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略大學地質學
⑴ 地質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一樓還有好多沒上榜的以地質起家的學校啊 要學地質要看原來學校地質專業的底蘊好不內好,首先,現在又好容多大學,在地質熱的時候,也猛開這個專業,為的就是提高就業率,就本身這塊實力比較差的,但這個學校牌子響,這個我本人覺得沒必要浪費高分去這些學校,另一個就要看你畢業後,想從事那一塊礦產工作,比如石油勘探,鈾礦勘探,要上的學校完全不同的,煤炭,冶金,地礦等部門都有自己的專業人才培養的大學,你直接往這方面去查閱,靠近,保證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學校。 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討論,本人地質專業畢業,工作三年。
⑵ 誰有渥太華大學 卡爾頓大學 西安大略大學的專業中文版,最好特別全,謝謝了。
渥太華大學,卡爾頓大學,西安大略都是很大的大學,專業都很全,所以如果要把每個專業都列出來這個知道的字數限制都會超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你如果想看這些學校開設什麼專業,先給自己定個范圍,就是自己想學的(或者想找的)專業。然後你通過AUCC(加拿大大學和學院聯盟)網站的專業課搜索,看這三所大學是否開設這樣的專業課程。亦可以通過OUAC(安大略大學申請中心)的網站來查找你想要的專業,這樣省時還可以比較。
但是因為你希望是中文的,我努力概括一下就是:
渥太華大學
藝術系(文科的意思,並非美術)
教育學
法律系
工程系
健康科學
特爾福管理學院(工商類專業所在地)
醫學系
科學系(理學,自然科學類)
社會科學系
其中國人常常關注的
工程系提供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土木,電腦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軟體工程學位;
特爾福管理學院提供會計,管理,經貿,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金融,人力資源,國際管理,管理,信息體統管理,市場專業的學位;
科學系提供生物化學,生物,生物醫學,化學,環境科學,地質學,生命科學,數學統計學,眼科醫學,物理地理(指非人文類地理),物理專業學位;
社會科學提供人類學,犯罪學,經濟學,老年醫學,政治科學,心理學,公共管理,社會學,美國學校,婦女研究
卡爾頓大學和渥太華相似
西安大略主校區的主要(部分)幾個系是
藝術和人文
毅偉商學院(基本上,商科學生的夢想)
教育
工程
健康科學
信息和媒體
法律
舒利克醫學院
盪懷特音樂學院
科學
社科
國人感興趣多的幾個專業是:
社科提供的管理和組織學(從而進入毅偉商學院),地理,人類學,歷史,心理,政治科學,經濟專業
科學系提供的除了海洋學,你所能想到的所有自然科學,理學專業,包括醫學
工程提供電子工程,土木,化學工程,環境,材料,電腦,生化,軟體,綠化(green processing?)工程專業
醫學和法律國際學生一般不建議學,已忽略。
希望幫到你。
⑶ 西北大學地理系好嗎
西北大學的地理相關專業不在地理系,叫做城市與資源學系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三個專業另有環境科學系,下設環境科學與環境工程兩個專業。該系與城市與資源學系是兩塊牌子,統一管理。地質與地理都屬地學,但具體的研究對象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下為一些資料供你參考:西北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的前身為地理系,是西北大學歷史悠久的院系之一,創建於建校之初的 1902 年。始設時為史地科, 1937 年設置地理系, 1992 年順應學科發展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將原地理系更名為城市與資源學系, 1996 年,適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人才需求,在原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生態環境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吸收化學、化工、管理等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人員,創立了新的交叉和應用型學科 —— 環境科學系,和城市與資源學系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一個多世紀以來,西北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幾代人艱苦創業,薪火傳承,為國家和西部地區的開發建設與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黃國璋、傅角今、王成組、王成敬、李學曾、殷祖蔭、張保升、雷明德、張奠坤、李治武、陳宗興等一批著名學者先後在本系執教,並陸續培養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牛文元等一批著名學者和 4000 余名活躍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優秀人才。
我系目前具有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博士 2 個學位授予權,具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城市規劃與設計、區域經濟學 7 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 年獲得地理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並擁有環境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同時,我系設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五個本科專業,其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本科專業分別於 2002 年和 2004 年榮獲陝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名牌專業,目前,我系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和環境工程逐步形成為具有綜合性大學特點的特色專業,受到同行和用人單位的好評。《人文地理學》和《區域分析與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先後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近年來,在教學方面,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改革課程體系。根據國家與區域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城鄉建設及規劃管理的現實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加強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與相關學科(管理學、經濟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在教學中,增加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把科研工作成果應用於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形成了教學與科研工作協調發展、相得益彰的教學特色。同時,各專業貫徹畢業實習報告會、學年論文交流匯報會、專業師生座談會等形式,建立了規范的師生互動機制。
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現有教職工 70 人,其中專職教師 52 人,專職教師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1 人,博士生導師 11 人,已獲博士學位者 20 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 5 人,高級職稱教師所佔比例為 52% 。除此之外,繫上聘請了劉昌明院士為雙聘教授,選聘了陳宗興、趙榮、李銳等學者為博(碩)士生導師。
經過多年學術積累,城市與資源學系圍繞「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地理科學、環境科學和城市科學的交叉領域,形成了具有鮮明學科特點和地域特色的三個研究方向,即以人文地理學和城市規劃與設計為載體的「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以自然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為載體的「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以地理信息技術為載體的「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
西北不同尺度國土空間功能分區與持續發展方向,主要在對國土主體功能區劃的理論、方法、類型、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將國土主體功能區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和灰色彈性區等 5 大類,在此基礎上分別開展西北地區、陝西省、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秦巴山區、陝北黃土高原以及典型區縣等的資源開發利用的功能區劃研究。選擇渭河流域、大西安地區、漢中地區、黃陵縣、榆林(錦園)生態產業園,基於 SD 模型進行區域 PRED 系統模擬模擬,建立不同約束條件下資源-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耦合模型,提出不同區域 PRED 時空協同及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黃土高原現代地表過程環境響應及其生態安全調控,則重點針對黃土高原人類強度活動區、資源開發區、生態保育區等典型區域,基於遙感技術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動態信息,利用 GIS 空間分析模擬技術和情景分析方法等,結合區域環境演變,揭示自然與人為活動之間的動態反饋機制,認識土地利用變化的環境效應,闡明人類行為變化機制,揭示人類需求的驅動力下環境如何變化及人類如何適應自然與社會經濟的變化。從區域生態安全出發,在對各種脆弱性的辨識、評估和歸類方面,建立不同尺度上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風險和脆弱性的指標體系,提出科學的適應預案,以便決策者正確評估土地利用變化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並將結果傳遞給公眾。同時,應用生態學的方法與技術對不同類型的典型區域開展生態規劃,構建區域持續發展空間生態安全格局。並對區域適宜生態建設模式與技術進行集成與示範,加強技術和模式推廣。
在「 3S 」平台建設及其在區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中,將地理信息技術與區域發展有機結合,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基於數字高程模型的區域水土流失模擬模型及相關演算法研究;基於數字遙感影像和時序分類的土地利用變化信息自動提取研究;基於 DigMap 的區域現代地表過程模擬及數字遙感影像分析中間件開發; DigMap GIS 軟體系統及其組件化開發平台的升級開發。
城市與資源學系、環境科學系在教學與科研中,有機融合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與土建科學,在學科交叉領域積極開拓,不斷創新,取得了很多有影響的應用型成果,受到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展望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拓寬口徑、夯實基礎、提倡交叉、注重應用」的教學科研宗旨,為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綜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⑷ 我想考地質專業方面的研究生,哪個學校比較好考地區可以不限.
報考熱門的重點院校地質專業不太容易,比如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中南大學等。
我推薦幾所性價比很高的學校:蘭州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重慶交通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這些學校雖然地處中西部,但地質專業還是挺強的,成都理工大學還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實力不容忽視。就業也非常好。我有同學在那裡,大三工作就落實了。
引用一份資料:
1、 地質院校:原所屬地質礦產部,學科門類齊全,理論與應用研究並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院(北京、武漢)]http://www.cug.e.cn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長春地院]http://geo.jlu.e.cn/new/index.htm。
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地院]http://www.ct.e.cn/ct/
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西安地院]http://zyonline.chd.e.cn/
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1978年更名為西安地質學院,隸屬地質礦產部。
石家莊經濟學院[河北地院]。
2、綜合類院校:基礎理論研究優勢明顯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http://sess.pku.e.cn/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創辦於1909年,是我國第一個理科地質學系,也是中國地質科學教育事業的搖籃。中國地質事業的開創者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李四光等都曾先後在地質系長期任教。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http://es.nju.e.cn/地球科學系(原地質系)
始建於1929年,是我國最早的地學教育機構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成為我國綜合性大學中教學力量最雄厚的地球科學系之一。
西北大學地質系。
東北大學地質系。
蘭州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http://www.ouc.e.cn/diqiu/index.htm
前身為1946-1952年山東大學創辦的地礦系;1959年正式組建山東海洋學院海洋地質地貌系;1962年山東地質學院撤消,其部分師生及全部設備、圖書資料調歸入地質地貌系;1963年地質地貌系更名為海洋地質系;2002年更名為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3、 專業特徵明顯的地質類院校,有突出的行業特徵,包括石油、煤炭等。
應用基礎和應用實踐特色突出:
A、石油行業: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營、青島)(由北京石油學院變遷而來) 西南石油學院(第一批教師中有許多北京石油學院的右派,治學嚴謹) 大慶石油學院(發現大慶油田後61年開始建立) 西安石油學院(經管為主) 長江大學(江漢石油學院-荊州)
B、煤炭行業: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徐州),煤炭行業大學的領頭羊。 各地礦業學院很多,多為本省或附近幾省招生,影響力略小。如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礦院]。太原理工大學[山西礦院]。河南理工大學[焦作礦院]。安徽理工大學[淮南礦院]。
C、冶金、有色、核工業等院校中也包含地質類專業。 昆明理工大學。中南大學(長沙)桂林工學院[桂林冶金地質學院] 東華理工學院[華東地質學院]
⑸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生有什麼專業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生入學申請有什麼要求。
⑹ 地質系有什麼好大學詳細一點,非常感謝
地質系好大學很多,比較出名的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北京兩個學校)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前身是原北京地質學院的礦產地質與勘探系。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湖北省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資源定量評價與信息工程實驗室」、湖北省「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實驗室)和1個中石化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是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體建設單位之一。學院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博士學科點和12個碩士學科點(涉及5個一級學科領域:地質工程和資源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海洋科學、地質學、公共管理學)。下設資源科學與工程系、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系、土地資源管理系、海洋科學與工程系、煤及煤層氣工程系、沉積盆地與沉積礦產研究所、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工程研究所、數學地質與遙感地質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單位,為學院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其資源勘查類學科群是學校的優勢學科群,目前形成了以趙鵬大院士和胡光道教授為首的"礦產資源定量預測及勘查評價"、姚書振教授、胡明安教授、魏俊浩教授為首的"礦產普查與礦床學"、李思田教授、解習農教授、王華教授為核心的"沉積盆地與沉積礦產"、費琪教授、郝芳教授、梅廉夫教授、陳紅漢教授為核心的"油氣勘探開發新理論、新技術"、吳沖龍教授為首的"地礦信息系統與地質過程模擬"五大科研群體,取得了非常多的具有顯示度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同時以李江風、王占岐教授為核心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以其特色鮮明的學科特點在國內享有較高聲譽。近五年來,我院科研在學校一直保持領先地位,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連續增長,年均經費3000萬;發表文章1600餘篇,其中44篇被SCI檢索、92篇被EI檢索、54篇被ISTP檢索,編撰科技專著共90 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以地質、資源為主要特色,以理為主,理工結合的學科專業體系。學院目前有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等18個學科,其中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礦產普查與勘探,構造地質學5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第四紀地質學,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2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本科招生有3個專業:地質學、地球化學、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學院下屬7個教研室,包括地層古生物教研室,構造地質教研室,地球化學教研室,礦物岩石教研室,礦床與勘探教研室,遙感與地學信息教研室,第四紀教研室。學院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3個博士後流動站。學院在16個學科150個研究方向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此外根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11工程」建設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學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重點實驗室的配套建設,學院在戰略上重點發展地球動力學及全球事件勘查評價與地學信息3個學科群。學院現有在校學生3994人。其中博士生728人,碩士生1329人,工程碩士723人,本科生1214人。學院在地球動力學、地球節律與全球地質事件、岩石探針與深部過程、成因礦物學與找礦礦物學、成礦系統與區域成礦學、非傳統礦產資源發現與開發、地質系統的復雜性、地球化學動力學及造山帶研究等方面已經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行列。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國家973項目、863項目、科技公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年均發表三大檢索文章50多篇。學院現有北京市基礎地學實驗教學中心1個,地球化學實驗室(包括流體包裹體實驗室、原子吸收室、化學處理室和儀器室)、遙感與地學信息技術實驗室(地學信息技術實驗室和遙感實驗室)、第四紀生態環境實驗室、資源勘查工程實驗室(包括礦石學與礦相學實驗室、地質學實驗室和資源勘查評價數字化實驗室)。
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學在國內是最強之一,應該毫無疑問,當然南京大學可以與他一決雌雄。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是我國歷史最久的地質學教育機構之一,至今已培養了大批優秀地學人才,其中兩院院士有23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名。在八十餘年的歷史中,辦學傳統和特色可以概括為四句話:愛國奉獻,真誠團結,科學民主,求實創新。現每年招收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水文與水資源及地質工程共5個專業。設有理科「
地質學」和工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涵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共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每年招收約90名碩士研究生和40名博士研究生。此外,還設有「地質學」博士後流動站。 擁有「地質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和「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水文學與水資源」專業又屬江蘇省重點學科。有「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隸屬於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是中國高等學校中設立的第一個地質學系。1909年創辦時稱京師大學堂地質學門。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稱國立北京大學。1913年地質學門暫停招生。1917年恢復招生。1919年改稱地質學系。1937年北京大學南遷至長沙﹐1938年在昆明﹐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設地質地理氣象學系。1946年遷回北平後仍稱地質學系。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地質學系與清華大學等校有關系科﹐組建了北京地質學院(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大學設地質地理學系﹐1955年地質學專業恢復招生﹐1978年恢復單獨設立地質學系。何傑﹑王烈﹑王紹瀛﹑李四光﹑謝家榮﹑孫雲鑄等曾任系主任。丁文江﹑章鴻釗﹑翁文灝﹑譚錫疇﹑袁復禮﹑楊鍾健﹑侯仁之﹑樂森潯﹑何國琦等諸多地質學家都曾在該系任教。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於200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新組建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由原北大地質學系、地球物理學系的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空間物理學專業、北大遙感所以及城市與環境學系的GIS等專業組成。新成立的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設有5個本科生專業(地質、地球化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點,並設有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理學、測繪學四個博士後流動站;學院共有教授5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名,長江特聘教授5名)、副教授40人;設有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地質學),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地球物理學),國家重點學科3個(構造地質學、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理信息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造山帶與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空間信息集成與3S工程應用),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空間物理學)。它是我國地球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輸送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測繪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支重要力量。
地質學好大學還有西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地質學院更名,原五大地院之一)、吉林大學(原五大地院之一的長春地質學院並入)、浙江大學(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前身是1936年由時任校長竺可楨先生創辦的史地系)、中國石油大學(看名字就知道其地質主要偏向了)、中國礦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長安大學(原五大地院之一的西安地院並入)、中山大學、蘭州大學、西南大學、長江大學(也是偏石油地質的)等等
還有海洋地質專業,最強的當屬同濟大學,有汪品先領銜的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實力堪稱一絕;海洋地質還有中國海洋大學也可以
受篇幅限制,先介紹這么多吧,歡迎追問!
⑺ 西安大略大學
是的,不過來這要先進行語言學習。
而且如果你要上UWO,就必須要上UWO或KING'S指定的專語言學校屬,例如CULTUREWORKS, FANSHAWECOLLEGE。
進了國王學院是可以轉主校的,就看你第一學年的分數了,像我學的BMOS,課程有5門,其中有一門是選修,大學4年要選修2個ESSAY課程,有的ESSAY課程在第一年是不能轉主校的。
我讀的是FANSHAWECOLLEGE的ESL
P。S。據說CULTUREWORKS可難,P人P的滿狠的 呵呵
⑻ 地質學專業怎麼樣
地質學很有趣,但學起來不太容易,而且比較艱苦。
地質學(geology)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作為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為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現象,於是生物成為一種地質營力。最晚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開始有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在努力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利用堅硬岩石作為用具和工具,從礦石中提取銅、鐵等金屬,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
地質學的產生源於人類社會對石油、煤炭、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需求,由地質學所指導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源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越來越大,地質環境對人類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資源、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已成為當今世界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地質學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