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
㈠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是遼寧省人民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前身為核工業東北地質局,組建於1957年2 月。是一支專業的鈾礦地質隊伍,承擔東北全區、冀、魯、內蒙古東部鈾礦地質工作。
㈡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二大隊怎麼樣
簡介: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二大隊隸屬於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系國家版事業單位。原主要從事權放射性鈾礦地質勘查,隸屬於核工業總公司。2000年地勘單位屬地化(企業化)歸屬遼寧省後,大隊全面走向市場,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企業化管理,靠興辦各類經濟實體謀求生存發展。
㈢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的地理位置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 坐落在遼寧省鳳城市風景秀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風景區北四公里處。曾榮獲核工業部功勛地質隊、丹東市先進集體和文明單位稱號,為祖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㈣ 遼寧黃溝鈾礦床
庄廷新1吳迪2劉曉東3
(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遼寧沈陽110032)
[摘要]黃溝鈾礦床產於遼河群浪子山組和鉀長花崗岩接觸帶內帶,賦礦圍岩主要是重熔混合岩。本文簡要介紹了該礦床的發現和勘查過程,重點對其地質特徵、主要找礦成果進行闡述,基於新的認識,突破連山關地區原有的沿接觸帶找礦模式,在岩體內部找礦取得了新進展。
[關鍵詞]勘查;重熔混合岩;黃溝鈾礦床
1發現和勘查過程
黃溝鈾礦床位於連山關鈾礦床東南約1km,分布於接觸帶兩側,在距403礦化點南部約500m,256礦點西北約500m的位置。黃溝鈾礦床的發現和勘查過程是在連山關鈾礦床及403、256鈾礦點的找礦勘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1連山關鈾礦床及403、256鈾礦點的發現和勘查過程
連山關地區放射性地質普查工作始於1957年,核工業東北四〇六隊在該區進行了區域放射性地質踏勘。1958年核工業東北四〇六隊遼一隊在該區進行了1∶5萬地面伽馬普查。1959~1964年核工業東北四〇六隊遼二隊在該區進行了礦點揭露工作。
1959~1960年東北四〇六隊遼寧二隊本溪小隊在1∶10000伽馬普查時發現了256礦點,1963年9月四〇六隊直屬隊在伽馬普查時又發現了403異常點,隨後對各異常點進行了地表揭露及鑽硐探勘查。
256礦點施工鑽探7243.5m,坑探2400m,並於1962年填制了1∶2000地形地質圖1km2。鑽硐探工作控制了435m標高以上、走向延長(NW 向)200m左右的地段。
403異常點於1963~1964年進行了800m3 的地表揭露工作,主要以槽探配合剝土,深度約3m,同時填制了0.64km2地形地質圖,並進行了1∶2000愛曼測量及1∶1000的伽馬詳查。
原基建工程兵二五三團(現核工業二四三大隊)普三中隊於1974年進入該區進行普查工作,1975年發現工作區西部的連山關鈾礦床,1976~1979年進行普查、詳查工作。1980年由核工業東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隊進行勘探工作,對礦床技術經濟指標作出了評價,於1989年10月提交了《遼寧省本溪縣連山關鈾礦床勘探報告》。當時在報告提交後,並沒有結束對礦床西南部的勘探工作。連山關鈾礦床從1975年發現至1989年勘探結束,共投入地表鑽探工程53030.17m,坑內鑽探3746.18m,斜井及水平巷道3300.77m[1]。
1988~1991年核工業東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隊在對五道溝鈾礦進行初勘工作時對403、256礦點又進行了部分鑽、硐探施工。但當時仍然認為256礦點的鈾礦化主要展布方向是NW 向,因此在其西部沿接觸帶至403點南部布設了4條NE向勘探線(圖1),其中4號勘探線深部見一個工業礦孔ZK46和兩個礦化孔ZK47、ZK48(圖2),兩側及深部未再控制。至1991年末,256礦點附近共投入鑽探工作量13045m,坑探3756m3,硐室鑽592m;已施工工程均限於350m標高以上。403礦點及其周邊施工鑽探12604m,坑探592m3。
圖1 256~403地區工程分布圖
1—第四系;2—石榴二雲片岩;3—石英岩;4—白雲母石英片岩;5—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6—紅色混合花崗岩;7—白色鹼交代混合花崗岩;8—變輝綠岩;9—偉晶岩;10—實測、推測地質界線;11—實測、推測斷裂;12—坑道口位置;13—20世紀60年代施工鑽孔;14—20世紀90年代施工鑽孔及編號;15—勘探線及編號
圖2 403礦點4號勘探線剖面圖
1—坡積物;2—浪子山組二段雲母片岩;3—浪子山組一段石英岩;4—白色混合花崗岩;5—淺紅色混合花崗岩;6—紅色混合花崗岩;7—地質界線;8—接觸帶;9—漸變地質界線;10—鑽孔及編號;11—工業鈾礦體;12—表外鈾礦體
1.2黃溝鈾礦床發現和勘查過程
20世紀90年代初期,核工業東北地勘局二四一大隊在403~256地區找礦工作已有一些好的跡象,但受當時對控礦因素認識程度不夠及找礦勘查技術水平所限,找礦工作未能有更大的突破。
隨著連山關鈾礦床礦山開采及資源量核實等工作的開展,新的地質礦化現象不斷發現,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於2006~2008年對黃溝地區開展了生產中的科研工作,對該區鈾礦化的控礦因素又有了新的認識。發現前人對該區的地質找礦工作限於就點論點,雖也發現了礦化與白色混合花崗岩及基底隆起有關,但未能充分認識到韌性剪切活動對鹼交代作用、基底隆起及含礦斷裂的主導控製作用。因此,以前的探礦工程一般均限於地表近接觸帶,很少向SW 向礦體延深方向布設。因此,進一步的普查找礦工作仍有較大的探索空間。
基於新的認識、新的找礦理論指導,黃溝地區找礦工作逐步有了新的發現。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於2008~2010年對黃溝地區進行了鈾礦普查工作,累計鑽探施工9451.47m,發現了較好的鈾工業礦化。完成的全部27個鑽孔中,發現4個工業孔、5個礦化孔、12個異常孔。普查鑽孔見礦率為33.3%。
2011~2013年繼續對該區開展普查找礦工作,3年累計完成鑽探工作量18222.72m。完成鑽孔34個,其中工業礦孔17個、礦化孔5個、異常孔11個,普查鑽孔見礦率為64.7%。
至此,黃溝鈾礦床被發現。在6年的普查工作之間,找礦認識不斷深化,理論不斷豐富,找礦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在認識上經歷了兩次轉變:一是對礦體形態產狀的認識,鑽探工程部署由2011年的330°勘探線調整為2012年的0°勘探線;二是對礦體存儲空間和賦礦圍岩的認識,由重熔混合岩控礦改為構造裂隙控礦,勘探深度也隨之增加,由之前勘探工作打到紅色花崗岩就終孔調整為綜合判斷終孔標志。
2礦床基本特徵
2.1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條件
工作區位於全國16個重點成礦帶之一的遼東-吉南成礦帶內,東南距遼寧省本溪縣連山關鎮約5km。西距連山關鈾礦床約1km。區內交通方便,東距沈丹線鐵路、公路均約10km,北距本溪市30km,區內有遼連公路及鄉間公路相通。面積約0.5km2(圖3)。
工作區屬於千山山脈中低山區,東高西低。山脈海拔一般為350~550m,相對高差200~300m。地形切割中等。
該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6.27℃,冬季漫長,11月至次年3月為冰凍期。雨季在6~8月,7~8月降雨量最大,年降雨量930mm。
本區人口稠密,采礦業發達,除西部的連山關鈾礦外,鐵礦、硫化鐵礦、大理石礦等比比皆是。居民以農作物生產為主,兼營林業及采礦業。主要農作物為玉米、高粱、大豆。木材以硬雜木為主[2]。
2.2地質特徵
(1)構造
黃溝鈾礦床位於遼東古裂谷北緣連山關短軸穹狀復式背斜的南翼西段[3],該復式背斜軸向NW,核部為新太古代連山關鉀質混合花崗雜岩體,冀部為古元古代遼河群沉積變質岩系所覆。礦床內構造主要有3種:①NW 向大型韌性剪切帶,為主要控礦構造;②NEE向至EW 向次級裂隙,為富鈾礦體定位空間;③NE向斷裂,為晚期構造。
圖3 工作區交通位置圖
1—連山關鈾礦床;2—高速公路;3—國道;4—省道;5—縣道;6—鐵路;7—河流;8—高程點;9—黃溝鈾礦床
(2)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太古宇鞍山群殘留體及古元古界遼河群[4](圖4)。
鞍山群:呈殘留體賦存於混合花崗雜岩體中,礦區內僅有茨溝組及大峪溝組。
茨溝組:下部為斜長角閃岩,中部為各種變粒岩、斜長角閃岩、厚層磁鐵石英岩,上部為黑雲變粒岩、石英岩。總厚度大於500m,該組岩石混合岩化強烈。
圖4 連山關地區區域地質簡圖
1—奧陶系灰岩;2—寒武系灰岩;3—震旦系石英岩;4—遼河群沉積變質岩;5—燕山期花崗岩;6—白色混合花崗岩;7—紅色混合花崗岩;8—地質界線;9—不整合界線;10—漸變地質界線;11—斷裂及構造方向;12—韌性剪切帶;13—重熔變形帶;14—鈾礦床、礦點;15—黃溝鈾礦床
大峪溝組:由黑雲變粒岩、黑雲淺粒岩、二雲石英片岩、二雲片麻岩、夾電氣淺粒岩、電氣透閃變粒岩、雲母斜長片麻岩等組成,總厚度大於624m。
茨溝組、大峪溝組總的特點是:下部以角閃質岩石為主,上部以黑雲質岩石為主,並出現片岩、千枚岩及石英岩。原岩建造主要為基性火山岩-沉積建造,向上過渡為酸性火山岩-沉積建造及碎屑泥砂質岩建造,陸源沉積物自下而上增多。本群鈾含量較低,平均為2.42×10-6。經鞍山、呂梁兩期混合岩化作用,鈾局部富集,可形成具有一定工業意義的鈾礦化。
遼河群:區內分布廣泛,主要分布於礦區南部及西北部,東北部也有少量出露。本群地層出露完整,韻律明顯,構成一巨大沉積旋迴。礦區內共出露5個岩組。從各組岩石類型看出:①浪子山組為碎屑岩-黏土質岩建造;②里爾峪組為酸性岩-火山岩建造;③高家峪組為黏土質-半黏土質建造及碳酸鹽岩建造;④大石橋組為碳酸鹽岩建造;⑤蓋縣組為碎屑岩建造。總厚度6891~7983m。
本群的鈾含量普遍較低,最高4.5×10-6,最低1.0×10-6,以浪子山組石英岩最高,里爾峪組其次,高家峪組、大石橋組、蓋縣組最低。
本群內賦存鐵、鈾、釷、稀土、硼、黃鐵礦、磷、菱鐵礦、滑石、石墨等礦產。浪子山組是區內主要含鈾層位。遼河群與鞍山群為角度不合接觸。
(3)岩漿岩
連山關混合花崗雜岩體西起弓長嶺,經連山關至草河城,呈近東西向分布,區內長40km,寬7~10km,面積約320km2,構成弓長嶺下馬塘復背斜的軸部,混合了鞍山群和遼河群浪子山組底部岩層[5]。該混合雜岩體主體由紅色鉀質混合花崗岩組成,其間有少量早期鈉質花崗片麻岩殘留體,並大量分布太古宇鞍山群殘留體,邊部分布有在韌性剪切背景下發生的動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白色重熔混合岩。
1—浪子山組二段石榴二雲片岩;2—浪子山組一段石英岩;3—浪子山組一段白雲母石英片岩;4—重熔混合岩;5—鉀長花崗岩;6—黑雲母花崗片麻岩;7—脆性斷裂;8—地質界線;9—漸變地質界線;10—岩相分界線
白色重熔混合岩分布在紅色混合花崗岩與遼河群浪子山組之間,與圍岩呈和諧的過渡關系。該類岩石的石英含量一般在50%以上,其他成分與紅色混合花崗岩類似,無片麻理,與其他岩石漸變過渡。為連山關鈾礦床的主要賦礦圍岩[6](原勘探報告稱為混合質石英岩)。岩體邊部除形成白色重熔混合岩外,還形成了一套變形程度由弱到強的變形雜岩。該變形雜岩發育於白色混合花崗岩與浪子山組底部石英岩之間,岩性一般為白雲母石英片岩[7,8](糜棱片岩)。一般由岩體向外的順序是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鉀長花崗岩—重熔混合岩(可無)—白雲母石英片岩(糜棱片岩) ( 發育重熔混合岩的地段可缺失)—石英岩—石榴二雲母片岩(圖5)。3種主要岩性的基本特徵見表1。
圖5 接觸帶地質剖面示意圖
表1 連山關混合花崗雜岩體岩石基本特徵
續表
鋯石形態特徵及SHRIM P定年結果表明,連山關岩體形成於2511~2540Ma,同時發現了包裹在年齡為25xxMa左右的新鮮鋯石中的老碎屑鋯石,年齡在2917~3045Ma,說明連山關岩體物源與古太古代地體有相關性[3]。
(4)鈾礦化特徵
黃溝鈾礦床位於連山關礦床東南約1km處,成礦條件與連山關礦床類似。根據鑽孔編錄資料將研究區的鈾礦化按礦化類型分為兩種,分別為構造-重熔混合型鈾礦化和沉積變質型鈾礦化,但後者未發現有工作意義的鈾礦體,其特徵見表2。
表2 黃溝地區鈾礦化特徵
主要富礦體的礦化圍岩為重熔混合岩、碎裂重熔混合岩(原稱混合質石英岩),而向花崗岩內帶的淺紅色、紅色混合花崗岩中礦體逐漸變薄,品位變低至尖滅。
根據野外岩性編錄總結,我們發現黃溝地區的碎裂重熔混合岩和碎裂鉀長花崗岩中鈾礦化的區別主要是賦礦岩石中礦物含量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兩種岩性中石英、長石和以綠泥石和黑雲母為主的泥鐵質膠結物含量的不同,重熔混合岩的綠泥石和石英較鉀長花崗岩多,而長石含量則略低於鉀長花崗岩(圖6,圖7)。兩種岩石的其他礦化特徵則未發現明顯區別。因此,我們認為黃溝地區產於碎裂重熔混合岩中的鈾礦化和產於碎裂鉀長花崗岩中的鈾礦化在成因上是基本相同的,暫不區別對待。
圖6 碎裂重熔混合岩鈾礦心
圖7 碎裂鉀長花崗岩鈾礦心
2.3礦體特徵
礦體分布在東西長約600m、南北寬約400m的范圍內(圖8),標高在10~560m之間,其中大多數礦體集中在120~320m之間,埋深為170~460m(圖9)。最淺的32號小礦體標高為500~560m。資源量最大的17號礦體賦礦標高為26~187m。主要礦體相對集中,利於開采。但礦床向西深部延伸方面與連山關鈾礦床類似,受限於鑽探難度仍未控制封閉。
礦體呈板狀、透鏡狀,走向大多為NE66°~90°(圖10),傾向南、南南西、南南東,傾角20°~65°不等,礦體傾向延長最大327 m,走向長度最長約240m。礦體厚度一般為幾十厘米到4m,最大視厚度為8.78m。
礦體受大型韌性剪切作用影響,連山關岩體在近接觸帶處局部發生張剪拆離作用,次生脆-韌性斷裂將岩體切割拆離,形成的低壓空間由韌性-半熔融的重熔混合岩充填,富鈾熱液在其內較為脆性的構造帶內富集成礦,礦床中礦體均為隱伏盲礦體,主要賦存於重熔混合岩異常增厚部位以及重熔混合岩和鉀長花崗岩岩性過渡帶的北東向剪切裂隙中,自南東向北西雁行排列。
研究區內圍岩蝕變強烈,熱液活動現象明顯,其中膠狀黃鐵礦化、綠泥石化和赤鐵礦化與鈾礦化關系密切。赤鐵礦化分為磚紅色和棕褐色兩種類型。磚紅色赤鐵礦化中黑雲母並未完全蝕變成綠泥石,而棕褐色赤鐵礦化鏡下發現大片的綠泥石蝕變,其與鈾礦化的關系顯著,可作為找礦標志。
鈾成礦與構造關系密切,中品位(>0.1%)以上的較富礦石主要產於構造岩中,但這些含礦構造規模均不大,貫通性差,很難在地表被發現。推測這些含礦構造應為韌性剪切活動晚期,在構造層次由深構層轉化至淺構層的過程中,在近南北向擠壓應力作用下,在拉伸褶皺軸部形成的張剪性韌性-脆性斷裂。
圖8 黃溝地區地形地質圖及鑽探工程分布圖
1—第四系殘、坡、沖、洪積物;2—里爾峪組大理岩、透閃大理岩;3—浪子山組四段灰黑色石英雲母片岩及千枚板岩;4—浪子山組三段薄層狀透閃大理岩夾片岩及變火山岩;5—浪子山組二段上層石榴二雲片岩;6—浪子山組二段中上層變粒岩及雲母石英片岩;7—浪子山組二段中下層石榴二雲片岩含石英析離體;8—浪子山組二段下層灰白色石英雲母片岩;9—浪子山組二段未分;10—浪子山組一段石英岩及雲母石英片岩;11—重熔混合岩;12—紅色混合花崗岩;13—變斜長角閃岩;14—韌性剪切斷裂;15—壓性斷裂及傾向;16—扭性斷裂及傾向;17—張性斷裂及傾向;18—性質不明斷裂;19—推測斷裂;20—實測地質界線;21—推測地質界線;22—漸變地質界線;23—高程;24—鑽孔及編號;25—見工業礦孔、礦化及異常鑽孔;26—探槽;27—地層產狀;28—礦點及編號
圖9 黃溝鈾礦床2號勘探線剖面圖
1—石榴二雲母片岩;2—石英岩;3—重熔混合岩;4—鉀長花崗岩;5—工業礦體;6—低品位礦體;7—礦體參數;8—已施工鑽孔及編號;9—已施工鑽孔孔深;10—水雲母化;11—構造破碎帶;12—綠泥石化;13—硅化;14—鉀長石化;15—黃鐵礦化
本區鈾礦化與連山關鈾礦床具相似的特徵,均為與大型韌性剪切作用有關的構造-重熔混合型鈾礦床,鈾礦化系在富鈾花崗岩(提供鈾源)、大型韌性剪切活動(提供成礦動力及熱液運移通道)、動態重熔混合作用(形成富鈾熱液)及晚期脆性裂隙系統的綜合作用下形成。
圖10 黃溝地區160m中段地質平面圖
1—浪子山組3段薄層狀透閃大理岩夾片岩及變火山岩;2—浪子山組一段石英岩及雲母石英片岩;3—重熔混合岩;4—黑雲母花崗片麻岩;5—紅色混合花崗岩;6—韌性剪切斷裂;7—地質界線;8一工業礦孔;9—工業礦體;10—低品位礦體
3主要成果和創新點
3.1主要成果
1)通過6年的普查找礦工作,大致查明了黃溝西部深部存在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鈾礦體群分布,初步查明了工作區的地質構造和蝕變發育特徵,大致控制了礦體的規模、形態、產狀,大致查明了鈾礦化的控礦因素和成礦規律等,落實可供詳查的礦產地一處。
2)總結了找礦標志:①近接觸帶處大型韌性剪切帶發育部位;②重熔混合岩增厚變異部位;③NEE走向、EW或NWW向雁形排列的脆性斷裂發育部位;④已發現的鈾礦點、礦化點西部的深部;⑤膠狀黃鐵礦化伴隨棕褐色赤鐵礦化、綠泥石化等蝕變強烈疊加處。
3.2創新點
連山關地區為遼東鈾成礦重點區域,多年來多家地勘單位在此開展了找礦工作,相繼發現了沿接觸帶分布的一系列鈾礦點。黃溝鈾礦床在20世紀90年代初也開展過找礦工作,但是由於當時認識上存在局限,僅在接觸帶找礦且鑽探深度普遍偏淺,在見到紅色混合花崗岩時就停鑽,種種原因導致未能取得突破,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於2006年開始進入黃溝地區工作,經過仔細的野外勘查和室內資料的綜合研究,認為黃溝地區具有很好的鈾成礦前景,到2013年工作了8個年頭,認識不斷提升,理論不斷豐富,進而取得了較好的找礦成果,並認為黃溝鈾礦床成因屬於構造-重熔混合熱液型。鈾礦化受次級裂隙控制,分布在重熔混合岩異常區的NEE向—EW 向次級裂隙中。新的找礦經驗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認為礦體形態產狀受含礦裂隙的控制,不同地段可能有局部變化,鑽探工程部署由2011年的330°勘探線調整為2012年的0°勘探線;二是礦體存儲空間和賦礦圍岩的認識,由重熔混合岩控礦改為構造裂隙控礦,勘探深度也隨之增加,由之前勘探工作打到紅色花崗岩就終孔調整為根據岩性、構造、蝕變綜合判斷終孔標志。該礦床的發現為在連山關地區找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成功經驗。
4開發利用情況
目前黃溝鈾礦床尚未開發利用,因其距連山關鈾礦床僅1km,如若開發可利用連山關礦山的設備及已有巷道,可節省支出,增加效益。
5結束語
黃溝鈾礦床發現較晚,但意義重大,不僅新增了資源量,延長了礦山壽命,而且新的地質認識有助於連山關地區的找礦工作,以點代面,放眼全區,連山關地區乃至整個連山關岩體有類似成礦特徵的地區還有很多。世界鈾資源總量中,前寒武紀鈾礦佔了非常大的比重,為重要的鈾成礦省。但在我國目前僅在遼東連山關地區發現成礦年齡為前寒武紀,而且具有有利的鈾成礦條件,建議多家地勘單位多交流、溝通,共同為連山關地區鈾礦大基地建設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核工業二四一大隊.遼寧省本溪縣連山關鈾礦床勘探報告[R],1990.
[2]庄廷新,等.遼寧省本溪縣黃溝地區鈾礦普查[R],2010.
[3]庄廷新,等.連山關岩體南緣韌性剪切帶發育特徵及其與鈾礦化的關系[C].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科研報告,2009.
[4]張秋生,等.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及成礦作用[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5]郭智添.遼東連山關早前寒武紀鈾礦床地質特徵及成礦模式[J].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82(S1).
[6]劉漢儒,等.3075礦床富礦段物質成分圍岩蝕變及其與鈾礦化關系[C].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科研報告,1987.
[7]王文廣,等.遼東中部地區區域鈾礦地質特徵及其成礦遠景評價[R],1997.
[8]金念憲,等.連山關岩體南帶鈾礦化特徵與點帶對比[R],1986.
我國鈾礦勘查的重大進展和突破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發現和探明的鈾礦床實例
[作者簡介]庄廷新,男,1966年生,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核工業二四〇研究所總工程師。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放射性地質專業,1992年獲長春地質學院構造地質專業碩士學位,長期從事鈾礦地質工作。
㈤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招聘考試都考什麼題
是事業編制,出題自己出的,不考行測和申論。
㈥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241大隊屬於什麼性質單位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為核軍工事業單位,隸屬於遼寧省核工業地質版局。坐落權在遼寧省鳳城市。曾榮獲核工業部「功勛地質隊」、丹東市「先進集體」和「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為我國的核地質事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自一九五八年建隊以來,全隊職工始終不渝的堅持和發揚「以獻身地質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光榮傳統,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個個技術難關,先後探明並向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交了懸嶺後鈾礦床、三0七五中型富鈾礦床、賽馬鈾、釷稀有元素綜合大型礦床、岫岩偏嶺、岫岩石灰窯、鳳城紅旗三個砂金礦床,以及硼、鐵、鉬等多處金屬和非金屬礦床。
地勘單位屬地化後,大隊堅持「地質立隊、地質興隊」的指導思想,不斷開拓發展新領域,形成了以「地質勘查為主導,產品生產和商貿服務為兩翼」的發展格局,加快發展地質礦產業,不斷壯大工程勘察業,有效提升產品生產業,靈活發展商貿服務業,先後完成國家地質勘查基金項目、中央財政補貼基金項目、省地質勘查基金項目及社會地質項目160餘個,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㈦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241怎麼樣
看你進哪個單位了,有好的有不好的。
㈧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的發展史
按照中央保軍轉民、屬地化、企業化改革的要求,大隊堅持實行自主經 營、自專負盈虧、自我屬生存、自我發展的運營機制,全隊職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市場為導向,艱苦奮斗,努力拚搏,依靠先進的裝備、一流的技術和重譽守信、作風過硬的職工隊伍,先後開發了汽車制動器、書報刊印刷、工程勘察、測量測繪等十三個民品項目,逐步形成了地質礦產、工程勘察、產品生產和商貿服務四大產業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了一條適合大隊生存發展之路。
㈨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招聘考試都考什麼題型(事業編制)行測中有公文嗎
ol6789 7tuyi運河他
㈩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的介紹
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四一大隊為核軍工事業單位,隸屬於遼寧省核工業地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