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關於舉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的通知

關於舉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的通知

發布時間: 2021-02-18 05:03:38

Ⅰ 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幾年一屆

一年一屆吧,今年才第二屆

Ⅱ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成績北京賽區獲獎需要多少分

已經出成績了,獲獎的名單已經通知各學校負責人了

Ⅲ 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需要學習哪些軟體,還有什麼時間開始

地質作圖的各種軟體,實在不會就用coreldraw,還有就是21號出發,27號回(我們學校)

ps:親,你是哪個學校的啊?

Ⅳ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獲獎信息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團體獎名單

團體一等獎:成都理工大學

團體二等獎:桂林理工大學、吉林大學

團體三等獎:東華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技能綜合應用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一等獎
48
程志國、尤敏鑫、趙佳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二等獎
16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6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二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二等獎
32
肖萬峰、李曉鳳、郭鳳霞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41
朱存金、陳靚穎、潘軍利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三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三等獎
33
田恆次、孫金強、曹長國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34
楊晨英、宋 炯、王鵬飛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45
楊維文、李 平、楊興越
新疆大學

三等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三等獎
47
孟五一、劉 利、劉 棟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優勝獎
09
倪春雨、劉 文、唐軍華
成都理工大學

優勝獎
13
阮 昆、孫 冉、江 海
東華理工大學

優勝獎
19
查明高、盤小新、張 波
貴州大學

優勝獎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優勝獎
36
毛 偉、張 樂、朱 斌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7
李長政、陳雪霏、張子亞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42
朱 訊、高 雄、龍 斌
西南石油大學

優勝獎
51
王 江、魏 穎、劉洪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標本鑒定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一等獎
09
倪春雨、劉 文、唐軍華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二等獎
16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二等獎
29
張育芳、羅智勇、黃宇兵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二等獎
36
毛 偉、張 樂、朱 斌
西北大學

三等獎
05
趙曉燕、孫 羽、楊李紅
長安大學

三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三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三等獎
20
趙鳳其、陳正山、楊 慰
貴州大學

三等獎
31
張鳳壘、時 晨、王 康
山東科技大學

三等獎
38
付 玲、南 雲、李智超
西北大學

三等獎
49
姜高磊、梁 蕾、桑 浩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三等獎
51
王 江、魏 穎、劉洪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優勝獎
04
陳 靜、袁學銀、付宛璐
北京大學

優勝獎
15
藍冬妮、李群芳、陸元芬
桂林理工大學

優勝獎
23
曾瑞垠、丁 盛、王文祥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優勝獎
26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優勝獎
37
李長政、陳雪霏、張子亞
西北大學

優勝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58
姜 爽、張佳佳、程 呈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優勝獎
61
欒東肖、宋丙慧、程俊陽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鑽井岩心地質編錄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號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10
張夏楠、朱雯雯、劉 龍
成都理工大學

一等獎
33
田恆次、孫金強、曹長國
石家莊經濟學院

二等獎
08
賴 楊、熊 波、宋世偉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12
鄧福理、鍾福軍、李喆明
東華理工大學

二等獎
17
龔 雲、劉東傑、鍾 雁
桂林理工大學

二等獎
21
荀志國、武立軍、張志浩
河海大學

二等獎
31
張鳳壘、時 晨、王 康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32
肖萬峰、李曉鳳、郭鳳霞
山東科技大學

三等獎
19
查明高、盤小新、張 波
貴州大學

三等獎
28
楊明春、張晉瑞、石開波
吉林大學

三等獎
39
曾 磊、張 雄、鮮海洋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44
梁 靜、吳夢陽、文 馨
西南石油大學

三等獎
45
楊維文、李 平、楊興越
新疆大學

三等獎
54
王首同、王 恆、陸 鹿
中國礦業大學

三等獎
59
楊 茜、宋澤章、王丙鋼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優勝獎
06
張蘇楠、劉 通、汪曉偉
長安大學

優勝獎
07
孟德明、康 珍、姜 超
長安大學

優勝獎
20
趙鳳其、陳正山、楊 慰
貴州大學

優勝獎
22
路文龍、曾賢友、吳金凡
河海大學

優勝獎
25
楊 朋、盧春江、吳曉東
湖南科技大學

優勝獎
30
尹靈強、皮宏章、尚 衛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優勝獎
35
張騰蛟、張 倩、張 龍
石家莊經濟學院

優勝獎
46
張寶森、張隆隆、吉 海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優勝獎
56
閆永剛、陳國輝、鄭 蕾
中山大學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綜合地學知識與技能競賽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隊員姓名
所在學校

一等獎
郭雲鵬、於 聰、明添學
吉林大學

二等獎
熊 波、倪春雨、張夏楠
成都理工大學

二等獎
肖萬峰、郭鳳霞、時 晨
山東科技大學

二等獎
張寶森、劉 棟、趙佳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三等獎
楊晨英、田恆次、張騰蛟
石家莊經濟學院

三等獎
李 雨、曹斌風、馬 微
西北大學

三等獎
曾 磊、鮮海洋、張 雄
西南科技大學

三等獎
李專鉷、鄧福理、鍾福軍
東華理工大學

三等獎
戴 昱、范汝海、黃玉珍
桂林理工大學

Ⅳ 教育部關於舉辦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通知的附件

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展現當代大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面向全體大學生,立足於提高審美修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展示我國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體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
二、活動主題與內容
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以「我和祖國」為主題。各項活動的內容應圍繞主題,熱情歌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反映當代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表現大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抱負和歷史使命感,展示大學生高雅健康的審美追求。藝術展演活動要做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具有創新性,體現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
三、活動項目和形式
藝術展演活動的項目分為藝術表演、藝術作品、高校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和高校藝術教育論文報告會四類:
藝術表演類包括聲樂、器樂、舞蹈、戲劇;
藝術作品類包括繪畫、書法(篆刻)、攝影、工藝設計、雕塑(陶藝)、DV作品;
高校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包括書法(篆刻)、繪畫、攝影作品;
藝術教育論文報告會另文通知。
四、參加對象和分組
(一)藝術表演類和藝術作品類的參加對象為全日制高校的本科生、專科生以及在讀研究生。參加對象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為普通高校非藝術類專業學生,乙組為藝術院校、師范院校藝術專業、普通高校藝術專業的學生。
(二)高校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展的參加對象為各高校黨政校級領導幹部。
(三)高校藝術教育論文報告會的參加對象為全國普通高校(含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有關教研和科研單位的教科研人員,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有關人員。
五、藝術表演節目和藝術作品的要求
(一)藝術表演類
1.聲樂
大合唱:含指揮、伴奏不超過42人,時間不超過6分鍾;小合唱(或表演唱):含伴奏不超過15人,時間不超過5分鍾;重唱:含伴奏不超過5人,時間不超過5分鍾(不得伴舞);獨唱:可有伴奏1人,時間不超過5分鍾(不得伴舞)。
2.器樂(包括管弦樂、管樂、弦樂、民樂等)
合奏:含指揮不超過65人,時間不超過8分鍾;小合奏:含指揮不超過11人,時間不超過6分鍾;重奏:不超過4人,時間不超過5分鍾;獨奏:時間不超過5分鍾。
3.舞蹈
群舞:不超過36人,時間不超過6分鍾;三人舞、雙人舞、獨舞:時間不超過5分鍾。
4.戲劇
短劇、歌舞劇、小品等均不超過8人,時間不超過12分鍾。
(二)藝術作品類
1.繪畫:國畫、油畫、版畫、水彩/水粉畫(丙烯畫),尺寸均不超過對開。
2.書法、篆刻:尺寸不超過四尺宣紙。
3.攝影:獨照、組照(每組不超過4幅)均可,尺寸均為14吋。
4.工藝設計:含平面設計和立體設計,平面尺寸不超過對開,空間大小不超過0.5立方米。
5.雕塑、陶藝:空間大小不超過0.5立方米。
6.DV作品:播放時間不超過12分鍾。
六、報送節目和作品的要求
1.藝術表演類每個節目的演出者必須是同一學校學生,同一學校乙組(專業組)學生不得參加甲組(普通組)演出。
2.藝術表演節目和藝術作品,由各省(區、市)在評選基礎上報送組委會。高校在20所以下的省(區、市),報送藝術表演節目10個,藝術作品12幅(件);高校在20—35所的省(區、市),報送藝術表演節目15個,藝術作品20幅(件);高校在35所以上的省(區、市),報送藝術表演節目20個,藝術作品30幅(件)。
3.報送的藝術表演節目和藝術作品中,甲組(普通組)不少於80%,乙組(專業組)不超過20%。
4.報送的節目中,獨唱、獨奏和獨舞節目不超過10%,甲組(普通組)必須有一個大合唱節目,其他節目形式不限。
5.藝術表演節目用DVD光碟上報,聲樂、器樂、舞蹈、戲劇等不同項目的節目須按項目分別製作光碟。在光碟的外包裝上需註明演出單位、所在組別、節目名稱和形式。光碟內容中不得出現所在地區和學校的名稱。
6.藝術作品不要裝裱。藝術作品需註明作者姓名、所在院校、聯系電話、作品的名稱和品種、尺寸大小(橫×豎×深)、創作時間;請寫在作品背面,也可附另紙註明。版畫作品按慣例需在畫面四周留出空白並署名。
7.藝術作品原則上不退還作者。我部對獲獎節目和作品有權在相關活動和資料中使用(包括出版光碟、編輯畫冊或用於展覽、宣傳等),不支付作者稿酬,參加單位和作者享有署名權。
七、校長書畫攝影作品的要求
書法、篆刻作品的尺寸均不超過四尺宣紙,攝影作品包括獨照和組照(每組不超過4幅,需標明順序號),尺寸均為14吋。凡經過暗房特技處理、電腦製作,改變原像面貌的作品,請在作品背面註明。作品的名稱以及創作者的姓名、單位、職務、聯系電話等請在作品背面註明,創作說明可附另紙。
作品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報送,各地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報送總數不限,每人報送作品數量不超過2幅(組)。
作品不要裝裱(糊)和卷寄。其他要求同上「六、報送節目和作品的要求」中的第7條。
八、時間安排
本屆藝術展演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為各高校開展活動階段。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藝術展演活動組委會,制訂本地區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方案,廣泛宣傳發動,層層落實。
各高校以院、系為單位,發動全體學生參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學生藝術活動,並組織藝術講座、觀看文藝演出、參加音樂會以及請專業演出團體到學校演出等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項藝術活動。各高校在院、系開展活動的基礎上,舉辦學校藝術節,並評選學校優秀節目和作品,於2008年8月上報給本省(區、市)展演活動組委會。
第二階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1月)為各省(區、市)組織集中展演活動階段。
各省(區、市)在各校推薦優秀節目和作品的基礎上,舉辦藝術節目會演、優秀作品展覽、論文交流研討等活動,評選各省(區、市)優秀節目、作品和論文。
2008年11月10日之前,各省(區、市)向本屆展演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報送藝術表演節目(DVD光碟)、藝術作品、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和藝術教育論文。具體報送辦法另文通知。
第三階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為全國評選和現場集中展演階段。
2008年11月中旬,組委會組織藝術表演節目(錄像)評選,評出二、三等獎以及參加全國現場集中展演的入圍節目。
2008年11月下旬,組委會組織對藝術作品、校長書畫攝影作品和藝術教育論文的評選。12月中旬,分別編印藝術作品集和論文集。
2009年2月舉行現場集中展演活動。主要活動內容有:舉行藝術表演類節目現場集中展演,錄像評選的入圍節目進行現場演出,評出藝術表演節目一等獎;舉辦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作品展覽(含全國高校校長書畫攝影作品);舉辦全國第二屆高等院校藝術教育論文報告會;舉行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閉幕頒獎儀式。
九、獎項及評獎要求
(一)本屆藝術展演活動設立以下獎項
1.優秀組織獎: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優秀組織獎和學校優秀組織獎。
2.精神風貌獎:獎勵在集中展演期間表現優秀的學校。
3.藝術表演獎:各項目分設一、二、三等獎。
4.藝術作品獎:各項目分設一、二、三等獎。
5.優秀創作獎:在本屆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的原創節目中評選。
6.指導教師獎:藝術表演節目一、二、三等獎和藝術作品一、二等獎的指導教師。
7.校長風采獎:高校校長書法(篆刻)、繪畫、攝影優秀作品的作者。
8.優秀論文獎:設高等學校藝術教育論文一、二、三等獎。
(二)優秀組織獎評選要求
學校優秀組織獎的報送評選,由各省(區、市)推薦,本屆展演活動組委會認定。每省(區、市)推薦的數量為本地區高校總數(包括藝術專業院校)的20%左右。申報學校優秀組織獎的學校,要求指導思想明確,組織工作扎實,學生參與面廣,活動效果突出,並有活動實施方案和總結等書面(音像)材料。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優秀組織獎由本屆展演活動組委會根據各省(區、市)藝術展演活動的組織情況進行評選。要求指導思想正確、組織領導健全、活動經費落實、高校發動面廣、活動成效顯著,並有活動實施方案、簡報、總結等書面(音像)材料。
十、組織領導
教育部成立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組委會,由部領導擔任主任、副主任。組委會辦公室設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具體組織協調工作。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成立展演活動組委會,各高校成立展演活動領導小組,組織領導本地、本校藝術展演活動。
十一、經費
各地、各校活動經費自行解決。現場集中展演階段活動經費由組委會負責。

Ⅵ 連圖及綜合訓練提交成果及要求

1.地質圖1張抄

包括地質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3張圖按規范置於1張成果圖中,提交電子成果圖的應同時提交作圖源文件及JPG電子文件。也可以選擇提交手工繪制的紙質成果圖件。

圖8-1 綜合地層柱狀示例圖1

圖8-2 綜合地層柱狀示例圖2

圖8-3 希力格特幅地質連圖區

(據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組委會)

2.連圖區簡要地質總結1份(word文檔)

實驗報告要求:按本次實驗的相關內容完成實驗,簡要地質總結盡可能圖文並茂,用相關圖件和數據佐證實驗作業中的主要觀點。

圖8-4 興隆縣幅地質連圖區

(據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組委會)

思考題

1)地質連圖中最主要的連圖方法是什麼?

2)如何合理選擇圖切剖面位置?繪制圖切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地質圖幅的地質總結編寫有哪些主要內容?

Ⅶ 本科生教育

一、日常教學運行

(一)教學工作平穩有序

2012年全年開設課程總門數為1022門,其中春季學期474門,秋季學期548門。主講教師總人數為1108人,其中春季學期544人,秋季學期564人。教授授課250門,副教授授課494門,教授承擔本科課程占總課程數的24.46%。各學院為本科生上課的教授(60歲以下)為163人,佔60歲以下教授總數的95.88%。

在考試管理工作中,順利完成了各項考試安排,嚴格執行考試標准,嚴肅考風考紀,努力促進良好學風形成。

(二)學籍管理服務到位

截至2012年10月,共有在校本科生8395名。完成了2146名學生的電子注冊、2046名畢業生的審核、證書發放和注冊工作。411名學生獲得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段豐娟獲得北京市教委2012年度學籍學歷管理先進個人。

二、教學建設與改革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為龍頭,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內涵建設。在特色專業、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名師與精品教材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明確重點目標,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資助經費1000萬元。

(一)專業建設

2012年,學校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完成了本科新舊專業的對照整理工作,整理後學校共有49個本科專業。以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為契機,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專業綜合改革。石油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和土地資源管理等4個專業獲得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石油工程、安全工程和測繪工程等3個專業獲得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支持,材料科學與工程、地球物理學和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等3個專業獲得了校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支持。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效期延長申請,這對於提高學校工程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本科教育與國際工程教育接軌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材建設

學校積極進行教材建設,制定了教材建設管理辦法等綱領性文件,對教材管理、編寫、選用、評選等做出規定,從制度上保證了教材建設的有序進行和順利開展。2012年,學校共資助出版12本教材;立項8本教材;《基礎礦床學》(薛春紀)和《結晶學與礦物學》(李勝榮)2本教材獲得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書目。

(三)課程建設

制定精品課程建設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申報國家級精品課程。《走近地球》(顏丹平、程捷主講)和《玉雕與玉器》(郭穎、余曉艷主講)2門課程獲得教育部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第二批建設選題名單。

(四)教師教學能力建設

2012年,學校啟動首屆校級教學名師的評選,共評選出許虹、周訓和黃文輝等3名校級教學名師;推薦許虹和周訓2名教師參加北京市教學名師獎的評選,其中許虹獲得第八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稱號。與教學名師培養體系相銜接的新教師教學上崗培訓、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得到進一步深化。圓滿完成了第十二屆新教師上崗培訓活動,共有23名教師順利結業;根據新教師的培訓體會,編輯完成了第十二屆《新教師教學上崗培訓心得體會匯編》。啟動第十三屆新教師上崗培訓活動,共有27名教師參加本期培訓。22名從各學院(部)脫穎而出的青年教師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其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3人,三等獎6人。

(五)教學研究與改革

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教改項目的立項和教學成果的培育,「以立項促改革,以教改促成果」。2012年,學校共資助校級教改重點項目9項,一般項目36項,名師配套項目6項;在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項目中,共有3個專業綜合改革項目、5個教改項目、5個精品教材項目、2個教學名師項目、1個基地建設項目獲得支持。組織評選了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5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20項。

三、實踐教學

(一)實踐教學平台

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驗室,學校不斷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實習經費管理辦法,為實踐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12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雲南有色資源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雲南有色資源集團、中煤平朔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獲國家級工程實踐中心建設項目。

(二)校外實習

校外實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學校每年集中安排低年級本科學生的校外實習任務。2012年,學校共有1272名學生赴北戴河進行地質認識實習,1070名學生赴周口店進行地質教學實習,另外還接待了青海大學80餘名師生和內蒙古農業大學30餘名師生在周口店的地質實習。學校長期以來依託自身優勢資源強化國際合作,跨境地質實習逐步形成規模,開拓了學生的國際視野。2012年,學校共安排33名學生赴韓國、越南、納米比亞和中國台灣等地進行跨境地質實習和交流,同時接待了40餘名來自韓國、越南、納米比亞、俄羅斯和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學校交流並在北京周邊進行地質實習。

(三)學科競賽

為進一步推進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持續加大對學科競賽的關注與投入。截至2012年12月16日,學校本科學生參加校級以上學科競賽26項,共獲校級以上獎勵(不含校級)187項。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中,學校共獲得3個單項一等獎,並獲團體一等獎。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學校非常重視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開展,投入專項經費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整合優勢資源建設了7個校內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平台。2012年,共立項支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57項,其中國家級150項,北京市級22項,校級185項,經費總額達237.35萬元。參加項目的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11篇。創新實驗項目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教學改革,加強了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畢業設計(論文)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四年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2012年,參加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應屆學生為1960人。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來自科研、教育、生產等方面,所佔比例分別為61.5%、9.1%和10.6%。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師共507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指導教師比例為65.9%。在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評選中,共遴選出校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8篇。

四、教學質量監控

(一)教學質量監控

2012年,學校堅持執行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的期中教學質量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院(部)溝通,在分析各院(部)檢查總結報告的基礎上,發出學期檢查通報,做到有安排、有總結、有提高。嚴格執行領導幹部聽課制度和學校、院(部)和教研室三級聽課制度,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了很好的第一手教學信息。

(二)教學督導工作

為了加強課堂教學工作,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根據本科教學督導組的職責和2012年度督導組的工作要點,全體督導員按既定分工范圍,以隨堂聽課為主,參與了各院(部)與本科教學相關的多項活動,累計聽課130多人次,抽查審核畢業論文130餘份,參加多次新教師培訓活動,發現和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與有關院(部)、教研室交換反映相關意見或建議,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系列評優

為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學校組織完成2012年本科教學系列評優工作,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能源學院和珠寶學院3個學院獲得本科教學管理先進單位獎;30名教師獲得「本科教學優秀獎」,其中一等獎8人,二等獎11人,三等獎11人。匯總3個先進管理單位的經驗總結和8名「本科教學優秀獎」一等獎獲得者的工作體會,編輯了《教學系列評優先進事跡匯編(十二)》。

(四)學生評教

在教學質量評價過程中,學校更加註重學生評教對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意義。2012年組織全校本科生對2012年春季學期和2012年秋季學期全體上課教師進行了網上評價,累計參評學生140604餘人次,學生參評率達到95.75%。根據學生評教數據以及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評語進行整理分析,完成了2012年春季學期和2012年秋季學期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對暑期189名教師的實習、實驗課教學進行質量評價,完成了《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至學院和教師本人,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

(五)基礎資料收集

學校重視基礎資料的收集和編輯工作,堅持翔實、客觀地記錄本科教學工作的基本情況和教學研究與改革成果。完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教學基礎資料匯編》;完成並上報市教委《北京地區本科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狀態核心數據採集表》和《北京高等學校教育質量分析報告》;完成並上報教育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五、附錄

表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新舊專業整理審核匯總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中國地質大學年鑒.2013·北京

註:1.專業代碼後帶「W」的表示目錄外專業;

2.專業代碼後帶「Y」的表示引導性專業;

3.專業代碼後帶「*」的表示目錄內需一般控制設置的專業。

數據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關於報送現設本科專業整理結果的函》(中地大京函字〔2012〕123號)。

表2 2012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本科招生專業

續表

續表

註:1.專業代碼後帶「W」的表示目錄外專業;

2.專業代碼後帶「Y」的表示引導性專業;

3.專業代碼後帶「*」的表示目錄內需一般控制設置的專業。

表3 2012年全年開課情況

續表

表4 2012年在校生統計

續表

註: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表5 2012年應屆本科生畢業、學位授予情況

續表

註:數據統計時間截至2012年12月31日。

表6 2012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數據來源:《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科專業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2〕7號)。

表7 2012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名單

數據來源:《教育部關於批准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號)。

表8 2012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情況

數據來源:《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1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結論及有效期延長申請審核結論的通知》(教高廳函〔2012〕5號)。

表9 2012年正式出版教材匯總表

表10 2012年教材立項匯總表

續表

數據來源:《關於公布2012年度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教發〔2012〕29號),表中註明「*」的項目為自籌經費項目。

表11 2012年國家級規劃教材匯總表

數據來源:《教育部關於印發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書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1號)。

表12 2012年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選題名單

數據來源:《關於公布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第二批建設選題名單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91號)。

表13 2012年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名單

數據來源:《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布第八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的通知》(京教高2012〕14號)。

表14 2012年校級教學名師獎名單

數據來源:《關於公布2012年校級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的通知》(中地大京發〔2012〕71號)。

表15 2012年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獲獎名單

續表

數據來源:《關於表彰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獲獎教師和單位的決定》(中地大京發〔2012〕104號)。

表16 2012年校級教改項目

續表

續表

數據來源:《關於公布2012年度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教發〔2012〕29號),表中註明「*」的項目為自籌經費項目。

表17 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續表

續表

續表

數據來源:《關於公布2012年校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的通知》中地大京發〔2012〕89號。

表18 2012年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項目明細表

表19 2012年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數據來源:《教育部關於開展「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2011〕7號)及《教育部關於批准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號)。

表20 2012年國家級工程實踐中心名單

數據來源:《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建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通知》(教高〔2012〕8號)文件。

Ⅷ 全國大學生第二屆地質技能大賽開賽地點和時間

北京大學和中國地大北京承辦 九月份

Ⅸ 求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大賽具體獲獎情況

我知道我們學校的獲獎情況,給你看看吧!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版賽於日前落下帷幕。本次競賽共權分「地質技能綜合應用」、「野外地質技能競賽」、「地質標本鑒定」、「地學知識競賽」四個單元。中國海洋大學選派的地質學專業2009級張玉祥、王愛美、王群、李朝陽、馬珊和高星華6位同學組成兩支代表隊參加了本次競賽,榮獲單元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並獲團體三等獎(總排名第九),劉東生老師獲得優秀教練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
全國大學生地質技能競賽,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聯合主辦,旨在激勵大學生學習和運用地學知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地學教育改革,提高地學人才培養質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來自全國39所院校、104個參賽隊的30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次競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