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時區計算題
① 高中地理時區題
我不太明白「從巴黎到西安需5小時」表示什麼意思?
巴黎從經度位置上看位於中版時區,但實際權使用的是東1區的區時,西安使用的是北京時間,即東8區時區,巴黎的時間等於北京時間減7個小時,北京時間等於巴黎時間加7個小時。
1、每隔一個時區,區間相差1小時(每隔1個經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
2、計算方式:東加西減(向東加,向西減)
② 高一地理時區計算
1C 8日20時-8時=8日12時
2B 15日23時+15小時=16日14時
3B 左下是晨線6點,所以甲是9點
③ 高中地理時間計算題,有關地方時與區時計算的
A
時差的計算方法:兩個時區標准時間(即時區數)相減就是時差,時區的數值大的時間早。比如中國是東八區(+8),美國PST是西五區(-8),兩地的時差是16小時,北京比紐約要早16個小時;如果是美國實行夏令時的時期,相差15小時。美國夏令時期間: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10月最後的星期日
一、地方時計算的一般步驟:
1.找兩地的經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東經或同在西經,則:經度差=經度大的度數—經度小的度數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東經或西經,則:經度差=兩經度和(和小於180°時),或經度差=180°—兩經度和。(兩經度和大於180°時)
2.把經度差轉化為地方時差,即:地方時差=經度差÷15°/H
3.根據要求地在已知地的東西位置關系,加減地方時差,即:要求點在已知點的東方,加地方時差;如要求點在已知點西方,則減地方時差。
二.東西位置關系的判斷:
(1)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即:度數大的在東。
(2)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即:度數大的在西。
(3)一個東經一個西經,如果和小於180°,東經在東,西經在西;如果和大於180°,則經度差=(360°—和),且東經在西,西經在東;如果和等於180,則亦東亦西。
三、應用舉例:
【例1】已知:A點120°E,地方時為10:00,求B點60°E的地方時。
分析:因為A、B兩點同是東經,所以,A、B兩點的經度差=120°-60°=60°,地方時差=60°÷15°/H=4小時,因為A、B兩點同是東經,度數越大越靠東,要求B點60°E比A點120°E小,所以,B點在A點的西方,應減地方時差。所以,B點地方時為10:00—4小時=6:00
【例2】已知:A點100°W的地方時為8:00,求B點80°W的地方時
分析:A、B兩點同在西經,則:A、B兩點的經度差=100°—80°=20°所以:A、B兩點的地方時差=20°÷15°/H=1小時20分 因為A、B兩點同是西經,度數越大越靠西,B點80°W在A點100°W的東方,應加地方時差.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小時20分=9:20
【例3】已知:A點110°E的地方時為10:00,求B點30°W的地方時.
分析:A在東經,B在西經,110°+30°=140°<180°,所以 經度差=140°,且A點東經在東,B點西經在西,A、B兩點的地方時差=140°÷15°/H=9小時20分,B點在西方,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10:00—9小時20分=00:40。
【例4】已知A點100°E的地方時為8:00,求B點90°W的地方時。
分析:A點為東經,B點為西經,100°+90°=190°>180°,則A、B兩點的經度差=360°—190°=170°,且A點東經在西,B點西經在東。所以,A、B兩點的地方時差=170°÷15°/H=11小時20分,B點在A點的東方,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1小時20分=19:20。
【例5】已知A點100°E的地方 8:00,求B點80°W的地方時。
分析:A點為100°E,B點為80°W,則100°+80°=180°,亦東亦西,即:可以說B點在A點東方,也可以說B點在A點的西方,A、B兩點的地方時差為180÷15/H=12小時。所以B點的地方時為8:00+12小時=20:00或8:00—12小時,不夠減,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時來,即24小時 +8:00—12小時=20:00。
地球有東西半球之分,它自轉一周迎來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費24小時。當東半球在陽光照躍下處在白晝時,西半球卻是一片漆黑;隨著地球的自轉,東半球將進入黑夜,西半球就迎來了新的曙光。東西半球之間存在著時差,如何計算這種時差得從日界線說起。
日界線又稱國際日期變更線,或國際改日線。地球上各處因東西位置不同,日出時刻有早有晚。為了避免這種差異造成日期上的紊亂,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將經度180°子午線(此線也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之一)作為日期變更的界線。這是地球上的一條無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線,其東西兩側相距咫尺,但日期卻相差一整天。因此,艦船飛機由西向東航行過這一線時須減去一天;由東向西航行過這一線時須增加一天。由於照顧行政區域的統一,日界線並不完全沿180°子午線劃分,有小部分線段繞過一些島嶼和海峽:由北往南通過白令海峽和阿留申、薩摩亞、斐濟、湯加等群島而達紐西蘭的東邊。
④ 高中地理 時間計算專題
根據復你的已知地點時制間,算出此時此刻當天的0點或者是24點(當天0點就是頭一天的24點,當天24點就是第二天的0點)所在的經度。為了方便理解,隨便舉個例子:假定算出來的0點/24點所在經度為120°E,則新的一天就是120°E向東到國際日期變更線(即180°)的經度范圍(共60個經度),舊的一天則為120°E向西到國際日期變更線(180°)的經度范圍(共300個經度)。如此新舊一天的范圍就可以得出來了。希望這種方法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
⑤ 高中地理時區計算問題[同減異加]
例子:已知紐約時間 (西五區)為六月八日15:00,求東京時間(東九區)。(東加西減,時區差(同減異加)為5+9=14,東九區時間=15+14=29-24=5,東京時間為六月九日的凌晨5點。
⑥ 高中地理題關於時間的計算如圖
這道題A。
根據日出來日落自時間可以計算該日的晝長。晝長=16:53-6:49=10小時4分
在此基礎上計算日出時間。
日出時間=12:00-晝長/2
=12:00-10小時4分/2
=6:58
也就是說當北京時間6:50,當地時間是6:58。
北京時間是東經120度的地方時間,那麼地方時間6:58的地點大約是東經122度。只有大興安嶺地區比較適合。
⑦ 高一地理怎樣計算時區的方法歸納
如果要求時差,不必考慮緯度,只看經度即可:
(1)利用兩地的經度差計算時間差,經度差1度時間差4分鍾(15度差1小時),按時區計算是每隔一個時區,時間差一個小時。
(2)已知某地的時間,求另一地方的時間,主要要判斷所求之處位於已知時間的東側還是西側,計演算法則是向東加時差,向西減時差。
(3)計算過程中如果過了180度經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那麼向東過日界線時要減一天,向西過日界線時要加一天。
地方時和區時的計演算法則
(1)計算范圍:由西12區向東至東12區(不考慮日界線)。
(2)某地經度除以15,結果四捨五入取整數即為該地的時區區號;
(3)15乘以某時區區號即為該時區的中央經線經度。
(4)一個時區統一使用的區時就是該時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5)計算方法:未知區時=已知區時 ± 時差。(6)由已知時間向東則加時差,向西則減時差,也就是東加西減。
(7)時差的計算:兩地均位於東時區或均位於西時區,則時差為兩時區區號之差;若兩地一個在東時區,另一個在西時區,則時差為兩時區區號之和。
(8)已知時間的尋找:直射點所在經線為12點;由日出始至日落止為白晝時段,白晝時段的中點為12點,或夜間時段的中點為24點也就是0點;赤道與晨昏線的交點所在經線為6點或18點
(9)我國跨越多個時區,為了使用方便,全國各地統一使用東8區時間即北京時間
⑧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時間,時區等的計算題
1、地方時的計算。由於各地都以正午為12點,所以同一時刻,地球各地的地方時都不相同,地內方時以經度為變化依據,容經度相隔180度,地方時正好相差12小時,所以經度每差1度,地方時相差4分鍾,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東邊的時刻總是比西邊早,也就是東邊到達正午時,西邊還沒有到正午;西邊到正午時,東邊已經過了正午。所以地方時的計算有如下公式:
所求時刻=已知時刻+(-)4*兩地經度差(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以東用加法,在已知地點以西用減法)。例如已知東經120度地方時為12點,則東經130度地方時為12點40分,東經110度地方時為11點20分。
2、區時的計算。區時是地方時的簡化系統,每15經度劃分一個時區,全球共24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度,以該時區中間一條經線(名為中央經線,度數等於時區序數乘以15)的地方時作為全區統一時間,叫做區時。與地方時的換算道理相同,區時的計算也有如下公式:
所求區時=已知區時(+、-)時區差(時區差取絕對值,所求時區在已知時區以東取加法,反之取減法)。例如已知東8區區時為12點,則東10區區時為14點,西5區區時為-1點,就是昨天23點。
⑨ 能否提供幾道關於高一地理的圖題(關於時區,地方時等計算的),!!!!!!!!!!!!!!
1.某工業產品抄洽談會與當地時間襲十月十五日10時在英國倫敦開幕,福州張先生代表公司出席洽談會,如果飛機從福州飛抵倫敦要12小時,那麼張先生乘哪班(北京時間)才能既不遲到又盡可能地節省時間?
A.十五日7時
B.14日9時
C.14日14時
D.15日4時
2.當全球各地皆為10月1日時,北京時間為
A.八點
B.十二點
C.20點
D.24點
⑩ 高一地理,關於時間的計算題。
165°復W當地時間是7月24日16時,制那換算一下165°E是什麼時刻就好了。
現在有兩種演算法:1)180°的國際日期變更線往西算,日期加一天。船要越過180°線繼續向西行駛,165°E的日期為7月25日,兩地之間差兩個小時,地球是自西向東運行,所以減2個小時,165E°就是7月25日14時,求出了出發時目的地當地時間,船航行3天直接加3天,就是目的地到達的當地時間了,7月28日14時。
2)直接根據地球運行方向自西向東,從165°W到165°E跨22個時區也就是22個小時,你在7月24日16時的基礎上加22個小時,那165°E就是7月25日14時。然後船要航行3天,日期加3天就好了,所以還是7月28日1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