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原陽縣地質局

原陽縣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2-23 18:16:03

① 延津縣國土資源局

延津縣隸屬新鄉市,縣域東西長約42.5公里,南北寬約40.5公里,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3°07′~114°06′,北緯35°07′~35°29′之間。轄12個鄉鎮,341個行政村。東與安陽市滑縣為鄰,西與新鄉縣接壤,北依衛輝市、鶴壁市浚縣,南靠原陽縣、封丘縣。延津縣地處華北黃河沖積平原的偏南端,由於黃河故道多次泛濫改道和風力的再搬遷作用,形成了延津縣微度起伏、崗窪相間、沙丘灘澤和背河窪地等獨特的地形地貌。

李明厚黨組書記、局長

劉長勤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王義進 黨組成員、副局長

申寶魁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元璋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鳳榮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永生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楊慧光 黨組成員、副主任科員

李明厚簡介:1955年8月出生,男,漢族,1971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1971年8月~1973年12月,延津縣僧固鄉幹部;1973年12月~1981年11月延津縣委幹部;1981年11月~1986年8月,延津縣人大常委辦公室幹部;1986年9月~1987年3月,延津縣人大常委辦公室副主任;1987年3月~1990年7月,延津縣縣委辦公室副主任;1990年8月~1995年10月,延津縣縣委、縣政府信訪辦公室主任;1995年11月~2003年9月,延津縣國土資源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2003年10月~2005年5月,延津縣國土資源局主持全面工作;2005年5月~2010年3月,延津縣國土資源局任黨組書記、局長;2010年4月至今,任新鄉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延津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建設用地股、地政地籍股、監察一股、二股、規劃與耕保股、法規股、群眾工作室8個業務股室。下轄土地開發整理中心、礦產資源管理辦公室、土地儲備中心、土地評估所、征地事務所、土地執法監察大隊6個事業單位。根據省市國土資源管理要求,2007年5月,對全縣12個鄉(鎮)國土所人員實行垂直管理,每所3名工作人員履行轄區內國土管理職責。

【土地資源】延津縣轄區總面積88796.2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1274.71公頃,佔69.01%;園地面積159.78公頃,佔0.18%;林地面積4114.66公頃,佔4.63%;草地面積18.48公頃,佔0.02%;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0773.57公頃,佔12.13%;交通運輸用地2872.50公頃,佔3.23%;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494.24公頃,佔2.81%;其他用地面積7088.35公頃,佔7.99%。

【耕地保護】2010年,加強對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負責全縣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各鄉(鎮)相應成立了保護機構,確保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執行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地開展。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納入了年度考核目標體系。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加強基本農田的日常化和規范化管理。通過查找耕地保護中的問題,分析原因,積極整改,完成補充更新保護標牌164塊,其中縣級兩塊,鄉級12塊,村級150塊。重新明確了保護范圍、保護面積、保護措施、保護責任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使全民耕地保護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使全縣耕地保有量一直不低於5559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48230公頃。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順利完成。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2010年,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18個,完成了小潭鄉祥安社區和榆林鄉榆林社區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的申報工作(祥安社區建新區面積4.144公頃,榆林社區建新區面積9.1286公頃),並於2010年6月份取得省國土資源廳批復。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共供應土地13宗,總面積29.5981公頃,其中:通過出讓方式供應土地11宗,面積27.2305公頃,合同金額12997.4838萬元(以出讓方式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4宗,面積3.7594公頃);以劃撥方式供應土地2宗,面積2.3676公頃。

【地籍管理】2010年,嚴格依照土地登記審批制度及工作要求,全年共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16本,集體土地使用證兩本,受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權設定登記33宗,抵押土地面積195.4788公頃,抵押價款22069.46萬元;調處土地權屬爭議4宗。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共申報城市及鄉鎮建設用地4個批次,其中城市批次1個,鄉鎮批次3個,申報總面積146.1043公頃(耕地95.5809公頃),其中,新鄉市重點項目20公頃(老年樂園),用地審批報件合格率達到100%;同時,取得省、市對我縣建設用地批復4個(2009年度上報的鄉(鎮)批次3個,城市批次1個),批復總面積33.6849公頃。

【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2010年8月10日~12日,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年度工程(延津片)在新鄉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標。10月19日上午10點,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期)Ⅱ片區延津縣第一年度工程開工儀式在項目區隆重舉行,該工程總規模50萬畝,共涉及8個鄉(鎮)、161個村莊、19.8萬人,計劃分5年實施。第一期第一年度項目區工程規模為3788.89公頃,預算投資7413.16萬元,項目實施後可新增耕地238.34公頃。通過項目工程的實施,將改變現有田塊零星破碎、土地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狀況,實現「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可以增加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執法監察】2010年,認真開展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本縣共涉及監測圖斑6個,其中,1號、3號、6號衛片監測圖斑違法建築已拆除,且土地均已復耕;2號、4號衛片監測圖斑屬新農村建設,已按規定將掛鉤項目報件上報省國土廳及新鄉市國土局待批;5號衛片監測圖斑屬農業結構調整,已按國土資發〔2007〕220號文件規定進行備案。

加大執法動態巡查力度,進一步強化措施,全面落實六級動態巡查機制,注重發揮全縣341名土地協管員作用,有效使全縣土地違法案件較同期下降30%。2010年,共依法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28起,涉及土地面積8.55公頃,其中基本農田0.42公頃,耕地5.35公頃。

【信訪工作】2010年,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制度、包案責任制等相關制度。充分發揮全縣聘用的341名土地協管員前沿陣地作用,嚴格執行動態巡查制度,確保把土地信訪苗頭解決在萌芽狀態;強化責任追究,對信訪工作不力、造成惡劣影響的相關責任人實行責任追究。全年共接待來信來訪46起(來信7起,來電11起,來訪28起),其中立案6起,結案6起,本級年度受理信訪事項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90%;另接上級批轉、交辦案件17起,結案17起,結案率100%。

(楊慧光 張學濤)

② 原陽縣國土資源局

原陽縣隸屬新鄉市管轄,被稱為「鄭州市的後花園,新鄉市的南大門」。東臨封丘縣,西依市平原新區,北接新鄉縣、延津縣,南臨黃河,與開封市、鄭州市隔河相望。京港澳高速、石武客運專線、省道310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縣轄城關鎮、師寨鎮、太平鎮、齊街鎮、福寧集鎮、葛埠口鄉、蔣庄鄉、官廠鄉、大賓鄉、陡門鄉、陽阿鄉、路寨鄉、韓董庄鄉、靳堂鄉5個鎮9個鄉。

張國新 黨組書記

吳煥敏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長安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副局長

李建峰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永輝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玉庄 副主任科員

張傳文 副主任科員

買福利 副主任科員

張國新簡介:河南省浚縣新鎮人,1960年4月出生,漢族,1978年3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文化。2002年3月~2006年6月任國土資源局局長,2006年7月任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2008年8月任黨組書記。

【機構設置】原陽縣國土資源局的前身是原陽縣土地管理局,成立於1988年4月,2002年5月改組為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共有幹部職工255人,其中幹部(含聘用制幹部)97人,工人158人,本科學歷37人,大專學歷52人,中專(含高中)學歷166人。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與測繪管理科、土地利用科、規劃與耕地保護科、法規監察科、信訪科、國有土地管理所等10個科室。因區劃調整,現轄城關鎮、靳堂鄉、蔣庄鄉、福寧集鎮、韓董庄鄉、師寨鎮、葛埠口鄉、齊街鎮、大賓鄉、陡門鄉、太平鎮、路寨鄉、陽阿鄉、官廠鄉等14個鄉(鎮)國土資源所。

【土地資源】全縣行政區總面積131171.07公頃,其中耕地81370.83公頃、林地3635.20公頃、園地540.62公頃、草地107.35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6773.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4218.61公頃、水利及水利設施用地23044.72公頃、其他用地1480.62公頃。

【耕地保護】根據《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統計局關於對政府履行耕地保護目標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要求,原陽縣對全縣耕地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自查,並對交通幹道大型標志牌、補劃標志牌進行了更新,對耕地保護責任狀進行了完善,並製作了耕地保護宣傳冊,刷寫了固定標語等。通過自查,進一步強化了耕地保護責任和各項管護措施,使全縣耕地總面積達到81370公頃,實現總量動態平衡,確保基本農田面積65797公頃不減少,質量不降低,保障了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原陽縣國土資源局不斷加強國土資源規劃管理,繼續做好原陽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原陽縣17個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在縣、鄉兩級規劃獲得批准後,積極完善縣、鄉(鎮)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備案工作;按照《河南省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暫行辦法》(豫政辦〔2009〕124號)文件精神,認真開展新農村社區建設用地掛鉤規劃工作,30個計劃啟動的重點社區已向市局上報19個(經省國土資源廳批復社區兩個),其他已按照上級要求修改文本材料後上報市國土資源局;根據《關於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專項整治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通知》要求,原陽縣下半年集中推進了已啟動社區的舊村拆除復墾工作,實現了「拆舊村、換指標、建新村、促發展」的目標。新鄉市定閑散建設用地整理復墾任務目標1013畝,現已累計完成863.2畝,完成任務量的85%。

【土地利用管理】為貫徹落實國家土地政策,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堅決控制國家禁止和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入駐,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努力加大對建設用地的依法管理。一是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實行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不斷完善土地交易手續,嚴把土地一級市場關。2010年1月以來,先後對原物資局辦公院附近、浙江萬向集團等23宗國有土地進行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出讓面積370畝,收取土地出讓金1.41億元。二是正確引導企業向工業聚集區和產業園區集中,加大標准化廠房建設力度,努力使各項用地更趨節約集約化。

【地籍管理】根據《關於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成果核實分析和全面檢查標准時點統一更新成果的緊急通知》(豫國土調查辦明電〔2010〕4號)的相關要求,原陽縣國土資源局重點做好了全縣農村調查成果上報工作,原陽縣農村土地調查資料庫已於3月上報省廳。7月上旬,原武鎮、橋北鄉、師寨鎮三個建制土地調整外業成果通過市國土資源局檢查驗收。按照上級測管部門要求,將國家測繪局測繪統計網路直報系統轉發給全縣各個測繪單位,各測繪單位已將成果上報市國土資源局。除了做好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外,原陽縣國土資源局不斷完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登記方面,認真把關,細致審核,嚴格按照「五不登記」原則進行,杜絕了錯證、重證現象發生。

【建設用地管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建設用地管理,積極主動為重點項目搞好服務,保證了全縣重點項目依法、及時用地。一是按照市國土資源局統一部署,補充完善了2009年鄉鎮二批、三批報件的報送。二是撥付石家莊至武漢鐵路客運專線拆遷補償費58.3662萬元,將補償款全額及時撥付給被征地群眾。三是按照上級要求,逐宗上報2007~2009年度經省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部批準的建設用地。四是完成衛片執法檢查報批面積1413.144畝,其中:一批城市103.83畝、二批城市423.432畝、一批鄉鎮192.852畝、二批鄉鎮247.4595畝、三批鄉鎮86.754畝、京港澳高速公路原陽服務區擴建項目163.239畝、原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項目119.733畝、橋北新區污水處理工程項目45.87畝、原陽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項目29.988畝。五是已上報到市局6個批次用地報件,土地面積共計2954.6625畝,其中2010年度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鄉(鎮)建設用地報件,共涉及18宗土地,土地面積共計1464.1965畝;2010年度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城市批次報件,共涉及21宗土地,土地面積1490.466畝。六是已上報到市國土資源局單獨選址項目用地共4個報件,其中河務局防浪林項目用地536.739畝,黃河堤防加固工程項目用地83.6505畝,1999~2004年河務局黃河水利工程項目用地7816.0125畝,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畜牧養殖基地項目用地271.623畝。

【土地開發整理】按照上級部署,積極協調配合完成了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規劃設計的編制與上報工作,並得到上級批准實施,該重大項目於2010年10月進入開工建設階段。路寨鄉王村等15個村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前期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努力,緊張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90%。該項目總規模1579.58公頃,凈增耕地110.06公頃,總投資2498.32萬元。原陽縣太平鎮等4個鄉鎮土地整理項目,目前正在組織報驗,該項目總規模2287.21公頃,凈增耕地161.82公頃,總投資3002.6萬;完成了耕地佔補平衡項目中的路寨鄉土地整理項目,該項目總規模987.82公頃,凈增耕地面積110.46公頃,總投資1046.6萬元;陡門鄉趙張庄村土地開發項目,總規模36.45公頃,凈增耕地24.78公頃,總投資48.95萬元;陡門鄉大三李村土地開發項目,總規模78.27公頃,凈增耕地73.78公頃,總投資106.1萬元;官廠鄉灘塗開發項目,總規模337.43公頃,凈增耕地315.02公頃,總投資845萬元。完成蔣庄鄉灘塗開發項目Ⅰ總規模179.05公頃,總投資460.79萬元,新增耕地174.98公頃,涉及喬連山莊、王村。完成蔣庄鄉灘塗開發項目Ⅱ總規模215.45公頃,總投資684.59萬元,新增耕地208.76公頃,涉及喬連山、杜屋、靳屋等。完成太平鎮鄭皋村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總規模145.07公頃,總投資271.30萬元,凈增耕地59.87公頃。

【信息化建設】按照新鄉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先後投資40餘萬元,完善了信息化工作的軟硬體建設,建立了建設用地的監管系統,實現了建設用地無紙化網上報批。另外按照辦公外網和辦公內網物理隔離、分開構建的要求,對已有的區域網加以補充完善,實現網路橫向互聯、上下貫通;另外,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已完成了視頻會議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於7月底完成了與市國土資源局的對接,同時,根據市國土資源局要求,完成了門戶網站的升級改造,完全滿足政務公開、信息共享的各項要求。

【執法監察】認真落實《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責任追究和獎勵暫行辦法》,強化六級巡查,建立動態巡查台賬,巡查人員巡查時都有翔實的巡查記錄,做到了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理,特別是在黃河灘區磚瓦窯廠治理整頓工作中,配合和參與拆除窯廠104座,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頓工作任務。在衛片執法檢查工作中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縣委常委、副縣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並出台了工作方案。原陽縣共涉及圖斑127個,面積3888.7畝,其中合法圖斑86個,面積2761.57畝;違法圖斑5個,面積130.1畝;實地偽變化圖斑36個,面積997.03畝;已拆除圖斑17個(擬拆除20個),面積197.3畝;占應拆除面積的89.23%;已復耕圖斑15個,面積185畝,占應復耕面積的83.67%;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4.32%。2010年,原陽縣國土資源局共立案查處90起,提出處分建議5人次。

【信訪工作】2010年,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35人次,受理信訪案件46起,其中省國土資源廳交辦7起,新鄉市國土資源局交辦10起,現已查結42起,按期結案率達95%以上,為全縣的大局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孟衛軍 馬慶智)

③ 封丘縣國土資源局

封丘縣隸屬新鄉市,南臨黃河,與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區域面積1225.5平方公里,耕地130萬畝,轄8個鎮、11個鄉(其中荊鄉回族鄉是豫北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605個行政村,總人口75萬。除漢族外,有回、滿、朝鮮、蒙古、苗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占總人口的2%。封丘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省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封丘縣農業優勢明顯,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省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是著名的優質小麥、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和「國家級綠色肉牛、肉羊養殖科技示範區」,作為金銀花原產地,全縣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在全國享有大田種植面積、單位產量、管理技術、品質和出口數量「五個第一」。

馬紹文 黨組書記、局長

劉成海 副局長

王素梅 副局長

郭忠仁 副局長

劉進萍 副局長

孫秀菊 工會主席(副主任科員)

李慶良 副主任科員

范士寶 副主任科員

王龍 副主任科員

馬紹文簡介:河南封丘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專文化。1974~1983年,在部隊服役,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排長、助理員;1983年,轉業分配到封丘縣城關鄉政府,任黨委秘書、副鄉長;1993年,調到陳固鄉任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1996年~1999年,任陳固鄉鄉長;1999~2002年,任孫庄鄉黨委書記、人大主任;2002年至今,任封丘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封丘縣土地局成立於1989年6月,正科級規格,內設4個職能科室,主要負責全縣土地管理工作;封丘縣國土資源局於2002年6月批准成立,內設6個職能科室;2004年,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時,副科級以上幹部由市局任免,縣土地管理局更名為縣國土資源局。轄城關鎮、城關鄉、陳橋鎮、趙崗鎮、留光鎮、馮村鄉、王村鄉、回族鄉、荊隆宮、居廂鄉、黃德鎮、黃陵鎮、曹崗鄉、李庄鄉、陳固鄉、應舉鎮、魯崗鄉、尹崗鄉、潘店鎮19個國土資源所,1個礦產資源所(荊隆宮鄉礦產資源所)。

【土地資源】截至2009年底,封丘縣有耕地76354.45公頃,園地.85公頃,林地5642.57公頃,草地382.8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5458.3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967.6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5689.1公頃,其他用地401.9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對耕地保護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耕地保護責任製得到全面落實,共同責任機制更加完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保持73440公頃和66507公頃。2010年,被新鄉市政府通報表彰「耕地保護先進縣」,並獎勵人民幣10萬元。實行耕地保護行政首長負責制,在年初縣政府分別與各鄉(鎮)政府簽訂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鄉(鎮)與各村簽訂保護目標責任書,同時,在全縣每個村明確1名土地協管員,把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明確到具體責任人,落實到地塊,形成了「層層有責任」的基本農田保護格局。按照《河南省關於貫徹國土資源部與土地整理標示使用和有關標志牌設立規定的意見》文件要求,截至2010年底,封丘縣耗資150多萬元規范和更新了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在醒目位置設立標示牌、區片、地塊,位置統一編號,內容統一規范,數字准確。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復了《封丘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10年)》,在此基礎上,加快了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將該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把規劃中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根據各個鄉鎮的實際情況,結合縣政府的意見,層層分解到鄉鎮,不得突破。截至2010年底,上報房管所、檔案館、污水處理廠、河南省美日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20個單位(項目),佔地面積共計65.2408公頃。

【新農村建設】封丘縣重點社區共24個,其中王村鄉大馬寨社區、城關鄉三里辛社區等5個社區使用的是存量建設用地;應舉鎮前蔣寨陽光社區、尹崗鄉大庄社區等11個社區通過申報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已被省國土廳批准;剩餘的魯崗鄉和寨社區、黃德鎮黃德社區等8個社區通過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於2010年11月15日上報新鄉市國土局。

【地政地籍管理】2010年,全面開展對城鎮國有土地使用證、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證、使用權證的登記工作。全年共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103份,發放集體土地使用證2102份。採取日常變更與集中匯總相結合的方法,做到外業實地隨時變化,日常及時調查登記,內業集中統一匯總,圖、表、冊、台賬與實地一致,按時准確匯總上報。隨著群眾土地意識的不斷增強,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也逐年增多,為解決這些問題專門成立了土地爭議案件調處領導小組,2010年,共受理各類土地權屬爭議案件26起,調解和處理24起,有效地保護了土地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穩定。

【第二次土地調查】按照國家、省、市「二調」辦要求,進一步核查完善了本縣「二調」資料,農村土地調查入庫工作已完成,等待國家驗收;其中城鎮地籍外業調查成果已經省國土廳預檢組預檢通過。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封丘縣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3宗,面積18.43畝,土地出讓金總收入341.02萬元,全縣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比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拍掛」比例均達到了100%。

【節約集約用地】2010年,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對閑置土地、空閑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進行了認真清查,共清查出閑置土地6宗,面積130餘畝,依法進行收回,納入政府儲備。對城市建設供地,大力推行舊城改造和住宅小區建設,變分散的單家獨院為高層住宅樓,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期)Ⅱ片區封丘縣第一年度工程於2010年10月19日開工,該項目總建設規劃為4534.91公頃(合68023.65畝),總投資9359.11萬元,項目區位於封丘縣西南部,東以汪寨加斗及村界為邊,西接原陽縣交界,南至黃河大堤,北臨S311省道。共涉及應舉鎮、荊隆宮鄉、城關鄉3個鄉鎮37個行政村,計劃工期200天,項目實施後,封丘可凈增耕地234.29公頃,新增耕地率為5.17%。

河南省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土地整治重大項目(第一期)Ⅱ片區封丘縣第二年度工程項目區位於封丘縣西部。項目區南至黃河大堤,西部、西北部接原陽縣、延津縣界,地跨應舉鎮北半部、陳固鄉全鄉、城關鄉南半部、荊隆宮鄉東北部。項目區南北長約25.45公里,東西寬約12.98公里,共涉及陳固鄉、應舉鎮、城關鄉、荊隆宮鄉共4個鄉鎮100個行政村(廠),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3940.87公頃,總投資30726.83萬元。項目實施後,項目區建設規模中除了農村道路、農田水利用地以外均為耕地,整個項目區將增加耕地739.87公頃,新增耕地率5.31%,此項工作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及預算編制,預計在2011年7月進行招投標。

【執法監察】嚴格落實土地動態六級巡查制度,將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加大對耕地、沿路兩側等重點部位的動態巡查頻率,堅持打防並舉的原則,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將各類土地違法行為消滅在最初時期。2010年,共巡查發現土地違法案件15宗,制止10宗,拆除違法建築2000平方米,恢復耕種81.9畝;立案查處5宗,拆除違法建築4300平方米。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土地執法共同責任機制,繼續推行查處土地違法案件聯席會議制度的同時,認真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土資源部關於在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08〕204號),不斷增強執法合力,嚴厲打擊各土地違法違規行為。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做到了依法行政,完善聽證制度,充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陳述和申辯權。2010年共下達聽證告知書78份,下達聽證通知書12份,參與行政訴訟7次,案件復議和訴訟維持率在95%以上。

【信訪工作】利用節假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深入鄉村,接觸信訪群眾,了解和掌握信訪形成的各種因素,當場調解。由群眾被動上訪變為幹部主動下訪。每月25日為信訪工作匯報分析日,召開由各基層所長、各股室負責人以上人員參加的信訪專題會議,分析排查上月信訪案件的處理情況,研究制定重點案件的處理方案,明確包案的責任人員,布置下月任務。2010年,共排查出24起信訪案件,解決22起,1起進入司法訴訟程序;接待來局咨詢1起,在辦理信訪案件中,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

(王勝 陳志國)

④ 寶豐縣國土資源局

寶豐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屬平頂山市轄縣,地處北緯33°47′~34°02′,東經112°43′~113°18′。北依汝河,南臨沙河。東和東南與平頂山市郊區接壤,南和西南與魯山縣及平頂山市西區相連,西北與臨汝縣交界,北和東北與郟縣毗鄰。東西長54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722平方公里,全縣轄8鎮4鄉、1個林業工作站、1個辦事處,320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人。

張新宇 局長、黨組書記(2010年3月任)

王曙吉 黨組書記(2010年3月調離)

宋國峰 土地開發中心主任(2010年3月調離)

王延濤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長煒 黨組成員、副局長

肖國欣 黨組成員、副局長

牛廣軍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張新宇,男,寶豐縣石橋鎮人,漢族,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學歷。現任寶豐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1982年7月參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1989年7月,在石橋高中、寶豐二高工作;1989年8月~2001年12月,在縣財政局、大營鎮政府、石橋鎮政府工作;2001年12月~2009年6月,任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2009年6月~2010年3月任局長、黨組副書記;2010年3月至今任現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股、文印室、審計股、人事股、用地審批管理股、紀檢監察室、規劃股、宣傳股、工會、團支部、婦聯、計生、地籍管理股、勘測隊、開發股、儲量股、法制室、地質環境股、測繪股、利用股、鋁粘土市場開發辦、信訪股、政策研究中心、行政服務大廳國土資源窗口、耕保股、宏觀調控股、信息中心、國土資源派出所等29個職能股(室)。下轄土地監察隊、土地開發中心、地產市場管理處、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儲備中心、土地礦產交易中心、礦產資源稽查隊、徵收辦、鋁粘土市場開發辦、冶金辦、土地估價事務所等11個直屬機構。下設城關國土資源所、楊庄國土資源所、周庄國土資源所、鬧店國土資源所、李庄國土資源所、肖旗國土資源所、趙庄國土資源所、商酒務國土資源所、大營國土資源所、張八橋國土資源所、觀音堂國土資源所、前營國土資源所、石橋國土資源所、周庄礦產資源所、張八橋礦產資源所、大營礦產資源所、韓庄礦產資源所、大營鋁粘土管理所、張八橋鋁粘土管理所、觀音堂鋁粘土管理所等20個派出機構。全局現有工作人員592人。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底,寶豐縣土地總面積72949.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2470.95公頃,園地面積641.69公頃,林地面積3438.61公頃,草地面積8610.0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0441.7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2457.8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900.49公頃,其他土地面積987.94公頃。

【耕地保護】嚴格規范建設用地佔用耕地審批,認真落實「三個不報批」,從嚴控制建設佔用耕地規模。全年共為建設項目補充耕地230.9251公頃。與原陽、溫縣等地簽訂補充耕地協議,完成易地補充耕地2000多畝。確保了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4.1803萬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3.6416萬公頃。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體系;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已經完成,成果上報市局;完成了全縣12個鄉級規劃的修編工作,規劃成果已經省市政府批准,上報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備案;對全縣集體土地建設用地進行了清查和規劃認定,為違法佔地的處理提供依據;編制2010年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申報建設項目建新區面積90.61公頃,經省廳批復面積70公頃;做好新農村建設用地掛鉤規劃編制工作,新農村建設規劃涉及20個中心村55公頃土地的外業測量工作已經完成,內業資料的整理工作正在進行。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扎實推進。全年共計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7宗,面積154.1834公頃,其中鐵路、公路用地2宗,教育用地2宗,煤炭設施用地2宗,老年福利設施用地1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9宗,出讓面積22.4262公頃,其中工業用地2宗,商住及其他用地7宗;辦理村組企業項目用地手續31宗,面積39.9938公頃,其中補辦洗煤廠用地手續16宗,其他村組企業用地手續15宗。土地一級市場全年共徵收土地出讓金11073.864萬元,其中徵收5952萬元,追繳3500萬元,調整容積率補繳1621.864萬元。

【地籍管理】地籍管理工作深入開展,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外業調查、內業整理和資料庫建設工作圓滿完成;為建設用地審批報件、農用地轉用報件上圖210幅;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60宗、集體土地登記發證20宗,出具地類認定80餘份。

【建設用地管理】經省政府批准6個批次建設用地,分別為2009年城市第一、二、三、四批次用地共計127.4655公頃,2010年第一批城市調整區位項目用地1.8687公頃,2010年第三批鄉鎮建設項目用地2.8816公頃;12個批次建設用地通過市政府審查,報省廳待批,分別為2010年第一至五批城市建設用地項目,面積144.9146公頃,2010年第一、二、四、五批鄉鎮建設用地項目,面積115.6581公頃,2010年第一、二批掛鉤試點項目,面積92.1890公頃,2010年第二批城市調整區位項目,面積3.9820公頃。全年儲備土地面積1000餘畝。

【礦產資源】寶豐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目前已發現22種礦產,產地58處,其中煤、鐵、鋁土礦、鎵、熔劑灰岩、白雲岩、磷、水泥灰岩、水泥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和礦泉水12種礦產勘查程度較高,探明了較為豐富的儲量。優勢礦產包括煤、鋁土礦、水泥灰岩、水泥粘土4種,煤井田4處,查明資源儲量10076.90萬噸,預測的資源量200萬噸,保有資源儲量6913.60萬噸;鋁土礦產地4處,查明資源儲量1717.92萬噸,預測的資源量7414萬噸,保有資源儲量1200.53萬噸;水泥灰岩產地6處,其中工業礦床3處,礦點3處,查明資源儲量4743萬噸,預測的資源量11500萬噸,保有資源儲量4711萬噸;水泥粘土產地4處,其中工業礦床3處,礦點1處,查明資源儲量1062.08萬噸(未利用)。目前,煤已大規模開發利用,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已成為寶豐縣的支柱產業。鋁土礦、水泥灰岩、水泥粘土也不同程度被開發利用,對促進寶豐縣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一是對全縣59座礦山實際年檢23座,年檢率為39%,實地檢查率為100%;二是對韓庄煤礦等兩座煤礦和宏昌採石場等八座非煤礦山企業采礦權進行了延續,全縣59座礦山企業采礦證均在有效期內;三是礦業權核查外業工作順利通過驗收;四是省定非煤重點礦區整合工作,已按照省、市非煤資源整合工作的部署要求,完成了整合礦山現狀摸底調查、確定整合主體企業、編制整合實施方案、劃定礦區范圍等前期工作;五是對全縣煤礦企業動態檢測報告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基本完成了全縣境內礦山企業2009年動態檢測的上報備案准備工作。

【執法監察】執法力量不斷加強。2010年,為7個礦產資源所配備執法車輛10台,為國土資源所配備電動巡查車52輛。通過基層管理工作的加強,夯實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基礎。

執法機制不斷完善。2010年,聯合縣檢察院下發《關於懲治和預防瀆職等職務犯罪工作中加強聯系協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合縣法院下發《關於強化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執行工作的實施意見》,聯合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監察局下發《關於建立查處國土資源違法犯罪案件協調機制的意見》,逐步構建了國土資源保護社會共同責任機制。

衛片執法檢查進展順利。經過集中整治和核實整改,全縣有衛片圖斑32個,涉及地塊41宗,面積930.4畝。其中,合法用地25宗,涉及佔地面積686.76畝;違法用地2宗,涉及佔地面積66.72畝;偽變化宗地14個,涉及佔地面積177.02畝。違法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比例為8.46%。

違法違規用地整治成效顯著。結合土地衛片執法,配合縣政府,聯合縣發展改革、環保、建設、水利、公安、監察等部門開展了違法違規用地污染環境洗煤企業專項整治工作,在整治行動中,出動人員2100餘人次,組織車輛410台次,拆除違法違規用地污染環境洗煤企業144家。

礦產資源執法深入開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先後組織打擊行動50餘次,共取締非法礦(坑)100個(次),充填井筒30個,充填礦坑55個,炸毀、充填斜井15個,拆除電線1600米、轆轤16個,拆除房屋、臨時工棚50間,扣留違法開採挖掘機19台,載重大卡車12輛,沒收礦用絞車等設備百餘件,遣散非法採掘者260人(次),查扣非法礦產品280噸。

【信訪工作】信訪工作成效顯著。接待來訪50餘起、180人次,日常咨詢69起,引導信訪人通過法律渠道解決2起,立案47起,已結案47起,到期結案率100%。正在立案調查19起,未發生一起赴京、赴省、赴市集體上訪事項。

⑤ 新鄉市原陽縣概況

您好 原陽歡迎您
原陽縣屬河南新鄉地區,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土系黃河沖積平原,其地理坐標東經自113.36~114.15度,北緯34.55~35.11度,其四鄰,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於中牟和鄭州郊區隔河相望,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全縣轄14個鄉,3個鎮,一個農牧場,總人口68萬,區域總面積1339平方公里。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原陽,積墊了豐厚的文化,哺育了傑出人才,有目共睹,有口皆碑。改革開放以來,乘天時、地利的東風,又孕育了令人爍目的諸多優勢。
原陽縣南依省會鄭州,北接市府新鄉,西傍工業重鎮焦作,東與七朝古都開封隔河相原陽縣
望,居四市交匯之中心。與省會鄭州一河之隔、四橋相連,被譽為「鄭州後花園,新鄉南大門」。
交通優勢
原陽縣西靠京廣大動脈,北依新荷新線。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新原快速路縱跨博浪南北,焦(作)珠(海)高速連接線、國道106—107連線,鄭滑公路橫貫原陽東西,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京珠高速公路黃河大橋和即將動工建設的中原黃河鐵(公)路大橋以及建設中的花園口黃河浮橋將鄭州市與博浪大地緊原陽縣
緊連在一起。國道、省道縱橫交織,一派繁榮。前往省會鄭州的路程約30分鍾,新鄉市路程僅需20分鍾,原陽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需約40分鍾,形成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電力優勢
全縣有220KV變電站一個,110 KV變電站2個,35KV變電站12個,年供電量6億KWH。充足的電力供應,低廉的電費價格,確保企業低成本運營。
水資源優勢
原陽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水資源充沛。共設三個大型引黃灌區,年供原陽縣
水量達1億立方米。地下水質優良,且有多處地下溫泉遍布縣區周圍。
勞動力優勢
原陽縣是河南省勞務輸出基地縣,全縣有20餘萬高素質和經過培訓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可向非農行業轉移,勞動力成本遠抵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生態優勢
原陽縣地處黃河故道,黃河灘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1%,黃河濕地面積全省最大,水域廣闊,無污染,樹林覆蓋率居全省平原地區首位。
產業優勢
農業以小麥、水稻兩大作物為主,玉米、花生、蘋果、大杏具有傳統優勢。原陽為國家確定的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縣,全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2004年通過河南省農業標准示原陽大米
范縣驗收,優質小麥名冠全國。優質水稻種植面積50萬畝,引用黃河水澆灌的享譽「中國第一米」的原陽大米,以其晶瑩剔透,營養豐富、無污染、無公害五次榮獲國家金獎,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位綠色食品,2002年獲得河南省首枚原糧類證明商標,並被授予 「河南名牌農產品」稱號。工業生產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綜合化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乳產品生產、棉紡、釀酒為主的工業體系。原陽縣已成為河南省汽車制動器最大生產基地。 工業園區與產業聚集區 全縣共規劃兩個工業區和兩個產業聚集區。縣城工業區總體規劃布局為「一個綜合中心區、兩個副中心區、兩縱兩橫「井」字形城市發展軸、三個工業區、七個居民區」,城市用地規模將達到2200公頃,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23萬人。橋北新鎮規劃面積位80平方公里。定位位「新鄉市域南部新興的副中心城市,鄭州都市圈核心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北岸有水鄉特色的現代化生態新區」。其起步區規劃面積16.9平方公里,規劃有「一個綜合中心區」「兩條景觀軸」「四個城市組團」「四個居住區」,為加工業、倉儲、物流配送、人居和會展的最佳選址。目前,投資11億元的河南省農科院高新技術試驗基地項目、投資10.5億元的省農墾集原陽縣
團清真牛羊養殖屠宰加工項目、投資3.5億元的浙江萬向集團制動器工業園區項目、投資1.2億元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乳製品生產項目等都已在兩個工業區落戶,投資18億港幣的香港仁基集團30萬噸車用乙醇生產項目已簽合同,澳大利亞、台灣、福州、深圳、鄭州等一大批工業項目正在簽約。福寧集和太平鎮產業聚齊區都已做科學規劃,按照高起點、環保型、現代產業聚集型模式興建,是投資興業的好去處,園區內一大批工業項目、三產項目已相繼進駐。
原陽大米
最值得原陽人民驕傲的,當屬素有「中國第一米」之稱的原陽大米。原陽大米是種在了經過黃河水淤平改良後的土地上,並經過了有機化合物和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的黃河水的澆灌,在加上該地區晝夜溫差大的特殊氣候,從而造就了原陽大米的一流品質。有趣的是,該縣鹽鹼地又賦予了原陽縣
大米先天的鹼性,使原陽大米煮飯時不需加鹼就香味十足。所產大米獨具特色,米質晶瑩透亮,軟筋香甜,香味純正,適口性強,經國家權威部門化驗對比,原陽大米的蛋白質、澱粉以及銅、鐵、鈣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於國際有名的泰國香米。 1990年被指定為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專供食品,曾在「七。五」星火博覽會和第一、二屆農業博覽會上連獲金獎,1996年3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准為綠色食品,2002年10月原陽大米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原產地證明商標」,成為河南省第一枚獲准注冊的原產地證明商標,也是全國大米行業第一家,被譽為「中國第一米」。原陽大米黃金晴品種曾於2006年1月份出口加拿大,該次出口是採用美國糧食進口標准。該標准不僅在農葯殘留、重金屬污染、黃曲酶素含量等58種理化指標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要求成米破碎率不超過5%,含水量不超過14%,夾雜物為0。 為此,原陽縣在水稻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水稻標准化生產規程,專門配備了技術人員進行田間指導,並引進了先進的稻米加工、除雜和烘乾設備。原陽唯一米常年加工供應「黃金晴」、"「豫原一號」、「H301」等優質原陽大米。生產出的大米產品完全符合國家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准。保證食品安全是我們服務的第一宗旨!用文化和內涵包裝產品,以產品傳播文化,展現原陽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近兩年經農業科技人員攻關的富硒、富鐵米,硒、鐵含量分別提高4倍、10 倍以上。目前全縣水稻種植面積 45 萬多畝,其中黃金晴、H301 白香梗等優米達15萬多畝。 素有「中國第一米」之稱的原陽大米,因黃河水有機化合物和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以及鹽鹼地改良後的特種地質和晝夜溫差大的特殊氣候等共同原因,讓原陽大米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微量元素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四項指標均優於風靡世界的泰國米。

網路 原陽縣 http://ke..com/view/141260.htm?wtp=tt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