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地質

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22 12:46:28

1. 請問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強嗎

不強。上抄海海洋大學的海洋學科實力其實很弱的。目前仍處於「培育階段」,上海海洋大學的海洋科學學院其實主要還是海洋生物方面的專業。(其實還是以前水產的底子啦)

上海的話,一共有五家高校有海洋類專業,而且分工各不相同,
1、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是上海海洋科學最強的學院(海洋地質、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等基礎科學上海首屈一指,無人能比)
2、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學院在船建方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畢竟上海交大船建學院是院系調整後主要留在上海的學院,其他都調到西安交大了,該校有國內領先的海洋深水試驗池等)
3、華東師范大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專業(近海工程是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師大在海洋環境科學方面發展迅速)
4、上海海事大學的航運物流和港口專業實力最強(航運管理與控制工程,港口機械、該校目前海洋材料專業發展很快)
5、上海海洋大學主要是海洋生物類專業(海洋生物資源、海洋捕撈學、海洋漁業等)

2. 華東師范大學用英語怎麼說

華東師范大學英文名: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華東師范大學簡稱「華東師大」,成立於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聖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和浙江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

1972年與上海師范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並,改名上海師范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范大學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上海教育學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學院等先後並入。



(2)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地質擴展閱讀

華東師范大學師資力量:截至2019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3,990人,其中專任教師2,317人。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師1,827人。

其中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2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3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5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及國家教學名師入選者9人。

人社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青年千人2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3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9人。

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2人,上海市"東方學者"入選者32人,上海市"領軍人才及後備"入選者27人,上海市"千人計劃"入選者21人。

"雙百人才計劃"入選者(含紫江優秀青年學者、紫江青年學者)174人次。學校主要校區為閔行校區(地址為上海市東川路500號)和中山北路校區(地址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號),校園佔地總面積約207公頃。

3. 海洋專業大學排名

全國海洋抄科學專業大學排名依次如下: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河海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原由解放軍理工大學申報)等。

4. 求問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地質考研信息

同時收到了海洋二所 跟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的復試通知 可我有同學考那具體待遇沒問但是聽起來也還不錯的樣子~~2所杭州當然也很不

5. 海洋二所 跟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哪個好點呢

怎麼還可以同時收到兩個地方的復試通知呢?具體我也不知道...雖然跟LZ學的專內業不一樣 但是有點聯系容 我有同學考2所...就是2所比較接近工作單位的性質,然後待遇可能會好些 因為它是隸屬於國家的。。然後華東師范大學 在上海這個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吸引人,我有同學考那具體待遇沒問但是聽起來也還不錯的樣子~~2所杭州當然也很不錯啦~~呵呵LZ自己好好考慮吧。話說2所不是復試完了么?難道不同專業復試時間也不一樣?

6. 華東師大有多少院士,化學系有多少院士

兩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學系2人 童慶禧(1935.10-),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湖北武漢人。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 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研究的專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 江蘇張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 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 後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從事多光譜和成像光譜技術研究, 期間曾赴國外進行合作研究, 為我國建立機載實用遙感系統提供了多種先進的遙感手段, 並推動了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先後研製成功多光譜掃描儀、 成像光譜儀、超光譜成像儀。在航空遙感器應用於水文、地質、 考古、環境污染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開拓三維成像遙感新技術, 提出將掃描光譜成像和激光掃描測距一體化, 實現物地面控制點快速生成數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學編碼圖像, 特別適用於灘塗、沙漠、草原、島嶼等交通困難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 浙江紹興人。中共黨員。 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范學院(東吳大學)生物系,1953- 1955年華東師范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研究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爾濱師范學院生物系助教。 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讀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 殼動物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動物學會理事長、《動物學報》主編等職。 1995年4月任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導。 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學教授、博導, 現為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到法、美、德、 日、韓、南斯拉夫、荷蘭和新加坡等國的大學、研究所、 博物館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態環境學家,遼寧省遼陽市人。 1965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 現為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名譽主任暨所長。兼任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 胡和生(1928.6-),數學家,生於上海,原籍江蘇南京。 1950年1月畢業於大夏大學數理系。 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學當研究生, 師從蘇步青教授。畢業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1956年調至復旦大學任教。199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 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著名數學家E· 嘉當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 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 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 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 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 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撰有《孤粒子理論與應用》、《 微分幾何學》等專著。研究成果「經典規范場」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李瑞麟(1928.9-),化學合成專家。 1950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 曾任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甾體激素組組長,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葯物發展室主任。 曾受WHO資助以訪問學者去英美兩國訪問考察、 受美國北卡RTI研究所聘為顧問。 現為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他是中國女用計劃生育葯物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陳子元1924.10.5,核農學家。祖籍浙江鄞縣, 生於上海市。 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先後在大夏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任教。 1953年調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兼化學教研室主任。 1960年起兼任農業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晉升教授。 1979-1989年間任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 曾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農業科學評議組組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分組召集人。 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農業部及浙江省核農學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和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名譽理事長,浙江省核學會榮譽理事長等。 徐僖(1921.1.16-),生於江蘇南京。高分子材料學家。 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學士學位; 1947-1948年畢業於美國李海大學化工系, 獲科學碩士學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任助教; 1946-194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化學系任講師;1950- 1953年受聘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 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南地區自己設計、 完全採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第一個塑料工廠重慶塑料廠的副廠長 、總工程師;1953年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工學專業。 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學院、成都科技大學任系主任、 副校長、教授。1960年撰寫、 出版了我國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蟲學家, 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質與微體古生物學家。 江蘇蘇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 之後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到1972年。 現為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教授。

求採納

7. 國內哪些學校的海洋科學專業比較好

目前國內海洋科學專業比較好的學校是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浙江海洋大學、河海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等,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作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本科生,說一說我們學校的海洋學院。我們學校的海洋學院創建於 2004年,是地大新設的院系,學院設有海洋科學和海洋資源與環境兩個專業,以海洋石油天然氣(含氣體水合物)資源、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環境作為培養學生的主要專業方向,同時海洋學院還建有海洋地質博士點、海洋地質和海洋化學碩士點,海洋地質博士點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海洋院的學生擁有各種實習機會和做實驗的機會,海生課的實驗會有顯微鏡觀察海洋生物以及解剖海洋生物等。學校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所以海洋院的學生福利待遇還是很好的,學校也對海洋專業比較重視,所以地大的海洋科學還是不錯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8. 德國有哪些大學和研究所海洋地質比較強的

不來梅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德國名牌大學,也是德國不來梅的一所年輕的公立大學,成立於1971年,同時還是德國不來梅州規模最大的大學,德國最有名的7所大學之一。
簡介:
不來梅大學的前身是建於1584年的不來梅拉丁學校。1610年變為教授法學、醫學、哲學的專門大學,直到18世紀末。1810年、1811年在拿破崙統治時期稱為法蘭西不來梅大學。1948年改為不來梅國際大學。1971年作為改良大學正式更名為不來梅大學,成為德國當今學科最多、研究機構最全的高等學府之一。2012年,不來梅大學成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
不來梅大學屬於德國綜合大學行列中的新大學,不過它的發展絲毫並不遜色於其它老牌綜合大學,至少在不來梅城市邦聯州內它是規模和實力最大的綜合高等院校。
不來梅大學,不但擁有常設英美學制的單個或多個學士學位,既有文,又有理;還擁有碩士學士,也是文和理並有;此外,原德國學制的傳統碩士學位,也一樣存在著,特別是傳統德國高校認可的純技術強項專業:醫葯,建築和理論仍舊只提供傳統碩士學制,這說明不來梅大學在新時代教育的軌跡里,一樣重視維護本土化的傳統。
2014年10月,湖南大學與不萊梅大學簽署了合作紀要。
發展現狀:
自1996年以來,不來梅大學成為德國有名的7所大學之一,它積極參與大學的管理與改革,注重大學間在教學和研究方面的合作。如今不來梅大學已經成為德國西北部的科研中心。在不來梅大學有18000名注冊學生,科學研究人員1630名,其他工作人員1100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學。不來梅大學中現在1575名外國留學生,他們來自世界五大洲的許多國家。不來梅大學與世界上許多著名大學進行文化交流,這其中就有中國上海的同濟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長沙的湖南大學。
研究領域:
不來梅大學的重點在工程和自然科學領域,最突出的是工業工程,物理學,數學,微生物學,計算機與數字媒體,地球科學(特別是海洋地球科學)和法律(尤其是歐洲法),這些專業享有很高的聲譽。不萊梅大學海洋地質專業是德國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建設科研示範點。全球海洋鑽探項目(ODP和IODP)中的三分之一及歐洲區負責的大西洋及北冰洋鑽井樣品全部存放於不來梅大學。另外兩個點及印度洋和太平洋部分,分別在美國和日本。此外,應用輻射技術研究所和海上交通運輸與後勤研究所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海運業熱帶生態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海運業微生物研究所為海洋研究制定新方案。同時,這里還是阿爾弗雷德-魏格訥極地和海洋研究所的所在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