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足不出戶暢游地質大學博物館觀後感

足不出戶暢游地質大學博物館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2-17 21:59:07

Ⅰ 怎麼寫博物館觀後感

參考這個:
追隨歷史的腳步那天,我們班一起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歷時2小時,走馬觀花似地看完,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都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上一壺。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個人覺得把這個放在第一位比較有自豪感,六朝至隋朝,瓷器一統天下,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而瓷器玉石般溫柔的質感,自發明以來就受到人們地喜愛,絢麗輝煌的陶瓷文化,一度成為古代中國的象徵。也許玲瓏剔透般的雕刻,只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而精美的陶瓷,只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又或只是千萬陪葬品中用來充當數量中的一類。但在我看來,粘稠的泥土和適當的火候的智慧般的結合,無疑造就了中國千年難得一見的瑰寶-------瓷器。可能受性別的影響,喜歡它的質感,花紋和那種獨特的秀氣。時間的洗滌只會讓它們更加亮麗,風采斐然!楚文化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 春秋時楚莊王成就了霸業,留下了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千秋傳奇。戰國時,楚國又成為七雄中滅國最多、拓疆最廣的諸侯國。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出土於楚墓中,就是歷史的最好見證。我只選取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的截圖,楚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個人的感受所能領會得完的,看到兩王的兵器排於一列時,心莫名其妙地感到震撼,當真是越王的劍比楚王的矛要長啊,歷史果真在兩王的兵刃上就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不成?卧薪嘗膽的成語解釋會永久性的和吳越兩王有淵源吧?至於哲學、文學和藝術上,楚國在都達到了先秦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峰。以老子、莊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以屈原詩歌、庄了散文為代表的楚文學,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之源頭。藏品精萃/書畫古代讀書人借文字和繪畫技巧以揚名天下的不在少數吧?字如其人的當真也多:豪放,帥氣,雄渾。。。。。。這些用來形容字體風格的字眼和描述人性格的詞彙雷同度確實高。詩書畫三絕兼擅,文史哲一以貫之。讓學林用來稱蘇淵老果真是貼切。如果從文化本體上來界定和從歷史地位上來評述這些古代的文人,怎能不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畫虎畫皮難畫骨,字書畫強調的是格高韻清而意境雅逸,尤其強調獨彈而自出機杼。揮毫運筆純任自然,點畫線條酣暢通達,即進入了王僧虔所說的那種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的高級境界,既有天馬行空般的氣勢,又有天人合一性的內蘊,觀後感《博物館觀後感怎麼寫》。古人以行草面世,運筆恣肆矯健而骨力洞達,結構奇崛跌宕而生動多變,章法疏密有致而開合自如,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筆墨變化,那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線條展示,不僅是一種審美構造,更是一種墨象語境和情感符號,顯得大氣磅礴而才氣橫溢。而繪畫古人則對梅蘭竹菊情有獨鍾,注重於筆情墨趣的揮灑,講究詩意禪境的表現,可見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如梅花,疏影橫斜,清氣彌漫。古松,大氣磅礴。蘭竹,超凡脫俗。我為之感嘆和感動!音這個"曾侯乙編鍾"截圖只是《曾侯乙墓》中的一部分,省博物館並沒有把它當成一個單獨的個體來作為列展,因為喜歡音樂,所以還是決定把它作為單獨的一部分來寫。雖經千年,其音質、音色如今毫不遜色的恐怕曾侯乙編鍾就算得上其中的一員吧?情操的提升自是少不了音律這一部分的功勞。以前只是在歷史課本中看到它的縮圖,真正見到它的時候腳步停留在那裡,任同學呼喊半天也不見移動,它本身就是魅力所在!曾侯乙墓1978年發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諸侯國君的墓葬,它位於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城郊擂鼓墩。墓內出土的器物許多帶有銘文。特別是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短戈,出土時置於主棺旁,當為曾侯乙寢宮侍衛使用之物。曾侯乙墓出土青銅禮器是歷年來我國出土青銅器數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因發掘前未經擾動,真實地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儀式,這在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曾侯乙墓的青銅禮器的大體組合沿襲春秋時期的傳統: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曾侯乙墓青銅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特點,採用了渾鑄、分鑄、等冶鑄技術和平雕、浮雕、圓雕、透雕、錯金、鑲嵌、鑄鑲、銅焊等多種工藝,集先秦青銅製造技術之大成,集中反映了我國當時先進的冶鑄科學水平。 曾侯乙墓出土地編鍾、鼓、琴、瑟、笙、箎(chǐ,)、排蕭8種共125件樂器。種類全,數量多,製作精,保存完好,其中其中不少樂器是新發現,為世界考古史上所僅則見。這批樂器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紀我國音樂文化的高度水平,是中國音樂史研究的珍貴資料。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用具是先秦墓葬出土最多的;墓中出土的金盞重2156克,是先秦最重的金器;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小動物有牛、羊、豬、狗、雞、鴨一類家禽家畜,似乎是祈禱五穀豐 登、六畜興旺;墓中出土的兵器包括戈、矛、戟、弓、箭、盾、等,其中殳和多戈戟是考古發現中僅見或少見的兵器;墓中還出土了許多車馬器,其中兩件矛狀車具是用於增強戰車戰鬥力的新型車具。五千年的發展歷史能夠證明這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Ⅱ 昆明理工大學地科博物館觀後感

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布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間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為首選,他是你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歷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小學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義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能力,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同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著鋼綉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著。
當我仰視著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內容,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里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里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理解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為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說的是人生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今天參觀的過程,好像把這一過程濃縮在了一天,讓我有了獨特的感受

Ⅲ 博物館觀後感600字 作文

「博復物館」觀後感
今天,為了慶祝制抗日六十五周年,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博物館裡面的抗日紀念館,這使我們感觸很深......
一九三七年,日本為了侵略全中國而發起了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開始全面性的發動了抗日戰爭......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四日凌晨,日本用飛機向常德,投撒了三十六公斤帶有強烈性鼠疫傳染細菌跳蚤及大量麥子、穀粒、豆類、棉絮塊、破布等。鼠疫傳染細菌通過跳蚤、老鼠、空氣、水等各種捷徑來傳染人,被傳染的人會直接死亡。常德七千六百四十三人犧牲。
因為常德食物充足,並且離重慶很近,所以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日本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常德。而常德只有八千人,但常德的部隊個個是猛將,一共堅持了十六天,日本傷亡慘重,我們的部隊只有三百人了。這三百人突圍出去,率領大部隊回來時,日本早已落荒而逃。
一九四五年,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日本人終於宣布投降。抗戰了八年,中國取得了勝利。
走出博物館,有一個同學問我:「常德八千人為什麼敢對抗日本是萬人呢?為什麼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呢?」我對他說:「大概是他們愛祖國,互相團結的緣故吧!」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Ⅳ 長沙市博物館的觀後感

追隨歷史的腳步
---觀長沙博物館有感
那天,我們一起參觀了長沙市博物館,歷時2小時,走馬觀花似地看完。其間,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有不少外國人,他們瞪大了自己的眼睛,面對著眼前神秘的東方神器,嘆為觀止。作為炎黃子孫,誰不為自己偉大祖先創造的光輝成就而自豪?誰不感到我們的歷史何其輝煌?我們的先人曾經創造了世界上任何一個邦域都無法比擬的工藝和文學成就,青銅器、陶瓷、雕刻、書法、繪畫等等,其中的每一項成就都能讓那些老外「喝上一壺」。

土與火的藝術——古代瓷器

個人覺得把這個放在第一位比較有自豪感,六朝至隋朝,瓷器一統天下,瓷器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而瓷器玉石般溫柔的質感,自發明以來就受到人們地喜愛,絢麗輝煌的陶瓷文化,一度成為古代中國的象徵。也許玲瓏剔透般的雕刻,只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而精美的陶瓷,只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又或只是千萬陪葬品中用來充當數量中的一類。但在我看來,粘稠的泥土和適當的火候的智慧般的結合,無疑造就了中國千年難得一見的瑰寶-------瓷器。可能受性別的影響,喜歡它的質感,花紋和那種獨特的秀氣。時間的洗滌只會讓它們更加亮麗,風采斐然!

楚文化

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 春秋時楚莊王成就了霸業,留下了「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千秋傳奇。戰國時,楚國又成為七雄中滅國最多、拓疆最廣的諸侯國。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出土於楚墓中,就是歷史的最好見證。我只選取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的截圖,楚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個人的感受所能領會得完的,看到兩王的兵器排於一列時,心莫名其妙地感到震撼,當真是越王的劍比楚王的矛要長啊,歷史果真在兩王的兵刃上就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不成?「卧薪嘗膽「的成語解釋會永久性的和吳越兩王有淵源吧?

至於哲學、文學和藝術上,楚國在都達到了先秦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峰。以老子、莊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以屈原詩歌、庄了散文為代表的楚文學,是中國文學浪漫主義之源頭。

藏品精萃/書畫

古代讀書人借文字和繪畫技巧以揚名天下的不在少數吧?字如其人的當真也多:豪放,帥氣,雄渾。。。。。。這些用來形容字體風格的字眼和描述人性格的詞彙雷同度確實高。「詩書畫三絕兼擅,文史哲一以貫之。」讓學林用來稱蘇淵老果真是貼切。如果從文化本體上來界定和從歷史地位上來評述這些古代的文人,怎能不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畫虎畫皮難畫骨,字書畫強調的是格高韻清而意境雅逸,尤其強調獨彈而自出機杼。揮毫運筆純任自然,點畫線條酣暢通達,即進入了王僧虔所說的那種「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的高級境界,既有天馬行空般的氣勢,又有天人合一性的內蘊。古人以行草面世,運筆恣肆矯健而骨力洞達,結構奇崛跌宕而生動多變,章法疏密有致而開合自如,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筆墨變化,那「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線條展示,不僅是一種審美構造,更是一種墨象語境和情感符號,顯得大氣磅礴而才氣橫溢。

而繪畫古人則對梅蘭竹菊情有獨鍾,注重於筆情墨趣的揮灑,講究詩意禪境的表現,可見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如梅花,疏影橫斜,清氣彌漫。古松,大氣磅礴。蘭竹,超凡脫俗。我為之感嘆和感動!

五千年的發展歷史能夠證明這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於不敗之地

Ⅳ 作文蔡翹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 六一班 陳曉陽 正午過後,陽光燦爛,大家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早早的來到了學校,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踏上了參觀博物館的路。 一進入博物館,現代氣息極濃,這里有許多高科技產品,完全與古代扯不上干係。可剛一進入第一展館的入口,一個入眼簾的八個大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把我們直接扯回了遠古時代,風格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博物館共有八個展館,分別是原始社會時期,夏商時期,西周時期,東周時期,兩漢魏晉南北朝等。讓我為之驚嘆的是被稱為「逐鹿與爭鳴」的東周時期展館里的「蓮鶴方壺」。 進入第四展館,我隨著人群來到了被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包圍的人稱「鎮院之寶」的「蓮鶴方壺」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當時還在疑惑不解:是什麼東西這么有吸引力?隨之,便情不自禁的失聲驚嘆起來,多麼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啊!它是一個大概高一米,寬二十厘米的瓶狀物體,造型巧異精妙。壺身上有很多圖形,但雜而不亂,神龍怪虎,形態各異。在這些龍,虎……的襯托下,壺頂,那隻被二十片帶有鏤空花紋的蓮花瓣托起的鶴,就成了這個壺的主角了。它被銅匠鑄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彷彿只要有人大叫一聲,就會拍拍翅膀,驚恐而飛。 我在那裡左轉轉,右轉轉,在哪裡足足端詳了十分鍾,我為當時古人那樣的巧奪天工而驚嘆。那樣奇妙的造型,那樣精緻的鑄造,就在我們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也不敢保證能做出來。 要與這些文物告別了,我依依不捨的走出了博物館,心中,又多了一次震撼。

Ⅵ 博物館觀後感

一進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廳,大廳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紹展區的分布。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西區。

首先我來到的是「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這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對於繪畫作品我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通過筆墨丹青,揮灑出的那種意境深邃、飄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順著二層的螺旋結構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於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心情。

四層還有我最關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細的「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各階段發展軌跡,集中體現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歷史風貌。

劉墉書法作品

這里有太多讓我吃驚,甚至是讓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書上見過,沒想到這次可以見到實物,這讓我非常的興奮。有一件工藝絕對堪稱精細,那就是景德鎮窯青白釉戲劇舞台人物紋枕,此瓷枕雕鏤成戲台形式,戲台上珠簾漫卷,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尚。瓷枕鏤雕精細,集建築、舞台與瓷塑藝術於一體,表現出元代戲劇藝術的面貌及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工藝。瓷枕里邊的人物、舞台竟也雕刻的如此精緻。而且它的舞台樑柱、欄桿都非常的細,真怕輕輕一碰就會斷掉。不知道怎麼會保存到現在還這么完整。真是讓我激動感慨萬分!陶瓷展廳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讓我大開眼界了,可惜記憶有限,不能在這里一一列舉了。真希望還有機會,讓我看的更仔細一些。

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四層,來到了五層。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本展覽從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發展史和藝術特色。我非常喜歡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純凈,有些可以說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歡。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朴的民風民情。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

時間就這么匆匆過去了,沒有辦法,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首博。真想讓我的家人也來看看,絕對不枉此行。留給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我到現在都處在興奮之中。

Ⅶ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

您好因為我沒有參觀過湖北省的博物館,所以我不能很詳細的寫出一整篇的作文應該怎麼寫,但是我可以跟您講的大概首先,開頭你可以寫去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接下來寫博物館里有些什麼,陳列些什麼,然後你可以上網查下關於這些的資料,適當的補充道你的文章中,之後,你可以挑選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一類的陳列出的物品,詳細的介紹下它的背景,以及你喜歡的地方,最後,你可以再總的寫你對湖北省博物館的感覺這里有兩篇我在網路上找的範文,你可以模仿的寫,改一改一天學校組織我們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製作出那麼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徐徐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痴如醉,彷彿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啊…….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里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2.

Ⅷ 航海博物館觀後感

[航海博物館觀後感]為讓我們青少年關注海洋、關注航海,樹立藍色國土意識,讓大家對航海知識有個理性的認識,學校組織去參觀航海博物館,這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的確讓我收獲不少,對航海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航海博物館觀後感。
起初在博物館里看到了許多航海需要的工具,比如有助於繪制精確比例尺地圖的指南針;確定日出與日落時刻及星辰位置的星盤;還有用來測定海平面與北極星之間夾角度數、確定緯度的象限儀等。它們是新航路得以開辟的重要保證。有了它們,航海技術方面才能有更大的進步與提高。
通過欣賞了航海工具和船隻模型,我國偉大的航海歷史浮現在我的腦海。
航海英雄鄭和,他七次下西洋,創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績。緊接著義大利的哥倫布也開始了航海之旅,發現了美洲。還有達.伽馬,麥哲倫船隊,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分別開辟了新航路和完成了環球航行。這一切除了他們自身的不畏風浪、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外,同時,航海工具也為他們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有了它們,航海英雄們才能在浩渺的大海上安全行駛、前進,觀後感《航海博物館觀後感》。一個個航海英雄的壯舉,加強了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共同進步;展示了中華文明以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良好精神。
隨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虛擬船隻上,並體驗到了在大海上航行的滋味。
望著眼前虛擬的大海,我卻能感受到航海的勇士們在海上航行的艱難,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歷經狂風暴雨的襲擊,經受著千難萬苦的折磨,時刻受到死亡的威脅,還有身處汪洋里的孤獨,但是航海英雄們沒有放棄,勇於與死神作斗爭。
想到這,我已經充滿了羞愧之心,因為我完全做不到,甚至連勇往直前的精神都不具有,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就想逃避,不敢站出來去面對它,就是這種膽小、害怕、與畏懼,是我永遠都解決不了困難,只能由它任意將我擺布。而如今,了解了這么多驚心動魄的航海歷史,明白了這么多困難艱辛的航海之途,我不該再懦弱了,應該學會如何向困難挑戰。
航海博物館之行,令我受益匪淺。本來的我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了解甚少,但通過這次活動,積累下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很有意義,使我真正領略到航海的魅力。

〔航海博物館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