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質大學圖書館工程
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兩個校區有什麼不一樣
在地質大學本科讀了四年,在這里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將主要從歷史沿革、校園環境和綜合評價幾個方面來回答一下。
1、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武漢地質學院」,在1987年,武漢地質學院改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總部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研究生部稱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從根源上來說,兩個校區是一脈相承。
總的來說,北地地理位置更好,對於未來如果想要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發展的同學來說,這種地理優勢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帶來一些便利。武地的校園環境更好,如果想要在更加寬闊的校園中學習生活的話,武地會有更好的生活體驗。從學科優勢角度上來說,雖然以前武漢校區是總部,但是自從獨立辦學後,北京的地大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兩校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最後我覺得還是由於北京地理優勢,北京的地大分數線一般都要更高一些,但是如果想要就讀於地大的優勢專業的話,武漢的地大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② 求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圖書館一樓自習室開門時間!!
已經跟地大沒有任何關系了,親
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好嗎
地大的圖書館正在新建中,如果你指的硬體設施,地大的圖書館與其他高校沒的比,確實太差了,但是說藏書量,應該是差不多的,前不久我還幫其他學校的同學去地大圖書館借書。
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閱覽規則
1、讀者持本人一卡通刷抄卡進室,須驗證、取板(代書板)。
2、讀者入室監測儀報警,讀者應主動將不得帶入的物品妥善處置後方能入室。
3、讀者離室監測儀報警,請主動接受工作人員檢查.私自攜帶書、刊離室者,按《違章處理辦法》執行。4、讀者選取書、刊時,自覺使用代書板,且保持書、刊排架順序。5、讀者不能超量取書、刊、報,每次限取書3本,刊2種,報紙1種,違者應自覺將多選書、刊、報還於原架上。6、閱覽室書、刊不外借,特需時經館長批准,押證登記出借,限一周送還。7、閱覽室書、刊資料可辦理館外復印,限40分鍾以內歸還。當班逾期不歸還者,按2元/冊?班次收取罰款。8、閱覽室一人一座,讀者不得隨意搬動室內桌椅板凳,嚴禁佔座位(包括分別占桌、占椅),否則有需求的讀者在被占傍等待15分鍾後就有權合法使用。佔位物品損失後果自負。隔夜佔位物品將一律沒收並上交相關部門處置。9、入室讀者不得三五成群在一起交頭接耳或開小會,不聽工作人員勸阻的將被勒令離室。10、讀者離室前,將所取書、刊、報還回原架處或放置就近的還書車上,不能隨意亂放。11、因消防安全需要,讀者嚴禁使用閱覽室電源。
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人員構成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80人,大專學歷以上75人(其中碩士生18人,本科生32人,專科生25人)。具有高級職稱21人,中級職稱45人。
⑥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的哪些專業比較好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專業都不錯。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版江城學院),據權教育部2014年5月19日印發的教發函〔2014〕133號公文,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被正式批准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新校名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武漢眾邦德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以本科層次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學院坐落於武漢市江夏區風景怡人的青龍山麓,設有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部、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外國語學部、藝術與傳媒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6個學部(院)及基礎課部、體育課部等2個課部;共有23個本科專業和14個專科專業,在校生規模13000餘人,88%的專任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99%的專任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學效果良好,各專業均基本形成了教學 團隊和學術梯隊。現有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覆蓋所有專業,較好地滿足了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圖書館館藏豐富,各類圖書、期刊、資料庫種類齊全,能很好地滿足師生教學科研學習之用。
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每周幾閉館
只有周五下午閉館,晚上六點開
⑧ 想知道: 武漢市 中國地質大學-圖書館距離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多遠
兩條路可以選,第一條走魯磨路往南,在路東一個工地和一家永和豆漿之間的就是華回科西小門,進去答以後可以去南大門坐校車,,另一條路從華科西北門,就是地大東校區那裡,進去以後找到一個路口往南走,再問路就好了,,,另外,光電信息學院好像還沒有院樓,目前辦公地點在南一或者光電實驗室
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的部門設置
部門名稱 工作職責 辦公室 負責全館的日常事務,做好與校內各部門及館內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及時傳達反饋信息。對外聯系和接待,組織會議和全館性活動。全館的文書收發,人事、財務、維修及各項統計。管理館內衛生清潔、安防及業務辦公用品的采購、發放。 資源建設部 根據教學科研工作需要,制定采訪原則、標准。根據年度文獻購置費制訂各種文獻的采購計劃,搜集各種出版書目,編制預定目錄,建立館藏體系。對到館的各種文獻及時進行驗收、分類、編目、加工、典藏分配,轉入流通部。
讀者服務部 認真做好圖書的借還工作,為讀者開通借書上證,修改室密碼、辦理讀者圖書丟失、污損賠償及逾期罰款、離校手續。保證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負責入館圖書驗收和典藏,保證館藏文獻排架整齊有序,堅持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保障師生教學、科研、學習等方面的文獻信息需求。負責閱覽區的開放閱覽管理,為讀者提供刊、報的閱覽和咨詢服務;並對期刊及部分報紙進行整理、收藏和裝訂,新刊入庫的領取、登記、記到和管理,每月要實施對現刊現報的清查核實,對停刊、缺刊、漏刊、到刊等內容實行月報制。 信息服務部 負責用戶教育,包括新生入館教育、讀者培訓、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開展參考資詢、科技查新、查重、查收查引、文獻傳遞及院系學科服務。 數字系統部 負責圖書館計算機軟、硬體設備管理和維護;圖書館管理系統維護;網路運行環境維護;圖書館網頁製作和數字化資源建設;移動圖書館系統維護;電子閱覽室管理、上機指導、文獻下載列印及網上資源利用咨詢等。
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211里算什麼水平值得報考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里算上游水平,值得報考,特別是地質專業全國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
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29人,湖北省「百人計劃」入選者11人(長期項目8人、青年項目3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80人(特聘教授20人、講座教授16人,楚天學子44人)。
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