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20年前武漢地質大學

20年前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26:35

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何時分開的

05年撤銷大學總抄部,但是沒有分開。襲

[網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什麼關系?

2007-03-22

問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什麼關系?類似的問題還有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究竟是怎麼回事?

答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兩個辦學實體,以兩個獨立法人方式實行獨立辦學。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也是類似的情況。但地礦油三校各自仍均為一所學校,學校名稱為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有關辦學整體情況數據統計、「211工程」建設及與部門行業共建等事宜,除必須按屬地原則處理外,原則上均按一所學校對待。
來源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cn/

②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專業經常出差,20年之後會非常少嗎

地質專業經常出差這個現象在20年之後不可能會非常少。如果不希望出野外,你就不要版去學地權質專業。不到現場,無法干好地質專業。
如果是做數據分析的工作,也可能會在室內分析現場拿回來的地質樣品的時間比較多,直接帶勘探現場的機會就比較少。但做這個工作的機會的人極少,工作能力、業務水平要求很高。如中海油研究院的項目組就是做這樣的工作。

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院士

礦產普查及勘探、數學地質學家趙鵬大
地質古生物學家殷鴻回福
地球化學學家答於崇文
地球化學學家張本仁
地球化學學家高山
礦床學家翟裕生
地球化學學家李曙光
構造地質學家金振民
岩石學家莫宣學
沉積學家王成善

④ 1999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成人班嗎

10年前了。。。這種問題沒人能答上來。問了也沒意義

⑤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那一年成立的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相關系(科)合並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1978年,在舊校址設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兩地辦學。2000年2月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建校以來,地大人鍥而不舍、開拓創新,用智慧與汗水,用獻身祖國地質事業的豪情壯志,譜寫了地大輝煌的樂章,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棟梁之才,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的高校。學校佔地面積1132505平方米,建築面積755634平方米,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勾畫了東校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教學樓群、窗明幾凈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⑥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 逸夫博物館

  •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⑦ 20o2年武漢地質大學屬於一本還是二本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古以來就是一本大學。

    ⑧ 20年前的大學都有什麼專業

    88年首批國家重點學科 自己看有哪些專業
    哲學

    1.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中國人民大學)

    2.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吉林大學)

    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武漢大學)

    4.馬克思主義哲學史 (北京大學)

    5.中國哲學史 (北京大學)

    6.外國哲學史 (北京大學)

    7.現代外國哲學 (武漢大學)

    8.倫理學 (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

    1.政治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

    2.政治經濟學 (南開大學)

    3.政治經濟學 (復旦大學)

    4.外國經濟思想史 (北京大學)

    5.世界經濟 (南開大學)

    6.世界經濟 (復旦大學)

    7.世界經濟 (武漢大學)

    8.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 (北京大學)

    9.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10.工業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

    11.工業經濟 (復旦大學)

    12.農業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

    13.運輸經濟 (北方交通大學)

    14.企業管理 (中國人民大學)

    15.財政學 (廈門大學)

    16.貨幣銀行學 (中國人民大學)

    17.國際金融 (南開大學)

    18.會計學 (上海財經大學)

    19.會計學 (廈門大學)

    20.統計學 (廈門大學)

    法學

    1.學法理論 (北京大學)

    2.法制史 (中國政法大學)

    3.刑法 (中國人民大學)

    4.民法 (中國人民大學)

    5.國際經濟法 (武漢大學)

    6.國際法 (北京大學)

    政治學

    1.中共黨史 (中國人民大學)

    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

    1.國際政治和國際組織 (北京大學)

    2.國際關系史 (復旦大學)

    社會學

    1.社會學 (北京大學)

    2.新聞學 (中國人民大學)

    3.人口學 (中國人民大學)

    民族學

    1.民族學 (中央民族學院)

    教育學

    1.教育基本理論 (北京師范大學)

    2.教育基本理論 (華東師范大學

    3.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

    4.比較教育學 (北京師范大學)

    5.高等教育學 (廈門大學)

    心理學

    1.生理心理學 (北京大學)

    2.工業心理學 (杭州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1.文藝學 (復旦大學)

    2.中國現代文學 (北京大學)

    3.中國古代文學 (北京大學)

    4.中國古代文學 (南京大學)

    5.中國民間文學 (北京師范大學)

    6.中國各體文學 (中山大學)

    7.中國古典文獻學 (北京大學)

    8.現代漢語 (北京大學)

    9.漢語史 (北京大學)

    10.漢語史 (四川大學)

    11.蒙古語族語言文學 (內蒙古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1.英語語言文學 (北京大學)

    2.英語語言文學 (北京外國語學院)

    3.俄語語言文學 (上海外國語學院)

    4.印度語言文學 (北京大學)

    5.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廣州外國語學院)

    歷史學

    1.考古學 (北京大學)

    2.中國古代史 (北京大學)

    3.中國古代史 (中國人民大學)

    4.中國古代史 (南開大學)

    5.中國古代史 (武漢大學)

    6.中國近現代史 (南開大學)

    7.中國近現代史 (華中師范大學)

    8.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東北師范大學)

    9.世界近現代史 (北京大學)

    10.世界地區史、國別史 (南開大學)

    11.世界地區史、國別史 (南京大學)

    12.專門史 (廈門大學)

    13.專門史 (西北大學)

    14.歷史地理 (復旦大學)

    數學

    1.基礎數學 (北京大學)

    2.基礎數學 (北京師范大學)

    3.基礎數學 (南開大學)

    4.基礎數學 (吉林大學)

    5.基礎數學 (復旦大學)

    6.基礎數學 (南京大學)

    7.基礎數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計算數學 (北京大學)

    9.計算數學 (吉林大學)

    10.計算數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應用數學 (北京大學)

    12.應用數學 (復旦大學)

    13.應用數學 (浙江大學)

    14.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北京師范大學)

    15.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南開大學)

    16.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華東師范大學)

    17.運籌學與控制論 (復旦大學)

    物理學

    1.理論物理 (北京大學)

    2.理論物理 (復旦大學)

    3.理論物理 (南京大學)

    4.核物理及核技術 (北京大學)

    5.核物理及核技術 (復旦大學)

    6.固體物理 (北京大學)

    7.固體物理 (南開大學)

    8.固體物理 (吉林大學)

    9.固體物理 (復旦大學)

    10.固體物理 (南京大學)

    11.固體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2.固體物理 (山東大學)

    13.光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14.光學 (復旦大學)

    15.光學 (中山大學)

    16.聲學 (南京大學)

    17.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 (復旦大學)

    18.波譜學與量子電子學 (北京大學)

    19.原子與分子物理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20.電子物理和離子束物理 (北京大學)

    21.空間物理(試辦專業) (武漢大學)

    化學

    1.無機化學 (北京大學)

    2.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3.無機化學 (南京大學)

    4.分析化學 (北京大學)

    5.分析化學 (南京大學)

    6.分析化學 (武漢大學)

    7.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8.物理化學 (吉林大學)

    9.物理化學 (復旦大學)

    10.物理化學 (南京大學)

    11.物理化學 (廈門大學)

    12.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

    13.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14.有機化學 (蘭州大學)

    15.高分子化學 (北京大學)

    16.高分子化學 (南開大學)

    17.高分子化學 (中山大學)

    天文學

    1.天體物理 (南京大學)

    地理學

    1.自然地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

    2.自然地理學 (南京大學)

    3.人文地理學 (北京大學)

    地質學

    1.礦物學 (中國地質大學)

    2.岩石學 (中國地質大學)

    3.礦床學 (南京大學)

    4.古生物學及地層學 (中國地質大學)

    5.構造地質學 (南京大學)

    6.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學 (南京大學)

    大氣科學

    1.天氣動力學 (北京大學)

    2.天氣動力學 (南京大學)

    3.大氣物理學 (北京大學)

    海洋學

    1.物理海洋學 (青島海洋大學)

    生物學

    1.植物學 (南京大學)

    2.植物學 (武漢大學)

    3.植物生理學 (北京大學)

    4.動物學 (廈門大學)

    5.動物學 (中山大學)

    6.昆蟲學 (中山大學)

    7.生態學 (北京師范大學)

    8.生態學 (蘭州大學)

    9.病毒學 (武漢大學)

    10.生理學 (北京大學)

    11.微生物學 (山東大學)

    12.生物化學 (北京大學)

    13.生物化學 (南京大學)

    14.生物物理 (清華大學)

    15.細胞生物學 (北京大學)

    16.細胞生物學 (北京師范大學)

    17.遺傳學 (復旦大學)

    力學

    1.一般力學 (西北工業大學)

    2.固體力學 (北京大學)

    3.固體力學 (清華大學)

    4.固體力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5.固體力學 (西安交通大學)

    6.流體力學 (北京大學)

    7.空氣動力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8.空氣動力學 (南京航空學院)

    9.計算力學 (大連理工大學)

    10.生物力學 (重慶大學)

    機械設計與製造

    1.機械學 (清華大學)

    2.機械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機械製造 (大連理工大學)

    4.機械製造 (哈爾濱工業大學)

    5.機械製造 (南京航空學院)

    6.機械製造 (華中理工大學)

    7.機械製造 (西安交通大學)

    8.液壓傳動及氣動 (浙江大學)

    9.冶金機械 (北京科技大學)

    10.農業機械設計製造 (吉林工業大學)

    11.振動、沖擊、雜訊 (上海交通大學)

    儀器儀表

    1.光學儀器 (清華大學)

    2.光學儀器 (天津大學)

    3.光學儀器 (浙江大學)

    4.精密機械儀器 (清華大學)

    5.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天津大學)

    6.生物醫學儀器及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金屬材料

    1.金屬物理 (北京科技大學)

    2.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北京科技大學)

    3.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哈爾濱工業大學)

    4.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上海交通大學)

    5.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西安交通大學)

    6.鑄造 (哈爾濱工業大學)

    7.鑄造 (西北工業大學)

    8.壓力加工 (北京科技大學)

    9.壓力加工 (華中理工大學)

    10.焊接 (清華大學)

    11.焊接 (哈爾濱工業大學)

    冶金

    1.冶金物理化學 (北京科技大學)

    2.鋼鐵冶金 (北京科技大學)

    3.鋼鐵冶金 (東北工學院)

    4.有色金屬冶金 (中南工業大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

    1.工程熱物理 (清華大學)

    2.工程熱物理 (浙江大學)

    3.熱能工程 (清華大學)

    4.熱能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5.內燃機 (天津大學)

    6.熱力渦輪機械 (清華大學)

    7.熱力渦輪機械 (上海交通大學)

    8.汽車 (吉林工業大學)

    9.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10.電廠熱能動力及其自動化 (華中理工大學)

    電工

    1.電機 (清華大學)

    2.電機 (華中理工大學)

    3.電器 (西安交通大學)

    4.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清華大學)

    5.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浙江大學)

    6.高電壓工程 (清華大學)

    7.電工材料及絕緣技術 (西安交通大學)

    8.工業電子技術及電磁測量 (浙江大學)

    9.理論電工 (清華大學)

    電子學與通信

    1.通信與電子系統 (清華大學)

    2.通信與電子系統 (北京理工大學)

    3.通信與電子系統 (北京郵電學院)

    4.通信與電子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

    5.通信與電子系統 (東南大學)

    6.通信與電子系統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7.通信與電子系統 (華南理工大學)

    8.通信與電子系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9.信號、電路與系統 (電子科技大學)

    10.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北京郵電學院)

    11.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東南大學)

    12.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子科技大學)

    13.電子物理與器件 (清華大學)

    14.電子物理與器件 (電子科技大學)

    15.半導體物理與器件 (清華大學)

    16.電子材料與元件 (西安交通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計算機軟體 (吉林大學)

    2.計算機軟體 (南京大學)

    3.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 (清華大學)

    4.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5.計算機應用 (哈爾濱工業大學)

    建築學

    1.城市規劃與設計 (清華大學)

    2.城市規劃與設計 (同濟大學)

    3.建築設計 (清華大學)

    4.建築設計 (東南大學)

    土建、水利

    1.岩土工程 (同濟大學)

    2.岩土工程 (河海大學)

    3.結構工程 (清華大學)

    4.結構工程 (同濟大學)

    5.環境工程 (清華大學)

    6.市政工程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

    7.工程水文及水資源 (河海大學)

    8.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力學)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9.海岸工程學 (大連理工大學)

    10.水工結構工程 (清華大學)

    11.農田水利工程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測繪

    1.航空攝影測量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非金屬材料

    1.無機非金屬材料 (清華大學)

    2.無機非金屬材料 (同濟大學)

    3.無機非金屬材料 (武漢工業大學)

    4.高分子材料 (北京化工學院)

    5.高分子材料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6.半導體材料 (浙江大學)

    化學工程和工業化學

    1.化學工程 (清華大學)

    2.化學工程 (天津大學)

    3.化學工程 (華東化工學院)

    4.化學工程 (浙江大學)

    5.化學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6.有機化工 (天津大學)

    7.有機化工 (石油大學)

    8.精細化工 (大連理工大學)

    自動控制

    1.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 (清華大學)

    2.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

    3.自動控制理論及應用 (東南大學)

    4.工業自動化 (浙江大學)

    5.系統工程 (天津大學)

    6.系統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7.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 (清華大學)

    8.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 (上海交通大學)

    管理工程

    1.工業管理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2.技術經濟 (清華大學)

    地質勘探、礦業、石油

    1.礦產普查與勘探 (中國地質大學)

    2.礦產普查與勘探 (中南工業大學)

    3.煤田地質與勘探 (中國礦業大學)

    4.石油地質與勘探 (成都地質學院)

    5.工程地質 (成都地質學院)

    6.應用地球物理 (長春地質學院)

    7.探礦工程 (中國地質大學)

    8.采礦工程 (東北工學院)

    9.采礦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

    10.選礦工程 (中南工業大學)

    11.礦山建設工程 (中國礦業大學)

    12.油氣田開發工程 (西南石油學院)

    鐵道、公路、水運

    1.橋梁、隧道及結構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

    2.運輸管理工程 (北方交通大學)

    3.鐵道運輸自動化與通信 (北方交通大學)

    4.鐵道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 (西南交通大學)

    5.機車車輛 (西南交通大學)

    船舶

    1.船舶結構力學 (上海交通大學)

    2.船舶流體力學 (上海交通大學)

    3.水聲工程 (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紡織、輕工

    1.紡織工程 (中國紡織大學)

    2.化學纖維 (中國紡織大學)

    3.制漿造紙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4.製糖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5.工業發酵 (無錫輕工業學院)

    6.製革及鞣料 (成都科學技術大學)

    林業工程

    1.木材加工 (南京林業大學)

    2.林產化學加工 (南京林業大學)

    原子能科學與技術

    1.核物理 (清華大學)

    2.反應堆工程和反應堆安全 (清華大學)

    航空與宇航技術

    1.飛機設計 (南京航空學院)

    2.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

    3.航空發動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航空陀螺及慣性導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5.飛行器導航控制系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飛行器導航控制系統 (哈爾濱工業大學)

    兵器科學與技術

    1.火炮與自動武器 (華東工學院)

    2.裝甲車輛工程 (北京理工大學)

    3.爆炸力學 (北京理工大學)

    4.彈道學 (華東工學院)

    5.軍用光學 (北京理工大學)

    農學

    1.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北京農業大學)

    2.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沈陽農業大學)

    3.作物遺傳育種 (南京農業大學)

    4.作物遺傳育種 (華中農學院)

    5.農產品貯藏加工 (北京農業大學)

    6.果樹學 (華中農學院)

    7.蔬菜學 (浙江農業大學)

    8.蔬菜學 (西南農業大學)

    9.茶學 (浙江農業大學)

    10.植物生理生化 (北京農業大學)

    11.土壤學 (北京農業大學)

    12.農葯及農用化學制劑 (北京農業大學)

    13.植物病理學 (北京農業大學)

    14.植物病理學 (南京農業大學)

    15.昆蟲學 (北京農業大學)

    16.昆蟲學 (華南農業大學)

    17.農業生物物理學 (浙江農業大學)

    18.農業微生物學 (華中農學院)

    19.農業經濟及管理 (南京農業大學)

    20.農業經濟及管理 (西北農業大學)

    畜牧

    1.動物營養學 (四川農業大學)

    2.動物繁殖學 (北京農業大學)

    3.動物遺傳育種學 (北京農業大學)

    4.草原科學 (甘肅農業大學)

    獸醫

    1.動物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 (東北農學院)

    2.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 (北京農業大學)

    3.傳染病學與預防獸醫學 (南京農業大學)

    4.獸醫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學 (北京農業大學)

    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

    1.農業機械化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2.農業機械化 (東北農學院)

    林學

    1.森林植物學 (東北林業大學)

    2.森林生態學 (南京林業大學)

    3.造林學 (北京林業大學)

    4.森林經理學 (北京林業大學)

    5.水土保持 (北京林業大學)

    水產

    1.水產養殖 (青島海洋大學)

    基礎醫學

    1.生物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人體解剖學 (上海醫科大學)

    3.組織學與胚胎學 (北京醫科大學)

    4.生理學 (北京醫科大學)

    5.生理學 (上海醫科大學)

    6.生物化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7.生物化學 (上海醫科大學)

    8.生物物理學 (北京醫科大學)

    9.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白求恩醫科大學)

    10.病理解剖學 (北京醫科大學)

    11.病理解剖學 (上海醫科大學)

    12.病理生理學 (湖南醫科大學)

    13.葯理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14.寄生蟲學 (中山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

    1.內科學(心血管病,血液病)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內科學(呼吸系病) (中國醫科大學)

    3.內科學(心血管病) (上海醫科大學)

    4.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消化系病)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5.內科學(腎病) (中山醫科大學)

    6.外科學(胸心外)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7.外科學(泌尿外) (北京醫科大學)

    8.外科學(神外) (上海醫科大學)

    9.外科學(普外) (同濟醫科大學)

    10.婦產科學 (北京醫科大學)

    11.兒科學 (北京醫科大學)

    12.兒科學 (上海醫科大學)

    13.眼科學 (中山醫科大學)

    14.耳鼻咽喉科學 (上海醫科大學)

    15.口腔科學(口病) (北京醫科大學)

    16.口腔科學(口外,口矯) (華西醫科大學)

    17.神經病學 (白求恩醫科大學)

    18.傳染病學 (上海醫科大學)

    19.傳染病學 (重慶醫科大學)

    20.核醫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1.運動醫學 (北京醫科大學)

    22.麻醉學 (北京醫科大學)

    23.腫瘤學 (上海醫科大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流行病學 (上海醫科大學)

    2.環境衛生學 (同濟醫科大學)

    3.營養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4.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 (上海醫科大學)

    中醫

    1.中葯學 (成都中醫學院)

    2.中醫內科學 (北京中醫學院)

    3.中醫內科學 (廣州中醫學院)

    4.中醫外科學 (上海中醫學院)

    5.中醫婦科學 (黑龍江中醫學院)

    6.針炙學 (南京中醫學院)

    西醫結合

    1.中西醫結合基礎 (上海醫科大學)

    2.中西醫結合臨床(急腹症) (天津醫學院)

    葯學

    1.葯物化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2.葯物化學 (中國葯科大學)

    3.葯劑學 (沈陽葯學院)

    4.生葯學(北京醫科大學)

    ⑨ 中國最好的地質大學前十

    這怎麼排啊?地大(武漢)、地大(北京)都說自己是NO.1,那北大、西北、南京、成都理工是吃素的?
    按錄取分數算的話:1.北京大學 2. 南京大學 3.吉林大學 4.中國地質大學(北京)5.中國地質大學(武漢)6.蘭州大學 7.長安大學 8.西北大學 9.成都理工大學 10.石家莊經濟學院 11. 東華理工大學,我眼中只有這幾所學校的地質學是正統。
    兩個地大的選擇,個人認為本科還是我們武漢要好些。
    全國有四個地質學基地班分別在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肯定有,北京不清楚)西北大學。
    吉林大學、長安大學、成都理工、石家莊經濟學院、東華理工這幾個學校要麼是合並了以前的XX地質學院,要麼是XX地質學院和XX學院合並出來的,或者乾脆是XX地質學院直接更名而來的(畢竟前幾年地質不怎麼吃香)。
    入學教育的時候,老師說:「我們學校因為有研究生院,所以每年有15%的學生保研其中25%是外推的。學校通常是不會把地學院的外推的,因為我們的地質學是NO.1 出去了還不如就在本校。」
    其實地質學是很好的專業,以前我家就反對我報地大,不過老師說學地質的不一定是搞地質,像我們武漢地大,地質學、勘查技術與工程、((⊙o⊙)…不好意思還有一個忘了)是全國第一,地學院的其他專業像地球化學是全國前三,工程學院的地質工程、岩土工程是全國前五,資源學院許多專業是全國前十。這些專業其實都很不錯,老師說要是我們本科學地質研究生的時候再學地質工程這類的專業,也是很有「錢」途的。

    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的前世今生

    由於老地大吧被封,南望山吧由可可怪在2009年向網路申請並成立。南望山吧繼承了老吧的功能,成為了一個自由開放的網上交流平台,成為了老地大吧的替代吧,會員數也是在這一時間內得到激增。雖然可可怪、西區小樹林、格子、江城三月等著名老吧友入住南望山吧,但很遺憾的是,南望山吧還是失去了很多老地大吧的吧友。創建伊始,知道南吧的人很少。但經過眾吧友的努力,大量宣傳,終於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南望山吧,並加入到了這個集體之中。吧聚也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大量發展起來,喝奶茶、三國殺、狼人等吧聚主要活動逐漸興盛,午夜感情貼也成為了一項優良傳統,直播貼也更多了。在歷代吧主的不懈努力之下,南吧終於越辦越好,成為了比侏羅紀更為知名的網上交流平台。網路貼吧也在此期間改版,由會員制改為等級頭銜制,雖然水貨增加了不少,但是南望山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更加適合新人融入。在吧友的組織下,足球賽、華師聯誼等大型活動也成功得以舉辦,南望山吧吧友與武漢其他高校吧友聯系也愈加緊密。
    終於,南望山吧也要離我們而去,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關於搬入貼吧的名字是中國地質大學吧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曾經展開過激烈的爭論。可是,最終還是成立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吧,再也回不到從前的老中國地質大學吧了。成立之初,貼吧面臨嚴峻的重建工作,精品被取消,需要恢復,現在精品數較以前的南吧也少了好多。老吧刊也只能去精品貼里翻,新貼吧成立後不久便發布了新吧刊南望山吧——2009.12.30—2012.7.6。新地大吧繼承了南望山吧的會員,截止至2012年10月,會員已接近一萬五千。地大吧里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吧聚熱情不減當年。每天吧內都有眾多吧友進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直播。新地大吧也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