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地質大學學報
㈠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刊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呢。
算是 國家級核心 期刊。
㈡ 地質數據的傳輸與共享
一、內容概述
地質數據數字化傳輸既包括將野外採集的數據向室內數據處理中心傳輸,也包括在室內進行遠程數據查詢、交換和互操作。地質信息數字化傳輸主要是通過數字通信網路來實現的。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和通信網路建設的加速進行,將使地質數據的遠程共享和綜合應用成為現實。這里需要著重解決多源異構數據和海量空間數據的傳輸問題。
海量空間數據的傳播不同於一般的事務管理和商務管理,需要研發專門技術並建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包括:空間數據協調、管理與分發體系和機構,空間數據交換網站,空間數據交換標准以及數字地球空間數據框架(吳沖龍等,2005)。
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地質信息的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在:
(1)擴大了地學信息的來源
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了地磁數據收集的電子郵件地址,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向該組織報告地磁異常現象,該組織對這些報告進行整理和分析後再通過互聯網發布。這種地學信息採集方式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對於一些異常地學現象的研究很有意義。利用互聯網進行環境和社會經濟調查將是地學研究數據來源的一種重要形式。
(2)提高了地學信息的時效性
USGS的水文部門提供用戶在互聯網上的全國地圖上指定任意點後,可以獲得該點所在州的全部水文測站或與該點最近的10個測站的日平均流量和最近時刻流量功能,用戶獲得的水文數據與測站測得的數據同步。
(3)提高了地學信息應用的廣度
USGS的水文部門還在互聯網上提供全國酸雨分布強度數據,只要能接入互聯網就可以獲取這樣的環境信息,這有利於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
(4)提高了地學信息應用的深度
地學研究建立在地學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互聯網提供的不同區域、不同時相、不同種類、不同尺度的地學信息的集成使得地學研究者有可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區域差異對比研究、時空和屬性分形等非線性特徵研究等。
互聯網的物理基礎和互聯網的TCP IP和HTTP協議是信息在互聯網路上共享的基礎。地質信息不僅具有與統計數據類似的屬性數據,還具有獨特的空間數據,在一些地質數據集中時還具有時間變化特徵。由於地質信息的復雜性,盡管目前已有多種空間數據標准,一些標准化組織也正在制定相應的標准,但目前尚沒有成熟的地質信息網路共享的機制和模式,這突出表現在互聯網上地質信息發布的形式多樣性。總體來說,目前地質信息網路共享有兩種主要形式:一是以地學元數據形式提供標准文本和部分空間信息查詢,二是以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形式提供的對具體空間數據集的操作。
二、應用范圍及應用實例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進步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全球信息基礎設施(GII)概念的深入,作為空間定位依據的空間信息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1994年11月美國柯林頓總統頒布了第12906號執行令,正式建立了空間數據基礎(SDI),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如美國聯邦地質數據委員會(FGDC)、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TC211工作組等紛紛建立,負責空間信息的標准化和共享問題(張健挺,1998)。此外,NSDI還促進各級政府和學術界以及私營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使空間數據的效益充分發揮了作用。2003 年美國總統頒布「地質空間一站式訪問(Geospatial One Stop,簡稱GOS)」計劃,是美國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之一。其目的是通過更便利、快速和廉價的方式訪問地質空間信息,滿足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需求,促進電子政務的發展。通過這項計劃,各級政府向公眾發布其數據採集計劃,從而減少了數據的重復採集。採用標准化的元數據,避免了冗長、非標準的數據採集,擴大了跨機構和政府間數據獲取的相互合作。通過這一計劃所共享的數據有高程、正射影像、水文、行政邊界、交通網路、地籍、大地控制以及各種專題數據(王永生,2011)。
在加拿大,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建立著重於合作和調節私營部門的資源,以加速其對地質空間數據和技術開發的訪問。Geo Connections 是一個用來實施加拿大地質空間數據基礎設施(CGDI)的項目,該項目特別注重建立聯邦、省及地方政府同私營部門和學術團體之間的合作夥伴關系。許多項目還側重通過政府、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s)和私營部門的努力,來增加通過「交換網站」系統可訪問的信息量,加速數據框架工作的發展,從而便於數據的集成,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開發研究,以及建立鼓勵性的政策來加速產業發展(王永生,2011)。
1.地質信息元數據的網路查詢和數據文件交換
地學元數據的查詢和檢索是目前利用互聯網進行地質信息網路共享的重要形式。地學數據所有者建立各數據集的元數據並提供查詢和檢索功能,幫助用戶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數據。在數據定位後,目前一般的交換形式是通過磁碟、磁帶、光碟等介質以及互聯網上的文件上載/下載形式。
美國聯邦地質數據委員會採用數字圖書館標准Z39150 作為地質信息交換的標准,該組織提供建立空間資料庫元資料庫伺服器的軟體,用戶使用這個軟體建立自己的空間數據交換站,向該組織注冊即可連入全球數據交換網。這些軟體可以將元數據轉換為SGML、HTML、TEXT和DIF等多種形式在互聯網上發布,並提供標准HTML 的簡單查詢界面、基於交互表格(FORM)形式和基於JAVA 語言的文本查詢界面。到1998年4月27日為止,已有59個主機上的75個注冊節點,其中包括美國環境保護署和中國國家氣象局等政府部門權威數據。Z39150協議以文本為基礎,較為簡單和成熟,但對地質信息所特有的空間數據表現不足。在實際應用中大量的地質信息共享節點並沒有或沒有唯一採用FGDC標准,而是運用各種形式來表達地質信息的空間特徵。
2.利用網路地質信息系統進行地質信息網路共享
盡管關於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尚沒有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具有能夠在互聯網上進行空間數據顯示(包括縮放漫遊)、查詢和空間分析的能力。目前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在技術上可以採用CGI方式、ACTIVEX方式和JAVA編程方式。一些公司分別推出了相應的商業軟體,如ESRI的InternetMapServer和Intergraph的GeoMedia。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強調系統的通用性,而地質信息共享強調地學數據的時空和屬性集成,利用網路地質信息系統進行地質信息網路共享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將地學數據集的元數據與網路地質信息系統有機結合是一種解決方法。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發布其空間數據傳輸標准(SDTS)時提供了一套C+ +介面工具來讀取空間數據,介面中包含了許多元數據信息。對這個介面做適當改造之後可以在網路上運行,可以使眾多的SDTS數據集具有共享的能力。國際對象管理組織(OMG)制定的通用對象請求與代理(COBRA)標准已為開放地質信息系統協會所接受,並根據這個標准制定了空間數據簡單特徵規范,在這些標准和規范中已考慮到空間數據的元數據問題,按照COBRA 標准開發網路地質信息系統可以實現不同地學數據集和地質信息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在開放地質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地學數據的網路共享。但是採用這種方式需要從底層開發,對許多現行的系統設計和軟體工具進行較大改造,工作量較大,在短期內尚很難在實際中廣泛應用。
三、資料來源
王永生.2011.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政策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論文
吳沖龍,劉剛等.2005.地礦勘查工作信息化的理論與方法問題.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30(3):359~365
張健挺.1998.地理信息網路共享的研究和應用進展.地理科學進展,17(4):73~78
㈢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年是核心期刊嗎
管理學報-期刊級別: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管理學報》華中科技大學主辦專的管理類綜合性學術屬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綜合影響因子:0.901。管理學報以加強管理學科學術交流,介紹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為宗旨,力助中國管理學派成長,推動管理學科不斷發展。
主管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華中科技大學
快捷分類:管理管理學 經濟與管理科學
出版發行:湖北 月刊 A4
期刊刊號:1672-884X, 42-1725/C
創刊時間:2004 影響因子 0.901
審稿時間:1-3個月
期刊級別: 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㈣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要審稿費么
要,不交等一萬年再考慮.
㈤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審稿速度快嗎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審稿速度,
還可以。
可詢問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編輯部。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㈥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從錄用到發表一般多長時間
建議您去中國地質大學貼吧發帖問問,那裡大多都是本校在讀學生,也許會有清楚的!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從錄用到發表一般多長時間
㈦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怎麼樣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