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興安盟水文地質局

興安盟水文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2-21 18:42:40

① 內蒙古第四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和通遼國土局是什麼關系

雖然我不是內蒙古那邊的。但您提到的這個勘察院,它是屬於內蒙古地勘局的下屬單位,原先應該是事業單位,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制。而地勘局是屬於國土廳代管的,一般地勘局的一把手局長都是國土廳的副廳長兼任的。

② 水文地質觀測

1.沖洗液消耗量的觀測

圖3-8 沖洗液循環裝置及消耗量觀測示意圖

1—鑽孔;—導水槽;3—沉澱池;4—貯水池;5—標尺;6—隔水壁;7—工作開始時的水位;8—工作結束時的水位;9—加沖洗液用的量器;10—泥漿泵的吸水管

鑽孔沖洗液消耗量及性質的突然變化,通常說明所揭露地層的滲透性和涌(漏)水量發生了變化,也可能是揭露了新的含水層(帶)。因此在鑽進過程中需隨時觀測沖洗液消耗量。一般做法是:下鑽前、提鑽後分別觀測泥漿槽水位標尺(圖3-8),即可求得本回次進尺段內沖洗液的消耗量(V)或進尺1m時的沖洗液消耗量。計算式為:

V=(V1+V2)-V3 (3-3)

式中:V為回次進尺段內沖洗液消耗量(m3);V1為鑽進前泥漿槽內沖洗液體積(m3);V2為鑽進過程中加入泥漿槽中的沖洗液體積(m3);V3為提鑽後泥漿槽內沖洗液的體積(m3)。停鑽時則可用孔內液面下降值計算地層的漏失量。

如果鑽進中沖洗液大量消耗,可能是揭露到透水性很強的含水層、透水通道或遇到透水性很強的干岩層。如果鑽進中沖洗液循環量增多,則說明新揭露的含水層(帶)的水頭至少高於該含水層(帶)以至孔口。

2.含水層水位觀測

地下水位是重點觀測項目,一般在每次下鑽前和提鑽後立即測量,停鑽期間要每隔1~4小時觀測一次,以系統掌握孔內水位的變化情況,干鑽時可直接發現地下水。用沖洗液鑽進時則可據孔內水位的突然變化,發現和確定含水層。發現含水層後,應停鑽測定其初見水位和穩定水位。潛水的初見水位與穩定水位基本一致,承壓水的穩定水位則高於初見水位。鑽孔穿過多個含水層時,要分層止水,分層觀測水位。

一般來說,當觀測中相鄰三次所測得的水位差不大於2mm,且無系統上升或下降趨勢時,即為穩定水位。第四系潛水含水層,測定初見水位後,還應繼續揭露1~2m。承壓含水層,亦須揭穿隔水頂板,再揭露1~2m含水層後,才能測定穩定水位。在堅硬裂隙或岩溶含水層中,主要觀測風化殼水、構造含水帶及層狀裂隙或岩溶含水層的初見水位和穩定水位。觀測時亦須深入含水層數米,並對上部含水層進行止水。

為了准確測定含水層的水位和其他參數,水文地質鑽探應盡量採用不用沖洗液的鑽進方法,或用清水鑽進。如果採用泥漿鑽進,在觀測穩定水位之前,需認真洗井以消除其影響。

3.鑽孔涌水現象觀測

孔口涌水,表明鑽孔揭露了承壓水頭高於地面的自流承壓含水層。此時,應立即停鑽,記錄鑽進深度,並接上套管或裝上帶壓力表的

管,測定穩定水位和涌水量。也可用測自流孔涌(噴)水高度(f)及孔口管內徑(d)的方法,計算鑽孔涌水量:

當f<5m時,

專門水文地質學

當f>5m時,

專門水文地質學

式中:Q為鑽孔涌水量(L/s);f為自流水涌(噴)水高度(dm);d為孔口管內徑(dm)。測量f的同時,最好能進行涌水試驗,進行三次水位降深,測定3個穩定水位及所對應的涌水量。

4.水溫觀測

當鑽進揭露不同含水層時,要分別測定其水溫。對巨厚含水層,要分上、中、下三段,分別測定地下水溫度,並記錄孔深及水溫計的放入深度。測量水溫時,應同時觀測氣溫。

5.孔內現象觀測

鑽進中對孔內發生並能分析判斷水文地質問題的現象,都應予以觀測和記錄。例如,鑽具自動陷落(掉鑽),通常說明遇到了溶洞或巨大裂隙等。鑽孔孔壁坍塌、縮徑、涌砂等現象,通常說明揭露到了岩層破碎帶或砂層,應描述其現象,記錄其起止深度。

6.取水(氣)樣

為評價地下水水質,應取水樣及氣體樣。一般可在測定含水層穩定水位之後採取。水(氣)樣採取及送檢的要求,參見有關規范。

③  水文地質工作的主要進展

在最近幾十年裡,水文地質學發展迅速。水文地質工作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從如何尋找地下水和提供供水水源,到評價地下水資源(數量和質量)和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再到開采利用地下水資源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亦即從研究地下水系統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擴大到研究地下水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關系。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到模型與模擬研究,再到成果展示的數字化,使水文地質工作從定性分析發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階段。野外探測和室內測試技術的提高,現代科學的新理論與水文地質學的結合以及新技術、新方法在水文地質領域的應用,都極大地促進了水文地質學的發展。以下從8個方面概括水文地質工作的主要進展。

一、找水與供水

早在1980年以前,在全國開展了水文地質普查,完成普查面積約820萬km2,取得了基礎性資料,為國家規劃建設和有關工業部門所利用。還累計完成了近130萬km2面積的農牧區供水水文地質勘查,為農田水利規劃,指導井灌區打井擴大灌溉面積,進行鹽鹼地改良和冷浸田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轉入重點經濟發展區的水文地質調查研究工作,如黃淮海平原、濟徐淮地區、長江三角洲、東北經濟區、京津唐地區、西北能源基地等,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80年代以來,還開展了多項專題性調查研究,如紅層地區、玄武岩地區和黃土地區地下水的富集,以及北方岩溶地下水、典型岩溶區地下水等。

在200多個城市開展不同程度的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在80多個嚴重缺水城市評價出200多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大大緩解了這些城市供水緊張情況。對京、津、滬等75個主要城市進行水資源預測,以及對深圳、廈門、大連、北海等沿海開放城市結合城市發展規劃進行水資源論證。在有地熱資源開發遠景的北京、天津、福州、拉薩、漳州、湛江、昆明、鄭州等10多個城市開展了地熱田的勘查研究。

在長期為缺水地區進行找水的實踐中,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找水方法經驗,如「新構造控水」(肖楠森)、地下水網路理論(胡海濤)、儲水構造理論(劉光亞等,錢學溥等),為基岩地區找水進行了有價值的探索。

1995年以來實施了西北地區找水特別計劃,先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以及極端缺水的寧夏、陝北、內蒙古的邊遠地區尋找到可供飲用淡水。隨著國土資源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及西北找水、西南岩溶石山區找水項目的實施,對國家在水資源匱乏的西部地區的大開發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地下水資源評價

在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基礎上,以北京、陝北、豫東、吉林中西部、河西走廊等地不同類型地下水為重點,初步總結了大面積地下水資源的評價方法。①對於超量開採的城市北京市,分區預測計算了全區降水、河流和地下水資源總量,提出了以城近郊區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來評價開采量、人工調蓄保護永定河區地下水資源等方案。②開展黃土高原農林區地下水資源評價,確認黃土孔洞—裂隙潛水和基岩裂隙承壓水是典型黃土塬地區的兩種主要地下水類型,對黃土這種各向異性垂直非均質的含水層,除了選擇各種水文地質參數外,還應注意到黃土下伏基岩裂隙的相對成層性和承壓性,從而為黃土高原區地下水資源評價提出了完整模式。③結合具體水文地質條件,開展國民經濟重點地區地下水資源評價。例如在吉林省及松嫩平原,充分考慮了多層越流補給的特點,使評價結果更接近實際狀況。在河南商丘,重點考慮了包氣帶和水位變幅帶的岩性結構,改進了以往降水入滲系數、潛水水位變動帶疏干給水度以及潛水蒸發極限深度的確定方法。在河西走廊建立了大流域(6000km2)地下水數值模擬模型,在深入分析各種水文盆地含水層系的分布狀況和地下水補徑排條件及過程後,圈定出可供開發利用的含水層面積。④開展華北地區水資源評價和開發利用研究,評價出區內水資源總量為419億m3/a,可利用量為310億m3/a,另有礦化度2~3g/L的微鹹水和淺層承壓水53億m3/a,其中京津唐地區水資源總量為112.83億m3/a,經優化模型計算,若重新節配可利用的水資源,可節水5億m3/a。⑤還開展了特殊類型地下水資源評價,例如,已評價出四川盆地深層地下鹵水的可采資源量為9.83億m3、剩餘可采資源量為7.62億m3;天津市地下熱水靜儲量為584.41億m3,可采量為8.25億m3

自建國以來已查明的地下水水源地共計1243處,已開採的832處,其中大型水源地(允許開采量5×104m3/d以上)494處,中型水源地(允許開采量1×104~5×104m3/d)519處,小型水源地230處;按含水介質類型劃分,孔隙水類型846處(68%),岩溶水315處(25%),裂隙水82處(7%)。

在地下水資源的特點和分類方面,筆者認為地下水資源具有系統性、流動性、可恢復性和調節性等特點。這是因為地下水在一定的范圍內分布,可以在含水層中流動,而且可以獲得周期性補給,當補給充沛時可以恢復其原有水量,地下水的儲存量在補徑排及開采過程中起到調節作用。從而有別於固體礦產資源及石油、天然氣等流體礦產資源。地下水資源分類有多種方案,如分為天然資源和開采資源,分為補給量、儲存量和消耗量,分為補給資源和儲存資源,等等。最近有一種分類方案在總結以往地下水資源各種分類的基礎上,認為從地下水資源構成的角度可以分為補給資源和儲存資源,從開採的角度可以劃分為允許開采資源和尚難利用資源。在地下水資源評價中,實際需要計算的地下水量有補給量、儲存量和允許開采量。

三、地下水資源管理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地下水資源研究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把主要目標逐漸轉向管理模型的研究,即研究在掌握地下水資源分布和數量的基礎上,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地下水資源,使之處於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最有利狀態,以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涉及與地下水開發活動有關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問題,通過地下水流數學模型和最優化技術,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實現管理目標。地下水資源管理的研究進展迅速,從管理模型的類型來看,有集中參數模型、分布參數模型、水量管理模型、水質管理模型、經濟模型和上述幾種模型的聯合模型,有單目標規劃模型和多目標規劃模型,有單一的地下水管理模型或地表水管理模型,也有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管理模型等。從管理內容來看,已從過去一般性的水政策、水均衡管理發展到地下水動態和水資源(包括水量和水質)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運轉管理,控制地質災害的土地利用和地下水動態控制管理,以及綜合考慮防止、控制和改善因水資源開發利用而產生的生態環境副作用和經濟技術約束條件的多層次、多目標管理。有關地下水資源管理的理論已趨於成熟。

我國開展地下水資源管理的研究起步稍晚,但發展十分迅速,出現了一大批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管理問題的地下水資源管理研究成果。如石家莊市地下水資源管理模型,是按照系統化、模型化、最優化的總體構思,以水文地質模型為基礎,把水量模型、水質模型和優化模型融為一體,從而為控制石家莊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發展和防治水質惡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綜合治理決策方案。對甘肅武威地區採用多目標規劃法,建立了以經濟產值為最大的目標的農業用水分析模型和跨流域調水模型。對新鄉、平頂山、北京、西安、沈陽、唐山、邯鄲、北海等城市,根據不同目標與不同要求,分別建立了以城市供水為目標的水資源管理模型或水質水量聯合模型、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模型,以及全流域為工農業生活用水優化分配的規劃管理模型等,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四、地下水資源開發引起的環境問題

70年代以來,由於城市的迅速發展,城市供水量的日益增加,因過量開采地下水產生的環境地質問題(或負環境效應、或地質災害),如水量枯竭(表現為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大泉流量日減等),地面變形(如地面沉降、岩溶塌陷、地裂縫等)、水質惡化(如海水入侵等)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引起人們廣泛的重視,促進了水文地質學的發展,成為環境水文地質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許多城市開展了地質災害勘查工作,在分析地質災害的形成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研究,對地下水過量開采問題,提出了調整開采布局或人工補給等措施,防止或治理地質災害。

在上海、天津、西安、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先後開展地面沉降的研究,取得了程度不同的進展。如上海市的地面沉降,自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基本查明了地面沉降的機理,並採取了人工回灌等綜合治理措施,到70年代後基本得到了控制,80年代以來,又在准三維地下水流模型的基礎上,加上描述地面沉降的一維模型,通過數值模擬計算,預測開采量與回灌量不同的比值下,可能發生的沉降量。從而使地面沉降的研究從定性化走向定量化。

在我國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對岩溶塌陷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岩溶塌陷的類型、特徵、形成條件與形成機制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個別研究者還對岩溶塌陷的預測進行了嘗試性研究。

沿海地區海水入侵問題,在遼寧的大連、山東的萊州、龍口、煙台和青島以及廣西的北海等地開展了詳細的勘查研究。描述海水入侵的數學模型從過去提出的咸、淡水之間的突變界面模型發展到過渡帶溶質彌散模型,由二維模型到三維模型,由不考慮密度變化的模型到考慮過渡帶水的密度變化的模型,趨於完善。在治理對策方面,提出了調整開采量、人工回灌、設置隔水帷幕等措施,除了調整濱海含水層地下水的開采量外,其它治理措施在國內付諸實踐的並不多見。

此外,地裂縫是另一種特殊的與地下水開采有關的地面變形現象。例如西安市出現多條雁行排列的地裂縫,對城市建築造成嚴重危害。經長期深入研究,認為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地裂縫的內因,而大量開采地下水是主要外因,對地裂縫的發展起到激發作用。

為控制地面沉降或調蓄儲能、增加地下水的補給,在天津、上海、北京、山東煙台等地開展了人工回灌工作或相關的試驗研究,探討了人工回灌滲入機制並總結了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的回灌經驗、以及控制地面沉降或調蓄儲能的效果。

五、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

自從20世紀60年代Toth提出區域地下水流動理論以來,特別是系統的觀點對科學和技術的各個領域的滲透,不少水文地質學家都試圖用系統的理論來研究水文地質問題,相繼提出「地下水水文系統」、「含水層系統」、「地下水系統」、「地下水流動系統」和「水文地質系統」等概念,對水文地質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由於不同學者所持的觀點和角度不同,對概念的定義和理解亦不盡相同。較多的學者認為,地下水的賦存、分布、運動和演化具有系統性,「地下水系統」一詞被更多的學者提及。地下水系統包含「地下水含水系統」和「地下水流動系統」,前者指由含水層和隔水或相對隔水岩層組成的具有統一水力聯系的含水岩系,後者指由源到匯的流面群構成的具有統一時空演變過程的地下水體。它們都具有整體性、層次性等特性。目前在理論和方法上迅速發展的是地下水流動系統理論。Toth等人著重研究大的空間與時間尺度的地下水流動系統,並將其主要用到預測油氣藏的分布。Toth還提出「重力穿層流動」的概念,將流動系統理論推廣到非均質介質場。

伴隨基岩地區找水和大面積地下水資源評價工作,一些基礎研究得到了重視。例如,田開銘依據野外現象推論並經實驗證明,裂隙水交叉流有三個重要的水力特性:在交叉裂隙中,一個裂縫中的水流過交叉時全部或部分向另一個裂縫中折流;在兩個方向上的水流阻力效應不等;進水量與泄水量不等,即出現偏流現象。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基岩地區地下水的網路偏流和條件偏流等基本模式。又例如,在包氣帶水特性的研究方面,①認為溫度對土壤水運動的影響,取決於土壤表面邊界條件類型;當土壤表面為壓力水頭邊界時,溫度對土壤水運動有十分明顯的影響。②滯後作用主要是改變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當吸水和脫水循環發生時,滯後作用對土壤水運動的影響顯著。③零通量法、中子測量法及WM—I負壓計的研究,以及在三水轉化過程中的岩土水熱梯度特徵、非飽和滲透系數和持水曲線的規律性探討等方面的應用,使土壤包氣帶的理論研究達到更高的層次。

其它學科領域的一些新理論,如灰色系統理論、地質統計學和分形理論等,被推廣應用到水文地質研究中。地下水系統是一種包含部分不確定信息的灰色系統。灰色系統可以用灰色參數、灰色方程與灰色矩陣等來描述。灰色系統可控制在灰域即一定的上下限之內。地質統計學充分考慮到在一定空間中的地質變數具有空間相關性,即認為這類隨機變數具有空間結構性,因此,能夠有效地利用經典統計學所丟失的信息,對地質變數作出更為精確的評估。例如,對於空間分布稀疏但是觀測時間系列長的水文地質變數(如地下水位),不但要利用資料的空間結構性,還應充分利用其時間結構性,應用空間—時間克立格法繪制水位等值線圖,圖件質量明顯提高。灰色系統理論和地質統計學都體現了確定性與隨機性的結合。它們的引入和應用,產生了一系列水文地質學應用新理論。

六、模型與模擬

自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特別是自70年代以來,由於應用數學和地下水動力學的相互滲透,尤其是電算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豐富和突破了傳統水文地質學的內容,使地下水的定量研究發展到新的階段。地下水計算的基本理論,從穩定流發展到非穩定流,從二維流發展到三維流,從解析法發展到數值解,有限單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在地下水資源評價計算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模擬計算進行模型識別,並進行預報,解決了各種條件下的水文地質計算問題。與地下水模擬計算相關的計算機軟體日臻完善,Modflow是近年來國際上流行的模擬軟體之一,並由DOS版本發展到WINDOWS下的版本,具有可視界面及強大的計算、處理和展示功能,且易於操作,所以被廣泛應用。

在地下水資源計算和動態分析預測中用到各種模型,諸如確定性模型與隨機性模型、集中參數模型與分布參數模型、線性模型與非線性模型、單一模型與耦合模型等。不同地區根據具體的水文地質條件建立相應的模型,如河南商丘在人工調蓄條件下,建立的多年均衡法與有限元結合的數學模型;甘肅石羊河流域根據地下水動態演變規律,應用不規格有限差分法建立的數學模型,黃土層飽和與非飽和地下水的聯合數學模型;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地下水彈性效應為基礎的數學模型,以地下水延遲給水效應為基礎的數學模型和以反常水位效應為基礎的數學模型。此外還有一些專門模型,如選擇放射性廢物處理場地的水滲流模型、垃圾填埋場和地表蓄水池污染物遷移模型等。

七、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

勘測、測試及計算機技術在最近幾十年裡發展很快,它們在水文地質調查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文地質工作研究的效率和所獲取資料的質量,也為認識和解釋一些水文地質問題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在物探方法方面,在電法測試的基礎上,開展了淺層高解析度地震、聲波、綜合電磁、聲頻大地電場、激發極化、甚低頻、靜電a卡、綜合測井、放射性低能譜測量、空間無線電波透視和超聲成像等多種方法。例如,用淺層地震法確定地下岩溶的發育地段及劃分第四系地層,用ESP型地質雷達系統了解鬆散層的結構和層次及淺層基岩的裂隙和洞穴發育情況,以磁法為主輔以電剖面法、淺層測溫和α卡法指導打熱水井,利用聲頻大地電場法、激電法和綜合磁法找水,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遙感方面,航空紅外成像和掃描等技術的應用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圖像的信息更加豐富,有利於遙感圖像的解釋。遙感方法在尋找地下水和地下熱水、探測古河道、填制水質圖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在常規目視解釋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多片種、多波段和多時相的綜合解釋技術,向多元數據復合、動態監測、趨勢預報和計算機定量分析方向發展,取得了許多有實用價值的遙感地質解釋結果。

通過研究地下水的同位素組分,結合水文地質條件和其它方法,可以確定地下水的成因、年齡、徑流途徑和補排關系等,為地下水資源評價和合理開采地下水、防治地下水的危害,提供了科學依據。根據δD和δ18O多年監測資料已求得中國大氣降水線的直線方程為δD=7.7δ18O+7.5,建立了中國大氣降水氫氧穩定同位素資料庫,並匯入IAEA的全球大氣降水氫氧穩定同位素資料庫。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並迅速在水文地質領域中得到應用。一個研究區的水文地質空間信息可以劃定為多個單獨的信息層,可以分層提取空間數據(如水系、富水性分區、斷裂構造、控制性井孔、地下水開采量、水化學成分等)。GIS將不同層的信息經邏輯匹配聯系起來,生成新的圖層,輸出新的信息。目前,基於GIS的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軟體正在開發,為水文地質信息的數字化、圖形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八、水文地質信息系統和成果展示

為了保證提供建立數學模型所需要的大量水文地質信息,如有效地利用水文地質資料,有必要建立相應的信息檢索系統和資料庫。地質礦產信息系統是國家經濟信息系統的一個分系統,其中有「礦產儲量資料庫」和「地下水資源資料庫」。全國一些地區也都建立了相關資料庫。通過對數據管理系統的研究,河南環境水文地質總站近年來開發了「河南省地下水資源數據管理系統」和「地下水均衡試驗觀測數據處理系統」。山西環境水文地質總站開發了「山西地下水動態資料庫管理系統」。秦皇島、石家莊、新鄉等,也都分別建立了資料庫與資料庫管理系統。它們都具有對資料進行輸入、更改、查詢、統計、列印、繪圖等多種處理功能。

在信息系統研究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城市水資源管理專家決策系統的研究,通過對信息資料庫、知識庫、推理解釋系統的研究,可以建立通用的城市水資源環境管理專家系統,從而將水資源環境管理這一復雜系統工程微機化、自動化,對水資源狀態進行實時分析、過程模擬和信息輸出,實現最佳決策選擇。

在成果展示方面,在水文地質普查資料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基礎上,我國各種比例尺水文地質圖編圖工作迅速發展,並創建了一套具有本國特色的水文地質編圖方法,編制出版了許多全國、省市或按地區編制的圖幅、圖系或圖集,其中1978年出版的《中國水文地質圖集》基本上系統反映了我國從50年代以來區域水文地質工作的成果。隨後編制《亞洲水文地質圖》(1:800萬),以及專項內容的圖件,如《中國溫泉分布圖》(1∶600萬),《北方典型遙感水文地質圖像集》和《中國岩溶地區典型遙感水文地質圖像集》。近年來,水文地質研究成果的數字化進展迅速,各種圖件均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展示。

④ 求助,內蒙古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下屬的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怎麼樣先謝謝了

內蒙來古自治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源質勘查院成立於1955年,是內蒙古地區最早成立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隊伍。原名為內蒙古自治區水文地質隊。隨後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呼和浩特水文地質勘察中心等。於1993年經內蒙古地質礦產局統一更為現名——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屬內蒙古地區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資深地勘單位。

單位資質還是不錯的,剛開始肯定是從基層做起,待遇也不會很好,等你做了幾年在調回院里,那待遇就不錯了!

中國鐵合金在線

⑤ 內蒙古興安盟礦產資源新進展

請登錄 中國煤炭信息網 查詢

⑥ 興安盟的地理環境

1、濕地現狀及分布:興安盟境內河流分屬黑龍江流域的嫩江水系和額爾古納河水系、遼河流域的新開河水系以及內陸河流域的烏拉蓋河水系。境內有綽爾河、洮兒河、歸流河、蛟流河、霍林河、哈拉哈河等大小河流200多條,大小湖泊70多個。盟內流域總面積約598.06萬公頃,年徑流量49億立方米。興安盟濕地資源豐富,面積約39.7萬公頃(見附表1),佔全盟土地總面積6.6%,面積在120公頃以上的有264塊。其中沼澤濕地分布最廣,面積30.9萬公頃,佔全盟濕地的77.8%,主要分布在科右中旗、科右前旗、阿爾山市和扎賚特旗境內。其它還有7.1萬公頃的河流濕地,1.2萬公頃的湖泊濕地,0.5萬公頃的庫塘濕地。
重要濕地按類型分兩大類,即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
天然濕地:
(1)科爾沁濕地。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新佳木蘇木,地處科爾沁沙地草原地帶,東部與吉林省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境內霍林河、額木特河、突泉河三條河流均以無尾河形成大面積的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沼澤濕地,濕地總面積4.55萬公頃。區內風積沙丘呈帶狀分布,湖泊、沼澤、沙丘、草地、榆杏疏林交錯相間,環境多樣,多種生物類型相互滲透。並且基本處在自然狀態下,為珍稀鳥類,特別是鶴類、鸛類及大鴇等鳥類的棲息繁殖提供了極好的場所。
(2)圖牧吉濕地。位於興安盟扎賚特旗境內,綽爾河、二龍濤河下游,松嫩平原西側,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省、吉林省接壤,是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至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一線自然保護網路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重要濕地。該濕地包括河流濕地、沼澤濕地及湖泊濕地等類型,總面積2.86萬公頃。濕地對周圍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眾多候鳥遷徙過境提供了棲息環境,對維持區域生物多樣性的穩定具有其他生境不可替代的功能。
(3)阿爾山市濕地。阿爾山市境內的所有濕地是興安盟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興安盟、大興安嶺乃至東北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中之重。境內河流分屬於嫩江和額爾古納河兩個水系。大興安嶺東坡以洮兒河為代表,大興安嶺西坡以大小莫爾根河為代表,以及眾多的湖泊和泉流。濕地景觀可分為:河谷濕地灌叢、草甸景觀、河穀草甸景觀、山麓草原景觀、河谷低濕地草甸景觀、山地沼澤化草甸景觀和山地森林草甸景觀等六個類型,總面積24.78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3%。阿爾山市濕地包括杜拉爾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五岔溝林業局和白狼林業局施業區內分布的大量濕地。尤以白狼洮兒河國家級濕地公園最具有代表性,它地處大興安嶺嶺脊,為嫩江重要支流洮兒河源頭區域,面積0.1萬公頃,屬溫帶內陸亞高山高寒濕地類型,是以河流濕地和森林、灌叢沼澤濕地為主的復合濕地類型,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4)烏力胡舒自然保護區濕地。位於科爾沁右翼中旗南部,涉及好腰、巴彥茫哈和巴彥淖爾等3個蘇木的部分地區。保護區總面積約3.89萬公頃。屬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有草地、濕地、沙地等多樣的自然生態系統。草原廣闊、溪流縱橫、環境優美,物種豐富,生物區系復雜。有大量的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多樣的自然生態景觀、地質景觀和古文化遺址。灘塗濕地是保護區的核心部分,是涵養水源的綠色蓄水庫,起到調節氣候、調蓄洪水、調節水量、防止自然災害的作用。
(5)綽爾河流域濕地。綽爾河發源於牙克石市博林線52公里北山頂,流經興安盟境內河長276.9公里,境內集水面積為69.93萬公頃,河谷深且窄,主河槽寬約50-300米,河網密度大,屬嫩江上游支流。該流域是集濕地、草原和原始森林為一體的自然區域,野生動植物原生群落較為完整,是理想的綜合型自然生態系統,也是興安盟重要濕地之一。綽爾河濕地5萬公頃,集中連片。該地區既有森林類型植被又有草原類型植被,更有以淡水濕地為主的各類植被,如葦塘、河柳、低灌木等。
(6)洮兒河、歸流河流域濕地。洮兒河是興安盟境內較大河流,境內河長321.9公里,主要支流有歸流河、蛟流河,屬淺河床河流,形成廣闊的濕地,這里生長著大面積的榆杏樹、河套柳、蒲草、蘆葦等植物,野生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該地區急需組織專家進行科學考察、評估和規劃。
(7)霍林河流域濕地。霍林河發源於扎魯特旗特格音罕馬拉西北二公里山頂,在巴潤布爾嘎斯台郭勒入口處進入興安盟境內,於科右中旗蘆葦場處流出盟界,流經吉林省通榆縣後匯入查干湖,境內河長292.6公里。該流域濕地包括科爾沁濕地、代欽塔拉疏林濕地和蒙格罕山濕地。
人工濕地:
水庫和水田是興安盟重要的人工濕地。水庫濕地有:大、中、小型水庫25座,總庫容約19億立方米。水田濕地主要有:科右前旗、烏蘭浩特市歸流河、洮兒河流域水田濕地;扎旗好力保、都爾本新、保安沼、努文木仁區域的水田濕地;突泉縣東杜爾基、九龍水田濕地;科右中旗霍林河流域水田濕地。水稻是濕地的重要產品之一,在農業生產發展和歷史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
2、濕地資源:
一是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獸類6目15科35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麝、馬鹿、駝鹿、猞猁、水獺、雪兔,其它有狍子、野豬、狐狸、狗獾、松鼠等。鳥類有16目46科310餘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大鴇等十三種,二級保護鳥類有47種。據不完全統計,2004至2007年連續4年每年有4-5萬只各類鳥類在興安盟濕地棲息、繁衍、過境、停歇,高峰時達8-10萬只。鳥類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右中旗烏力胡舒濕地、科右前旗歸流河流域濕地、阿爾山三河源濕地、扎賚特旗綽爾河流域濕地等地區。
二是野生植物資源。興安盟境內野生植物種類多樣,據初步調查統計,有野生維管束植物78科,309屬,619種。野大豆、草麻黃、蜻蜓蘭、綬草、手掌草、寬葉紅門蘭、角盤蘭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興安升麻、芍葯、山丹、桔梗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植物。
三是泥炭資源。本區為大興安嶺北段裸露泥炭豐富區南部。分布面積廣大,以阿爾山地區大黑溝一帶最為豐富,次為霍林河谷、歸流河谷、洮兒河谷中上游均有分布。一般厚度0.5-0.8米,最厚1.5米。類型較全,低、中、高位均有,分解度低,纖維含量高,有機質含量亦高,平均為58.45%,為富礦,平均粗灰分28.61%,干容重0.24克/厘米3,發熱量3684卡/千克,總腐殖酸平均為39.66%,最高達49.98%,PH值低,含氮2.03%,含磷0.16%,含鉀0.48%,屬低酸性。消除環境污染和改造生態環境是泥炭應用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因其成本低、無污染、性能優良,在清潔燃料、污水污油凈化、除臭劑生產、沙漠鹽鹼乾旱的改造方面有極強的競爭力和強大潛力。而凈化和改良環境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更是無法估量。 興安盟現有耕地973.5萬畝,人均耕地面積相當於全區的1.45倍,相當於:全國的3.4倍,耕地有機質含量高達5%以上。大部分地區無霜期在105---107天。
玉米資源:玉米是興安盟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盟糧食作物之首。2002年種植玉米401.4萬畝,總產量79.26萬噸。種植的玉米品種屬飼料玉米和加工澱粉玉米。
大豆資源:大豆是興安盟主要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僅次於玉米,2002年種植面積77.2萬畝,總產量5.21萬噸,平均畝產量67.5公斤,品種多為高油大豆。
水稻資源:水稻是興安盟主要農作物之一,正常年份畝產在400公斤左右。
馬鈴薯資源:馬鈴薯在全盟各地均有種植,每年種植面積在50--60萬畝之間,畝產量1000公斤以上,興安盟科研機構現己培育出脫毒種薯20多個品種,全盟推廣面積2萬畝。
山野菜資源:阿爾山市是興安盟山野菜主要產區,山野菜可開發量30萬每年採摘山野菜800噸左右,現有加工能力1500噸。
甜菜資源:甜菜是興安盟種植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每年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正常年份平均畝產1200公斤。甜菜含糖18.1%,比全國甜菜糖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
雜豆資源:全盟種植雜豆151.6萬畝,總產量4.98萬噸。其中綠豆種植116.6萬畝,產量3.97萬噸;紅小豆種植17.5噸;產量4900噸;雲豆種植17.5萬畝,產量5200噸。
胡蘿卜資源:每年種植面積2000畝左右,總產量8000噸,胡蘿卜加工可生產脫水蔬菜,提取β胡蘿卜素,生產胡蘿卜汁保健飲料、果膠等產品。 興安盟阿爾山市境內礦泉資源豐富,且具有水質好、礦化度高、儲量大、易開發利用等優勢。已得到權威部門認定並已被開發利用的有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五里泉、聖水泉及有待鑒定和進一步開發的金江溝溫泉。
一、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位於溫泉街。在東西寬70米,南北長500米的狹長地帶,分布著48眼溫度成份不同、作用療效各異的礦泉。礦泉分為南北兩個泉群,南部為冷泉群,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部為冷泉、溫泉、熱泉、高熱泉相間的溫泉群,主要是重碳酸鈉泉、放射性氡泉、偏硅酸泉等。
阿爾山溫泉群處在阿爾山斷裂帶上。受新生代構造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影響,阿爾山地區形成了伊爾施、阿爾山、五岔溝等一系列斷裂帶。地下水尚斷裂帶滲透到不同嘗試與不同成份的岩隙中,經過長期地熱作用與礦化作用,形成了今天礦泉的不同溫度與不同礦化成分;被礦化的地下水在不斷的熱循環的作用以及地表水的不斷補給下,湧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阿爾山礦泉群。冷泉水來自地表潛水,溫泉、熱泉、高熱泉水來自地下深層循環水。
阿爾山礦泉屬鹼性重碳酸鈉、鈣泉(pH=7.4~8.5),也屬含放射性氡泉(Ra=11.7-60.63Kmn),泉水中除上述主要成份外,還含有氯、鎂、硫酸根、硅酸根、氟、鍶、錳、銅、鋁、鈦、鋇、銀、銫等元素。阿爾山溫泉早在幾百年前就為科爾沁草原、呼倫貝草原及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所發現和利用。清咸三年(1853年)黑龍江呼倫貝爾總管府派人考察、勘測,並於此後開始修建經營,從此阿爾山溫泉得到正式開發。由於戰事頻繁、交通阻隔,阿爾山溫泉實際並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民國37年(1948年)後,特別是1990年以後,阿爾山溫泉的價值真正為世人所認識,並正在適度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1994年8月,在南泉區內打一口井深為288米的地熱井,溫度48℃,屬高熱泉,日涌量600噸,水質及元素同34號泉相同。
二、五里泉:泉水出自侏羅系火山岩之西北與東北間斷裂復合部位,日涌量1054噸。水質特徵無色、無嗅、清澈透明,清涼可口,餘味甘甜,存放後無沉澱和懸浮物。1986年經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衛生系中心儀器室和吉林省環境水文地質研究所測定,礦水中含鈣、鈉、鋰、氡、氯、鎂、鍶、錳、鋁、鈦、鋇、銀、鈷、銫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1988年12月5日,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評審並報請國家地質礦產部批准,確認為含鋰鍶、偏硅酸礦泉水。
三、聖水泉:在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南70米處。1988年,吉林省勘察設計院對聖水泉水源的檢測並報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會評審為優質天然礦泉水。屬國內罕見的含氡、低礦化度、低鈉、偏硅酸、重碳酸鈣型優質飲用保健礦泉水。
四、金江溝溫泉:金江溝溫泉位於阿爾山東北60公里,有泉眼7處,南北排列,其中有2眼熱泉已被開發利用,水溫47℃。經鑒定與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屬同一水系,水質良好、無污染。
水利資源:興安盟水資源居全區各盟市第二位,地面大小河流200多條。盟內有四個水系,以嫩江水系為主,有綽兒河、洮兒河、歸流河等。西遼河水系有烏納格其河。額爾古納水系有哈拉哈河。另有內陸水系烏拉蓋河。除了有豐富的地表水資源外還有比較充足的地下水資源。全盟水資源總量73億立方米,年徑流量49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裝機23.4萬千瓦。有大中小型水庫18座。其中有全自治區最大的水庫,國家重點工程-察爾森水庫,庫容量13.4億立方米,可灌溉80萬畝良田。還有已經列入國家「九五」計劃的溫德根水庫,屬綜合利用項目,總庫容量為18.4萬立方米,集發電、灌溉、防洪、養魚之功能於一體。
畜牧業資源:全盟草原面積4451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3933.15萬畝,為農牧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料資源。全盟草場年產草量31億多公斤,全盟現有人畜飲水井2.63萬眼,有7個獸醫站,7個改良站,每個鄉設有一個綜合服務站,完全可以滿足牲畜防病治病和改良的需要,為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服務。興安盟畜牧業生產屬草原畜牧業,具有綠色、天然、無污染等基本特徵。
2002年牧業年度(截止6月末),全盟家畜總數679.91萬頭只,基礎母畜347.86萬頭只,良種及改良牲畜602.21萬頭只,占總數的89.62%,出欄255.84萬頭只,出欄率達到45.6%。標准化畜群比例達到70%。肉牛,現有總數21.2萬頭,其中育肥牛3.6萬頭,基礎母畜10.5萬頭,良種和改良種畜達到100%,出欄8.36萬頭,出欄率33.2%。良種和改良種乳用牛,現有總數4.6萬頭,母畜2.34萬頭。羊,現有總數567.63萬只,其中,育肥羊28萬只,基礎母羊328.06萬只,種公羊116.47萬只,良種羊238萬只,改良羊516.77萬只,出欄178.4萬只,出欄率40.6%。總數中,綿羊316.94萬只,綿羊中細毛羊292.46萬只,山羊250.69萬只。草原白鵝共有150萬只,雞360萬只。
2002年畜產品總量:肉類總產量12萬噸,主要有牛肉1.9萬噸、羊肉2.3萬噸、豬肉6萬噸。牛奶4.8萬噸。山羊絨450噸,羊毛8400噸,其中山羊毛1000噸、綿羊毛7400噸。牛羊皮198.8萬張,其中牛皮9.8萬張、綿羊皮144萬張、山羊皮45萬張。 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成礦帶北段,地層出露較全,構造運動強烈,岩漿活動頻繁,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根據成礦規律及礦產分布特點,可初步劃分為三個金屬成礦亞帶及四個成煤區。礦產分布較廣,礦種比較全,共發現礦種54種。可單獨構成礦床的金屬礦種有:鐵、鉻、銅、鉛、鋅、銀等,伴生在其他礦床中可綜合利用的礦種有貴金屬、稀有稀土金屬15種之多。能源礦產有煤、地熱。非金屬礦產十分豐富,有石灰石、蛇紋岩、石榴子石、螢石、脈石英、珍珠岩、玄武岩、花崗岩、粘土等,但有地質資料的相對較少;寶玉石礦產具有較好的找礦線索,有剛玉(紅、蘭寶石)、橄欖石、葉臘石(工藝品)等。全盟有各類礦產地326處。其中具有工業價值的大型礦床5處、中型礦床15處、小型礦床15處;礦點103處;礦化點188處。經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已估算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潛在經濟價值約440億元。從全國各大山脈成礦預測及礦產分布情況,分析判斷興安盟位處大興安嶺山脈的北段,應為礦產分布比較密集的地區,只要加強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就可能找到新的、更多的礦產資源。
孟恩套力蓋鉛鋅銀礦、大型銀礦、中型鉛鋅礦。位於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蘇木。探明鉛12.3萬噸,鋅31.7萬噸,此外伴生銀、金、銦、銅等,均可綜合利用。屬熱液充填交代型礦床。礦體產於花崗雜岩體內,受構造斷裂控制呈大小不等的脈狀近東西向展布。共有礦體44個,主要礦體9個,一般長400-2000米,厚1.7-2.94米,延深250-500米,平均品位:鉛1.03%、鋅2.30%、銀92克/噸。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石易選。選礦獲精礦品位:鉛69.14%、鋅47.47%、銀688克/噸,回收率分別為91.6%、86.8%和88.7%。
蓮花山銅銀礦:位於突泉縣九龍鄉。探明銅14.8萬噸,銀421噸。為中高溫岩漿熱液成因的中型銅、銀多金屬礦床。礦化帶呈北西向展布,長約4公里,寬2.53公里。分3個脈群,大小30餘條礦體。礦體長148-1600米,斜深120-550米,平均厚0.59-4.36米。平均品位:銅0.44-1.78%、銀17.8-78.9克/噸。以含砷銅銀礦和含銀銅礦礦石為主,伴生有益組分為鑽、鎘、硫、金、砷、錮、硒、蹄、鉍等,可綜合利用。礦石易選,浮選法精礦品位:銅25.11%、銀460克/噸,回收率分別為91%和30.46%。 興安盟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盟內科爾沁右翼中旗境內有著名的國家級「科爾沁草原濕地珍禽自然保護區。有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物,如獐、熊、駝、鹿、丹頂鶴、白天鵝、雉雞、榛雞、狐狸、猞猁、狍子等。
野生葯用植物近600種,分屬91科,總量在1.5億公斤以上。還有猴頭、蘑菇、木耳、黃花菜、蕨菜等珍貴植物。

⑦ 興安盟七條河流都是什麼

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興安盟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內蒙古的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公里,興安盟在國內處於東北經濟區,在國際上處於東北經濟圈,地理位置優越。興安盟南北長380公里,東西寬320公里,總面積59806平方公里 。全盟總人口近160萬,是以蒙古族佔主體,漢族佔多數,由蒙、漢、朝鮮、回等20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
興安盟阿爾山市境內礦泉資源豐富,且具有水質好、礦化度高、儲量大、易開發利用等優勢。已得到權威部門認定並已被開發利用的有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五里泉、聖水泉及有待鑒定和進一步開發的金江溝溫泉。
一、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位於溫泉街。在東西寬70米,南北長500米的狹長地帶,分布著48眼溫度成份不同、作用療效各異的礦泉。礦泉分為南北兩個泉群,南部為冷泉群,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部為冷泉、溫泉、熱泉、高熱泉相間的溫泉群,主要是重碳酸鈉泉、放射性氡泉、偏硅酸泉等。
阿爾山溫泉群處在阿爾山斷裂帶上。受新生代構造中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影響,阿爾山地區形成了伊爾施、阿爾山、五岔溝等一系列斷裂帶。地下水尚斷裂帶滲透到不同嘗試與不同成份的岩隙中,經過長期地熱作用與礦化作用,形成了今天礦泉的不同溫度與不同礦化成分;被礦化的地下水在不斷的熱循環的作用以及地表水的不斷補給下,湧出地面,形成了今天的阿爾山礦泉群。冷泉水來自地表潛水,溫泉、熱泉、高熱泉水來自地下深層循環水。
阿爾山礦泉屬鹼性重碳酸鈉、鈣泉(pH=7.4~8.5),也屬含放射性氡泉(Ra=11.7-60.63Kmn),泉水中除上述主要成份外,還含有氯、鎂、硫酸根、硅酸根、氟、鍶、錳、銅、鋁、鈦、鋇、銀、銫等元素。阿爾山溫泉早在幾百年前就為科爾沁草原、呼倫貝草原及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所發現和利用。清咸三年(1853年)黑龍江呼倫貝爾總管府派人考察、勘測,並於此後開始修建經營,從此阿爾山溫泉得到正式開發。由於戰事頻繁、交通阻隔,阿爾山溫泉實際並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民國37年(1948年)後,特別是1990年以後,阿爾山溫泉的價值真正為世人所認識,並正在適度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1994年8月,在南泉區內打一口井深為288米的地熱井,溫度48℃,屬高熱泉,日涌量600噸,水質及元素同34號泉相同。
二、五里泉:泉水出自侏羅系火山岩之西北與東北間斷裂復合部位,日涌量1054噸。水質特徵無色、無嗅、清澈透明,清涼可口,餘味甘甜,存放後無沉澱和懸浮物。1986年經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衛生系中心儀器室和吉林省環境水文地質研究所測定,礦
興安盟天池
水中含鈣、鈉、鋰、氡、氯、鎂、鍶、錳、鋁、鈦、鋇、銀、鈷、銫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1988年12月5日,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評審並報請國家地質礦產部批准,確認為含鋰鍶、偏硅酸礦泉水。
三、聖水泉:在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南70米處。1988年,吉林省勘察設計院對聖水泉水源的檢測並報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會評審為優質天然礦泉水。屬國內罕見的含氡、低礦化度、低鈉、偏硅酸、重碳酸鈣型優質飲用保健礦泉水。
四、金江溝溫泉:金江溝溫泉位於阿爾山東北60公里,有泉眼7處,南北排列,其中有2眼熱泉已被開發利用,水溫47℃。經鑒定與阿爾山療養院礦泉群屬同一水系,水質良好、無污染。
水利資源:興安盟水資源居全區各盟市第二位,地面大小河流200多條。盟內有四個水系,以嫩江水系為主,有綽兒河、洮兒河、歸流河等。西遼河水系有烏納格其河。額爾古納水系有哈拉哈河。另有內陸水系烏拉蓋河。除了有豐富的地表水資源外還有比較充足的地下水資源。全盟水資源總量73億立方米,年徑流量49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裝機23.4萬千瓦。有大中小型水庫18座。其中有全自治區最大的水庫,國家重點工程-察爾森水庫,庫容量13.4億立方米,可灌溉80萬畝良田。還有已經列入國家「九五」計劃的溫德根水庫,屬綜合利用項目,總庫容量為18.4萬立方米,集發電、灌溉、防洪、養魚之功能於一體。
畜牧業資源:全盟草原面積4451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3933.15萬畝,為農牧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料資源。全盟草場年產草量31億多公斤,全盟現有人畜飲水井2.63萬眼,有7個獸醫站,7個改良站,每個鄉設有一個綜合服務站,完全可以滿足牲畜防病治病和改良的需要,為畜牧業健康發展提供服務。興安盟畜牧業生產屬草原畜牧業,具有綠色、天然、無污染等基本特徵。
2002年牧業年度(截止6月末),全盟家畜總數679.91萬頭只,基礎母畜347.86萬頭只,良種及改良牲畜602.21萬頭只,占總數的89.62%,出欄255.84萬頭只,出欄率達到45.6%。標准化畜群比例達到70%。肉牛,現有總數21.2萬頭,其中育肥牛3.6萬頭,基礎母畜10.5萬頭,良種和改良種畜達到100%,出欄8.36萬頭,出欄率33.2%。良種和改良種乳用牛,現有總數4.6萬頭,母畜2.34萬頭。羊,現有總數567.63萬只,其中,育肥羊28萬只,基礎母羊328.06萬只,種公羊116.47萬只,良種羊238萬只,改良羊516.77萬只,出欄178.4萬只,出欄率40.6%。總數中,綿羊316.94萬只,綿羊中細毛羊292.46萬只,山羊250.69萬只。草原白鵝共有150萬只,雞360萬只。
2002年畜產品總量:肉類總產量12萬噸,主要有牛肉1.9萬噸、羊肉2.3萬噸、豬肉6萬噸。牛奶4.8萬噸。山羊絨450噸,羊毛8400噸,其中山羊毛1000噸、綿羊毛7400噸。牛羊皮198.8萬張,其中牛皮9.8萬張、綿羊皮144萬張、山羊皮45萬張。

⑧ 地質水文勘察專業證書及發證單位

地基與來基礎工程專業承包
測繪自資質(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等)
工程勘察專業類岩土工程(勘察、咨詢、監理)包括隧道工程
橋梁工程
公路工程
房地產
農田水利勘察等
工程勘察、鑿井施工、水文勘察、水文地質評價、工程地質評價、環境地質評價,我做其中的一部分。

⑨ 興安盟浩展地質勘查有限公司怎麼樣

興安來盟浩展地質勘查自有限公司是2005-07-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後烏蘭哈達。

興安盟浩展地質勘查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22007761370556,企業法人張鳳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興安盟浩展地質勘查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收集、咨詢、分析礦產資源資料。 一般經營項目:無。

通過愛企查查看興安盟浩展地質勘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