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質大學博物館游覽攻略
❶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怎麼樣
我小學時,抄就去過這襲個博物館。當時叫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文化大革命中「地派」所在地.我也是「地派」的.我們的溫總理曾在這里上大學.當時展品標本就在露天擺放.各種顏色.形態各異的礦石任你撫摸.如今博物館藏標本總量55000多件,展出的有4000多件。我可以說這是咱們國內高校博物館中館藏量之最多了。在教二樓展出與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地史學有關標本.還有生命演化與地球演化歷史展廳,展出內容包括生命演化(古生物學)展室、地史學展室,青藏高原地質演化研究展室和地學知識科普展室四部分。這里的珍奇標本有:來自地外的Fe-Ni隕石、采自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頂的奧陶紀灰岩、采自太平洋海底約6000米深處的鈷錳結核、來自南極大陸的岩石和地表苔蘚等等.當然也有含金子.翠玉的礦石了!
❷ 武漢博物館觀後感
[武漢博物館觀後感]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首都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小學生在館前合影留念,武漢博物館觀後感。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間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也是七一前夕,只記得站在紅旗下,舉起手臂攥著小拳頭,幼嫩的喊出時刻准備著,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然後參觀,回來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只記得其中一句話,看了一堆石頭、 瓦片、破盒、破罐,特沒勁,手槍大刀可是真傢伙。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現在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布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間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為首選,他是你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歷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記得小學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義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能力,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同的心態與感受了。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著鋼綉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著。當我仰視著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內容,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里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里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理解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為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說的是人生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1,參觀國家地質博物館的意義 參觀國家地質博物館,可以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讓抽象的概念在實 際生活中變得具體化.雖然國家地質博物館以礦物,岩石等地質方面的展品為主,看似 與材料專業沒有什麼關系,但通過國家地質博物館的參觀學習,把宏觀的礦物石與微觀 的晶體結構相聯系,有利於加深對第三章晶體結構的理解.雖然學以致用需要的是一種 知識的積累,但邊學習邊參觀的方式可以把每一步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對應,雖然不一 定會有很深的了解,但通過一步步的對應,在最後的運用中,才能把所學到的知識與應 用相對應. 對地質博物館的參觀學習, 可以作為一個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對應的範例.2,礦物,岩石與第三章晶體結構的關系. 礦物和岩石是一種宏觀上的表態,其形態是晶體結構有序化排列的宏觀表現.礦物 和岩石的成型過程以及其形態與物理性質都是由其晶體結構決定的. 第三章主要是對晶 體結構的學習,從微觀的角度出發去理解礦物,岩石宏觀上的特性.3,我們從材料角度要了解礦物,岩石的哪些知識. 從材料的角度出發對礦物,岩石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將其開發利用,首先要了解的是 礦物,岩石的物理性質,以決定它們有哪些應用潛能,可應用在哪些領域.為了能開發 出礦物,岩石的最佳用途還要從微觀角度研究礦物岩石的晶體結構.由於晶體結構在一 般情況下並不是理想的完整結構, 因此在研究礦物岩石的微觀晶體結構的時候很重要的 一點就是研究晶體的缺陷,在這方面又與課本第六章的知識聯系了起來.晶體結構決定 了材料的很多物理方面的性質,在應用材料的同時還必須了解其化學性質,因此在研究 礦物,岩石的時候還必須研究其化學成分,因為化學成分又決定了晶體的化學性質.14,從晶體宏觀形態可得到什麼 微觀組織可學到什麼 有何用途 與金屬微觀上的比 較.學習材科基除基礎外還應了解什麼 從晶體的宏觀形態,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到不同的化學成份,形成原理以及形成環境 最終會形成不同的礦物形態.礦物通常具有不同的顏色,硬度,密度及特殊的化學性質 和力學性質.岩石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種,它們形成條件迥異,大部分形 成需要漫長的地質周期,但在物質交互作用和組織結構上與金屬有許多相似之處.根據 晶體的宏觀形態,我們可以分析其形成條件,獲得一些地質上的信息;同時,通過對其 化學及力學分析,有助於材料性能的研究,為新材料的開發提供一些可能的方向.從晶體的微觀組織上看,礦物的結構顯得較無規則,且由於致色元素的作用而呈現 不同的顏色.一塊岩石往往混合著各種不同的礦物成分,它們的成分比例以及相互分布 影響著岩石的物理化學性質. 對於合金金屬, 其在冷卻過程中也往往形成不同的相成分, 由此可猜測,一些微觀組織相似的合金和岩石可能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因此通過 對比研究,我們可以得到它們的相互關系,進而通過人工的方法得到與礦物性能相似的 有利用價值的材料.但由於礦物形成的條件非常復雜,而且大多經歷漫長的地質年代才 能逐漸形成,將一些特點應用到金屬上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大量的理論基礎和實 驗數據. 在學習《材料科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我們還應更多地結合實際,並且不2僅僅局限在金屬領域,還可以向人工聚合物,天然礦物,特殊化合物等方面延伸,將所 學的理論應用於實際物質中,解釋其成因或性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 題,有些可能是由於對理論理解不夠深刻,可通過深入的學習和討論逐漸解決;有些則 可能是所學理論無法解釋的,這時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設,並通過實驗加以驗證.材料 科學就是在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逐漸進步,完善的.5,礦物的名稱化學式與人名的關系. 礦物的化學成分一般採用晶體化學式表達. 它既表明礦物中各種化學組分的種類、 數量,又反映了原子結合的情況.如鐵白雲石 Ca(Mg,Fe,Mn)[CO3]2,圓括弧內按含量多 少依次列出相互成類質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號分開;方括弧內為絡陰離子團. 當 有水分子存在時,常把它寫在化學式的最後,並以圓點與其他組分隔開,如石膏 Ca[SO4]2 H2O. 每一個具體的礦物都有具體的名稱, 一般來講, 礦物名稱的獲得也遵循一些規律: 1) 以化學成分命名, 如自然金, 它是以金為主要成分; 2) 以物理性質命名, 如橄欖石, 它是以橄欖綠色為特點;3) 以形態命名, 如綠柱石, 常為綠色的柱狀形態; 4) 以人名命名, 如袁復禮石, 袁復禮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5) 以地名命名, 如包頭礦, 包頭是我國內蒙的一個城市. 此外, 有些礦物名稱是沿用我國古代的名稱, 如水晶,雄黃,辰砂等;但更多是自不 同外文名稱轉譯而來, 如綠簾石(來自日文),貝塔石(來自英文)等.值得注意的是, 從中 文的礦物名稱中我們可以大致獲得礦物的一些信息, 如: 以"石"結尾的礦物名稱, 如滑石,方解石等, 通常指的是非金屬礦物; 以"礦"結尾的, 如輝銻礦,黃鐵礦 等, 指的是金屬礦物; 以"玉"結尾的, 如黃玉,硬玉等.
❸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對外開放嗎
本人就是西安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生,博物館位於臨潼校區圖書館一層進門左手邊,但是不對外開放,不過有時候可以事業單位組織且通過校領導的同意方可進入,其他專業學生可能只有大一剛開學的時候進去參觀一下,我們專業有實習的話說經常進入的。主要為礦物岩石類。
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物館哪幾天是免費的
高考完之後,有那麼幾天是對外開放,叫「校園開放日」,是為了給即將上大學的同學們查看學校的機會。那個時候是免費的。望君採納
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逸夫博物館周末開放不
開 有午休
全票40
學生20
❻ 我4月1號到4號去武漢旅遊,想看櫻花,地質大學博物館,吃武漢小吃,看看長江,求設計一個旅行計劃,跪謝~
給你些參考吧:
武漢小吃較分散,好東西都在角落裡,很難尋覓到,旅遊一般都是到大東門那邊的戶部巷,雖然不是很地道,也算品味到一絲。
櫻花分武大、磨山兩處,武大除了看櫻花,建築很有特色,有人稱武大為中國最美大學是有一些道理的。
黃鶴樓附近肯定要去,建議上大橋看黃鶴樓,角度非常好,順便看看龜山、漢江交匯口等,至於進不進黃鶴樓景區自己看,不差錢就進吧。
黃鶴樓那裡走樓梯下去可到戶部巷,如果有空,玩完戶部巷可去曇華林看看。
首義廣場的紅樓值得去,好像是免費的,首義廣場斜對面還有個小吃街的,不知道還在不在。
磨山的梅花好像還開著、磨山還有個櫻園,這兩處可考慮一並去看,遊玩可能得花幾小時,磨山從地質大學可乘車或打的過去。磨山的其它景點沒時間的話不建議玩。
從磨山好像有遊船可以穿到新開的楚河漢街,票價比較高,漢街剛開沒形成氣候,街道建築有些特色,可去可不去。
既然去地大,光谷的步行街可順便看一眼。
省博物館建議去一下,主要就是去看那個巨大的編鍾,非常震撼,好像是周一休息,每天大概2000個免費門票,如果在磨山這邊,可能過去不太方便,可以考慮打的從湖中間當年填出來的路穿過去,不過也很遠。
漢陽這邊可去歸元寺,古琴台時間緊就不去看了。
長江要去漢口江灘看,其實江灘附近的沿江老建築更值得一看,如果有興趣,鑽到漢口老城區的街道裡面逛它半天,能看到很多有特色的里弄、老城風情、近代歷史建築,感受武漢傳承,優秀歷史建築一般都會有銘牌說明。
江漢路步行街可看看,晚上吉慶街應該也開了,住在附近的話可去。
漢正街主要分為多福路和集家嘴這兩頭,多福路這邊是皮具、工藝之類的,集家嘴是服裝、鞋、乾果之類的,有興趣可看看當年這個小商品市場的排頭兵。
❼ 武漢地質大學博物館周一開放嗎
地 址:武漢洪山魯來磨路(光谷廣源場以北)。市內乘709、59、401路公共汽車到地質大學
開放時間:(周一~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節假日:9.00~17.00
寒暑假期間僅在雙休日開放:9.00~17.00
❽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的參觀指南
中國地質大學來不僅地學學科全源國一流,而且校園風景宜人,有一批富有鮮明特色的旅遊景點,與博物館交相輝映,引人入勝。
寶玉石一條街:集觀賞、購買於一體,在武漢市享有盛譽;現經過征名活動,中國地質大學附近的珠寶一條街定名為:武漢.珠寶谷。
化石林:位於校園東區,含1.5億年前的硅化木70餘根,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遷地保護木化石林;
攀岩壁:位於學校西區體育館內,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攀岩壁;
地大隧道:貫穿南望山,連接學校南北兩區。
拓展中心:是進行戶外體能和技巧訓練的有利場所 。
❾ 武漢地質大學博物館雙休日正常開放嗎
一般開放,但特殊節假日不一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