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考研普通地質學
Ⅰ 急求:成都理工大學,陶曉風老師《普通地質學》課件,參考書為:《普通地質學》,陶曉風、吳德超,2007
http://202.115.138.30/ec3.0/C222/zcr-1.htm
這裡面去下哈。。。
Ⅱ 成都理工大學構造地質學研究生考試參考書是什麼
專業課的參考書籍徐開禮&朱志澄的《構造地質學》,基礎課與其他學校都一樣。回
本書系1984年出版的答《構造地質學》教材的修訂本。修訂本仍保持原書的體系和分章,但對各章及附篇和附錄的內容、圖件都作了不同程序的修改、調整和更將。全書由十章正文、附篇和附錄三部分組成。附篇和附錄另裝成冊。全書約46萬字,插圖523幅,附圖23張。
本書著重講述地殼基本地質構造的形態特徵、分類、組合型式和形成機制,以及各類構造的觀察描述和研究方法,並專章講述了岩漿岩體和變質岩區構造研究。
本書供高等地質院校地質類專業師生教學用,也可作為其他專業教學參考書,並可供生產和科研等地質科技人員參考。
Ⅲ 成都理工大學考研好考嗎地質專業,各復試線和錄取情況,就業情況。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去考研,也不是考研適合所有人。要自己來把握和規劃自己的未版來。
對於有實力且權有考研意願的同學,那必然是考研無疑了,此時就一心關注考研,不要看到其他不考研的同學找到了工作而開始不安毛躁,因為考研而非工作才是這些學生的當前任務。
對於有考研意願但覺得實力稍遜的同學,同樣不要灰心氣餒,因為通過復習准備,一樣可以考取的。
對於盲目跟風而不知道自己該需要什麼,什麼才適合自己的學生,請你們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個問題——你究竟是如何打算自己的未來的?不要說走一不算一步,就算的確現狀如此,請嘗試改變這樣的狀態,列舉一下自己的長處以及欠缺,然後再考慮是否考研。考研對你的意義有多大。
Ⅳ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研究生好不好考
好考。如果你本科專業是工科,而且是地質類的,就好考,一般過了分數線就可以,但是前提是一定要第一志願報成都理工大學。另外,分數高的話選老師好選一些。我就是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的碩士。
Ⅳ 考研考地質學一般都有哪些學校,專業課都考什麼!考數學嗎!
考研考地質學的學校有:
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河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
地質學專業考研科目如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0|高等數學
或 614|普通地質學
④800|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
或 806|構造地質學
或 810|地球化學
或 811|礦物岩石學
或 813|古生物地史學
地質學專業培養具備地質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教學和管理能力。
能在科研機構、學校從事地質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在地礦、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環境、基礎工程、旅遊開發從事技術開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5)成都理工大學考研普通地質學擴展閱讀:
地質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質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資源開發狀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學專業
Ⅵ 成都理工大學考研(主要是關於本校地質專業考研)
(1)地質抄確實是我校襲最牛*的專業,除了要考全國統考的數英政以外,還有普通地質學或自然地理學或地理信息系統概論或旅遊學,這要看你研究的方向而定。就難度來說的話,統考肯定是一樣的,專業課可以聽聽考前的培訓,通常老師會勾重點。
(2)至於哪些書,當然要問導師,或者該學院的教務處,最好與導師溝通溝通...
(3)其實換專業的話錄取相對比較難,就信息管理與信息開發專業來講,電子科大是不錯的。
(4)首先要確定專業課的考試科目,政數英可以報個海文的全程(不是廣告),這次海文點的題基本又是全中,我偷笑了~~,具體時間應該在7月底或者8月初,聽了課之後才能有重點的復習,老師會告訴你具體怎樣復習
Ⅶ 我想考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的研究生,好考嗎
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但是你所需要的信息在學校的招生網上都有,考研科目專包括參考書。導師屬信息,在學校或學院的碩導博導上都有介紹,有些有聯系方式。又得沒有的話,可以去搜導師的論文,論文有作者聯系方式。祝好運。
Ⅷ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工程考研,那幾門專業課好考不
考自己學校的還是比較好考的,再說了我們成都理工也不是什麼多麼好的學校,當然也不壞哈 呵呵呵……如果你基礎好的話可以考工程力學
Ⅸ 成都理工大學考研801普通地質學是誰編寫的
《普通地質學》科學出版社(2007),這個是地球科學學院普通地質學省級精品課程課題負責人陶曉風教授編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