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課件

高中地理拉丁美洲課件

發布時間: 2021-01-24 16:36:08

A.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和南美洲

常說的「七大洲」是自然地理單元,「拉丁美洲」卻是按照人文地理劃分的,因專此不包括在內,地屬圖上也不會標注。
不過七十年代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卻只有拉丁美洲而沒有南美洲,這和當時的政治形勢有關---突出「亞非拉」第三世界陣營。

B. 拉丁美洲的地理環境

拉丁美洲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語言而論,英語和拉丁語占統治地位,由於本區都隸屬拉丁語族,因此,美國以南的眾多國家,被稱為拉丁美洲國家,這個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長11,0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5,100多公里,最窄處巴拿馬地峽僅寬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7萬平方公里。人口5.77億人(2008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所屬國家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哈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還有仍處於美、英、法、荷統治下的十多個殖民地。 拉丁美洲是指從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個地區。它東瀕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與非洲大陸最短距離約2494.4千米;西臨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北界墨西哥與美國界河布拉沃河(即格蘭德河),與美國為鄰。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主要是拉丁語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拉丁美洲。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與拉美具有相同的歷史遭遇,在地理劃分上,習慣地把它同拉美劃在同一范疇,統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從地理位置上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圍東起南美洲大陸的最東端、巴西東北部的布朗庫角(西經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西經117°09);北起科羅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北緯32°42′),南至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弗羅瓦德角(南緯53°54′)。而與弗羅瓦德角隔麥哲倫海峽相望的火地群島
最南部的合恩角,則處在南美洲的最高緯度上(南緯55°59′)。這就是說,拉美陸地是從北緯32°左右到南緯55°左右,跨越南北兩個半球,但其大部分處在南半球。它的主要部分處在赤道線下和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赤道線穿過厄瓜多首都基多以北幾千米處和亞馬孫河入海口巴西的貝倫市不遠的地方。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大陸第一大工業區聖保羅以北的郊區;而北回歸線則穿過墨西哥灣,在靠近哈瓦那的緯度上。可以說,除烏拉圭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均處在或部分地處在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 拉美大陸半島較少,主要有與中美洲交界的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18萬平方千米)、墨西哥北部的加利福尼亞半島(14.3萬平方千米)、南美洲北部的瓜希拉半島(1.4萬平方千米)和智利南部的泰陶半島(1萬平方千米)。拉美地區島嶼較多,島嶼面積約39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北部、東部和南美洲大陸南端的沿海地區。加勒比地區島嶼由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組成,其中最大的島為古巴島,位於大安的列斯群島中,北距美國佛羅里達半島180千米,面積11.086萬平方千米。南美洲大陸南端沿海島嶼主要有隔麥哲倫海峽與大陸相望的火地群島和位於南大西洋和南極洲之間水域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後者西距阿根廷領土500多千米,現今為阿根廷與英國有主權爭議的島嶼。在亞馬孫河入海口處有世界最大的由河水沖積形成的馬拉若島,面積近5萬平方千米,植物生長繁茂,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生態旅遊勝地,當地的一種長紅色羽毛的鳥是當地的特有動物。此外,拉美一些國家在遠離陸地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上有一些群島和島嶼。
在大西洋上,距巴西本土1100千米有特林達島和馬丁-瓦斯島,距巴西本土900千米有聖佩德羅-聖保羅島,距巴西最東端布朗庫角345千米有被巴西辟為國家海洋公園的費爾南多-德諾羅尼亞島。在太平洋上,有距南美洲大陸最遠的智利的復活節島(距智利海岸3700千米),島上有上千尊每個重90噸的「毛阿依斯」人頭巨石雕像以及至今未能破譯的文字元號,給這個小小的島嶼增添了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距大陸600千米的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其中的馬斯地島是美洲最古老的陸地之一,因據傳是《魯賓遜飄流記》故事的發生地而久負盛名。此外,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島嶼還有智利的薩拉-戈麥斯島;在距厄瓜多海岸900千米正處在赤道線下有加拉帕戈斯群島,那裡多種復雜的氣候條件、起伏多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和物種,為英國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假說和《物種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據。 人口與種族
拉美地區林業資源豐富,是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的大陸。南美洲森林面積達920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3%。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各島嶼的森林面積合計約70萬平方千米。這一地區的熱帶雨林是現今世界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總面積550萬平方千米,其中 330萬平方千米在巴西境內,佔地區熱帶雨林面積的60%,其餘40%分布在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境內。拉美地區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據統計,亞馬孫熱帶雨林中的動植物品種之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僅植物品種就多達8.6萬~9萬種。生長著許多可供食用、葯用和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例如紅木、檀香木、桃花心木、香膏木、蛇桑木、肉桂、金雞納樹和各種椰樹、棕櫚樹等;在安第斯山區和中美洲生長著一些名貴的雲杉、雪松等經濟林;沿海地帶還生長著耐鹽鹼的紅樹、栲膠樹等;在河漫灘地帶生長著抗澇的樹種和其他植物。 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海岸線綿長,東西有兩洋環抱,又面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漁業資源豐富,有許多天然漁場,如秘魯、智利沿海,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巴西沿海以及南大西洋等海域都是世界重要的漁場,盛產沙丁魚、金槍魚、鱸魚、鯖魚、鱈魚以及多種蝦類。捕魚量居世界前列。此外,拉美地區內河盛產淡水魚,其種類多達2500~3000種以上。

C. 拉丁美洲的地理和自然環境有哪些特點

地質特徵
拉美地區從北到南全長1.1萬千米,總面積逾207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3.8%,相當於歐洲大陸的3倍。其中南美洲面積包括附近島嶼約為17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拉美地區大陸海岸線長4.5萬千米,其中南美洲海岸線長約2.87萬千米,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
太平洋沿岸特別是南緯10°33°之間的一段海岸,是典型的拉丁美洲上升斷層海岸陡崖,逼臨深海幾乎不存在過渡性的沿海平原和岸外大陸架深達6000米以上的秘魯海溝和智利海溝。離海岸很近有的地方甚至不足100千米。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的太平洋沿岸由於沉降受到海侵海岸線比較曲折形成較大的海灣,其中瓜亞基爾灣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海灣。智利南部海岸屬峽灣型,海岸曲折,島嶼雜列。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為阿爾卑斯褶皺外帶火山眾多,太平洋沿岸火山帶的一部分沿海平原比較狹窄。墨西哥東海岸與美國南部海岸形成墨西哥灣這一帶的沿海平原一直延伸至尤卡坦半島,一般寬度為100千米至500千米,最寬達800千米。它是由大陸邊緣近期上升出露的海底形成。在南美洲大陸北部加勒比海沿岸的西段南北走向的山脈與海岸垂直相交,海水沿山間縱谷侵入,形成伸向內陸的海灣如達連灣、委內瑞拉灣等。整個大西洋沿岸除巴西東海岸和布朗庫角向北延伸的一段外,海岸外基本上是下沉海岸。岸外有較寬的大陸架,特別是亞馬孫河口向西北延伸的一段海岸和南緯30°40°的一段大西洋沿岸是平直低淺的溺谷型海岸。河口處多形成喇叭形,三角港有的岸段如巴西南部海岸被淤沙封閉而形成瀉湖。

D. 拉丁美洲經緯度

從地理位置上看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圍東起南美洲大陸的最東端、巴西東北專部的布朗庫角西經34°46′西至屬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西經117°09
北起科羅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北緯32°42′南至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弗羅瓦德角南緯53°54′。

也就是說:西經34°46′至西經117°09;北緯32°42′至南緯53°54′

E. 拉丁美洲地理知識點整理

  1. 南北狹長分布。副抄熱帶高氣壓帶襲控制,寒流降溫減濕

  2. 2.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西側熱帶草原,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東側熱帶雨林,暖流影響,信風迎風坡。

  3. 30-40地中海氣候;40-55溫帶海洋性氣候。成因就是這兩種氣候類型的正常成因。

  4. 氣候適宜,地形平坦,海洋運輸便利,殖民者最先到達,開發早;經濟發達

  5. 水量大,季節變化小,支流眾多

  6. 氣候溫和,草類茂盛;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7. 暖流;信風迎風坡

F. 【高中地理】讀「拉丁美洲氣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2)赤道 赤道低氣壓帶 高溫多雨 東南信風 東北信風
(3)受安第斯山脈的影響
(4)安第斯山脈南北狹長分布且直逼海岸;受秘魯寒流影響。

G. 拉丁美洲的教案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統治;拉丁美洲社會的發展;海地的獨立、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葡屬巴西的獨立;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成果和歷史意義。

2.能力要求:(1)概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2)分析北美獨立戰爭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異同點。

3.情感目標:殖民統治遲滯了拉丁美洲社會進步,違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獨立的願望,殖民枷鎖被打破,新興民族國家的建立,體現著時代的進步,落後的社會制度必將被先進的制度所替代。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過程的廣泛性、多樣性和曲折性。

2.難點分析:對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性質的探討和理解是難點。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具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雙重特點,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務,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因帶有外部條件引發的明顯特徵,革命帶有早產的性質,因而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上了很大折扣。

課堂教學設計

一、獨立戰爭前的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原因和條件)

師:(投影《獨立前的拉丁美洲形勢圖》)講解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及政治概念。這一地區長期淪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葡語言為官方語言,而這兩種語言屬於拉丁語系,所以這一地區叫拉丁美洲。

生:(讀圖,明確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關於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殘暴殖民統治的有關內容,並作簡單歸納。

生:(閱讀並歸納)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概括)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政治上的封建專制統治,經濟上肆意掠奪財富,壓榨印第安人和黑人是獨立運動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和美國獨立戰爭相比,我們還能找到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歷史背景?

生:(閱讀、思考、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簡單概括)相同之處有:隨著拉美自身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擺脫宗主國的束縛;隨著啟蒙思想的傳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強。不同的是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西、葡的衰落,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在咫尺的美國的獨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

總之,在上述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拉美獨立運動一觸即發。

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過程

1.海地獨立

師:海地原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被法國奪取。海地黑人曾多次發動反對法國殖民者民族壓迫和種族歧視的起義,1791年在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杜桑·盧維杜爾領導黑人奴隸再次起義。(指導學生了解海地獨立的經過和結果)

生:(閱讀)

師:1804年,也就是拿破崙在歐洲稱皇帝的那一年,海地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我們恢復了我們原有的尊嚴,維護了我們的權利;我們宣誓:永遠不把我們的權利委棄給任何強國。」海地獨立宣言代表了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心聲。海地獨立掀開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序幕。

2.西屬拉丁美洲的獨立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關於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進程的有關內容,按人物歸納總結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重大事件。

生:(按教師要求閱讀、歸納)

生:(列舉重要人物及事件)

師:(根據學生回答,展示並板書)

伊達爾哥____

玻利瓦爾____

聖馬丁____

師:西屬拉美獨立戰爭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10年至1815年,除秘魯外,西屬拉美殖民地都發動起義,各地初步建立政權,中心在墨西哥。(指導學生了解墨西哥獨立運動的特點(更具群眾性)和性質)但由於沒有提出人民迫切需要的政治經濟改革綱領,也沒有動員印第安人和黑人參加;各地斗爭缺乏協作,力量分散。隨著拿破崙帝國的覆滅和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各地獨立政權大多被摧毀。

第二階段從1816年至1826年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吸取了經驗教訓,提出了明確的革命綱領,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打破地區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贏得最終勝利。中心在南美洲。(指導學生了解玻利瓦爾和聖馬丁一北一南,最後聯合的斗爭的成果)

生:(閱讀)

3.葡屬巴西獨立

師:1822年,葡屬巴西獨立。到1826年,拉丁美洲基本獨立。(投影《獨立後的拉丁美洲形勢圖》和《拉丁美洲主要國家獨立情況表》)

生:(讀圖、表)

4.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意義

師: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徹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興國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獨立以後,除巴西外,各國在形式上都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拉丁美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運動還打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贏得了獨立,但獨立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了統一的美國,而西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獨立國家,發展程度很不一樣,到今天也是大相徑庭。為什麼?同學們對這個問題較感興趣。看看通過今天的學習,能不能結合美國和拉丁美洲獨立的背景、經過和結果等有關知識,想想原因。

生:(按座位分成四組,分組討論)

師:(巡迴走動,聽取意見,適時指導)

生:(小組代表發言)

師:(講評並小結)北美13個殖民地的宗主國是資本主義的英國,移民主要是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勞動人民;美國未經歷封建社會時期,發展資本主義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卻很高;13個殖民地之間經濟往來頻繁,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統一的美利堅民族也開始形成;在大陸會議和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領導下,以《獨立宣言》為旗幟,革命是水到渠成,進行徹底。美國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在發展,但國內也存在問題。獨立後的美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聯合政權,未解決黑人奴隸制問題,使美國南北兩方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為以後美國內戰埋下伏筆。

西屬拉美殖民地由封建的西班牙統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沒有統一的市場,更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沒有統一的領導機構和領導人,也沒有統一的革命綱領,各地是分別進行和取得勝利的;拉丁美洲資產階級革命有早產意味,獨立運動的成果打了很大折扣,封建阻力大,發展資本主義受到很大阻礙。

H. 拉丁美洲詳細資料

拉丁美洲(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簡稱拉美;英語: America;西班牙語:América Latina 或 Latinoamérica)通常用來指稱美國以南的美洲大片以羅曼語族語言作為官方語言或者主要語言的地區。因為羅曼語族衍生於拉丁語,拉丁美洲由而得名。拉丁美洲由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西印度群島組成。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水平較低。本區居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以初級加工為主,除了巴貝多,本區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
拉丁美洲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一個政治地理概念,就美洲居民的語言而論,英語和拉丁語占統治地位,由於本區都隸屬拉丁語族,因此,美國以南的眾多國家,被稱為拉丁美洲國家,這個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長11,0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5,100多公里,最窄處巴拿馬地峽僅寬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7萬平方公里。人口5.77億人(2008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拉丁美洲是指從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個地區。它東瀕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與非洲大陸最短距離約2494.4千米;西臨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北界墨西哥與美國界河布拉沃河(即格蘭德河),與美國為鄰。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此外,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島與拉美具有相同的歷史遭遇,在地理劃分上,習慣地把它同拉美劃在同一范疇,統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從地理位置上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范圍東起南美洲大陸的最東端、巴西東北部的布朗庫角(西經34°46′),西至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西經117°09);北起科羅拉多河墨西哥和美國交界處(北緯32°42′),南至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弗羅瓦德角(南緯53°54′)。而與弗羅瓦德角隔麥哲倫海峽相望的火地群島
最南部的合恩角,則處在南美洲的最高緯度上(南緯55°59′)。這就是說,拉美陸地是從北緯32°左右到南緯55°左右,跨越南北兩個半球,但其大部分處在南半球。它的主要部分處在赤道線下和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赤道線穿過厄瓜多首都基多以北幾千米處和亞馬孫河入海口巴西的貝倫市不遠的地方。南回歸線穿過南美洲大陸第一大工業區聖保羅以北的郊區;而北回歸線則穿過墨西哥灣,在靠近哈瓦那的緯度上。可以說,除烏拉圭外,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均處在或部分地處在南北兩條回歸線之間。

I. 高中地理

拉丁美洲
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因長期曾淪為拉丁語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現有國家中絕大多數通行的語言屬拉丁語族,故被稱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0萬平方公里。人口37 200萬人(2000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拉丁美洲地形復雜,墨西哥基本上是個草原,稱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個躲閃地區。西印度群島大都也以山地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聳立著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和高原相間,自北而難以此時奧里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地和西印度群島,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帶之一。據統計,全洲有活火山九十多座,佔世界活火山的五分之一。有文字記載以來,這個地帶的國家都發生過強烈地震。迄今世界上記錄到最大震級的地震,世1960年在智利發生的8.7級地震。拉丁美洲一些有名的高峰多半是火山錐,有的現在還在噴氣冒煙。

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熱帶范圍之內,在世界各大洲中,它的氣候條件最優越。從氣溫來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以上,對比其他州,具有暖熱的特點,它既沒有亞洲和北美洲那樣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樣炎熱。從濕潤來看,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達1 342毫米,相當於大洋洲的3.2倍,是世界上最濕潤的一洲。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拉丁美洲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大河有亞馬孫河、拉普拉塔河和奧里諾斯河等。

拉丁美洲礦產資源豐富。鐵、錳、鈷、鉻、鋁、銀、銅、鉛、鋅、錫、銻、釩、鉍、鈮、石油、硝石等都在世界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古巴、墨西哥等國都有大鐵礦。許多國家盛產石油,其中以委內瑞拉儲量最大。智利、秘魯、墨西哥、玻利維亞等國為拉丁美洲的主要產銅國,銅產量約佔世界的20%,智利的粗銅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古巴的鎳礦和鈷礦,玻利維亞的錫礦和銻礦,墨西哥的硫磺和白銀,產量都名列世界前茅。

拉丁美洲許多地區氣候適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米、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糖產量約佔世界糖產量的四分之一,加勒比海地區有「世界糖罐」之稱,古巴是世界上出口唐最多的國家。咖啡產量已遠遠超過非洲,國際市場上的咖啡,60%以上來自拉丁美洲,巴西生產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產量也大,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80%。厄瓜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國,宏都拉斯、巴拿馬、瓜地馬拉等國也有大量出口。棉花產量增長很快,不少國家出口棉花,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此外,還有面積廣大的森林和豐富的沿海漁業資源,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漁場之一。

拉丁美洲各國的工業,除采礦、鋼鐵、煉油等重工業外,大都以輕工業為主,如紡織、製糖、麵粉、肉類加工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是拉丁美洲工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

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後,很快就全部淪為這兩個國家的殖民地。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國從西班牙手裡奪去了西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南美洲大陸邊緣和中美洲地峽的少數地區。十九世紀初,西、葡霸佔的地方紛紛宣告獨立。最近十多年,牙買加、特立巴達和多巴哥、巴貝多、蓋亞那、巴哈馬、格瑞那達、蘇利南、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也先後擺脫英、荷的同志,宣告獨立。現在,還有十多個受英、美、法、荷同志的殖民地。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拉丁美洲各國,後來又受到美、英等國的控制和掠奪。特別是美國,僅自1946年到1969年,就從拉丁美洲攫取了235億美元巨額利潤。拉丁美洲各國為維護國家主權,保護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長期斗爭,不少國家還宣布對沿海200裏海域行使管轄權,反對超級大國妄圖稱霸海洋、掠奪別國資源的強盜行徑。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二個國家: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韋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哈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還有仍處於美、英、法、荷統治下的十多個殖民地。
拉丁美洲的地勢西高東低,東部平原和高原相間分布.東部的亞馬孫平原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但不是地勢最高的高原,世界上地勢最高的高原是中國的青藏高原).
所以不難看出,選B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