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敏地質大學
A. 2010邯鄲村官公示,急需求助!
你好,認識一下吧,我也是今年邯鄲的村官,我磁縣的。有同學問組織部了,公示在下周,培訓是下下周。表著急哦
B. 近5年內的工程造價或管理方面的參考文獻,近5年內的,謝謝。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一:
[1] 趙彬,孫會鋒. 雲計算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 建築經濟. 2013(11)
[2] 董屹,王昆鵬. 雲存儲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3(09)
[3] 王妍妍,唐招金. 信息時代的工程造價管理與特徵分析[J]. 城市建築. 2012(17)
[4] 唐國純,羅自強. 雲計算體系結構中的多層次研究[J]. 鐵路計算機應用. 2012(11)
[5] 羅雪瓊,陳國忠,饒從志,徐靜,森干,周毅. 論雲計算及其在醫療衛生信息化中的應用[J]. 現代醫院. 2012(11)
[6] 孫瑞豐. 論雲計算及其體系結構[J]. 企業家天地. 2012(10)
[7] 李凌霞. 雲計算的體系結構域關鍵技術[J]. 微計算機信息. 2012(10)
[8] 何清華,潘海濤,李永奎,錢麗麗. 基於雲計算的BIM實施框架研究[J]. 建築經濟. 2012(05)
[9] 顧宏久. 淺談虛擬化與雲計算的關系[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1(08)
[10] 房秉毅,張雲勇,程瑩,徐雷. 雲計算國內外發展現狀分析[J]. 電信科學. 2010(S1)
[11] 孫長軍,陳江潮. 加快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J]. 經營與管理. 2010(04)
[12] 俞華鋒. 基於雲計算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構建[J]. 科技信息. 2010(01)
[13] 吳吉義,平玲娣,潘雪增,李卓. 雲計算:從概念到平台[J]. 電信科學. 2009(12)
[14] 石屹嶸,段勇. 雲計算在電信IT領域的應用探討[J]. 電信科學. 2009(09)
[15] 李永先,欒旭倫,李森森. 雲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 江西圖書館學刊. 2009(01)
[16] 邵瑞,張建高. 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發展的問題及趨勢探究[J]. 山西建築. 2009(05)
[17] 吳學偉,任宏,竹隰生. 英國與香港的工程造價信息管理[J]. 建築經濟. 2007(02)
[18] 應飛虎. 信息如何影響法律--對法律基於信息視角的闡釋[J]. 法學. 2002(06)
[19] 趙志敏. 工程造價咨詢公司內部治理研究[D]. 北京建築大學 2014
[20] 劉暢. 基於BIM的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D]. 重慶大學 2014
[21] 李郁楠. 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的研究[D]. 大連海事大學 2014
[22] 李菲. 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 青島理工大學 2014
[23] 陳鳳. 算量軟體在建築工程量計算中的應用與分析[D]. 河北工程大學 2013
[24] 楊立傑. 基於模塊化的住宅工程造價指標體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4
[25] 褚彥秋. 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廈門大學 2014
[26] 夏濤. 建設項目招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D]. 山東大學 2014
[27] 盧立明. 工程造價管理中信息的應用研究[D]. 天津大學 2009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二:
[1] 周懷少. 試論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的防範[J]. 科技資訊. 2012(03)
[2] 王岩莉,趙春花. 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因素分析[J]. 科技致富向導. 2010(30)
[3] 朱小旺. 土建工程項目造價風險模糊評估模型研究[J].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0(03)
[4] 饒虹. 業主在工程量清單計價下的工程造價風險控制[J]. 市政技術. 2010(03)
[5] 仇一顆,仇勁松. 基於灰色層次法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評價[J]. 公路工程. 2009(04)
[6] 雷碧濤,楊建,劉君健. 基於模糊評估模型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研究[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7] 李高揚,劉明廣,吳育華. 工程項目風險預測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6(22)
[8] 劉靜. 綜合單價風險量化研究[J]. 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2006(04)
[9] 陳長宏. 試析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及對策[J]. 中國建設信息. 2005(14)
[10] 王桂強,馬羽. 解釋結構模型(ISM)在深圳地鐵一期工程聯調中的應用[J]. 鐵道運輸與經濟. 2004(09)
[11] 田權魁. 模糊理論與AHP相結合的BOT風險研究[J]. 低溫建築技術. 2004(02)
[12] 戚安邦. 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成本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12)
[13] 楊贊鋒. 基於風險因素的水電工程造價預測模型[J].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
[14] 肖維品,陳松吟,符寧強. 工程項目投標報價決策模型及其風險評估方法[J]. 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 2000(04)
[15] 胡玫. 建築工程造價管理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 雲南大學 2013
[16] 所濱立. 龍華建築公司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吉林大學 2013
[17] 段雲萍. 建築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燕山大學 2012
[18] 朱其芹. 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下全目標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研究[D]. 長安大學 2013
[19] 文潔. 集對分析法在工程造價風險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 湖南大學 2013
[20] 黃治高.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工程造價全過程審計研究[D]. 山東大學 2013
[21] 王雯. 建設項目實施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22] 韋春曉. 建築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1
[23] 李慶中. 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學 2007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三:
[1] 王永剛,賈洪剛. 風電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與管理探討[J]. 價值工程. 2012(32)
[2] 柯曉靈. 基於價值視角的建設項目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J]. 科技與企業. 2012(12)
[3] 蘇永奕. 建築信息模型在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4] 周燕偉. 淺談FIDIC合同條款和國際EPC項目造價控制[J]. 建設監理. 2011(06)
[5] 趙華. 淺談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與管理[J]. 凈水技術. 2011(02)
[6] 王冰. 限額設計-房地產項目造價控制的有效手段[J]. 浙江冶金. 2011(01)
[7] 樊春陽,張東強,陳爽,余龍娥. 基於限額設計的房地產項目造價控制[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05)
[8] 張躍明. 基於項目全過程的房地產項目造價財務控制體系的構建[J]. 當代經濟. 2010(04)
[9] 劉雄英. 淺論全過程造價管理[J]. 科技資訊. 2008(20)
[10] 朱馥. 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資訊. 2008(19)
[11] 熊光蔚.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問題研究[J]. 江西科學. 2008(03)
[12] 周巍. 房地產開發項目造價控制與成本管理研究[J]. 特區經濟. 2008(05)
[13] 皮娟娟. 試論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J]. 河南建材. 2008(02)
[14] 鄭波. 試論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技術方法[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09)
[15] 張淑華,齊偉軍. 我國全過程造價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J]. 煤炭技術. 2007(08)
[16] 黃斐娜. 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J]. 企業技術開發. 2007(07)
[17] 劉映菲. 房地產開發項目造價控制探析[J]. 山西建築. 2007(12)
[18] 張一豆. 論建設項目的全過程造價管理[J]. 科技經濟市場. 2007(03)
[19] 譚遠明. 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弊端和對策[J]. 中國建設信息. 2006(08)
[20] 田冬梅. 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技術因素及分析研究[J]. 西部探礦工程. 2005(03)
[21] 郝建新,尹貽林. 我國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投資控制問題研究[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3(02)
[22] 劉紅清. 試談全面造價管理[J]. 山西建築. 2003(06)
[23] 孔憲毅,平全虎. 論工程造價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全面工程造價管理[J]. 電力學報. 2001(04)
[24] 尹貽林,王振強. 加入WTO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1(08)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四:
[1] 毛燕紅,主編.建築工程計價與投資控制[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2] 王卓甫,簡迎輝著.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其創新[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
[3] 丁士昭主編,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編寫.建設工程經濟[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4] 程鴻群等編著.工程造價管理[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5] 尹貽林主編.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6] 馬永軍,張翠紅主編.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7] 郝建新主編.美國工程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
[8] 王振強主編.日本工程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
[9] 李慧民主編.建築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M].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2
[10] 李世蓉,鄧鐵軍主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M].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11] 陳建國主編.工程計量與造價管理[M].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1
[12] 譚德精等主編.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1
[13] 周述發,李清和主編.建築工程造價管理[M].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1
[14] 戚安邦著.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
[15] 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培訓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寫],尹貽林主編.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知識[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0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主編.全國統一建築工程基礎定額[M].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5
[17] 張傳吉編著.建築業價值工程[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
[18] 王行愚編著.控制論基礎[M]. 華東化工學院出版社, 1989
[19] 李郁楠. 如何搞好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控制[J]. 門窗. 2013(01)
[20] 李郁楠. 論施工企業工程造價控制的有效程序[J]. 科技創業家. 2012(23)
[21] 史紅. 前期階段對建設項目的造價控制[J]. 江蘇建材. 2006(03)
[22] 謝穎. 價值工程在工程監理造價控制中的應用[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2(05)
C. 閱讀:馮友蘭,鄉親牽掛不孤單,答案
因未附上閱讀題目,網上也沒有相關題目,故附上相關文章參考:
12月4日,是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在他的家鄉河南省南陽唐河縣祁儀鄉,新矗立起了一座馮先生的大型銅像。以人們熟知的那幅鬍髯飄飄、面容「深奧」的馮友蘭生前照片為藍本,只是胳膊下面夾著一卷書,深邃的目光投向遠方。
自1945年初回鄉葬母後離開故土,馮友蘭就再沒有回來過。近年來,隨著當地不斷宣傳,他的名字越來越家喻戶曉。每逢他的生辰,都會有規模不等的紀念活動。弄不懂他的學問擋不住以他為傲馮家故宅在祁儀鄉最東邊,大門朝東,正對著清水河,視野極其開闊。馮氏三兄妹都是在這里出生、成長、讀書。從上個世紀40年代,馮家人陸續離開,再加上後來特殊的時代背景,馮家老宅子早已盪然無存。它的原址現在成了祁儀鄉政府所在地。與河南別處鄉政府最大不同的一點是,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臘梅,另一棵是銀杏(當地稱白果),都是馮友蘭祖父當年親植的。眼下正是隆冬時節,160多歲的銀杏樹葉子早已落盡,留下一地枯黃,臘梅的枝葉仍然黃綠相間頗為繁盛。這也是當年赫赫有名的馮家留在故土唯一的遺存了。兩棵樹都被家鄉人認真地保護起來,立下了專門牌子記錄它們的不凡身世。「這樹奇得很,有葉沒花有花沒葉,葉一落,滿院香氣,持續時間可長了!」「這是臘梅樹的普遍特性呢,還是因為馮友蘭家種的就不一樣?」記者的打趣,讓鄉長劉俊壯不好意思地「嘿嘿」起來。「清水河,就是馮友蘭自己說的東河。」鄉政府的對面有條清水河,往下一看,正好在這里拐了個彎。在這里工作近4年了,劉俊壯對馮友蘭的往事也了解了不少。馮友蘭生前曾多次說到過這條現在看來還清清的河水,「我是吃東河水長大的,我們兄妹三人能有今天,忘不了老家的左鄰右舍,忘不了祁儀鎮上的父老鄉親」。「你知道馮友蘭是誰嗎?」正碰上鄉里小學放學,一群背著書包的孩子打鬧著從人前經過,記者拉住一個小學生問他。孩子乍見生人有些靦腆,小聲答道:「知道」。「那他是幹啥的?」孩子一時似乎有些發懵,歪起了小腦袋,不知該怎麼回答了。「他是哪裡人呀?」「祁儀的!」這個11歲的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大聲說道。「馮友蘭是俺老家的」,這是如今掛在祁儀鄉人口邊的話。但是,「他的學問高深得很,一般老百姓哪會弄得懂」,劉俊壯坦言,馮友蘭是研究哲學的,農民是種地的,一般百姓並不了解他的學問。但現在知道他的人越來越多了。馮友蘭如今已是當地最靚的名片。盡管鄉里財政並不富足,在他誕辰120周年之際,還是籌了300多萬元,初步建了一個友蘭文化公園。在鄉政府的院子里,一間大房子被特辟為馮友蘭紀念室,擺放了先生各時期的圖像資料。今年春天,先生的長子馮鍾遼,也近90高齡了,還漂洋過海攜全家從美國回到祁儀尋根。「老頭在韓國有影響得很,他的學生,學生的學生輩們,也來俺們這兒祭過,一見到那棵銀杏樹就倒地磕頭,虔誠得很。」村裡人七嘴八舌地爭相說著。冬日的鄉村濃霧迷漫,新建的馮友蘭文化公園里並沒有多少人。一位胖胖的中年婦女正領著自己的小女兒在先生銅像前照相。在這位自稱家庭婦女的村民眼裡,「家鄉出了馮友蘭這樣的大人物,驕傲得很!」「用你們現在80後90後們常用的網路新詞來說說你心目中的馮友蘭。」在向馮友蘭紀念館里年輕的女講解員提問時,記者的腦子里先預設出了這幾個詞兒——「男神?大牛?大咖?」沒想到,這位85後的女孩子,沉思片刻,鄭重地說了這么一句:「他是我們心中的驕傲!」用心血和腦汁為燃料以傳中國文化這團真火友蘭大道、友蘭濕地公園、友蘭高級實驗中學等等。來到位於豫鄂兩省交界處的唐河,處處感受到馮友蘭的巨大影響力。友蘭文化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在他的家鄉傳承弘揚。10來年前,從縣文化局辦公室主任的位置上退下後,趙志敏就給自己找了個活:搜集馮友蘭的家族史料,挖掘馮氏家族成才的內涵。「他的哲學思想太高深了,自有高人研究,咱整不了,但作為家鄉人,要把他的家族文化了解清楚。」經過包括趙志敏在內的縣馮友蘭研究會3年多的挖掘整理,《馮友蘭家族文化叢書》三卷本,年初正式出版,已成為唐河送給外地客人的禮物。縣黨史辦公室主任王留雲說起馮友蘭,滿目莊重恭敬的神情。他甚至一直不敢寫有關馮友蘭的文章:「在他面前,只能是一個小學生。」而他的心願是,什麼時候能把一代大師的故居恢復了。與眼下中國的許多縣一樣,發展中的唐河縣同樣面臨著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以及保持穩定的繁重任務。「但唐河總該有些自己不一樣的追求,」縣委書記劉明傑說。也許正是因為出了馮友蘭,唐河人把宣傳弘揚中國文化視作必然使命,責無旁貸。「文化的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這種溫潤心靈的東西,自會帶來長遠影響。」在唐河,對馮友蘭的研究與紀念得到了官民一致的重視與安排,政府與民間高度契合。從河南省到南陽市再到唐河縣,都紛紛成立了馮友蘭研究會,在不同層面上開展著各自的研究與推廣。12月4日,他的生日,被視作「是個值得唐河人永遠銘記的日子」。2011年11月,唐河縣委縣政府投資近1200萬元建起了馮友蘭紀念館,按照其故居原貌設計建造,青磚灰瓦,古樸典雅。紀念館的正廳兩側是馮友蘭先生自題的一副對聯:「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舊邦新命」也是這位哲學家的畢生努力。女兒馮鍾璞將馮友蘭的不少遺物,如生前用過的氈帽、鋼筆、衣物、傢具等,都悉數贈送給了紀念館,代替故人重返故土。幾個已顯滄桑但看起來仍很結實的箱子,都曾隨他漂洋過海。紀念館一處展室里懸掛了百餘位世界著名哲人的畫像,馮友蘭的像被放在了展室最顯著的位置。他的人生「四種境界論」,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就鐫刻於他的畫像下。「馮友蘭能出在唐河,絕不是偶然的。唐河自古重文,縣里老城門上有兩個字就叫『拱文』。上學讀書,輾轉相學,互為攀比,以致文風昌盛。這里還出了李季、徐旭生等一批文化名人。這里厚重的文化滋養了他,反過來,他的思想也在深刻影響著家鄉。」縣政協主席朱全富對記者津津樂道。「用心血和腦汁為燃料,以傳中國文化這團真火。」這是哲人的發願,也是家鄉人的努力與實踐。不改的鄉音不舍的鄉情1989年7月,一代哲人臨終前的最後一年。在北京醫院的病榻上,馮友蘭先生用僅有的氣脈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個人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說的,就是有點成就,也是家鄉人民的培養,我想起來就覺得很感謝,只有祝願家鄉越來越繁榮、越來越興旺。謝謝家鄉的父老們對我的關懷。」從那口濃重的唐河話里,聽音思人,令人不勝唏噓!青少年時期即離開家鄉外出求學,只在1945年初因母親去世才匆匆回到老家一趟,但不管走多高走多遠,他一直沒改過他的南陽唐河口音。至晚年,先生更是情系家園。他支持家鄉的教育事業,90歲那年捐款1萬元,為祁儀一初中建教學樓,以母親的名字為大樓命名「清芝樓」,93歲時將老家舊宅的房款捐贈給唐河圖書館用於購書;臨終前,將自己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一套近千冊也都送到了這里。上個世紀80年代,在最後10年裡,不顧年高體弱和繁重的工作,馮友蘭仍不時在家裡接待來自故鄉的親人。每當鄉親到他家,第一句話就是咱家今年收成咋樣?老百姓生活咋樣?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高文軍1987年6月第一次到北京拜訪馮友蘭。事先,先生的助手交代,交談時間不能超過15分鍾。但當高文軍開口說:「從小就聽我外祖父說過您老馮家在祁儀街積德行善、仁愛布施的許多故事」,一下就引起了老人的興趣。「鄉親們都常說哪些事兒?」聽完了一個故事,老人顯然還不滿足。「你外祖父還談到哪些事?」因為擔心佔用時間,高文軍不時看看手錶,這個細節也被老人注意到了:「老遠從家鄉來了,多聊聊家裡事,我也正想聽聽呢,你就不要看錶,今天上午我也不工作了!」「鄉親們一刻也沒忘記俺老馮家啊。」幾個故事講下來,馮老聽得津津有味,不停地追問:「你外祖父還說啥了?」就這樣,一下談了一晌。其實像這樣被破例、超時接待的家鄉人並不止高文軍一人。1982年7月,為修唐河縣志,仝允甫等人也曾前去拜訪。已經到規定時間了,當助手提出時間已到,要送客時,也被老人制止了。足足聊了兩個鍾頭,告別時還親送至室門口,駐足目送良久。唐河縣城裡有座名為文筆峰的塔,以峰像筆,以筆利文。馮友蘭在縣立高等小學上學時經常在此遊玩。家鄉勝物,是他晚年經常念叨的。馮鍾璞曾寫過一篇小文說,父親在晚年常常想念家鄉的飲食,尤其是手擀的面條。她把這個情形寫進一篇文章,不久就有人寫信給《人民日報》,說願意來我家為父親做一次手擀麵,「這讓我們很感動。」折上一枝臘梅,帶上幾片銀杏葉,最懂哲人的其實還是他的鄉親。每次去看望老人,家鄉人都會帶去這最具情懷的紀念品。哲學無國界,哲人有故鄉。再高深的學問也有它最初的起點,再偉大的哲人也有自己的出發地。鄉親們真誠質朴的情感,給一生跌宕起伏、飽經動盪的馮友蘭晚年帶去了多少慰藉。「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這是描述馮友蘭家鄉風物時常用的一句話,他的道德文章也將伴家鄉的青山長存,共故土的綠水長流。「我知道,馮友蘭不是孤單的!」這是馮鍾璞3年前在河南省馮友蘭研究會成立時發去的簡短賀詞里的最後一句話。是的,有牽掛他的鄉親在,馮友蘭不孤單。馮友蘭的「親友圈」他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的中國哲學家;在清華大學百年誕辰慶祝大會上,前總書記胡錦濤列舉了清華大學16位大師,他的名字位列梁啟超之後;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被韓國總統朴槿惠視作「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他就是世紀哲人馮友蘭。馮氏家族最傑出的人物,當屬「馮氏三兄妹」,三人皆是學問大家。弟弟馮景蘭是著名的地質學家、地質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27年,他在粵北進行地質考察,研究發現了丹霞山這種獨特地貌並在1928年首次著文發表。現在,以這種獨特地貌為特徵的「中國丹霞」是世界著名自然遺產。妹妹馮沅君是文學史家、新中國第一位女性一級教授,也是當代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開拓者。她與先生陸侃如一起,都曾被任命為山東大學副校長。在山東大學的校園里,至今還矗立著夫婦二人的雕像。在馮家的下一代中,除了人們熟知的馮友蘭先生的女兒、著名作家馮鍾璞(筆名宗璞)外,還有馮景蘭先生的長女馮鍾芸,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也是著名語文教育家。她的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而另一位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則是馮友蘭的堂妹夫。據唐河縣馮友蘭研究會向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統計,馮氏子弟自第七世「蘭」字輩起,至第九世「鎮」字輩止,具有大學學歷的55人。碩士學歷的2人,博士學歷的8人。其中37人畢業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巴黎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23人留學海外,22人成名成家。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