%、40%、15%。
英語:試卷滿分120分。由聽力理解、語言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口語表達、書面表達五個部分組成。
物理:試卷滿分100分。試題包括填空題、選擇題、簡答與計算題、實驗與探究題。
化學:試卷滿分100分,全卷難度系數控制在0.6左右。
生物與地理:合卷,滿分60分,生物、地理各30分。
歷史與思想品德:合卷,開卷考試,全卷滿分120分,歷史50分,思想品德70分。
(7)江西中考地理擴展閱讀:
江西省2019年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分值增加至55分。今後還將逐年增加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分值,2020年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分值將增加為60分。
凡報考江西省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五年制高職的應屆、往屆初中畢業生,均須參加2019年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體育考試時間為3月至5月。
在考試項目方面,男女生各進行3個項目的考試,設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男生的必考項目為1000米跑,女生的必考項目為800米跑。選考項目由各市、省直管縣教育局確定,並在考試前2個月向考生公布。選考項目應列出若干個,讓考生從中選考兩項。
體育考試以55分計入中考總分。其中:必考項目一項20分,選考項目兩項共35分(各項17.5分)。各單項成績測試時以0分為起點,不得設非零最低分。
⑻ 2010江西中考地理開卷嗎
閉卷,我就是2009年考得,很簡單,我們30分的卷子基本都是28-29.要復習的話,就好好看看書上重點的圖吧,你麽老是會告訴你們的
⑼ 二零二零年江西省中考地理生物開卷嗎
這個任課老師就知道,可以直接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