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
1. 山東大學考研冷門專業有哪幾個
考研冷門專業
采礦工程
冷門程度:★★★★★
采礦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采礦領域等方面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的工作。
采礦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岩體力學、工程力學、采礦學、礦井通風與安全、電工與電子技術、采礦機械、礦山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等。
主幹學科
力學、礦業工程。
采礦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地質與測量實習、采礦認識、生產及畢業實習、計算機應用及上機操作、課程設計(機械零件、采礦、礦井通風與安全等)、畢業設計。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固體(煤、金屬及非金屬)礦床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礦領域等方面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岩體工程力學、采礦及礦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受到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礦區規劃、礦山開采設計、岩層控制技術、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
礦物加工工程
冷門程度:★★★★★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及技術改造與管理的工作。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物理化學,工程流體力學,選礦學,礦物加工廠工藝設計,礦物加工試驗研究方法,技術經濟分析與生產管理等。
主幹學科
礦業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專業實驗、計算機應用及上機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安排不少於30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從事礦物(金屬、非金屬、煤炭)分選加工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內的生產、設計、科學研究與開發及技術改造與管理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礦物學、選礦學、機械工程、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實驗研究、工程設計方法、生產管理、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礦物加工方面的研究、設計與生產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地質工程
冷門程度:★★★★☆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工作
地質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學及第四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勘探、岩土工程勘察、鑽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學。
地質工程專業概況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食品科學
冷門程度:★★★☆☆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食品領域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銷售、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微生物學、化工過程與設備和食品技術原理。
主幹學科
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或農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工藝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安排30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生物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給排水工程
冷門程度:★★★☆☆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概況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城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工業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方面工作的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船舶工程技術
冷門程度:★★☆☆☆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畢業後可簽約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船廠、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
主幹學科
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金工實習(三周)、船廠實習(三周)、上艦實習(二周)等,一般總共安排8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數學、力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設計方法;具有船體制圖,應用計算機進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建造法規和國內外重要船級社的規范;了解造船和海洋開發的理論前沿,新型艦船和海洋結構物的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
冷門程度:★★☆☆☆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各種機械廠,比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還有一些汽車製造廠)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發動機設計、機械設計、模具設計、設備維護、生產管理、銷售等。發展方向可以是:
1.設計車間-夾具設計-車架設計-車型負責
2.模具車間實習-塑料模設計/鑄造模設計
3.編程車間加工中心實習-編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製造技術基礎。
主幹學科
力學、機械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油氣儲運
冷門程度:★★☆☆☆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部門、油氣儲運管理部門等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的規劃、勘查設計、施工項目管理和研究、開發等工作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物理化學、泵與壓縮機、電工與電子技術、油氣管道設計與管理、油氣集輸、油庫設計與管理等。
主幹學科
工程流體力學、油氣儲運工程學。
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工程制圖、測量實習、金工實習、施工實習等,一般安排18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流體力學、物理化學、油氣儲運工程等方面知識,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運輸規劃與設計部門、油氣儲運管理部門等從事油氣儲運工程的規劃、勘查設計、施工項目管理和研究、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油氣儲運工藝、設備與設施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識圖制圖、上機操作、工程測量、工程概預算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油氣儲運系統的規劃、設計與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石油工程
冷門程度:★☆☆☆
石油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鑽井與完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石油工程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
技術經濟學、油氣田開發地質、工程力學、計算機程序設計、流體力學、滲流力學、鑽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油田化學、鑽采新技術等。
主幹學科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石油工程專業概況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普通地質實習、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30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基礎理論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鑽井工程、採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獲得石油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力學、地質學、工程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與石油工程有關的基本知識,受到石油工程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油氣田鑽井、採油及油氣開發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以及初步的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的基本能力。
2. 寶石礦物學 和地質學的關系,畢業以後幹嘛,要跑野外嗎,累不累
地質學包含了很多種類,才出來的大學生是肯定要出野外的,特別是在地質隊, 很累 不過習慣了就好了,如果去一個地方有關於寶石礦物的,還是一樣的要做詳細踏勘-預查-詳查-開采等工作
3. 地質類中文scl期刊有哪些,地質論評、岩石礦物學雜志是么
《地質論評》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專(日)(2013)
CSCD 中國科屬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擴展版)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 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期刊榮譽:中科雙效期刊;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岩石礦物學雜志》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4)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擴展版)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 2000年版, 2004年版, 2008年版, 2011年版, 2014年版
期刊榮譽:Caj-cd規范獲獎期刊
4. 地質學 礦物學 區別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起源,變化,組成的科學,礦物學是他的一個學科.是研究礦物的生成,構造,變化,組成成分,利用開發的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5. 緬懷傑出的岩石礦物學家和地質教育家何作霖院士
任建新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何作霖,字雨民,1900年生於河北省蠡縣。14歲考入當時河北省著名的育德中學。受校長「富國強兵唯賴開發礦業」思想的影響,1918年高中畢業後就投考了北洋大學采礦系預科。1920年轉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本科。在北大期間,地質學家李四光和礦物學家王烈兩位教授對他影響最深。因為患肺病,曾休學兩年,192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岩石礦物組,爾後的幾十年裡便與礦物岩石和偏光顯微鏡結下了不解之緣[1]。畢業後到河北大學任教。1928年,經李四光先生舉薦,到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32年晉升為研究員,並兼任北大地質系講師,開設光性礦物學。1934~1937年為北大地質系專任講師。此時他獲得中華文化基金資助,於1938年5月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留學,師從岩組學鼻祖桑德爾(B.Sander)教授攻讀岩組學。1939年10月獲得博士學位。1940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礦物學系任研究員,從施博特(E.Schiebold)教授研究結晶體構造學。1940年6月啟程回國,擬取道香港、越南海防到桂林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赴任。途中聞日軍已佔領海防,不得已回到上海,遵中央研究院電令並經李四光先生同意,暫時在設於上海「孤島」(租界區)的國立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工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佔上海「孤島」,鐳學研究所因匯兌不通、經費無源而關閉,何先生生活無著,於1942年3月返回北平故里,閉門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年秋季到北平師范大學地學系任教,1943年轉到北大地質系任教。1946年經李四光先生推薦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在理學院籌建地質礦物學系,並任系主任。同年參加世界科學社,任該社《科學時報》特約編輯。1949年青島解放後,當選為青島市人民代表。1950年6月受聘為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1951~1952年任山東大學教務長。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何先生調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任特級研究員,岩石礦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起歷任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1月病逝於北京。何先生一生勤奮地從事科研與教育工作,成績突出,貢獻很大。
一、我國稀土礦物及稀土礦床的首先發現者稀土礦物研究的領軍人
20世紀20年代末,丁道衡先生發現了白雲鄂博鐵礦,1933年他委託何作霖先生研究礦區的標本。何先生在偏光顯微鏡下發現兩種很細小的奇特礦物包裹於螢石之中,它們能使紫色螢石產生褪色的暈圈,這引起了他的特別關注,他測定了它們的光學常數,又千方百計將其分離出來,測定了它們的相對密度、硬度、熔點、酸可溶性等數據。由於它們顆粒很小,無法做晶體形態研究,又因其相對密度相近,二者以及與其他礦物很難分離,在當時的條件下無法做單獨的化學分析,於是請物理學家做光譜分析,結果發現譜線中稀土元素La、Ce、Y、Er明顯,何先生當時將螢石中的含稀土元素的那兩種細小礦物,分別命名為白雲礦和鄂博礦。他意識到白雲鄂博鐵礦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稀土礦床,乃估算了礦床淺部(地表下100m范圍以內)的稀土礦物資源量,1935年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3],向世人宣告中國發現了稀土礦床。但這項發現在舊中國不被重視。1958年,中、蘇兩國科學院組成白雲鄂博地質礦產資源合作研究隊,何先生被任命為中方隊長。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的團隊發現了十幾種稀土礦物,並發現了鈮鉭礦物,尤其是該礦床尚含有自然界很少見的鈧。經勘探證明,白雲鄂博不僅是一個大鐵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和大型鈮礦床。中國成為世界稀土大國,作為稀土礦物的發現者和研究的領軍人,何先生功不可沒,受到了各方尊重,在包頭展覽館里,有專欄稱頌丁道衡和何作霖的功績。最近在我國遼寧發現了一個稀土礦物新種,研究者為紀念何作霖先生,將其命名為何作霖礦(Hezuolinite)已被國際礦物學會(IMA)批准。何作霖礦的礦物學數據已發表在「Eur.J.Mineral」(歐洲礦物學期刊)上[2]。
二、我國現代岩漿岩岩石學及工藝岩石學研究的開拓者
1928年何先生受葉良輔先生之委託,對湖北大冶、陽新一帶之火成岩進行研究,確定了這一帶的火成岩的種類及特徵,發表了《湖北大冶、鄂城、陽新一帶火成岩之種類》,與王恆升、喻德淵、葉良輔等人在這一時期所發表的文章一起,標志著我國岩漿岩岩石學已經開始成為地質學研究的一個獨立分支。
1934~1935年,何先生對北京西山花崗岩類侵入體作了嶄新的研究[3],他對各岩體的野外性狀,顯微鏡下顯示的礦物組分與結構構造,乃至主要礦物斜長石的光性常數以及它們的空間變化都做了研究,結合化學分析資料,論述了岩性特徵及其空間變化,論證了岩漿分異特徵及其演化結果,闡釋了幾個岩體之間的成生關系。又根據對岩體包裹體的形態、成分及排列特徵的研究,結合岩組分析結果,確定了岩漿侵入時的流動方向。此外還研究了由岩漿侵入而導致的不同岩性的圍岩熱變質結果。研究了與岩體有關的構造,分出了岩漿侵入前、侵入同時和侵入後的各類斷層。所有熱變質產物及構造類型,皆分別表示在1:2.5萬地質圖上。這項從宏觀到微觀,全面而細致的對岩體研究,已超越了純岩石學的研究,而是一項岩體地質研究,一次地質事件研究,在我國當屬這一領域的開拓之作,堪稱楷模。
20世紀50年代初,為適應我國鋼鐵工業發展之需,何先生投入了對鎂質及鉻鎂質耐火材料,平爐爐底磚、爐渣等方面的工藝岩石研究,寫出了相應的研究報告,為當時鞍鋼的平爐改造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國家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三、我國礦物光性研究的奠基者
1932年,何先生在北大開設了光性礦物課,1935年他第一個用中文編著了《光性礦物學》一書,由商務印書館作為大學叢書出版。該書對礦物光性理論的講述簡而明,每章都附有精煉的實驗內容,還專為初學者設計了一張造岩礦物檢索表,以便於自學(國外同類書中皆不曾有)。全書注重在理論與實驗的結合上啟發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被公認為是一本培養學生扎實基本功的好教材,嗣後若干年一直被各大學地質系作為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在20世紀20~30年代,弗氏旋轉台是研究礦物光性的一種先進儀器,1930年何先生得到了一台四軸旋轉台,當時國內無人會用,也無說明書,他潛心研究,弄清了它的原理與操作規程,並意識到旋轉台的應用將會把岩礦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高度,遂寫了《弗氏旋轉台用法說明》,首次向國內作了介紹,並第一個在大學開設弗氏旋轉台課,以期提升國內岩礦研究之水平。
四軸旋轉台鑒定斜長石的傳統方法程序繁復、速度慢,1934年美國人艾孟斯在《美國礦物學家》雜志上發表文章,介紹了他改進的旋轉台(加了一個內東西軸)能使之簡便快捷。而幾乎與此同時,1935年何先生則在同一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不同於經典的方法,用四軸旋轉台直接將光學軸與顯微鏡坐標相合,不用投影網,與五軸台相同。受到了國際同行的關注。著名岩組學家菲爾班認為「方法是靈巧的,並且在旋轉台光學上是一個有啟發性的問題。對時間的經濟來說,用五軸法或四軸法都相同。」[4]何作霖的方法在當時是一項國際領先的技術方法,且在五軸台剛發明不久,尚不普遍的情況下,更具現實意義,「受到時任美國礦物學會主席拉爾森的贊譽。」[5]
1928年,何先生在浙江普陀山朱家尖島發現了鈉微斜長石,對它的晶形、雙晶、相對密度、硬度、光性特徵、化學成分等做了全面研究,認為可稱之為「hypoperthite of tri-clinic felspar」,1934年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6]。他的研究水平與成果,受到國際上的重視,他所測定的鈉微斜長石各種光學數據,被權威的光性礦物著作「Elements of Optical Mineralogy」第四版所引用[7],這是該書唯一引用的中國人的數據。
1947年,何先生發表了《斜方晶系消光位之計算》[8]一文,前人認為斜方晶系消光位的計算是極其繁重的,以至於幾乎不能計算。何先生在此文中給出了他推導出的簡便計算公式,解決了這一難題。他還指出,以往認為斜方晶系晶體的切片,在顯微鏡下永為平行消光或對稱消光,這是錯誤的,有時也有斜消光,這要看條件。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在晶體光學上是一大貢獻。
為使透明礦物折光率的測定精度更高,何先生於1946年設計製造了一個變溫盒,在使用中幾經改進,於20世紀60年代初,臻於完善,解決了測折光率時礦物碎屑在浸油中的滾動問題。變溫盒的優點是,每次測驗時,只需在顯微鏡下選出一粒比較潔凈透明的礦物碎屑即可,而且在測得折光率後,經洗凈還可作X射線測驗,使不同性質的數據出自同一礦物顆粒,更利於對比研究。另一優點是,它可在萊A廠的一般五軸台上使用,不必購置艾孟斯測折光率專用的旋轉台,且操作較後者簡便[9]。這不僅為20世紀40~70年代的中國研究者提供了一件測折光率的新儀器,而且體現了一個中國學者的自強精神,在自己國家相對貧窮落後的條件下,也能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
四、我國岩組學研究的奠基人世界最早的X射線岩組相機設計製造者
1930年,奧地利桑德爾(B.Sander)教授首先界定了岩組學的范圍,奠定了岩組學的基礎。1934年,何先生就在國內首次對北京西山花崗岩做了岩組分析,確定了岩漿侵入時的流動方向。嗣後又對五台片岩作了岩組學研究[10],指出五台地區至少發生過兩次構造運動,後一次運動伴有右旋側向扭動。在這項研究中,何先生首次在熱動力變質岩中發現了一種石英組構新類型——埃斯特勒雙晶環帶,並指出石英的埃斯特勒雙晶除了在岩漿結晶作用過程中生成外,也可在應力作用下形成。H.菲爾班的《岩組學》一書中引用了何先生的這一發現[11]。何先生十分欽佩李四光先生的地質力學學術思想,認為岩組分析可在微觀上體現這一學術思想,李四光先生非常重視何先生在岩組學領域的研究,20世紀50~60年代聘請他到地質力學所講學並任顧問,1963年被聘為地力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岩組分析主要是利用弗氏旋轉台測定晶體方位,以判斷岩石組構有無方向性排列,進而研究岩石受力的狀況。但是對於晶粒太細小的如鱗片狀、纖維狀晶質或隱晶質的岩石,則旋轉台難以解決。何先生1940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任研究員時,就曾設想用X射線原理設計一種相機,以解決這一問題。1941年他在上海的鐳學研究所工作期間,利用克拉提克(O.Kratky)的原理設計並試制了一台組構測角器,用單色X射線可以攝取任何礦物的某種晶面反射,並且一次可以將物體全部獲得清晰的照片,藉以分析晶粒的排列。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此類X射線岩組相機,當時何先生用它做了石英岩的X射線照相,將其分析結果與弗氏旋轉台測定結果對比,吻合頗好。又做了瑪瑙和矽化木一類超顯微晶粒物質的生長型岩組。1943年發表《用X光研究岩組之方法》,1947年發表了「Petrofabric A-nalysis by Means of X-Ray」,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桑德爾、菲爾班等岩組大家對組構測角器給予了肯定。X射線岩組相機的出現,為推進岩組分析在更廣大的研究領域中應用,奠定了基礎。1960年,何先生又對該儀器作了改進,他一直站在這一領域的前沿行列中。他是我國第一個在大學開設岩組學的人,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五、我國結晶體構造學研究的先驅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礦物學最重要的發展,可以說是來自晶體的X射線研究。它使人們增加了礦物晶體構造的知識,更好地了解礦物成分的變化,改進了礦物分類。1939年10月,何先生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到當時世界上結晶體構造研究的中心——德國萊比錫大學任研究員,從事晶體構造研究。回國後繼續這一研究,並首次在大學開設這一課程,同時他還對當時最常用的施博特(Schiebold)旋轉測角器做了改進,使之效果更好更便於應用,並發表了文章闡述他的改進裝置[12]。何先生積多年教學和研究的成果,撰寫了《結晶體構造學》[13]一書,這是我國第一部這方面的專著,其內容非常豐富,理論結合實用是其特點,對推動結晶體構造學的研究,起了積極的作用。
六、第一個對赤平極射投影在地質科學上的應用做綜合闡述者
赤平極射投影圖是完全用圖解來代替公式化演算的一種工具,何先生對它極為重視。他對其數學原理研究之深透,操作應用之嫻熟,一直受人稱贊。他不僅用以研究晶體光學、岩組學,還用以計算航片上斷層之產狀,其結果與地面實測者相符,為當今根據航片解譯地質構造提供了一個方法典範。此外,他對所設計或改進的儀器或創新的方法,也多以赤平極射投影圖來解釋其原理。積多年理論研究及實踐成果,又綜合了各國的零散資料,1959年出版了《赤平極射投影在地質科學上的應用》[14]一書,闡述了它的原理及其在結晶學、岩組學、構造地質學以及坑鑽工程中的應用。該書資料豐富,實用性強,深受歡迎,1965年又出了增訂本。它不僅是國內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在這方面的著作,堪稱典範。
七、誨人不倦的教育家
何先生的一生是從事研究工作和教書育人的一生。1926年大學畢業後即到河北大學農科任教,教授地質學和測量學。1932年起在北大地質系任講師,講授光性礦物學,他教學認真負責,精心編寫講義,1935年出版的《光性礦物學》一書,就是在此基礎上寫成的,是當時唯一的一本中文光性礦物學教材,澤及若干代學子。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何先生隨北大南遷至長沙,在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組成的臨時大學任專職講師,講授光性礦物學[15]。由於事變突然,北大的圖書設備大部分未能運出,何先生甚是著急,在路過漢口時,他設法為學校購得一台萊茲偏光顯微鏡,這是被帶到西南聯大地學系僅有的一台岩石顯微鏡[16]。可見,即使是在戰亂時期,困難很多,何先生仍時刻想著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創造條件。抗戰勝利後,經李四光先生推薦,何先生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在理學院籌建地質礦物學系並任系主任。他全力以赴,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系圖書館,岩礦標本陳列室,磨片室,置備了三台偏光顯微鏡,延聘了一批留英、留德、留美的專家學者來系任教,形成了一個實力較強的教師陣容。在教學中何先生以身作則,嚴格要求,他開設過普通地質學、普通礦物學、光性礦物學、火成岩、構造地質學、弗氏旋轉台、X射線結晶學、岩組學等課程。他十分重視對學生基本功的培養,甚至在野外教學生如何打標本,要求每人反復練習直至合格。學生在學習光性礦物學時,必須先學會磨製岩石薄片,並要作出三片合格薄片。他經常深入到實驗室去,檢查學生的實習是否嚴格按規程操作,有時提一兩個問題以考查學生的基本功。在指導畢業生作有關岩組的論文時,更是親自指導使用弗氏旋轉台的一些細微操作,學生不但學到了技術,更受到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治學作風的熏陶。在何先生的影響下,全系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系風。為了提高師資水平,何先生提倡教師要不斷地做研究工作,據初步統計,自1946年至1952年全系師生共發表論文27篇(其中一篇為學生論文)[17]。他一貫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十分重視野外教學工作,認為學生書本知識少點兒好辦,可以自學充實,野外實踐可是機會難得,務求師生教好學好。師生通過野外地質實習,在萊蕪發現了9條熱液型鏡鐵礦重晶石脈,並預測有可能發現工業鐵礦床。這一預測,被後來的地質工作者發現萊蕪鐵礦所證實。在萊陽發現了恐龍化石和國內第一枚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引起了地質界的重視。在張夏、崮山、炒米店一帶實習時,釐定了張夏地塹的存在[18]。在何先生的組織領導下,只幾年時間便建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系,培養了一批基本功扎實,業務能力較強的地質人才,並在教學與科研上取得了很大成績。
何先生一直有一個「建立以礦為中心,地質學與地球化學理論為基礎,礦業為歸宿的理論聯系實際,科學地指導生產的思想」。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面臨著大規模工業建設的任務,而工業建設的基礎主要是礦業。1951年春何先生被任命為山東大學教務長,他立即在工學院增設采礦工程系,並於當年秋季招生上課。這一方面是他急國家之所急的實際行動,另一方面也是他上述思想的實踐。
1952年何先生調到中科院地質所後,每年都有年輕人分配到他負責的研究室來,為了培養他們的基本功,他像在學校一樣寫了一個培訓提綱,包括礦物岩石的手標本鑒定、岩礦薄片觀察、礦物折光率測定、差熱分析、化學定性分析、X射線分析和岩石磨片技術,每人必須逐項實踐,完成實驗報告,每份報告何先生都親自批閱,不合格者返工重做。經過半年基本功訓練後,他才分配給具體的研究工作。對這種嚴格要求,最初年輕人都有幾分緊張,但事後都感到終身受益。
1954年,他應王嘉蔭、張炳熹先生之邀,為北京地質學院岩石及礦床兩教研室的研究生講授弗氏旋轉台及X光結晶學(後來由於何先生太忙,X光結晶學由章元龍先生接任)。第一次上課後,他留了幾道習題,第二次上課時,見學生沒交習題,便問:「上次留的題做了沒有?」學生回答做了。「做了就要交給我看。如果不做題,就不要來學。」學生把習題交上後,他顯得非常高興。可見何先生治學嚴謹,要求嚴格。但對學生又是十分寬厚和平等相處的。在解惑學生的問題時,非常耐心,常常是先闡明原理,再根據自己的心得講解要點,或親自示範傳授操作要領。他樂於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討論問題,鼓勵青年開展學術爭辯,支持他們的新思路,真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師長。
何先生雖是國內外知名的學者,但只要是有培訓年輕人的需要,即便是一般的培訓班,他都樂於去授課。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為發展工業需大力開展地質工作。當時岩礦鑒定工作跟不上,為此中科院地質所舉辦了岩礦鑒定訓練班,連續辦了數期,學員來自地質、冶金、化工等工業部門,何先生主持講課,從原理到方法深入淺出地使學員學到手。他沒有大專家的架子,能為國家經濟建設需要而培訓人才,他感到欣慰。他的《岩石製片術》、《薄片內透明礦物鑒定指南》二書,是積他幾十年心得經驗寫成的,為培養年輕的岩礦鑒定人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觀何先生的治學精神與教育思想,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一以貫之的是他的自強不息精神,他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貧窮落後的條件下,他不因貧困而無所作為,不以科技落後而不思進取,他以對科學的執著態度自己動手設計出經濟實用的新儀器、新方法技術,以保證他的研究工作順利進行。他總是選擇學科內的前緣課題作為研究目標。他的思維嚴謹而辯證,堅持理論與實驗並重。實驗數據力主精益求精。他設計製造新儀器,改進已有的常用儀器,都是為了使實驗數據更精確。他的成果令世人矚目,在其研究領域中處於世界先進行列,為國家爭了光。另一方面就是急國家之急需,20世紀30~40年代,他積極努力地開展光性礦物、X射線結晶學以及岩組學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以期彌補我國在這些領域中之不足或空白。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7月華東軍政委員會致函山東大學,商請地礦系承擔路線地質調查任務,何先生當即接受。他親自帶隊,率師生14人於暑假開展對博山—萊蕪—泰安一線的地質調查,9月底完成任務,在泰安城裡迎接了新中國的誕生。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急需岩礦鑒定人員,他親自辦班講課;急需改進煉鋼爐,他積極參與爐襯、爐渣、耐火磚等的研究。何先生的敬業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他被任命為山東大學教務長後,立即以極大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由於操勞過度,1952年春在北京開會時突發腦溢血,經搶救轉危為安,而高血壓病卻一直困擾著他。但他仍兢兢業業地從事研究工作,年近六旬還擔任了中蘇白雲鄂博研究隊的中方隊長。他的不少研究成果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取得的。這種忘我的敬業精神和執著的獻身於科學的精神,令後學者敬佩萬分。何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苟,但不專斷,善於啟發學生,鼓勵學生的新思想,希望學生超過老師,他是一位胸懷坦盪受人尊敬的好師長。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Ho T L.Note on some rare earth minerals from Beiyin Obo,Suiyuan.Bull.Geol.Soc.China,Vol.14,No.2,1935
[3]Ho T L.The Granitic Intrusions of The Western Hills,Peiping.Bull.Geol.Soc.China,Vol.15,1936
[4]菲爾班H W.岩組學.北京:地質出版社,265
[5]創立、建設、發展——北京大學地質系百年歷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9
[6]Ho T L.The anothoclase perthite of Chu Chia Tsian,Chekang,China.Bull.Geol.Soc.China,1934,13
[7]A Winchell,H Winchell.Elements of optical mineralogy.part II,311
[8]地質論評,1947,12
[9]何作霖.雙變法測驗折光率的回顧及變溫盒的設計.地質科學,1964(1)
[10]Ho T L.Petrofabric analysis of some Wutai schist and its bearing on the tectonite.Bull.Geol.Soc.China,1946,26
[11]菲爾班H W.岩組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4
[12]Ho T L.A modified schiebold rotation goniometer for the cylindrical film and a device for aut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protographs.Bull.Gel.Sol.China,1947,27
[13]何作霖.結晶體構造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14]何作霖.赤平極射投影在地質科學上的應用.北京:地質出版社
[15]創立、建設、發展——北京大學地質系百年歷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38
[16]張咸恭.發揚西南聯大學風,培養優秀地質人才.高教研究,1992(3)
[17]張培善.青島山東大學理學院地質礦物系簡史.見:地質學史論叢·5·.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
[18]張壽常.一個小型地塹.地質論評,1952(17)
6. 全國范圍內,地質礦產專業的專科院校都有哪些比較好的是那些
地球科學學院始於原北京地質學院礦產地質與普查勘探系,於1995年由地質系、地球化學系和地質力學教研室合並而成。建校以來,許多知名專家學者,如李四光、袁復禮、張席禔、王炳璋教授,趙鵬大、殷鴻福、於崇文等院士先後在此任教。 地球科學學院是國家理科(地質學)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教委「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學科所在地。現有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岩石礦床學、地球化學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 地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建有ICP-MS、GC-MS、3S集成技術等現代化教學實驗室,以及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黃石、長江三峽、江西廬山等教學實習基地。二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創辦於1909年,是我國第一個理科地質學系,也是中國地質科學教育事業的搖籃。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者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等都曾先後在地質系長期任教。現設有2個本科專業,4個碩士學科點和4個博士學科點及博士後流動站。1993年北京大學地質學系被評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999年又被評為國家優秀人才培養基地。三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其前身是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1951年根據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需要,建立東北地質專科學校,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任校長。1952年進行院系調整,東北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及東北工學院物理系一部分合並,成立東北地質學院並設立地質礦產勘查系。1958年,東北地質學院地質礦產勘查系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1996年,經教育部批准,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科學院。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等5校合並,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更名為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學院設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資源勘查工程、土地資源管理等本科專業,具有地質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包括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數字地質科學等二級學科)和礦產普查與勘探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礦產資源經濟與技術、土地資源管理、海洋地質學等碩士點學科,設有地質學、地質資源和地質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7. 請問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碩士專業研究方向之一高分子材料怎麼樣
080204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成型工藝、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專業實驗: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
【天津市】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華北工學院
【遼寧省】大連輕工業學院、沈陽化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大連輕工業學院、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學院
【吉林省】吉林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齊齊哈爾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
【江蘇省】江蘇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工業學院、江蘇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華東船舶工業學院
【浙江省】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
【福建省】福建師范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濟南大學、煙台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
【湖北省】湖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學院、武漢化工學院、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科技大學
【湖南省】中南林學院
【廣東省】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華大學、株洲工學院、茂名學院、中山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工學院
【海南省】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學院
【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工程科技學院、陝西理工學院、陝西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理工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
推薦報考院校: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080205Y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量子與統計力學、固體物理、材料學概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力學、材料科學研究方法、材料工藝與設備、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等。
專業實驗:材料結構顯微分析、近代儀器分析方法、材料的物理性能與力學性能測試、材料制備與成型加工工藝實驗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市】天津理工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天津大學
【河北省】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山西省】太原重型機械學院
【遼寧省】東北大學、大連鐵道學院、大連輕工業學院、遼寧工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程大學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江蘇省】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工業學院、南京工程學院
【浙江省】浙江大學、浙江工程學院、溫州師范學院
【安徽省】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福州大學、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山東省】山東科技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焦作工學院、中原工學院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學院
【廣東省】深圳大學、暨南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海南省】海南大學
【重慶市】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學院、重慶工學院
【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理工學院、西華大學、攀枝花學院、西南石油大學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
【青海省】青海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推薦報考院校: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080206W復合材料與工程
主要課程:數學、力學和計算機基礎、復合材料科學、復合材料及結構設計、分析與評價、復合材料植被與工藝、先進復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結構設計、先進陶瓷及其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結構分析軟體應用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國防、航天航空、汽車、化工、能源等復合材料與工程的相關領域從事相關工作。
分布院校: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市】華東理工大學
【江蘇省】南京工業大學
【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
080208W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主要課程:地質學基礎、結晶學與礦物學、寶石學、美術基礎、材料科學導論、機械制圖、寶石儀器與寶石鑒定、首飾設計及效果圖、首飾製作工藝學、寶石切磨工藝學、材料工藝原理與設備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地質學專業、材料工程專業、經濟專業、商貿專業。
就業前景:主要從事寶玉石的鑒定和商貿經營管理、首飾設計和加工製作及其管理,初步進行材料研究開發等相關工作。
分布院校:
【河北省】石家莊經濟學院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080209W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物理冶金基礎、粉體工程、粉體固結原理與技術、納米材料學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防軍工及其他產業部門從事納米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軍用新材料等新型粉體材料的科研、設計、開發、生產、教學、管理等工作。
分布院校:
【湖南省】中南大學
080210W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分布院校: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080211W稀土工程
主要課程:稀土材料與應用、稀土元素化學、稀土分離科學與工程、稀土火法冶金、冶金化工設備、金屬學、稀土工程設計原理、計算機基礎以及計算機在稀土工程中的應用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金屬進出口公司、材料與冶金企業、設計院所、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化工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與經營、工程設計與生產。
分布院校:
【江西省】南方冶金學院
8. 本人本科「地質學」專業,研究生是「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專業。想報考注冊岩土工程師,是否可以
1、附合要求的。2、屬相近專業。3、不管是什麼專業,剛參加工作的都要先考基礎,後考專業。
9.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這個專業的博士的就業去向
業內人士未必會來這里。
你可以看看地質學相關的部門單位,
比如華東有色所每年都招畢業生,
不過門檻都比較高。
10. 大學地質學專業最經典的教材還有哪些
地質學教材:普通地質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岩石學,沉積岩石學,GIS,構造地質專學,大地構造學,古生物屬學,工程地質學,古地理學等等。精。。。。。。銳。。。。。。。。。。教。。。。。。。。。師。。。。。。。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