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地質系系主任
A. 西北大學的知名校友
西北大學的知名校友有閻隆飛、舒德干、田在藝、徐宗本、任紀舜等。
一、閻隆飛
閻隆飛(1921年11月23日—2001年1月16日),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農業教育家,滿族,顏扎氏,北京市人,曾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
194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生物系。1946年夏考取清華大學研究院,1949年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舒德干
舒德干,男, 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2月生於湖南湘潭,1964年,畢業於湖北省黃岡中學;196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古生物專業;1970年,被分配到彬縣北極鎮教授中學化學和數學;1978年,考入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研究生。
1981年,獲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被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2011年12月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三、田在藝
田在藝於1939年8月考入國立西北大學地質地理學系學習;1940年9月,轉入四川重慶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學習;1972年,任江漢石油學校副校長。
1980年1月,任石油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地質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1993年,從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退休;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3月3日15時1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96歲。
四、徐宗本
徐宗本於1976年從西北大學數學系畢業;1987年獲得西安交通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1989年在英國思克萊德大學做博士後研究;199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0年至1994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數學與應用數學研究所非線性分析理論與方法研究室主任。
1994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1997年至2003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院長;1998年兼任西安交通大學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03年至2014年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2010年應邀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作45分鍾特邀報告;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五、任紀舜
任紀舜,地質學家,1935年2月6日出生於陝西華陰,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研究員、西北大學教授,世界地質圖委員會構造圖分會中國代表,中國地質學會理事,曾任世界地質圖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系。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B.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近期的學術年會
西北大學的地質學系,單從學科實力來說,是很強的。西北大學的地質、物版理、化學權、歷史、考古等是這所學校的重點學科和支柱,西大的古生物、大地構造很強,並且從前中國各油田的總地質師很多都出自西北大學,80年代的統編教材《石油地質學》就出自西北大學。但是論就業,全國的地質學專業就業都不好。
C.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怎麼樣
西北大學的地質學系,單從學科實力來說,是很強的。西北大學的地質、物理版、化學、歷史、考古權等是這所學校的重點學科和支柱,西大的古生物、大地構造很強,並且從前中國各油田的總地質師很多都出自西北大學,80年代的統編教材《石油地質學》就出自西北大學。但是論就業,全國的地質學專業就業都不好。
D. 西北大學構造地質學有名的導師
西北大學的構造地質學(包括大地構造學)是西北大學的強項,最著名的是張國偉,院士,在好幾個學校兼職,還有羅金海,周立發,董雲鵬,陳剛,好幾個
E. 張伯聲的個人履歷
張伯聲(1903.06.23-1994.04.04),男,曾用名張譎駿。張伯聲父親張銘宸是河南省議員、南陽中學監督。
張伯聲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教育家,曾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國家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中國地質學界五大構造學派之一 。
世界地質學界「盛開在地質科學園地里的奇葩」。
1903年6月23日,出生於河南滎陽。
1909年,讀私塾。
1913年,入滎陽縣高等小學堂,聰穎好學,並喜愛自然地理,深得教師喜愛。
1917年,14歲時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現河南大學)二次英文科,他在這里學習兩年,一貫刻苦用功,英語教師吳憶魯贊揚他的求學精神「堪為楷模」。
1919年,他被學校破格選送清華學校深造。
1926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又被保送公費赴美留學。張伯聲留學美國4年,先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化學專業,不到兩年就完成了該校規定的全部學分而提前畢業,獲碩士學位。隨後考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繼續攻讀化學。
1928年3月,他受到我國老一輩地質學家譚錫疇的影響,把興趣轉向了能為貧窮落後、地大物博的祖國尋找礦產的地質學上。於是,他報考芝加哥大學地質系研究部並被錄取,開始跟隨著名的岩石學家約翰遜教授、構造地質學家坎伯侖教授攻讀地質系專業。
1929年,張伯聲轉入斯坦佛大學地質系研究部,受到地質學家維里斯教授、布萊克衛爾德教授的精心指導和親切教誨,學業大有長進。
1930年5月,張伯聲因家事被迫中斷學業回國。
1930年,被聘為焦作工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 地質、岩礦學教授。
1931年,被聘為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1932年,被母校河南大學聘為理學院教授,講授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和岩石學等課程。他在母校任教時間僅1年,但他教學認真、重視實踐的科學態度卻給師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933年,張伯聲被聘為天津北洋工學院教授。
1937年,「七·七」抗戰爆發後,他跟隨北洋工學院內遷西安,到由平、津各大學聯合組成的西安臨時大學任教。
1938年,被聘為西北大學教授,次年兼任西北大學地質系主任。
1939年,任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07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焦作工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工學院合並組成 】教授。
1942年,他參加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深惡痛絕。
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他被政務院任命為西北大學理學院院長。
1956年,任西北大學副校長,並光榮參加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來的心願。
20世紀60年代初,光榮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1961年,張伯聲教授因過度勞累,身患高血壓病,西北大學為照顧他的身體健康,決定他從事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工作,但他仍然以高昂的熱情在指導研究生和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令人矚目的成就。「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後,年過花甲的張伯聲教授竟亦不能倖免,他被誣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棚」,多次遭到無情的批判斗爭,有一段,每月只能領到24元的生活費。面對這種極不公正的待遇,他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心西北大學地質系的教學工作和自己規定的科學研究任務,不顧年老體弱和種種議論經常跟隨師生到野外進行教學實踐。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黨集團垮台後,年逾古稀的張伯聲教授精神煥發,更加積極地投身地質科研事業。又經過兩年的辛勤實踐、理論升華,他終於創建了中國大地構造的一個新學派——「地殼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
1978年,他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次年,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並調任西安地質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84年,他改任西安地質學院名譽院長,把全副精力投入培養地質學博士研究生工作。
1992年元月,欣然為母校河南大學題辭。
張伯聲院士是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九三學社西安分社主任委員,九三學社陝西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四、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
1994年4月4日下午5時,在西安逝世,享年91歲。
F.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好不好在全國排名多少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創抄建於1939年,是我國設立最早的綜合性大學地質學系之一。培養了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地質專業人才,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的搖籃」。 2009年2月18日的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位居全國第二。地質學是西北大學最好最知名最有前途的系。 西北大學大學本土院士兩名。地質系就一名,而且地質學系最有錢在西北大學的院系中。系裡的教學設施都是國內領先的,老師也都是牛逼的,你要是到地質系學習,以後肯定不後悔
G.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的學校簡介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創建於1939年,是全國建系較早、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理科地質學系之一。建系初期,一批知名地質學家不畏艱險雲集於當時因國難而遷居至陝西城固山區的西北聯合大學(後改為國立西北大學),創建了地質學系。他們中有著名地質學家王恭睦、諶亞達、殷伯西、郁士元、李善堂、張伯聲、蔡承耘、曾繁、白超然、霍世誠、張惠遠等教授。1948年,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楊鍾健教授出任國立西北大學校長,為地質學系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爾後,著名學者謝家榮、王恆升、張更、楊傑、王永炎、袁耀庭等相繼來校講學和任教,促進了地質學系的發展和成長。地質學系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迅速發展。1952年國家高校院系調整中,她是全國綜合大學中保留的僅有的兩個地質學系之一,當時為適應新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的急需,克服困難開辦了石油地質和礦產地質兩個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地質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地質學系的發展遇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全系教職員工團結奮斗,依靠前輩們艱苦創業奠定的良好基礎,緊緊抓住每一次機遇,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使地質學系現今發展成為一個師資力量雄厚、條件設備良好、教學和科研體系比較完整、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地質學系。
H. 西北大學地質系本科新生住哪個校區
校本部,即太白校區(西南城角,水司這里)
新校舍8月竣工,肯定會比現在好。
地質系是我們學校最有錢的專業了,學校50%的科研經費都給地質系了。
教室環境真心不咋滴,但是地質系本身不錯。
I.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的校級領導
董事長、榮譽院長
劉家全,男,中共黨員,教授,西安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現任)。1975年畢業於西安醫學院醫療專業,1983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研究生班,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1年任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2003年負責籌建西北大學現代學院,任學院董事會董事長,2004年5月~2015年12月任學院董事長兼院長,2016年1月任學院董事長、榮譽院長。2000年開始研究中華傳統文化,2002年主編《中華主流文化叢書》多卷本,2005年主編《吳宓研究叢書》三、四集,2012年出版教育專著《大學與大學史》,2013年出版文化專著《中國精神論綱》、2015年出版文化專著《中國文化論章》。現任陝西省老教授協會副會長、陝西省孔子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副會長、陝西省國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陝西昆侖傳統文化研究院院長。
院長
盧山冰,男,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2001年、2005年在西北大學哲學系、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獲得哲學學士、科技哲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2007年、2011年在廈門大學和福建晉江高科技園獲工商管理博士後。2009年4月任陝鼓集團總經理助理,2013年12月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助理,2014年5月任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2015年12月被聘為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院長。中聯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牽頭「一帶一路」智庫聯盟常務理事,陝西省企業文化建設協會常務副會長,陝西省禮儀協會副會長,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等大學兼職教授。
黨委書記
趙杭,女,陝西籍,中共黨員,副研究員,文學學士,管理學碩士。1986年西北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先後在教務處、成人教育學院、新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工作。曾任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院辦公室主任、院長助理,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2014年4月由西北大學黨委委派任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黨委書記。
黨委調研員
谷亞成,男,陝西籍,中共黨員,副研究員。1981年7月西北大學本科畢業後留校,先後在圖書館、產業處、校醫院工作。2000年1月任校辦產業處黨總支副書記,2003年3月任校醫院副院長,2008年9月由西北大學黨委委派任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黨總支書記,從2014年4月起任黨委調研員。
教學副院長
吳航,男,漢族,陝西籍,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經濟學博士,副教授,高級經濟師。2004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從事管理及教學科研工作,任西北大學經管院世界經濟與貿易系主任、西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理事研究員。已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及參與課題研究10餘項,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經濟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2010年3月由西北大學委派擔任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教學副院長。
董事長、榮譽院長劉家全院長盧山冰黨委書記趙杭黨委調研員谷亞成教學副院長吳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