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河北地質大學組織部種丹

河北地質大學組織部種丹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48:19

1. 愛國的人有哪些

1、詹天佑

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董存瑞

董存瑞帶領爆破組的戰友們一鼓作氣炸掉了敵人的四個炮樓和五個碉堡,順利地完成了掃除隆化中學外圍工事的任務。正當我軍發起了總攻之時。

突然,在一座橋上偽裝十分嚴密的暗堡噴出6條火舌,攔住了部隊沖鋒的道路,沖在前面的同志倒下去了,爆破組派上去三名同志,都未能完成任務,董存瑞再次請戰。

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董存瑞機智地通過了幾十米開闊地,沖入橋下的旱河溝里,進入了火力死角。可是,橋離地面一人多高,兩旁全是光滑的牆壁,沒處安放炸葯。

董存瑞焦急萬分,看到沖上來卻又紛紛倒下的戰友,他毅然用左手代替支架托起炸葯包,貼緊橋堡,從容地拉開了導火索,向著沖鋒的隊伍高喊:「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

4、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

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

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5、楊靖宇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沖破敵人的「圍剿」,並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

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2. 河北定向選調生招錄院校名單有哪些有知道的熱心人嗎

可以參考年河北省公告(最後有鏈接)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定向招錄選調生工作,將其作為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的源頭工程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執政骨幹隊伍的戰略工程,堅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公平公正、競爭擇優原則,不斷完善政策,優化職位,簡化程序,強化培養,使一大批選調生成長為各個領域的業務骨乾和中堅力量,為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公務員法》、中組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意見》(組通字〔2018〕17號)和《河北省選調生工作辦法》(冀組發〔2018〕12號)等政策法規,現將河北省2019年度面向有關院校定向招錄選調生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選調對象

《河北省2019年度定向招錄選調生有關院校(學科)名單》(詳見附件1)所列院校(學科)的2019年全日制應屆畢業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以及獨立學院畢業生。

二、資格條件

報考人員除了應當符合《公務員錄用規定(試行)》規定的資格條件之外,還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思想政治素質好,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為民服務、為國奉獻的遠大理想和報國情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

(二)學習成績優良,能夠按期畢業並獲得相應學歷、學位(取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時間應在2019年7月31日之前)。

(三)本科生一般不超過25周歲(1993年8月1日以後出生),碩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28周歲(1990年8月1日以後出生),博士研究生一般不超過32周歲(1986年8月1日以後出生)。

(四)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擔任學生幹部(在院系及以上黨組織、團組織、學生會、研究生會或班委會中任職滿1學年),或獲得院(系)級以上「三好學生」的,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五)河北省屬骨幹本科院校畢業生報名須經所在院校按照有關規定擇優推薦。

(六)符合招錄職位的其他有關要求。

在校期間受過處分,或有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情形的,不得報考。

三、選調政策

(一)選調到省直單位

新錄用選調生試用期為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的,按照《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等有關規定任職定級,本科生任命為科員,碩士研究生任命為副主任科員,博士研究生任命為主任科員。考核不合格的,由省直機關幹部(人事)處初審,報省委組織部審核後取消錄用。為豐富選調生基層工作經歷,試用期滿後,由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到村任職1年,由用人單位在此後3年內結合推進落實全省或本系統重點工作部署,安排選調生到對口幫扶或聯系的縣鄉基層單位鍛煉1年。選調生在村任職期間,履行大學生村官有關職責,按照大學生村官管理。

(二)選調到市轄縣(市、區)直屬部門或鄉鎮

選調到市轄縣(市、區)直屬部門的選調生錄用後,由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到村連續任職2年。選調生在村任職期間,履行大學生村官有關職責,按照大學生村官管理。本人自願直接到鄉鎮(街道)工作的,由各市統籌安排。面向河北省省屬骨幹本科院校定向招錄的選調生統一參加招錄考試,單獨排序選崗,錄用後全部安排到鄉鎮(街道)工作。

省委組織部設置重點管理期6年。工資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進行管理,人事檔案由所在市、縣(市、區)黨委組織部統籌管理。新錄用選調生試用期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的,進行任職定級,本科生安排科員職務,碩士研究生安排副科級職務,博士研究生安排正科級職務。考核不合格的,經市委組織部初審,報省委組織部審核後取消錄用。定向招錄的大學本科學歷的選調生,工作滿4年(含試用期)後,經考察表現優秀、工作業績突出的,在規定職數范圍內,一般安排副科級職務。重點管理期內,省委組織部根據工作需要及幹部德才條件、日常表現、性格特徵,不斷優化培養路徑和完善培養措施,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拔優秀幹部到縣鄉黨政班子、省市有關部門工作。

(三)選調到石家莊或唐山市直屬單位

錄用後試用期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的,按照公務員法相關規定辦理任職定級,本科生任科員職務,碩士研究生任副科級職務,博士研究生任正科級職務。考核不合格的,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報市委組織部初審,經省委組織部審核後,取消錄用。選調到市直單位後,由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到村連續任職2年。選調生在村任職期間,履行大學生村官有關職責,按照大學生村官管理。本人自願直接到鄉鎮(街道)工作的,由各市統籌安排。

四、選調程序

(一)報名

報名時間為2019年1月18日19:00至1月31日19:00。考生登陸河北省人事考試網報名網址,查詢崗位信息,進行網上報名(http://www.hebpta.com.cn)。報名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1、符合條件的考生,可以填報1個省直單位職位、1個市轄縣(市、區)職位;報考石家莊、唐山市轄縣(市、區)職位的,可同時增報該市1個市直單位職位(各類職位表詳見附件2、參考職位表詳見附件3)。考生所學專業須符合《招錄專業目錄》(詳見附件4)和《學科分類參考目錄》(詳見附件5)所列專業,河北省省屬骨幹本科院校考生不限專業,只可報考公告職位表中各市所列專項職位(代碼)。

2、考生按要求填寫報考信息後,系統內「報名表下載」功能,列印《河北省定向招錄選調生報名表》。《報名表》信息不得改動,如有修改須報名系統修改後重新下載列印。《報名表》相關信息確定並經所在院(系)黨組織、學校就業中心審核蓋章後,製作成電子文檔(掃描或拍攝,文檔內容及蓋章應清晰可辨,大小控制在2M以內),在系統中上傳後提交審核。

3、網上報名實行嚴格的自律機制,考生必須承諾履行《誠信承諾書》,對提交審核報名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負責。

4、網上報名須使用有效的二代《居民身份證》申請「用戶名」。登錄報名系統後可填報信息、選擇報考職位,提交審核。「用戶名」是登錄報名系統的唯一標識,密碼可以修改,請務必准確牢記。

5、《報名表》須上傳小二寸近期電子彩色照片(藍底、正面、免冠、jpg格式,30K以下),否則將被報名系統自動拒絕。

(二)資格審查

對提交審核的考生,一般在2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格審核,並報名系統反饋審核結果。「審核未」的,可根據提示補充或修改信息並重新蓋章後提交審核;「審核」後,填報信息將不能再修改。資格審核截止時間為2019年2月2日19:00。

資格審核的考生,於2019年2月12日9:00至2月15日24:00登錄河北省人事考試網列印《筆試准考證》(A4紙)。

資格審查貫穿考錄工作全過程,提供情況不實的,一經發現,取消錄用資格。

(三)筆試

筆試時間為2019年2月16日上午9:00—11:00,考試地點設在石家莊市區,考場地點在准考證上註明。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證和筆試准考證參加筆試。

筆試為1張試卷,內容包括基本素質和能力測試,考試時限為120分鍾,滿分為100分。

筆試閱卷結束後,按筆試成績由高到低排序,按照選調數量1:3的比例,確定進入面試人員名單。筆試成績將劃定最低錄取控制線,低於分數線的不能進入面試。2019年2月17日12:00前,在河北省人事考試網公布筆試成績和進入面試人員名單,發布面試通知單。

(四)面試

2019年2月18日在石家莊進行面試,面試具體時間、地點以及有關要求另行通知。

面試統一組織,採用結構化方法進行,成績滿分為100分。面試結束後,按照「筆試成績100分×40%+面試成績100分×60%=總成績」的方法計算總成績。按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按照選調數量1:1的比例確定進入體檢人員名單。遇有總成績並列的,取面試成績高者。

(五)體檢和考察

體檢和考察工作由各省直單位和各市分別組織,體檢時間另行通知。體檢按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准(試行)》和《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等有關規定進行。考察主要了解考生的政治素質、學習成績、參加社會實踐、遵紀守法等方面情況。如有體檢、考察不合格人員,按照總成績排序依次遞補。

(六)公示和錄用

對體檢和考察合格人選,按程序確定擬錄用人選並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的擬錄用人選,由各省直單位和各市與其簽定就業協議。擬錄用人選正式畢業後,集中辦理公務員錄用審批相關手續。對沒有按時獲得相應學歷、學位或不能正常畢業的,取消錄用資格。

2019年2月底前擬錄用考生要將填好個人信息的三方就業協議提交至相關省直單位幹部(人事)處和各市委組織部。請提前與所在學校或院系溝通,領取三方就業協議,以免延誤錄取。

筆試、面試、體檢和錄用均不收取考生任何費用,希望有志於到河北工作的同學踴躍報考。

網頁鏈接

請隨時關注河北省人事考試網和河北選調微信公眾號通知動態,如有疑問可隨時撥打電話咨詢。

3. 中國丹霞的介紹類文字

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在我國粵北仁化縣注意到了分布廣泛的第三紀(6500萬年~165萬年前)紅色砂礫岩層。在丹霞山地區,厚達300-500米的岩層被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1]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為丹霞層。[2]而「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指天上的彩霞。[3]
1938年,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把這種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地貌稱為「丹霞地形」,並把這種地形作為判斷丹霞地層的標志。[1]
1977年,地貌學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學術語來使用。[1]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學家李見賢(黃進)發表了《丹霞地貌坡面發育的一種基本方式》,這是中國論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論文。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旅遊業大規模發展的起始階段,丹霞地貌作為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1]
1983年《地質辭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義,「指厚層、產狀平緩、節理發育、鐵鈣質混合膠結不勻的紅色砂礫岩,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這是學術界對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個定義。[1]
從此之後,不同的辭書、專家對丹霞地貌的定義達到20種以上,甚至同一位專家對丹霞地貌所下的定義在幾年之間也會發生很大變化。而這些定義中的不同之處若從岩石地貌學的角度來看,是屬於原則性的,各種定義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岩石地貌中的關鍵因素是構成地貌的岩石類型,對於構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來說,多數人主張是碎屑岩中的礫岩和砂岩,有的則認為還應包括火山碎屑岩、紅色碳酸鹽岩、淺變質岩,甚至有人主張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紅色岩系就行。此外,關於構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的成岩環境也沒有達成統一認識。多數人主張應該是陸相(即當時應是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沉積的岩石,有人則認為應包括海相(即當時應是在海洋環境中)沉積的岩石,還有人提出:「凡紅色碎屑岩,不論它是陸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動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稱丹霞地貌。」對於構成丹霞地貌岩層的時代,學者們持有截然相反的見解。有人主張岩石地貌只有和構成它的地層的時代聯系起來,而且限制在特定的層位才有對比意義,有人主張不應受時代限制,有人甚至認為把自己原來定義中的地層時代刪去代表著進步,認為只要是形成赤壁丹崖的紅色岩層就都可以被考慮進來。然而,在岩石地貌學中,岩石的時代是用來進行地球演化過程對比研究的必要條件之一,失去了時代限定的岩石地貌,其對地質學研究所能提供的參考階值就大打折扣了。在地貌形態上,多數人強調赤壁丹崖才算丹霞地貌,但也有人把拱門、巨丘、石蛋、石蘑菇、劣地、土柱林等劃入丹霞地貌,目前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最終的結論。最後,對岩石的色彩討論也出了問題。所有丹霞地貌的定義都承認岩石是紅色的,但對色調並沒有定量標准,甚至有人認為某些灰白色岩層形成的陡崖也是丹霞地貌,因為它可能是由紅色退化而變成灰白色的。[1]
中國學者們在中國境內所發現的丹霞地貌幾乎全發育在不早於中生代(距今兩億多年前)的地層上,而且岩石的成分以陸相沉積為主(岩石是由當時的河流或湖泊沉積物所形成的,而不是在當時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的)。然而,隨著研究的范圍向全世界擴展,學者們發現,其他國家的丹霞地貌也有發育在更古老的地層或者海相沉積岩層中。於是,有的學者就建議放寬對紅色岩層的時間及成分限制,以利於把丹霞地貌的概念向全世界推廣。在早期對丹霞地貌的定義中,地貌的形態往往會被不厭其煩地描述,這樣的定義充分說明,丹霞地貌是有著許多曼妙優美的形態的,這種形態並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地貌。然而,隨著研究丹霞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丹霞地貌都有人去考察,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丹霞地貌的定義變得越來越簡潔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羅列具體的地貌形態了,而是把這些形態歸結為「以赤壁丹崖為特徵的一類地貌」(即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2])。學者們規定「丹崖」的高度應大於10米,「丹崖」的坡度則應滿足懸崖坡的條件:55°至90°之間。高度和坡度低於上述標準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應歸入紅層丘陵山地中,這是劃分丹霞地貌與紅層地貌的界限。[1]
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了「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活動,丹霞地貌的發現就名列其中。[4]
[編輯本段]分布區域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中國丹霞地貌的分布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岩構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最為詳盡和深入。在此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2]。
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福建泰寧、武夷山、連城、永安;甘肅張掖張掖(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東北部萬佛山、邵陽新寧縣 崀山(位於湖南省西南部,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雲南麗江老君山;貴州赤水(中國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區,約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龍虎山、鷹潭、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海坎布拉;廣東仁化丹霞山、坪石鎮金雞嶺、南雄縣蒼石寨、平遠縣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重慶綦江的老瀛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丹霞地貌(湖南崀山)礫岩」。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岩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綉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評選

《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特輯(2005)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名稱與當時標注的所屬地分別如下:(標注雙市名的後者為縣級市)[6]
第1名:丹霞山(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
第2名: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第3名: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
第4名:龍虎山(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
第5名:資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的八角寨與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的崀山,實際上這兩處景觀基本在一起,因為均地處湘桂兩省交界處)
第6名:張掖丹霞地貌(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

4. 昆明市內有哪些景點

必去景點一:石林(shi lin)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螺峰山下,雲南大學正門對面。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卻很有特色。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
自明朝起的歷任雲南行政官員都曾在這里修亭建樓。由於垂柳和碧水構成其主要特色的緣故,本世紀初正式定名為翠湖。

它以「翠堤春曉」而聞名四方。人們稱之為「鑲嵌在昆明城裡的一顆綠寶石」。
園內,縱貫南北的阮堤(1834年雲貴總督阮元撥款所築),直通東西的唐堤(1919年由時任孫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國聯軍總司令的唐繼堯撥款所築),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

知識拓展:

昆明隸屬雲南省,享「 春城」之美譽,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連,西南與玉溪市、東南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西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東與曲靖市交界,

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也是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5.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具體地址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具體地址是石家莊市空港工業園區無繁路69號,郵編:專050700。醫學部校區位於石屬家莊市匯豐路18號,郵編:050091。

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原石家莊經濟學院華信學院)成立於2001年,是經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由河北地質大學(原石家莊經濟學院)按新機制、新模式創辦的獨立學院。

校園規劃佔地面積1350畝,其中一期工程佔地面積506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學院採用歐式建築風格,校園環境優雅,配備國內領先的教學、公寓等設施,辦學條件齊備,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具備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6. 探險家的故事200字

探險家的故事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麥哲倫出身於貴族家庭,1505年參加葡萄牙海軍去印度作戰。雖然葡萄牙在非洲東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戰勝利,從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勢力,也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了海上貿易控制點,但沒能控制馬六甲,其成就還欠完美。為此,1511年參加攻佔馬六甲之役。東方的財富經過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掌握了通往馬來西亞海域與港口的鑰匙。但還需要向香料群島、產生財富的摩鹿加群島探險。因此於1511年12月作一次偵察航行,到達班達島後,帶了一批香料於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隨軍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薩莫爾,因受傷成終身跛腳。1514年回國後兩次上奏國王要求晉級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絕。 1517年麥哲倫偕同宇宙學者法菜羅去西班牙,放棄葡萄牙國籍,轉為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服務。1518年出任遠征船隊隊長,前往為西班牙開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線。麥哲倫自信能發現一條從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峽。1519年9月20日船隊啟航,270名水手來自9個國家。9月26日到達特內里費島,10月3日繼續向巴西遠航;曾在幾內亞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聖奧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處(1里格約為5千米)。繞過卡布弗里烏之後,12月13日,船隊到達里約熱內盧灣。次年3月到達聖朱利安港。 在鎮壓了西班牙船長們發起的叛亂後,1520年8月24日離開聖利安港,船隊繼續南下,10月21日繞過維爾京角時,在南緯52度50分處進入他們要找的海峽(後以麥哲倫的名字命名)。到達淘峽西端,船隊只剩下3條船。10月28日進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風平浪靜,被稱為「太平洋」。船員們忍受著飢餓的折磨,藉助於秘魯洋流的推動,在麥哲倫無情的決定下,進行橫渡太平洋的偉大航行。 12月18日船隊從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見陸地,可能是土阿莫圖群島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經158度處穿過赤道,3月6日在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首次登陸,獲得99天以來第一次弄到的新鮮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進發。後在今菲律賓群島的馬薩瓦登陸,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個同盟者。在宿務島,使地方統治者及其官員們皈依天主教。不到兩個月之後,4月27日麥哲倫在麥克坦島上與當地人作戰時被殺。麥哲倫死後,只有兩條船到達摩鹿加,而只有「維多利亞」號於1522年9月由埃爾卡諾指揮回到西班牙。生還者還有另外17名歐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爾卡諾從太平洋繞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證明地球是圓的。 麥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143

7. 譚姓的歷史名人分別是干什麼的

譚夢生:[清]字覺庵,山東濰縣東關人。喜畫梅、蘭、竹、菊。《藝林小詠、濰縣志稿》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元:[明]吳(今江蘇蘇州)人。善山水,有溪亭消暑圖。《退齋心賞錄》

譚燧:[清]江蘇常熟人。工畫山水松石。《畫囊》

譚雲龍:[清]一名化龍,山東濰縣東關木工,幼失學而姿性靈敏,仿邑令鄭燮書、畫幾於亂真。又酷嗜金石,所著印譜若干卷,黃縣賈筠生相國為之序。曲阜桂馥,教授萊州時驚其畫神似鄭燮,因以子猶字之。與掖縣習雲升交最厚,每至掖,必主其家。《濰縣志稿》

譚紹隆:[清]字道興,江蘇常熟人。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武進士。工書,得圭峰碑筆意。《常熟縣志》

譚宗浚:[清](一八四六至一八八八)原名懋安,字叔俗,廣東南海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榜眼。授編修,官四川學使,雲南鹽茶道。工書,長詩文,熟於掌故。有遼史紀事本末、(www.yw11.com)希古堂詩文集。《益州書畫錄續編、增校清朝進士題名碑錄》

譚氏:[明](一六○六至一六四三)女。嘉興(今浙江嘉興)人。昌言第三女,宣府推官陸浚睿妻。工書法,兼善繪事。卒年三十八。《雅坪文稿》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為巡撫。譚嗣同不僅飽讀經書,而且遍歷南北各省,足跡踏至新疆、台灣諸地。游歷中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留連忘返倍加熱愛,對列強蹂躪奴役下的民眾災難倍感痛心疾首。面對滿目瘡痍日趨衰落的中華民族,他冥思苦索著挽救良策,終於從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中找到了變法圖強的道路,形成了變法維新思想。這一思想自中法戰爭萌芽,至中日甲午戰爭後迅速發展。

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1860年因破江南大營和攻克蘇杭有功,被封為慕王。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打敗英法聯軍、華爾洋槍隊,後又轉戰太倉、崑山,屢創敵軍。1863年在蘇州被叛徒刺死。

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台州(今浙江臨海)制服,練兵抗倭。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餘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夫吾:戰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譚峭:字景升,唐末五代道士,著名道教學者。泉州(今屬福建)人。幼而聰慧,博聞強記。及長辭家出遊,足跡遍及天下名山,後隨嵩山道士十餘年,得辟穀養氣之術。後入南嶽衡山修煉,煉丹成,又隱居青城山。

譚曉 :(生卒年不詳 )。字鏡川,明嘉靖時人。世居常熟湖鄉。該鄉因地勢低,常有澇患,鄉民多棄田業漁,荒蕪田畝以萬計。譚曉與兄譚照購回,鑿池養魚,圍圩植糧;地較高者廣種果樹;窪者種茭白菱芡。因悉心經營,地盡其利,家道日富,"窖而藏者以數萬計"。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數侵常熟,縣令王鐵募金築城,譚氏兄弟獨任4萬余金修固城防。時人稱為"譚半城"。後遇荒年,譚氏還散米賑飢,又斥資築東門至崑山界岸勝10萬余丈,建石橋18座,以利行人。譚曉歿後,邑人紀念他,曾建專詞,兄照並祀。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少孤。同治六年(1867)舉人。屢赴進士試不第。曾入福建學使徐樹藩幕。後署秀水縣教諭。又歷任安徽歙縣、全椒、合肥、宿松等縣知縣。後去官歸隱,銳意著述。晚年受張之洞邀請,主講經心書院,年余辭歸。

譚先哲:字光美,貴州平壩衛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舉人。累官司戶部郎中。時事利弊,多有陳疏,律已矜慎,不可少干以私,辭官還鄉後,以教書育人為已任。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孫可望破遵義,據貴陽,後清兵至遵義,可望西逃,連破城邑。譚先哲聞可望軍至,率眾走,保衛東長沖囤,避之,率家人南拜永曆皇帝,囤破,先哲及妻劉氏被執,不屈,雙雙被害。大清乾隆中賜謚烈愍。

譚湖:(1852—1922),字平波,俗稱譚老平,淇縣南大李庄人。20歲時,拜石奶奶廟辛老常為師,開始學醫。30歲左右獨立行醫,兼開葯鋪。後收徒弟五六人,善治從不收診費,售葯也很便宜,在群眾中享有盛譽。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鑫培:(公元1847年-公元1917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湖北武昌人。他藝名「小叫天」。擅長老生京戲,他善於革新,為京劇老生表演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影響極其深遠,有「伶界大王」的美譽。

譚人鳳:(公元1860年-公元1920年):同盟會元老,湖南隆回人。他積極參與同盟會的革命活動,對組織和推動長江流域革命,起有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後,又積極投身於討袁革命中。著有《石叟牌詞》。

譚平山:(公元1886年-公元1956年):廣東高明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1920年發起組織廣州共產主義小組,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流亡海外,後與鄧演達組織第三黨(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積極主張抗日,建國後曾任人大常委、民革副主席。

譚錫疇:(公元1892年-公元1952年):著名地質學家,河北吳橋人。他是我國第一批地質學家之一,在我國許多省區從事過最早的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尤其是山東白堊紀地層古生物調查(最早發現我國的恐龍化石)、四川西康地質礦產調查具有開創性意義。曾在北京大學、雲南大學等校任教,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地質人才。

譚天度:(公元1893年-公元1999年):廣東高明人。1920年參加革命,為廣州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之一,與譚平山、譚植棠(亦為廣東高明人)並稱「譚氏三傑」。參加了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期間參與創建並領導了東江抗日民主政權,解放戰爭期間在香港從事統戰工作。他是目前為止中共歷史上年齡(享年)最大的黨員。

譚冠三:(公元1908年-公元1985年):湖南耒陽人。1928年參加秋收起義,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譚廷襄: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清代官員,歷任直隸總督、刑部尚書等職。譚紹光: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將領。因在摧毀江南大營及攻克蘇杭的戰斗中有功,被封為慕王,後在蘇州被叛徒刺殺身亡。

姓譚的名人男性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 綽號「譚校長」,為已故足球名宿譚江柏之子,生於香港,籍貫廣東新會,是一位在大中華地區有影響力的流行歌手與電影演員。曾為失敗者樂隊成員,1973年任溫拿樂隊主音歌手,是於1970年代至現在的樂壇巨星,曾在1984至1987年度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上連續四屆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6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獲得「金針獎」。當被問及有關年齡問題時,他常自稱「年年皆為二十五歲」。譚詠麟擅長演唱浪漫情歌,代表作有《愛在深秋》、《愛的根源》等。2008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榮譽勛章。

譚盾:作曲家。湖南長沙人。1976年入湖南省京劇團任小提琴演奏員。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理論碩士學位。1983年獲國際韋柏室內樂作曲比賽二等獎。作品有交響樂《離騷》、弦樂四重奏《風雅頌》、《交響序曲第一號》等。

譚自烈:教授。四川墊江人。194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化學系。1947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研究員。1948年回國。曾任中央大學副教授、教授。1953年後,歷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長沙工學院教授,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系主任。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有機化學及高分子化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對有機聚碳烷和碳化硅纖維研究較深。

譚友夫: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師宣傳員、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抗大一分校教導員、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團政委。1943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1947年後,任晉冀魯豫軍區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戰軍旅政委、陝南軍區分區司令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邯鄲、淮海等戰役。1955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歷任副軍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後勤部部長,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譚錫疇:地質學家。直隸(今河北)吳橋人。1916年畢業於工商部地質研究所。後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系進修。回國後任職於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曾在山東蒙陰發現大量保存完整的恐龍、魚類等化石,確定當地地層時代為中生代的早白堊世,糾正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認為是二疊-石炭紀的錯誤。著有《山東淄川博山煤田地質》、《四川西康地質發育史》、《四川峨眉山地質》等。

譚佳星:2015年中國好聲音.汪峰,夢想班第2名..

譚敬:(1911~1991),字和庵(龢盦),廣東開平人。民國25年(1936年)上海復旦大學商科畢業。民國28年美國紐約大學研究院國際貿易系畢業。回國後,任華業信託公司、華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南信託銀行常務董事等職。民國37年赴香港,任香港華商總會理事。1950年經中央文化部鄭振鐸副部長去信動員,從香港回上海。1956年後任公私合營上海房產公司董事。1981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民革六、七屆中央監察委員、民革上海市七屆委員。

譚富:廣東人。譚星弟。初系廣東三合會成員。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屬下大將。1854年參加起事,圍攻韶州不克。次年夏,往湖南,尋至江西,加入太平軍。約於1857年後,隨翼王石達開獨立行動,自贛赴浙、閩、湘、桂。1860年1月,和譚星等脫離石達開東走,旋轉戰粵、湘、贛邊境,12月入閩,戰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與李世賢會合,隸其麾下。後隨軍戰於浙江,守嚴州。1862年為忠劬朝將。次年1月初,走浦江,後升天將。1864年春,為取糧進江西,戰於建昌,攻宜黃,尋封陪王,由贛至閩。1865年5月敗於永定劍灘,隨後入粵,守鎮平,8月叛降清朝,並更名德恩。

譚政:湖南湘鄉位於漣水(湘江的支流)河畔,湖南最早的書院就建立在這山清水秀的湘鄉。離湘鄉不遠處有一座風景優

譚千秋:男,中共黨員,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人。1978年3月,以優異成績考入湖

譚震林: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十年內戰時期,歷任湖南省茶陵縣工農兵政府主席,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中國工農紅

譚定良:譚定良,別號瀘水人。江西省安福縣人。江西省書協會員,安福縣美術書法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譚雪生:(1921.1—) 別名譚渡,廣東開平人。 擅長油畫。1946年畢業於國立藝專西畫系。 曾任華南文藝學院美

譚勇:(1918.8—) 號怯庵 ,廣東四會人。 擅長中國畫、美術教育。 早年參加嶺南畫派《民間畫會》。

譚百辛:(1930.12—)原名譚伯辛,廣東陽江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49年參軍,十四軍文化處美術創作。

譚興渠:(1929.11—)布依族, 貴州獨山人。 擅長現代彩墨畫、 扎染、蠟染藝術。 195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譚全昌:(1949.8—) 遼寧東港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現為吉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

譚紅:1981年畢業於四川美院附中,1985年畢業於四川美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1990年參加日本著名畫家。

譚根雄:(1956.2—)上海人。擅長油畫。198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系副

譚鑫培:(1847一1917):著名京劇藝術家,湖北江夏人。他在藝術 創造上成就卓著,為京劇老生表演藝術開拓了新的天地,影響極其深遠,有「伶界大王」的美譽。 譚派主要劇目有《定軍山》、《失空斬》、《珠簾寨》、《桑園會》、《擊鼓罵曹》、《四郎探母》、 《王佐斷臂》等。傳人有劉春喜、賈洪林、貴俊卿、余叔岩,兒子譚 小培,女婿王又宸,孫子譚富英等人。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鍾惺同為「竟 陵派」創始者。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著有《譚有夏 合集》

譚國玉:山東文登鋪集鎮東譚家口村人,生於哈爾濱,1949年07月參軍入伍,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保送入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留學蘇聯古比雪夫工程學院,獲副博士學位。(www.yw11.com)曾任總參工程兵部副部長、工程兵指揮學院院長,少將軍銜。

譚乃達:1938年6月生,男,漢族,吉林農安人;中共黨員,中將軍銜。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十五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譚輔烈:(1903-1982)男,國民黨陸軍中將。江蘇高郵樊川人(現揚州江都樊川人)。黃埔一期。

譚仲池:漢族,1949年10月出生,197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瀏陽人,曾任長沙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

譚棲偉:男,土家族,1954年8月生,重慶石柱人,重慶市委黨校研究生,1973年3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移民工委書記(兼),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務。

譚耀宗:1949年12月出生於香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民建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主席。

譚躍進:少將 出生於1958年02月;男;研究生學歷;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院長、專業技術少將、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軍事裝備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譚仕祿:男(1944.04---)少將軍銜,也有些資料稱作「譚世祿」,重慶萬州區沙坪壩人,中共黨員,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1991年06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譚知耕:河南新縣人。1929年參加光山縣農民赤衛軍。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四軍連指導員、第三十一軍軍部參謀。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譚富吉:(1934—)海軍少將,湖南湘鄉人。曾任海軍廣州基地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85年08至1990年06月任海軍廣州艦艇學院政治委員。1988年0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銜。

姓譚的名人女性

姓譚的名人,譚姓名人
譚晶:女,中共黨員,著名的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1998 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隨即考入總政歌舞團,現為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山西省青聯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www.yw11.com)第十九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2006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研究生班,成為我國第一個通俗唱法碩士學位獲得者;2009年5月入黨,現在讀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博士研究生。

譚維維:(Sitar tan)是內地知名女歌手,2006年《超級女聲》全國亞軍。2010年,以一首備受爭議的《譚某某》讓世人驚艷,其歌詞犀利且個性,譚維維表示這次真正做了一次自己想要的音樂,維維表示其歌詞完全是自嘲之前的自己,自稱自己現在是「搖滾憤青」份子,現在的音樂多了獨立感完全屬於自己想法的表示!

8. 愛國英雄事跡

\錢學森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1955年10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關懷下,他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社會主義祖國,並於1958年10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盡管當時人力、物力等條件很差,但他以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與忠誠,滿腔熱情地投入我國國防尖端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卓越貢獻。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軍委的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9年為獎勵他的突出功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他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鄧亞萍鄧亞萍鄧亞萍鄧亞萍 中國乒乓球名將。雖然身高僅1米50左右,但訓練作風頑強,比賽敢於拼搏,16歲就奪得世界冠軍。前後參加兩屆奧運會,均囊括女子單打和女子雙打冠軍,另外她還在世乒賽、世界盃乒乓球單打、雙打和團體賽上奪得14枚金牌。世界冠軍總數達到18個。這個紀錄保持了9年,直至去年才被王楠打破。 李四光李四光李四光李四光 說到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和地質科學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李四光出生於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雙重壓迫而處於內憂外患、災難深重的年代。為了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李四光東渡日本、遠去英國求學。求學歸來後,他拒絕外國高薪聘請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當時,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正處於襁褓時期,迫切需要培養大量的專門人才。李四光來到北京大學,協助蔡元培校長教書育人,他一面講授地質學,一面從事科學研究,在此期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地質科學專門人才。他在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領域所做的工作,為相關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 礎。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鄧世昌鄧世昌鄧世昌鄧世昌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