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地理 » 高考地理網

高考地理網

發布時間: 2021-01-23 22:45:56

高考地理考哪幾本書

必修三本書: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區域地理。

選修六本書:

1、選修1宇宙與地球。

2、選修2海洋地理。

3、選修3旅遊地理。

4、選修4城鄉規劃。

5、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

6、選修6環境保護 。


(1)高考地理網擴展閱讀:

地理學習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綱據本,掌握地理原理、規律

①先將書讀厚:在書上作讀書筆記,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點。

②再將書讀薄: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

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2、利用課本,學會舉一反三

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復習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適當拓寬知識面,在思考問題時,有一定的鋪墊,能觸類旁通,思路靈活。

3、利用課本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如:

區域地理(大洲或國家):位置、范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資源、工農業、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區位選擇)、成因、特點、問題、解決措施。

4、巧妙記憶地理知識

①諧音記憶法。例: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

②口訣記憶法。例: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雲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陝,內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

Ⅱ 高考地理復習:如何復習效率高

第一輪復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復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輪復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我認為高考強調考查的是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我們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一輪復習階段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計劃緊跟規律,老師緊跟計劃,學生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學生在課堂上要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課後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學生地理在基礎年級學得不太好,那麼這一輪復習就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最佳時機,通過全面復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二、圍繞一個中心打好基礎
這個中心就是主幹.結合高考來看,近幾年的文綜試卷中地理部分立足於考查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對地理學科主幹知識的考查.幾乎每年都會把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氣候、洋流、農業生產的條件、城市化、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我國不同地點降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等地理學科的主幹知識體系作為主要考查內容,這些都是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沒有一道超綱題.
從近幾年的文科綜合試卷和今年各地區文綜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徵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
對這些主幹知識的復習,學生要准確地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三、做到兩個提前形成習慣
一是盡早訓練答題規范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
在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學生要格外注意解題技巧的培養,注意養成使用規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次,學生要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試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麼地方的什麼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
二是關注熱點拓寬視野形成學以致用的習慣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特徵之一就是題目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很多題目是以熱點、焦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背景材料或切入點來創設問題情境的.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不妨從現在就開始.
目前地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有:人口的過度增長與人口遷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變暖、臭氧層空洞、大氣與水污染、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生態災難、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建設、綠色奧運、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地區沖突(如中東)、台灣問題、核問題等等.
對這些是世界和我國已經、正在或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學生應有一個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當今熱點、焦點、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復習中應把重點、熱點、焦點問題當做專題式「問題化」處理,弄清這些問題發生的地點及背景,注意這些熱點問題與課本主幹知識的密切結合,把握其因果緣由及其影響,使熱點問題重點化.凡與熱點有關的問題,即使本來不是學科的重點知識也要掌握
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地理特徵能力
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多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由於便於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思維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綜合試卷中,往往把地圖和圖表作為表達和聯系地理、歷史和政治這三科知識的信息載體,所以地圖和圖表往往是學科內或者跨學科間綜合題的切入口.
針對高考重視圖表考查的特點,地理第一輪復習中,學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閱讀、分析地圖和地理圖表的能力訓練.可有計劃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相應的地圖冊復習、練習,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

Ⅲ 高考地理有沒有單招

廣東中山大學,只要你是地理高考狀元就可以。你可以參加單科報考那裡!

Ⅳ 高考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1.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農業
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及其特點。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2)工業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不同類型工業區的特點。
中國主要工業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布、特點和形成條件。
2.人口與環境
(1)人口的再生產
影響人口增長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國人口的增長和分布。中國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數量與環境
人口數量與環境的關系。
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狀況。
環境承載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數量的意義。
(3)人口素質與環境
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環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4)人口遷移與環境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和原因。
3.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鄉村、城市的起源及發展。
(2)城市的區位
自然、經濟、社會等因素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進程。
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4)城市地域結構
城市地域功能分區。不同城市地域結構的特點。
城市的合理規劃。
4.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商業、服務業等)及作用。
(2)交通運輸和通信
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主要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網路。
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3)商業貿易
商業中心的區位因素。商業網點的布局。
中國主要商業中心,主要進出口商品,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
當代金融、貿易的國際聯系及特點。
5.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
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6.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
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
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
中國的旅遊資源。
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
旅遊活動的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7.世界政治經濟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國際政治的地緣合作與沖突。
(2)世界經濟地理格局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國際經濟的區域合作與競爭。
(3)綜合國力
綜合國力的影響因素。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8.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的產生。
環境問題的防治。
中國的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2)可持續發展
人地關系的演變。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況
(1)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國家
世界主要人種的分布。
世界的國家和地區。
2.世界地理分區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各區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區域特徵。
3.世界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日本,印度,埃及,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這些都很重要,至少要佔70%

Ⅳ 高考地理鐵路網怎麼背

只有抄主幹線要掌握,就是三橫五襲縱,記憶有竅門的,你應該有高考資料吧?裡面一般都有那個鐵路網圖,你把每條線提出來,找到上面的主要城市,比如京滬鐵路線上有北京、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這些城市很常見,大體記住它們在地圖上的位置,一連就可以了,每條線都這樣做,最後把你已經記住的鐵路線放到一個圖里,畫完後你會很有成就感!聽上去好像很麻煩,但只要你靜下心來好好看地圖,有自信就可以的,不要被自己的刻板印象打敗了,覺得自己不行的話,什麼好方法都白費的!加油,祝你成功!

Ⅵ 高考地理難嗎

區別非常大。我高考的時候是文綜全市前幾名,初中的地理很多都是記憶性的,而高中地專理則更屬偏向思維性,特別是自然地理。至於人文地理,高中的知識比初中詳細十幾倍,你現在拿著高考地理做應該只能越做越亂一頭霧水。
樓主會考只用掌握書本知識就行了,加強基礎,多背,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如果高中想學文那麼要多對地圖有意識的熟悉,最好形成腦圖,即在頭腦中能夠馬上反應出地理形狀的思維方法。當然這個對付會考是不需要的,如果樓主有意學文或者想增加知識也是不錯的。
文科精英團為你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Ⅶ 求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的完整方法一套

一、地理第一輪復習的基本指導思想
1.認真研讀考綱,對考試內容做到胸中有數。
《考試說明》是地理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考地理復習的依據,因此認真學習《考試說明》可以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題的有關事項,對考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對要達到的能力要求,做到胸中有數。研透考綱,再參照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便可分析出哪些知識點考查的重現率高,哪些知識點的重現率低,對比分析今年出現的概率有多高。只有這樣,復習才具有針對性。

2.科學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
擺脫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前後順序的限制,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整合初、高中地理教材,相互補充,避免簡單重復。在知識體繫上,以高中地理為主線,將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進行整合,合理處理初中與高中教材的關系,自然與人文地理的關系,選修與必修的關系。

3.制定科學、系統、合理的復習計劃。
高三復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高考競爭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一、 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復習應根據本校的實際,立足基礎,構建知識網路,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要面向低、中檔題抓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維教學,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要研究高考題,分析相應的應對策略,要更新復習理念,優化復習過程,提高復習效益。簡單說就是:
依綱務本、全面復習、狠抓基礎、培養能力;
面向全體、突出重點、分類推出、抓弱補缺;
啟發誘導、精講多練、知識建構、勤考勤練;
嚴謹、和諧、規范、高效。
二、 時間及內容的安排:
1、 按教研室下發的計劃為准,結合本校實際,一輪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 材料以一本資料為依託,同時編制符合學情的教案。
3、 每專題進行一次專題過關測驗。
4、 每周可以進行一次小考卷訓練。
5、 內容安排:由於復習時間很緊,因此對復習的三輪策略調整為兩輪,其中一輪不變,時間適當順延,一輪中體現二輪的專題思想,二三輪合並更側重考前模擬訓練,同時復習內容不再以課本單元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綱、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按照學情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按學科知識體系重新整合復習內容。
三、 復習目標
重視基礎,穩扎穩打,不放過知識點的細枝末節,系統復習一遍;全面、系統、准確、熟練地掌握所有知識點。一輪復習保證懂、會、准。
1、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強,建議更多的採用理科的復習方法。○1運用圖形知識的結構,提煉能力要求和具體方法○2精講精練,通過典型題和變式圖,結合區域實際,加強應用原理和方法的訓練。
2、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不難,但內容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內容多。此部分復習方法與策略要抓住下面幾點:
①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統領人文地理知識
②結合區域特徵,善於進行對比分析
③拓展知識面,適應現實中人文地理內容的迅速發展
④加強邏輯推理,學會科學表達。
3、 區域地理要求學生在腦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經緯網構成的易於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關系的模型。區域地理的復習使得學生不僅要關注地表的自然要素,還要關注這些自然要素影響下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一個地區的氣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礦產、工業、農業、城市、交通、人口等問題從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聯成為學生地理思維的主線之一。應當做到當一個經緯坐標點給出的時候,學生的地理思維不僅會反映出這一點的位置,關於這一點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徵會源源不斷地展現出來,甚至進一步深入的相關分析和預測也會形成。
四、 具體措施
(一)、落實「六到位」
1、要講到位,講到學生的疑難點上,講到知識的關鍵點上,講到試卷的失分點上,講到考綱的賦分點上。
復習課,注重知識的梳理,形成條理、系統的結構框架,專題過後學生頭腦中要清晰。
要講知識的重、難點和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橫向推廣,縱向延伸。講出題目的價值,講出思維的過程,甚至是學生在解題中的失敗的教訓和走過的彎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講評課,要緊緊的抓住典型的題目講評,凡是出錯率高的題目必須要講,必須再練習。講解時要注意從學生出錯的根源上剖析透徹,徹底根治。要做到:重點評講、糾錯講評和辯論式講評相結合,或者讓學生講題,給學生排疑解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
2、要練到位,學生做題的全過程實施細心觀察,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上下功夫。
精選習題,注重綜合。復習中選「題型小、方法巧、運用活、覆蓋寬」的題目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選有一定的代表性、層次性和變式性的題目來訓練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學訓練答題規范,切實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輪復習的習題訓練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確解題思路的培養,注意養成使用規范地理術語、正確書寫、仔細審題等良好學習習慣,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其次,要使學生學會建立試題與教材的聯系。在讀書時,要思考所讀內容可能如何出題(即從書中讀出題來,將教材試題化);在做題時要知道該題是考查教材中什麼地方的什麼知識(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將試題教材化)。為此:
(1)建立學生疑難點檔案,明確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精選針對性習題,用小型綜合題訓練能力,對學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實效性。
(2)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這是提高學生是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3、要改到位,凡是學生練過的東西都要評改,老師或詳或略都要有評價,不要留下重視漏洞,評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讓學生在互相批改作業中發現問題,改正問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4、要補到位,步步為營;落實滿分卷制度,針對考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拓展訓練,必須到達滿分。
5、要畫到位,堅持畫好兩幅圖(中國。世界輪廓圖),堅持看圖,練好地理學習的基本功。
6、落實到位,盯住學生,盯准學生,摸清每個學生的增分點,因材施教,落實補差。
(二)、克服六種不良傾向
(1)克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
(2)克服照抄照搬。對外來資料、試題,不加選擇,整套搬用,題目重復,針對性不強。
(3)克服不調查學情,不研究學生,對某些影響教與學的現象抓不住或抓不準,教師「頭頭是道,誇誇其談」,學生「心煩意亂」,不研究高考,復習方向出現了偏差。
(4)克服高原現象。在復習中「大考」、「小考」不斷,次數過多,難度偏大,成績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礙;或量大題不難,學生忙於應付,被動做題,興趣下降,思維呆滯。
(5)克服只練不講或只講不練。
(6)克服學情抓不準,講評隨意,杜絕對答案式的講評。必須做到評前認真閱卷,評中歸類、糾錯、變式、辯論等方式的結合,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矯正。
五、復習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重視復習觀念的更新,不走過去「死背書、多做題、拼時間、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命題已經從「以知識立意」轉向「以能力立意」,復習內容就應該從單純復習知識轉向「知識加方法等於能力」,復習方法也必須從「復習課」轉向「復習活動」。
(2)復習活動包括:
教師講解(講中有啟發,聽中有思考),學生動腦(分析綜合、比較判斷、歸納演繹、總結概括),學生動手(繪圖、列表、列關系式、結構式),學生動口(提問、答問、討論、交流)以及閱讀查詢資料等。復習活動不能等同於講新課。
2、要重視對知識進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學習新課那樣搞機械重復。
(1)整理知識系統:對知識的層次、脈絡、體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識系統表。
(2)總結知識規律:對地理知識的運動規律、分布規律、變化規律等應進行總結。
(3)分析知識聯系:地理知識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有因果關系、並列關系、從屬關系等。
(4)概括知識結構:概括各局部知識的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列出結構式或關系式。
(5)比較知識異同:知識間的相同、相異、相反、相似,要設計比較項目,列出比較表,如縱向比較、橫向比較、中心內容比較、綜合比較等。
(6)歸納知識特徵: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徵進行歸納,便於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區別於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在整理知識過程中查漏補缺,在加工知識過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組知識過程中明確系統結構,在應用過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視對地理事實的發生、發展、變化規律進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結論的背誦。
(1)要學會總結復習方法,對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規律總結,圖像判斷要領等要能夠自己表述,把記憶過程變成思維過程。
(2)要動態的觀察地理事物或現象,對其形成條件、組成要素、構成原理、發展過程、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從而掌握基本內容。
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使教學真正回歸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是高三地理教學的要求。如果高三還不會自己學習,在高考中是註定要失敗的。如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呢?
一是要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
二是要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上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塗的 ,如過眼雲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高三地理老師對地理高考怎樣、考些什麼是比較清楚的 ,老師在講課之前是經過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聽好課,提高課堂效率。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納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題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的哪部分的知識。各類題要透徹的分析一例,讓學生把它做誒解答這類題的基本答題模式,老師在復習例題時,要讓學生清楚是屬於哪類題,該把它納入哪類典型題中去。
(5)考試
高三頻繁的考試,使部分學生產生怨恨考試的情緒,甚至有的的學生不參加考試。作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好學生,讓每個學生認真對待備考期間的每次練兵。並且,要把每次考試都像高考一樣對待,緊張起來,全身心投入,記時、限時,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地方、應試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做錯的題,一定要改正,要有一個記錄錯題的記錄本,記錄下來,只許錯一次,不準錯第二次。答題時,還要根據題目的分值,判斷自己所答的知識點是否完整。
(6)總結
高三復習的內容多,很容易鑽到書堆里,掉進書海、題海里。在就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要把學過的東西,進行梳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把輸由厚變薄。通過總結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落實在圖上,讓地圖真正成為聯系地理知識的紐帶。
由於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做作用,在落實以上環節時,一定要用好地圖,要把地理知識巧妙的落實在讀地圖上。單純高考角度出發,更是要學會應用地圖,因為地理題幾乎是以地圖為載體出現的,所以教學中要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
3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引導學生平時應關注時事熱點,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並運用所學進行思考分析。
總之,整個高三階段地理學習,一輪復習是關鍵,它好比是蓋高樓大廈時打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為後階段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Ⅷ 我想要高考地理模擬題,哪位給個網站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2006年10月22日由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完成,並正式向外發布,首次提出了「一軸三帶」促均衡發展的布局思想。據此回答1--4題。
1.河北省廊坊市位於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按照「一軸三帶」布局思想它屬於( )
A.濱海新興發展帶 B.山區生態文化帶
C.長城經濟文化帶 D.京津發展軸與山前傳統發展帶
2.規劃指出「山前城鎮密集區是京津冀地區的傳統發展帶」,這里的「山」是指( )
A.長白山與太行山 B.陰山與燕山
C.燕山與太行山 D. 秦嶺與陰山
3.京津冀地區採取「葡萄串」式空間布局,避免連綿發展是指( )
A.「發展軸」和「發展帶」都要以綠色空間加以分隔
B.防止城市產業的轉移
C.避免城市職能的分散
D.構建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為核心的區域文化體系
4.與國外同類地區相比發展差距懸殊,相對於長三角地區下列有關京津冀地區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整體競爭力不高 B.自然資源嚴重短缺
C:區域發展協調程度不高 D.資源利用缺乏合理性
下列四國為世界主要國家,讀圖回答5--7題。

5.圖中四國位於西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關四國的地理特徵,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國被譽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B.乙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C.丙國的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漁場D.丁國位於歐洲大陸上的「十字路口」
7.有關四國大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四國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響B.四國的首都職能均屬單一
C.四國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D.四國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東南沿海
2006年11月6日,親如兄弟,共敘友情,暢談合作,熱議發展---隆重熱烈且成果豐碩的中非
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圓滿地落下帷幕。這次峰會可以說是中非之間一次和諧的盛會,也是「和諧世
界」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結合下面水平衡分布圖(水平衡:年降水量減年蒸發量),完成8--11題。
8.圖中a地區氣候特徵是( )
A.熱帶沙漠氣候 B.有明顯的旱季
C.四季分明 D.全年炎熱乾燥
9.從圖中可以判斷( )
A.赤道穿過的東部數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海拔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
B.氣溫越高,水平衡數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 水平衡數值就越小
D.熱帶草原氣候地區的水平衡數值都為正值
10.圖中f、c、d、e四處水域的洋流,密度流特徵明顯的是( )
A. f B. c C. d D . e
11.近年來,圖中某區域土地沙化出現了南擴速度加快的現象,「南擴」其自然原因是( )
A.沙漠南側的農業生產方式要比北側落後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數量增加
C.位於東北信風帶,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動
D.氣溫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嚴重
在決定建三峽工程之前,專家曾對阿斯旺工程的經驗教訓進行過研究:阿斯旺大壩在獲得灌溉、防洪、航運、發電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環境變化,主要是河口漁獲量減少、下游農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變得貧瘠,土地鹽鹼化,海水侵蝕加重等。結含阿斯旺工程與三峽工程對比圖,完成12--14題。

12.下列關於兩個工程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峽工程壩址位於長江的中遊河段 B.三峽水利樞紐位於葛洲壩水利樞紐下游
.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最大的河流上 D.阿斯旺工程位於埃及境內
13.下列關於兩個工程利弊的一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為下游供水
B.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的需要
D.阿斯旺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
14.年徑流量比較,三峽工程遠高於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三峽工程位於階梯交匯處,河流落差大
B.三峽工程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豐富
C.阿斯旺工程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遊人口稠密,取水量較大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濕地是中國首批7個國際重要濕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國」、「候鳥天堂」、「中國第二長城」之美名。近年來,由於湖區不合理開發,令鄱陽湖濕地面臨生態失衡的嚴重危機。據此回答15--16題。
15.鄱陽湖濕地是我國最重要的濕地之一,有關濕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濕地是重要的遺傳基因庫,對維持野生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B.大力開墾濕地,有利於擴大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質降解和轉化,使當地和下游區域受益
D.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
16.「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無邊」是對鄱陽湖壯觀景色的真實寫照,這種景觀的形成說明( )
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顯著②氣溫、降水的季節變化顯著
③人類活動、地表狀況的季節變化顯著④氣旋、鋒面的季節變化顯著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7.雲貴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農業特色依次具有下面所列的是( )
A.河谷農業、綠洲農業、灌溉農業、壩子農業
B.壩子農業、河谷農業、灌溉農業、綠洲農業
C.壩子農業、灌溉農業、綠洲農業、河谷農業
D.灌溉農業、河谷農業、綠洲農業、壩子農業
2006年11月10日一17日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在海口舉行。根據圖中信息回答18--19
題。
18.該島的地勢特點為( )
A.東北高西南低幾B. 四周高中間低
C.西北高東南低D.中間高四周低
19.該島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地殲根據鹽場形成的條件,讀圖判斷海鹽產區主要在( )
A.三亞附近B.東方附近 C.海口附近 D.博鰲附近
中國是農業大國,土壤是農業的基礎,根據土壤有關知識,結合圖1 -2,回答20--22題

20.理想土壤體積分數中含量最少的是( )
A.有機質B.礦物質C.水分D.空氣
21.圖2是低、中、高三個不同緯度的自然帶(生態系統)物質流動示意圖(圖中圓圈的大小表示所儲存養分百分比的多少,箭頭的粗細表示物質養分流的大小)圖1中甲、乙、丙、丁四地土壤最肥沃的地點符合圖2中哪幅圖( )

A.① B.② C.③ D.④
22.關於圖1甲、乙、丙、丁四地國土整治的重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地區保護濕地,建立三江自然保護區
B.乙地區重點治理中低產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C.丙地區大力發展立體農業、基塘農業,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D.丁地區應充分利用水熱資源,加強商品農業基地的建設
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聯系。,下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23-25題。

2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表示流水侵蝕作用 B. b表示風力搬運作用
C. c表示風力侵蝕作用 D. d表示流水搬運作用
24.在c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地理現象有( )
A.沙塵暴 B.水土流失 C.台風 D.土地荒漠化
25.下列有關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形是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
B.生物是影響河流水文特徵的主導因素
C.氣候是影響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D.水文條件是影響各個地區地形的主導因素

一、選擇題
1D 2 C 3A 4 B 5 B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C12 D 13 B 14 C 15B 16B 17 B 18 D 19 B 20 A 21 B 22 B 23 B 24 B 25 C

Ⅸ 有什麼好用的高中 高三用的地理網站

高考資源網,中學學科網,我覺得最好用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