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峰地質大學
A. 材料:武當山是道教聖地。天然勝景有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峰「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其傾斜,形成「萬山來
(1)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合;千年積淀;皇家規制;全面承載道教文化。 (版2)列舉:如青城山、龍虎山權、嶗山(或海南省的玉蟾宮)等。 探析:高山絕項、遠離塵世的環境,契合道教的「洞天福地」、「求道成仙」。 |
B. 請問武漢周邊有什麼好玩點有特色的小鎮或者景點的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
2、木蘭山
木蘭山是國家4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歷代的騷人墨客慕名而來,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3、武漢東湖公園
東湖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
4、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浪漫山水景園,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
5、東湖
東湖,位於武漢市之東。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
6、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木蘭故里一一武漢市黃陂區,北枕巍巍大別山,南瀕浩浩長江水,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市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生態最好的新城區。
7、木蘭草原
木蘭草原--華中唯一的AAAA級蒙古風情景區,位於武漢黃陂王家河鎮街聶家崗,荊楚名山--木蘭山東面,湖北十大休閑度假區--木蘭湖的南面,屬「木蘭八景」之一。
8、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諮議局,始建於1909年,1910年建成。
9、歸元寺
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陽城內翠微路上。歸元寺與寶通禪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
10、武漢歡樂谷
武漢歡樂谷,是華中地區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由華僑城集團傾力打造,於2012年4月29日開園迎賓。
1 1
C. 求推薦武漢旅遊景點。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
2、木蘭山
木蘭山是國家4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歷代的騷人墨客慕名而來,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3、武漢東湖公園
東湖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
4、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浪漫山水景園,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
5、東湖
東湖,位於武漢市之東。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
6、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木蘭故里一一武漢市黃陂區,北枕巍巍大別山,南瀕浩浩長江水,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市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生態最好的新城區。
7、木蘭草原
木蘭草原--華中唯一的AAAA級蒙古風情景區,位於武漢黃陂王家河鎮街聶家崗,荊楚名山--木蘭山東面,湖北十大休閑度假區--木蘭湖的南面,屬「木蘭八景」之一。
8、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諮議局,始建於1909年,1910年建成。
9、歸元寺
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陽城內翠微路上。歸元寺與寶通禪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
10、武漢歡樂谷
武漢歡樂谷,是華中地區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由華僑城集團傾力打造,於2012年4月29日開園迎賓。
D. 太湖成因是什麼
太湖的水域形態就像佛手,作為江南的水網中心,太湖蘊藏了豐富的資源並孕育了流域內人們的繁衍生息,自古就被譽為「包孕吳越」;歷代文人墨客更是為之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太湖風光秀麗,物產富饒,附近的長江三角洲河網縱橫,湖盪星羅棋布,向來是中國的魚米之鄉。太湖四周群峰羅列,出產的碧螺春名茶與太湖紅橘,在古代就是朝廷的貢品。太湖裡還富有各種各樣的水產品,其中的太湖銀魚,身體晶瑩剔透,肉質細嫩,是筵席上的美味佳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兼具秀麗風景和浩渺壯闊氣派的飲譽中外的太湖,關於它的成因,直到今天還爭論不休。
早在20世紀初,中國地理學家丁文江與外國學者海登施姆就認為,是大江淤積導致了太湖的形成。他們指出,在五千年前江陰為海岸,江陰以東、如皋以南、海寧以北,包括太湖地區在內都是長江淤積的范圍,這是最初對太湖成因所作的理論上的描述。
到20世紀30年代,由於在湖區地下發現有湖相、海相沉積物等,所以學術界對太湖的形成有了較成熟和系統的看法。著名的地理學家竺可楨與汪湖楨等提出了瀉湖成因論,瀉湖論在以後又不斷被充實進新的內容。德國人費師孟在1941年提出,經太倉、嘉定外岡、上海縣馬橋、金山漕涇,直至杭州灣中的王盤山附近,是公元1~3世紀的海岸線。後經對位於岡身的馬橋文化遺址下的貝殼碎屑進行碳14測定,研究者基本上公認岡身是6000年前的古海岸線。
華東師范大學海口地理研究所的陳吉余教授等,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瀉湖論。該論點主要依據太湖平原存在著海相沉積來推斷,認為因長江帶來的大量泥沙逐漸在下游堆積,使當時的長江三角洲不斷向大海伸展,從而形成了沙嘴。以後沙嘴又逐漸環繞著古太湖的東北岸延伸並轉向東南,與錢塘江北岸的沙嘴相接,將古太湖圍成一個瀉湖。後來又因為泥沙的不斷淤積,這個瀉湖逐漸成為與海洋完全隔離的大小湖泊,太湖則是這些分散雜陳的湖群的主體,又經以後的不斷淡化而成為今日的太湖。
近年來,隨著對太湖地區地質、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獻資料等方面的不斷研究,尤其是幾十處距今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以至漢、唐、宋文化遺物的發現,許多研究者對瀉湖論中所存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在海水深入古陸地的過程中,雖然是一邊沖蝕,一邊沉積,但這種情況對於整個古陸地來說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雖有瀉湖地貌的沉積,但它不具整體意義。因此,瀉湖論雖然可以解釋太湖平原的地形和地質上的海湖沉積,但難以解釋何以在太湖平原腹地泥炭層之下以及今日湖底普遍有新石器遺址與古生物化石的存在,同時這也與全新世陸相層的分布范圍不符。許多人因此提出,太湖平原大部原為陸地,所以古代居民能夠在上面聚居生存。
人們推測,大約在6000~1萬年前,太湖地區是一片低平的平原,人們曾經在這里生活和居住過。由於地勢較低,終於積水成湖,人們還沒有來得及搬走他們的家當,就被洪水淹沒了。
至於太湖這片窪地的形成,人們認為這和地殼運動有關。太湖地區可能一直是一個地殼不斷下沉的地帶,由於地勢低窪,從四面八方匯來的流水不能及時排出去,自然就形成了湖泊。
太湖的「平原淹沒說」還沒有得到更多的傳播和響應,又一種成因說突然出現了。最近,一批年輕的地質工作者用全新的觀點來解釋了太湖的形成。
太湖他們大膽地假設,可能是在遙遠的古代,曾有一顆巨大無比的隕石,從天外飛來,正好落在太湖的位置上。也就是說,偌大的太湖竟然是隕石砸出來的!他們估計,這顆隕石對地殼造成了強大沖擊力,其能量可能達到幾十億噸的黃色炸葯爆炸產生的能量,或者等於1000萬顆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的原子彈的能量。
提出「隕石沖擊」假說的年輕人,列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證據:
第一,從太湖外部輪廓看,它的東北部向內凹進,湖岸破碎得非常嚴重;而西南部則向外凸出,湖岩非常整齊,大約像一個平滑的圓弧,與國外一些大陸上遺留下來的隕石坑外形十分相似。
第二,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太湖周圍的岩石岩層斷裂有驚人的規律性。在太湖的東北部,岩層有不少被拉開的斷裂,而西南部岩層的斷裂多為擠壓形成。這種地層斷裂異常情況只有在受到一種來自東北方向的巨大沖擊時才會出現。
第三,研究者還發現,成分十分復雜的角礫存在於太湖四周,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岩石,其中還可以看到被沖擊力作用產生的變質現象。另外,他們還在太湖附近找到了不少宇宙塵和熔融玻璃,這些物質只有在隕石沖擊下才會產生。
由以上的證據,他們推斷,這顆隕石是從東北方向俯沖下來的。由於太湖西南部正好對著隕石前下方,沖擊力最大,所以產生放射性斷裂,而東北部受到拉張力的作用,形成與撞擊方向垂直的張性斷裂。由於隕石巨大的沖擊力,造成岩石破碎,形成成分混雜的角礫岩和岩石的沖擊變質現象。
對太湖的成因,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但所有這些不同的觀點,都有助於推動人們作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隨著探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人們最終一定能揭開撲朔迷離的太湖成因之謎。
E. 武漢的著名景點有哪些
黃鶴樓
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湖北省博物館等著名景點環伺四周,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看點:東湖鳥語林從世界各地徵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餘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隻,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綠孔雀,還有國外的金剛鸚鵡、火烈鳥,非洲鵜鶘等珍稀鳥類,極具觀賞、科研價值。東湖梅園是江南四大梅園之首,目前登錄的世界梅花品種共262個,其中東湖梅園就佔152個,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東湖櫻花園佔地150畝,5000株櫻花競吐芬芳,使與日本泓前、美國華盛頓齊名的世界三大賞櫻勝地之一。
F. 武漢出發玩三四天的好玩地方推薦一下
武漢出發玩三四天的好玩的地方有以下幾個:
1.黃鶴樓
東湖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湖北省博物館等著名景點環伺四周,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
G. 美麗的十堰徵文大賽
我的家鄉它雖沒有長城那麼雄偉,沒有大草原優美,但是它在我的心裡是那麼雄偉,那麼優美。它就是我的家鄉——十堰。
武當山
十堰最著名的就是道教聖地武當山了!武當山高峰林立,海拔1612米。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 現在武當武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佔地總面積達100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
丹江水庫
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動工,中線渠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不久,一條人間天河將把"渠首"景區和京津大地連接在一起。渠首景區瀕臨水勢泱泱的丹江口水庫,規模宏大的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工程和陶岔、宋崗兩大電灌工程等現代水利工程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畫卷。景區內有河南省最大的小辣椒生產基地,建有全國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場香花辣椒城,獨具特色的九重世界辣椒觀光園,大手筆建成了世界植物大觀園渠首萬畝生態園。渠首岸邊有美麗的湯山、禹山和杏山。湯山之上的成湯寺、雲跡寺古跡斑駁;禹山之巔的夏王宮香火不斷;秦楚大戰、宋金大戰的古戰場依稀可聞金戈鐵馬之聲;杏山上楚長城、練馬場和藏兵洞讓人頓生探奇思古之悠情?......歷代達官墨客,諸如寇準、范仲淹、韓愈、歐陽修等曾駐足於此,留下了千古絕唱。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這里有南水北調中線控制性工程,漢江最大的水利樞紐,丹江口大壩。
鄖縣青龍山
位於十堰市和鄖縣縣城之間的柳陂鎮青龍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距今六千萬年——八千萬年左右。該化石群東距縣城約12公里,南距十堰市區18公里。據中國地質大學有關課題組96年2月提交的《湖北省鄖縣青龍山一帶白堊紀地層、恐龍蛋化石及其地質遺跡保護初步研究報告》和中國古生物學會秘書長李風麟教授等專家考察研究。
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是繼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海外報刊驚嘆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全球最完整、規模超西峽」。地質專家聲稱:「這一罕見的地質遺跡是地球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於各種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鄖縣青龍山恐龍蛋化石以其獨特之處為國內外研究恐龍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對探討恐龍蛋化石的系統分類與演化、對探索地球上恐龍大批死亡、滅絕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十堰
H. 去武漢玩4-5天,高鐵坐到哪一站比較好,住哪離各個景區近
坐到武昌或者漢口站,千萬別坐到武漢站,武漢站比較偏僻的,住宿在漢口或者武昌都可以.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盪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里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黃鶴樓位於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磯頭,面對鸚鵡洲,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山東蓬萊閣合稱中國四大名樓。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相傳始建於三國時期,歷代屢毀屢建。現樓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
木蘭山
木蘭山是國家4A級景區,因木蘭將軍而得名,是木蘭將軍的故里。據史料記載,木蘭山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歷代的騷人墨客慕名而來,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登臨木蘭山,拜謁木蘭廟,寫下了《題木蘭廟》等傳世佳作: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木蘭山又是著名的革命搖籃,黃麻起義後,李先念、徐向前、吳光浩等率部轉戰木蘭山,革命隊伍才不斷發展壯大。木蘭山也是千年香火聖地,其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佛道兩教共處一山,每年海內外香客遊人絡繹
武漢東湖公園
東湖因位於武漢市東郊而得名。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6倍,是全國最大的城中湖。東湖周邊聚集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等56個國家、省、部屬科研院所,以及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中國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湖北省博物館等著名景點環伺四周,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覽中心。看點:東湖鳥語林從世界各地徵集各種珍稀鳥類200多種8000餘只。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達20多種約1000多隻,如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
木蘭天池
木蘭天池是國家4A級景區,也是國家森林公園。景區面積13平方公里,主要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三大主題景園鏈接成一個南北走向,長達十餘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峽谷。浪漫山水景園,景區內以觀賞飛瀑、溪潭、怪石等景觀為主,可謂十步一景、百步一絕。特別是高山環抱的天池水如明鏡,清澈見底。遊船踏浪,駛過青山白雲倒映的池水,彷彿來到人間仙境。高峽人家景園,主要由朱家山寨、草原人家、動感河灣以及木蘭外婆家組成。在這里,遊人既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高峽人家風情,又可品味到濃濃的木蘭文化。森林公園景園
東湖
東湖,位於武漢市之東。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遊客二百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大的風景游覽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本風景區的四大特色。東湖湖水面積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凈;港汊交錯,岸線曲折,有九十九彎之稱;且一半的岸線被三十四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覽群山,視角不同,可體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充沛的雨量和光照
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木蘭故里一一武漢市黃陂區,北枕巍巍大別山,南瀕浩浩長江水,國土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3萬,是武漢市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生態最好的新城區。黃陂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中國最具活力的老區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也是「湖北旅遊強區」。目前,黃陂正在創建「全國旅遊標准化示範區」、「全國智慧旅遊示範區」和「全國旅遊強區」。目前,整個木蘭生態旅遊區已形成了集「食、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遊服務體系。這里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生態景群,想看山,這里有國家地質公園、
木蘭草原
木蘭草原--華中唯一的AAAA級蒙古風情景區,位於武漢黃陂王家河鎮街聶家崗,荊楚名山--木蘭山東面,湖北十大休閑度假區--木蘭湖的南面,屬「木蘭八景」之一。景區距武漢城區36公里,最近的高速出口1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規劃面積4800畝,分為草原風情旅遊區和休閑度假區,融草原風情觀光、戶外拓展、水上游樂、商務會議、休閑度假為一體,是目前華中地區唯一的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AAAA級風景區。漫步王子草場這里有清新的空氣,白雲和藍天;你可信馬由僵!亦可閑庭漫步!「草原之家」吟唱民族風情,烤全羊盛宴品…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廣場北端,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建立的紀念辛亥革命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諮議局,始建於1909年,1910年建成。湖北諮議局舊址自成一個規整的院落,它的主體建築諮議局議場是一幢磚木結構二層紅色樓房(俗稱紅樓),其建築形式完全依照近代西方國家議會大廈,風格典雅莊重。1911年10月11日,取得武昌起義勝利的革命黨人,在這里組成中華民-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推舉黎元洪任都督,宣布廢除清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
歸元寺
歸元寺屬曹洞宗,又稱歸元禪寺,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漢陽城內翠微路上。歸元寺與寶通禪寺、溪蓮寺、正覺寺今稱為武漢佛教的四大叢林。歸元禪寺創建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歸元寺之名取佛經「歸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門」之語意。佔地4.67公頃,有殿舍200餘間。1922年建的新閣是歸元寺的一大寶藏,初藏經外,還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書畫碑貼及外國友人贈品。又兩件令人驚嘆的珍品:一是在長寬不過6寸的紙面寫著由5424個字組成的「佛」字。
武漢歡樂谷
武漢歡樂谷,是華中地區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由華僑城集團傾力打造,於2012年4月29日開園迎賓。驚險刺激的游樂設備、豐富多彩的演藝項目、精彩紛呈的主題文化節慶活動讓武漢歡樂谷成為「時尚、動感、熱情」的繁華都市開心地。園區創新設置了100多項娛樂體驗項目,包括雙龍木質過山車「木翼雙龍」、720度圓環過山車「鳳舞九天」、中國至高的彈射過山車「極速飛車」等30多項游樂體驗設備,以及40多處生態人文景觀、10多台文化演藝精品和20多項主題娛樂游戲,精彩詮釋多元歡樂。特別提示1.景區在重要節假日客流量會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坐落於風光旖旎的武漢市東湖之濱、南望山麓,是東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地處具有雄厚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的武漢高校區和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毗鄰著名的武漢。中國光谷,交通、教育、旅遊、休閑環境十分優越。 該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30000餘件,其中自然界極為罕見的珍品近3000件,標本的豐富性、典型性和觀賞性在國內處於一流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如世界排名第一、面積達100平方米的足跡化石幕牆和距今2億多年、面積達15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距今達2億多年的魚龍化石和海龍化石以及造型
蔡甸金龍水寨景區
武漢金龍水寨生態生態家園, 按四星級標准建設 位於武漢市蔡甸區西北部的索子長河水域—武漢蔡甸區索河鎮,是目前武漢地區最大的集生態餐廳、住宿、會議、餐廳、休閑、娛樂、旅遊景點(金蓮灣)、無公害蔬果採摘為一體的武漢度假村酒店。餐廳採用造園技術,將山,水,樹,木,花,草,與餐廳的功能分區有機結合嗎,室內採用室內的環境調節技術,達到恆溫,園林環境,足夠的陽光,清新的空氣,環境藝術,技術與自然,完美融合,能讓您遠離城區的喧嘩,享受園林的寧靜與清新!
姚家山景區
姚家山---華中唯一的《N4A-紅加綠》特色高山峽谷風景區,是抗戰時期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所在地,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生活戰斗過的地方,享有「武漢抗戰第一村」的殊榮。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店街姚山村,主峰黃牯石屬武漢海拔最高峰(869米)。距武漢市中心城區89公里,京珠高速小河出口18公里,交通便捷。景區規劃面積2.18萬畝,分為紅色姚山革命老區和綠色溪谷休閑度假區,已開發景點35個。融紅色姚山「新四軍第五師歷史陳列館」、溪谷山水石景峽谷風情觀光、東谷戶外拓展登山探險
馬鞍山森林公園
馬鞍山森林公園地處武漢東郊,南界珞瑜東路,北瀕東湖,東止九峰港,西臨喻家湖,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的吹笛景區。公園成立於1993年,1995年正式對外開放,總面積713公頃,園內有山峰大小17座,森林覆蓋率達80%,主峰馬鞍山海拔為136.02米,中間凹陷,兩頭突起,狀若馬鞍,公園由此得名。據民間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立志成為諸侯霸主的楚莊王率兵與秦軍在此會戰,留下「擒賊擒王」、「百步穿楊」的故事。相傳姜太公、趙子龍、朱元璋曾在這里留有足跡和美麗的傳說,園內的太漁山
東湖磨山景區
磨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三面環水,六峰逶迤,既有優美如畫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奇花異卉,又有豐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觀。它是武漢市最靚麗的旅遊休閑勝地。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別致的園中園和濃郁的楚風情是磨山景區的四大特點。33平方公里的東湖碧水在她的東西北三面緊緊環繞,使她猶如一座美麗的半島。在這里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以覽群山,能體味到各種山水之精妙。充足的雨量與光照,使這里各種觀賞樹種達250多種,共200餘萬株,在武漢有「綠色的寶庫」之譽。磨山是國家風景名勝區東湖風景區
錦里溝AA
錦里溝旅遊度假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蔡店街道境內,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土家族地區的兩大土司施南土司下屬的忠峒土司第十七代土司王在清朝雍正年間從鄂西恩施州宣恩縣遷至在鄂東,選中了黃陂區蔡店街道,經過近300年的發展變遷,擁有大量的土家山寨。錦里溝由環湖風情體驗區、峽谷游覽區和寨王文化展示區三個部分組成。游線全長12公里,是武漢市唯一的土苗文化風情旅遊區,也是最大的自然山水度假區。野櫻花、中華櫻花、杜鵑花、蘭花、李花等山花滿山遍野、競相怒放,與景區內的土家吊腳樓、風雨橋
湖北省博物館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國家旅遊局4A級旅遊景區(點)。湖北省博物館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籌備處位於武昌水陸街,1956年遷至水果湖,1960年遷至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並對外開放;
武漢農耕年華農業風情園
「農耕年華」農業風情園,坐落在武漢市黃陂區武湖農場漢施公路旁,佔地面積3000畝。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南瀕長江,西臨盤龍城,北望木蘭山。園區距武漢市中心城區15公里、漢口火車站22公里、武漢天河國際機場25公里、武漢港21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市內公交車與輕軌、陽邏大橋、天興洲大橋、漢施公路、漢英公路、巨龍大道,皆可直達。該園系國家級生態農業觀光園。目前已建成金牛廣場服務區、生態濕地瀏覽區、農家美食休閑區、木屋度假會務區等十二個功能區。「農耕年華」是一個農業觀光旅遊的好地方。它的定位為「……[詳細]
武漢革命博物館
武漢市革命博物館位於武昌紅巷13號。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並,組建武漢市革命博物館,辦公地點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內,負責武昌農-動講習所舊址、武昌毛澤東舊居、陳潭秋烈士早期活動舊址及武昌起義門舊址的管理、保護和對外開放;負責武漢地區近現代文物的徵集、保護、展示、研究及武漢近現代史的研究;負責舉辦反映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專題展覽。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講習所舊址位於武漢市武昌紅巷13號
東湖落雁景區A
東湖落雁景區是國家4A級東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北依白馬景區,南與磨山景區隔湖相望,東臨青王公路,規劃用地總面積為10.2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5.92平方公里,水域4.32平方公里。自2000年起,東湖風景區管理局利用三期旅遊國債資金開發建設落雁景區自然生態園,先後建成了清河古橋、鵲橋相會、雁洲索橋、團湖古渡、趙氏花園、古樹奇觀、雁棲坪沙、蘆洲落雁等八大景觀。自然生態園總面積345畝,由四個伸向水中的半島組成,該園植被茂盛、風動林濤、港汊交錯、水鳥眾多
東湖聽濤風景區
東湖聽濤風景區位於東湖西北岸,是東湖風景區中最早建成開放的景區。該景區建有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主體的景點群,還有新建的沙灘浴場,是夏夜人們納涼避暑、戲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區中的主要風景旅遊點有行吟閣、長天樓、九女墩紀念碑、湖光閣、寓言雕塑園、碧塘觀魚等。☆行吟閣:位於東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島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環水,由荷風、落羽兩橋與陸路相連。閣名出自《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竹吟澤畔」。閣系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層四角攢尖頂,古色古香。行吟閣雄健俏麗
I. 湖北有什麼名勝古跡
湖北的名勝古跡有黃鶴樓、恩施大峽谷、神農架、武當山、宜昌秭歸屈原故里、三國赤壁古戰場、武漢黃陂區姚家山景區等。具體介紹以下幾處名勝古跡:
1、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
2、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位於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內,被專家贊譽可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媲美,是清江大峽谷一段。峽谷全長108公里,面積達300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湖北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聞名古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 ,南望原始森林神農架,北臨高峽平湖 丹江口水庫。
4、屈原故里景區
屈原故里景區,即屈原故里生態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佔地面積約500畝,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三國赤壁古戰場
三國赤壁古戰場,赤壁之戰發生地,現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南岸(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依武漢,南臨岳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
J. 恩施梭布埡石林景區內部有居民居住嗎
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