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鄧華
1. 孔凡斌的科研成果
1. 廖文梅、孔凡斌,農戶參與林業合作組織意願的影響因素分析--以江西為例,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71-78。
2.孔凡斌、廖文梅,集體林分權條件下的林地細碎化程度及與農戶投入產出的關系--基於江西省8縣602戶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林業科學,2012年第4期:119-126。
3. 廖文梅、孔凡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績效評價研究述評與展望,林業經濟,2012年第7期:18-24。
4.孔凡斌、廖文梅,基於收入結構差異化的農戶林地流轉行為分析--以江西為例,中國農村經濟,2011年第8期:89-96。 5. 孔凡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濱湖地區農村貧困特徵及扶貧資金需求供給分析,經濟地理,2011年第9期:1545-1550。
6. 孔凡斌、廖文梅、鄭雲青,集體林權流轉理論和政策研究評述與展望,農業經濟問題,2011年第11期:100-105。 7. 廖文梅、孔凡斌 等,農戶參與林地抵押貸款決策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西為例,林業經濟,2011年第10期:26-30。 8. 孔凡斌,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國林業市場化水平評價--基於中國15省(區)2002-2006年相關統計數據,中國農村經濟,2010年第10期:43-56。
9. 孔凡斌、杜麗,中國林業市場化進程評價理論及15個省(區)的實證研究,林業科學,2010年第10期:135-143。
10. 孔凡斌,建立和完善我國生態環境財政補償機制研究,經濟地理,2010年第8期:1360-1366。人大資料中心復印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專題,2011年02期全文轉載。
11. 孔凡斌,林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研究進展及我國政策機制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問題,2010年第7期:105-109。
12. 孔凡斌,江河源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江西東江源區為例,經濟地理,2010年第2期:299-305。
13.孔凡斌,生態補償機制國際研究進展及中國政策選擇,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1-5。
14.孔凡斌,建立我國礦產資源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當代財經,2010年第2期:22-28。人大資料中心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專題,2011年06期全文轉載。
15.孔凡斌、張利國等,我國生態補償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徵、體系與評價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41-47。
16. 孔凡斌、鄭雲青、雷瑤,中、東歐國家林權私有化改革進程、問題及政策趨勢,林業經濟,2010年第10期:14-20。
17.杜麗、孔凡斌,國際市場化進程評價研究與林業借鑒,林業經濟,2010年第9期:77-83。
18. 雷瑤、孔凡斌,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研究進展,世界林業研究,2010年第5期:69-72。
19. 孔凡斌,生態經濟區建設理論與生態產業體系構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例,農業經濟問題,2009年第4期:101-104。
20.孔凡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林區縣鄉財政性收入影響評價-基於江西省贛州市的調查,林業科學,2009年第9期:121-129。
21.孔凡斌、杜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程與綜合績效評價-基於江西、福建、浙江和遼寧4省的改革實踐,農業技術經濟,2009年第6期:96-104。
22.孔凡斌、陳建成,完善我國重點公益林生態補償政策研究,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32-39。 23.孔凡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績效評價理論與實證研究--基於江西省2484戶林農收入增長的視角,林業科學,2008年第10期:132-141。
24.孔凡斌,我國林業投資的機制轉變與規模結構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9期:91-96。
25.Hualin Xie, Fanbin Kong. Spatial Behavior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GIS in Dongjiang Riverhead Area, JiangxiProvince. vol. 1, pp.178-181. 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錄)
26.孔凡斌,退耕還林工程林權政策有效性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08年第2期:46-52。人大資料中心復印資料:《農業經濟導刊》專題,2008年02期全文轉載。
27.孔凡斌、杜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轉及規范問題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8年第5期:377-384。人大資料中心復印資料:《體制改革》專題,2009年02期全文轉載。
28.何尤剛、孔凡斌,天然林保護工程績效評價:現狀、問題與研究展望,生態經濟,2008年第2期:147-150。
29.孔凡斌,完善我國生態補償機制:理論、實踐與研究展望,農業經濟問題,2007年第10期:50-53+111。
30.孔凡斌,退耕還林(草)工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林業科學,2007年第1期:95-101 。
31.孔凡斌、何尤剛等,退耕還林工程成本補助:性質、結構及有效分擔,林業經濟問題,2007年第4期:97-101+111。
32.孔凡斌、何尤剛等,退耕還林工程風險管理機制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7年第1期:12-15。
33.孔凡斌,建設生態文明社會,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10。
34.孔凡斌,基於Porter理論的中國林業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林業科學,2006年第9期:106-113。
35.孔凡斌,西部退耕還林工程社會影響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50-52+86。
36.孔凡斌、王晶,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規劃研究現狀與展望,世界林業研究,2006年第5期:77-80。
37.孔凡斌,中國紙漿造紙產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與發展對策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6年第5期:388-391。 38.孫曉梅、張守攻、孔凡斌等,日本落葉松家系對樹高生長模型參數的影響,林業科學,2005年第1期:79-84。
39. 孔凡斌,西部地區非公有制生態林業與系統補償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年第2期:196-200。
40.孔凡斌、宋誠英,振興江西林業產業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5年第6期:330-333。
41.孔凡斌、宋誠英,中、東歐前社會主義國家森林私有化概況與發展趨勢,世界林業研究,2005, 年第5期:73-75。
42. 孔凡斌、樓折輝,美國的城市林業概念與管理,江西林業科技,2005年第5期:62-65。
43.孔凡斌,退耕還林(草)工程政策問題分析與優化建議,林業科學,2004年第5期:62-70。
44.支玲、孔凡斌等(第4作者),西部退耕還林經濟補償機制研究,林業科學,2004年第2期:1-8。
45.孔凡斌,商品林市場化經營與政府管理職能改革,世界林業研究,2004年第2期:54-58。
46.孔凡斌、魏華,森林生態保護與利益補償法律機制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年第5期:112-118。
47.孔凡斌,江西及南方集體林區森林資源比較研究,福建林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118-121。
48.孔凡斌,論南方集體林區森林生態保護與森林資源產權管理模式,林業資源管理,2004年第2期:12-16。
49.孔凡斌、何尤剛,基於樹體性狀法的馬尾松林分結實等級劃分與應用,林業科技,2004年第2期:8-10。
50.孔凡斌,區域林業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以江西為對象,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15-18。
51.蔡體久、孔凡斌等,我國森林分類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 年第3 期。
52.孔凡斌,可持續發展條件下中國林業法制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3 年第2 期:41-45。
53.方華、孔凡斌,火炬松林生物量與葉面積指數模型研究,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 年第3 期:280-283。
54.方華、孔凡斌,不同密度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分配,福建林學院學報,2003 年第2 期:182-185 。
55.孔凡斌,試論森林生態補償制度的政策理論、對象、原則和實現途徑,西北林學院學報,2003 年第1 期:101-104。
56.孔凡斌等(第3作者),我國荒漠化防治學科發展研究,世界林業研究,2003 年第2 期:42-47。
57.江惟舒、孔凡斌,鄱陽湖流域水土流失及森林生態環境控制對策,林業資源管理,2003年第6期:36-40。
58.孔凡斌、鄧華峰,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南方農村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的制度創新,南方農村,2003 年第2 期:23-27。
59.孔凡斌,論南方農村稅費負擔的形成機制與制度創新,南方農村,2003 年第1 期,27-33 。
60.孔凡斌、方華,不同密度年齡火炬松生物量對比研究,林業科技,2003年第3期:6-9。
61.孔凡斌等(第2作者),蘇南丘陵火炬松幼林生物生產力研究,林業實用技術,2003年第6期,6-8。
62.孔凡斌、張萬明,試論平原林業可持續發展社會制約因素,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 年第1 期:9-11 。
63.孔凡斌、何尤剛,區域林業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的影響要素分析,江西林業科技,2003年第3期:10-20+31。
64.孔凡斌,江西省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評價指標體系與發展模式的研究,《中國社會林業工程區域評價指標體系與類型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年1 月。
65.孔凡斌、宋菲,我國現代林業行政立法問題的思考,林業科技管理,2003年專刊。
66.孔凡斌,馬尾松開花結實特徵及種子產量預測,林業科學研究,2002年第2期:150-154。
67.孫曉梅、孔凡斌,中國林業稅費制度的法律原則探析,世界林業研究,2002 年第5 期:61-68 。
68.孔凡斌,現代中國外商企業林業政策與法律環境優化對策研究,林業經濟問題,2002年第4期:195-198。 1. 孔凡斌、杜麗 著,中國林業市場化進程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證(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成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
2. 孔凡斌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與生態扶貧問題研究(世界銀行中國經濟改革實施技術援助項目成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
3. 孔凡斌著,中國生態補償機制:理論、實踐與政策設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年7月。
4. 孔凡斌著,集體林業產權制度:變遷、績效與改革探索(首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成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5.孔凡斌著,中國退耕還林工程政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6.孔凡斌、何尤剛著,森林、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江西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6月。
7.孔凡斌著,中國社會林業政策法律體系研究(國家科技部公益項目成果,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年6月。
2.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1、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最初指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兩彈」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後來合稱核彈,另一彈指早期研發的導彈。後來「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人造衛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3. 2010全國聖陶杯初中組獲獎名單
中華第16屆聖陶杯作文大賽(初中組)名單2010年5月31日
一等獎(136)
方昱陶 廣東深圳實驗學校中學部 (於超英)
任泰然 廣東深圳實驗學校中學部 (劉克冬)
葉如玲 廣東惠州惠陽區崇雅中學中學部(黃俊濃)
練恆愉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一中 (曾紅堅)
徐柳菁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一中 (李玉玲)
謝翠香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一中 (孫偉強)
吳思彤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一中 (葉朕楨)
楊 茜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一中 (劉巧玲)
陳 耕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劉育瓊)
李文琪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李宇新)
劉嘉淇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黃 欣)
方明慧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邱翠珍)
謝琪瑤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魏雲娣)
江啟韻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周建君)
張 意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附屬實驗學校(邱 衛)
張鳳蘭 廣東惠州惠陽區光耀實驗學校 (胡福春)
劉慧凡 廣東惠州惠陽區良井中學 (周喜瓊)
李淑瑩 廣東惠州惠陽區秋長中學 (李 華)
盧嘉正 廣東惠州惠陽區秋長中學 (王貴珍)
繆昕夙 廣東惠州惠陽區中山中學 (劉 麗)
吳曉瑩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四中 (劉玉容)
謝旖琪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陽四中 (楊美容)
張慧琳 廣東惠州惠陽區永湖中學 (肖利宏)
楊源瑞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葛 榮)
鍾 穎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胡雪峰)
張 蕾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王軍余)
李曉恬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餘一江)
李韞輝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何秀權)
彭胤蔚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楊 暉)
林逸楓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蕭欽文)
鍾 震 廣東惠州惠陽區惠高初中部 (胡雪峰)
周曉青 廣東惠州惠陽區崇雅實驗學校(王志江)
鍾健美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歐宇敏)
張愉歡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鍾向鋒)
黃嘉成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劉惠嬋)
黃曉娜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潘李民)
唐天壯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黃小嘉)
謝南霖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黃小妹)
羅茹霞 廣東惠州惠陽區鎮隆中學 (王英麗)
呂家儀 廣東惠州惠城區大湖學校 (嚴麗娟)
鄭亭莉 廣東惠州惠城區大湖學校 (鍾淑雅)
林佳燕 廣東惠州惠城區地質中學 (鄒小櫻)
謝穎妮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七中學 (濮麗華)
沈麗珊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七中學 (徐育勤)
沈靜美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三中學 (關玉杏)
黃琦敏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三中學 (丘 慧)
黃惠標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五中學 (劉少梅)
朱容坤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五中學 (任小蘭)
廖姝娉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五中學 (曾志強)
張書禮 廣東惠州惠城區第五中學 (張偉蘭)
丁詩庭 廣東惠州惠城區河南岸中學(陳婷影)
張詩航 廣東惠州惠城區河南岸中學(陳婉莉)
王延瓊 廣東惠州惠城區華僑中學 (李雪芹)
曾志穎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環中學 (詹 昕)
張 寧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環中學 (鍾雪娟)
戴淑珍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台學校 (李曉燕)
陳曉霞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台學校 (童善戍)
楊煜康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台學校 (徐婉瑩)
楊曉琳 廣東惠州惠城區惠台學校 (楊德利)
石 蓓 廣東惠州惠城區龍湖學校 (李留明)
歐宇玲 廣東惠州惠城區汝湖中學 (劉定江)
羅素娜 廣東惠州惠城區水口中學 (陳志明)
李曉瑜 廣東惠州惠城區水口中學 (何偉琪)
胡佩琳 廣東惠州惠城區水口中學 (任慧妍)
陳嘉慧 廣東惠州惠城區水口中學 (王文洪)
劉夢俏 廣東惠州惠城區水口中學 (嚴偉嬌)
許貴武 廣東惠州惠城區潼僑中學 (黃柳燕)
張碧雲 廣東惠州惠城區演達中學 (梁 瑜)
吳敏華 廣東惠州惠城區英華學校 (鄧 萍)
肖 以 廣東實驗中學 (丁之境)
鄺小余 海南實驗中學 (黃 偉)
符 -瑜 海南實驗中學 (張秀菊)
邢惠馨 海南實驗中學 (張秀菊)
林帥辰 海南實驗中學 (鍾 貞)
鄧雨含 海南實驗中學 (林 燕)
歐陽雪瑩 海南海口市第一中學 (文瑞芳)
牌艷欣 山東北鎮中學實驗初中部 (張偉芳)
蘇 暢 四川成都玉林中學 (萬艷群)
況雨艷 四川德陽中學初中部 (鍾立英)
吳晨昊 浙江寧波萬里國際學校 (沈 勇)
孫龍強 甘肅通渭二中 (丁潤選)
姚岳揚 甘肅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劉雲霞)
冉 遼 甘肅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李耀明)
孫富雄 甘肅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鄭玉蕊)
南啟龍 甘肅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 (馬軍紅)
彭芳慧 山東無棣縣第二實驗學校 (郭建美)
武業真 新疆烏市兵團二中 (喬 宇)
徐小淇 新疆烏市兵團二中 (汪 奎)
康 希 新疆烏市兵團二中 (汪 奎)
鄧夢妍 新疆烏市兵團二中 (宋曉靜)
陶思睿 新疆烏市兵團二中華宇分校(謝玉超)
高文慧 新疆烏市四中 (李 玲)
呂雪薇 新疆烏市十一中 (馬麗娜)
張瑋青 新疆烏市十一中 (許賓強)
王雪兒 新疆烏市金英外國語學校(杜茜茜)
鞠雨杉 新疆烏市金英外國語學校(趙 泓)
韋雪金 新疆烏市十二中 (毛 蕾)
洪 玉 新疆烏市十二中 (馮 敏)
穆絲雨 新疆烏市十二中 (王雙利)
虞芷君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周春華)
侯文博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崔愛玲)
劉智琦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晉 艷)
孫鈺瑩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李鴻雁)
商學辰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盧鴻燕)
於 迪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芮坎麗)
王雪萌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吳艷敏)
蔣明璇 新疆烏市兵團一中 (鄔媛媛)
馬曉雙 新疆烏市二十九中 (黃 贇)
袁 紅 新疆五家渠二中 (劉 芳)
龍丹妮 新疆五家渠二中 (白翠蓮)
於泳洋 新疆烏魯木齊第九中學 (田 燕)
唐若翔 新疆烏魯木齊第九中學 (祁 亮)
黃欣瑤 新疆五家渠一中 (趙 霞)
孫春江 新疆五家渠一中 (孫燕鴻)
余婉瑩 新疆烏魯木齊第十一中學(趙 靜)
申凱倫 新疆烏魯木齊第十中學 (吳青君)
周海迪 新疆烏魯木齊第十中學 (李慧敏)
王 江 新疆烏魯木齊第21中學普教部(晉新鳳)
韓北黎 新疆農大附中 (韓曉慧)
李修齊 新疆農大附中 (王曉榮)
關文君 新疆農大附中 (楊 怡)
趙志豪 新疆農大附中 (吳林北)
翟 浩 新疆奎屯市第三中學 (劉 曉)
胡雅琪 新疆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張 華)
何曉冰 新疆烏魯木齊市實驗學校(曹曉紅)
王春雨 貴州江口縣怒溪中學 (吳乃雲)
吳成平 貴州石阡龍井鄉初級中學(譚廷學)
李曉燕 貴州思南縣思林中學 (付 強)
周玉芹 貴州思南縣思林中學 (趙 准)
周 辛 貴州銅仁學院附中 (王 娟)
敖靖宜 貴州銅仁學院附中 (肖 瑛)
詹瑞豐 貴州貴陽市實驗二中 (何 念)
齊婧楠 貴州貴陽市實驗二中 (柴 莉)
楊鵬騫 貴州貴陽市實驗二中 (李 凌)
俞曉聰 江西南昌十中 (李 凡)
張梅英 江西玉山仙岩中學 (毛 劍)
二等獎(333)
廣東
范益良(王巍) 許偉佳(何 晴) 張 楠(張 皓) 徐 北(任 潔)
蔣湘瑩(羅 燦) 馮澤鑫(譚巧弦) 吳若陽(凌瑞閣) 徐子舒(夏長平)
何宇翔(任 潔) 李芳原(劉會銀) 祁少鵬(劉金平) 方 特(黃俊濃)
杜 銳(楊明谷) 庄韻詩(曾群茹) 鄭敏儀(邱 衛) 廖雅茜(劉玉容)
黃粉娣(劉玉容) 宋菲菲(潘李民) 朱艷儀(黃俊濃) 朱一帆(林瑞瓊)
李艷萍(鍾向鋒) 吳碧玲(鍾向鋒) 曾順達(劉惠嬋) 彭觀燕(歐宇敏)
梁家利(賴文花) 鍾亦舒(曾紅堅) 馮程程(黃曉慶) 凌思凡(鍾冰雲)
潘曉成(羅春霞) 張惠珺(葉朕楨) 吳碧芳(劉巧玲) 童樹澍(李宇新)
沈雪瑤(黃 燕) 劉 冰(邱翠珍) 廖飄銀(邱翠珍) 黃思躍(魏雲娣)
劉 婷(魏雲娣) 潘嘉馨(魏雲娣) 蹇冰婭(歐淑艷) 巫中惠(古金花)
賴吉麗(葉國君) 余芷晴(郭振雄) 朱智慧(梁文萍) 張沁蕙(陳若希)
謝嘉敏(鄧華嬌) 李文婷(周建君) 林稼怡(周建君) 曾舜文(周建君)
李 冕(邱 衛) 賴志成(邱 衛) 謝思佳(邱 衛) 張 珊(陳 夢)
鄧 星(何華嬌) 葉嘉茹(林偉安) 劉想娟(林偉安) 楊春雪(聶 敏)
李 嘉(黃愛萍) 康麟偉(黃愛萍) 李婷婷(楊美容) 曾立豪(曾樹青)
胡 璟(葛 榮) 吳若琳(胡雪峰) 張保華(胡雪峰) 譚 芮(王軍余)
吳苑彤(餘一江) 鄧凱嘉(李風蘭) 譚泳琪(嚴惠容) 朱建琦(劉俊滔)
巫海彬(蕭欽文) 張 悅(蕭欽文) 曾巧妮(何建雄) 曾令巧(邸 潔)
葉振城(歐宇敏) 李彥欣(歐宇敏) 滿堅平(鍾向鋒) 李 欣(鍾向鋒)
劉夏玲(鍾向鋒) 李思媛(鍾向鋒) 劉凱怡(劉惠嬋) 劉玉嬋(劉惠嬋)
羅海琪(張俊成) 羅子旋(潘李民) 張思婷(潘李民) 陳文德(黃小嘉)
程立航(黃秀芬) 劉曉欣(林月芳) 吳碧玲(潘李民) 張依姮(黃小妹)
朱惠敏(王英麗) 余 軍(王英麗) 劉雅文(王鵬飛) 麥展華(李勝泉)
陳淑敏(余偉純) 鄒寶玉(張學忠) 游 涵(袁建文) 邱智聰(周春霞)
劉麗麗(陳惠婷) 馬 江(何智紅) 楊耀城(何智紅) 謝綺珊(濮麗華)
林佳吟(吳靜霞) 崔 欣(徐育勤) 陳楚玲(張湘芬) 曾智婷(黃美玲)
王武城(羅慧敏) 高景婷(苗小群) 鍾海斌(向賢友) 劉慧玲(曾 曉)
余嘉慧(張小莉) 陳惠褀(黃慧玲) 黃 河(林紅娟) 鍾 幸(蘇彩峰)
張思婷(楊嬋菲) 鍾敏君(陳鳳玲) 崔婷婷(劉文岫) 吳 創(董開基)
鄒錦貴(劉怡菲) 劉惠子(余麗芳) 蔡寶玲(張亞強) 黃亦文(張亞強)
蔡婉琳(費淑靈) 張曉珊(吳京京) 黃遠芬(伍小霞) 孫銘杏(顏盈慧)
鄭惜端(葉佐旺) 高權浩(葉佐旺) 黃瓊珊(陳 好) 張一鳴(曾碧容)
歐文紅(任德莉) 林星宇(唐少娟) 尹駿豪(曹雄星) 王靜秀(鄧玉柳)
盧夢鴻(房樹南) 郭惠娟(白瑋軼) 鍾書琪(陳世欽) 陳永聖(陳志明)
紀曉鈴(胡科烽) 李 賜(黃俊龍) 林曉悅(盧慧英) 張立坤(譚國富)
李貴秋(王明珠) 黃寶儀(嚴月嬋) 張 麗(楊冬梅) 李俊傑(葉麗花)
李增瑜(易姣姣) 劉振南(曾小玲) 方勝齊(陽 鳳) 鍾妙婷(葉鴻英)
曾遠清(高佰芳) 肖晶晶(邱宇寧) 庄車齡(張小威) 張立斌(黃殿繼)
古志敏(聞文賢) 張嘉美(張偉賢) 朱 娜(彭 聰) 唐春梅(向加強)
許華玉(郭 茹) 翟 妮(魏 芳) 林根好(楊映兒) 程榮裕(張新尚)
劉思廷(陳廷輝) 章瑩華(何舉進) 葉淑華(李積奐) 陳嘉奇(劉獻聿)
劉星妤(陳施伽) 洪亮萍(吳富彬) 顧玉佩(羅京鋒) 馮劉德(黃海琴)
李 揚(向 藝) 曾天馨(魏益文) 鄺綺雯(宋曉娟) 歐陽思衍(王鵬飛)
丁好好(楚 雲) 鍾明慧(余俊華) 林嘉達(胡雪峰) 葉筱娃(胡雪峰)
海南
馮子倩(符 健) 孫一僡(黃 偉) 吳 童(歐青易) 薛英子(張秀菊)
張聖潤(張彥莉) 張德猛(鍾 貞) 黎俊傑(陳東艷) 黃小芸(周艷華)
河南
馮愈惠(龔新文 付久揚)
山東
雷思琪(薛 薇) 張璐琪(王瓊宇) 魏淑寧(高景蘭) 薛子琪(薛 明)
姜曉靜(姜京文) 彭圳(趙大鵬)
四川
韓 宇(鍾立英) 趙雅坤(黃潤華) 蔡淑賢(李明艷) 關洪映月(徐華萍)
江蘇
張樹然(曾安賢) 趙博文(華俊萍)
上海
邱舒晴(楊松林)
浙江
高 潔(鄭大華) 馮可悠(譚菊青) 鄧方舟(沈 勇)
甘肅
張娟霞(邵建仁) 王重陽(付彩霞) 萬文武(楊 勇) 馬 晗(席全成)
元彥勝(任慧英) 亢 娟(李 麗) 牛夢姝(周 宇) 李永莉(馬宏元)
劉強強(王旭軍) 王軍剛(張小燕)
新疆
楊博軒(彭 敏) 譚善超(晉 艷) 別秦偉(周春華) 王子烈(盧鴻燕)
王佳媚(繆黎清) 牛子瀚(邵雪麗) 吳 笛(姜 紅) 黃佳玥(芮坎麗)
耿雪穎(王一辰) 呂貞臻(張偉娜) 席曉雨(周麗萍) 孫藝華(張莉)
李筱雅(繆黎清) 許靜怡(崔愛玲) 張牧塵(張蓉蓉) 李先哲(姜 楓)
魏琪然(毛 蕾) 李方鈺(任 靜) 黃宇琪(姬淑芬) 陳 璐(王彩紅)
郭斯佳(何新萍) 李澤亞(馬征疆) 喬倩倩(汪 奎) 孫羽亭(趙 嬌)
黑夢琦(趙 嬌) 翟羽佳(李鶴玲) 汪子君(李鶴玲) 劉璟傑(李嗣卿)
韓晶瑩(謝榮梅) 韓佳欣(李 丹) 於瑞雪(文 藝) 袁若怡(陳 瑞)
龍 穎(孫榮穎) 王 佳(魏會英) 湯 曄(張川輝) 王思勰(郭東霞)
顏榆奇(於雪風) 詹源源(唐永萍) 李銳傑(范允萍) 杜柳葉子(楊 怡)
張 潤(張俊華) 楊晏斌(謝翠玲) 王 悅(宋心心) 夏庫拉(楊涸軍)
王曉萌(李生斌) 陳嘉怡(陽耀婷) 胡雨晗(段文靜) 趙 君(龐建英)
陳曉亞(龐建英) 趙精林(龐建英) 劉婷婷(謝 晶) 干 露(李 梅)
郭 歌(顧凌雲) 於娜娜(申秀英) 姜博文(周麗萍) 王馨藝(周麗萍)
戴漢宸(李 卉) 王麒涵(李 麗) 張 瑾(趙 蓉) 閻政鵬(崔愛玲)
孫博威(紀榮麗) 楊 洋(徐長虹) 王雪雯(劉新川) 樓雅夕(王曉榮)
王晨宇(李玉梅) 楊夢璐(海 源) 王振洋(藺衛芳) 李鄭瓏(吳林北)
李夢楚(許 欣) 許家琪(孫建紅) 陳曉蘭(趙文娟) 李丹丹(劉 曉)
汪若岩(張國英) 唐潘婷(龔 燕) 董東曉(龔 燕) 徐 倩(王 玲)
貢丹陽(郭 峰) 韓 笑(陳紅蓮)
江西
吳媛媛(姚峰紅) 童 玲(鄭學貴) 郟麗媛(王奀華) 繆水琴(凌志東)
王 倩(楊元文)
遼寧
王新鑫(李傳鳳)
貴州
吳雨迪(楊 堅) 楊利敏(王 霞) 梁小捷(朱慶紅) 萬章慶(馮新華)
王 睿(李朝友) 王波雲(王建勇) 張芳霞(田茂貴) 袁 琴(許忠艷)
熊 磊(羅 博) 楊飛飛(符開勝)王星蘭(羅芳麗) 趙悄悄(楊 傑)
周 莎(李建能) 寇中美(符任平) 張 英(李月紅) 饒思維(鄧松麗)
姜蘆蓉(石 懿) 張藎引(尚小勇) 袁 雪(吳 剛) 楊 怡(田 慧)
牟萌萌(楊光強) 陳英傑(楊勝勇) 陳路益(梁明江) 鍾 震(禹瑪利)
秦華麗(麻建業) 朱秦秦(田代明) 姚敦宇(夏友群) 楊浩渺(詹小敏)
陶盛蘭(魏 軍) 喻傑林(夏林麗) 畢思遠(江 漢) 吳沁吟(平明寧)
王雨涵(楊 燕) 任牮鎧(倪竹君) 潘 琦(楊 珊) 李莎莎(鍾偉英)
董玲微(蔣映秋) 馮鈺梅(胡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