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霧高中地理
❶ 海霧形成的原因,分三種情況,關於寒暖流的,高中地理文科
寒流遇暖 暖流遇寒 寒暖流交匯
❷ 台灣海峽高中地理問題
1、冬夏季風交匯,夏季風帶來的大量水汽遭遇冷成霧。其次台灣海峽地形封閉,不利版霧氣擴散。權再者南北兩股喊暖流交匯也有一定影響。
2、誰的比熱容問題。夏季由於臨近日月潭,所以升溫慢。再者日月潭周圍植物茂密,蒸騰作用幫助降溫。冬季相反。
3、台北三面環海,受海洋影響顯著。
❸ 高中地理做題出現的一個小疑惑
5、選B
M河和Q河主要的水源都來自雨水,答案A錯誤。圖示半島是伊比利亞半島,從圖中可以版看出半島中部地勢高。權這里的西風氣流來自西面的大西洋,西風氣流需要翻越半島中部的高原才能到達M河流域,因此這里位於西風的背風坡,降水比較少,河流水量少。這里是歐洲西部,不受夏季風影響。夏季風分布於大陸東部,答案C錯誤。M河的流向是自西向東,M河的流向大致與緯線平行,並且東端流入地中海。海洋是河流的歸宿,不可能是河流的源頭,因此河流是自西向東流。
6、選C
圖中的洋流B是迦納利寒流的一部分,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是降溫減濕,答案A錯誤。該洋流的形成跟盛行西風關系不大,屬於補償流,答案B錯誤。寒流流過的海域夏季多海霧。主要原因是寒流流過氣溫比較低,空氣中水汽凝結形成海霧。答案C正確。該洋流大致向北向南流,答案D錯誤。
❹ 高二地理關於洋流的相關知識
洋流知識專題復習
一、洋流
1.定義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較穩定的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叫洋流。
2.性質分類:暖流(從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洋流);寒流(從較高緯流向較低緯的洋流)。
二、全球洋流分布規律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①調節全球熱量平衡。
②對氣候的影響。例: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南北半球沙漠氣候的形成與寒流的關系;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卻終年不凍;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於43°N附近,卻有長達近半年的結冰期,這主要是分別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島寒流的影響所致;秘魯寒流與南美大陸西岸氣候的形成等寒流流經過的海區降溫減濕,如澳大利亞沙漠直逼西海岸;暖流流經過的海區增溫增濕,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北延伸。暖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高些,寒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低些。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例如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③影響航運。順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如哥倫布橫渡大西洋,1492年逆大西洋暖流而行花費37天,1493年順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僅花了20天。
④寒暖流交匯處形成漁場。在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北海道漁場。
⑤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但污染范圍擴大。
要點應用點撥
例1 讀右圖,A、B兩地位於同一緯度的不同海區,曲線代表等溫線,讀圖回答問題。
(1)該海區位於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A、B各受什麼性質的洋流影響,洋流流向怎要?
A.________,流向________B.________,流向________(3)如果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則流經A處洋流名稱是______,流徑B處洋流名稱是______。
[答案](1)北。(2)暖流,由南向北;寒流,由北向南。(3)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
[分析]讀圖分析:由於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可知其南方為低緯度,故為北半球。由於A處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可以判斷出A地比同緯度相鄰海區水溫高,故受暖流影響,同理,由於B處等溫線向低緯凸出,B應受寒流影響,由此也可推斷出暖流的流向由南向北,寒流的流向由北向南。由於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根據等溫線數值來判斷,由於海水溫度不低於20℃,因此位於中、低緯度,根據洋流分布規律,大西洋中、低緯度大洋西岸是墨西哥灣暖流,大西洋東岸是加那利寒流。
例2 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讀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 。為什麼: 。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 、B 、C 、D ,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 。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 B
[答案](1)合理整個航程基本都是順風順水的(2)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順時針大洋環流(3)補償流風海流。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洋流的分布、成因等知識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況。
1.由於緯線的度數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緯線為赤道,因此根據圖中的緯線可判斷出此圖為北半球上某地區海陸分布圖。
2.根據圖中的緯度,且該環流系統為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可知該環流為北半球上中低緯度海區的環流系統。
3.根據海陸輪廓可知該海域為北大西洋地區,結合洋流的分布規律可判斷出:A為加那利寒流,B為北赤道暖流,C為墨西哥灣暖流,D為北大西洋暖流。根據根據洋流成因可知:A洋流為補償流;B洋流為風海流。
❺ 高中地理:為什麼這個地方多海霧不是只有寒流流經嗎為什麼多海霧呢(圈這的地方)
霧是水汽的凝結,只要有水汽,又有降溫,都有可能形成霧。
寒流經過熱的洋面,暖流經過冷的洋面,寒暖流交匯的地方~~都有形成霧的條件
❻ 高中地理:千島寒流的成因
千島寒流又稱親潮。親潮 現通用名稱為千島寒流,也稱堪察加寒流。 親潮發源於白令海峽,沿堪專察加半島海岸和千島群島南下,故名千島寒流或堪察加寒流。
白令海中的橫向海流一部分與西岸的阿納德爾海流匯合,沿西伯利亞東部海岸流向西南,在堪察加半島東部形成強大的寒流,經科曼多爾海峽進入太平洋,即為親潮的源頭。它經千山群島向南,把大量的北冰洋冷海水送到太平洋,最後,流幅變寬並分成數支,在北緯40°以北,與黑潮(日本暖流)北上分支匯合,加入向東流向北太平洋流。並與阿拉斯加暖流共同組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副極地環流。另有一部分則下沉到黑潮水以下,繼續向南形成潛流,可達北緯10°。親屬潮在日本北海道南部外海,主支流寬約130~150千米,冬季流速1~2節,夏季流速為0.5~0.7節。
親潮水溫低,含氧量高,營養鹽多,近似綠色。它與水溫高、含氧量低、深藍色的黑潮匯合後,形成了北海道漁場。該漁場寒暖交界面很明顯,是理想的漁場,但海霧較多,影響航海安全。
親潮、黑潮是日文名稱,早期我國文獻直接引用。現我國稱之為千島寒流、日本暖流。
親,記得採納啊!!!
❼ 高一地理復習。全球洋流分布,成因,影響。
NO.1 分布規律:
(1)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大洋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逆時針方向環流,大洋東岸暖流西岸寒流。
(3)南緯40度附近:西風漂流。
(4)北印度洋海區:季風環流,夏順冬逆。
NO.2 成因:
(1)盛行風(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並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這叫風海流)
(2)密度流(各個海域因海水的溫度、鹽度不同,導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動,這叫密度流)
(3)補償流(由風力和密度差異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區海水減少,相鄰海區的海水便會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叫補償流)。此外,洋流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陸地形狀及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NO.3 影響:
(1)全球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洋流對沿岸氣候影響很大。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
(2)洋流對海洋生物資源和漁場分布有顯著影響。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於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餌料;兩種海水匯合還可以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使得魚群集中,易於形成大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在秘魯附近海區,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漁場——秘魯漁場。
(3)洋流對航行也有影響。海輪順洋流航行可以節約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也會給航運帶來威脅。
(4)對海洋污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加速凈化速度,但也會使污染范圍擴大。
❽ 寒流為什麼產生海霧
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霧
我國沿海每到春暖花開,由冷轉暖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迷迷濛蒙毛毛細雨的天氣,能見度顯著降低,甚至相距幾米也難見蹤影,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海霧。
海霧是海面低層大氣中一種水蒸汽凝結的天氣現象,因它能反射各種波長的光,故常呈乳白色。霧的形成要經過水汽的凝結和凝結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積聚這樣兩個不同物理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還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在凝結時必須有一個凝聚核,如鹽粒或塵埃等,否則水汽凝結是非常困難的;另一個是水滴(或冰晶)必須懸浮在近海面層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
水汽在大氣中要達到凝結,必需要有充足的水汽。雖然廣闊的海洋上日夜蒸發著大量水汽,但那裡並不是每天都會發生凝結的現象。這是因為大氣一旦達到飽和,蒸發就會立即停止,空氣中水汽不再增加也就很難達到過飽和狀態,而使水汽發生凝結。只有當水面溫度比氣溫高出很多時,暖水面才有可能不斷蒸發水汽,源源不斷地擴散到冷空氣層內,使其保持過飽和狀態,凝結過程才能不斷進行,出現蒸騰似的霧,這就是所謂的平流蒸汽霧。
另一種凝結方式,就是依賴降低水汽的溫度,從而達到過飽和水汽的出現。當暖濕氣流經過冷海面時,它把熱量傳給冷海面而降低了自身的溫度,這時飽和水汽量隨溫度降低呈現出過飽和狀態,就會發生凝結。這種凝結現象在海霧發生區是常見的,通常稱之為平流冷卻霧。我國海區出現的海霧,主要是這種平流冷卻霧,在世界眾多著名海霧區出現的海霧,也大都是平流冷卻霧造成的。這種因降溫使水汽量達到過飽和狀態形成的海霧還有多種。如高緯度冰雪覆蓋的海面,由於冰雪面上的輻射冷卻(特別是夜裡),常能形成冰面輻射霧;此外,島嶼地形的斜升作用,常將從海面吹來的溫暖空氣在島嶼迎風面上抬升,便有可能因上升降溫促進凝成為地形霧。海霧因產生的原因不同,可分成4種類型。
水汽的凝結是產生海霧的一個重要條件,凝結的水汽如何保持在低空層中而不下落,這是形成海霧的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要保持凝結的水汽在低空積聚,這就需要水汽凝結的霧滴(水滴或冰晶)足夠的小。經測量霧滴的直徑一般為10微米左右,比通常的雨滴要小1000倍左右,因此霧摘下降的速度很慢,每分鍾僅1厘米左右,看似好像積聚不動的狀態,所以有霧時一般風速都很小,風速大時霧滴很快就被吹散或蒸發掉。
對海霧霧滴殘存物的分析發現,其凝結核中燃燒核佔50%,鹽微粒佔40%,土壤粒子佔10%,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比例呢? 經分析這些燃燒核個體都很小,半徑在1微米左右,而絕大部分鹽粒的半徑卻在2-4微米之間,此外,燃燒核的表面常有一層吸濕性物質薄膜有利於凝結。
❾ 洋流分布圖
這簡單。。亞洲和歐洲相連,用兩個躺著的三角。亞洲那個畫大點。非洲在歐洲版下面。畫個頭朝下權的三角。澳洲在亞洲東南方。最南於非洲最南差不多。畫直立三角形。美洲把亞歐那三角直立起來,畫在亞洲東邊。距離開點。和歐洲留距離。大小差不多就可以。
洋流有規律。把赤道畫出來。洋流都從赤道南或北從東到西運動。遇到大陸時北半球向北上。南半球南下。到30°附近向東運動。遇到大陸分兩支。向上下分。組成環流。。。記住要組成環流。高緯度再按著箭頭畫成環流就可以了。。。。
注意:北印度洋是季風洋流。不用畫。非洲和大洋洲南面海洋都是連起來的。直接畫向東運動洋流就OK。西風漂流嘛。。。
❿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二節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三節水圈與水循環知識點詳細總結。
水循環和洋流
一、水循環
(一)水循環的概念和類型
1、水循環
是指水在地理環境(四大圈層)中空間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移動形態和物理狀態的變化。
2、海陸間循環
水循環環節多,循環過程復雜、范圍廣。如登陸的台風、夏季風;外流河入海等都屬於系類型。
3、內陸循環
水循環環節少,水量少,如高山冰雪融化、內流河、湖的水循環。
4、海洋內循環
水汽數量很大,環節少,海洋蒸發的水汽大部分落回海洋。
(二)水循環的能量來源和意義
1、水循環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輻射能、重力能。
水循環的過程就是能量在地理環境中大規模的轉移過程。
2、水循環的意義
聯系四大圈層,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陸地水不斷更新;實現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影響全球氣候和生態;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三)水循環和水資源
1、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
水是可以循環再生的資源,一般來說降水量大、水循環活躍的地區水資源豐富。
2、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水循環在總體上受自然界規律支配,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水循環再生能力有限,如果人類過度利用水資源,水資源也會枯竭。
3、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
人口、土地和水資源分布的不協調性,人類對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加劇了水資
源緊張。
(四)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人類活動對地表徑流、地表蒸發影響最大
合理的影響:引水灌溉、跨流域調水、修水庫、植樹種草等。
不合理的影響:大面積濫伐森林、排干沼澤、圍湖造田、過度開采地下水、硬化
地面等。
2、人工增雨
在局部地區實施。規模小,在天氣適宜的情況下才能成功,對大范圍內的降水分布影響不大。
二、河流的補給
(一)河流補給的主要類型
1、雨水補給
普遍分布,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量變化一致,雨季形成汛期。許多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明顯。
舉例說明一些河流的徑流量季節變化不明顯。
2、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形成春汛,如我國東北地區河流。
3、永久性冰雪融水補給
補給量與氣溫高低有關,補給量補給小,夏季形成汛期,冬季常斷流。
4、湖泊水補給
江河中下游地區湖泊,有削峰補枯主作用,大型水庫也有此作用;山地的湖泊可成為河流的源頭。
5、地下水補給
補給量小,無明顯的季節變化,互補。
(二)人類活動對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人類活動可改變河流水量、含沙量
1、破壞植被與植樹種草
地表徑流增加(減少),河流水位陡漲陡落(升降緩慢),洪峰水位高(低)到來早(晚);河流含沙量增大(減小)。
泥沙淤積,河床抬升,洪水期水位高、水量大。
2、修水庫與圍湖造田
使河流水量變化平穩(水位升落明顯),減少下遊河水的含沙量(加劇下游洪澇災害)。
3、硬化城市路面與鋪設滲水磚
增加(減少)地面徑流,不利於(有利於)地表水下滲,河流水位陡漲陡落(緩慢變化),造成城市洪水或缺水,加劇(緩解)城市水資源問題。
二、洋流
(一)洋流的形成和分類
1、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
2、洋流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
大氣運動和盛行風向;地轉偏向力、陸地形狀等。
3、洋流的分類
(1)暖流和寒流
(2)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
風海流較多,如信風洋流、西風漂流、季風洋流、繞極環流;補償流(上升流)在大洋東岸明顯;密度流存在於海水鹽度、密度不同的海洋之間。
(二)洋流的分布
1、在熱帶和副熱帶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環流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環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大洋西岸為暖流,
大洋東岸為寒流。
2、在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環流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環流呈逆時針方向,大洋西岸為寒流(風海流),大洋東岸為暖流。
3、40°S附近海域,形成環繞全球的西風漂流,南極附近形成繞極環流(逆時針方向)。
4、北印度洋海區,受季風形成,洋流方向有季節變化。
冬季盛行東北風,海水向西或西南流,形成逆時針方向的環流;夏季盛行
西南季風,海水向東或東北方向流,形成順時針方向的環流(索馬里寒流出現,是
強大的上升流)。
(三)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
(1)在高低緯度間進行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
(2)對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處及寒流流經地區易形成海霧,影響海洋交通。
暖流對沿岸地區有升溫增濕作用(北大西洋暖流流經的55°N——70°N大洋東岸最冷月均溫比大洋西岸高16——20℃),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廣,溫帶落葉闊葉林向北延伸至60°N;摩爾曼斯克港冬季不凍與北大西洋暖流關系密切;四處特殊地點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
寒流對大陸沿海地區有降溫減濕作用,如副熱帶西海岸沙漠的形成;亞洲東
部亞寒帶針葉林分布的緯度比西歐偏低(50°N——70°N);西風漂流的「風
壁效應」及其本身寒流性質加劇了南極大陸的寒冷。
2、對海洋生物分布的影響
寒、暖流交匯之處,魚類食物、餌料豐富,形成著名漁場,如北海道漁場、
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沿海有上升流,形成秘魯漁場。
3、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洋流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加快凈化速度;隨洋流運動,污染范圍擴大。
4、對航海事業的影響
順風順水航行節省時間、燃料;逆風逆水航行速度慢,費時間費能源。多
海霧的地區不利於海上航行;洋流從北極地區攜帶冰山南下,對船舶航行安全帶
來威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其航空母艦沿西風帶接近珍珠港,
沒有走信風帶,試分析原因。
走西風帶航線:航程近,是順風順水,上空多雲霧,利於隱蔽;西風帶風大浪
高,安全性不好。
走信風帶航線:風浪小,安全性好;對日本來說航程遠,且逆風逆水,速度慢,
易被美國偵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