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高考地理
❶ 2013年四川高考 地理考哪幾本書
三本必修 選修好像是4、5.最好問你老師
❷ 2011福建高考的一道地理題
你好:
F地風向高,丘陵地區,海拔較E地高,相對來說沒有盆地地區的溫度高,這是其一
E地位於四川盆地,周圍有群山環繞,受冬季風的影響較小。受寒潮的影響小,所以E地的風險度小。這是其二。
如果考慮的復雜些,台風的影響,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E地區受台風的影響小
四川盆地是個好地方。
❸ 四川高考地理知識點…只要知識點…
一,地方時和經緯度的計算,選擇題一般在1-2題為區時計算,8分;二,地球自轉和公轉內的意義及其影響;容三,南北畏30,緯線和45度;四,氣候和自然帶【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及其所在城市的特色,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五,各個小島和及世界各國的主要資源分布;六,當然是中國地理了【我國的人文,地形,地貌和水文,氣候,自然帶分布,地質等公路,鐵路的建設選址,水庫等。】;七,地圖上,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這就要對世界地圖的熟悉才行;八,就是我們四川的特色,主要考點有【橫斷山區和【西昌上年就考了的】,攀枝花,長江,岷江,嘉陵江,成渝經濟區,汶川地區,達川地區,秦嶺和大巴山】
❹ 求助,高考地理——四川盆地。相關的大題解答。
1自然地理地抄圖,(掌握四川的地理位置、氣候、自然資源、自然災害)2人文地理(四川的農業、工業、成都的城市地域結構、文化景觀、旅遊活動及環境)3區域地理(四川的地形氣候經緯以及四川的概況、特產)4區域發展自然災害農業區域的開發治理與建議
❺ 高考地理四川省的2019年的必修一的內容考了嗎
復讀報名要趁早,像綿陽這種,一天一個收分線!親身經歷,絕不騙人。到後面985的分數線報名復讀也夠嗆。
關於四川理科前一萬有六千多是復讀
❻ 四川高考地理復習方法及大綱
不要老想著奔及格分,要學就學最好,不難的,先抓基礎,多做題,查漏補缺,不會的多問老師同學,奔滿分去吧!
可以先看一下2008年高考地理考試大綱解析http://e.qq.com/a/20080312/000175.htm
文綜高考地理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圖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天體
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關系
太陽系概況。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太陽能量的來源。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3)地球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軸。兩極。赤道。經線。本初子午線。經度。赤道。緯線。緯度。經緯網及其意義。
東、西半球的劃分。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度的劃分。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時區的劃分。日界線。國際標准時間。北京時間。區時的應用。
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速度和周期、黃赤交角。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4)宇宙探測
宇宙探測的意義。宇宙探測的現狀。
2.大氣
(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的組成。大氣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大氣的熱狀況和大氣的運動
大氣的受熱過程。
氣溫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
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大氣環流與水熱輸送的關系。
(3)大氣降水
降水的時間變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氣、氣候與人類
鋒面、低壓、高壓、鋒面氣旋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光、熱、水、風等氣候資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禦
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氣壓、氣溫、降水等值線圖、柱狀圖等圖形語言的解讀和應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質和運動
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海洋開發
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及其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海洋空間的重要性、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中國鄰近海域,主要漁場和海洋水產,主要鹽場。
(3)海洋環境保護
主要的海洋環境問題。保護海洋環境的主要措施。
4.陸地
(1)陸地的組成要素及其運動
主要造岩礦物。三大類岩石。地殼物質循環的組成、過程及其對地表的影響。
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內容。板塊運動對地表的影響。
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自然界的水循環及其意義。
生物在陸地環境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陸地環境中的作用。
(3)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域分異規律。
(4)陸地資源和地質災害
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陸地自然資源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對陸地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中國主要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主要地質災害及其防禦.
5.地圖
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圖例、注記。
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市。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2)工業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和形成條件。
2.人口與環境
(1)人口的再生產
影響人口的增長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市。中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中國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數量與環境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狀況。環境承載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3)人口素質與環境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4)人口遷移與環境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2)城市的區位
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進程。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4)城市地域結構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城市的合理規劃。
4.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2)交通運輸和通信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
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3)商業貿易
商業中心的區位因素。商業網點的布局,中國主要商業中心,主要進出口商品.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5.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
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6.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
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
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中國的旅遊資源。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7.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沖突。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8.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環境問題的防治。中國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2)可持續發展
人地關系的演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況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世界地理分區
東亞、東南亞、南來、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徵。
3.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第四部分 中國地理
1.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國土構成。行政區劃、
2.中國的民族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國民族分布特點及主要少數民族的地區分布。
3.中國的地形
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4.中國的氣候
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氣候的主要特徵。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5.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長江、黃河、珠江的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黃河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組成和水文特徵:紅水河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京杭運河概況。
6.中國的區域差異
中國三大自然區的空間位置和基本特徵。東部季風區內部的差異。中國自然區域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7.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
重工業基地和能源工業基地。主要城市。
8.南方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氣候、地形特徵及其與農業生產災害防治的關系。輕紡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主要城市。
9.西北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氣候、地形特徵。農、牧業生產特點,保護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礦產地。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區
地理位置和范圍。高寒氣候。農牧業生產特點。能源和礦產資源。主要城市。
1I.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地理位置和范圍。經濟發展的特點。
台灣省的地形、自然資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國國土的整治與開發
水土流失發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產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及流域綜合治理。
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山區開發面臨的問題及綜合開發途徑。
農業低產區存在的原因及綜合治理。
商品農業發展的條件、問題及發展趨勢。
交通建設對區域發展的意義。重大交通工程建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措施。
海島、海域開發的意義、面臨的問題及環境保護
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城市新區發展的模式。
地理考試大綱考試范圍沿襲傳統的四大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圖;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四大部分考點基本覆蓋了初中、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部內容。
近年來的高考地理試題,都是以抽樣考查知識、全面考查能力為其特點。因此,考生在後階段復習中,應對照考綱,對照教材,重視基礎知識(包括原理、概念、事實)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論和觀點的掌握和理解運用,並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養成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地理主幹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自然地理:(1)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以日照圖為主要信息載體,計算時間、判斷節氣、分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等);(2)大氣運動(等壓線圖的應用分析);(3)氣候形成因子、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分布規律、氣象災害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的具體分析;(4)河流水文特徵分析和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5)海水的鹽度與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相互影響;(6)地質構造的基本類型及生產、生活中的應用;(7)板塊運動與地質災害;(8)地域分異規律等。
人文地理:(1)人類各種生產活動的區位選擇、區位因素分析和評價;(2)人地關系出現的問題、造成的影響、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途徑;(3)人口、文化和旅遊的有關知識等。
區域地理:(1)區域空間定位;(2)區域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點描述和分析;(3)區域內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及其發展方向;(4)中國國土整治。
四大目標三級要求 復習重在能力培養
考試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明確提出文科綜合考試的四項考核目標,針對考核目標,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復習,其根本點在於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獲取和解讀信息。地理高考試題中,提供信息的載體多種多樣,但無非是文字信息、圖像信息、表格數據信息等,且多數高考題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時訓練少見和教材以外的信息。
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要對地理試題的不同載體提供的信息准確提取,如對題組類的選擇題,一定要有兩次提取信息的過程,即:首先對提供的圖文背景材料進行仔細的閱讀和分析判斷,根據信息激活頭腦中的知識獲取解決問題的初步思路,再針對題干中的具體問題進行選擇。
同時還要注意不同題干對某些原有信息提供條件的修改和重新設定條件,注意題組中的幾道題目間的某些因果聯系和同一信息的反復利用。
調動和運用知識。考生經過幾輪復習後,頭腦中已經儲存了大量的地理知識,在後階段的復習中,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然地理重在原理和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人文地理重在原理和觀念的運用和建立,區域地理重在區域空間的定位和區域特徵分析,對某一方面的問題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和答題的基本「公式」。
描述和闡釋事物。在規定的時間里,要求考生正確使用地理學科的術語表述地理事物的現象,描述和解釋地理事物的特徵,用書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種問題的解答。
因此,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要經常回歸教材,盡量利用教材中的語言組織答案。因為教材中的敘述和文字描述是相對科學和完整的,對某一問題的解答,應語言規范,書寫有條理,准確地進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論證和探討問題。考生在後階段復習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大量做題,要善於對同一類問題進行歸納、比較、概括,並運用寬廣的地理知識、理論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對問題進行探討甚至質疑,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十三大區域八個國家:復習重在區域定位
考綱中,世界地理沿襲了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的分區方法。對於世界地理的十三大地理分區和八個重點國家,考生除了全面掌握各區和各國的區域特徵外,區域定位尤其重要,根據經緯度定位、根據相鄰的地理事物定位、根據區域內特殊的地理事物定位是我們進行區域定位的常用方法。
在復習中,左手圖,右手書、題,做到圖不離手,是幫助我們熟練定位的有效方法。
中國概述和分區:復習重在深入細化
考綱中,中國地理的要求相對世界區域要更具體和細化一些。因此在復習中,應將初中四本教材與高中的選修(二)的國土整治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將區域定位和區域特徵的分析以及區域人地關系等知識落實到具體的、較小范圍的區域中,如一個具體的地形單元、一個流域等。
❼ 08年四川延考區高考地理試題,哪位高人幫忙解答一下,謝謝啦
2008年高考(四川災區卷)文科地理
第Ⅰ卷
圖1中的虛線為北半球中緯地區低壓的槽線,完成l~2題。
1.如果槽線東北端的氣壓低於西南端,則槽線西北和東南的風向分別為
A.西北、東南 B.西北、西南
C.東北、東南 D.東北、西南
2.如果槽線東北端的氣壓高於西南端,該類槽線夏天出現在我國華北地區時,最可能出現
A暴雨和冰雹天氣 B.揚沙或者沙塵暴天氣
C.連綿的陰雨天氣 D.乾熱風(焚風)天氣
綠色植物新陳代謝的總趨勢是,白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CO2製造O2,夜間則消耗一定數量的O2。由此導致靜風林區CO2濃度的日變化。圖2示意60°N,80°E附近某靜風林區CO2濃度日變化。完成3~5題。
圖2
3.日出時,CO2濃度變化趨勢為
A.繼續上升 B.開始下降 C.繼續下降 D.開始上升
4.若圖中數據採集於秋季,則圖中m、n兩點的時間可能是
A.0時、6時 B.6時、12時
C.12時、18時 D.18時、24時
5.該地所在地區及其森林類型為
A北美、常綠闊葉林 B.朝鮮半島、落葉闊葉林
C.東歐、針闊葉混交林 D.西伯利亞、針葉林
通過對我國野駱駝遺骸和文獻記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變遷圖(圖3)。讀圖3,完成6~8題。
圖3
6.從圖中可以看出,野駱駝
①曾生活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
②分布范圍由亞熱帶季風區擴展至西北乾旱區
③文獻記載區主要在溫帶草原區和溫帶荒漠區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陝西和內蒙古交界地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與遺骸分布區、文獻分布區相比較.目前的野駱駝分布區
A.氣候更乾旱 B.地形更崎嶇
C.河網較密集 D.熱量更充足
8.影響野駱駝分布區變化的因素包括
①草原開墾②過度放牧③大量捕殺④種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圖4是某地區的衛星雲圖。完成9~11題。
圖4
9.該地區位於
A.南半球高緯度地區 B.北半球高緯度地區
C.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D.北半球中、低緯度地區
10.圖示天氣系統在該地區的多發月份是
A.1~3月份 B.5~7月份
C.6~8月份 D.7~10月份
11.此時甲點地面正處於
A.晴好天氣 B.乾冷天氣
C.強降雨天氣 D.霜凍天氣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題,共160分。
36.(36分)閱讀資料和圖5、圖6,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9月天津無線電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彩電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彩電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作為消費類電子工業中較為悠久的傳統產業,1988年全國有120家彩電生產企業,產量約為1037萬台;1996年有90家彩電生產企業,產量約為2711萬台;2004年彩電生產企業減少到40餘家;2005年彩電產量約為8283萬台。
圖51988~2005年中國彩電產量前6位省份所佔的比重
圖61997~2005年中國彩電製造業空間變化
(l)簡要說明1988~1996年、1997~2005年我國彩電製造業的發展與空間變化。(20分)
(2)指出我國彩電製造業集聚產生的效益。(10分)
(3)推測未來10年我國彩電製造業空間布局的變化趨勢。(6分)
39.(60分)閱讀分析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黃河源出巴顏喀拉山,於山東墾利縣境入海。其幹流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平方千米。黃河養育著中華民族,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材料一
黃河是中國歷史上決口、改道最多的河流。春秋以前,黃河下游流經河北平原入海,河道無所約束,漫流改徙無定,時常多股河道並存。戰國時期,黃河下游兩岸築堤,河道逐漸固定。由於中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河水濁重,號為一石水而六斗泥」。漢文帝時黃河下游出現大規模決口。東漢初年,王景治河,隨地勢高低,截彎取直,修築堤防,開辟了一條新的河道。其後,北方游牧民族人居黃河中游,大片土地由耕轉牧,水土流失相對減緩。至唐末,800年間黃河下遊河道相對穩定。
北宋初年,隨著黃河下遊河道逐漸淤高,出現懸河,「高民屋殆逾丈」。1128年,宋東京留守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於李固渡扒開河堤。黃河決口,東經豫東北、魯西南地區,匯為入淮。此後七百多年間,黃河不再進入河北平原,奪淮入海,多次決口、改道,改變了黃淮平原的原有水系。水患遍及黃淮平原,洪水吞沒大片土地,奪去千百萬人的生命和財產。洪水過後形成的許多沙丘和沙坡,吞噬大量農田、房屋,淤沒城市,淤塞運河,阻塞交通。明清時期,黃淮平原「農業生產日趨衰落,成為全國貧困地區之一」。
——摘編自鄒逸磷《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3)據《河防一覽》記載,黃河平時「沙居其六」,伏汛時「水居其二」,試說明原因。
(8分)
(4)自開封以下的黃河河段向東北流入渤海,與南下奪淮入海相比會新增一種水患。指出該水患的名稱並說明其發生的季節與原因。(l2分)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參考答案
Ⅰ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
1.B2.C3.B4.B5.D6.A7.A8.A9.C10.A
11.C
Ⅱ卷共4大題,共160分。
36.(36分)
(l)1988~1996年彩電產量大幅度增長(由1988年的1037萬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萬台);生產企業減少;(六省區)集中度提高(由1988年的50%提高到1996年的80%):廣東、四川、江蘇增勢明顯。
1997~2005年彩電產量進一步大幅度增長(2005年達8283萬台);省區集中度變動不大;省區間轉移明顯(廣東高速集聚,山東、遼寧不斷增加,四川下降幅度較大)。
(2)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3)未來我國彩電製造業空間布局將更加集聚於沿海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山東半島以及遼寧等)。
39.(60分)
(3)汛期,黃河補給以降雨為主,(此時)降雨的強度大(降雨集中),沖刷(水土流失)強烈,泥沙含量大。
平時(伏汛以外),降雨較少,地下水補給河流比重加大,泥沙量較少。
(4)凌汛(冰凌洪災)。
季節:冬初(入冬)與初春(開春);
原因:河流自南向北流,就是較溫暖地區向較冷地區流,冬初下游已凍結,上游未凍:初春上游己解凍但下游尚凍結。(此兩種情況下)上游的河水(與冰塊)望塞河道可導致潰堤(形成危害)。
圖片發不上來,你可以留下郵箱我再發給你
❽ 2020四川高考地理平均分
這個信息目前沒有人統計過,因為報考人數和每個人的實際分數是不相同的,統計起來很麻煩,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