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質大學佔地
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面積多少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佔地面積1710畝,建築面積1133畝,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是"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地學系以及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等系科合並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於1960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文革時期外遷。1975年整體遷至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協議。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作為是世界地球科學和資源環境領域重要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中國地大在國際地質學界日益發揮著積極的影響,在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和滿足中國國民經濟建設對資源環境的需求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② 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什麼路什麼區幾號
中國地質大學是中央部屬高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建回設項目、教育答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項目資助的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擁有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位於美麗的東湖之畔,蒼翠的南望山下,毗鄰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中國光谷」,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科技博物館,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學校佔地面積約1700畝。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記載著上億年歷史的化石林與現代化的教學樓宇交相輝映,勾畫了東校區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井然有序的現代化教學樓群、窗明幾凈的學生公寓、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寬闊的林蔭大道,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通訊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
郵 編: 430074
③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佔地面積到底多少畝啊宣傳是1000多畝,真的假的呀我看也就三四百畝的樣子。。。
是周虎振的三個學校的總面積是1000多畝!!!!!(長城學院 科技學院 虎振學院)
④ 求武漢幾所大學佔地面積排行版,華師排第幾
華中農業大學:7425畝;
華中科技大學:7000餘畝;
武漢大學:5167畝;專
中南財經政法大屬學:2911餘畝;
中國地質大學:113.3496萬平方米;
華中師范大學:2000多畝;
武漢紡織大學:2006畝;
以上都是官網數據。
⑤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兩個校區有什麼不一樣
在地質大學本科讀了四年,在這里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將主要從歷史沿革、校園環境和綜合評價幾個方面來回答一下。
1、歷史沿革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武漢地質學院」,在1987年,武漢地質學院改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總部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京研究生部稱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從根源上來說,兩個校區是一脈相承。
總的來說,北地地理位置更好,對於未來如果想要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發展的同學來說,這種地理優勢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帶來一些便利。武地的校園環境更好,如果想要在更加寬闊的校園中學習生活的話,武地會有更好的生活體驗。從學科優勢角度上來說,雖然以前武漢校區是總部,但是自從獨立辦學後,北京的地大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兩校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最後我覺得還是由於北京地理優勢,北京的地大分數線一般都要更高一些,但是如果想要就讀於地大的優勢專業的話,武漢的地大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⑥ 武漢各大學的面積排名
1、華中農業大學:7425畝
根據2019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佔地面積495萬平方米(7425畝),有學院(部)18個,本科專業6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3個;
2、華中科技大學:7000餘畝(約466萬平方余米)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佔地7000餘畝;設有45個學院,99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3400餘人,教師中有院士17人;有2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8所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3、武漢大學:5167畝(約344.5萬平方米)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66萬平方米,設有34個學系,開設123個本科專業,擁有5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6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7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42個博士後流動站。
4、武漢理工大學:4000餘畝
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3個校區,佔地近4000畝,總建築面積174.5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09.41萬冊;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餘人,博士、碩士生18000餘人,留學生1300餘人。
5、中南財經政法大學:3000餘畝
截至2018年9月21日,學校佔地2800餘畝,建築面積110萬余平方米;圖書館有圖文藏書854萬余冊;教職工24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餘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餘人,碩士生8000餘人,博士生1300餘人。
6、武漢科技大學:2705.81畝。
截至2016年4月,學校校園總面積170.9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4.07萬平方米。 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3萬餘人。截至2015年6月,學校圖書館藏書刊221餘萬冊。建有32個研究所、1所三級甲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7、湖北經濟學院:2283畝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佔地面積106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3038.7萬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5376.74萬元,紙質圖書冊數196.625萬冊;有專任教師97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6萬人;設置16個二級學院,開設本科專業57個。
8、江漢大學:2114畝
截至2018年9月,學校總佔地面積2114.565畝,建築面積668218平方米,主校區坐落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畔,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大學科門類;有18個省市級重點學科、4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及研究生工作站。
9、華中師范大學:2000餘畝
截至2018年6月,學校佔地面積120餘萬平方米,下設30個學院,75個本科專業;國家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7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10、武漢體育學院:1800餘畝
位於湖北省會武漢,佔地面積1398畝,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湖北省2011計劃」牽頭高校。
11、中國地質大學:約1700畝】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佔地面積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積815074.58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
⑦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沒有寫的那麼虛假 什麼1000畝。三個學校加一起也許有,跟你高中的面積差不多大吧,也就只能稍微大一點。。。
⑧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佔地多少
地大小~一個大校區,被分成西區、東區、北區這三個小校區,總共也就2000畝左右吧,每個小校區一下課就擠的慌啊~
⑨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地理位置即佔地面積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地處河北省保定市,毗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專107國道,距北屬京僅1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長城學院具有獨立的、設施齊全的校園和完善的學生綜合服務設施。學院實際佔地面積300餘畝,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擁有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路教室與機房(與保定科技學院和虎振學院共同使用)、語音室、實驗室等現代化的教學基礎設施;配備有現代化的圖書館(與保定科技學院和虎振學院共同使用)、學生活動室等教輔設施;建有標准塑膠體育場、籃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
⑩ 中國地質大學佔地多少畝
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東湖之畔,南望山麓,佔地1700餘畝,建築面積1133畝,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8956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252886平方米。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教育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建設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是全國文明單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
(10)華中地質大學佔地擴展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繼續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在讀生60000餘人;教職工135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多人,高級職稱教師500多人,博士生導師200多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人,「千人計劃」長期項目4人,「千人計劃」青年項目1人,「萬人計劃」「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1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5人。我校現有專任教師中3人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6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5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32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其中金錘獎7人,銀錘獎25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3人,北京市教學名師16人;此外,150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被學校聘為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