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地質系專業
1. 工程地質專業的排名
其實,學校地專業排名和其學生的出路並沒有直接的關系。中國礦業大回學的地質工程是屬於礦產地答質類的,在該領域,其教育實力領先;但是就工程地質方向和地質學類別綜合能力來說,自然是中國地質大學領先。中國礦業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礦產地質調查相關工作,而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與鐵路,公路,水利,工民建等工程建設有關的勘察設計工作。所以,中國礦業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根本不是一回事,沒有什麼可比性,很少見過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的。
相對來說,礦產地質類的野外工作條件更為艱苦一些,待遇也更好一點,不過近年來,國家工程建設持續開展,也給工程地質類的畢業生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總的來說,目前,無論是礦業大學還是地質大學的地質工程專業在其各自的方向上都有很好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能力,其畢業生也都具有較好的就業前景:好的工作崗位,好的收入,就是出差多些,一年少則3、5個月,多則10來個月……
2. 重慶大學的采礦工程,地質工程還有安全工程那個好一些 ,這3個專業出來那個更有發展前途— —
不是開玩笑這些畢業是工作來找你
3. 重慶大學各專業排名
歡迎來重大機械學院,我以前就是重大機械學院的,重大的王牌專業有建築(全方位老大),機械(三校未合並之前的老重大的實力派老大),電氣(就業質量老大,實力與機械並列第二),土木(號稱很強,即牛皮吹的很響,但個人認為還是處在全國第十那樣),除此四個專業之外,重大其他的專業很一般,如果報上述 的分數不夠建議報能源動力工程,給排水,城規(在重慶收分很高,其他地區比較低),工程管理,機電車輛(機械工程二級學科,不過不建議女孩子讀該專業),儀器專業(全國前列),冶金(校長就是干這行的哈,全國前列),建築環境設備(全國前列),材料成型(重大原來機械學院的,後來分配到材料學院去了,實力還是挺強的),核工程與技術(這個專業在全國開設的院校較少,很有競爭力,雖然這個專業在重大實力算不上優秀,但以後前途真的不錯),工商管理,房地產管理等管理類專業不錯,很是很孩子報讀,並且重大的管理專業全國排名15。以上這些是我覺得可以報考即以後就業有保障的專業。另外我想補充一下,比如生物醫學雖說是重大一級重點學科,但就業比較困難,不建議報考,特別是計算機,信息管理,法學,電子科學這種一畢業就會失業更不可報考,好了,說了那麼多要給我加分啊。
4. 重慶大學的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如何
最近幾年的地質行業很不錯的,研究生出來找工作是不愁的,沒必要比,只要自己把能力在大學弄好,基礎知識打扎實,在實習中認真點就可以了
5. 重慶大學考研專業目錄有地質工程嗎
有的,有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這個可以報考。還有礦業工程,
冶金工程
,控制工程
有你相關方向可以報考
6. 地質工程專業大學排名
本科院校地質工程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中國地質大學 A+ 4 中南大學 A 7 西北大學 A
2 中國礦業大學 A 5 同濟大學 A
3 成都理工大學 A 6 吉林大學 A
B+等(11個):中國石油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B等(10個):合肥工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三峽大學、貴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南石油大學、長江大學
C等(8個):名單略
畢業生能力評級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A+等級的學校有:
中國礦業大學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A等級的學校有:
吉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南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河南理工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長安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等級的學校有:
南京大學 蘭州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海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青海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B 等級的學校有:
龍岩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宿州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
本專業畢業生能力被評為C等級的學校有: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
7. 地質系就業前景怎麼樣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中國地質大專學 A+ 4 中南大學 A 7 西北大學 A
屬2 中國礦業大學 A 5 同濟大學 A
3 成都理工大學 A 6 吉林大學 A
B+ 等 (11 個 ) : 中國石油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蘭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B 等 (10 個 ) : 合肥工業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三峽大學、貴州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南石油大學、長江大學
C 等 (8個 ) : 名單略
發個此專業的研究生教育排名看看吧 有一定參考價值
業務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8. 地質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一樓還有好多沒上榜的以地質起家的學校啊 要學地質要看原來學校地質專業的底蘊好不內好,首先,現在又好容多大學,在地質熱的時候,也猛開這個專業,為的就是提高就業率,就本身這塊實力比較差的,但這個學校牌子響,這個我本人覺得沒必要浪費高分去這些學校,另一個就要看你畢業後,想從事那一塊礦產工作,比如石油勘探,鈾礦勘探,要上的學校完全不同的,煤炭,冶金,地礦等部門都有自己的專業人才培養的大學,你直接往這方面去查閱,靠近,保證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學校。 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討論,本人地質專業畢業,工作三年。
9. 重慶大學有哪些專業
重慶大學的專業非常多。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理論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高等教育學 、 心理學、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應用經濟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金融碩士、區域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程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工程財務與造價管理、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項目管理(專業學位)、 工程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課程與教學論、英語語言文、日語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音樂與舞蹈學 美術學、 設計學、美術(專業學位)、 藝術設計(專業學位)、文藝學、漢語言文學、中國古代文獻學 、 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新聞學 、傳播學 、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 固體力學 工程力學 土木工程 測繪科學與技術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原子與分子物理 凝聚態物理 光學 光學工程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刑法學 民商法學 訴訟法學 經濟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國際法學 知識產權法 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學位)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 體育人文社會學 體育教育訓練學 民族傳統體育學 體育教學(專業學位) 運動訓練(專業學位) 競賽組織(專業學位) 生態學 力學 采礦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術及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安全科學與工程 礦業工程(專業學位) 安全工程(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生物學 生態學 生物醫學工程 葯學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位) 制葯工程(專業學位) 生物工程(專業學位) 化學 環境科學 材料物理與化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食品科學 葯物化學 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生態學 市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 建築學 城鄉規劃學 風景園林學 建築學碩士(專業學位) 城市規劃碩士(專業學位)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 軟體工程 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智能 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電路與系統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 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 光學工程 儀器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光學工程(專業學位) 儀器儀表工程(專業學位)
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 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工業工程) 動力機械及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機械工程(專業學位) 車輛工程(專業學位)
工業工程(專業學位) 基礎數學 計算數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 統計學 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工程(專業學位) 冶金工程(專業學位) 電氣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電氣工程(專業學位)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核科學與技術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核科學與技術 動力工程(專業學位) 控制科學與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控制工程(專業學位) 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專業學位) 生物學 戲劇與影視學等專業,以上資料由尚勤重大考研網提供。
10.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專業設置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創建於1952年,源自原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土建專業,199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專業,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和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成新的重慶大學後,經過對相關專業的師資和教學資源整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作為新中國後首批建築類專業院校中的主導專業,一直秉承「求真務實」的優良教育傳統,已為國家培養畢業生逾兩萬名。在1995年至2013年間連續4次以「優秀」成績通過住建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的專業教育評估;2008年經教育部財政部聯合批准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高等教育特色專業;2013年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辦學歷史悠久,學術積淀深厚,在國內具有名列前茅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截至2014年,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土木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岩土工程是國家重點學科,土木工程為重慶市重點一級學科,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本科專業連續多年在多種評測中列於A+或A++級,排名位列國內同類高校前茅。
二、專業方向齊全,人才培養質量和規模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明顯優勢。土木工程專業現設有建築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道橋工程和安裝工程等4個專業方向,基本覆蓋了土木工程所涉及的各相關領域。學院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原則,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質量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好評,是國內培養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以引進和培養等多種方式構建的人才隊伍為專業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儲備了大量優秀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在職專任教師160餘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其中31~45歲的教師佔比67.7%,從年齡構成上顯示出強勁的可持續性;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83人具有博士學位,57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7人,占教師總數的53.0%;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合理,畢業於國外和國內其他高校的77名,占總數的40.9%,擁有這樣一支年齡、學緣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為主的師資隊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四、不斷探索培養模式改革,教學、科研成果豐富。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現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重慶市共享精品課程2門;2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名師。
截至2014年,土木工程學院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0餘項;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21項,到賬科研經費1.1億元,在系列國家/地方的標准、規范及規程編制、修訂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按大類學科招生,招生規模約330人/年。入學前兩年進行基礎課程學習,自三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願選擇的專業方向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有關土木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研究、投資和開發、金融與保險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寬廣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施工等。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土木工程概論 重慶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成立於1952年,原為重慶建築大學基礎部測量教研室,主要負責承擔全校建築、城規、工民建、給排水、暖通、工程管理、建築材料等專業的測量學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並通過多年積累,建造一支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過硬實踐技能的測繪學科隊伍。於1992年通過掛靠原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工程系土木水利工程施工專業和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的碩士點,招收測繪專業方向的研究生,並培養了3名碩士研究生。於1994年,本學科開始招收測繪工程專業本科生。在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高等建築專科學校三校合並後,經院系調整,測繪學科並入到新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並成立了測繪工程系,學科實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隨後,測繪工程系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發展,於2001年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碩士學科授予點,2004年獲得「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碩士學科授予點,通過依託土木工程學科和強有力的人才引進策略,不斷加強測繪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測繪學科實驗條件,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具有工程特色的測繪相關培養計劃,已培養出了10名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主要針對測繪行業及其相關部門對高層次測繪技術人才緊缺的現狀,研究培養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及獨立承擔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技術課題的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空間信息採集、處理、表達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國家基礎測繪建設、城市和工程建設、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等方面的測繪工作者,並能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工作以及有關的科研、設計、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測繪學概論、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攝影測量學、大地測量學基礎、GPS原理及其應用、遙感技術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及應用、地圖學、工程測量學。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現代測量技術應用 重慶大學自建校至20世紀5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調整,地質專業一直是我校實力較強的優勢專業之一,其後,基礎地質與工程地質長期作為土木建築工程、采礦工程、環境工程等優勢學科的重要支撐基礎學科;期間,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先後開辦過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工程地質專業;2000年三校合並組建新重慶大學後,地質工程重新即獲准碩士點,並於2006年又成為重慶市唯一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即是基於此,在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大學)工程地質專業的基礎上,經教育部批准重新恢復招生的專業,其歷史傳承較為悠久。 截至2014年,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依託「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與岩土工程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學科背景與辦學實力較強;自恢復招生以來,積極開展專業建設,2011年,「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碩士一級學科和基本技術與工程本科專業同時被評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重慶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優勢和特色主要體現在:
一、歷史傳承悠久,依託相關學科實力較強。主要依託學科平台為:「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山區岩土工程與現代結構工程學科、國家「985」工程山地城鎮建設新與技術創新平台、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以及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實踐教學平台,使得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小專業精英培養模式。截至2014年,該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生,以「卓越工程師」作為目標,培養「高素質、創新性、復合型」地質工程領域的卓越工程師,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與具備各類工程基礎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已畢業學生來看,「復合型」培養能滿足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專業出口(推免或考研攻讀碩士學位及工程單位就業)需求。
三、師資力量雄厚。截至2014年,專業教師隊伍22人,均是教育部山區岩土工程創新科研團隊的研究骨幹,也是「岩土工程系列課程重慶市級教學團隊」的骨幹教師,其中20人為博士學位獲得者,教授7人、副教授14人,12人具有國外訪問學者或進修經歷,14人具有執業工程師資格,能長期將學科前沿與科研、工程實踐成果引入教學,能較好地適應「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
四、教學改革成果與教學資源建設優勢凸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先後承擔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項目17項;主要基礎課程及專業主幹課程中,建成國家精品課程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8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專業課程編寫出版有「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等10餘部;建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實驗室,以及與生產單位聯合等建設實踐教學基地13個;已經在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獲國家級、重慶市級和校級各類獎勵22項。 本專業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學生,致力於小專業精英教育,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力學及地質學等基礎理論及較系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具備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關工程基礎知識的、「高素質、創新性、復合型」的創新性、復合型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人才。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經過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夠在各種建設工程和地質災害防治的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與檢測、管理、評價、教育與研究等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科技開發、技術和管理工作。以卓越工程師為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地質工程基礎理論、相關各類工程基礎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面向未來的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專業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地質工程、土木工程
主幹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建築制圖與識圖、礦物岩石學、普通地質學、水文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工程結構基礎、土力學、岩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工程物探、工程鑽探、基礎工程、邊坡支護結構設計、建築施工技術與組織計劃、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監測與檢測技術。
【特色課程】新生研討課、專業概論、構造地質學,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