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大學科研項目
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學術研究
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持的「」項目及專題、「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600餘項,科研經費穩步增長。殷鴻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確定全球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金釘子」(國際標准)的科技成果榮獲「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進展」、「200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和「2001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的殊榮。
學校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發表論文4篇,Science 1篇。5年來,學校共有50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學校主辦的《地球科學》中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EI收錄,英文版被國際著名檢索系統SCIE收錄,學報(社會科學版)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和CSSCI。科學研究始終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參與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引領行業科技發展,培養和輸送技術骨乾和管理人才。學校作為唯一高校參與了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擁有軍工項目科研生產完整資質,成立了2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預研分中心,參與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測數據處理和月球應用研究,自主研發的MAPGIS軟體成功應用於「神舟」系列載人航天搜救。學校堅持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學校及時組織科技賑災專家組奔赴災區,為災區預防次生災害、做好災後重建與城鎮選址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學校擁有紙質圖書資料155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00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067個,多媒體資源近60000小時;學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獻為主體、地球科學類文獻為特色的館藏體系。 學術期刊 《地球科學一一中國地質大學學報》: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EI》、《CA》、(Pж)、《CBST》、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美、德的《地球科學光碟資料庫》以及美國《地質文獻資料庫》收錄期刊。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來源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和「湖北省優秀期刊」。
《地質科技情報》:《CA》、《GeoRef》、《PЖ》收錄,已進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是由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長江大學聯合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程地球物理類專業學術期刊。
《安全與環境工程》:本刊被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入網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 Info)數字化期刊群》。
《寶石和寶石學》:被美國《化學文摘》(CA)等收錄,入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榮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獎。
㈡ 褚寶增的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18、褚寶增.地質領域科技基礎性工作數據資料集成與規范化整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2014-01
17、褚寶增 趙俊芳 王翠香 黃光東 耿鳳傑 李明霞 薛濤. 以數學思維提升現代地學人才創新能力的教學研究. 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3-10-31
16、褚寶增.服務於現代地學人才培養的數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項目.2013-06
15、褚寶增 王祖朝 鄭勛燁 郭翠平 鄧燕 王錫祿 趙琳琳.在大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認知社會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務處.2013-03
14、褚寶增 王祖朝 王翠香.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數學學位課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院.2013-01
13、李明霞 褚寶增.熱通量數值重構的高精度和自適應有限元演算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優秀教師項目.2012-09
12、廉海榮 褚寶增 王玉鵬.不連續微分系統的定性分析,數值模擬及其應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內基金.2011-02
11、廉海榮 褚寶增 王玉鵬.奇異泛函微分方程邊值問題的定性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內基金.2011-02
10、廉海榮 褚寶增 趙琳琳.《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01
9、王翠香 褚寶增.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務處.2009-11
8、褚寶增 段岩.大慶油田勘探計劃投資管理系統研究.企業委託.大慶油田.2007-10-1
7、何勇強 褚寶增.北京市人口、資源、環境硬約束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事業委託.北京市21世紀議程工作辦公室.2006-10-10
6、褚寶增.孔店南部地區孔店組沉積體系研究.企業委託.中石油東方公司.2006-8-22
5、黃維平 褚寶增 於磊.計算機集群技術.企業委託.中原油田.2003-3-16
4、褚寶增.國內外煤層氣勘探開發現狀調研.企業委託.中石化.2003-10-16
3、褚寶增 姚國清 何勇強 陳堅 陳准.衛星圖象三維處理技術.企業委託.中原油田.2003-3-16
2、褚寶增 段岩 陳昭年.大慶柴北緣油氣運聚綜合研究(c).企業委託.大慶油田.2001-3-16
1、王祖朝 褚寶增 張玉娟.高等數學CAI課件.行業基金.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務處.2000-3-16
㈢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高山院士真貪科研經費了嗎
2016年秋季自考來班
國家重點大學自
211'985工程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湖北經濟學院
專科:地質工程,文秘與自動化專業
本科:視覺傳達、工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
專科2017年6月畢業,本科2017年12月份畢業
㈣ 中國地質大學在211里算什麼水平
中國地質大學在211院校抄里屬於中上等水平,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
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4)地質大學科研項目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圍繞學科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構建以地球科學為主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學科生態系統。現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6個湖北省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兩個一級學科在全國歷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
有23個學院(所)、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
㈤ 李江風的近期科研項目
8.2006-2007年,湖北崇陽百泉省級地質公園申報項目
9.2006-2007年,赤壁陸水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10.2006-2007年,河南伏牛山老界嶺旅遊區總體規劃及重要景點控制性詳細規劃
11.2006-2007年,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展示內容設計方案
12.2006-2007年,湖北省大冶市黃坪山董家口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
13.2006-2007年,湖北恩施梭步埡石林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地質公園申報項目
14.2006年,湖北谷城冷集國家投資土地整理項目
15.2006年,湖北廣水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16.2006年,湖北宣恩縣龍獅旅遊區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17.2006年,湖北宜昌白果樹瀑布控制性詳細規劃
18.2006年,清江水布埡世界高壩旅遊區旅遊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9.2006年,湖北大洪山火山地質公園申報及琵琶湖庄園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
20.2005-2006年,中國地質大學南望山地質生態園總體規劃
21.2008-2009年,湖北赤壁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22.2008-2009年,海南省樂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
23.2008年, 湖北崇陽縣第二次農村土地調查;
24.2007-2008年,湖北應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專題研究;
25.2007-2008年,湖北來鳳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專題研究;
26.2007-2008年,湖北漢川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及重點景區詳細規劃;
27.2007-2008年,湖北宜昌三峽曉峰白果樹、古龍溪、金獅洞旅遊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28.2008年; 湖北英山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29.2007年, 湖北利川齊岳山大草場旅遊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規劃;
30.2007年, 湖北大洪山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報告;
31.2007年, 湖北咸豐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32.2007-2008年,浙江溫州文成百丈祭地質遺跡資源調查報告;
33.2007年, 湖北赤壁古戰場旅遊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34.2005年,基於「精明增長」理念的城市空間擴展研究;
35.2004年, 基於經濟最優理論的城市土地利用問題研究;
㈥ 於翔的科研項目
[1] 2004.7-2005.7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4年優秀博士論文扶持基金項目:自潤滑硬質膜制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51223029)/負責人
[2] 2004.5-2006.12 地質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和北京實力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項目:新型硬質工具薄膜/完成人
[3] 2004.2-2006.2 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納米氮化碳及其多層薄膜的合成及失效機理的探索研究(Kf04.02)/ 完成人
[4] 2005.1-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DLC基納米復合多層梯度薄膜的合成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 (50475057)/ 完成人
[5] 2005.7-2006.7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5年優秀博士論文扶持基金項目:自潤滑超硬膜制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51223029)/負責人
[6] 2005.12-2006.1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科學鑽探國家專業實驗室開發研究基金項目(200502):新型納米多層類金剛石工具塗層的研究/負責人
[7] 2006.7-2007.7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6年優秀博士論文扶持基金項目:自潤滑超硬膜制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51223029)/負責人
[8] 2006.12-2009.12 國際科技合作重大計劃重大項目:超低摩阻磨耗DLC梯度厚膜制備技術及其特種應用研究(2006DFB51260)/子課題組長
[9] 2006.12-2007.1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科學鑽探國家專業實驗室開發研究基金項目(200604):用於鑽探機具的類金剛石工具塗層/負責人
[10] 2007.4-2008.2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基金Strategic Research Grant (CityU: 7100037)/ Research Associate
[11] 2007.7-2008.7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7年優秀博士論文扶持基金項目:自潤滑超硬膜制備及其摩擦學性能研究(51223029)/負責人
[12] 2008.3-2008.9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基金Strategic Research Grant (CityU: 7002235) /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13] 2009.6-2012.6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負責人
㈦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的科研方向
科研方向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每年承擔著十多項國家、省級、及企業委託科研項目,包括三峽庫區災害治理、高速公路隧道設計、施工技術與理論研究、礦山與交通高邊坡災害治理研究與設計、礦山採掘新理論與新技術、礦山與交通工程的爆破技術、地下與邊坡工程的監控量測技術等項目,年經費合同額200~400萬元。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成果三等獎、地礦部科技成果一、二等獎、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獎,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開展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廣泛,先後與美、英、德、俄、日、加等國的學術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系。土木工程系是中國工程爆破協會理事、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防治工程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北省爆破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公路學會、災害防禦協會理事單位。
通過「211工程」學科建設,本系專業的實驗辦學條件得到很大發展,擁有地下建築模擬洞室、爆破實驗室、結構實驗室、混凝土實驗室,工程CAD設計室等。主要設備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美國MTS模擬載入系統;motionProHS-4高速攝影儀,液壓鑿岩台車,多種動態測試分析儀、多種變形與應力監測儀等,這些條件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客觀基礎。這些實驗設施為教學科研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㈧ 郭莉的科研項目
目前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3項課題
發表論文及著作
1、GUO Li, Location Decision and Eco-instrial Innovation. Proceedings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Hangzhou, 2007,6. (ISTP檢索)
2、郭莉,網路治理:生態城市管理的路徑選擇.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4: 65-68.
3、郭莉,郭亞軍.區域生態經濟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技術經濟,2006,8:124-128.
4、郭莉,蘇敬勤,徐大偉.基於哈肯模型的產業生態系統演化機制研究,中國軟科學,2005,11:156-160.
5、郭莉,蘇敬勤,盧小麗.環境資源外包:國外的實踐與我國的對策. 科研管理, 2005,5:102-107
6、郭莉,蘇敬勤.基於Logistic模型的工業共生穩定性分析. 預測, 2005, 1: 25-29.
7、郭莉,蘇敬勤.生態工業系統發展述評與展望.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4, 3: 19-23.
8、郭莉,蘇敬勤.產業生態化發展的路徑選擇:生態工業園和區域副產品交換.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4, 8: 73-77.
9、GUO Li, Su Jingqin. Eco-Instrial Network: Path Selection ofRegional Development. 第五屆管理國際會議論文集(ISBN 99931-53-07-6), 2004.5, 澳門。
㈨ 李振宇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NMR研究三峽庫區典型滑坡地下水變化回特徵及穩定性」答 批准號40072085(骨幹成員)
2、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新疆乾旱地區地下水資源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應用示範與方法優選 」 (核磁共振項目組長)
3、 國家863計劃第二子課題:「考古遙感與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編號:2002 AA 132012)(核磁共振方法負責人之一)
4、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11項目:「地球物理技術在地下水資源探查和排險(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骨幹成員)
5、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布式多道聲波法無損檢測地下管道泄漏方法技術研究」(骨幹成員)
6、 地調局項目:雲南瀘西方法地下水普查(技術負責)
7、 核磁共振方法在中蒙邊境探查地下水(與李國安給水團合作)技術負責
8、 塔河油田地下淡水資源普查(野外施工負責人)
9、 塔河油田核磁共振方法普查地下淡水及資料綜合解釋(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