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范圍
❶ 想知道2019高考地理的考試范圍
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自然災害或者旅遊地理。還有中國和世界的區域地理作為考試的載體,也是考試的范圍
❷ 中國地理高考重點
自然復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制、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戰略決策——精確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准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整體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❸ 高考的地理一般考哪方面的內容重點把握哪些內容
高中地理主要有兩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區域地理),其中自然地理佔得分值較高,主要集中在高一部分,在復習自然地理的時候,要重點掌握的有: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傳與公轉及其影響,晨昏線的判讀,太陽直射點和太陽高度角,地方時,區時的計算,注意熟悉時區的劃分,時區的意義(比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也指東經120°的地方時),四季和五帶的劃分。2大氣的分層及其每一層的特點,大氣的熱運動,風的形成,重點把握三圈環流,全球的7個氣壓帶和6個風帶,這些和洋流密切相關,接下來就是洋流,注意他們的分布,注意冷暖流的交匯及大魚場的分布。3天氣系統,氣旋和反氣旋,在南北半球的方向,哪個容易形成降雨,冷鋒和暖鋒,過境前和過境後的情況,以及降水發生的位置。4三大礦物的形成及其相互轉換,注意看圖,能夠用專業的語言描述它們的轉換和形成過程,比如風化,搬運,堆積,沉積,岩漿,變質作用,成岩作用等。5重點掌握降雨過程以及徑流,地表,地下,會看圖和理解圖面意思。6關於污染的問題,對環境的破壞問題。比如什麼是溫室效應,水污染,大氣污染,臭氧的破換等。如果你覺得還需要的話,人文地理部分我在你追問後發給你
❹ 高考地理范圍
隴海--蘭新工業帶我那時候課本上還有啊,你現在是老師補充了?版
范圍就是書本里加權上老師說的,也就是把老師課堂上說的和課後要求的內容
因為老師說的是新的內容 教材也許比較老了
我那時候就是這樣 補充了起碼一本書 因為我們用的是比較早的地理課本了
老師補充的也非常重要,和書本里的內容一樣 跟著老師走就沒錯
筆記丟了。。。。我是抄在書上的。。。。。這就不好辦了。。。復印別人的筆記? 去問老師吧
沒有
❺ 高考地理考哪幾本書
必修三本書: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區域地理。
選修六本書:
1、選修1宇宙與地球。
2、選修2海洋地理。
3、選修3旅遊地理。
4、選修4城鄉規劃。
5、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6、選修6環境保護 。
(5)地理高考范圍擴展閱讀:
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
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❻ 高考地理中常會考那些國家的區域定位
高考題中的區域定位,一般不會直接考哪個國家的區域定位,而是細到該國家的某個區專域,如:中國的東北、美國屬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歐洲阿爾卑斯山山脈等,建議你最好熟記一些常見國家的經緯度范圍,例如: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一些經常在題型中出現的國家。另外你還要關注國際時事,那些成為國際焦點的國家也有可能出現在本年的高考命題中!!!
❼ 高考應該是幾大中國地理區域劃分分別包括哪些省份的全稱和簡稱看清,是高考
北方地區:
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大興安嶺、烏鞘嶺以東的地區,東臨渤海和黃海。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其中漢族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居住在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本區的范圍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約佔全國的55%,漢族佔大多數。區內的少數民族有30多個,其人數5000多萬,主要分布在桂、雲、貴、川、湘、瓊等地,人數較多的為壯、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這一地區國境線漫長,與俄羅斯、蒙古、哈薩克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4%,是地廣人稀的地區。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
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積約佔全國的25%,人口不足全國的1%。這里是中國藏族聚居的地區。西藏自治區同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相鄰。
❽ 高考地理考哪幾本書
看你是用新抄教材還是老教材。若襲是老教材,初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必修一、必修二、選修一、選修二就是考試范圍。若是新教材,也要考初中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還有高中必修一、二、必修三和選修的相關內容(地方不同,選修內容不一樣)
❾ 高考地理滿分多少分
這要看是在什麼省了,江蘇省是120分,其他省份大都是150分,在考文綜的省區,地理占文綜300分總分中的100分。
❿ 地理高考范疇—— 土地價格,和地租支付能力。這兩個分別是什麼意思 土地價格,和地租的區別是什麼
土地價格就是購買土地所需要付出的費用;
地租支付能力是指某一個人或組織對其其所租用的土地的租金的承擔能力。
土地價格和地租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土地價格是指購買土地的價格;
地租是指租用土地的價格。
2、所有權的歸屬:
購買的土地所有權歸屬購買所有人;
地租僅擁有一定期限內的土地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
(10)地理高考范圍擴展閱讀
地租指的是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權而取得的收入。
封建地租是地主無償佔有的農民的剩餘勞動甚至部分必要勞動,超經濟強制是其存在的必要條件。
資本主義地租是租佃資本家交給土地所有者的來自於僱傭勞動者的剩餘勞動的一部分,體現兩者共同剝削僱傭農業工人的關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權的經濟實現形式。
地租是一個歷史范疇。在土地私有制下,地租是直接生產者創造的剩餘產品被土地所有者無償佔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者對勞動者的一種剝削形式。
在土地公有制下,地租既是國家從經濟上管理土地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地所有權的形式不同,與此相聯系的地租的性質、內容、形式及其所體現的生產關系也不盡相同。
社會主義級差地租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消滅了土地私有制和私人之間租佃土地的關系,因而也就消滅了原有意義上的地租。
在社會主義農業中,以土地好壞不同為條件的經濟收益上的差別依然存在。耕種較優等地所獲得的較多的收益,形成土地級差收益。有的經濟學著作中,把這種土地級差收益稱作社會主義級差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