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平武縣地質局

平武縣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2-20 13:29:06

A. 現在綿陽到平武路況

路況不來好,你要准備一天時間來源回家!

前不久我去了平武,現在雙邊道路都在施工,車速平均40公里左右,遇到堵車,那就更長時間了,不過,一般一天時間是足夠的。

坐大巴你要帶上干糧,准備在路上吃,自己開車你要多帶水!

good luck!

B. 四川省平武縣是怎樣的氣候環境

我找到了一段資料,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縣境縣城一帶屬北亞熱帶山地回濕潤季風氣答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雲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76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由於地勢起伏突出,高差懸殊,氣候要素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帶屬北亞帶山地濕潤性季風氣候,低中山地帶屬山地溫暖帶氣候,中山地帶屬寒溫帶氣候,高山地帶屬亞寒帶氣候,極高山地帶屬寒帶氣候。
下面的網址還有地圖

C. 四川綿陽到底分幾個區

截至2019年3月,綿陽市下轄3個市轄區。分別是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

1、涪城區

涪城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綿陽市中部偏西,地處涪江西岸。周邊有本市的安州區、江油市、遊仙區、三台縣及德陽市中江縣、羅江區。總面積579.3平方千米。

2、遊仙區

遊仙區隸屬於四川省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巴蜀腹地、涪江以東;是成綿樂發展帶、綿雅資遂發展環線、成渝西「黃金三角」重要節點;

介於東經104°42′15″至105°8′58″,北緯31°21′13″至31°33′40″之間,東與梓潼縣、西與涪城區、南與三台縣、北與江油市相鄰。

3、安州區

安州區是四川省綿陽市市轄區,位於綿陽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龍門山脈中段,介於北緯31°23′~31°47′,東經104°05′~104°38′之間,東與江油市,東南與本市的涪城區接壤。

(3)平武縣地質局擴展閱讀: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射洪市、大英縣;西鄰德陽市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松潘縣、茂縣和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接壤。

介於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2'之間,呈西北—東南向狹長帶狀,東西最寬約187千米,南北最長約256千米,總面積20248.4平方千米,約佔四川省土地面積4.2%。

綿陽市地貌受區域地質格局的控制而分屬於四川三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安縣雎水鎮到江油馬角壩鎮一線以北屬龍門山山地區;東南部鹽亭縣、梓潼縣屬盆北低山區;西南三台縣、涪城區、遊仙區等屬盆中丘陵區。綿陽市地貌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過渡。

綿陽市受地貌影響,降水豐沛,徑流量大,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全市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溪溝3000餘條。所有河流、溪溝都分別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龍江與西河,全屬嘉陵江水系。

D. 四川綿陽的氣候是什麼樣的

綿陽市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2016年,平均氣溫.9C,空氣優良天數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綿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7—17.3℃。平武縣最低,為14.7℃。綿陽市年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不大,最高年與最低年僅差1.5℃左右。綿陽市極端最高氣溫為36.1—39.5℃,極端最低氣溫為-4.5—-7.3℃。

綿陽市降水量比較充沛,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很大,綿陽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點是:南北少,中部多;東邊少而西邊多。

綿陽市一般風速較小。僅在冬、春季北方大規模冷空氣入侵或夏季的雷雨天氣時,才產生大風天氣。以東北風到北風為盛行風。

(4)平武縣地質局擴展閱讀

綿陽位置境域: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射洪縣、大英縣;西鄰德陽市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

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松潘縣、茂縣和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接壤。介於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2'之間,呈西北—東南向狹長帶狀,東西最寬約187千米,南北最長約256千米,總面積20248.4平方千米。

E. 綿陽的地理環境

綿陽的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射洪縣、大英縣;西鄰德陽市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溝縣、松潘縣、茂縣和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接壤。

2、地質構造

綿陽市境內地層發育較齊全,岩石建造復雜,岩性岩相變化大;多期多次構造繼承、干擾、迭加,構造形態極復雜;晚期岩漿活動及區域變質作用微弱;沉積成礦作用強,內生礦化弱。

3、地形地貌

綿陽市地貌受區域地質格局的控制而分屬於四川三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安縣雎水鎮到江油馬角壩鎮一線以北屬龍門山山地區;東南部鹽亭縣、梓潼縣屬盆北低山區;西南三台縣、涪城區、遊仙區等屬盆中丘陵區。

4、氣候特徵

綿陽市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2016年,平均氣溫17.9C,空氣優良天數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5)平武縣地質局擴展閱讀:

綿陽市的主要自然資源:

1、水資源

2014年,綿陽市年降水量為198.4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為118.93億立方米,常年水資源總量為118.82億立方米,人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196立方米。全市主要江河478千米河長水質為:全年期Ⅱ類水域435千米,占評價河長91%,Ⅳ類水域43千米,占評價河長9%。

2、土地資源

2014年,綿陽市農用地為1797661.4公頃,其中耕地401625.83公頃、園地52261.51公頃、林地1135319.61公頃、牧草地47010公頃,其他農用地161444.41公頃。

3、植物資源

2014年,根據調查統計,綿陽市已知的低等植物有菌類植物亞門和地衣植物亞門的真菌綱、子囊菌綱中的13目、60科、149屬、497種,高等植物有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4門中的9綱、66目、260科、1366屬、3972種。按照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

4、動物資源

2014年,根據調查統計,綿陽市境內野生動物資源已知脊椎動物5綱32目109科791種,無脊椎動物2門6綱33目241科1257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綿陽

F. 四川綿陽有哪些縣

截至2016年,綿陽市轄5個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以及3個區: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代管1個縣級市:江油市。

綿陽,別稱「中國科技城」,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帶。東鄰廣元市的青川縣、劍閣縣和南充市的南部縣、西充縣;南接遂寧市的射洪縣;西接德陽市的羅江區、中江縣、綿竹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肅省的文縣接壤。介於北緯30°42′—33°03′、東經103°45′—105°43′之間,總面積20248.4平方千米。

自漢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漢設置涪縣以來,綿陽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歷來為州郡治所,後因城址位於綿山之南而得名「綿陽」。

(6)平武縣地質局擴展閱讀:

綿陽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綿陽市地貌受區域地質格局的控制而分屬於四川三個不同的地貌單元:安縣雎水鎮到江油馬角壩鎮一線以北屬龍門山山地區;東南部鹽亭縣、梓潼縣屬盆北低山區;西南三台縣、涪城區、遊仙區等屬盆中丘陵區。綿陽市地貌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也由山地向丘陵過渡。

2、氣候特徵

綿陽市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區。2016年,平均氣溫17.9C,空氣優良天數279天,年平均降水量823.3毫米。

3、水文概況

綿陽市受地貌影響,降水豐沛,徑流量大,江河縱橫,水系發達。全市境內有大小河流及溪溝3000餘條。所有河流、溪溝都分別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龍江與西河,全屬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積佔全市幅員面積的97.2%,對市境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和經濟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綿陽

G. 綿陽平武有什麼好耍的啊。

我希望能用我們的文字,圖片讓外面的人了解我們平武的歷史,希望我們努力為家鄉發展而奮斗!!! ­

平武介紹 ­

­

­

­

基本概況 ­

平武處於綿陽北部,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東緣地帶,長江的二級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區,地處東經103°50′--104°58′、北緯31°59′--33°02′。東鄰青川縣,南連北川縣,西界松潘縣,北靠甘肅省,東南接江油市,西北倚九寨溝縣。全縣轄9鎮16鄉(其中6個藏族鄉)、249個行政村、1489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委員會。全縣總人口186073人(2004年底),其中農業人口164127人、非農業人口21946人,羌、藏、回等少數民族人口40022人,縣境總面積59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1萬畝(水田1.85萬畝,旱地39.2萬畝)。 ­

平武縣轄9個鎮、7個鄉、13個民族鄉:龍安鎮、古城鎮、南壩鎮、響岩鎮、平通鎮、豆叩鎮、大印鎮、大橋鎮、水晶鎮、高村鄉、水田羌族鄉、壩子鄉、水觀鄉、平南羌族鄉、徐塘羌族鄉、鎖江羌族鄉、土城藏族鄉、舊堡羌族鄉、闊達藏族鄉、黃羊關藏族鄉、虎牙藏族鄉、泗耳藏族鄉、白馬藏族鄉、木座藏族鄉、木皮藏族鄉。共有249個行政村 ­

­

歷史沿革 ­

平武縣自西漢置剛氐道以來,已歷2200年。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剛氐道,隸廣漢郡,治地今古城鎮。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分剛氐道地新置廣武縣於南壩,並改剛氐道為剛氐縣,治地不變,兩縣皆隸陰平郡。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廣武縣為平武縣,仍隸陰平郡。後魏孝武帝時(公元532--534年)置江油郡,郡、縣同治今南壩鎮。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置龍洲,洲、郡、縣同治今南壩鎮。民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置龍安府,府、縣同治今龍安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龍安府,仍置平武縣至今。 ­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平武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已初具規模,人民生活水平亦有很大的提高,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平武縣未來的發展展示出光明的前景。 ­

地理地勢 ­

平武縣地處盆周山區,具有典型的山地地貌景觀。境內山地主要由近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脈、近東西走向的摩天嶺山脈和近北東至南西走向的龍門山脈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佔幅員面積的94.33%。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極高山、高山,向東南漸次過度為中山、低中山和低山。西北部最高處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東南部最低處涪江二郎峽椒園子河谷海拔600米,兩地高差近5000米。縣境處於我國三大溝造域結合部位,中生代侏羅紀及其以前各個地質時期的地層出露齊全,中、新生代構造運動十分強烈,因而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已探明的有金、銀、鐵、錳、鎢、鉛、鋅、水晶石、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30餘種。此外,平武是九寨溝·黃龍旅遊環線的樞紐,是四川九環線東進西出的重要門戶。平武東靠「太白故里」江油市110公里,南鄰「大禹故鄉」北川縣100公里,西界「人間瑤池」黃龍寺120公里,北抵「童話世界」九寨溝177公里。 ­

氣候特徵 ­

縣境縣城一帶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雲多、霧少、陰天多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7℃,最高值15.1℃,最低值13.9℃。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7℃。多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最高值1161.4毫米,最低值397.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76小時,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由於地勢起伏突出,高差懸殊,氣候要素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低山河谷地帶屬北亞帶山地濕潤性季風氣候,低中山地帶屬山地溫暖帶氣候,中山地帶屬寒溫帶氣候,高山地帶屬亞寒帶氣候,極高山地帶屬寒帶氣候。 ­

自然資源 ­

縣境植被種類豐富。據縣林業局1988年完成的森林資源二類調查資料,森林植被常見優勢樹種23科、37屬、78種,有銀杏、蘇鐵等孑遺植物和珙桐、連香樹、杜仲、平武藤山柳等特有植物。森林植被優勢建群樹種等32種,其中針葉樹種有雲杉、冷杉等11種,闊葉樹種有香樟、楠木、樺木等21種。森林植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呈垂直分布,海拔600∽1600米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600∽2200米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2200∽2800米為針闊葉混交林,2800∽3500米為川西北高山暗針葉林,3500米以上為亞高山灌叢帶。另據縣畜牧局1985年完成的草地資源調查資料,縣內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屬、573種。草地植被也呈垂直分布,有田間草地、林間草地、灌叢草地、山崗草地和跡地草地等類型。縣境森林覆蓋率達71%,森林面積43萬公頃,其中70%以上都是優質天然林,活立木蓄積量近4000萬立方米。解放後的50多年中,共為國家提供優質木材近2000萬立方米。經濟林木主要有茶葉、蠶桑、核桃、果梅、板栗、生漆、銀杏、杜仲等,成片面積達2萬余公頃,中葯材、食用菌、天然野生植物食品等林副產品資源也十分豐富。縣境野生哺乳動物就有7目、23科、87種,其中珍稀哺乳動物1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被稱為「熊貓的故鄉」。近年來,縣已先後向國家提供44隻熊貓,其中3隻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英國、法國。 ­

水力資源 ­

縣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最大河流為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貫穿本縣157公里,其次有清漪江、奪補河等涪江支流15條、溪流428條。全縣流域控制面積6682平方公里(含松潘境內834平方公里),河網密度為0.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總水量56億立方米(含過境客水8億立方米),最大的1967年產水65億立方米,最小的1956年產水31.1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2萬千瓦,可開發量100萬千瓦,最優開發量40萬千瓦,目前僅開發1.7萬千瓦。 ­

發源於岷山主峰雪寶頂北坡的涪江由西北向東南縱貫全境,奪補河、平通河等大小430餘條支流呈羽狀分布,深切於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之中。涪江幹流在縣境內全長157公里,流域面積5510平方公里,總落差2990米,河床平均比降15‰,平均流量153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102萬KW,可開發量70萬KW。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奪補河、平通河、虎牙河等14條。其中,發源於王郎自然保護區的奪補河(又名火溪河)全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總落差2485米,河床平均比降23‰,平圴流量41立方米/秒,平均徑流總量13億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蘊藏量35萬KW,可開發量33萬KW。 ­

旅遊資源 ­

平武屬國家級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范圍,又是九寨溝、黃龍寺的門戶,1987年被省政府定為對外開放縣,1997年規劃為全省40個旅遊興縣的范圍。平武位於眾多風景名勝和人文景觀的中心,東接「太白故里」江油市,南鄰「大禹故鄉」北川縣,西連「人間瑤池」黃龍寺,北抵「童話世界」九寨溝。縣內有「報恩寺」、「王朗自然保護區」、「泗耳自然保護區」、「小河溝自然保護區」、「北山公園」、「龍池坪森林公園」、「白馬民族風情」等瀏覽景區。從成都起程,經綿陽、江油、平武到九寨、黃龍旅遊,沿途景觀連串,被中外遊客譽為「黃金旅程」。 ­

民族風情 ­

白馬民族風情:平武縣境內自古以來都是氐羌系少數民族聚居區。由於自然環境相對閉塞,遠古的氐羌遺裔至今仍生活在縣內的高山密林之中,保留著古老而獨特的民族風情。居住在縣境西北部奪補河流域和黃羊河流域的白馬人,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白馬人是一支十分獨特的民族,經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學術界現已基本認定,他們是古代氏族人的直系後裔。在解放初缺乏民族識別條件的情況下,他們被錯誤地認定為藏族,習慣上稱為白馬藏族。白馬人集中分布在摩天嶺兩側的平武縣、九寨溝縣和文縣三縣境內,總人口約1.5萬人。平武縣境內的白馬人主要分布在白馬、木座、木皮和黃羊關等四個藏族鄉,共計4000餘人。白馬人自稱「貝」,有獨立的語言,沒有文字。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慣與相鄰而居的藏族、羌族均迥然不同。其經濟活動以農牧業為主,副業狩獵、采葯等。日常食物以燕麥、苦蕎、洋芋等雜糧為主,喜飲咂酒,吸蘭花煙,忌食狗肉。傳統住房為土牆板屋,日常生活以火塘為中心。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不與外族通婚,有入贅習俗,婚俗與漢人相近而略有區別。對死者一般實行屈肢土葬,亦有火葬與水葬。宗教信仰尚處於萬物有靈的原始狀態,崇拜自然,敬奉神山「白馬老爺」,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是跳「曹蓋」。白馬人的服飾極具特色,男裝為白色或青色右開襟長衫,系自製寬腰帶;女裝為白色或彩色長衫,下擺為百褶裙,上裝胸、肩、袖等處和下擺邊緣有彩色裝飾,胸佩魚骨牌,腰系自織彩色腰帶,並配以銅錢串;男女均戴自製盤形荷葉邊白色羊絨帽,頂插一支或數支白色公雞尾羽,作為本民族的標志。白馬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日常生活常以歌舞相伴,其「酒歌」和「圓圓舞」獨具特色,引人入勝。 ­

羌族風情:縣境南部平通河流域的羌族,自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與北川境內的羌族同胞一起,被強制漢化以來,通過與漢族長期的相互融合,民族語言已基本丟失,生活習俗已基本與漢族相同,但仍保留了較多的民族習俗。他們仍然住吊腳樓,穿大腳褲,打黑綁腿,包青色或白色頭帕,束綉花圍裙,穿綉花鞋,仍然能歌善舞。平武縣境內的羌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平通河流域的鎖江、徐塘、平南三個羌族鄉境內。總人口約3.9萬人。 ­

風景名勝 ­

勅修報恩寺:位於縣城中部的勅修報恩寺,是我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宮殿式佛教寺院建築群,是平武地方古代歷史、文化、宗教和藝術遺跡的典型代表。報恩寺由明代龍州宣撫司世襲土官僉事王璽、王鑒父子奉聖旨主持修建,始建於明英宗正統五年(1440年),距今已有560餘年歷史。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西向東,佔地面積2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由山門、鍾樓、天王殿、大悲殿、華嚴藏、大雄寶殿、碑亭、萬佛閣等主要建築構成,所有建築沿一條300米長的中軸線對稱排列,由於完全仿照北京故宮布局設計,故有「深山宮殿」之稱。全寺所有用清一色珍貴楠木建成,規模宏大,布局和諧,結構謹嚴,建築精美絕倫,特色濃郁,為國內所僅有,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明初罕見之遺構」。寺內古木參天,氣象森嚴,飛檐凌空,金碧輝煌。大悲殿中的用整根楠木雕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華嚴藏中的轉輪經藏和泥塑蟠龍,以及遍布全寺的彩繪壁畫,都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珍品。 ­

蜀漢江油關:位於今天平武縣南壩鎮的三國歷史遺跡江油關,原名江油戍,系劉備入川以後,為防備曹操勢力越摩天嶺南下,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建立的軍事要塞。蜀漢後主炎興元年(263年),曹魏徵西大將軍鄧艾兵出陰平邪徑,奇襲江油戍,蜀漢守將馬邈不戰而降,魏軍長驅直入,攻陷成都,蜀漢滅亡,江油戍因此而天下聞名。此後歷朝歷代,多在此設關戍守,或稱江油關,或稱涪水關,成為蜀北名關之一。同時,在南宋理宗寶佑六年(1258年)以前的1000多年間,這里長期都是縣、郡、州治地,稱為古龍州,是涪江上游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江油關遺址附近,有牛心山、鳳翅山、叮當泉、明月渡等主要景點,以及李白讀書台、李龍遷祠、玉虛觀、馬邈妻李氏故里碑、吳道子繪真武祖師像碑、宋徽宗書御筆手詔碑等名勝古跡。牛心山相傳為李唐王朝皇族遠祖李龍遷之墓,當年曾被武則天派人掘斷龍脈,李氏復國後,又多次派人填塞,流傳著許多神奇而浪漫的故事。 ­

王朗自然保護區與泗耳自然保護區:王朗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西北角,與九寨溝、黃龍寺風景區山水相依。1965年9月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是我國最早建立的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之一。區內野生大熊貓數量位居全國之首,被稱為「熊貓的故鄉」。保護區面積33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50米,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區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特色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非常適合開展科學考察、叢林探險和原始森林觀光旅遊。縣內與王朗自然保護區功能相同,風光相似的還有近年新建的泗耳自然保護區和小河溝自然保護區。泗耳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西部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南麓,面積達750平方公里。區內雪峰剌天,高山環峙,河流湍急,峽谷幽深,天然草地成片,原始森林密布,飛泉懸瀑比比皆是,珍禽異獸時時出沒,自然風光原始粗獷,雄奇峻美,與以清新秀麗、典雅玲瓏見長的九寨、黃龍風光互為補充,相映成趣。 ­

­

­

­

­

­

­

­

­

­

H. 5.12汶川大地震波及范圍

此5.12汶川大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極重災區

共10個縣(市),分別是:

汶川縣(震中)、茂縣、北川縣、安縣、平武縣、綿竹市、什邡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青川縣。

縣城所在地(政府所在地)分別為:威州鎮(與映秀鎮差距甚遠)、鳳儀鎮、曲山鎮(已廢,新縣城在永昌鎮)、花荄鎮、龍安鎮、劍南街道、方亭街道、幸福街道、天彭街道、喬庄鎮。

較重災區

共41個縣(市、區),其中:

1、四川省(29個):理縣、江油市、廣元市利州區、廣元市朝天區、廣元市旺蒼縣、梓潼縣、綿陽市遊仙區、德陽市旌陽區、小金縣、綿陽市涪城區、羅江縣、黑水縣、崇州市、廣元市劍閣縣、三台縣、閬中市、鹽亭縣、松潘縣、蒼溪縣、蘆山縣、中江縣、廣元市元壩區、大邑縣、寶興縣、南江縣、廣漢市、漢源縣、石棉縣、九寨溝縣。

2、甘肅省(8個):文縣、隴南市武都區、康縣、成縣、徽縣、西和縣、兩當縣、舟曲縣。

3、陝西省(4個):寧強縣、略陽縣、勉縣、寶雞市陳倉區。

汶川地震破壞性強的主要原因:

1、從震級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8級,震源深度33km,屬於淺源地震。

2、從地緣機制斷層錯動上看,汶川地震是上盤往上升,地震的影響大。

3、汶川地震的斷層錯動時間是22.2秒,錯動時間越長,波及面積大,破壞力強。

4、汶川地震誘發的地質災害多,因為主要發生在山區,引發的崩塌、滾石、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災害造成重大損失。

5、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四川的延遲線厚,所以地震波衰減慢,造成的破壞作用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