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范大學地質地貌實習
A. 誰有長春地區的地質地貌資料啊
一、 總體概況 長春地區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城區下部分布著深厚的白堊系泉頭組,為一套紅色較粗粒碎屑岩,均為不透水層或含水性極微層,地層深厚,岩層緻密,傾角很小。此外,第四世紀沉積相當普遍,洪積層上部為黃土狀物質,下部為紅色粘土或砂粒層。新構造運動以來,地體微升,地表受流水切割,溝谷發育,形成微波狀台地平原。二級階地黃土狀亞粘土厚15?5米,抗壓強度20?5噸/平方米,是較佳的天然地基。一級階地(二道區)亞粘土層地基抗壓強度8?1噸/平方米,但地表下2?米深處有一淤泥夾層,不適於天然地基,下部是砂、沙礫層,抗壓強度25?5噸/平方米,距地表6?1米以下是基岩,對大型、特大型建築基礎置於基岩上最為有利。 長春市的地貌特點,是遠依山,近傍水,以平亢的台地平原為主。主要地貌類型為:(1)低山丘陵;(2)台地平原;(3)沖積平原;(4)火山錐體。 長春地區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較豐富,共有土地面積188.81萬公頃,其中耕地110.79萬公頃,佔全部土地面積的58.7%;土地主要是黑土、草甸土、黑鈣土,分別占土地面積的34.5%、29.06%、15.28%;土地肥沃,一般黑土層厚達0.6~1.0米。 二、 地形地貌 長春地區的地形地貌較為復雜,有大量的低山丘陵,如市郊區的大頂子山以東以南的山區和湖區,還有樂山等中等高度的山系。河谷平原主要有伊通河河谷平原、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等。長春地區屬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褶皺系松遼拗陷的東部邊緣,有著十分典型的褶皺地貌。還有長春東南的凈月潭周圍有很多死火山,如位於吉林農業大學的大頂子山就是侏羅紀的火山遺址,其岩石和地表土都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三、岩石類型 長春地區的岩石類型很全面,主要有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還有大量的片麻岩、板岩、玄武岩、花崗岩、輝綠岩、火山角閃岩、礫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千枚岩等。
B. 東北師大自然地理研究生考什麼
1.自然地理就是一個專業,下面由於有不同方向的老師所以會分為一些方向。具體的選什麼方向主要是看你想干什麼了:要是想輕輕鬆鬆的拿個碩士文憑就可以學綜合自然地理(許嘉巍教授)、土壤(許林書教授)、水文(秦麗傑和張郁副教授)和氣象(吳正方教授,季英華副教授),這都是不用怎麼干累活的方向,很少出野外。要想過的充實一些就學災害(張繼權教授)、地貌(王升忠教授)、地質(介冬梅副教授)和生物(殷秀琴教授),涉及到出野外和室內試驗的問題,比較辛苦。濕地科學已經早就分出去了,教法也單分出去了,不屬於自然地理。
2.考研除了英語和政治之外還有專業課和數學,專業課主要是由氣象與氣候學,地貌和綜合自然地理這三個主要部分構成。參考書可以看周淑貞的《氣象與氣候學》,許嘉巍和劉惠清的《現代綜合自然地理》,還有《地貌學原理》,主要的部分也都在這三本書里了。此外最好還看看關於土壤地理學、水文學和生物地理學的一些知識,筆試可能出,復試也用得著。數學好像是改成了數四了,包括高等數學、概率和線性代數,總的來看數學不難,分數線也就不會超過90分-100分。專業課復習的時候可以買一套歷年的真題,9月份東北師大的檔案館有往出賣的,買最近幾年的就行了。英語分數大概在45左右,政治不用太擔心,一般都能過的。
現在好好准備英語就可以了,到時候可以到東北師大網站上看具體的信息。
C. 東北師范大學實習會去哪裡啊~~
本科教育實習基地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個市(縣級市)、縣,83個實習基地學校。實習基地分南、北兩片;南片以理科為主,北片以文科為主。以縣為單位實行區域管理,每一個縣有一位教師作為區域組長負責該區域總體實習管理
我們學校當然會有實習基地了,最好的要屬於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還包括周邊的高中和初中,很多,按任務和人數以及學院的實力分配到不同的學校,每個學校由一位老師負責。學校要求你去哪個學校就去哪個學校實習,不準自己找地方實習,但是負責你的實習教師可以讓你自由選擇,就看你跟老師的關系或者那個老師的態度了。你要是非師范類,那麼學校就不給提供實習的單位,這個就需要自己找了,自己想去哪個就去哪個,只要你能找到就可以
我們學校的實習單位很多在長春本市,師大附中、實驗、周邊的城市的高中,比如九台。公主嶺、德惠、扶余等等,給你舉個例子,校內的資料啊,
長春市農安高級中學(高中)
農安縣實驗中學(高中)
永吉縣朝鮮族第一中學
永吉縣實驗高中(高中)
永吉縣第四中學(初中)
蛟河市第一中學(高中)
洮南市第一中學(高中)
舒蘭縣第三中學(初中)
舒蘭市第一中學(高中)
安達市育才高級中學
榆樹市第二中學(初中)
九台市實驗高級中學
九台市第一中學(高中)
榆樹市實驗中學
長春市榆樹高級中學
安達市第七中學
農安縣合隆鎮高級中學(高中)
農安縣伏龍泉鎮中學(完中)
洮南市第八中學
蛟河市第五中學(初中)
舒蘭市第十一中學(初中)
榆樹市第一高級中學
九台市營城一中(高中)
林甸縣第一中學
林甸縣第二中學
洮南市第四中學
農安縣柴崗中學(初中)
洮南市第十中學
蛟河市第十中學(初中)
舒蘭市實驗中學(高中)
永吉縣第七中學(初中)
長春市九台高級中學(高中)
榆樹市第五中學(初中)
舒蘭市第二中學(高中)
永吉縣第十中學(初中)
蛟河市第二高級中學
農安縣第十中學(高中)
撫松外國語學校
農安縣合隆鎮初級中學(初中)
蛟河市實驗中學(高中)
永吉縣第三十五中學(初中)
舒蘭市第七中學(初中)
榆樹市第六中學(初中)
柳河縣第八中學(高中)
柳河縣第一中學(高中)
柳河縣朝鮮族完全中學(完全)
梅河口市實驗中學(初中)
遼寧省桓仁實驗高中
遼寧省桓仁滿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初中)
桓仁縣西江中學(初中)
東豐縣實驗中學
梨樹縣第二中學(完全)
公主嶺市第四中學(初中)
長春市第一五一中學(高中)
撫松縣第一中學(高中)
梨樹縣第四中學(初中)
東豐縣第三中學
桓仁縣五女山學校(初中)
梅河口市博文中學(完中)
柳河縣第十中學(初中)
柳河縣第三中學(初中)
桓仁縣二戶來學校(初中)
東北師大農村附屬實驗中學
梨樹縣第一高級中學
長春市第153中學(初中)
柳河縣第九中學(初中)
梅河口市第五中學(高中)
東豐縣第二中學
梨樹縣第三中學(初中)
公主嶺市第六中學(初中)
公主嶺市第七中學(初中)
長春市第154中學(初中)
撫松縣第二中學(初中)
柳河縣第七中學(初中)
梅河口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中)
桓仁縣沙尖子學校(初中)
東豐縣第四中學
公主嶺市第一中學(高中)
長春市第一五零中學(高中)
撫松縣第三中學(初中)
安達高中
林甸縣四中
D.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一、實習地點概況
二、實習時間和人員
三、實習內容
四、實習的收獲
五、實習中出現的問題
基本上都是按此順序寫的,詳細內容得看你自己了。
E. 實習區地質現象概述有哪些
了解和掌握實習區域的區域地質概況之後,接下來將進行野外實習的具體准備工作。按照野外作業的規定,實慣用品包括:「野簿」(野外工作簿)、地質錘、羅盤、放大鏡、地質包、三角尺、量角器、鉛筆、繪圖筆和橡皮等。一般要求5~6個人分為一組,成員中要根據身體狀況合理搭配。女同志不能集中於一組,這樣便於野外工作中互相幫助,除野外實習工具外,也要根據實習的季節,實習區域地理氣候特徵等情況,做好生活用品的准備。如夏季多蚊蟲,可以考慮攜帶蚊帳,野外工作主要靠步行,為方便於行走應攜帶運動鞋和野外工作服及洗漱用品,同時准備一些常用葯品,感冒葯、暈車葯、正骨水、創可貼、蛇毒葯、清涼油或風油精和消炎葯等,以備途中可能發生的常見疾病。
A.基岩海岸海蝕地貌特徵在實習區內,海岸的基岩為花崗質岩石。據地質學者研究,這些花崗岩的成因是屬於岩漿作用類型,在新太古代花崗岩遭到晚期岩脈的侵入,後期又遭到了強烈的變形和變質的改造。主要礦物有石英、長石,還有黑雲母、角閃石等。其顏色為淺灰色、灰白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其構造呈塊狀,在岩石中可以見到暗色片麻岩和角閃岩等包體,並普遍發育著後來侵入的淺色偉晶岩脈和石英脈。這些是實習區海岸基岩的岩石學特徵。
在海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海岸岩石呈現出各種形態,並伴有因坍塌而成的破碎的礁石。這些都是由於海岸波浪運動而形成的海蝕作用的特徵。當我們站在海邊,看著海浪由遠及近,一排排地向岸邊推進,海浪擊打到岩石上,飛濺起白色的浪花,令人心潮隨之起伏,激動不已。這種現象就是海岸的波浪運動,久而久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海浪就雕琢了海岸千奇百怪的模樣,這種現象就是海蝕作用的結果。
基岩海岸的波浪一般都是拍岸浪的形式。由遠及近,波浪的形態從對稱、波高低、波峰線不連續,逐漸過渡到不對稱、波高增大、波長減小、波峰線連續的波形,最後與海岸的岩石相撞形成驚濤駭浪,這就是拍岸浪。實習老師告訴我,拍岸浪使波浪的能量瞬間消耗在被撞擊的岩石上,使岩石遭到破壞。這種形式一次次地反復,無休止地運動,由此形成了各種海蝕地貌。
我問實習老師,海浪的運動形成海蝕作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被侵蝕的海岸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形狀各異的形態呢?她笑著看了看我,眼神中帶有可以察覺到的欣慰。她告訴我,基岩海岸被侵蝕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波浪的能量逐漸消耗於被侵蝕岩石的過程。在拍岸浪的長期作用下,基岩被不斷地沖刷,拍打而出現碎裂,逐漸形成了海蝕凹槽和海蝕溝等海蝕地貌。海蝕凹槽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凹槽上部的岩石缺少了支撐的基礎,重力失去了穩定性,最終造成岩石的崩塌,這就形成了比較陡直的海蝕崖。拍岸浪是在時間的長河中無休止地運動著,海蝕作用也不間斷地進行,這就會形成新的海蝕凹槽,海蝕凹槽不斷地擴大,則又形成新的海蝕崖。這種作用的結果,造成海蝕崖朝著陸地的方向不斷地節節後退,陸地前方的海岸帶寬度則不斷地增大,由此形成了一個微微向海洋方向傾斜的波切台。隨著波切台的不斷拓寬,前進的波浪在到達海蝕崖之前,它的能量也就被逐漸消耗掉,直至波浪沒有足夠的能量破壞海蝕崖的基底時,就不會再出現新的海蝕凹槽,最後波浪對基岩海岸的侵蝕作用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在這個平衡狀態沒有到來之前的海蝕作用的全過程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海蝕地貌。比較常見的有:海蝕凹槽、海蝕溝、海蝕崖、海蝕柱、海蝕岩礁、海蝕岩垛、海蝕穹、波切台等。
B.基岩海岸海洋生物特徵在實習區的基岩海岸潮間帶(潮間帶指潮汐漲落的空間地帶)有豐富的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大多數固著在基岩的表面,隨著潮汐漲落的規律有良好的分帶性。如藻類、鹿角菜、海白菜以及海葵等大多分布在下部;牡蠣、笠貝、銹凹螺、紫貽貝、荔枝螺等大多位於中部;又如海蟑螂、藤壺、短濱螺等多在上部。所謂的上、中、下帶的區分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界線。除上述海洋生物之外,還有褐藻、紅藻、苔蘚蟲、有孔蟲、石龜、介形蟲以及多毛類等生物也可以在基岩海岸中見到。螃蟹類的生物通常活動於岩石縫隙間,而魚、蝦、海星等生物則主要生活在海水中。
關於基岩海岸中常見的生物特徵描述如下:
?海蟑螂學名海岸水虱(Ligia exotica),又名海蛆,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黑棕色,常與岩石顏色相近,具保護色作用。扁橢圓形,長3~4厘米,長寬比約為2。頭部短小,眼睛大而圓,位於頭部兩側,胸肢7對,2個觸角,體後1對長尾肢,末梢二分叉。爬行速度快,成群結隊生活在高潮線及潮上帶岩石中。
?藤壺(Balanus)
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蔓足亞綱,藤壺科。固著基岩表面生活,殼體外有6塊堅硬鈣質殼板,頂部一對背板和一對盾板組成口蓋。其中個體較小的小藤壺生活在高潮線附近,殼體被腐蝕呈灰色或暗灰色。個體較大的藤壺生活在潮間帶的中、上位置,灰白色,殼板上具有縱肋。
?短濱螺(Littorina brevicula)
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黑褐色,夾雜白、黃色斑,殼頂紫褐色。殼體小,似球狀,殼口卵圓形,螺層約6層,結實。螺層上有4~5條螺肋,體螺環的螺肋約10條,粗細不一。螺層中部擴張,形成較明顯的肩部。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的上、中部,以足絲固著在岩石表面上,成群出現。
?黑偏頂蛤(Modiolus atrata)
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殼表面呈黑色,殼內淡藍色。貝殼個體很小,近三角形,殼頂偏向背緣而得名。腹緣略凹,背緣呈弓形,後緣圓形。足絲淡黃色,極細軟。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的上、中部。
?牡蠣學名僧帽牡蠣(Ostrea cucullata),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殼體大多呈不規則三角形,殼頂小尖長,兩殼不對稱,終生以左殼固著生活在岩石表面。左殼大,呈帽狀(故得名「僧帽」)。右殼平如蓋,表面具同心環狀鱗片,顏色為黃色或暗紫色,殼體內部呈灰白色,肌痕大,位於中央偏上。鉸合部呈三角形,韌帶槽狹長,呈銳角三角形。牡蠣主要生活在潮間帶中、上部,但個別可達潮下帶。退潮後牡蠣雙殼緊閉,靠殘留水體維持生命。牡蠣肉質鮮美,殼體易損傷皮膚。
?笠貝(Acmaea)
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灰青色,灰黃色。殼體小,斗笠狀,殼體薄,周緣完整呈卵圓形,無螺旋部。殼頂高起,位於近中央而稍向前方。殼頂較鈍,常被磨損。殼邊常有三角形放射狀棕褐色帶,殼內白色,有棕色斑塊。以寬大的肉足吸附在岩石表面,較結實。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的中、上部。
?海葵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小東山海岸常見的類型屬於綠海葵(Sagartia leucolena)。外形呈圓筒狀,口盤部中央有口,周圍分布許多觸手,數目約是5或6的倍數。以蕊盤分泌物附著在岩石表面上,當觸手伸開時呈現葵花狀,故取名海葵。
?海白菜學名石蒓(Ulva lactuca),屬於綠藻植物門。綠色,葉片狀。由兩層細胞組成,莖很短,基部有盤狀體固著在岩石表面上。主要分布於潮間帶下部。
?海帶又名海草,屬褐藻門,海帶科。呈單條分支管狀,管壁由一層細胞組成。幼體以基部固著在岩石表面生活,長大後隨波逐流漂浮在水中生活。
?鹿角菜又名鹿角、猴葵等,屬褐藻門。藻體綠色,下部橫卧,上部直立。直立的部分呈圓柱狀,叉狀分支,一般高達10~30厘米,生活在潮間帶下部。
?銹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貝殼圓錐形,堅厚。螺層約7層,各層微顯膨圓。殼表面密布細線狀的螺旋紋和粗大的向右傾斜的放射肋,生長紋細密,與斜的放射肋成十字交叉。表面黃褐色,有鐵銹色斑紋。殼口斜,呈現馬蹄形。生活在潮間帶中、下區的岩石間,以藻類為食。
?脈紅螺(Rapana venosa)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個體大,螺層6級,螺旋部矮,體螺環中部寬大,基部收窄。殼面密生較低的螺肋,粗細均勻。縫合線較淺,每層靠上部由連續的螺肋形成肩角。殼色為黃褐色,有棕色或紫棕色的斑點。殼口很大,內面杏紅色。外唇邊緣隨殼面的粗肋形成犄角,內緣具多褶,內唇弧形,上部薄,下部厚,向外伸展與綳帶共同形成假臍。生活在數米或十餘米水深的淺海泥沙碎貝殼質海底,其幼小個體則常見於潮間帶岩礁間。
除了上述海洋生物之外,還有褐藻、紅藻、苔蘚蟲、石龜、有孔蟲、介形蟲和多毛類等生物通常也生活在基岩海岸中。此外,螃蟹類生物通常活動於岩石縫隙間,魚、蝦、海星等生物主要生活在海水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小東山一帶基岩海岸的沉積物中常含有一些沙質海岸海洋生物碎片(例如舟蛤、菲律賓蛤、櫻蛤、毛蚶等),而這些生物碎片的原生物通常不生長在基岩海岸。
C.沙質海岸海洋生物特徵沙質海岸的形成也是由於波浪作用導致的。波浪的作用能夠引起接近海岸地帶的沉積物的運動,這就是搬運和再沉積的過程。當激浪沖擊海岸時,會形成向陸地前進的水流(稱為進流),當前進的水流沖向海岸時就會把水下的砂、礫等物質搬運到岸上,當退回外海方向的水流(稱為迴流)運動時,部分砂、礫又被搬運回水下。進流與迴流的往返作用,使砂、礫在運動中被磨圓並且得到了篩選,一部分在海岸形成礫灘、沙灘或沙坎;另一部分則在離海岸有一定距離的水下沉積下來,成為平行於海岸的沙堤或沙壩。所謂的沙質海岸就是這種作用的結果。
由於生存條件的不同,實習區內沙質海岸的海洋生物與基岩海岸的生物則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螺(Umbonium)
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殼面光滑,淡棕色,夾紫或紫棕色波狀放射狀花紋。殼體呈圓錐形,低而寬。殼質結實,7個螺層。螺旋部低,縫合線淺。殼口近四方形,殼底平坦,臍孔被一白色胼胝掩蓋。主要生活在潮間帶中、上部。
?毛蚶(Arca subcrenata)
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白色殼體,常有褐色、棕色絨毛,殼皮厚(故得名「毛」蚶)。殼體中等大小,堅厚。長卵圓形,左、右兩個殼體不等,右殼略大。背側兩端顯稜角,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殼頂突出,向內捲曲。表面放射肋凸出,肋條數量約35個。肋上顯有方形小結節,尤其出現在左殼。前閉殼肌痕馬蹄形,後閉肌痕卵圓形。幼體毛蚶可用足絲附在海藻或岩石上,成長後移入泥沙淺埋,水管不發育。主要生活在潮間帶有淡水注入的泥沙中。
?竹蟶(Solen)
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黃色外殼皮,柱狀或長卵形。兩殼相等,殼壁脆薄,殼頂低,韌帶在外方。主要生活在潮間帶的下部泥沙灘中,穴居很深。
?灘棲螺(Batillaria)
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黃褐色,殼口局部呈色環帶。殼體呈小錐形,小而結實。螺層12~13 層,縫合線明顯。各螺層寬度增加均勻,體螺環較短小。殼口卵圓形,有較短的前溝。主要生活在潮間帶,退潮後通常爬向淺的積水處,數量多,密度大。
?紫貽貝(Mytilus elis)
軟體動物門,雙殼綱。貝殼一般呈楔形,兩殼對稱,半內韌帶長,鉸合齒退化成小結節,前閉殼肌消失,生殖腺擴展到外套膜。殼頂位於貝殼的最前端,貝殼長度不及寬度的兩倍。
?馬糞海膽(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
棘皮動物門,海膽綱,外形似馬糞,大棘短而密集。殼板縫合線上無凹痕。體色變化較大,有綠色、紫色、灰紅、灰白、褐色和赤褐色。生活在潮間帶岩石下和石縫間。
?海燕(Patiria pectinifera)
棘皮動物門,體較大,腕短,體盤大,緣板小,背板上有顆粒狀小脊,背骨板成疊瓦狀排列。生活時背面顏色鮮艷,口呈橘黃色。
?寄居蟹(Diogenes sp.)
寄居在螺殼或貝殼內。生活於潮間帶底棲爬行。若在泥沙灘上運動,往往留有爪痕。
?舟蚶(Arca navicularis)
貝殼結實,近長方形;當兩殼合起,殼頂向上時呈舟狀。前方短,後方長,殼面中部稍壓縮;前端圓,後端略呈節形,中部稍凹,背緣直,腹緣稍凹形成腹孔。殼面黃白色,具紫紅色花紋。放射肋規則,在前部和後部粗壯,中部則細弱,具有不很明顯的結節。殼頂突出,彎曲;兩殼頂距很遠;韌帶面寬而平,背有棕黑色表皮,並具有菱形溝。殼內面色紫,鉸合面狹長,齒短而密。前閉殼肌長卵圓形,後閉殼肌長方形。生活在6~24米深的岩礁間,用足絲附著他物。肉可食。
?布紋蚶(Arca decussata)
貝殼橢圓形,扁平,殼頂稍凸出,互相接近,位於前方,約相當於殼全長的1/4處;貝殼表面同心生長脈相當凸而密,與放射肋相交呈布紋狀。殼表面白色,背有棕黑色毛發狀表皮。鉸合面窄,前後兩側比中央寬,齒較大而稀,片狀,中央則較小,兩側較大。前閉殼肌痕橢圓形,後閉殼肌痕大。生活於淺海,用足絲附著於岩石、珊瑚礁的縫隙中或其他貝殼上。肉可食,貝殼可燒石灰。
我們在這里介紹的是實習區內旅遊者可見到的海洋地質現象。實際上在實習區內還有如岩漿作用、河流、地下水地質作用、地質構造等現象。這些現象還是留給地質學家們去觀察和研究吧!
F. 跪求地質實習報告範文
一、 實習概述 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一的能力。 實習任務: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和直接感觀的體會和認識,如通過對實物標本、模型、圖件等的觀察與分析,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並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築材料等資料後,學生通過野外的實地勘察,進一步了解場地的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等。 實習時間:一周 實習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實驗室,廣州番禺蓮花山
二、實習內容成果
(一)、時間: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 地點: 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 內容: 實習動員,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 今天是我們班工程實習的第一天,一開始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實習動員講座,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情緒。稍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地質圖的閱讀分析,學習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們可以大概地從地質圖上分析各類的地質現象。在講解工程地質勘察的時候,老師以《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為例,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工程地質勘察方法,分析工程地質條件,如何制定工程地質勘探的布置,如何閱讀已有的勘察報告和完成自己的勘察報告。 由於老師的詳細講解,我們班的同學們對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充滿了熱情,大家在剩餘的時間里積極到圖書館查找相關實習資料,以求能夠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掌握實習任務所要求的,為我們以後的工作關於地質這一塊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二)、時間:: 10月23日 星期二 晴 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圖書館。 內容:閱讀收集整理資料,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 今天老師安排我們在課室觀看影象資料—不良地質現象,基本上不良地質現象都是地殼上部岩土體受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在21世紀這個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的時代,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的影響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老師的播放的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各類的不良地質現象。通過影片的觀看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結果,聆聽專家是如何勘察地質現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這樣的教學比光坐在教室里看課本形象易懂。 (三)、時間: 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地點: 廣州番禺蓮花山 內容: 蓮花山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 今天我們的安排是進行野外實習:蓮花山踏勘,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早上8:30在學校出發,由於包車有延誤,時間推遲了一下,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到達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獅子洋西岸制高點的蓮花山。早在很久前我就聽說過這座名山,這次終於一睹其風采,出發前我在網上找了些蓮花山的介紹: 蓮花山佔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溶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風景名勝區。「蓮峰觀海」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花山歷史文化積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歷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歷史的見證者。番禺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很多,其中蓮花山上的古跡最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擁有國內罕見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採石場遺址,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省會華表」蓮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間建造的蓮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 到達蓮花山映入眼簾的風景簡直讓人如痴如醉,從停車場向東南方向走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座寶相庄嚴、慈顏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廣場中央。舉目瞻仰,湛藍的天空中一朵朵白雲飄浮天際,襯托著觀音菩薩好像騰雲駕霧,彩霞披身。觀音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銅立像。觀音寶像面向東南,遙望浩瀚的獅子洋,「望海觀音」因而得名。 再繼續向前走,走過約一百米由花崗岩鋪設成的台階,花崗岩:深成侵入岩。多呈灰白色、灰色、肉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長石為主,全晶質等粒結構,塊狀構造。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向飛鷹古道走去,古道是建在峭壁上的人工開鑿的隧道。古隧道的岩層是由紅色砂岩組成的,是典型的沉積岩,它形成於白堊紀上統時代。這些紅砂岩層狀構造,層理明顯,用小鐵錘可以敲出一塊岩石標本。由於它的分布很廣,易於加工開采,多數強度較高,耐風化,是工程上廣泛採用的建築石料。繼續前進可以見到由四塊相連的大岩石組成,兩側聳起的兩塊片岩如同飛鷹的兩翼,後部高聳的片岩如同飛鷹的翹起的尾巴,平鋪向外延伸的岩石如同飛鷹的頭部和嘴巴,岩石組的形狀如一隻遨遊天空的飛鷹,神威懍懍的飛鷹岩! 再往回走就可以看見獅子岩。獅子岩位於蓮花山的東麓,一石酷似雄獅,盤踞山崖,面向東方,狀似向著珠江口吼叫,所以蓮花山也被稱「獅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稱為獅子洋。據考古學家分析,蓮花山原只是海面上的一個小島,千萬年過去,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抬升,蓮花山成為陸地的丘陵,海底也變成了陸地。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的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風化而成今天的形狀。它像蓮花山的忠實守護者,日夜守護著蓮花山。它也是蓮花山滄海桑田變化的最佳見證。獅子岩的岩層組成也是蓮花山典型的沉積岩中的砂岩和礫岩。
在獅子石後面有一個人工開鑿出來的岩洞叫作觀音岩,經人工開鑿後呈現水平層理。再往前走我們一路經過了八仙岩、浴仙池、劍門、百福圖、燕子岩、南天門、神仙橋。 值得一提的是燕子岩。燕子岩是古採石場的精華所在。區內峭壁嵯峨,巨石橫空,或形成一線鳥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偉壯觀,氣勢巍然。從崖下向上仰望,只見四面崖壁連環對峙,奇峰突屹,廣闊的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搖搖欲墜,令人驚心動魂,神搖目眩。在燕子岩景區,細聽岩上滴水聲,看著盤旋飛舞的燕子。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綠色的牆壁,每當春夏之交,花開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這里風景秀麗,山水相襯,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導演們首選的外景拍攝地。 在蓮花山上你隨處都可以見到各類的花草樹木,有松樹、榕樹、菩提樹、熏衣草……全都是因為蓮花山是處於三角洲沖積地帶,在陸地上升的過程中,將海底肥沃的土地帶上,所以在山上能夠栽種各種類的花草樹木。也正是由於其地出珠江入海口,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山腳的桑基魚塘也有很好的收益。 此次野外實習—蓮花山之行,到此告一段落。這是一此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從煩喧的環境和沉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融入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當然我們沒有忘記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親臨野外環境,與山裡的岩石有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讓我們能夠運用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去對一個沉積岩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進行分析。特別是蓮花山上最常見的棕紅色的砂岩,對它的層理、節理和工程地質性質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很多是在書本上所沒有的。由於蓮花山是一個古代的採石場遺跡,很多的岩層都經過了人工開鑿,破壞了原有的岩層地貌,會出現不良的地質現象,所以在開鑿的過程中注意防止不良地質現象的出現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四)、 時間: 10月25日 星期四 晴 地點:廣工大地質實驗室 內容:室內造岩礦物、岩石的認識,老師再次幫助重溫地質圖的閱讀,在給出的《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工程場地勘察數據,完成勘察報告的其它部分。
(五)、 時間: 10月26日 星期五 晴 地點:學校 內容:完成實習報告。
三、實習收獲、體會 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於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並且通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對以後更好地將地質學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大的幫助。 希望能幫你完成你自己需要的報告~!!
G. 我是一名大三學地理科學的學生 打算考東北師范大學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生 我應該准備一些什麼復習資料
你好。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希望你能給你些參考:
一、自我介紹。我是自然版地理學專業的碩士,畢業已權經5年了,剛參加完自然地理學博士考試,自大學本科以來一直在自然地理領域內,對這個專業算有一些了解。
二、考研准備。1.選擇學校。你選擇的東北師范大學在國內自然地理學專業算是比較好的了,自然地理專業設有01綜合自然地理02生物地理03應用氣候04土壤地理05地質與地貌06水資源與水環境6個方向。在國內綜合排名我認為是在前5位了。2.具體准備。東北師大自然地理考研的科目是英語、政治、高等數學、自然地理學。四門課程里,最難的英語了,其次是數學,再次是政治,最後是專業(我這樣認為)。如果你數學、英語基礎好,考研對你不難。我當年也是考這四門,最吃力的是數學。我的英語基礎還可以,當時超過國家線21分。專業課150分得了144分。我給你三點建議:一是英語學習。英語學習要持之以恆,突擊是不行的。二是數學和專業。建議taobao上買以往的試卷看看,理解題型和出題的方向。因為這兩門是學校命題。我這里有很多學校的自然地理考研的題,需要的話可以免費提供給你。祝你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