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吧
⑴ 這是晨昏線中晨線吧,那條線上的地方是不是都是早上六點高中地理
圖中的斜線是晨線,C所在的經線地方時間是6點。B所在經線地方時間是6點,A所在經線地方時間回是10點。
A點所在經答線經度是0°,可以推算出此時北京時間是18點。
這幅圖是12月22日日照圖,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⑵ 高中地理洋流,求各位了給我說說吧。。上節課發燒了沒認真聽地理課。求高中地理必修一洋流一課需要掌握
先回答第一個,南抄北赤道襲暖流是因常年受信風控制而形成,北半球是東北信風故水流常年向西流動及形成北赤道暖流,南半球東南信風控制,而這倆條暖流在遇到大陸後緩沖迴流就形成赤道逆流。
⑶ 湖南省高中地理老師的月工資一般是多少養家沒問題吧
這要看什麼學校,一般都是2000~3000的底薪,主要是老師的福利待遇問題 正式職工的五險一金是沒問題的 如果是班主任的話按每個學校的福利待遇 畢業生上線率超額完成的獎勵最豐富
⑷ 有高中學生嗎推薦一下高中地理買什麼最好的地圖詳冊吧謝謝了
《高中地理 圖文詳解 考試圖冊》,知識點比較系統、全面,有針對性,可能會適合你。
⑸ 一道高中地理題 你一定會 進來看看吧謝謝!! 第10與第11
本題還原光照圖是關鍵。因甲乙兩地地方時不同,因此兩地必不在同一條經線上。而關版鍵在於,權當天二者同時看到太陽位於正北方向的地平線上。我們知道,只有恰好發生極晝或極夜現象的地區,其日落或日出方位才能在正北方向(如北半球夏至日時,北極圈恰好發生極晝現象,當日太陽正北升起,正北落下)。由此可繪制出以下示意圖:(甲乙兩地所在半球不定,但必為不同南北半球)
有上圖即可得知:二者中,一個位於0時經線上,一個位於12時經線上,二者經度相差180°。第10題選擇【D】。
第11題:北京時間為18時,因甲乙兩地所在半球不定,則:
情況1:甲地可能位於北極附近(地方時為0時),則甲地經度為150°W;
情況2:甲地可能位於南極附近(地方時為12時),則甲地經度為30°E
根據選項,只有【A】選項符合。
⑹ 高中地理中西氣東輸各線路的優點和缺點起止點就不用說了 就簡單說說他們的優點和缺點吧
朋友你好,我是高二文科生。 關於西氣東輸這種資源跨區域調配問題的思路是這樣回的:答 之所以跨區域調配資源,是因為東西部資源分布不均, 和東西部資源需求不同所造成的, 西部:供大於求 東部:供小於求 所以,此類問題我們要從調入區和調出區的角度來考慮, 同時又要考慮優缺點。(自然、經濟) 調出區:自然:(缺)生態破壞 經濟:(優)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增加就業機會 調入區:自然:(優)改善自然環境 經濟:(優)緩解資源緊張的壓力、調整消費結構、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這么多,哪裡還有不足,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用戶名登陸錯啦! 應該是這個呵呵 秦sir♂ING
⑺ 高中地理應該是一門很考邏輯思維的學科吧,那這種思維是通過大量做題還是在別處得到提高的呢
你好。我當時也不懂,不會。後來多看書,多做題,題目做多了,就自然會知道怎麼讀題,怎麼入手了。這叫題海戰術。採納一下吧,謝謝了。
⑻ 推薦一下有什麼好的高中地理教輔書吧謝謝了
地里主要是基礎知識…
以這個為主就行…
結合習題進行…
⑼ 高中地理問題 幫幫忙吧 快要高考了 各位大俠
1.赤道太平復洋水溫分布是西高東低,「沃制克環流」對太平洋東西兩岸的氣候調節有重要作用。「沃克環流」增強時,即出現「拉尼娜現象」,南美洲西部沿岸更加乾旱,澳洲東部更加濕潤。相反,「沃克環流」減弱時,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南美洲西部沿岸氣溫上升、暴雨成災,澳洲東部氣溫下降,濕度降低。
2.BCDE
3.大於 大於
4.需要,商品率高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市場消化,就不能將商品附加值轉化為最為直接的金錢。
5.水運以起低廉的價格呈現其優勢;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分布廣,對於客貨運輸,特別是短途運輸有著顯著的效益;氣態液態及散裝粉末狀物質用管道運輸;鐵路運量大,運程遠,在交通運輸中起著主要作用;航空運輸在快速運送旅客,運載貴重緊急物資方面起著主要作用。
6.在自然條件下,土地鹽鹼化地區不適宜種任何作物。但經過改良後,可以種植,甜菜的耐鹼性比較高。
7.雨的形成,需要水汽。冷高壓,熱低壓。高壓地區,氣溫低,水汽不易蒸發,難降水;相反,低壓地區氣溫高,水汽蒸發快,易降水。
以上為個人解答,不一定準確。
⑽ 學水文與工程地質這個專業是不是要學好高中的地理呀,這個專業應該跟高中的地理有關系吧,
如果你可以報這個專業,你一定是個理科生!!!理科生學你妹地理回啊。我是工程地質專業答的,除了大學基礎課,結構,力學,地質學,岩石學,還有你要學的水文等等這些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跟高中地理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還有不論什麼專業,大學是大學課程,高中時高中課程,基本聯系不大,現在想著學什麼專業不如給老子滾粗學習好好高考來的實在!騷年,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