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中地理水庫作用

高中地理水庫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1-24 16:10:41

A. 高中地理建立低水壩的好處

工程量小,對生態環境破壞小,方便魚類洄遊。

水壩,是攔截江河渠道水流內以抬高水位或調節流量的容擋水建築物。可形成水庫,抬高水位、調節徑流、集中水頭,用於防洪、供水、灌溉、水力發電、改善航運等。調整河勢、保護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築物也稱壩。

B. 水利工程的作用有哪些,高中地理

大型水利工程是一個綜合性工程,不僅僅是一座水庫大壩。大型水利工程具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例如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我國長江三峽工程就有多方面的綜合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C. 高中地理 大壩和水庫的區別,它們分別的作用是什麼

大壩是來用來攔截水流的,水庫是自蓄水的。
大壩就像門,水庫是房間。
作用
大壩:攔截洪峰,發電,調節蓄水量,調節水位適應航船上下游。
水庫:蓄水,灌溉,養殖,旅遊,調節氣候,供給生產生活用水,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改善航運條件……

D. 高三地理,建水庫的利弊

利:可以防洪調整河流的徑流,改變流量季節分配的不均,抬高庫區以及上游地區水位,有回利於航運同時還答可以作為人口聚居地的水源,以及旅遊景區。
不利:對於內流河,就有可能導致下游生態的破壞。對於外流河,水庫可以使下游水位降低,沙量減小,致使河床深切,導致河口含鹽度升高,地下水含鹽度升高,土地鹽鹼化。而且庫區也會有泥沙淤積,還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還要進行移民,庫區水位上升可能會淹沒古跡,而且水位的上升對於大壩以上的河流都可能會有影響。

E. 高中地理修建水庫對水元素的影響有哪些

會影響水循環和局部地區的環境.
修建水庫蓄水,蒸發量加大,地下水水位變高,
周圍環境變得濕潤.原有的水循環體系可能會改變,形成局部的新的水循環體系,
原有的降雨區雨量減少,新的降雨區的雨量增加.

F. 高中地理有關大壩水庫等原理.影響及其他知識

都大學來了,不知道記不記的自哈.水庫要建在沒有斷層的地方,是口袋地形最好,一般是谷地.其實水庫有好也有壞:要盡量健在沒有田地,公路和房屋的地方.避免拆遷.水庫建成以後會導致蚊蟲的曾多,做好防蟲准備.還有就是以前的河谷地帶多古代文化景觀,要做好文化景觀的遷移.泥沙的郁積程度預見還要考慮水庫建成之後,河流下游的三角地帶的沿海城市,就是泥沙的減少,導致河口三角洲的面積減少,上海就是個例子.最後希望你考個好學校,高考勝利,我就是因為一些小事受到了打擊,最後都沒有學習了,大學真的很好,特別是好的大學.記得一定要考一個好的大學啊!我現在都好後悔的.也許我們能做個朋友,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一定不能做後悔的事啊!

G. 高中地理 修建水庫對水元素的影響有哪些

會影響水循環和局部地區的環境.
修建水庫蓄水,蒸發量加大,地下水水位變高,周圍環境變得濕潤.原有的水循環體系可能會改變,形成局部的新的水循環體系,原有的降雨區雨量減少,新的降雨區的雨量增加.

H. 高中地理中水庫大壩的建成的利弊

有利的方面:發電、防洪、灌溉、航運、養殖、旅遊……
不利的方面:移民問題、水庫泥沙淤積,下游入海口三角洲泥沙造陸面積減少、洄遊生物繁衍問題、小氣候改變問題

I. 高中地理修建水庫的利弊。

主要作用:防洪抗旱/防汛抗旱(最主要)、發電次要作用:灌溉、供水、航運、
漁業
、旅遊.
.興建水庫的弊端
1、增加庫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及其影響興建水庫可能會誘發地震,增加庫區及附近地區地震發生的頻率
2、泥沙淤積.庫區泥沙淤積造成水庫的實際庫容不斷減小
3、下游土地的土壤鹽鹼化不斷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層土壤內的鹽分帶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鹽分和各種化學殘留物的高含量,導致了土壤鹽鹼化
.4、庫區及下游的水質惡化庫區水面面積大,大量的水被蒸發,土壤鹽鹼化使土壤中的鹽分及化學殘留物增加,從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遊河水的含鹽量.
5、對下遊河道的影響
由於水勢和含沙量的變化,還可能改變下遊河段的河水流向和沖積程度,造成河床被嚴重沖刷侵蝕,入河(海)口向陸地方向後退.
6、移民問題和對庫區風景、文物的影響由於水位上升使庫區被淹沒,需要進行移民(大問題).並且由於興建水庫導致庫區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被淹沒,需要進行搬遷、復原等.
7、對疾病傳播的影響由於水流靜態化導致下游血吸蟲病等流行病的發病率增加,庫區也會更容易滋生蚊蠅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8、對氣候的影響庫區蓄水後,水域面積擴大,水的蒸發量上升,因此會造成附近地區日夜溫差縮小,改變庫區的氣候環境.

J. 高中地理中水庫大壩的建成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可以參照阿斯旺水壩的利弊。
如果從影響來看:1、對氣候的影響是調節濕度、專雲量、氣溫
2、對地質地貌屬和水文的影響是庫區壓力變化可能產生岩層變形、淹沒區回水區可能由於水文因素影響地貌,如侵蝕地貌變成沉積地貌。
3、對生物的影響是通過自然環境變化引起植物適應性改變,繼而影響動物遷移、甚至滅絕,長期大型工程甚至能引起生物變化以至進化。
4、產業構成發生變化,農、工、交、貿、旅遊等。
5、水壩多數具有防洪、發電、旅遊、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
總之:環境具有整體性,遷移而動全身,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入手就可以解決。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