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國家地質局
㈠ 商丘市國土資源局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3°47′,東經114°57′~116°39′,東南與安徽省淮北市、阜陽市及宿州市相連,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西、西南與本省的開封市和周口市毗鄰。轄梁園、睢陽二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六縣,永城一市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市總人口820餘萬,是全省第四人口大市。商丘市委、市政府駐睢陽區。
彭顯文 黨組書記、局長
聶世建 黨組副書記、調研員
王明欽 黨組成員、調研員
王玉玲 黨組成員、調研員(女)
馬召軍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永健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明勇 黨組成員、副局長
孟祥才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馮業茂 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東 黨組成員、副調研員
彭顯文簡介:河南淅川縣人,在職研究生,中共黨員。1988年1月~1989年5月,任河南省地質技工學校團委書記;1989年5月~1998年4月,任河南省地礦廳直屬機關團委書記;1998年4月~2000年5月,任河南省地礦廳政治部副主任;2000年5月~2008年1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副主任;2001年12月~2004年5月,任尉氏縣委副書記;2004年5月~2007年12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信訪辦主任;2008年1月~2009年9月,任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調研員。2009年9月,任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商丘市國土資源局轄睢陽區、梁園區、開發區3個分局,對虞城縣、夏邑縣、民權縣、寧陵縣、柘城縣、睢縣、永城市國土資源、地礦主管部門進行管理(地方黨委政府協管),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共有幹部職工2800多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財務科、人事教育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地質礦產科、地籍科、測繪科、政策法規科、執法監察科12個科(室),市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為市國土資源局直屬管理的事業單位。
【土地資源】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數據匯總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商丘市土地總面積為16055330.5畝,全市農用地面積12725750.25畝,建設用地面積2982906畝,未利用地面積346674.75畝;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79.3%、18.6%、2.1%。其中,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0625861.40畝,園地面積210908.70畝,林地面積1171148.10畝,草地(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面積3.75畝,交通用地(農村道路)面積340062.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面積363198.90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面積14567.10畝。建設用地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762948.10畝,交通運輸用地(農村道路除外)面積160434.30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面積59523.60畝。未利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坑塘水面、溝渠、水庫水面,水工建築用地除外)面積339001.35畝,草地(其他草地)面積3288.75畝,其他土地(設施農用地、田坎除外)面積4384.65畝。
【耕地保護】一是加強了對耕地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其他局領導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2011年度耕地保護工作領導組和耕地佔補平衡工作領導組。二是積極申報土地整理項目。據統計,全年共申報省級新增土地整治項目6個,爭取建設資金1.35億元,建設規模7940.87公頃;並申報了涉及商丘轄區內的柘城、寧陵、睢縣、民權四縣,建設總規模250萬畝,總投資30億元的豫東平原基本農田整治重大項目。三是加大了補充耕地儲備力度。通過量化年度補充耕地任務、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將補充耕地項目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等方式,加大了對補充耕地儲備工作督導力度。全年共完成6個批(次)的補充耕地項目,可用於耕地佔補平衡699.9935公頃,保障了全市新增建設用地報批的需求。四是努力實現耕地佔補平衡。2010年,商丘市經國家、省、市政府審批徵收或農轉用佔用耕地的建設用地項目共76個批(次),共佔用耕地1432.834公頃,補充耕地1432.834公頃,全部實現了先補後占,連續11年確保了全市耕地保有量的動態平衡。五是加強日常管理。全年共下發、轉發8個規范性文件,對全市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加強占補平衡監管等工作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同時,制定了土地整治項目具體控制指標,並會同技術協作單位,制定了配套設施圖集,樹立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統一形象。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商丘市被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10〕162號文件)列入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市,成為全國8個土地整治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是河南省唯一的市級試點。全年,全市8個批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實施規劃得到省廳批復,下達掛鉤周轉指標238.2187公頃。先後完成了市、縣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並得到省政府審批。在此基礎上,全市182個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在全省率先批准實施,市、縣、鄉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全面完成,為商丘未來10年經濟社會發展留足了用地空間。
【土地利用管理】一是土地收益實現歷史性突破。2010年,全市共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1.58萬畝,實現土地收益58.29億元,為2009年全年土地收益的近四倍,其中市本級28.21億元,其他六縣一市30.08億元。每個縣(市)均突破3億元大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二是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全市長達11年的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共有3.4萬畝,截至2010年底,共妥善解決3萬畝,另外約4000畝已納入政府儲備。三是強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嚴格控制各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標准。凡建設項目用地單位申請用地面積超過國家、省有關控制指標的,堅決核減用地面積。同時,組織實施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制定下發《商丘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成立商丘市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活動的基本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四是加大盤活土地力度。全年市轄區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6299.7畝,其中依法收回並處置的低效利用土地、破產企業土地1085.207畝;劃撥土地補辦出讓手續後開發建設的502.709畝;處置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14711.8畝。五是積極推廣建設使用標准化廠房。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標准廠房441.9977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824家。六是加大土地收購儲備力度。2010年,全市土地儲備中心庫存土地1458.71畝,可公開進行出讓土地722.248畝,可實現土地收益4.3億元。
【地籍管理】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嚴把用地發證關。一是按照國家四部委工作會議精神,對市本級已辦理的土地登記檔案進行自查自糾,逐宗登記造冊,形成調查報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同時,要求全市各縣(市、區)國土資源局依照以上方式進行認真自查自糾;二是圓滿完成全市已取得土地登記上崗資格證人員教育培訓、考核和續期工作;三是相繼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全市9個縣(市、區)「批而未用」土地的核實檢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全國「一張圖」工程建設外業調查成果修正、標准時點統一更新成果國家級內業核查後的復查、農村調查成果驗收的各項准備工作、2009年度變更調查工作和全市城鎮地籍調查工作。截至2010年,全市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已全部結束,共完成調查面積155.55平方公里。其中梁園、睢陽、夏邑、永城、寧陵5個縣城所在地城鎮地籍調查成果已通過省級階段性預檢。完成了部分縣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階段性驗收工作。根據省廳授權,按照工作計劃,市調查辦組織相關人員組成專家組,完成了5個縣(市、區)建制鎮地籍調查成果的驗收工作。據統計,全年全市本級共辦理國有土地登記發證352宗,其中分割登記223宗,出讓登記129宗;辦理土地抵押登記30餘宗,注銷土地抵押登記90宗。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組織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各類建設用地報件88個批次(宗),面積29738.84畝,其中:農用地22979.45畝(耕地20102.43畝)。對項目用地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改過去的串聯審批為並聯審查。對有特殊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並派出專人持件運轉。相繼完成了省關注的雙千工程「香雪海」、「娃哈哈」、「華盛坤包裝」、「辰龍紡織」、「國葯集團」、「中牛集團」、「深安電子」、「京隴鋁業」;市政府關注的「閼伯路華商社區」、「軍分區民兵訓練基地」等項目和納入「市政府2010年十大實事」的「市殘聯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連霍高速擴建單體工程先行用地」等一大批招商引資、工業、民生項目的用地申報工作和博物館、宋都花園、閼伯家園、里仁小區經濟適用住房等項目的前期材料組織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建設用地的批後監管工作。一是市政府起草了《商丘市建設用地批後監管辦法》,完善了建設用地批後公示制度、批後監管台賬制度、跟蹤管理卡制度、批後審查把關制度、開發利用申報制度、警示制度等,強化了對保障性住房用地、工業用地和商品房住宅用地的批後監管;二是對競得用地資格,不按時履行規定的,從嚴追究企業在「招拍掛」過程中的違約責任;三是主動聯合監察局對不按合同約定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採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進行追繳,並加收滯納金。對經催繳仍不繳納土地出讓金的企業取消競得資格。
【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建設啟動】9月2日,商丘市委書記王保存、副市長賈瑞琴親赴鄭州,就商丘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改革同省國土資源廳領導進行了專題會商。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張啟生等領導對商丘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同意商丘作為全省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改革實驗區。
【廳、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9月份,商丘市政府與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在鄭州簽訂戰備合作投資框架協議,意向投資20億元用於商丘土地收購儲備、舊城改造、地質找礦及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的前期融資。
【機構編制實現新突破】在市、縣政府精簡機構體制改革中,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大隊(同時更名為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監察支隊)、市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市土地開發復墾整理中心3個機構升格為副處級單位,增設了1個測繪科,增加了15個正、副科級領導職數和35名事業編制,並於6月18日舉了揭牌儀式。各縣、市局也相應升格,增設了機構和編制,同時較好地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幹部職工工資待遇問題。
【開展野外拓展訓練】7月份,市局組織機關全體幹部職工赴新鄉市萬仙山進行野外拓展訓練,各縣(市、區)局也陸續組織了拓展訓練活動,累計參加1200餘人。此活動充分激發了參訓幹部職工的潛能,增強了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和凝聚力。
【土地綜合整治】2010年,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百村工程」被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報告。全市119個試點村規劃編制工作全部完成,實施84個,拆舊房2187戶,建新房3524戶,復耕土地2550畝。特別是夏邑縣太平鄉將全鄉35個行政村統一規劃為17個中心村和中心社區,做了整鄉推進的有益探索。
【「兩整治一改革」活動】制定出台了《廉政風險點排查和自查自糾階段工作實施意見》,成立了以局長彭顯文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兩整治一改革」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明確專職工作人員4名,各科室和局屬單位均固定1人作為「兩整治一改革」工作聯絡員。並按照個人查、部門查、黨組織查的要求在全局范圍內廣泛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活動,全系統填寫《個人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2598份、《部門風險點排查及防範措施表》466份,復查卷宗19835份,建立復查結果台賬322個,製作風險卡14255個,形成《廉政風險點排查成果》13項46冊(包括縣(市、區)局)。同時,邀請農民、工人、企業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無黨派人士到局做客,請他們幫助排查風險點,傾聽他們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隊伍建設】基層班子建設上,先後對虞城局、寧陵局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配備,市局下屬3個分局5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了任職交流,市局機關5名科長進行了交流輪崗,市局機關和各縣(市)局共選拔了11名副科級幹部。建立了涵蓋幹部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思想狀況、工作狀況、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副科級以上幹部電子動態管理檔案。同時,對全市11個縣(市、區)局89名班子成員和副科級幹部逐一進行了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每個幹部的真實思想情況。基層國土資源所建設上,全年共投入基層所硬體建設資金近千萬元。民權局給基層所購置了20台執法巡查車輛,虞城局、民權局解決了基層所人員工資由自收自支全部轉為政府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的問題。睢縣局執法大隊人員經費也由差額預算管理變更為全額預算管理。全年市局和各縣(市、區)局以集中培訓、以會代訓、業務考試、法規知識競賽等方式培訓幹部職工5000餘人次,85%以上的基層所達到省廳規定的標准化、規范化建設要求。全市16個優秀基層所、24個先進基層所、10個標准所受到省廳表彰獎勵。
【打擊粘土磚瓦窯廠】2010年度,全市共拆除死灰復燃粘土磚瓦窯廠39座,復墾窯廠佔地987畝,其中恢復耕種土地552畝,整理成林果用地123畝,水面養殖用地312畝。窯廠用地復墾比率達90%以上。
【礦產資源】商丘市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煤炭、建材、鐵礦、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是我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煤炭是商丘市優勢礦產,主要分布在永城、夏邑、柘城。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一二疊系,探明儲量為33.546億噸(其中含天然焦炭5.93億噸),面積2056平方公里,煤層埋深200~1200米,可采厚度為6~8米,遠景儲量約100億噸。近南北向的永城隱伏背斜是控制永夏煤田展布的主體構造。煤質為特低硫、特低磷、低灰分、高發熱量優質無煙煤。煤田緊靠華東工業區,交通便利,井田集中,儲量豐富,煤質優良,宜建大型礦井。另外,商丘市其他探明儲量的礦種有石英斑岩(1048萬噸)、大理石(25.87萬噸)、磁鐵礦(902萬噸)、礦泉水等6種。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度,商丘市國土資源局加大了對各礦山企業的管理力度,全市各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到100%,礦山企業儲量報告擁有率達到100%,全市礦山企業全部設立了采礦權標識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良好,礦業經濟呈良性發展態勢。全年為蘭鄭長成品油管道工程、鄭徐客運專線工程等20餘個重點工程提供了壓礦咨詢和審查工作,保證了重點項目順利實施。編制完成商丘市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20餘次300餘人次,發布氣象預警預報12次,製作警示標志牌63塊,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共3000餘份,刷寫宣傳標語50餘條,成功預報地災22起,組織搬遷避讓人員282人,避免傷亡人員366人,避免經濟損失83.6萬元。完成塌陷區綜合治理面積2150畝,其中恢復耕地1505畝,魚塘645畝。搬遷村莊6個,搬遷人口1600人,投入資金2260萬元。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已全部結束並在全省率先通過部、省驗收;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全部完成,9個核查礦區報告編制已通過省廳初審。
【礦政管理】2010年度,全市累計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1.129億元,同比增長12.9%。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9055萬元(已累計繳存保證金1.6287億元),均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8月27日,省國土資源廳下發了《河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2009年度全省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檢查情況的通報》,對商丘市的儲量動態檢測工作進行了通報表彰。至此,商丘市已連續三次獲此殊榮。
【執法監察】2010年,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進一步加大了執法監察力度,全年全市共發生各類土地違法案件169起,及時制止54起,涉及土地面積111.49公頃,立案率、結案率均為100%。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全面完成。對衛片監測涉及的違法違規用地問題,商丘市高度重視,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全部進行了依法處理,立案率、查處率、處理率均達到100%。共收繳罰沒款2123.97萬元,沒收建築物9.416萬平方米,拆除建築物、構築物面積6.627萬平方米,復耕土地面積375.85畝;申請法院強制執行79起;移送司法機關24人,落實18人;提出黨紀政紀處分建議46人,落實9人。並於2010年12月順利通過省國土資源廳檢查驗收。
【信訪工作】信訪工作穩定有序。涉土赴京進省上訪量大幅下降,共發生赴京訪3起、進省訪6起,與2009年相比分別下降87.5%和57.1%,受理上級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6起,全部按時回復,辦結率達到100%。對每起交辦案件均實行市、縣局領導親自包案。市局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98批473人次,批辦、交辦、轉辦信訪案件22起,受理復查案件4起,結案率100%,群眾滿意率90.6%。3月份,被商丘市委辦公室評為2010年度民意快線工作先進單位;9月份,被商丘市委維穩信訪領導組表彰為「全市社會矛盾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先進集體」。
㈡ 商丘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是怎樣的哪裡最好玩
說起商丘,很多人應該聽說過這座城市。事實上,商丘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旅遊城市,也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相當深厚,而且還是我國商文化的起源地。那麼,商丘都有哪些比較好玩的旅遊景區?這里給大家簡單地介紹幾個:
第三個旅遊景點是睢縣北湖。睢縣北湖位於商丘市睢縣,北湖又被稱為鳳城湖,起源於明末時期李自成以水代兵,決堤黃河。從這里來看,睢縣北湖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當然,睢縣北湖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里風光秀美,湖水清澈見底。
總而言之,以上就是商丘比較出名的幾個旅遊景點。
㈢ 剛剛商丘地震了嗎一零年十月二十四日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扶溝縣、西華縣交界(北緯34.00度,東經114.60度),發生(M)4.7級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
㈣ 永城市地質礦產局
永城市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是一個以煤炭、麵粉、旅遊、電力為主導產業的新興能源城市。境內永城煤電、河南神火兩大礦業集團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以礦業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雙雙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行列。全市共有生產礦井8對,在建礦井1對,分別是永煤集團城郊煤礦、陳四樓煤礦、車集煤礦、新橋煤礦和順和煤礦(在建礦井),神火集團新莊煤礦、葛店煤礦、劉河煤礦和薛湖煤礦。2010年,全市共生產原煤216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礦業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蔣清偉 黨組書記、局長
鄭傑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懿德 黨組成員、副局長
劉彥祥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輝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蔣少傑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張永來 黨組成員、工會主席
蔣清偉簡介:永城市人,197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工程師。現任永城市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1987~1992年,在水利局辦公室工作;1992~1997年,在地質礦產局工作,任辦公室主任,兼任礦管二站站長;1997~1999年,在永城市芒山鎮張庄村開展小康村建設;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地質礦產局副主任科員、辦公室主任;2002年4月~2003年5月,任地質礦產局主任科員、辦公室主任;2003年6月~2008年3月,任地質礦產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正科);2008年3月至今,任永城市地質礦產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永城市地質礦產局現有幹部職工142人。局機關內設辦公室、礦產資源管理股、礦產資源補償徵收管理股、地質環境股、財務股、規劃股、人事教育股7個股(室),下設礦管一站、礦管二站、礦管三站、芒山礦管站、執法監察隊及礦業開發技術培訓中心6個二級機構。
【礦產資源】永城市已發現礦產17種,主要有煤炭、鐵、高嶺土、石英斑岩、石灰岩、大理石、膨潤土等。其中,以煤炭的儲量最大,探明資源儲量達52.43億噸,含煤面積1300平方公里,共包括22個勘探區、10個井田和4個遠景預測區。分布於全市18個鄉(鎮),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鐵礦資源主要分布於侯嶺鄉大王莊村及周圍,已探明資源儲量為2100萬噸,平均品位40.74%,為易於選礦的磁鐵型鐵礦。徐邵山石英斑岩是永城市的一種重要礦產資源,當地俗稱「瓷土礦」。該礦位於永城北部的條河鄉,為露天礦體,量大質優,探明儲量1048萬噸,礦石為優質陶瓷原料。
【礦產資源管理】為維護良好的礦業開發秩序,採取了「一測」、「二管」、「三查」的工作方式。「一測」即儲量動態監測。對全市所有煤礦企業開展了儲量動態監測,建立和完善了儲量動態監測的台賬及相關制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二管」即管好采礦權、管好探礦權。2010年,開展了采礦權礦界標識專項行動,劃清了礦界,埋設了界樁,協助部、省統一換發了新的采礦許可證;在探礦權管理方面,對境內現設置的9家探礦權,實行了探礦權備案制度、開工報告制度和探礦權年審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地質勘查的管理工作;「三查」即日常巡查、專項檢查和年度檢查。成立了礦山巡查員隊伍,派駐到各煤礦企業,跟班下井,實時監督。在專項檢查中,深入一線,實地查看,及時發現並糾正不合理采礦、違法采礦的現象。實行了綜合年檢模式,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繳存、地質環境治理等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科學、系統、規范的地礦管理體制,保證了永城礦業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2010年,全市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100%,礦山企業儲量報告擁有率達100%,違法案件查處率達100%,開創了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資源補償費徵收】2010年,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再創新高,達1.129億元,較上年度增長12%,再次突破億元大關。在全省縣級市中,徵收入庫率名列前茅。為確保礦產資源補償費及時、足額徵收入庫,永城市地礦局嚴格落實納費申報制度,建立了規范的電子登記管理台賬,把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與回採率掛鉤,真正實現了「節約資源少繳費、浪費資源多繳費」的激勵機制。同時,還積極做好與礦山企業的溝通協調,及時消除在工作中存在的分歧,真正做到了補償費徵收工作的應收盡收、足額入庫,實現了補償費征管工作的新突破。
【地質災害防治】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項制度和措施,加大地質災害巡查力度,對全市16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了警示標志牌,完善了群專結合的市、鄉、村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建設。2010年11月,順利通過了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十有縣」建設驗收。積極有效的措施,抵抗住了永城多年未遇的特大暴雨,全年無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事故。
【地質環境治理】2010年,全市共完成採煤沉陷區治理面積3000餘畝,搬遷村莊6個,搬遷人口1600人,投入資金2860餘萬元。特別是永城市東西城區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成為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亮點。該治理區域面積達18平方公里,將建成集生態恢復、觀光旅遊、娛樂休閑、商住建設於一體的大型生態湖區。截至2010年底,該區域共治理沉陷區積水面積820畝,復墾土地480畝,復墾形成統一水面約340畝。該治理項目受到了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的高度關注,並希望將該治理工程打造成亮點,樹立為典型,成為全省採煤沉陷區治理工作的示範區。2010年8月,永城市皇姑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永城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城郊煤礦劉崗塌陷區治理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這些項目的建設,對於有效消除因礦區開采造成的各種不良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隱患,改善該區內的生態環境,保障當地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安全,將起到促進作用。
【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2010年,永城市各礦山企業共繳存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1.09億元,保證金制度的落實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礦山環境治理保證金的落實上,永城市地礦局吃透文件,掌握精神,強化宣傳,一把手親自抓,層層負責,從建立專戶、規范台賬、明確繳存程序、做好核實督查入手,通過加大宣傳、足額徵收、科學管理,認真抓好了工作的落實。從保證金申報、審核、繳存、入戶,形成了一套較為規范和完善的繳存機制。保證金制度的全面落實,對於加大永城市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力度,有效保護礦山生態環境,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建設項目壓礦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在全市廣泛開展了治理建設項目壓礦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先後出動宣傳車40餘次,懸掛條幅20餘幅,刷寫標語30餘條,散發傳單5000餘份,切實提高了人們規劃建設、依法建設、科學建設項目的意識,充分認識到在礦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必須進行壓礦核查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如濟祁高速公路在立項建設時,充分聽取了地礦部門的意見,詳細查閱相關的資料,與永煤、神火兩大集團領導多次溝通,對規劃的高速路線進行多次調整,在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的關心協調下,順利完成了壓礦核查報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既保證了高速公路的順利建設,又盡可能減少佔壓煤礦資源,使建設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地質公園建設】2010年,芒碭山省級地質公園被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建設資格後,永城市地礦局認真按照地質公園建設工作要求,全力做好規劃建設。委託洛陽市古建園林設計研究院再次對永城市芒碭山省級地質公園詳細規劃設計進行了修改與完善。2010年9月9日,由省國土資源廳、省旅遊局、省地礦局、洛陽市規劃建築設計院組成的專家組,對《芒碭山地質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了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規劃方案指導思想明確、內容比較全面,基本符合芒碭山旅遊區實際,符合芒碭山旅遊區未來發展的要求,能夠滿足地質公園建設的需要,規劃評審通過。同時,永城地礦局結合專家評審意見,與設計單位共同完成了《芒碭山地質公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並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認可。芒碭山地質公園建設已轉入施工設計階段,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基層礦管站建設】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繼續按照省國土資源廳、商丘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加強基層國土資源站所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逐步到位、務求實效的原則,強力推進基層礦管站的隊伍、業務和硬體建設。為各基層站統一配備了電腦、電話、列印機和工作用車,大力開展人員教育培訓,提高業務能力,增強整體素質,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管理能力、有查處違法能力、有處理案件能力、有為民辦事能力、有電腦操作能力的「五有」基層礦管隊伍。
【執法監察與信訪工作】2010年,永城市地礦局建立了防範在先、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到位的執法新機制。全年共開展礦山動態巡查48次,出動人員200餘人(次),制止違法勘查礦產資源行為2起,糾正4起,依法取締非法采砂15起,做到了對各類礦產資源違法行為重預防、嚴查處、早發現、早制止。信訪穩定工作始終堅持礦產違法違規查處的月報制度和信訪評估制度,加大對各類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力度,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信訪案件,有力地維護了永城礦業秩序的穩定局面。
(陳國慶)
㈤ 河南比較好的地質單位有哪些
直接去河南煤田地質局吧,他們的單位現在都計劃搬遷到鄭州高鐵站那邊,內上次那局長說他們的年平容均工資7萬(事業單位基本工資2000+,其它的就是績效工資和獎金之類的吧),單位還有自己建的房子(貌似比外面便宜點),有幾個同學在那,在河南應該算還行。
㈥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怎麼樣
不好,比不上河南地礦局跟煤田局,建議考地礦跟煤田,收入待遇比有色好。地礦煤田系統很早就就把招聘考試委託第三方了,有色直到2016年才能讓非關系戶考進去,而且待遇最差,所以你知道了吧。
㈦ 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河南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會商室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2003年,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開展了河南省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08年,通過河南衛視發布三級以上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34次,並通過電話、傳真、手機簡訊等方式通知到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地質災害監測防治責任人,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更具時效性的地質災害預防信息;全省建立汛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983個,有效地防止了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災減災效果顯著。
河南省30多年的地下水監測,積累了長期系列資料,每年取得監測數據近10萬組。依據監測資料每年編制《地下水監測報告》、《地下水水情通報》、《地下水水情預報》等10餘份。監測資料為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資料;通過地下水環境監測,為城市規劃、工農業發展和地方政府宏觀決策提供了依據。
2006年,隨著河南省區域地下水監測網優化及自動化建設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地下水環境監測網路,提高了監測工作的科技水平,對加快全省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2006年,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下達「河南省的國家級單孔多層地下水示範監測井建設研究項目」,在深度(350m)、監測數量(4層)和材料(PVC-U管)等方面填補了國內該技術領域的空白,具有廣泛的示範作用,為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參考依據。
六、法制建設
1.1998年頒布實施了《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5號)。
2.2002年發布並組織實施了《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1—2010年)》。
3.2006年編制並實施了《河南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06—2015年)》。
4.2007年編制完成了《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
㈧ 河南省地礦局事業單位工資多少
河南省地來礦局事業單位工資一般源有3500至4500左右。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位於省會鄭州市,是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組織地勘單位開展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發展地勘經濟。其前身是原地質礦產部河南省地質局和省地質礦產廳,是河南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的支柱力量,由省政府直接領導下工作。全局現有17000餘人,其中在職職工近900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的近400人;有41名專家為政府津貼獲得者。
局機關位於省會鄭州,是全局的領導組織機構,內設9個職能處室(部門),局長張錦同。下轄的21個地勘單位、2個地礦集團公司分布於省內各主要地、市。地勘單位主要從事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和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及相關的輔助性工作。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地質類工程、市政建設總承包、境外基礎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承包等;在鄭州、洛陽、許昌、平頂山、新鄉、焦作、三門峽、南陽、信陽、商丘、駐馬店等地設有分公司,並設有國際公司。河南省磊鑫地質礦產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項目為地質勘查與礦產開發,水工環、區域地質調查、物化探,地質災害評估與防治等。
㈨ 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數據綜合分析
馬德蕻1 徐莉1 曾濤2 劉迪1 鄭亞琳1 楊彥秋1
(1.河南省地質博物館;2.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摘要 本文依託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項目的成果——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統計分析了地質鑽孔在全省的空間分布情況,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為下一步建立全省重要鑽孔資料庫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 地質鑽孔 基本信息 清查 資料庫 綜合分析
2011年5月17日,國土資源部以《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1〕31號)向各省國土資源廳下達了開展全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任務。在國土資源部有關業務部門指導下,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全面部署了全省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明確了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制定了全省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實施方案,組織全省技術培訓,制定措施、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從2011年10月始至2012年8月止,在全省49家鑽孔保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查清了河南省地勘單位保管的地質鑽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了全省地質鑽孔的類型、分布及數量,匯總了省鑽孔信息,建立了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為國土資源部制定全國地質鑽孔資料庫建設方案提供依據,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地質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為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
1 鑽孔清查基本情況
此次工作,全省共查出有鑽探工作量的項目數2020個,鑽孔總數45224個,其中信息完整的鑽孔總數39039個,缺失部分信息的鑽孔總數6185個,全省地質鑽孔清查結果詳見表1。
表1 河南省鑽孔清查基本情況表
續表
續表
對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按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進行匯總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匯總表
續表
2 鑽孔清查數據綜合分析研究
通過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不僅查清了地質鑽孔資料的保管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同時查清了不同勘查資質單位、不同行業、不同工作程度、不同礦種、不同鑽孔類型、不同孔深、不同年代鑽孔的分布情況。在對河南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結果匯總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詳細闡述如下。
2.1 全省地質鑽孔資料保存狀況
全省有鑽孔柱狀圖的鑽孔35666個,有測井報告的鑽孔4610個,有原始記錄表的鑽孔23766個,保存岩心的鑽孔只有4503個,可見絕大部分鑽孔都有鑽孔柱狀圖,一半以上的鑽孔保管有原始記錄表,但岩心的保管情況不容樂觀,只有1.16%,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的監管力度已迫在眉睫。詳見圖1、圖2。
圖1 有無柱狀圖鑽孔數統計圖
圖2 鑽孔資料狀況統計圖
2.2 全省地質鑽孔空間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為:鄭州市16.75%,洛陽市16.68%,三門峽市14.93%,反映出主要礦產勘查區域。鑽孔較少的城市為:濟源市、漯河市、濮陽市(圖3)。本次工作范圍不包括油氣,所以沒有收集油田方面的鑽孔資料。
圖3 全省地質鑽孔分布圖
2.3 全省按勘查資質單位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主要集中在甲級勘查資質單位,佔85.39%;乙級勘查資質單位有少量,佔14.30%;還有0.31%在其他單位,詳見圖4、圖5。
圖4 按勘查資質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5 按勘查資質分類鑽孔長度圖
2.4 全省按行業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主要分布在三大行業局,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佔58.81%,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佔23.52%,省煤田地質局佔14.14%,建材、核工業、黃金行業只有極少鑽孔,詳見圖6。
圖6 按行業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按鑽孔總長度統計,位居第一的仍是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佔55.60%;省煤田地質局躍居第二,佔29.14%;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佔12.76%。這是因為煤炭勘查孔較深,單孔長度較長。詳見圖7。
圖7 按行業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5 全省按工作程度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工作程度統計,工作程度越高鑽孔數越多,鑽孔總長度越長,從少到多依次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這與地質工作各勘查階段的要求相一致。詳見圖8、圖9。
圖8 按工作程度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9 按工作程度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6 全省按礦種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礦種統計,金屬礦產鑽孔數占最大份額54%,能源礦產次之,佔24%;非金屬礦產17%,水氣礦產最少,佔5%。能源礦產的鑽孔長度最大,非金屬礦產次之。詳見圖10、圖11。
圖10 按礦種分類鑽孔數統計圖
圖11 按礦種分類鑽孔長度統計圖
2.7 全省按鑽孔類型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河南省是礦業大省,礦產地質勘查鑽孔數佔92.36%,礦產地質勘查鑽孔長度佔95%,水文地質鑽孔次之,這是意料之中的。從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結果看工程地質勘查鑽孔只有49個,僅佔全省鑽孔總數的0.13%,就有些不合情理了。眾所周知,近年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地鐵建設、高層樓房建設進行得轟轟烈烈,工程地質勘查鑽孔總數遠大於此,問題是由於體制原因,工程勘察單位歷來極少向省地質博物館匯交工程地質勘查資料,導致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很難收集到這些寶貴的工程地質勘查資料,因此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里也少見工勘鑽孔蹤跡。詳見圖12、圖13。
圖12 按鑽孔類型數量統計圖
圖13 按鑽孔類型鑽孔長度統計圖
2.8 全省按孔深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歷年全省鑽孔深度主要集中在500m以淺的區間內,其中最淺孔為河南省鞏義市中孚公司伊洛河灘區水源地水文地質勘探項目的水文地質孔0.8m,最深孔為河南省鶴壁市淇濱新區地熱及二氧化碳資源普查項目的地熱勘查鑽孔3318.18m。超過2000m的三個孔均為地熱勘查鑽孔,按孔深分布情況統計詳見圖14。
圖14 按鑽孔孔深分類統計圖
2.9 全省按年代分類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全省地質鑽孔按年代分類,「五五」、「六五」期間,即1976~1985年之間,施工鑽孔最多,鑽孔總長度最長,是個高峰期。「十一五」期間,即2006~2010年進入另一個高峰。「九五」期間,即1996~2000年是經濟低迷期,鑽孔施工極少,鑽孔總長度最短,只有580孔、134441.74m。詳見圖15、圖16。
2.10 整裝勘查區地質鑽孔分布情況
按照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河南省首批5個地質找礦突破整裝勘查區范圍,統計每個整裝勘查區內的地質鑽孔總數如圖17。河南澠池禮庄寨-平頂山地區鋁土礦整裝勘查區內鑽孔數最多,共11974孔。山東單縣-河南商丘地區鐵礦整裝勘查(河南)整裝勘查區內鑽孔數最少,只有1071孔。5個整裝勘查區共有鑽孔數為17142孔,佔全省鑽孔總數的44%。
圖15 各五年計劃期間鑽孔數統計圖
圖16 各五年計劃期間鑽孔長度統計圖
圖17 首批整裝勘查區鑽孔數統計圖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存在的問題
1)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本次鑽孔基本信息清查的時間跨度大,地勘單位進行了多次的撤銷與合並,有些原來的地勘單位與現在的地勘單位的關系不清,造成一些館藏資料無法找到原地勘單位進行鑽孔清查,這些項目最後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來完成。
2)由於個別報告年代久遠,報告陳舊,圖紙發黃褪色,模糊不清,造成鑽孔信息部分缺失或完全缺失。還有些成果地質報告內容簡單,缺失相關信息,再加上原始資料的丟失或記錄不清,無法正常錄入「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系統」庫中,只有按缺失情況上報。
3)部分老報告無鑽孔坐標,無法正常錄入。我們採用查閱相關地形圖及地質資料,聘請老專家和測繪技術人員推算出鑽孔坐標數據。
4)由於行業管理因素,導致石油、地震、海洋、水利方面的鑽孔資料收集不到,工程方面的鑽孔資料很難收集,造成此次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資料庫中這方面數據缺失。
3.2 建議
1)這次鑽孔基本信息清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完成了鑽孔基本信息的清查工作。為了使該項目資料庫成果能更准確、完善延續,在今後項目管理過程中,應加強資料匯交的監管力度,擴大匯交范圍,設法使工程、水利、地震、石油等領域的地質資料得到統一管理,使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得到很好的保護。
2)對地勘單位保存的年代久遠鑽孔資料,建議盡早進行整理並電子化。
3)岩心的保管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由省政府建立岩心庫或由生產單位、礦山自己建立相應的岩心庫單獨保存,建設地學實習基地,讓更多的地質人員能夠學到相應的地學知識。
4 成果應用
利用MapGIS軟體,將全省地質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完成的45220餘個鑽孔的坐標展示在全省行政區劃圖上,生成河南省地質鑽孔分布圖,利用鑽孔屬性幫助借閱人快速查找相關的鑽孔資料。下一步工作,在提高精度及查詢便捷度後,可應用於河南省兩權價款項目立項及各類地質找礦項目,徹底改變以往查詢擬設礦權區域附近鑽孔資料只能通過先查相關地區報告,再查所有鑽孔資料的方式,使查閱人能一目瞭然的通過該圖即可知道何處已經進行過鑽探施工,已有詳細的鑽孔資料,提高了查詢的效率及准確性,避免了不必要的鑽探施工,節省下大量資金。
5 結束語
河南作為礦產資源大省,礦產勘查地質工作程度較高,鑽孔施工幾乎覆蓋全省。特別是近十幾年,地勘基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豐碩的礦產資源勘查成果。通過對這些鑽孔基本信息的匯總集成,搶救了一批瀕危老資料,及時挽回了損失,同時也梳理了涉及鑽孔項目的資料歸屬情況。對鑽孔資料提供社會查詢利用,可以減少重復工作和資金浪費,提高地質鑽孔資料的服務利用效率,降低地質工作風險,為河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系列、權威、集成的地質資料信息產品。以地質資料增值服務為擴展,延長服務鏈,提高地質資料信息利用水平,為河南省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支撐。同時為建設全省重要地質鑽孔資料庫,實現全國地質鑽孔資料的共享,進而為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有效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向東,張立海,趙立鴻,高立.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及今後工作建議[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2(2).
[2]劉向東,張立海,趙立鴻,高立.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建設與信息化管理應用開發[J].地質學刊,2012(4).
[3]王斌,陳傑,張立海,林向軍.關於地質鑽孔基本信息資料庫服務利用的思考[J].中國礦業,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