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三峽大學地質標本實驗報告

三峽大學地質標本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2-21 04:55:48

A. 地質標本全景影像採集方法

地質標本全景影像採集過程如下:

1)在工作室內搭建一個用於地質標本拍攝的「影棚」,配備一張高80~150cm、桌面不小於60cm×60cm以上的桌子,用於擺放地質標本、柔光箱、旋轉載物台、攝影照明燈和背景紙。

2)應盡量避免陽光光線的影響。

3)場地要求大於2.5m×2.5m以上的人員活動空間。

4)利用攝影燈營造出地質標本的立體層次感,柔光箱可以避免燈光的直接照射,柔和標本的高光和陰影,旋轉載物台用於承載岩石標本,進行均角度旋轉拍攝,漸變的背景紙可以突出位於中心的標本對象。

5)在柔光箱前,架設相機三腳架,照相機放在三腳架上。打開相機,通過取景器調整三腳架及腳架雲台,通過鏡頭、腳架、腳架雲台的綜合調整,直至在相機取景器中清晰地看到岩石標本為止。

6)照相機與鏡頭設置為手動模式,注意在一組圖像的拍攝中,不調整快門速度、光圈大小、焦距等參數,在拍攝過程中盡量減少人員的走動。

7)在拍攝背景選擇方面,為了突出岩石標本主體,需要設置襯托背景,背景材料主要有布質、紙質等。一般以中性色調為宜,基本上是黑、白、灰三種色調。①黑色背景:可集中人們的視覺注意力,主體形態格外鮮明突出,引人注目;②白色背景:給人簡潔、純潔的視覺印象,使作品清秀明凈、細膩淡雅;③灰色背景:介於黑、白兩者之間,它的應用是在淡雅中追求韻味,在洗練中追求朴實,實現淡雅而不蒼白的視覺效果。在影像採集時,建議採用灰色背景,拍攝不同色澤的岩石標本(圖1.4)。

圖1.4 標本的擺放位置與拍攝背景示意圖

8)拍攝用光選擇,用光是各種物體攝影的靈魂。應盡量採用人造光源,燈光在刻畫造型、表現質地方面比自然光好。如果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必須使用自然光源時,應選取最佳的拍攝台位置,觀察自然光線的方向與角度。使用陽光拍攝時,應用柔光布或柔光紙過濾一下陽光,讓光線變得柔和、均勻,也可利用反光板製造另外一個光源。

9)地質標本的影像拍攝在多數情況下,要求在室內利用燈光來完成。因此,根據光的不同投射方向和角度、性質、用途,可將主光分為:平光、側光、逆光;直射光(強光)、散射光(柔光);輔助光分為:副光、背景光、裝飾光等。①平光:也稱順光,其投射方向和照相機鏡頭攝軸平行。應用平光所攝物體沒有明顯反差,缺乏立體感,多用於平面標本或大面積布光。側光:是從照相機的左側或右側30 °~60 °處投向被攝物體的光,其高度一般為45~60 cm。側光照明所攝物體的明暗對比明顯、立體效果強。逆光:其投射方向與照相機鏡頭相對,從被攝物體背後射來的光。投射角度為120°~240°,高度以照射不到鏡頭為宜。採用逆光拍攝,物體形態突出,主體與背景分割,能增加空間深度感。直射光:其特點是亮度高、方向性強,可製造出明顯投影。在拍攝中,應根據標本不同的形態、質地、色彩,不同的藝術造型氣氛,而採用不同的照射方向、角度和高度。散射光:照度弱、沒有方向性,可柔化投影,對物體造成較小反差。由於照度低,實際拍攝中會有曝光不足的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技術上提供保證,在散光照明下,也能取得非常滿意的標本攝影作品。主光也稱塑型光,它具有明顯的方向性,能突出被攝物體的外形特徵和質地。主光是最常用的用光之一,大多採用側、逆光照明。②輔助光中的副光:也稱補光,用來補助主光照射不到較暗的部分,調整光比與反差。副光的亮度不得超過主光的亮度,以避免影響或破壞攝影畫面的造型效果。背景光:是調整主體與背景的影調對比度的用光。即是突出主體、打破沉悶、活躍畫面的一種環境光。如果背景光運用得當,不僅僅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背景上雜亂燈光投影,同時還能更好地渲染、烘托、美化主體,使主體更具有視覺吸引力。裝飾光:是用來彌補畫面上,被攝物體光照不足或要突出某一局部時的用光,藉以調整照明水平、美化畫面的特殊光效。它可以是一盞燈、一個小鏡子、一塊布或一個很小的反光體。由於這種光方向變化大,照明範圍小,它在攝影造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③拍攝中應根據標本的特徵,選擇適合的主光和副光。

10)在地質標本照片拍攝前,首先要觀察標本的形態、質地和顏色。據此進行拍攝用光的選擇。形態:是指通過不同的用光配置,表達物體的多樣、多姿形態。對於標本的立體拍攝,通常採用側光、逆光照明,以勾勒出標本外沿的輪廓線,達到強烈的立體形態效果。質地:是指各種標本的質地和表面結構。質地和表面結構將對人的視覺、觸覺進行沖擊,所產生的感受不同。標本的質感,是由標本對光線反射程度的不同來決定的。在標本攝影時如何正確表達質地,應根據標本體對光的反射狀況,可把標本體分為透明體和半透明體、吸光體和半吸光體、反光體和半反光體三大類。①對於透明體和半透明體的標本一般應採用柔和的投射光或側、逆光照明,背景光可暗些,使這些物體晶瑩剔透、輪廓分明,線條清晰可見。②對吸光體和半吸光體,通常情況下採用側強主光加輔助光、裝飾光同時使用,光比宜大,以表現出這類標本體的粗糙、凸凹、紋理起伏變化的質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否則,標本在畫面上會顯得平淡無力。③對於反光體和半反光體標本,多採用主、輔光,輔助光應均勻,光比不宜過大,根據標本反光的情況,不斷調整燈光的照射方向。或者,在不影響最佳拍攝角度的前提下轉動標本,防止被攝物體反射的耀斑干擾視線,以符合攝影構圖要求。有時候對光斑處理的得當,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於特殊的標本可特殊處理,有時可採用多燈、散漫射照明法,也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11)地質標本本身具有固有的色彩,它是生動的視覺語言。日常所看到的標本色彩,是在光線照明條件下,通過標本自身對外來光線的反射,作用於人的視覺效果。因此,光是色形成的物理基礎,色從光來,色隨光變。如何用光在標本攝影中十分重要。光運用得巧妙,可以得到標本拍攝的最佳效果,准確體現標本的內涵,拍攝出明快、淡雅、賞心悅目的畫面。

12)拍攝取景,數碼相機的取景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液晶顯示屏(LCD),另一種是通過目鏡取景器。取景是指在拍攝過程中,通過取景獲得一幅完美的照片景象。其主體和陪體(主景物和襯托),在畫面上應安排恰當,一般是把主體放在畫面的重要、明顯位置,陪體位於畫上的某一部分。在對標本取景時,首先旋轉一圈,確認標本的中心點在取景器的中心。拍攝時要注意相機高度的調節,掌握好拍攝角度。其一,注意標本主體在畫面上的位置和大小,拍標本照片不但要選取最合適的背景,還要注意畫面的均衡和諧。畫面左右均衡,並留出天地。其二,注意對標本的拍攝要真實反應標本原貌,不能使拍攝出的畫面增大或縮小,必須保持地質標本的真實比例(圖1.5)。

圖1.5 某標本0°、15°、30°、45°的照片

13)在對地質標本進行水平360°圖像數據採集時,要求每旋轉15°拍攝一張照片,每塊地質標本共24張連續的靜態影像。即利用專業數碼照相機,在0°~360°范圍內,按照15°的間隔,旋轉地質標本,拍攝24張岩石標本照片,捕捉整個標本的圖像信息(圖1.5)。

B. 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標本制備和觀察實驗報告

首先要來提前2小時向小鼠注射秋自水仙素,處死小鼠,剪下四肢,剔除肉等,剪碎骨,加生理鹽水,離心取細胞(離心管底部),再經低滲處理,染色,滴冰片,鏡檢。很麻煩,具體的你可以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動物染色體制備)。

C. 地質標本鑒定

……建議還是學回你原來專業吧

D. 怎樣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的實驗報告

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的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
1、學習採集和製作生物標本的方法;
2、認識常見的動植物及其分類體系。
二、實驗用具
......
三、實驗方法步驟
1、採集時間和地點
2、用什麼方法採集了什麼標本
3、用什麼方法進行了分類整理
4、如何進行了標本製作
四、實驗結果
本次實驗採集的植/動物標本涉及 科 屬 種,共製作標本 多少件。......

E. 求一篇製作洋蔥玻片標本的實驗報告

我這來個星期在實驗室做過這個自實驗,也寫過實驗報告,我來告訴你:
標題:觀察植物細胞
目的:1.製作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學習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2.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3.練習畫細胞結構圖.
材料用具:洋蔥鱗片葉,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製作的方法步驟:
1.准備
2.製作臨時裝片
3.染色
4.觀察
看到的現象:觀察到了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F. 地質標本的採集方法

許多地質現象在野外難以進行詳細地描述,需要用實物進行說明,因此在野外觀察露頭時常常需要採集標本和樣品,以便在室內進行進一步分析、補充說明、研究剖面或進行地層對比。地質標本包括礦物、岩石、構造等,採集種類有岩石礦物陳列標本、岩石礦物鑒定標本(岩石薄片鑒定標本、礦物光片鑒定標本)、有用礦產標本、光譜分析樣品、同位素年齡樣品等。在野外,應對所見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礦物、構造等標本進行採集。

採集標本應根據用途進行採集,在地質野外實習中,採集標本需要採集新鮮部分(特殊用途的除外)。採集標本的目的要明確,明確採集此標本是說明、描述什麼用的;要具有代表性和系統性,採集的標本要典型,特徵要明顯,能說明情況和問題,並且所採集的標本要系統;採集標本的規格要符合要求,如:岩礦鑒定標本要以反映實際情況和滿足切制薄片、光片的需要為原則,一般的規格為2cm×5cm×8cm;岩石標本的規格通常為3cm×6cm×9cm;供陳列用的標本規格應為4cm×8cm×12cm,而且標本上必須有新鮮面,條件許可時可保留一部分風化面。礦物的標本大小不限,可根據其形態決定採集的規格,盡量保持晶形的完整,採集礦物含量較多的部分,以能反映礦物的特徵為目的。

岩石薄片鑒定標本應該按岩層層序系統採集,對在不同構造帶上的構造岩應採集各類構造岩標本,在實習中發現的具有地質意義、值得研究的岩石和礦物,也可採集薄片標本。礦石光片鑒定標本選擇有代表性的礦石,能夠反映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石共生組合、礦脈穿插期次、礦石與圍岩的關系等。

光譜分析樣品要求岩石和礦石新鮮,質量大於200g,通常採用撿塊法。採集岩礦光譜分析樣品一般是為了研究岩石和礦石的微量元素特徵。

標本採集後,編號整理,寫好標簽,記錄採集的地層部位,標於野外手圖上。標本採集後,要及時對其進行編號整理,其步驟如下:

首先,要對標本編號。標本的號碼和觀測點的號碼,在野外應該編寫清楚。如果從一個露頭中採集多塊標本,應按上下層序詳細編號。標本號應與記錄簿、地質圖、野外手圖上的號碼一致。標本號碼應用油漆或黑墨水標記,並立即填寫標本簽(表7-1)。

表7-1 標本簽

然後,將已編號的標本和標簽一起包裝並裝箱。最後,還需將標本登記在標本記錄簿上(表7-2)。

表7-2 野外地質地貌標本採集登記簿

標本採集後要進行包裝,以便運輸和保管。包裝時,標簽與標本一起包裝,特殊的或易磨損的標本用棉花或軟紙包裹,易脫水或易潮解的標本密封包裝,並在標本裝箱時附標本清單。

G. 生葯標本參觀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你好,生抄葯標本的鑒定是需要看標本襲是否完整,根莖葉一定要完整, 花或果實或種子要有至少一項,一般是被做成蠟葉標本,寫實驗報告的時候主要去寫細節,例如一個帶花的標本,你需要先寫這個植物的科屬,確定植物的基原,然後觀察細節,測量株高,葉子最寬處的寬度,花序方面要寫清花的瓣數,花、葉子的正反面要做概述,最後寫一下這種植物的生長環境及用途就OK了。

H. 地質野外實驗報告如何寫呀。。。。。。主要是不知道格式是什麼

分為4章
第一章 概況
第二章 測區地質
第三章 工作方法 工作量 和質量評價
第四章 結束語

I. 求助三峽大學復試問題!今年考研第一志願報考三峽大學地質工程專業,329分!請問復試一般考什麼

三峽大學081803地質工程 碩士研究生復試筆試科目:岩土力學

岩土力學參考書:
1.土力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岩石力學與工程,蔡美峰主編,何滿潮,劉東燕副主編.科學出版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