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礦山地質學
『壹』 想要了解中國礦業大學(兩所) 中南大學 重慶大學 東北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 的 專業課程設置
我是中南畢業的,大體上了解:
數學-英語-政治類課程不一一列示-工程制圖-大學物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彈塑性力學-岩土力學-混凝土與砌體結構-結構力學(選修)
工程爆破-定向爆破與拆除爆破-金屬礦產地下開采-井巷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安全工程與技術-礦業經濟學
礦山地質與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工程機械-露天礦開采-路面路基橋梁-有限元分析(英)-采礦概略(英)-C語言-工程CAD-礦業工程軟體(Surpac、FLAC 3D、Ansys)
還有的實在記不起來了,也懶得去查了。我得承認咱不是個好學生,對不住學院和老師了,把教過的課程的都給忘記了。哈哈哈。
有過礦大和重大的同事,都是學煤炭的,但是干金屬(有色和黑色),我只能說換方向工作不佔優勢。
貝殼的我了解很多,基本上本科應該差不多,但據說多學了化學,中南是不學化學的。
其實吧,這些課程到你工作中你能用到的也就1-2兩門,到時候再回爐一下比啥都強。在你沒去過礦山的時候,教你啥都是浮雲。
建議學好軟體,這個是基礎。一定一定要重視實習,那是你知道什麼是工程的基礎。比你多學5門課重要多了。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您。權當一聽吧。
『貳』 837地質學和831礦山岩石力學哪個好學一點
專業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專業課虐我們千百遍,但依然要待她如初戀。尤其內專業課分值是300分的同學容,一定要對專業課多花時間和精力。
確實不知道怎麼復習的話,建議報個班啊。一般考研專業課報的都是研究生一對一的考研班,市面上機構都是這樣輔導的。又有考研經驗,資料集中,能省去很多煩惱,推薦你到天道考研找青青老師那問問吧,說不定能適合你
『叄』 北京科技大學采礦工程方面的教材:采礦學、礦床學、地質學、礦山岩石力學
你去北科圖書館的東門,進去右拐有個小書店,那有舊書,便宜,而且老闆基本上知道用的哪些教材,祝你好運~~
記得選我的回答作為最佳回答哦~~
『肆』 那些學校有地質勘探類的專業
一般礦業大學都有如中國礦業大學,其他的你可以找高考志願填報手冊中各大學的專業。
『伍』 打算大學選地質學專業,有沒有學哥學姐介紹
地質學專業開設的學校是不少的,其中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武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的地質學實力較強,除此之外,985院校中的同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211院校當中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華東)、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北京)、長安大學,其他如成都理工大學、 河北地質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可以考慮。如果本著搞科研的精神學地質學,本科畢業後繼續深造的話,地質學還可以考慮,如果本著找工作就業的話,地質學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太好。
地礦油是一類很相似的高校,各自分屬不同的系統,並且在各自的行業內有著比很多其他院校更高的地位。地質類院校有一個傳統,除了南大、北大和西大之外,原地質部的五所直屬高校在行業內地位較高,這五所學校是:北京地質學院(南遷後即武漢地質學院,即分別是位於北京和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之所以地大有兩所完全是歷史問題,與北京地質學院「京校外遷」有關,兩校同根同源但現已分家)、長春地質學院(已合並至吉林大學,校址現為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西安地質學院(已合並至長安大學)、河北地質學院(河北地質大學)。
傳統意義上的石油院校有幾所,如北京石油學院(1969年外遷至山東東營,現在分別是位於北京和山東青島的中國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學院(西南石油大學)、大慶石油學院(東北石油大學)、江漢石油學院(長江大學)、西安石油學院(西安石油大學)、撫順石油學院(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礦業院校出名的有八所:徐州礦院(中國礦業大學) 、阜新礦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山西礦院(太原理工大學)、焦作礦院(河南理工大學)、西安礦院(西安科技大學)、邯鄲礦院(河北工程大學)、山東礦院(山東科技大學)、淮南礦院(安徽理工大學),也有不同程度地開設有地質類專業。
地質學專業主要學習地質類的基礎課程,除大學生都要學習的公共課——政治課、體育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類課程之外,主要的基礎課程為:普通地質學、結晶學與礦物學(晶體光學及光性礦物學)、岩石學(火成岩石學、變質岩石學、沉積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古生物學、地史學、地層學、第四紀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環境地質學、測量學等。由於地質類專業各有側重,這些基礎課在基礎地質類的專業會學的比較深,其他方向,如偏重石油地質的院校會著重學習沉積學、油氣田地下地質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地震勘探原理、地球物理測井、油藏工程等,偏重固體礦產的院校會學習礦產勘查學、礦山地質學、找礦勘探方法等,偏重煤田地質的院校會學習煤岩學、煤(田)地質學、瓦斯地質學、礦井地質學、礦圖、采礦工程、煤田勘探等。海洋、水利類的高校還會開設海洋地質學、物理海洋學、水文地質學等。
地質類專業在校期間會安排野外實習,有認識實習、填圖實習、測量學實習、生產實習等,大多要出野外。
『陸』 那位高人能說一下北京科技大學哲學研究生的一些情況
北京科技大學2007年碩士生初試參考書目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101政治理論 教育部指定教材
111單考政治 哲學與時事 (哲學70%時事30%)
199MBA聯考綜合能力 MBA指導委員會指定教材
201英語 教育部指定教材
202俄語 教育部指定教材
203日語 教育部指定教材
210單考英語 《本課程均為水平考試》 不依據任何一教科書命題
211單考俄語 《本課程均為水平考試》 不依據任何一教科書命題
212單考日語 《本課程均為水平考試》 不依據任何一教科書命題
213日語(二外) 《中日交流標准日本語》初級上、下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14俄語(二外) 《大學俄語簡明教程》 (二外用)(199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寶鈴、錢曉蕙主編
215德語(二外) 《大學德語》 (一、二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6法語(二外) 《簡明法語教程》 商務印書館 孫輝
217德語 《本課程均為水平考試》 不依據任何一教科書命題
299MBA聯考英語 MBA指導委員會指定教材
301數學一 教育部指定教材
302數學二 教育部指定教材
303數學三 教育部指定教材
304數學四 教育部指定教材
306西醫綜合 教育部指定教材
307中醫綜合 教育部指定教材
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教育部指定教材
401普通生態學 《普通生態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尚玉昌
402控制工程基礎 《自動控制原理簡明教程》 科學出版社 ,2003 胡壽松主編
403科學技術概論 《科學技術概論》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版 胡顯章、曾國屏主編
404物理化學A 《物理化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梁英教
405普通地質學 《普通地質學》 ,1995年 地質出版社 夏邦棟
406結晶學與礦物學 《結晶學與礦物學》 (第3版) 地質出版社 潘兆櫓
407傳輸原理 《冶金傳輸原理》 冶金工業出版社 張先耀
408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譚天恩
409冶金物理化學 《冶金物理化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張家芸 和《物理化學教程》 冶金工業出版社 郭漢傑
410運籌學 《數學規劃及其應用》 冶金工業出版社 (第二版),2003,范玉妹等
411傳熱學 《傳熱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周筠清 ;
《傳熱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世銘
412微生物學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北京科技大學講義 林海
413材料力學C 《材料力學上冊、下冊第 10、11、12、14各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劉鴻文主編
414金屬學 《金屬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 宋維錫
415電路及數字電子技術(電路70%,數字電子技術30%) 《電路一、二》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關源;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清華大學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 閻石主編
416計算機組成原理及數據結構(各佔50%) 《計算機組成原理》 (修訂版) 電子工業出版社 俸遠禎;
《數據結構(C語言)》 清華大學出版社 嚴蔚敏
417模擬電子技術與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詩白主編,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編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閻石主編,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編
418設計基礎(包括:設計思維,創意,表現技法,設計素描) 《設計素描》(包括:設計思維、創意、技法、素描 ;自備設計用品和1#不透明繪圖紙)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孔繁強
419細胞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翟中和等編
420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周炯磐等 ;
《通信原理》 國防工業出版社(第5版) 樊昌信等
421浮選原理 《選礦學》 (第四篇,浮游選礦) 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謝廣元主編
422材料力學D 《材料力學》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鴻文主編
423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萍主編
424管理學與經濟學基礎 《經濟學教程》 經濟管理出版社 (第二版) 闞宏、呂殿平;
《管理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二版) 戴淑芬等
425高等代數 《高等代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學數學系幾何與代數教研室代數小組
426理論力學A 《理論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哈工大編
427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邱偉光、張耀燦主編
428綜合科技史 《科學的歷程》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吳國盛;
《中國科學技術史稿》 科學出版社,1982年,杜石然
429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曹耀欽等;
《C++程序設計》 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年2月版 鄧振傑主編
430普通教育學 《現代教育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黃濟、王策三
431礦山岩石力學 《岩石力學與工程》 科學出版社 蔡美峰 ; 或其他本科生岩石力學課本
432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規劃與管理》 科學出版社 ,2005年 尚金城
433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編
434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邊影
435有機化學B 《有機化學》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紋
436結構力學 《結構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慈勉主編
437地質學 《地質學》 (第3版第一篇) 冶金工業出版社 徐九華等
438滲流力學 《滲流力學》 石油工業出版社 葛家理主編
439信號系統與數字電路(信號系統佔50%;數字電子佔50%)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閆石 ;
《信號與系統》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奧本海姆(著),劉樹棠(譯)
440社會學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0年第三次印刷 袁方
441行政管理學 《公共行政學》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年第2次印刷 張康之編著
442工程流體力學 《流體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邊影主編
446文物保護基礎 《文物學》 學苑出版社, 2005年 李曉東
447安全原理 《安全科學原理》 化學工業出版社 金龍哲、宋存義
449自動檢測技術(自動檢測技術佔60%;過程參數檢測佔40%) 《檢測技術及應用》 計量出版社 張朝輝
450電工技術 《電工學》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曾煌
452社會學 《社會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教程》編寫組
456水處理原理 《廢水處理的原理與工藝》 北京科技大學講義 孫體昌
458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政治經濟學教程》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吳樹青顧問,逄錦聚,洪銀興,林崗,劉偉主編
460岩石力學 《岩石力學與工程》 科學出版社 蔡美峰主編
461現代生產管理 《現代生產管理》 人民大學出版社 汪星明
471工程熱力學 《工程熱力學》 高等出版社 沈維道 ;
《工程熱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華自強
472中國文論史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 (上、下)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版 張少康等
474綜合英語 《英語國家概況》 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 余志遠主編 ;
《英國文學簡史》(修訂版) 河南人民出版社 劉炳善主編;
《美國文學簡史》(第二版) 南開大學出版社 常耀信主編;
《語言學教程》(2001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壯麟主編
475固體物理 《固體物理學》上、下冊 上海科技出版社 方俊鑫、陸棟 ;《固體物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昆、韓汝琦;《固體物理導論》 科學出版社 基特爾(楊順華譯)
476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上冊 科學出版社 曾謹言 ;《量子力學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世勛
477綜合考試(合同法40%;知識產權法40%;民事訴訟法20%) 《知識產權法》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第2版 劉春田;
《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崔建遠;
《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 江偉
610單考數學 《考研數學教程》第一 ,二冊 氣象出版社 秦明達等
612普通物理 《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漆安慎、杜嬋英 ;
《熱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椿、章立源、錢尚武;
《電磁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趙凱華、羅蔚茵;
《光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姚啟均
613數學分析 《數學分析》上、下冊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三版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
《數學分析》(上、下冊)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 歐陽光中編
614歷史唯物主義 《唯物史觀通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林泰主編
615普通心理學 《普通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版 彭聘齡
616中國古代史 《中國史綱要》 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翦伯贊
617晶體光學 《晶體光學》 地質出版社 李德惠
618基礎英語 《本課程為水平考試》 不依據任何一教科書命題
619普通化學 《普通化學》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學編
620民法學 《民法》 (第二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 王利明
621管理學原理 《管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周三多主編、陳偉明副主編
623文藝學原理 《文藝學導論》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吳中傑
624設計理論(包括:工業設計概論,人機工程,設計史) 《人機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丁玉蘭 ;
《工業設計概論》 機械工業出版社 程能林;
《工業設計史》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何人可
625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上、下冊)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肖前主編
626科學技術史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W.C.丹皮爾著,李珩譯
627物理化學B 《物理化學》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獻彩
628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化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鏡岩等 ;
《現代分子生物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玉賢編著
629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漢大學
630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鄭杭生,《國外社會學理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劉少傑
『柒』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監測新技術的開發應用與展望
季偉峰
(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對地質災害體的監測十分必要。本文簡要介紹了我國當前地質災害監測的主要方法及新技術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指出了地質災害監測工程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望了我國在本領域技術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應用展望
自然地質環境和人為活動是引發地質災害的兩大主要原因。在最近的20多年時間里,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建設與用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植被的破壞嚴重,使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在全國許多地區頻繁發生,嚴重阻礙了災害發生地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1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形式及危害
1.1地質災害及常見形式
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地質作用和人為活動作用形成的,對人類生存和工程建設可能構成危害的各種特有的自然環境災害的總稱。
常見的地質災害形式主要有6種,它們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簡稱為崩、滑、流、塌、裂、沉。
1.2三峽庫區的主要地質災害
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後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它的建設對庫區的自然環境也帶來一定的直接或潛在影響。三峽工程的一期蓄水、二期蓄水和新城鎮的建設已經給庫區帶來了不少地質災害問題。在淹沒區的新城鎮建設中,由於在選址時考慮地質環境因素不夠,使有些新城鎮從建設一開始就與地質災害結下了「不解之緣」。主要表現形式為人為高切坡和深基坑誘發的滑坡和崩塌。湖北的巴東、秭歸,重慶的巫山、奉節、雲陽、萬縣等地在新城鎮的建設中都引發了大量的地質災害,如何趨利避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1.3地質災害的主要危害
地質災害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我國幅員遼闊,地質構造復雜,地貌千姿百態,山地和丘陵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2/3以上。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及特別行政區均存在著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每年都要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中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等突發性地質災害被定為國際減災10年的主要災種,由於這些災害具有潛在性和突發性,一旦發生,來勢兇猛,常造成斷道、斷航、構築物損毀、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我國,每年喪生地質災害的總人數達800~1000人,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1.4地質災害監測的特點
(1)滑坡等變形體分布通常較為分散,成因機制復雜。開展監測工作前,需有一定前期地質環境勘察、研究工作基礎;
(2)地質災害體大多位於交通、通訊十分不便地區,電源接入也很困難;
(3)目前大多數監測以手動為主,數據匯交速度相對較慢,人工勞務成本較高;
(4)與大壩、橋梁、隧道等固定建築物、構築物的安全監測相比,地質災害監測具有開放的監測邊界,條件復雜,自動化監測和遙測等監測手段、監測儀器的選擇、固定安裝、運行等須注意儀器設備的環境適應性和抗干擾性能,保證正常使用和安全運行。
2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監測的必要性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監測根據工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可分為施工安全監測、防治效果監測和長期穩定性監測,目前一般簡單地統稱為監測。在以往的工作實踐中經常發現,除經濟原因外,在地質災害的治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些地質災害進行了治理,理由是認為它不穩定。有些沒有進行治理,理由是認為它是穩定的。除一些簡單粗糙的勘察資料外,幾乎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一個變形體穩定與否,是否需要進行工程治理。如果對滑坡等變形體進行必要的監測,將會減少這種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對於已採取工程措施的地質災害體
對於已採取工程措施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在治理過程中,根據監測結果進行效果評價,指導施工,及時對設計進行修改;防治工程竣工後,隨著周圍環境條件的變化,約束條件也會發生變化。如錨索的腐蝕和鬆弛、地下水位變化、臨空面加大、工程質量不高、巨大外力(如地震和大爆破)等,都有可能使一些已經治理過、暫時處於相對穩定的滑坡變形體重新失穩,如不進行持久的監測,它們具有更大的欺騙性和危險性,並非就可以高枕無憂,仍需通過必要的監測來評判它的治理效果和長期穩定性。
2.2對於未採取工程措施的地質災害體
對於一些未經治理、而又具有潛在危害的地質災害體,監測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暫時沒有資金進行工程整治但又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較大潛在威脅的大型滑坡變形體,以投資較小的監測工作來彌補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通過有效的監測既可對其穩定性進行評價,監測結果又可為是否治理和如何治理提供設計依據。用監測的手段對滑坡等變形體進行有效的監控,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方法,目前已逐步被一些政府官員和業主所接受並推崇。他們也意識到用工程手段進行整治後應該用監測數據來驗證,否則是盲目的。但目前仍有相當多的管理和設計部門只注重被動的治理和亡羊補牢,而不注重防患於未然。
3當前地質災害監測的主要方法
以往作為監測工作的對象,主要是對一些重要的構築物和大型建設工程的變形、位移、沉降等進行監測,如水利水電大壩、大型橋梁、重要廠房、大型地下隱蔽工程、礦山邊坡和尾礦壩等。對復雜的地質災害體進行監測,則是近些年才逐漸開始應用的,當前採用的主要監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3.1地面絕對位移監測
絕對位移監測是最基本的常規監測方法,測量崩滑體測點的三維坐標,從而得出測點的三維變形位移量、位移方位與變形位移速率。主要使用經緯儀、水準儀、紅外測距儀、激光準直儀、全站儀和GPS等,應用大地測量法來測得變形體上某點的三維坐標。
3.2地面相對位移監測
地面相對位移監測是量測崩滑體重點變形部位點與點之間相對位移變化(張開、閉合、下沉、抬升、錯動等)的一種常用的變形監測方法。主要用於對裂縫、崩滑帶、采空區頂底板等部位的監測、沉降觀測等,是位移監測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常用的監測儀器有振弦位移計、電阻式位移計、裂縫計、變位計、收斂計等。
3.3鑽孔深部位移監測
對於滑坡等變形地質體來講,不僅要監測其地表位移,也要監測其深部位移,這樣才能對整體的位移進行判斷監測。方法是先在滑坡等變形體上鑽孔並穿過滑帶以下至穩定段,定向下入專用測斜管,管孔間環狀間隙用水泥砂漿(適於岩體鑽孔)或砂、土石(適於鬆散堆積體鑽孔)回填固結測斜管;下入鑽孔傾斜儀,以孔底為零位移點,向上按一定間隔(一般為0.5m或1m)測量鑽孔內各深度點相對於孔底的位移量。常用的監測儀器有鑽孔傾斜儀、鑽孔多點位移計等。
3.4應力監測
對於滑坡等變形體不僅要監測其位移的變化,還需要監測其內部應力的變化。因為在地質體變形(或稱運動)的過程中必定伴隨著變形體內部應力變化和調整,所以監測應力的變化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儀器有錨桿應力計、錨索應力計、振弦式土壓力計等。
3.5水環境監測
對於崩滑體來講,除了自然地質條件和人為擾動外,水是對滑坡的穩定狀態起直接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對水環境(含過程降雨及降雨強度、地表水的流量、地下水位、滲流量、滲流壓、孔隙水壓力、地下水溫度等)進行監測十分重要。常用的監測儀器有量水堰、遙測雨量計、測鍾、電測水位計、遙測水位計、滲壓計、滲流計、電測溫度計等。
3.6地震監測
地震監測適用於所有的崩滑監測。地震力是作用於崩滑體的特殊荷載之一,因此對崩滑體的穩定性起著重要作用。當地質災害位於地震高發區時,應經常及時收集附近地震台站資料;必要且條件許可時,可採用地震儀等監測區內及外圍發生的地震強度、發震時間等。分析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地震烈度、評價地震作用對區內的崩滑體穩定性的影響。
3.7 人類相關活動監測
人類活動如掘洞采礦、削坡取土、爆破採石、載入及水利設施的運營等,往往造成人工型地質災害或誘發產生地質災害,在出現上述情況時,應予以監測並停止某項活動。對人類活動監測,應監測對崩滑體有影響的項目,監測其范圍、強度、速度等。
3.8宏觀地質調查監測
採用常規地質調查法,定期對崩滑體出現的宏觀變形痕跡(如裂縫發生及發展、地面沉降、塌陷、坍塌、膨脹、隆起、建築物變形等)和與變形有關的異常現象(如地聲、地下水異常等)進行調查記錄。該法具有直觀性強、適應性強、可信程度高的特點,為崩滑監測的主要手段,也是群測群防的主要內容。適用於所有崩滑體,具有準確的預報功能。
4監測新技術的研究與工程實踐
4.1國外監測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發達國家在岩土工程及地質災害監測領域不但有傳統的監測方法和儀器,近年來已將高新技術應用於地質災害預測、預警工程。美國的PDI公司、Geokon公司、義大利Sisgeo公司、瑞士Leica公司、瑞典Geotech公司、德國Zeiss公司、日本尼康公司等在監測方法的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紅外技術、激光技術、微波技術、光纖技術、格區式光柵技術、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技術、衛星通訊技術、計算機及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在監測技術方法和儀器的開發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這樣講,作為岩土工程監測一個分支的地質災害監測及監測儀器,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地測量儀器,而是實現了傳統方法和儀器與現代高新技術的完美結合,把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並正在向更高層次發展。國外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有 Leica公司的TCR1800全站儀、TCR2003測量機器人、Geomos系統、DNA電子水準儀、GPS,Zeiss公司的DiNi12系列電子水準儀、North America公司的鑽孔多點位移計、Sicon公司的岩土工程監測系列儀器等。
4.2國內監測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國內水電系統和國土資源部都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如水利科學院、中科院有關院所、國土資源部技術方法研究所等。我所伴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在國土資源部的大力資助下,也開發了多種岩土工程及地質災害防治監測儀器,如鑽孔傾斜儀系列、應力測量系列、地面位移測量系列等監測儀器、多參數遙測系統等,還承擔了科技部「崩滑地質災害自動化監測系統」項目的研究,為測量儀器國產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產品在三峽庫區和國家的重大工程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我所近幾年研究的成果並形成的產品主要有以下8項:
(1)DMY型激光隧道斷面張斂測量系統;
(2)BYT型光纖崩滑體推力監測系統;
(3)DZQX新型多功能鑽孔傾斜儀;
(4)崩塌無線自動化監測預報系統;
(5)PSD型微位移變形測量系統;
(6)MS型錨索(錨桿)測力系統;
(7)DHS型地層含水率儀;
(8)岩心定向與取心技術研究。
4.3工程監測實踐
在研究開發的同時,我所用自己研究的成果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基本建設工程的監測工作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工程監測,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近幾年承擔的重大監測工程有:
(1)寶成復線清江大斷面雙線長隧道變形量測;
(2)成昆鐵路電氣化改造西昌南馬鞍堡隧道變形量測;
(3)北京地鐵復八線變形量測;
(4)上海地鐵一號線人民廣場站變形量測;
(5)青島地鐵試驗段變形量測;
(6)成(都)—南(充)高速公路高陡邊坡變形及量測;
(7)內(江)—宜(賓)高速公路高邊坡變形量測;
(8)丹(東)—沈(陽)高速公路丹本(溪)段全線隧道驗收工程;
(9)318國道二郎山—康定段 K2794+860~980滑坡的地面位移、深部位移及應力監測;
(10)奉節縣、雲陽縣地質災害監測工程。
5監測技術發展展望
(1)地質災害的發生將更加頻繁,危害程度更大,監測工作將受到更多的重視,監測成果應用將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2)在我們的上級主管部門——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支持下,我們的監測儀器研究及運行系統軟體開發將會得到更多資助,並使我們的監測手段更加完備,登上一個新的台階,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3)自動化監測和遙測是地質災害監測的發展方向,但目前實施還有很多困難。
(4)地質災害具有一定區域性,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更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
6結語
通過幾年的監測工程實踐,目睹了不少由於忽視地質災害的工程安全監測和失效工程而導致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也看到不少通過監測成功預報災害而避免災害發生的實例。在實行工程質量終生追究制的今天,對地質災害及相關岩土工程的安全進行長期監測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監測工程是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重治輕防,應做到治理、防範、監測並重,有時甚至重於工程治理手段。
在一定時期內對滑坡變形體實施監測工程,可以節省大量的投資。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應建立在科學監測的基礎上,以監測指導設計、施工、工程效果評價,以科學的態度面對它,應從過去的憑經驗和粗糙的勘察上升到定量階段,只有這樣,才能對滑坡變形體進行深入的認識和科學評價。
監測工作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工程診斷的需要,是從事地質災害研究和預測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
防範重於救災,監測勝於治理。
參考文獻
[1]殷躍平等.地質工程設計支持系統與鏈子崖錨固設計.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
[2]黃潤秋主編.高邊坡穩定性的系統工程地質研究.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3]喬建平主編.滑坡減災理論與實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4]唐邦興主編.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及防治.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5]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工程測量規范.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6]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7]王永年,殷世華主編.岩土工程安全監測手冊.北京:中國水利電力出版社,1999
[8]季偉峰主編.工程地質與地質工程.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捌』 中國的大學地質專業排名
2014-2015年中國地質類專業大學競爭力排行榜
『玖』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工程跟地質學這兩個專業有什麼區別!
地質學(地質學類):
地質學不是我們平常想像中得那麼枯燥,每天只是和泥土打交道;也不是一定要成為地質隊或探險家中的一員,生活在與世隔絕,荒涼無比的戈壁灘上。慢慢地,你會發現地球上有很多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奧妙與神奇。
一聽到地質,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研究泥土和岩石,其實我們要學的可不僅僅是這些,我們需要對地球的礦物和岩石、地層和古生物、地質結構和地質作用這三方面進行了解和學習。
在野外實習中,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大自然,全班同學在一起盡情享受野外環境的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地考察對相關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們還見識到了不同種類的岩石、地層、化石,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地質圖、羅盤、GPS導航儀等地質器材去完成研究和測量,多次實地考察後,我們還學會了地質填圖這個專業技能。
主要課程:
礦物和岩石類課程:主要針對地球中含有的礦物元素以及在底層中以何種形式出現等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包括結晶學、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等課程。
地層和古生物類課程:主要研究地球上生物的進化歷史以及底層分布的特點。我們主要學習了古生物地史學和礦床學。
地質結構和地質作用類課程:以實際應用為主,主要學習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學。
畢業去向:
地質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僅可在高等院校從事地質科學的教學工作,也可以向國家資源能源勘探、開發與環保、城市建設、城市交通、港口、水利水電建設、國防和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等機構從事研究工作。
擁有地質學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北大學、同濟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吉林大學。
地質工程(地質類):
地質工程是一門運用地質學的知識並結合工程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生產中產生的地質問題以及工程問題的專業。它包括地質學和工程學兩方面的學習。雖然其中地質學課程主要起著服務工程的作用,但是這些地質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卻是不可或缺的,它們貫穿了整個地質工程專業學習的過程。
地球上頻繁發生的地質災害所產生的經濟及人員損失是無法估量的,地質工程專業中學習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減少這些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地質工程專業的人員可以勘察地震所帶來的次生災害的潛在性,隨後評價其安全性,最後提出解決的方案以保障災後人員的安全。
每個暑假,本專業的小夥伴們都會被送進大山,去領悟和欣賞大地母親的雄偉壯麗。我們每人一把地質錘,一個羅盤,一個放大鏡,再頂一頂草帽,帶上水和干糧,在漫山的荊棘路上堅定前行,這一路我們都在不停地學習,記錄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最終我們能夠做到准確識別地質分層和礦物,辨別地質構造,分清地質災害的類型。
主要課程:
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設計原理等。
專業課:基礎地質學、礦物岩石學、土質土力學、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岩土工程勘察等。
計算機類課程:程序設計基礎與VisualC++、工程制圖及計算機繪圖等。
畢業去向:
畢業生會到建設部門從事與工程地質相關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科技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擁有地質工程專業國家特色專業院校名單: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長安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濟大學、安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科技大學。
相同點:
地質學和地質工程專業的學生都需要學習地質學基礎的相關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地質學理論知識,對岩石、礦物、地質構造等方面有一定認識。
不同點:
地質學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堅實的地質學基本理論、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重在對地質科學的理論研究。地質工程則要求畢業生能夠在學習了地質學知識的基礎上,具備從事資源地質勘查、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地質災害防治的能力。
『拾』 中國礦業大學與北京礦業大學(北京)有什麼區別
1、學校地址不同。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學院路校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丁11號 ,沙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高教園區南二街9號院。
2、學校屬性不同。中國礦業大學,坐落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為全國首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高校,教育部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3、學校面積和專業設置不同。截至2019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學校校園佔地面積4413畝,校舍建築面積155餘萬平方米,設有21個學院(部),開設58個本科專業,有各類教職工3100多人,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700餘人。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有學院路校區、沙河校區兩個校區,佔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設有13個教學院部,32個本科招生專業。
中國礦業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5月,學校現有58個本科專業,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學科建設:
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1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