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李可
『壹』 古代姓李的名人有誰
李耳,即老子來,《道德經源》作者、道家學說始祖
李冰,戰國時代都江堰建造者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抵抗匈奴著名將領
李密,隋末割據勢力之一
李淵,唐高祖,唐朝開國皇帝
李世民,唐太宗
李隆基,唐玄宗
李商隱,晚唐詩人
李賀,中唐詩人
李靖,初唐將領
李晟,中唐將領,平朱沘之亂
李愬,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平吳元濟之亂
李白,盛唐詩人
李煜,南唐後主,詞人
李元昊,即拓跋元昊,建立西夏與遼、北宋鼎立
李棟,宋代官員,李氏入粵始祖
李清照,南宋時著名女詞人
李自成,明末起義軍首領,建立大順政權
李時珍,醫學家,《本草綱目》作者
李鴻章,清末北洋大臣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
李文茂,清未天地會領袖,攻廣西建大成國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創立人之一
李師師,古代十大青樓名妓
李登,著名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
李斯,著名秦國政治家。
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貞觀十年(636年)被封為魏王。
李牧,戰國時代趙國將軍。
『貳』 李姓的起源與變遷
李姓是嬴(ying)姓顓頊(zhuan xu)的後裔,先為理姓(大理石的理)。現在,是中國第二大姓。
李氏來源較多: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唐高祖李淵認為李姓的始祖是皋陶,所以追尊皋陶為「德明皇帝」。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於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被賜姓李。
4、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後代有李左車,其後以李為姓。
5、為北魏代北復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復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孝文帝入中原後,改為單姓李氏。
6、少數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
『叄』 現代經濟信息的最新目錄
宏觀調控趨緊背景下的房地產項目風險探究 陳儀福
匯率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分析 程雪芳,鮑芳
資源環境問題對中國當前經濟的制約 唐曉麗
從經濟學再到政治經濟學:理解包容性增長 李晳瑤
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 宋婷婷
菲利普斯曲線在中國的實證分析 何玲玉
城鄉發展二元化困局的突破 李家瑞
淺析國家財政收入的時間序列變化 王旭鵬
綠色物流: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鋪路石 徐強
鐵路交通運輸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趙海燕
論農地制度變革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付佳佳
從農村勞動力轉移看產業結構調整 史高艷
基於截面數據的農村居民消費研究 余建
試論政府采購制度功能的經濟學分析 王駿
淺析弗里德曼與凱恩斯微觀貨幣需求理論 賴穎
對業務流程符合性監察的思考 張燕
淺析建設單位在項目施工階段的投資控制 李榮安
住房公積金實行績效考評管理必要性和具體實施策略 茆愛華
提升企業自主研發引領創新型城市建設 費彬彬
我國工商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思考 龔雪萍
論高等數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黃文質
基於穩定視角的國企改革芻議 李青,李朝華
內部控制制度與ISO的銜接探討 梁子紅
軍品研製生產過程中如何貫徹國家軍用標准 龍興剛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與績效考核 宋冀疆
關於油田企業安全培訓工作的思考 王雲英
關於我國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程序的一些思考 許雨婷
地鐵運營效益管理探討 曾政
基層事業單位人力資源規劃與柔性管理 趙子芳
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研究 楊艷文
厲行節約,嚴格管理,精打細算出效率 張財明
基於公平與效率角度的土地徵收補償問題探討 趙萌
企業在戰略並購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基於文化沖突性視角 朱明明
駕駛員人性化安全管理工作探討 黃東文
政府在城鎮化過程中促進環境公平的主導作用 於少青,劉霞
思想政治工作在公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價值 張惠琴
供應鏈規劃下的貨期控制 胡淑榮
政行校企合作群落的個體移動及「活性」演化 胡煒,祝寶江
長慶油田礦區供暖節能改造淺析 黃虎,劉元甲
「以病人為中心」導向的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改革探討 黃離團
我國以房養老制度的可行性路徑初探 賈玉潔
醫院醫療經濟運行分析方法研究 金家鑫
論新形勢下的社區人力資源開發 萬婧
物流配送管理中的車輛路徑分析 楊芃博
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關系淺析 張喜廣,王海,王碩
房地產銷售管理系統核心模塊的設計與實現分析 張曉娟
淺談當前政府采購工作的瓶頸與對策 周棟偉
綠色品牌顧客價值、關系質量和重復購買意向的實證研究:--以綠色消費知覺控制為調節變數 吉秋月,郝曉彤
淺析如何加強施工企業設備資產的管理 林秀明
淺談建築的工程管理 石中華,王長江
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建設對道路運輸經濟的影響 王沛宏
美國高層次人才發展策略及啟示 徐志宏
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系統分析 周述民
國有外向型文化企業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宋文君,毛雲聰
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管理 蔡貞
統計工作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 任海軍
如何做好天然氣公司的經營管理 邵東
如何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素質 王卯萍
房地產產權產籍管理網路信息化的創新 楊建軍
好孩子品牌國際化的渠道策略分析 宋玲玲,張伯瑋
企業職能戰略研究 張啟海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定位研究 弭偉
試析建設項目內部控制制度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顧晨,昂慧,趙辭瑤,開喆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的相關問題分析 賈曉剛,王靜
房產測繪管理機制的建立 楊建軍
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在中小企業的應用研究 王玢
ERP系統風險防控 王龍
改善企業醫保規章以提高員工忠誠度 吳秋雷
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余俊鴻
試析如何做好國有建築企業轉型升級時期員工思想政治工作 周雋
淺談內部控制在地勘單位的作用 陳曉英
淺談如何合理控制電力企業工程造價 劉琪
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實施階段工程造價管理 袁芳
試論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其社會屬性和價值取向 王秀芳
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 許華玉
淺析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 張倩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之我見 章建鋒
基建項目施工階段管理效益最大化之我見 曾雪芳
施工企業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構建與應用 崔戰修
建材家居賣場服務營銷淺析 張小偉
小議如何對棉花公證檢驗專項經費進行管理 高江梅
淺析我國政府采購行為中的尋租問題--以「字典門」為例 蘭舟
網路環境下國有企業青年員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磊
淺談做好國企管理者應具備的素質 王忠起
物資供應「一體化」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張寶麗
謠言傳播與當前社會風險的關系研究綜述 李靜
探索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 張寧
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研究 范平
電子信息時代會計檔案管理的探討 劉妍
淺析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和建議 劉彥
計劃生育幹部隊伍素質的提升策略 明傑
電力企業員工職業生涯管理探析 孫俊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作用及建設途徑淺析 王秋香
淺談提升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魏桐明
基於主成分分析法的企業創新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以汽車製造業為例 吳雙雙
淺議淮北礦業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流程 章建光
以創新的形式培養優秀的企業政工幹部 趙媛媛
淺談酒店業成本管理存在的誤區 李彩霞
高校周轉房可持續性探討 馬昆齡,馮慧,左文
探討建立政府購買污水處理服務機制的必要性 謝曉蓉
淺談心理學在管理中的應用--管理應以人心為本 張利峰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王娟英
工程檔案管理對建設工程質量的促進作用分析 郭貴來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秘書職業道德建設 李仁傑
基於中國特色的媒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探討 李雪萊
淺談我國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的現狀及展望 萬鈺
淺談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管理 王玲
煤礦企業物資供應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討 王震
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綜合後評價方法初探 翟大倫
縣級供電企業(子公司)資金集約化管理研究 張連耀
城市給排水管道施工質量的控制與管理 趙曉峰
關於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調研和思考 鄭興宏
提高醫療器材管理水平途徑的初探 程端
企業實現轉型跨越發展根本在人才 富紅玲
關於中式管理與西式管理的區別 艾雪峰
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加強企業工會建設 何勇
對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素質的思考 李志方
關於工程造價與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分析 梁謙
內部控制對企業的意義研究 魏永濤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策略研究 吳飛
淺析激勵與報酬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劉莉
國有貿易企業的改革和升級 伍超
中核運行崗位勝任特徵模型建設及其應用規劃 詹應武,李燕麟
關於土地與房產抵押問題的研究 鄭紅雨
淺析如何做好房地產開發的風險管理 鮑雄亮
淺析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困境與改革措施 丁峰
財務人員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作用 丁曉潔
試論新時期垃圾發電廠的宏觀管理 房華
壓力管道評審換證事宜及簡要注意事項 郭春玲
運用風險管理理論和經驗不斷完善國有企業廉潔風險防控機制 賴晨捷
影響安全疏散若干因素的思考 石岩峰,劉媛媛
基於建設工程招投標評標方法的改進研究 夏繼平
淺析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全過程管理 周雲仙
淺析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作用、問題以及改革機遇 王小駒
ERP直運業務執行與生單模式分析 宋景娥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緣起及影響 段靜靜
我國商品低價出口的弊端及其改革 邢志敏
網路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合理注意義務分析 袁嘉笳
試論在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劉夢楚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分析 孫艷艷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李可隆
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壁壘」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楊盛花
新時代背景下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沈源
國際貿易的發展利益及其實現機制 時浩淞
基於兩業聯動的新亞歐大陸橋物流通道發展研究 邵輝,唐向華
中美貿易摩擦新形勢及應對策略 邊麗娜
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 張菲菲
交易特徵、締約環境與公司和農戶的契約選擇 喻衛斌,徐忠愛
我國勞動密集產業的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袁芳
大慶油田海外市場開發品牌國際化戰略分析與策略研究 姚少軍
「營改增」對電信行業的影響分析 代軍
中小企業會計誠信的建設研究 郭勇
淺議強化內部審計工作加強企業內部管理 劉萍
論房地產股債權投資的風險管理 楊新林
淺談借殼上市 劉麗聰
淺析現代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石金昌,田文美
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幾點思索 魏艷如
論項目工程中成本核算的對象和任務 夏睿
探析財務管理在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謝江宏
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對規范財務會計行為的重要性 張慧
關於高校財務審核工作量激勵方案的探析 李彩霞,羅曉鎧
價值鏈管理在企業集團財務控制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高瑛
房地產財務管理風險及控制 劉怡
淺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鮑依梅,朱欣欣,傅銀芳
計算機在銀行審計中的應用分析 高文國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 雷彥儷,林晶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李娜
淺析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利弊 李瓊香
新形勢下「營改增」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王璽凱,王正,王義茹,孫銘澤
淺談如何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 傅銀芳,鮑依梅,朱欣欣
水利建設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 崔永霞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馮春莉
淺談地質勘查單位預算管理 楊曉冰
檢察機關司法會計工作的科學發展 張曉靜
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資產核算管理 陳泓
財務分析在銀行信貸工作中的實際應用 任傑
ETL在新疆油田財務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張蓉
淺談信息系統審計 牛婧
旅遊上市公司稅收籌劃及風險防範策略研究 孫陽澤
淺論預算會計信息失真及其審計對策 秦忠
我國小企業會計准則實施問題研究 樊靜薇
關於國有企業集團財務制度執行的思考 高建勇
會計目標與會計環境邏輯關系剖析 韓曉慶
公司管理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姜娣
「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的稅負影響分析 金任茜
省級直管下的財務保障機制應堅持的幾個原則 湯春嬌
對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的思考 楊紀漢
淺議如何加強醫院財務內部控制 郭世英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 姜瀅
淺析現金池模式在資金集中管理中的應用 何海軍
分析電力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郭英男
完善基金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保障醫保基金合理運行 侯曉勇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問題及措施 徐明彥
淺談采購過程中財務風險的管控 張毓芳
淺談信息系統在醫院財務管理中的運用 俞澤青
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與會計改革問題研究 趙子越
試析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的若干思考 高小平
上市公司現金持有行為分析 紀超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應用框架研究 呂濤
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 陳俊,杜歡
企業預算管控問題及策略探析 王鵬
公路施工企業加強資金管理的方法探討 馮國艷
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解讀 李慧
網路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模式探究 劉昱彤
現代財務會計發展趨勢淺析 孟瑞
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 王玲
關於鐵路運輸費用營改增後對企業的影響 王晟
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吳娟
論電算化發展對提高財會人員綜合素質的必要性 張筠
淺析財務內部控制 朱爽
反傾銷成本會計問題研究 鮑琳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公務接待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陳雯
公司投資項目利潤率的估算方法 陳穎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風險管理研究 郭茵琳
對企業盈餘管理的思考和分析 李瑞紅
探討企業合並報表理論的比較及實務選擇 林亞文
對企業現金流量數據優缺點的分析與研究 童雪玲
淺析監獄財務信息化建設 王惠
探討事業單位和企業在會計財務處理的異同 韋佩舒
節能服務公司稅收籌劃設想 楊華
談營改增對監理服務業的影響和建議 張榮
交通運輸行業內營業稅改成增值稅的重要性 王滌飛
房地產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稅收籌劃的應用 安宇宏
淺析中石化企業會計核算的問題與對策 劉亞麗
淺析企業現金流量管理與風險防範 邢桂雲,張艷平
思考企業在工作實踐中的預算管理 衣華
解析醫院會計制度的改進和完善 周文清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閑置報廢資產的處置 董曉娟
論企業風險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 吳偉文
充分發揮財會職能作用提高醫院經濟管理水平 黃琴
淺談新形勢下的郵政企業財務管理 潘小紅
郵政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探析 王虹
基於公司治理結構視角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綜述與啟示 吳佳佳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形式選擇問題淺析 徐超
關於中小企業資金管理問題的思考 張小雲
社會保險財務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張星
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問題探究 祝福冬
企業集團公司資金集中管理的利弊及對策研究 高馳
淺析集團型企業資金集中管理模式 劉華偉
「數字遺產」稅收征管的初步探究 白方紅
關於鐵路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思考 耿煜
「營改增」對建築業的利弊影響及對策芻議 胡淑紅
加強基層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芻議 史明霞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在新准則下的應用--以萬科集團為例 謝瓅,林婉瀅,王聰,史堯磊
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幾點思考 許亞軍
創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探究 閆紅
住房公積金支持保障房建設的風險及其應對 角家能
資產減值准備的相關問題分析 王星懿
企業預算管理信息化探討 張艷秀
我國新一輪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路徑探析 雷茜,陳斌,趙鴻鑫
淺談會計管理職能的發揮 陳靜
論企業供應鏈資金管理評價的財務指標體系構建 王志龍
淺談如何加強醫院財務全面預算管理 章凱琴
關於我國基金管理與審計監督研究 孫映英
關於企業並購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鄭東華
從「中國大媽」被套論我國黃金投資理財市場發展策略 唐紅亞
淺談小微企業銀行信貸融資困境原因與解決措施 嚴逸舟
國內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研究 何馳
網路金融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何昕
村鎮銀行代理清算業務發展瓶頸與建議 何燕
當前銀行信貸風險與防範 常軍
我國當前金融協調問題及改進措施 吉香麗,田珍榮
郵儲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發展現狀與路徑選擇探討 李健平
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問題分析 李明軍
金融全球化下金融功能的認識 田珍榮,吉香麗
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風險控制要點 馮印
電子銀行的風險與控制 鄒德娟
淺談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 韓愛武
現代支付系統運行下基層國庫潛在風險及防範策略 鄒曉雲
企業融資困境分析及破解措施研究 李莉
促進民間借貸規范化的策略研究 張健
淺析小微企業融資難 金小青
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問題研究 湛承梅
我國政府對金融安全的影響和維護 劉歡
商業銀行間「錢荒」成因及其啟示 陳雲萍,卞澤陽
大力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打造資本節約型上市銀行 麻瑩
基於互聯網金融的TSU BPO貿易融資淺析 鄭耿
關於特變電工股票市值影響因素的模型構建與檢驗 銀建華
國內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政策比較及啟示 李銀平,於金海
滬深300股指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實證研究 許堅,朱曉陽
淺析高速鐵路BOT融資的問題及對策 林靜遠
淺析當代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結構關系 鄧文君
淺談信息化在金融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及創新 何靜
銀行業房地產信貸的風險與防範 周琳玉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與分析 周子凱
經濟全球化視野中的國際金融危機 廖偉
互聯網金融對建行的影響分析以及對策研究 趙越
地方性融資平台的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 李連偉,顏廷亮
中國銀行與民生銀行並購後的經營績效研究與比較分析 曹坤婧,薛明珠
基於微型企業貸款機制的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研究 鄧永平
民營經濟金融服務需求差異性問題研究 瑞啟光
探討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意義及應用 歐金
從經濟角度看比特幣 付子豪
北京市誠信體系建設法律規范研究 姚銀銀
論工傷待遇與民事損害賠償競合的法律適用 姚秀盈
新形勢下改革減免稅備案制度的分析與探討 丁海燕
探析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的法律規制 謝昆諭,劉玉蘭,楊倩
新形勢下電力企業依法治企的思考與探索 龐傑,郭文羽
汽車租賃企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 胡燕玲
統籌城鄉發展視域中大眾體育長效實施機制及評價研究 蘭健,徐彬,郭傑
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王春霞
媒介體育的演化與作用機制研究 許曉峰
城市郊區旅遊市場的現狀與分析 閆東梅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例展望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應用 李楠
論黃河水利旅遊發展策略 葛穎
省域經濟的產業專業化集聚與產業多樣化集聚研究 白玉潔
體育媒介奇觀理論問題初探 許曉峰
新險種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程金虎
淺談如家快捷酒店服務營銷戰略 韓鑫,陶勇
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宋玉娥
我國各地區商品房銷售水平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宋晨靜,趙衛軍
維克里拍賣原理應用於網上拍賣的可行性分析 朱麗萍
基於開發葯用經濟價值的蕎麥黃酮復合物急性毒性實驗 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韓淑英
試析創新視角下證券行業風險管理 張小松
我國綠色食品營銷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李偉
我國旅遊產業創新與思考 張銘
陝北清澗紅棗的營銷與定位 楊娜
基於開發產業化的蕎麥黃酮復合物對細菌性陰道炎療效評估 姜妍,金玲,王妍,高福佳,韓淑英
簡論我國道路交通的發展 段俊
探索瀝青路面公路施工技術 張林章
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李聃,羅玉清
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的效果分析 孟書宇,劉鑫鑫,車尊岳
淺談水利工程的環保設計 方大轉
淺析新經濟形勢下中國煤礦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李慧
中石化並購雷普索爾案例分析 李彥
淺談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 周桃志
水利投資的發展路徑分析 邱浩
數字簽名在4G系統中的應用及實現過程 葉書凱
一鍵控制方式在ZB45型硬盒包裝機空車運行的應用 白波
淺析我國醫葯物流現狀 王亞青
淺談我國保險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楊可言,孔凌曦
YJ27接裝機水松紙抬紙輥驅動氣缸定位軸的改造 申飛
關於海外代購行業的幾點思考 郭雨萌
應用科技大學建設下土木工程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薛智升
微觀經濟思想史學習心得--從馬歇爾到凱恩斯 李文一
關於大學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研究 朱欣欣,傅銀芳,鮑依梅
關於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新校區人文景觀建設的幾點思考 楊文超
新形勢下人才「回爐」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 柳興國,吳娟
淺析計算機英語開放式教學方法 徐鐿聞
以新公共藝術發展帶動城市升級 王曜
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崗位情境化形成要素分析 鄒萍
大學生體育俱樂部的發展研究 於洪濤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長效機制構建探析 向凱英
體育教學中的語言研究 鄭華艷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問題探究 王昕
論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的商務英語專業的優勢與機遇 邊莉娟
論商務英語專業建設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所起的經濟作用 高於
如何培養商務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吉麗芳
淺談學好《審計學》的有效途徑 史可
解析銅仁地區旅遊文化經濟圈的構建 龍建輝,彭虹
淺析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布局調整政策及其影響--基於公共選擇視角 何娟,蘭舟
論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任立媛
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策略探究 李君艷
從粉條產業轉型升級研究縣域經濟發展 楊娜
成渝城市群產業結構的發展研究 張芮琪,藍玉良,戴寧益,胡禕秋,陳宵雅
公共選擇下的山區農村經濟協同發展問題探析 秦學春
我國區域經濟政策創新研究 王洋,任艷
渝東南鄉鎮企業產品開發創新策略 周奇鳳,張雲逸
加強創業孵化器建設,推動海西經濟發展 郭皓丹
鄭州市電子廢棄物環境管理研究 張霞
四川人口老齡化研究 周力
淺談番禺區加快時尚創意都會區建設的若干策略 王賢錚
山西煤炭資源型經濟轉型的研究分析 曹文玉,宋曉晨
強化新疆地州署府城市功能的幾點思考 譚永羨
影響內蒙古能源消費結構均衡程度的主成分分析 頓楠,徐傑
淺析地方政府性債務的成因與建議 郭海霞
基於產業升級背景下的虎門電商產業帶模式的幾點思考 李葆華
河北省城鄉居民婚姻質量與安全感的關系研究 馬紅霞,劉艷
經濟下行壓力下山西緩繳社保費的思考 陳健輝,李岩瓊
襄陽休閑旅遊發展研究 何珍
遼寧省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研究 劉芷杉
深度開發江西韓國入境旅遊市場的策略 馬鑫
宜興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 史雪霞,顧樂平
江蘇省農民收入區域差距問題淺議 陳州
平頂山市城市居民住房現狀及需求調查分析 董亞瓊
河南省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實證研究 李琰
陝西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展望及金融支持策略 張磊
淺談尤溪縣價格認證的現狀及思考 林興
銀行理財產品的需求分析--以無錫市為例 錢韻
淺議廣東省征地補償安置政策措施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菊鮮
地方債務規模與地區生產總值及實際利率關系的實證分析--基於山西省1990-2012年數據的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田鑫
基於SCP分析框架的青海清真食品產業研究 吳曉東,徐必維,朱婧
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度的影響機制和提升對策研究--以蘇州為例 徐弼昉
化肥施用量對吉林省糧食產量的影響研究 張明旭,趙海英,王小禹
關於北碚區靜觀鎮農戶臘梅種植行為選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羅俊
信息化在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以廣西為例 覃冠玉
貴州民營企業轉型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張瀟淼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國際借鑒 朱珂宇
芻議加快發展修文農產品加工業 陳飛
基於LMDI方法的陝西省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 蘇瑛,雷社平
實現本溪「調結構、穩增長」的現實思考 包書
『肆』 浙江衛視女主持人朱丹的資料,謝謝!
浙江衛視主持人朱丹
【 作者:- 來源:浙江衛視網站 更新:2004-6-5 編輯:新聞人 】
昵稱:豬版豬
屬相:雞
出生地:權浙江東陽
籍貫:浙江紹興
業余愛好:鍛煉、聊天、聽歌
座右銘:微笑面對每一天
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妹妹
星座:獅子座
血型:AB型
身高:169cm
體重:52kg
最喜歡的顏色:黑、白、藍
最欣賞的人:處驚不變的人
最喜歡的書:很多,每個階段都不同
最喜歡的服飾:隨意的休閑裝
最喜歡的事:獨自在家聽歌看書
最難忘的事:去雲南四川拍片,翻越海拔3500多米的雪山
簡歷:
浙江人,出生在東陽外婆的家裡。
2003年7月畢業於浙江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在校期間多次獲獎學金,並被評為「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學習標兵」。
2002年春節參與拍攝衛視旅遊版大型專題片《南絲路行記》。
2003年1月到浙江衛視工作,主持《氣象萬千》欄目一年。
2004年1月開始主持《新聞晚報》,《人生AB劇》的《戲里戲外》版塊。期間主持過2003年「七一晚會」。
『伍』 百度知道吧14531
澈4笱
『陸』 比較好的職場小說有哪些
兩本.
<杜拉拉升職記>和<貓貓的白領生活>
『柒』 地理是文科還是理科
其實地理來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源,自然地理部分(氣候,太陽高度等等)偏向於理科,而人文地理(民俗,特產等等)部分偏向於文科.
在中學階段,我們把地理歸於文科,文理分科的高考也是文科學生才考地理,但是到了大學,地理卻被歸為理科,相關專業都是地址勘探,遙感測繪之類的理科專業.
文科:語文數學外語+地理政治歷史
李可:語文數學外語+生物物理化學
『捌』 古代有多少姓李名人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國時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悝:(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季充等。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末年著名軍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國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
李信:戰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延年: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名將李廣之孫。著名西漢將領。
李忠:字仲都,東萊黃人。雲台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孝貞:趙郡柏人。南北朝時文學家,少好學,能屬文。孝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書本傳》行於世。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齊名儒。
李同軌:東魏趙郡高邑(今河北柏鄉縣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緒:趙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堯縣)。約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後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質疑五卷,喪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記二十卷,玄子五卷,趙記八卷,趙語十二卷。
李概:趙郡柏人人。撰戰國春秋及音譜,並行於世。又自簡詩賦二十四首,謂之達生丈人集。
李神威:趙郡人。撰樂書近百卷。
李安世:趙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
李謐:趙郡人。少好學,博通諸經,周覽百氏。初師事小學博士孔璠。數年後,璠還就謐請業。同門生為之語曰:"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著有《明堂制度論》。
李德林:生於魏廢帝中興元年,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少有神童之譽。該博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善屬文,辭核而理暢。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亂多亡失,僅存五十卷。北齊時撰《齊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詔續修《齊史》未成,後其子李百葯續成之。
李昭道:唐畫家。思訓子。官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太子中舍人,與父同有畫名。人稱「小李將軍」。善畫金碧山水,多點綴鳥獸,並創制海景,畫風工巧繁縟,後人曾有「變父之勢,妙又過之」之評,但亦有以為「筆力不及思訓」。存世《春山行旅圖》,傳為其所作。
李陽冰,唐文字學家、書法家。字少溫,趙郡(今河北趙縣)人。乾元時為縉雲令,官至將作監。為季白從叔。肅宗寶應元年(762年)作當塗令,李白自那時起依附於他至死。李白死後,他為之編詩集並寫序。擅長篆書,得法於《嶧山刻石》(秦李斯所書),然而書法變化開合,獨創一格。人稱「筆虎」,自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後人多效法其篆書筆法。碑刻有《怡亭銘》、《般若台題名》及《顏家廟碑額》等,又曾刊定《說文》三十卷,今佚。
李白(701-762),唐詩人。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南)青蓮鄉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北),隋末,先人流寓碎葉(唐屬安西都護府,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他即於此出生。幼時隨父遷至昌隆。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二十五歲起離蜀,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其間曾因吳筠等推薦,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他對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亂中,懷著平亂的志願,曾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其詩風格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繼屈原而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李太白集》。
李可及,唐著名藝人。咸通年間伶官,擅參軍戲,精通音律,善歌唱,曾編《嘆百年》、《菩薩蠻》等歌舞,深得懿宗歡心,授以都知、都都知、威衛將軍等文武官職。唐僖宗時被逐,死於嶺南。
李時珍(1518-1593),明醫葯學家。蘄州(湖北蘄春)人。世代為醫。他繼承家學,研究葯物,重視臨床實踐,主張革新。長期上山采葯,深人民間,向農民、漁民、樵夫、葯農、鈴醫調查研究。同時參考歷代醫葯及有關書籍800餘種,聯系實際,對葯物進行鑒別考證,糾正了古代本草書籍中葯名、品種、產地等錯誤之處。並收集整理宋元以來民間發現的很多葯物,充實了內容,經27年,著成《本草綱目》。收錄原有諸家《本草》所載葯物共1518種,新增葯物374種。總結了16 世紀以前中國勞動人民豐富的葯物經驗,對後世葯物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流傳於世。另有《五臟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等,已佚。
李成梁(1526-1615),明將領。字汝契。鐵嶺衛(遼寧鐵嶺)人。1570年。以都督僉事為遼東總兵。他大修戰備,屢破韃靼插漢兒部。在鎮二十二年,封寧遠伯。他子弟均為貴官,虛報戰功,以取爵賞。罷職後十年,再起鎮遼,在職八載,加至太傅。子如松、如柏等五人至總兵官,如梓等四人至參將,為遼東將門。
李贄(1527-1602),明思想家、文學家。本姓林,名載贄,後改姓名。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回族。泉州晉江(屬福建)人。嘉靖進士。先任河南輝縣教諭,後任雲南姚安知府,54歲辭官,晚年著書講學。因對耿定向之偽道學多所揭露,對程朱理學也作了激烈攻擊,觸怒權貴,屢遭迫害,自殺於獄中。在文學方面,反對復古、剽竊、摹擬,主張抒發己見。曾評點《水滸傳》、《西遊記》等。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書。
李三才(?-1623),明臣。通州(今北京通縣)人,一說陝西臨潼人,字道甫,號道夫。萬曆進士。萬曆二十七年(1593)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裁抑礦稅使,議罷礦稅。與顧憲成結交,臧否人物,議論時政。以治淮有大略,得民心,屢加至戶部尚書,三十八年,時論欲以外僚直內閣,意在三才,然忌者謗議四起。顧憲成貽書大學士葉向高力為洗雪,言者乘間並攻東林,形成黨爭。次年引退家居,朝廷因遼東經略乏人,欲加薦用,以議論相持未決而罷。天啟三年(1623)起用為南京戶部尚書,未赴任而死。
李文茂(?-1858),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首領。廣東鶴山(高鶴)人。原系粵劇演員。1854年會同陳開等起義,響應太平天國,率數萬人,稱紅巾軍,圍攻廣州。次年隨陳開進軍廣西,在桂平建立大成國,稱平靖王。1856年占象州、武宣等地。次年克柳州、融縣、馬平等地。1858年攻桂林不克,次年率眾退黔桂邊境病死於懷遠山中。
李善蘭(1811-1882),清數學家。字壬叔,號秋紉,浙江海寧人。少治經學,尤擅數學。後居上海,與英人偉列亞力合譯《幾何原本》後九卷。對尖錐求積術、三角函數與對數的冪級數展開式、高級等差級數求和等,皆有研究,已有初步的積分思想。同治七年(1868)任同文館算學館總教習。有《則古昔齋算學》等。所譯《談天》,介紹了哥白尼的學說。《清史稿》稱其「聰強絕人」。
李續賓(1818-1858),清湘軍將領。字迪庵,湖南湘鄉人。貢生出身。1853年隨曾國藩辦湘勇,並隨湘將羅澤南援助江西,鎮壓郴州人民起義。1854年隨湘軍北上湖北,與太平軍戰於武昌,漢陽和田家鎮。1856年,湘將羅澤南被太平軍擊斃,他代統其軍,攻陷武昌和九江,因功升任布政使。1858年秋,乘太平軍主力會攻浦口,率湘軍精銳六千人連克太湖、潛山、舒城。是冬進襲三河鎮,被李秀成、陳玉成合力圍殲,遭慘敗,自縊死
李鴻藻(1820-1897),清臣。字寄雲,號蘭孫,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咸豐進士。歷官軍機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同治年間,先後主持山西鄉試,督河南學政,侍同治帝讀書。上疏陳鎮壓捻軍方略,請停修葺圓明園。中俄伊犁交涉,劾罷崇厚。中日甲午戰爭時,主張抗戰,並爭和約。曾督築鄭州黃河決口,署理河道總督。光緒二十三年卒。謚文正。
李秀成(1823-1864),太平天國將領。廣西藤縣人。初任副掌率、後軍主將。咸豐八年(1858)樅陽會議後,與陳玉成破清軍江北大營,取得三河大捷。次年封忠王。十年再破江南大營,攻佔蘇、常等地,並三攻上海。同治三年(1864)指揮天京保衛戰。天京陷落時被俘,寫供狀數萬言,終為曾國藩所殺。
李鴻章(1823-1901),清末淮軍軍閥、洋務派首領。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曾率軍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曾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務大臣。為洋務派首領。從19世紀60年代始,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並創建北洋海軍,開辦北洋水師學堂。曾代表清廷簽訂《煙台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媚外賣國的典型人物。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開芳(約1826-1855),太平天國將領。曾改名李來芳,廣西武緣(廣西武鳴)人。金田起義後,歷任將軍、地官正丞相等職。咸豐三年(1853)率部最先抵南京。三月與林鳳祥等奉命北伐,占靜海,逼天津。因無援兵,南撤至茬平馮官屯待援。後被俘,遇害。
李文學(1826-1874),清雲南彝族人民起義首領。又各正學,雲南趙州(雲南彌渡)人,雇農出身。咸豐元年(1856)率彝、漢、哈尼等各族人民起義,被推為彝家兵馬大元帥,提出 「驅除滿賊,鏟盡贓官,殺絕莊主」的口號,建立政權,深得各族人民擁戴。同治十一年(1872)北上援助杜文秀回民起義。後被俘犧牲。
李秉衡(1830-1900),清臣。字鑒堂,奉天海城(遼寧海城)人。光緒九年(1883)任廣西按察使。中法戰爭時,主持後方事宜,不分主客軍,公平供給。遷山東巡撫,因巨野教案被革職。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先主剿,繼主撫,受命統軍赴楊村阻擊八國聯軍入侵。軍卒不戰而潰,自殺。《清史稿》稱其:「清忠自矢,臨危受命,大節凜然」。
李慈銘(1830-1894),字伯,號蒓客,室名越縵室。清浙江紹興人。光緒進士。歷任戶部郎中、山西道監察御史等。遇事敢直言,不避權貴,多次彈劾大臣。學識淵博,於史學用力尤深。以詩文名於時,自成一家。日記30餘年不斷,朝廷政事和讀書心得皆有記錄,後影印為《越縵堂日記》及《補編》。另著有《白華絳跗詩集》、《越縵堂讀書記》、《湖塘林館駢體文鈔》等。
李端棻(1833-1907),清末維新派。貴州貴築(今貴陽)人,字苾園。同治進士。累擢內閣學士,遷刑部侍郎。曾四為鄉試考官,一為會試副總裁,喜獎拔士類,支持變法。光緒二十二年 (1896)疏請設立京師大學堂。二十四年密薦康有為、譚嗣同於光緒帝,旋擢禮部尚書。戊戌政變時被革職,流戍新疆二十七年赦歸,主講貴州經世學堂,以獎勵後進開風氣為己任,並首倡自辦貴州礦產和鐵路。
李世賢(1834-1865),太平天國將領。廣西藤縣人。咸豐元年(1851)參加太平軍,授侍天福。七年任左軍主將守蕪湖。次年大敗清軍,斬浙江提督鄧紹良。十年與李秀成擊潰江南大營,功封侍王,乘勝克徽州、江寧,直逼湘軍老巢祁門。天京陷落後,轉戰於福建漳州,後被汪海洋刺殺。
李鳳苞(1834-1887),清外交官。字丹厓,江蘇崇明(上海崇明)人。「少聰慧,究心歷算之學,精測繪」(《清史稿》)。曾任江南製造總局、吳淞炮台工程局編譯。光緒間以侯選道員弁赴各國學習文藝兵法,旋署使德大臣兼駐奧、意、荷三國公使。光緒十年(1884)回國,受命總辦營務處,兼管水師學堂。旋以在德購買軍艦時受賄,被革職。有《西國政聞匯編》、《文藻齋詩文集》等。
李來中,清末義和團首領之一。陝西人。原為董福祥部武衛後軍(甘軍)軍官。生平事跡,說法不一。1899年到山東發展義和團,因遭袁世凱鎮壓,轉到天津一帶活動。次年6月在駐京甘軍中活動,被指為北京義和團首領。八國聯軍侵佔天津,率團眾在北倉抗戰。後下落不明。
李寶嘉(1867-1907),清小說家。字伯元。別署南亭亭長。曾用筆名游戲主人、謳歌變俗人、二春居士等。江蘇武進(江蘇常州)人。擅詩賦、工篆刻及制藝。後到上海,先後主編《指南報》、《游戲報》、《世界繁華報》和《綉像小說》,揭露清政府官吏昏庸腐敗,貪污受賄劣跡。有《官場現形記》、《庚子國變彈詞》等。
李桂玉,清末女作家。福建福州人。字姮仙。對詞賦、音律、聲韻均有造詣,尤其擅長彈詞。作品凄怨哀婉,情深意切,曲折生動,多反映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作有長篇彈詞《榴花夢》、《三奇緣》等。《三奇緣》今佚。
李蓮英(1848-1911),清宦官。直隸河間(河北河間)人。綽號皮硝李。咸豐時以善梳新髻得寵西太後,由梳頭房太監擢總管太監,賜二品頂戴。在宮五十餘年,干預國政,賣官鬻爵,廣植私黨,反對變法,構陷帝黨及維新派。西太後死後出宮,病死於宣統年間。《清史稿》斥其「秉性奸回,肆無忌憚」。
李經方(1855-1934),清臣。字伯行、端甫,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子。早年游歷歐洲。興緒十六年(1890)任駐日公使。後長期隨父任秘書與翻譯。二十一年隨父赴日議和,鴻章被刺傷,代父為欽差全權大臣與日談判。後任商約大臣、使英大臣等職。
姓李的名人――現代姓李的名人
李大釗:(公元1889年~1927年),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李大釗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
李四光:(公元1889~1971年),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著名地質學家。
李宗仁:(公元1891-1969年),廣西臨桂人,字德鄰。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總負責人。國民黨高級將領,軍事家。中華民國副總統、代總統。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蘇徐州人。著名國畫藝術大師。其長子李小可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次子李庚為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教授、畫家。
李銳(1917年)湖南平江人。原名李厚生,著名中共黨史專家。
李光耀(新加坡):(1923年)新加坡前總理大臣,任新加坡內閣資政。
李政道:(1926年),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姓李的名人――其他姓李的名人
有西漢將領李敢;東晉文學家李顒;北魏藏書家李順;唐皇帝李治、李顯、李旦、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恆、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曄;五代後唐將領李克恭;北宋大臣李迪;南宋藏書家李衡;元戲曲作家李潛夫;明大臣李綱;清學者李兌順,數學家李銳等。近當代李姓名人有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李漢俊,政治家李先念、李雪峰、李大章、李六如、李任之、李德生、李鵬、李瑞環、李鐵映、李嵐清,革命家李立三、李維漢、李富春、李裕智、李源、李之龍、李子洲、李超時、李碩勛、李井泉,青運領袖李求實,工運領袖李啟漢,婦運領袖李德全,紅軍將領李天柱、李文林、李樂天、李明瑞,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任,民革主席李濟深,軍事家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聚奎、李克農、李天煥、李成芳、李作鵬,解放軍女將領李真,東北抗聯將領李兆麟、李學福,地下工作者李白,愛國民主人士李公僕、李鼎銘、李錫九、李書城、李世璋、李章達,民主革命者李平書、李燮和,北洋直系軍閥李純,國民黨官員李宗仁、李漢魂、李烈鈞、李登輝,國民黨將領李家鈺、李品仙、李彌、李振、李延年,勞動模範李順達,民族資本家李燭塵,香港企業家李嘉誠,地質學家李四光、李學清,地震學家李善邦,冶金學家李熏,化學家李方訓,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華裔化學家李遠哲,橋梁工程專家李國豪,地理學家李旭旦,水利家李儀祉、李賦都,植物學家李繼侗,土壤地理學家李連捷,土壤農業化學家李慶逵,哲學家李石岑、李達,考古學家李濟,醫學史家李濤,法學家李木庵,國際法學家李浩培,社會學家李安宅、李建華、李景漢、李樹青,教育家李登輝、李煜瀛,,語言學家李方桂,歷史學家李平心、李亞農、李建農、李新,數學史家李儼,話劇活動家李叔同,小說家李劼人,作家李健吾、李准、李國文、李喬,散文家李廣田,詩人李金發、李季、李瑛,畫家李苦禪、李可染,油畫家李鐵夫,版畫家李樺,作曲家李劫夫、李煥之,劇作家李伯釗,指揮家李德倫,歌唱家李谷一,音樂評論家李凌,電影導演李萍倩、李翰祥、李行,影視演員李小龍、李默然、李仁堂、李保田、李連傑,京劇演員李春來、李少春、李多奎,評劇演員李亞雯、李金順,漢劇演員李春森,秦腔演員李正敏,琵琶演奏家李廷松,四川揚琴演員李德才,二人轉演員李青山,足球運動員李惠堂,體操運動員李寧、李月久、李小雙、李小鵬,羽毛球運動員李玲蔚、李永波,射箭運動員李淑蘭,象棋運動員李來群等。
『玖』 有誰能提供幾本關於廣東或者佛山歷史文化風俗的書籍名字,還有關於歷史的文化書籍名字,謝謝
應該都不少啊。有本叫佛山民間趣談軼事集
『拾』 澄城縣的澄城名人
楊本春 字光美,縣城觀音堂人,順治四年進士,泌縣、英德、長樂、閩縣知縣。白 意 字赤獻,長潤鎮人,順治五年舉人,永寧州知州,禮部主事,四川主考,吏部稽勛司員外郎,署郎中。姚肅規 字欽山,業善鎮人,順治十四年舉人。姬國光 字觀之,鎮基村人,順治十七年舉人。杜長清 縣城東關人,順治十七年武舉人。韓則裕 字問伯,西觀村人,康熙二年舉人。韋成錦 字天章,韋家社人,康熙五年舉人。路 前 字前路,串業村人,康熙八年舉人。李良植 字舉之,業善鎮人,康熙十七年舉人,鳳翔府教授。羅 帥 郭城村人,康熙十七年武舉人。白 洐 字照干,永內村人,康熙十七年舉人(副榜)。袁夢麟 寺前鎮人,康熙二十六年舉人。張允美 韋庄鎮人,康熙二十六年武舉人。黨 益 字友三,陽庄人,康熙三十二年舉人,考授內閣中書。白三韜 長潤鎮人(移居勸母),康熙四十一年舉人。靳美玉 字右華,永內村人,康熙四十四年舉人。韓長世 字孝寬,西觀村人,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呼維嵩 字鎮中,郊城村人,雍正元年舉人。白如玉 字崑山,庄頭村人,雍正十年舉人。白 浚 字甸川,雍正七年拔貢,簡州知州。黨偉元 字頎庭,隴頭村人,乾隆元年進士,定南知縣。游得宜 字聖衢,長潤鎮人,乾隆元年進士(以大荔籍應考),翰林院庶吉士,荏平、宣城、祁門知縣。姚會淳 業善鎮人,乾隆三年舉人。白鴻友 字序賓,長潤鎮人,乾隆六年舉人。劉仁浦 饒家坡人,乾隆六年武舉人。王利用 字孟賓,柳池村人,乾隆十七年武舉人。雷起蟄 蔡袋村人,乾隆二十四年武舉人。白明禮 字立三,藺庄河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桂陽知縣。何種元 字恆齋,寺前鎮人,乾隆三十年舉人(副榜)。白凌雲 字文光,長潤鎮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問班祿 小河西人,乾隆四十二年武舉人。白鴻儀 字季可,長潤鎮人,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張霞光 三門村人,乾隆四十四年武舉人。劉文溥 字伯雅,劉家圪人,乾隆四十五年舉人。路先登 字雲峰,北串業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路 典 字書田,北串業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梁國棟 字象吉,棘茨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李大鯤 字天池,長潤鎮人,乾隆五十一年舉人。楊騰蛟 楊家莊人,乾隆五十三年武舉人。劉邦干 代庄人,乾隆五十三年武舉人。楊魁斌 字文軒,北門村人,乾隆五十七年武舉人。姚舞麟 字仲符,業善鎮人,乾隆五十九年武舉人。連桂榮 北酥酪村人,乾隆五十九年武舉人。雷 雨 字伯霖,迪家河人,乾隆六十年舉人。東榮甲 字欣木,韋庄鎮人,嘉慶元年孝廉方正,刑部員外郎。李邦華 字君實,車蓋村人,嘉慶三年舉人。白健翮 字矯亭,長潤鎮人,嘉慶六年舉人。楊茂清 字振庵,北門村人,嘉慶六年武進士,陝甘提塘。連毓太 字仲初,酥酪村人,嘉慶六年舉人。路文秀 字俊升,縣城南關人,嘉慶六年舉人。任郅隆 字堯天,安里村人,嘉慶十二年舉人。黃庭秀 字俊三,懷仁村人,嘉慶十五年舉人。任仰伊 字莘田,安里村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姚勉余 字筠廬,業善鎮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副榜)。王振江 字回瀾,柳池村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白 敏 字遜齋,長潤鎮人,道光元年舉人。韓亞熊 字介侯,西觀村人,道光二年進士,廣順州知州。雷時夏 字季常,雷家河人,道光三年進士,光州知州。姚 增 字子益,業善鎮人,道光五年舉人。楊臨泰 字平階,道光五年武舉人。同國慶 許庄人,道光五年武舉人。韓重行 字崇實,西觀村人,道光十二年武舉人。姬從周 字文軒,姬家河人,道光十七年舉人(副榜)。劉耀魁 太賢村人,道光十七年武舉人。雷起雲 字封中,雷家窪人,道光十九年武解元。連登魁 酥酪村人,道光十九年武舉人。姬奮武 字虎臣,姬家溝人,道光十九年武舉人。翟步璋 字達甫,楊家莊人,道光十九年舉人。趙成林 字琅函,北串業村人,道光二十年舉人。任葆貞 字子正,安里村人,道光二十年舉人。張元瑞 字班侯,寺前鎮人,道光二十一年舉人。王詢虞 字襄武,柳池村人,道光二十三年舉人。宋振清 宋家莊人,道光二十三年武舉人。李定國 坡頭村人,道光二十四年武舉人。張桂芳 字月卿,韋庄鎮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呂清音 字琴泉,杜家窪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副榜)。馬寶書 字子緗,東白村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奉節、定遠知縣。連點頤 字吉庵,酥酪村人,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姚劭誠 字至夫,榜名演緒,業善鎮人,道光二十九舉人。薛見龍 樓子斜人,道光二十九年武舉人。侯茂魁 侯家河人,道光二十九年武舉人。張大均 字季平,三門村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李蔭棠 字芾南,業善鎮人,咸豐九年進士,吏部主事。郭維屏 字樹芝,越家莊人,咸豐九年舉人。任起元 隴頭村人,咸豐時武舉人。蒙清泰 雷庄人,咸豐時武舉人。任樹楷 字春台,安里村人,同治元年進士。張惠芳 韋庄人,同治八年舉人。楊陟雲 字少韋,北門村人,同治八年舉人。王詢愷 柳池村人,同治八年舉人。嚴觀瀾 字海帆,寺前鎮人,同治九年舉人。劉武臣 太賢村人,同治九年武舉人。田寶歧 字殿卿,埝村人,同治十年進士。侯邦甸 侯家河人,同治十一年武舉人。李學昉 字紹初,郭家莊人,同治十二年舉人。李可受 字虛齋,交道鎮人,同治十二年舉人。管桂林 字香岩,管家河人,同治十三年進士。白有耀 縣城人,光緒二年武舉人。白占彪 縣西河人,光緒二年武舉人。楊時珍 楊家嶺人,光緒二年舉人(副榜)。焦韻清 字桐生,堡城村人,光緒五年舉人。王重義 張家坡人,光緒五年武舉人。韓先登 西觀村人,光緒五年武舉人。惠憲文 字俊卿,惠家河人,光緒五年舉人。姚際唐 字子才,業善鎮人,光緒五年舉人。韓象乾 韓家河人,光緒八年武舉人。楊 澍 字慰三,寺前鎮人,光緒十二年進士。王耀德 字文甫,柏社西村人,光緒十五年武舉人。楊樹森 楊家嶺人,光緒十五年武舉人。丁兆松 字夢占,醍醐鎮人,光緒十五年舉人,參加1895年的公車上書。
袁捷三 袁家河人,光緒十七年武舉人。連振河 酥酪村人,光緒十七年武亞元。姬慎思 字子明,寺前姬家人,光緒二十年舉人。袁允中 字聖衢,袁家河人,光緒二十年舉人。嚴 尊 字性天,寺前鎮人,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耿元耀 字朗亭,十甲溝人,光緒二十三年武舉人。趙映魁 趙家河人,光緒時武舉人。李生芳 字蘭階,北社村人,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宋毓英 字太璞,縣城南關人,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張士諤 字一如,韋庄鎮人,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張又栻 字少軒,韋庄鎮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刑部主事,蒲案中署名陝籍京官奏摺。高凌漢 字劍光,萬州知州。石生玉 串業村人,長工出身,以鎮壓回民起義升至宣化總兵,湖南、烏魯木齊、固原提督。張行志 南社村人,移居蒲城,固原提督,民國時北洋政府授上將銜。習 斌 字文卿,東習村人,潼關協營都司,混成協參軍,以副將用。 趙四端 字正伯,神後村人,清末民初在西安北大街開設順天存葯鋪,坐堂應診,頗有名望。
趙邦楹 字任卿,寺前西習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後去日本早稻大學留學,任武功、朝邑、澄城知事。王 藩 字介丞,寺前西習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袁葆華 字春庭,袁家河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陝西省、湖北省高等法院庭長。楊斌 字澄侯,庄頭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山西長子縣、洪洞縣知事,河南息縣知事。張子貞 寺前鎮人,同盟會員。白鴻儀 字弋人,縣城東關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陝西督軍府參謀長。姚鎮乾 字鼎陽,業善鎮人,旅長。韓六勝 字景祥,寺前北窪村人,旅長。耿 光 字古丞,自古村人,國民革命軍44團團長,暫編第6師少將參謀長,澄城縣參議會議長。
李 仁 字香亭,北酥酪人,上校參謀,國民2軍咨議。習銘新 字少卿,寺前東習村人,上校參謀長。雷天瑞 字警伯,韋庄西白村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旅長。魏大強 魏家橋人,國民聯軍駐陝第2師旅長。張 傑 字子英,北里庄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旅長、伊東游擊縱隊副司令、代司令,與日軍作戰,收復山西寶德縣城,俘獲日軍隊長增山歲隆。張大文 字采亭,劉庄村人,團長。姚同乾 業善鎮人,團長。黨 毅 字訥如,韋庄鎮人,西安軍警聯合處處長。
袁葆吉 字迪安,袁家河人,北京大學理科畢業,白水縣知事,陝西省第一監獄典獄長。
袁葆璋 字伯玉,袁家河人,陝西省議會議員。嚴建璋 字子漢,寺前鎮人,北京大學法科畢業,陝西省議會議員。李潤生 北酥酪人,杭州醫專畢業,楊虎城醫生,西安平民醫院院長,解放後省傳染病院院長。袁培楨 字吉庵,寺前鎮人,杭州醫專畢業,陝西省殘廢軍人教養院院長。
耿 庄 字端方,十甲溝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師長,少將,陝西省政協委員。吳雙柱 字支甫,寺前鎮人,煙台海軍學校畢業,海深號軍艦副艦長,人民解放軍。習 勤 寺前東習村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副師長、澄城縣長、鳳翔縣長。
解俊虎 寺前鄉解家人,中共北京703航測隊黨委書記。楊錫金 交道鄉楊家人,蘭州大學副教授。趙育芳 雷家窪鄉大趙家河人,第二炮兵技術學院教授。姜夢宇 善化鄉馬村人《西北經濟信息導報》副總編輯。嚴 平 寺前鎮人,山西省經濟貿易廳廳長。雷振祥 韋庄鎮西白村人,山西冶金學院教授。鄭三敦 羅家窪鄉北寺村人,渭南軍分區司令員。吳慰祖 寺前鎮人,台灣海軍參謀學校上校教官。袁豐茂 寺前鎮人,天津大學畢業,台灣高級工程師。李占彪 安里人,台灣陸軍少將。 程浩 法號,釋迦牟尼,城內村人,就讀於澄城中學,澄城縣佛教協會會長嚴信民 寺前鎮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一、二、三、五屆代表,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韓 銳 字志穎,寺前鄉韓家莊人,朝陽大學畢業,西安市第五中學校長。孫 健 王莊鄉西莊子人,陝西省計量局副局長。雷崇慎 又名雷鳴蟄,韋庄鎮西白村人,莫斯科中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畢業,南京水利學院外語教授,翻譯有《世界文學史綱》、《地理教學法》等。雷崇敏 韋庄鎮西白村人,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鐵道部基建總局總工程師,第一設計院總工程師。楊布雲 羅家窪鄉楊家隴老莊人,包頭市康復醫院院長、社會福利院院長,1956年獲三級獨立勛章、三級解放勛章。丁本淳 醍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顧問。1961年授少將軍銜,獲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張卓子 又名張清秀,交道鄉南社人,空軍第二高級專科學校政治委員,北京空軍政治部顧問。翟貞祥 庄頭鄉楊家莊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秘書長、博物館離休幹部。靳尚謙 劉家窪鄉良輔河人,中國科學院人事處處長、考古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楊 蒓 寺前鎮人,西北農學院畢業,水電部援外處長、長沙八分局局長。黃緒森 酥酪村人,西北農學院畢業,陝西省武功水利學校校長,解放前曾任鐮山中學校長。張堃生 劉家窪鄉柳泉村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副校長、顧問。劉振中 劉家窪人,中共北京工業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雷起雲 又名雷鳴盛,醍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武漢軍區顧問,1961年授少將軍銜。雷振東 醍醐村人,陝西省商業廳廳長,陝西省農業銀行副行長。袁思良 袁家河人,西北農學院水利專修科畢業,渭南地區水電局工程師,陝西省政協委員。王潤蒼 又名王崖佛,庄頭鄉後埝村人,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嚴佑民 寺前鎮人,公安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楊鴻奎 王莊鄉洛城村人,中共烏魯木齊市紀檢委書記。劉振邦 王莊鄉太賢村人,國家安全部幹部。黃俊耀 交道鄉黃家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編劇、院長、名譽院長,編有眉戶劇《梁秋燕》等。王庚耀 趙庄鄉溝西村人,陝西省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兼機械設備成套局局長、黨組書記。楊力生 馮原鎮西仁卓人,中共內蒙古巴彥卓爾盟委書記。杜竟明 原名成志傑,善化鄉尖岨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多壽袁家河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編劇,編有秦腔《游西湖》之《鬼怨》、《法門軼事》等,改編有秦腔《白蛇傳》等。路璽琪 交道鄉杜冢塬人,中共咸陽市委副書記,咸陽市政協主席。王志文 王莊鄉西洛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副參謀長。姚秦城 業善人,甘肅省地質局局長,輕工業部司長。姚德祥 業善人,西北工業學院畢業,陝西國棉八廠,西北國棉第三、第二、第一印染廠廠長。楊 力 寺前鎮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成振森 善化鄉尖岨村人,澄城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韋凡江 韋庄鎮臨皋村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悲鴻畫派傳人,關 中 馮原鎮關家橋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成一豐 善化鄉尖岨人,陝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哲學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著有《哲學筆記與黑格爾哲學》等。關相生 馮原鎮關家橋人,中共廣東省顧問委員會秘書長。鄭拓彬 劉家窪鄉店頭人,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嚴鳴晨 寺前鎮人,北京國際關系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編有《語文知識辭典》等。張 涵 寺前鄉人,山東大學副教授。耿敬業 (即焦林義),交道鄉自古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政委、南京警備區司令員。李景蔭 馮原鎮徐卓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民族理論學會會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民族解放運動史》編者之一,《馬列主義民族解放理論》主編。黨登奎 韋庄鎮人,《新疆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田福奎 業善鄉北棘茨人,黑龍江農墾部總局教授,佳木斯市建設銀行行長。楊定中 寺前人,西安市人事局局長。張仲琦 縣城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研究員。樊訊書 交道鄉樊家川人,中共興平408廠黨委書記。侯中奎 趙庄鄉雷村人,中共銅川市委副書記,商洛地區副專員。李 健 原名姬崇緒,城郊鄉鎮基村人,空軍航空工程部研究員。袁循禮 寺前鎮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姚德斌 醍醐鄉酥酪村人,陝西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申敬群 交道鄉王村人,抽黃指揮部水利高級工程師。成金堂 善化鄉十二村人,陝西工業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楊學書 王莊鄉靈窪村人,山西新城地區副專員。劉張鎖 庄頭鄉代庄人,澄城縣進修學校中學高級教師。焦敬榮 雷家窪鄉堡城人,解放軍323醫院皮膚病理科副主任醫師(師級)。顧肇曾(女) 雷家窪鄉堡城人,解放軍323醫院主任醫師。姚生泉 業善村人,中共陝西省紀檢委常委。樊 拓(女) 交道鄉樊家川人,陝西省高級法院副院長。黨新益 韋庄鎮人,西北大學副教授、副校長。雷江旺 雷家窪人,西安冶金學院副教授、副院長。著有《人力資源管理》等。何寅生 寺前鎮人,中建一局機械化施工公司副總經濟師。溫貞祥 交道鄉北社村人,陝西省武警部隊副總隊長。劉步乾 代庄人,81945部隊師級幹部。鄭欣淼 雷家窪鄉北里庄人,原故宮研究院院長。曹存正 安里人,步兵第十師參謀長。張金喜 雷家窪鄉神後村人,寧夏軍區後勤部部長。張文山 安里鄉張卓人,城關糧站主任,1959年全國勞動模範。袁貞樓 劉家窪鄉內信村人,1960年全國民兵模範。王景閣 (女)縣城人,縣幼兒園校長,197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石文遠 馮原鎮西仁卓人,1976年全國中小農具工作先進個人。劉永福 石家坡插隊知識青年,1979年共青團中央命名新長征突擊手。羅建喜 羅家窪鄉西北庄人,堯頭煤礦隊長,1979年共青團中央命名新長征突擊手。范養蘭 (女)醍醐鄉北酥酪村人,養豬能手,198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張群英 (女)韋庄鎮人,1982年全國「三八」紅旗手。馬步元 雷家窪鄉馬家河人,民兵連長,因救護落水群眾,1980年被蘭州軍區授予一等功。杜庚才 羅家窪鄉杜家窪人,1982年郵電部命名全國優秀投遞員。吳淑芳 (女)醍醐村人,澄城縣百貨公司營業員,1983年陝西省「三八」紅旗手。張滿榮 縣城人,1984年全國農業財務先進工作者。孟思賢 甘肅通渭縣人,澄城公路管理段會計,1987年交通部授予財務工作先進個人。吳念祖 寺前鄉吳家坡人,縣農機管理站工程師,1988年農業部授予農業生產節能先進 個人,1989年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劉懷斌 安里鄉翟家卓人,農機管理站站長,1989年獲農業部授予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張益民 寺前鄉韓家窪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1989年獲農業部授予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孫仁倉 堯頭鎮耀顯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1989年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彭拴倉 彭家河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