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質局161隊
① 哈密三道嶺礦區低階煤層含氣性研究
李保國 郭莉
(新疆煤田地質局 烏魯木齊 830091)
作者簡介:李保國,男,漢族,1953年8月生於遼寧省撫順市,1971年參加工作,1977年7月畢業於西安礦業學院煤田地質專業。現任新疆煤炭學會地測專業委員會委員。教授級地質高級工程師。從事哈密礦區工程地質、區域地質、瓦斯地質、構造地質、煤層氣等方面的綜合研究。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摘要 通過對三道嶺煤田地質資料的分析,認為三道嶺煤田雖屬低階煤,但因含煤面積和煤層厚度大、埋深適中、構造封閉和煤層頂底板岩性對儲氣層的封蓋性好,煤層的滲透性和吸附性強,具有一定的含氣性和儲氣能力。
關鍵詞 煤層氣 甲烷 吸附 滲透 含氣性 封蓋 煤層 哈密 三道嶺
Analysis on Gas-bearing Features of Low Rank Coal in Sanlin Coalmine of Hami Basin
Li Baoguo,Guoli
(Xinjiang Buearu of Coal field Geology,Urumuqi 830091)
Abstract:After throughout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data in Sanling coal field,it is concluded that coal seams in Sanling coal field have certain gas bearing and storing capacity because the coal-bearing area and thickness are big,the depth is moderate,the structure is sealed,the lithology of roof rock and bottom rock of coal seams is good to sealing of gas,as well as the permeability and adsorption of the coal seams are high although the coal rank is low.
Keywords:CBM;methane;adsorption;permeation;gas bearing;sealing;coal seams;Hami;Sanlin
引言
煤層氣俗稱瓦斯,它是在煤形成過程中原地生成,並以吸附狀態賦存於煤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是由CH4、N2、CO2以及少量重烴等組成的混合氣體,其主要成分 CH4佔90%以上,熱值高於8000大卡,它燃燒時無煙和SO2氣體,對大氣沒污染,是一種高效潔凈的新能源。
筆者根據哈密三道嶺煤田地質成果和礦井瓦斯地質資料,對煤層氣賦存的地質條件做了定性的分析並認真研究了煤層氣儲集性能和封存條件。
哈密三道嶺礦區位於新疆哈密市西北部,處於巴爾庫山與覺羅塔格山之間的哈密盆地西北緣,礦區總面積200餘km2,主要開采區在礦區南部,後窯、露天、一礦、北泉4個井田,年生產能力300×104t。
哈密三道嶺煤田屬全覆蓋中生界中下侏羅世煤田,共含煤6層,其中4號煤層為全區可採煤層,6號煤層局部可采,可採煤層總厚度10.31m,含煤系數1.58%。
礦區處於西山傾伏背斜的南翼,屬單斜構造,緩傾斜煤層,傾角5°左右,沒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構造類型簡單。
1 三道嶺煤層氣的基礎地質特徵與含氣性
1.1 構造對儲層的圈閉作用及含氣性
哈密三道嶺煤田處於天山地槽褶皺時所形成的山前凹陷盆地—哈密盆地中,在此盆地中沉積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層,厚1500m,在這些地層沉積過程中,又發生了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使中新生界地層產生了褶皺、伴生褶皺的同時,又產生了各種性質的斷裂。由於沉積間斷,中新生代地層之間成為不整合面。煤田內構造形態主要受這兩次運動的影響。
褶皺構造是以西山傾伏背斜為主,向北為柳樹溝向斜,而南部是三道嶺向斜,背斜軸與向斜軸間距30~40km。
斷裂構造:F1逆斷層,走向東西,傾角70°~80°,傾向北,斷距100m左右,是礦區各井田南部邊界。F2逆斷層,走向東西到一礦轉向南交於F1斷層,傾角16°~18°,傾向南,轉彎後傾向西,斷距30~50m,縱貫礦區四個井田,長16km,由後窯到露天、一礦、北泉,為一礦井田和北泉井田的自然邊界。詳見圖1。
圖1 哈密三道嶺礦區地質圖
整個區域內構造特徵是向背斜相間,斷裂構造以逆斷層為主,由於壓性斷層面的密閉,煤層氣難以透過斷層面而運移散失,同時斷層面附近構造應力集中,可加大煤層氣的壓力,使煤層吸附甲烷量增多,使煤層含氣量相對增大,如一礦淺部在F2斷層處3243工作面瓦斯含量11.37m3/t,其中CH46.35m3/t,CO25.02m3/t,瓦斯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工作面。
在背斜構造兩翼,會使煤層氣較好地封存,軸部中合面以下煤層氣聚集,而向斜構造兩翼與軸部中合面以上表現壓應力,為明顯的應力集中,形成高壓區是有利於煤層氣封存和聚集的部位,特別是向斜軸部一般是煤層含氣量高異常區。
由此可見,煤層氣儲層的封蓋取決於地質構造性質以及其構造形跡所反映的構造應力特徵。
1.2 煤層氣儲層的封蓋特徵及含氣性
三道嶺礦區在哈密沉積盆地北緣,面積約200km2,生產礦井開采深度300m以淺,中生界中下侏羅系煤系地層,總厚度651m,沉積岩相為湖泊相-泥炭沼澤相-河流相沉積岩層,由灰色、灰黑色的砂礫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組成。含煤6層,4號、6號煤為可採煤層,其間距20m,煤層總厚度2.85~42.53m,其中4號煤層為主要可採煤層,厚0.75~26m,平均14.5m,6號煤層厚2m,穩定性好。1號、2號、3號煤層有缺失和分叉,穩定性較差,3號煤層以下岩性較細,多為砂質泥質,粉砂岩和泥炭互層。
4號煤層,偽頂泥岩,厚0.8m,直接頂為粉砂岩和泥岩互層,底板泥岩,遇水膨脹,地鼓現象嚴重。由於煤層氣主要以吸附狀態賦存於煤層中,受生烴增壓、構造應力、埋深等影響,在成藏過程中煤層氣儲層常出現超壓現象。此時煤層氣儲層的壓力不僅高於上覆地層(即煤層頂板),也高於下伏地層(即煤層底板),因此,煤層頂底板對煤層氣的保存都起作用,但一般認為頂板作用更為顯著。蓋層(煤層頂板)對煤層氣的封閉作用由於沒有進行足量的測試,這里只能從岩層性質定性的分析認定,煤層氣儲層封蓋層性能也與厚度有關,由於煤層偽頂厚度小,其岩性對煤層氣的保存影響較小,煤層氣封蓋的岩性系指直接頂板的岩性。4號煤頂底板岩性均為粉砂岩和泥岩互層,並有遇水膨脹性,故認為蓋層的屏蔽性好。
1.3 水文地質特徵
本區氣候乾燥,常年少雨,據氣象資料統計,降水量僅為40mm,而蒸發量則高達4000mm,區內無地表水,又無河川徑流,而山前平原的地下水的唯一補給是北部巴爾庫山之冰雪融化水和大氣降水,山區溝谷常年有水,一般流出溝口2~3km即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1.3.1 第四系潛水
一般第四系地層是不含水的戈壁礫石層,厚0~2m,僅局部有不連續的砂質護地中埋藏有潛水,形成土丘,平均厚 2~9m,潛水埋藏極淺,一般 0.8~2m,水量0.36~0.8m3/h。
1.3.2 第三系自由層間水
第三系厚75m,E1和E3為主要含水層,E1厚3~10m,E3厚30m,均為砂礫岩層,以自由層間水存在,靜水位很淺,E1靜水位距地表6.29m,從CK90孔,E1抽水水位降深2.3m,涌水量 1.05m3/h,單位涌水量 0.45m3/h,滲透系數0.0000448m3/s,E3涌水量0.36m3/h。
1.3.3 侏羅系承壓含水層
Ⅰ號含水層:下含煤組岩層,即4號煤層以上老頂砂岩,層厚138m,含水層厚度20~40m,埋藏深度40~253m,具有承壓性。
Ⅱ號含水層,上含煤組岩層,即K1、K2 標志層內的砂礫岩層,厚157m,含水層厚10~60m,埋深30~240m,CK90孔水位距地表2~14m。
Ⅲ號含水層:上灰綠層,即K3-K5標志層內的砂礫岩層,厚157m,含水層厚26~67m,埋深16~151m,水位距地表8.20m。
由於補給源距礦區較遠,加之F2逆斷層的隔水性,煤田內地下水徑流十分微弱,可謂弱充水礦床。
弱充水礦床,對煤層氣開采有一定抑製作用,因為煤層氣的開發中,從解吸、擴散滲流到產水、產氣主要通過疏排降壓和壓力傳導實現的,水壓低、滲透性差、補給范圍遠造成疏排效果差,產生動力小,對采氣有一定影響。
2 儲層特徵與含氣性
2.1 煤岩類型對煤層含氣性的影響
根據三道嶺一礦井田精查資料的區內4號煤層的宏觀煤岩類型以暗淡型為主,煤層上部以半亮型為主,夾有光亮型煤,中部以暗淡型為主,其中夾有半暗型煤,下部以半亮型煤為主,其中部夾有0.02~0.1m厚的鮞狀鐵礦泥岩夾矸,其上覆半光亮型煤並含鏡煤條帶薄泥岩,下部為瀝青光澤,質脆的「瀝青煤」屬半光亮型。
4號煤岩特徵為:凝膠化物質佔28.94%,半凝膠化物質佔29.74%,絲炭化物質39.87%,穩定物質佔1.41%,礦物質佔3.51%,煤岩類型為絲炭、亮暗煤型。
4號煤的物理性質,暗淡光澤的瀝青光澤,水平構造,條帶狀結構和粒狀結構,充填物為鹽酸鹽類粘土,菱鐵礦結核。
4號煤灰分2.20%~21%,平均9.86%,屬低灰煤,屬不粘結煤,煤級較低,低階煤的煤層氣在國外已有開發先例。其特點是孔隙內比表面積大,有利於煤層氣的吸附作用,滲透性好,在壓力的作用下儲氣能力大。
2.2 裂隙與滲透性對含氣性的影響
煤層氣儲層裂隙發育程度是反映煤層中氣水等流體的滲透性能的重要參數,決定著煤層氣的運移和產出,它主要是通過裂隙網路才能被有效的采出,由內生裂隙(割理)在煤化作用過程中產生的收縮內應力和高孔隙流體壓力作用生成。因此,不同的煤岩組成割理的發育程度就不同,從礦區煤岩組成來看,以暗淡型煤為主,煤層的割理密度較小,而煤層的上部和下部以光亮型和半光亮煤為主,割理的密度也相應增加。由於鏡煤條帶的增加,割理密度也增高,在煤礦開采中半光亮型煤易碎,而暗淡型煤緻密、塊度較大。由於鏡煤灰分低,物理性質均一,內生裂隙發育均勻和在個別煤層中的礦物質對割理的發育有阻礙作用,井下觀察中發現小割理一般均止於灰分較高的條帶邊緣。
從煤層變質程度來看,低煤級不粘結煤—長焰煤割理發育密度較低。從一礦井下觀察,在煤層中普遍有充填或半充填現象,充填物多為方解石薄膜,其次為粘土或黃鐵礦。充填物表明割理曾經為張開狀態,並發生過流體運移,主要是地下熱液攜帶的揮發物熱流體,經岩層裂隙到達煤體中冷卻而沉澱出方解石脈或薄膜。
另外,構造裂隙或小斷層有追蹤大型割理發育形成共軛節理,在頂板回風道內,割理走向方位與裂隙和小斷層走向幾乎一致,說明了這一追蹤特徵。
由於內生裂隙割理和外生裂隙節理的組合使煤層水的滲透性良好,在開拓上山巷道和石門接近煤層時就開始滴水,掘進底采區運輸巷道煤層淋水較大,對施工有一定的影響,這說明煤層的滲透性好,為煤層氣儲存、解吸後運移形成了良好的通道。
2.3 儲層的吸附性與壓力作用
煤層氣是以吸附方式儲集在煤層中,煤層對甲烷的吸附能力,決定了煤層氣單位儲集量,根據煤炭科學研究院西安分院對哈密4號煤層的吸附性的測定,原煤飽和吸附量V1為12.92~22.62m3/t,平均17.06m3/t,說明該區煤層變質程度雖低,但煤層對甲烷仍有較強的吸附能力。而煤層壓力P1為5.77~13.12MPa,平均8.51MPa,明顯偏高,壓力的作用有使煤層吸附甲烷能力增強。
該地區F1斷層以南三道嶺向斜煤層埋深較大,約在1000m 以深,若按靜水壓力推算地層壓力可以達到10MPa 以上,而壓力高,有利於排水降壓、解吸、采氣。但隨著深度增加,壓力加大使煤層的滲透率降低,對氣體的流動產生一定的影響。
3 煤層氣資源量的估測
3.1 儲層含氣量
該區的含氣量主要根據瓦斯地質編圖,從礦井通風部門的瓦斯測定數據分析,4號煤層含氣量變化較大,規律不明顯,只有在F2斷附近有明顯增高的跡象,一礦工作面瓦斯含量測定0.89~11.37m3/t,平均6.319m3/t,礦井瓦斯湧出量平均3.5m3/t(在總回風道測定)。
3.2 資源量
根據哈密地區上表探明儲量164.4×108t,礦井瓦斯平均湧出量3.5m3/t,估算煤層氣儲量預計在575×108m3,若按第三次煤田預測儲量2000m 以淺是2527.5×108t。煤層氣儲藏量預計可達到8846.25×108m3,資源量也非常可觀。
4 結論
(1)哈密礦區屬低階煤,但儲層厚度大,面積廣,穩定性好,埋深適中,煤層的吸附性強,孔隙內比表面積大,孔隙發育滲透性好,具有較強的儲氣能力。
(2)構造與封蓋層組合性好,構造以向斜和逆斷層為主,構造應力大,蓋層岩性以粉砂岩泥岩為主,屏蔽性強,壓性構造與屏蔽性封蓋屬Ⅰ型組合,煤層的含氣性屬最好型,煤層氣的儲量豐厚,有一定的開發前景。
(3)西部大開發中的西氣東輸工程途經哈密,為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解決了煤層氣開采中的輸運和用氣市場的問題,可做補充氣源。
(4)由於該區水補給源遠、氣候乾旱少雨、礦床充水性弱,水頭壓力小對煤層氣開采工藝(排水、降壓、解吸、產氣)有一定的影響。
(5)瓦斯在礦井開采中是三大自然災害之一(水、火、瓦斯)。瓦斯爆炸事故可導致礦毀入亡,煤層氣的采氣過程就是提前排放瓦斯,可降低煤層中的瓦斯含量,減少煤礦重大事故的發生。
(6)煤炭開采過程中要排放甲烷到大氣中,不但造成大氣污染,也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因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對臭氧層的破壞是二氧化碳的7倍,對入類生存環境危害極大,隨著科技的發展,入們對煤層氣利用價值認識的提高,它可由害變寶,為入類帶來效益。
總之,煤層氣作為新的潔凈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大產煤國家的重視,「發展煤層氣,造福入類」,對推動我國煤層氣研究開發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洪林,唐書恆,林建法主編.2000.華北煤層氣儲層研究與評價.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杜
[2]李建武,白虹等.2001.煤田地質與勘探.吐哈盆地煤層吸咐性及影響因素.第2期
[3]新疆煤田地質局.199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三次煤炭資源預測與評價
[4]新疆煤田地質局161隊編.1965.哈密三道嶺一礦北泉、砂棗泉井田精查地質報告
② 新疆輪台縣陽霞煤礦區衛東沖溝勘查區煤炭詳查
(1)概況
勘查區位於輪台縣城北偏東25°方向直線距離56千米處,南距陽霞鄉20千米,隸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管轄,東西長約6.0千米,南北寬約2.7千米,面積15.6平方千米。本區起伏較大,山勢陡峭,溝谷縱橫,地形十分復雜。區內無常年性地表性流水,屬大陸性乾旱氣候。
2007年5月至2011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煤礦,工作程度為詳查。
(2)成果描述
查明區內煤層厚度大,結構簡單—較簡單,屬較穩定煤層,煤質變化不大,發熱量高,有害元素含量相對較低。各可採煤層為特低水分—低水分、低灰、中揮發分—中高揮發分、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低磷、中氯、高熱值、易分選、不具黏結性的不黏煤。
共探獲得煤炭資源量4.21億噸,其中(332)資源量為0.86億噸,占總資源量的20.4%;(333)資源量為2.57億噸,占總資源量的61%;(334)資源量為0.78億噸,占總資源量的18.6%。(332+333)資源量為3.42億噸,占總資源量的81.4%。其中新增(333以上)資源儲量3.42億噸。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完成機械岩心鑽探11個孔,總進尺7973米,物理測井7938米,所有鑽孔均進行了測井,所有鑽孔均開展了簡易水文觀測。全區共採集化驗各類樣品260件,采樣及測試質量符合有關規程要求。
③ 新疆伊寧縣皮里青河西煤礦區露天勘探
(1)概況
勘查區位於伊寧盆地北部伊寧縣喀拉亞尕奇鄉一帶,工作區總體呈不規則多邊形,南北長約4.1千米,東西寬約4.3千米,礦區面積約 7.60平方千米。勘探區位於伊寧市以北、伊寧縣以西,距伊寧市約15千米,距伊寧縣約10千米,均有公路與其相接,交通十分方便。行政區劃屬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管轄。礦區位於伊犁盆地北緣,屬低山丘陵地貌,區域多年年平均氣溫為9.0℃~9.9℃。
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煤礦,工作程度為勘探。
(2)成果描述
工作區內共獲得資源量:總資源儲量(331+332+333)8.27億噸,其中露天首采區共獲得總資源儲量(331+332+333)0.72億噸。其中,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儲量(331)2.78億噸,占總資源量的33.57%;其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儲量(332)3.56億噸,其中(331+332)占總資源量的76.36%;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儲量(333)1.95億噸。工作區內可採煤層根據化驗成果,各煤層煤質變化較小,為低水分、中灰分—低灰分,中揮發分—高揮發分、低硫—特低硫、低氯—特低氯等特低有害元素、中高發熱量、較低軟化溫度、中等流動溫度的31號不黏煤和41號長焰煤,資源儲量已通過評審。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完成機械岩心鑽探47個孔,總進尺18282米,物理測井17708米。所有鑽孔採用水泥砂漿封閉,所有鑽孔均進行了測井,所有鑽孔均開展了簡易水文觀測。
④ 新疆煤田地質局怎麼樣
主要有兩個隊156和161隊,總的來說156隊比161稍微好點,待遇么如果是出野外一年也就是3、4萬塊錢,整個夏天都在野外比較辛苦。
⑤ 煤田地質局161隊住房公積金
煤田來地質局161對住房公積金自查詢,共有以下查詢方式,具體如下:
一、網上查詢:
1、登陸當地住房公積金網上查詢系統
2、查詢范圍:此功能可以查詢個人公積金貸款情況及個人賬戶余額,繳納明細。
二、電話查詢:
1、查詢電話:12329
2、服務時間:全天(除人工咨詢服務)
3、查詢項目:
(1)個人貸款業務:個人貸款業務咨詢及辦理指南。
(2)個人公積金賬戶:賬戶余額。
(3)人工咨詢,個人直接去當地公積金中心查詢:公積金業務咨詢、投訴建議、公積金業務指南、辦理網點查詢,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12點,下午2點-5點
四、簡訊查詢,12329簡訊查詢住房公積金目前很多地區暫未開通,該簡訊查詢平台將於2015年底在全國范圍內開通。
1、服務內容:公共信息服務包括住房公積金政策宣傳、業務通告等,個性化服務包括賬戶變動通知、業務辦理進度及結果告知等。
2、收費標准:免費。
12329簡訊是面向社會公眾的非緊急類公益服務簡訊,專門用於住房公積金工作和服務,不向社會公眾收取信息費用。
⑥ 烏魯木齊西山161隊到烏魯木齊站坐什麼車
公交線路:烏魯木齊西城康居苑-專線-騎馬山路 → 29路,全程約9.0公里
1、從新疆內煤田地質容局一六一地質勘探隊步行約190米,到達騎馬山路口站
2、乘坐烏魯木齊西城康居苑-專線-騎馬山路,經過2站, 到達暢和苑站
3、乘坐29路,經過5站, 到達烏魯木齊站
公交線路:66路 → 909路,全程約10.4公里
1、從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地質勘探隊步行約610米,到達三角地站
2、乘坐66路,經過8站, 到達黃金醫院站(也可乘坐909路)
3、步行約110米,到達黃金醫院站
4、乘坐909路,經過2站, 到達烏魯木齊站北廣場站
5、步行約860米,到達烏魯木齊站
⑦ 新疆煤田局 一五六隊和一六一隊哪個好 我是去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中南勘察院呢還是新疆煤田局的一個隊
你是哪個學校的餓 我是新疆的 我覺得你還是去156好一點 一對我不了解
⑧ 新疆鄯善縣金水沙西煤礦勘探
(1)概況
勘查區位於位於新疆鄯善縣東南95千米處,行政區劃屬鄯善縣七克台鎮。露天區有數條臨時簡易公路,交通條件較差。露天區地處哈密盆地西南緣,屬戈壁荒漠地貌,海拔430~590米。露天區屬大陸性暖溫帶極乾旱氣候。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煤礦,工作程度為普查。
(2)成果描述
煤炭查明資源量總量9.00億噸(褐煤0.67億噸,長焰煤8.33億噸)。其中: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1):4.25億噸(褐煤0.20億噸,長焰煤4.05億噸);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2.94億噸(褐煤0.28億噸,長焰煤2.66億噸);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1.80億噸(褐煤0.18億噸,長焰煤1.62億噸)。勘查許可范圍內、露天礦范圍外亦開展了勘查工作,估算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2.36億噸(褐煤0.25億噸,長焰煤2.11億噸)。資源量估算范圍有重疊。重疊范圍有兩個,Ⅰ區是遠景調查報告與露天勘探報告資源量估算范圍重疊區,Ⅱ區是遠景調查報告與井田勘探資源量估算范圍重疊區。重疊區Ⅰ:遠景調查報告估算資源量4.51億噸,露天勘探報告估算資源量8.99億噸,經勘探資源量增加4.48億噸。重疊區Ⅱ:遠景調查報告估算資源量23.11億噸,井田勘探估算資源量2.36億噸,經勘查減少資源量20.76億噸,資源儲量已通過評審。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共施工鑽孔69個,其中10個鑽孔採用水泥砂漿封閉,59個未封閉;所有鑽孔均進行了測井,所有鑽孔均開展了簡易水文觀測。
⑨ 江西省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省地質勘查單位數量80個(含各局機關),年末職工總人數27793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4264人,其中技術人員8436人,高級技術人員1335人,中級技術人員2951人。地學專業人員5267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4773人,礦產開發從業人員1160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8867人。本期平均人數27865人,勞動者報酬39468.00萬元。年末離退休人員18557人,費用24614.04萬元。
(二)地勘單位資質情況
全省80個地勘單位中,具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57個,佔地勘單位的71.3%。其中:取得甲級資質一項以上的單位37個,最高取得乙級資質一項以上的單位9個,最高為丙級的單位11個。全省各級各類資質207個,按分級計算:甲級67個,乙級65個,丙級75個;按分類計算:區域地質調查12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38個;固體礦產勘查50個;液體礦產勘查18個;氣體礦產勘查1個;地球物理勘查18個;地球化學勘查41個;遙感地質勘查5個;勘查工程施工34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甲級19個;選冶加工試驗2個。
(三)與2005年度對比情況
全省地勘行業在職職工總人數2005年27681人,2006年27793人,增加112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2005年13966人,2006年14264人,增加298人。其中技術人員2005年7811人,2006年8436人,增加625人;高級技術人員2005年1174人,2006年1335人,增加161人;中級技術人員2005年2718,2006年2951人,增加233人。地學專業人員2005年4849人,2006年5267人,增加418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2005年4820人,2006年4773人,減少47人;礦產開發從業人員2005年1066人,2006年1160人,增加94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2005年8792人,2006年8867人,增加75人。勞動者報酬2005年34341.43萬元,2006年39468.00萬元,增加5126.57萬元。離退休人員2005年18001人,2006年18557人,增加556人,費用2005年23774.05萬元,2006年24614.04萬元,增加839.99萬元。
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一)國有地勘單位(屬地化地勘單位)基本情況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江西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70個(含各局機關),年末在職職工總人數27099人,比2005年減少247人。地質勘查從業人員13635人,比2005年減少49人。其中技術人員7907人,比2005年增加276人;高級技術人員1191人,比2005年增加58人,中級技術人員2684人,比2005年增加52人。地學專業人員4833人,比2005年增加109人;工程勘察與施工從業人員4574人,比2005年減少108人;礦產開發從業人員1072人,比2005年增加32人;其他產業從業人員8828人,比2005年增加48人。勞動者報酬38822.20萬元,比2005年增加5037.57萬元。年末離退休人員18443人,比2005年增加549人;費用24470.19萬元,比2005年增加819.12萬元。
70個國有地勘單位中有地質勘查資質的單位43個。其中具有地質勘查資質最高為甲級的單位36個,最高為乙級的單位06個,最高為丙級的單位1個;國有地勘單位各類各級資質167個,其中甲級64個,乙級54個,丙級49個。
(二)各地礦(勘)局經濟發展狀況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06年總資產190867.46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原值41776.42萬元,專用儀器設備原值9638.33萬元),總負債106427.59萬元,總收入112895.2萬元,總支出108047.94萬元。與2005年度相比,總資產增長27152.39萬元,增幅16.59%(其中生產性資產增長2097.38,增幅5.29%;專用儀器設備原值增長1442.05,增幅17.59%);總負債增長14837.42萬元16.20%;總收入增長11312.31萬元,增幅11.14%;總支出增長9447.26萬元,增幅9.58%。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2006年總資產84615.98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22724.84萬元,專用儀器設備9193.67萬元),總負債44906.37萬元,總收入30594.65萬元,總支出27976.73萬元。與2005年度相比,總資產增長8905.53萬元,增幅11.76%;總收入增長1223.28萬元,增幅3.11%;總支出增長1303.94萬元,增幅4.89%,總負債增長4740.67,增幅11.8%。
江西省有色地質勘查局:2006年總資產67857.51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45343.83萬元,專用儀器設備資產7682.77萬元),總負債48879.06萬元,總收入66550.94萬元,總支出63854.05萬元。與2005年度相比,總資產增長8614.68萬元,增幅14.54%;總收入增長13447.70萬元,增幅25.32%;總支出增長12040.42萬元,增幅23.24%,總負債6921.59萬元,增幅16.5%。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2006年總資產34323.69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8882.95萬元,專用儀器設備資產5844.49萬元),總負債15307.36萬元,總收入15827.83萬元,總支出15667.70萬元。與2005年度相比,總資產增長8890.09萬元,增幅34.95%;總收入增長1941.87萬元,增幅13.98%;總支出增長1631.92萬元,增幅11.63%,總負債增長4785萬元,增幅45.47%。
其他地勘單位:2006年總資產3928.61萬元(其中生產性資產595.61萬元,專用儀器設備資產1500.68萬元),總負債544.54萬元,總收入2570.12萬元,總支出2566.49萬元。與2005年度相比,總資產增長2577.25萬元,增幅190.72%;總收入增長616.2萬元,增幅31.54%;總支出增長806.34萬元,增幅45.8%,總負債增長141.95萬元,增幅35.26%。
(三)公益性地質工作及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情況
公益性地質工作:江西省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主要為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歸屬地勘局)。2006年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基本情況為:基礎地質調查類項目5項(包括1:5萬圖組2個,1:25萬圖組3個),新開1項,其餘4項續作,本年度經費170萬元;礦調類項目7項(其中新開3項),本年度經費1146萬元;資源評價類4項,本年度經費為287萬元;信息類2項,經費30萬元;農業地質1項,本年度未下達經費;城市地質1項,本年經費50萬元;其他還有物探類、地災類、地下水動態監測項目等。
戰略性礦產勘查:我省戰略性礦產勘查項目主要來源於國家、省財政出資的各類勘查項目。2006年度我省中央資補費勘查項目6個,主要實物工作量:槽探1.55萬立方米、坑探120米、鑽探1.28萬米,經費1050萬元;江西省資源費項目9個,主要實物工作量:坑探350米、鑽探6480米,經費730萬元。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7項,主要實物工作量:鑽探39000米;坑探7860米,經費8280萬元。
(四)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情況
2006年屬地化地勘單位自有資金(地勘費投入)項目62項,經費5092.4萬元;合資及社會地質市場項目76項,經費8417.1萬元。完成主要實物工作量:槽探1.83萬立方米,鑽探11.91萬米,坑探10309米。
(五)礦業開發情況
江西省地勘局所屬9個單位均有礦業合作開發項目,主要在省內,處於前期勘查合作項目15個,開發或近期進入開發階段的項目13個;境外合作項目主要處於商洽階段。江西省有色地勘局礦業開發尚處在礦山建設前期的准備工作。
(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不完全統計(省核工業局、煤田地質局未報數據),從事工程勘查施工的單位22個,產值11821.59萬元。
(七)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地勘行業其他產業涉及商貿、服務、房地產、工業生產、建設工程施工等。江西省地勘局在全省各主要城市建有13個星級賓館、2個專業大市場、2個大型超市及生物制葯、鋼結構廠等企業;江西省有色地勘局除商貿服務外,建有江西晶安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金泰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2家工業企業。上達產業2006年實現總收入86372.01萬元。
三、地質勘查行業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產業和隊伍結構
屬地化後,各局堅持走立足地質勘查主業,緊抓「為國家和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提供地質工作及礦產資源保障」的任務,實現富民強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延伸產業鏈,逐漸發展成地質找礦、工程建設、多種經營、礦業開發四大產業格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隊伍結構調整及內部整合。例如:省地勘局對同一區域的地勘單位進行戰略重組,對市場專業相近的單位進行專業合成。實踐證明,結構調整對地勘隊伍經濟發展和體制機制的轉換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奠定了基礎。
(二)堅持企業化經營,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
各地勘局堅持不斷解放思想,加大改制力度,把「事企分離、主輔分離」與產權制度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二級經濟實體的股份制改造。一是在地質勘查、礦業開發、設備租賃等方面的股份制改造成效顯著。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業經濟,不少地勘單位先後成立了股份制的礦業公司,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二是推進企業化管理,特別是在其他產業經營方面,採取「經濟責任制」、「承包經營」、「企業改制」等運行辦法,有的還引進「鄉鎮企業」管理模式。例如:省有色地勘局對局屬企業及隊屬企業進行改制,組建有限責任公司,原公司的經營性資產經評估後以國有股的形式投入新公司,局代表國有股行使出資者權利,對參控股企業進行管理。非經營性資產由各隊基地管理處管理。新公司吸收員工參股,嚴格按公司法組建。經改制的企業,規模和經濟效益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三)激活機制,促進分配製度改革
按照地勘費分配保穩定,效益分配賃貢獻的原則,加大了分配製度的改革力度,不斷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收入分配製度。如省地勘局出台了《關於地勘單位(機關)實行崗位效益工資的指導意見》,允許局、隊機關試行崗位津貼制,基層進一步完善了效益工資制,把以待遇留住人才,貢獻與收入掛鉤真正落到實處。
四、國有地勘單位「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經過幾年改革發展的探索,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樹立大地質觀念,努力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完善以地質勘查業為主導,以礦產開發、工程建設、多種經營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促進地礦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設想有:
一是進一步做強地質勘查業,做大礦產開發業,做贏工程建設業,做優多種經營業。例如:省地勘局計劃「十一五」末,地質勘查業、礦產開發業、工程建設業、多種經營業收入的比重將調整到25:25:35:15;有色地勘局計劃「十一五」初步實現「地勘礦業有優勢、建設施工有特色、工業產品有品牌、商貿服務有活力」的目標,四大產業基本形式核心競爭力,各企業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實力。
二是用好用足國家事業單位改革政策,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全面推行二級經濟實體的股份制改造和各種有效形式的改革;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取得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新突破;對成長性較好的企業進行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造,創造條件爭取上市。
三是以人為本,全面提升各產業科技含量,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品德優良、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事業發展人才隊伍。
四是以江西省政府與國土資源部簽訂的《國土資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備忘錄》為契機,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方針,大力開拓地質勘查開發市場,加強與國內外大型礦業企業的合作,加強境外礦產勘查工作,建立礦產資源戰略勘查開發基地。
五是著力建設和諧平安地礦,營造依法辦事、以德育人、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文化生活豐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提高職工素質,不斷改善職工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加強基地建設。為社會保障同地方接軌創造條件、夯實基礎,力爭將地勘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地勘單位資本不足,債務繁重,可經營性資產少,設備陳舊老化;地質投入跟不上地質工作發展的需要,找礦裝備相對落後,科技含量低。
(2)隊伍結構不合理,地質勘查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緊缺的現狀沒有大的改變;其他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經濟運行質量低,缺乏靈活的機制,獨立生存能力差。
(3)地勘單位社會負擔重,下崗職工多,再就業困難,離退休人員多,老齡化嚴重,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制度改革滯後。
(4)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問題沒有具體的操作細則而難以執行,部分地勘單位老基地搬遷問題仍未解決,貨幣化分房政策資金額度大,屬地化時地勘費基數中沒有此項費用,地勘單位自身無法解決等等。
這些問題給地勘隊伍求生存、闖市場帶來內在困難,制約了地勘單位的改革與發展。
(二)對策與建議
(1)全面落實《決定》精神,加大找礦投入。改進現有國有地勘單位的地質裝備、鼓勵創新和運用新的找礦理論與方法、培養地質人才,充分調動地勘隊伍的找礦積極性,充分發揮地質找礦工作者的智慧,以實現有宏觀影響的找礦突破,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2)切實抓好國辦發37號文件和76號文件中各項規定的貫徹落實。目前地勘單位在資金、人才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困難,處於「沒有地勘費活不了,單靠地勘費活不好」的狀況。建議國土資源部協助解決國辦發37號、76號等文件政策的落實到位,如:從地勘單位剝離學校、醫院等社會職能;盡快解決地勘單位職工的社保統籌問題;落實礦業權價款轉增國家資本金政策;增加地勘單位基本建設預算內投資補助;制訂地勘單位國拔土地使用、處置的具體操作細則;增加貨幣化分房補助費用等。
(3)考慮地勘單位的歷史與現狀,建議對國家出資勘查的礦產地或地勘單位曾進行過勘查工作,現已滅失的礦產地出讓礦業權價款的收入,給予參與實施的地勘單位一定的知識收益補償。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地勘處)
⑩ 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塘湖礦區石頭梅勘查區煤炭詳查
(1)概況
勘查區屬巴里坤縣管轄。該區向南經80千米簡易道路可與巴里坤縣煤礦—大河鎮縣級公路相接,向東經40千米簡易道路可與三塘湖—淖毛湖縣級公路相通,外部交通較便利。位於三塘湖盆地石頭梅凸起西南部,總體地勢南高北低,地形較為平坦。該區屬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內及附近無地表常年水流。
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煤田地質局161煤田地質勘探隊開展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煤礦,工作程度為詳查。
(2)成果描述
詳查區煤層煤類主要為不黏煤,具有低水分,特低灰—中灰分,中高揮發分—高揮發分,特低硫—低硫,特低磷—中磷,高熱值—特高熱值等特點,是良好的工業用煤及民用煤。
新增資源儲量(333+334)335.30億噸,其中(333)及以上247.7億噸,(334)資源量87.6億噸。區內1000米以淺資源儲量49.32億噸,其中共獲得(332+333)資源儲量47.40億噸,(332)資源量25.94億噸,(333)資源量/儲量21.46億噸,(334)資源量1.92億噸,(332)類資源儲量占總資源量的53%。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本次工作共完成機械岩心鑽探55個孔,總進尺34106米,所有鑽孔均進行了測井和簡易水文觀測。基本查明區內可採煤層煤的物理特徵、化學性質與工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