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地質陳奇
⑴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勘探系
成都理工大學前身為地質學院,地質類專業當然是強項,在國內除了中國地回質大學,應該就她最牛了。所以答地質勘探系就不用說了。
應用核技術系是當年從北京地質學院,蘇聯專家幫助建設的「三系」整建制搬來了。該系的特色是核技術在地學的應用。另外,核儀器的研發也是該系的強項之一,因此,該系的學生就業面也更寬,比如電子應用,計算機等。應用核技術系現在應該是歸在「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報什麼專業其實還是應該根據你個人的興趣,畢竟哪個專業是否熱門是有一定時間性的。如果在某專業有興趣,學好了,就算該行業不行,優秀的人還是可以發揮出來的。
祝你好運了
⑵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類專業好嗎就業以後工作危險嗎
樓主你好,首先歡迎你有志乾地質...
成都理工大學是我國三大老地質學院之一,在我國西南地區有明顯的優勢。關於這個學校的地質學專業好不好,根據2012年教育部學位中(唯一的官方排名)最新評定結果看成都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全國第五,這個排名相當的不錯。
再者,這個專業以後就業是很好就業的。就算今年號稱全國史上最難就業年,地學類專業就業率也是很樂觀的(雖然沒去年那麼多單位供你選擇,但是找一份比較滿意的單位還是很容易的)。
這個專業說句不好聽的話,是有生命危險的。可能工作幾年習慣後覺得沒什麼,至少我這種新人還是覺得有一定危險性的(當然各行各業都有危險性)。這個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出野外、累,看你能不能吃得消了。工資待遇算是可以,至少我是這么覺得的....
順帶回答一下樓主的疑惑,單位都是在城市的(單位在偏遠地區那誰去啊!),但是工作地區是在野外,具體「野」到什麼地步,從郊區農村到隔壁雪山什麼都有。然後反駁一下那位熱心網友,地勘行業就業率真心算是很不錯的了,我沒有維護這個行業的意思。從我們學校就業來看至少是這樣,師兄們想找的都找到了。
說得有點多,是因為明天開始我出野外了,因為車輛限制不能攜帶筆記本,即樓主的追問我應該是不能回復的了。
⑶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就業情況
●主要課程:普通地質學、結晶學與礦物學、晶體光學、岩石學、寶內玉石學、礦床學、構容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古生物地史學、地球化學、區域地質與礦產調查、岩礦顯微鑒定與分析、計算機制圖、環境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及地貌學、遙感地質學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地質礦產、國土資源、水利水電、環保、交通、城建、石油、冶金、工程建築、礦物材料開發利用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實踐和管理工作。
● 深造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
⑷ 成都理工大學的地質專業怎麼樣我今年被它的這個專業錄取了 就業冒尖也一般收入很低吧是不是這樣
成都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就是地質學,居然有人說他不好……今年起成都理工大版學會在升一本的八權個專業當中挑選60個成績優異的學生組成實驗班的,所以說還是很不錯,像這些專業每年都有很多單位過來招人,你們學的是知識不是挖礦的技術,不會很辛苦的,放心。另外,成都理工大學的學費是一年4400,加上住宿費,5400-5500.成都這邊的消費的話,一個月600塊怎麼著也夠你吃了,而且到了大學你也可以做兼職的。地科院還有最高8000的獎學金,國家有助學貸款,每年還會有院級的獎學金,你大一才去的話可以先弄你們那個國家助學金,就是發給你們那個小冊子裡面那兩張表,在你們村,鄉,縣蓋章之後帶到學校申請助學金,目前的情況是2000到4000,不知道下學期會不會漲,反正你弄好,每個班都有好幾個名額,如果你家境確實不好的話,是可以申請得到的。我就是成都理工大學的,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問我
⑸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地質全國排名榜
全國前五名以內,理工地物是強院。
成都理工大學是個比上不足比下有版余的學校,雖然權綜合實力無法和川大電子科大相比,但是也有自己的優勢學科,比如地球科學類的地質學,地質工程,測繪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科學等,還有工商管理類管理科學(雖然比不了西財大,但是比西南交大好多了。)比川大電子科大都很,比西南交大更是強很多。畢竟是理工類院校,強項還是理工科。不過理工男女比例是1.3比1,接近於1:1哦妹子很多,且比西南交大要漂亮。總的來說,成都理工大學在西南除了部署院校外實力最強的學校,在四川大部分是一本招生,全國一半以上是一本招生。全國來說,二本中全國前10高校,但是一本院校。也就是重本一本有那麼多985、211學校,理工靠後,二本中屬於全國前列。
⑹ 回復:成都理工大學的地質專業好還是中國地質大學的
中國地質大學的地質學專業可是全國第一的,比成都理工大學好。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國地質大學得分A+,成都理工大學只有B+
⑺ 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的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
院長:李天斌
黨 委 書 記:雷宛
副 院 長:趙其華(主管本專科教學)
副 院 長:裴向軍(主管研究生及學科建設)
黨委副書記:劉萍(主管學生工作)
重點實驗室領導
主任:黃潤秋(兼)
常務副主任:許強(主管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
副 主 任:馮文凱(主管外事合作與交流)
院辦公室主任:李海華(主管院務)
院辦公室副主任:方燕(主管教學)
院辦公室副主任:許麗(主管黨務)
院學生科科長:張陽
重點實驗室辦公室副主任:胡偉
院工會主席:周舒
院工會副主席:杜小平
土木工程綜合實驗室主任:蔡國軍
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常務副主任:蔡國軍
地質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副主任:孟路波
儀器設備研發中心主任:王剛
環境工程實驗室副主任:蒲生彥
實踐教學中心副主任:董秀軍(兼實驗室支部書記)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系主任:劉國
支部書記:康小兵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
系主任:張強
支部書記:康小兵
土木工程系
系主任:鄧輝
副主任:廖軍、趙華
支部書記:張蓮花
地質工程系
系主任:韋猛
副主任:趙建軍
支部書記:霍宇翔
工程管理系
系副主任:敖儀斌
支部書記:工南生
工程力學系
系主任:陳臻林
支部書記:工南生
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李天斌
副主任:唐川
委員:黃潤秋、許強、雷宛、李天斌、唐川、許模、趙其華、裴向軍、王運生、巨能攀、嚴明、李曉、吳勇
秘書:裴向軍(兼)
院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席:李天斌
委員:許強、黃潤秋、雷宛、李天斌、唐川、趙其華、裴向軍
秘書:李海華
院務會
主任:李天斌
副主任:雷宛
委員:許強、雷宛、李天斌、唐川、趙其華、裴向軍、劉萍、蔡國軍、周舒、李海華、張陽、許麗、方燕
秘書:李海華(兼)
⑻ 請高手說一下成都理工大學與地質有關的幾樣學科將來的區別和畢業去向.
今年,成都理工大抄學將有8個國家級襲特色專業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分別是: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質)、土木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工程地質)、勘查技術與工程(岩土鑽掘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地球化學、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
本科第一批招生省份是:四川、重慶、安徽、廣西、貴州、河南、甘肅、江西、海南、山西、河北,共計招收832人。
其實我們學校的還是工程地質最牛啊,有一個減災防災方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唯一哦),有一博導,黃潤秋兩次提名中科院了哈。很不錯的,地質學嘛,,這幾年學校沒跟上腳步,有點退步啊,進地質局,油田啊,,就業還好
⑼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的組織機構
序號 姓名 性別 職稱 學位委員
會職務 研究方向
或專業 單位 1 王思敬 男 院士 主任 工程地質 清華大學 2 殷躍平 男 研究員 副主任 環境地質 中國地質調查局 3 宋振騏 男 院士 副主任 礦山壓力 山東科技大學、大連大學 4 聶德新 男 教授 副主任 工程地質 成都理工大學 5 Niek Rangers 男 教授 委員 工程地質岩石力學 荷蘭國際地學研究中心(ITC) 6 李焯芬 男 院士 委員 岩土力學 香港大學 7 盧耀如 男 院士 委員 地質學 同濟大學 8 黃鼎成 男 研究員 委員 工程地質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彭建兵 男 教授 委員 工程地質 長安大學 10 陳劍平 男 研究員 委員 工程地質 吉林大學 11 施斌 男 教授 委員 工程地質 南京大學 12 崔鵬 男 院士 委員 自然地理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環境與災害研究所 13 黃潤秋 男 教授 委員 工程地質 成都理工大學
實驗室主任:黃潤秋教授
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李天斌教授
實驗室副主任:許強教授、唐川教授
⑽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學院的學院領導
曹俊興,男,漢族,1961年9月生,陝西省長武縣人;地球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83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岩石礦物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在成都地質學院礦物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成都理工學院獲應用地球物理學工學博士學位,1996~1998在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學與通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2001年由英國皇家學會資助赴萊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2004年在日本東京大學作訪問學者,2005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作高級研究訪問學者。
曹輝,男,漢族,1974年9月生,山東省濟南市人;地球物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物理系微電子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4年在成都理工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0年在成都理工大學獲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工學博士學位。
1997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學院)從事教學、科研任教,曾任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副主任(2005.6-2007.11)、學校辦公室綜合科科長(2007.11-2010.11)、體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2010.11-2014.3),2014年4月起任地球物理學院副書記(主持工作)。
2007年晉升為副教授,2009年增列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實驗物理和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論文1篇,EI論文5篇,在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獲國土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
閻建國,男,漢族,1960年10月生,山東省廣饒縣人;地球物理學院副院長。
1982年1月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物探系應用地球物理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7年在成都地質學院物探系應用地球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1.10-1992.10在英國劍橋大學地質系從事地質記錄及古地磁方面的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