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質局日照勘察院
㈠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下屬單位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濟南)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煙台)
山東回省第四地質礦產勘答查院(濰坊)
山東省第五地質礦產勘查院(泰安)
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招遠、威海)
山東省第七地質礦產勘查院(臨沂)
山東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院(日照)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濟南)
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德州)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兗州)
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
青島地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省地質探礦機械廠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省魯地礦業有限公司
山東魯地礦業投資有限公司
山東地礦地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山東地礦新能源有限公司(濟南)
㈡ 山東省地勘局個地質大隊都在哪幾個城市
山東省來地勘局第一地質大隊 濟南源
山東省地勘局第二地質大隊 濟寧
山東省地勘局第三地質大隊 煙台
山東省地勘局第四地質大隊 濰坊
山東省地勘局第五地質大隊 泰安
山東省地勘局第六地質大隊 煙台招遠
山東省地勘局第七地質大隊 臨沂
山東省地勘局第八地質大隊 日照
山東省魯北地質工程勘查院(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德州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查院(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濟寧兗州
青島地質工程勘查院 青島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查院 濟南
山東省地質測繪院 濟南
山東省物化探勘查院 濟南
㈢ 中冶山東局地質勘察院濟南勘察院怎樣
中冶山東局地質勘察院濟南勘察院總體還可以。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始建於1953年,隸屬於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是從事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研究與服務的事業單位。山東局下設6個地質大隊,3個地質勘查院,11個控股公司和1個技師學院,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50餘人。多年來,山東局以地礦主業為龍頭,形成了固體礦產地質勘查、開發、研究與服務,地質災害評估、勘查、設計與治理,地理信息技術研究、應用與軟體開發,工程勘察與基礎施工,技術教育與培訓,電腦銷售服務與系統集成,汽車銷售與服務等多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年生產能力逾40億元,先後發現和勘查礦種23種之多,提交各類地質、物化探報告900多份。發現並勘探了金嶺鐵礦、萊蕪鐵礦、招遠玲瓏金礦、東風金礦、舊店金礦、望兒山金礦、南墅石墨礦、淄博耐火粘土礦等一大批重要礦產地,探明礦山建設資源地60餘處,已建成投產的礦山45處;探明鐵礦儲量8.45億噸(其中富鐵礦5.65億噸);探明鋁土礦儲量6222萬噸,佔全省總量的100%;探明耐火粘土儲量15452萬噸,佔全省探明資源量的85%;提交黃金資源量550餘噸;探明銅47.37萬噸、銀994噸、鉛鋅64萬噸、煤7億噸,鈷877噸、長石70萬噸、鋯英石48萬噸、水泥用石灰石1.8億噸,為國家礦產資源開發和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㈣ 山東省地質局八零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和第一地質大隊比怎麼樣,在濟南的這些地礦單位哪個好些呢。
801隊和一隊同屬省地礦局,801隊原為專業水文地質大隊,隨著市場經濟的需要,目前在業務專上和其它屬地礦單位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一隊由原綜合一大隊的部分技術人員遷往濟南,成為一大隊,留在泰安的時稱第九地質隊,現為五隊。一隊綜合業務較全面,801在水文地質方面更專業些,但總體來說,由於兩單位地處省城,離局也近,單位效益都不錯。
㈤ 山東省地礦局大地質工作實踐與展望
伊丕厚
(山東省地礦局,濟南250013)
作者簡介:伊丕厚(1955—),男,碩士,研究員,現任山東省地礦局副局長。
1 大地質工作的內涵
1.1 大地質工作的戰略思路
所謂大地質,是相對於傳統的按照國家計劃進行的單純的地質勘查找礦工作而言的,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資源環境的制約作用凸現,地質工作的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管理體制的屬地化,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經營的企業化等客觀條件下形成的。它要求地質工作必須突破原來的被動局面,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中,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說到底,大地質戰略,就是主動服務的戰略。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重大轉型,資源的瓶頸作用和環境的制約日益明顯;國家安全與公共安全面臨重大挑戰,重大自然災害、突發特大公共事件時有發生,因此,地質工作必須走在應對這些問題的前沿,才能體現其價值,地質工作的內容不斷向生態環境地質、城市地質、災害地質、海洋地質、農業地質等領域擴展,解決國家、區域、地方等不同層次的經濟社會問題。
1.2 大地質戰略基本布局及成效
從全國的情況看,以國土資源部為統領、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為核心、以各區域地質調查所(中心)為支撐的國家地質工作的框架初步形成,以地質大調查為中心的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對整體地質工作的導向作用顯著。一批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環境地質、海洋地質項目,取得了積極成效,如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省開展的區域多目標農業地球化學調查項目;北京、濟南、南京等重點城市開展的立體化綜合城市地質調查項目;環渤海經濟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三江平原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華北地下水資源調查等。
以各省屬地化的地勘單位為主,立足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發揮地質勘查主力軍的作用,緊緊圍繞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提供資源保障的基礎上,著力為一批重大工程決策、重點建設項目做好地質先行工作,拓寬了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以山東省為例,2004年山東省地礦局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經營收入首次超過1億元大關,達到1.0756億元,同比增長83.7%。其中,地熱調查、論證及地熱井施工,收入3000多萬元;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32項,收入1500餘萬元;供水水文地質勘查及水井施工收入3500餘萬元,環境地質調查及其他收入2500萬元。此外,全年探明地下水供水水源地6處,提交地下水允許開采資源量21×104m3/d,提交地熱田4處,提交地熱水可采資源量 20×104m3/d。完成環境地質調查面積 25000km2,完成農業地質調查面積12000km2。
2 取得的初步進展
近年來,大地質工作在理論方面的探討不斷深入,實踐上也卓有成效。以山東地礦局為例,屬地化管理以來,部署實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大地質工作的地質勘查項目,取得了較好成效。
2.1 城市地質勘查
完成了山東省濟南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日照市奎山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調查等城市地質勘查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基本查清了所在城市的資源及地質環境條件,為城市發展規劃提供了地學依據。其中,《山東省濟南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報告》是全國第一個城市多參數立體化綜合地質調查成果,濟南電視台、《濟南日報》、《濟南時報》、《齊魯晚報》等30多家新聞媒體對調查成果進行了系列報導,在濟南市和省內外影響較大,許多企事業單位和濟南市民就此提高了對防範地質災害和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已有6家建設單位就地基安全、地質災害防治和泉水保護等問題向山東省地礦局進行了咨詢。
2.2 環境地質調查
完成了山東省巨野煤田開發前環境地質背景調查、黃河三角洲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的環境地質問題調查評價等環境地質勘查項目。其中,《山東省巨野特大型煤田開發前環境地質背景調查報告》在對現狀煤田區生態環境地質背景調查的基礎上,對煤田開發後引發的諸如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進行了定量預測,並提出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防治對策。該成果對於煤田區的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大眾日報》曾頭版對該成果進行了報導,社會效益顯著。
2.3 海洋地質調查
開展了黃河三角洲海岸侵蝕與岸坡穩定性災害防治勘查等海洋地質勘查項目。《黃河三角洲海岸侵蝕與岸坡穩定性災害防治報告》運用長達近30年的系列遙感數據對黃河三角洲的淤積和侵蝕進行了定量研究。結果顯示,1996~2004年間造陸面積出現負增長,陸地面積蝕退60.64km2,平均每年蝕退面積7.58km2,入海沙量小於每年2.78×108t時,黃河三角洲處於侵蝕狀態。上述結論將對黃河調水調沙工程及黃河三角洲海岸帶保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新華社、《中國日報》(英文版)等10餘家新聞媒體對本成果進行了系列報導。
2.4 地下水水源地勘查
在勘查難度逐年增大的基礎上,山東省地礦局水工環地質工作者依靠先進的理論技術方法,繼續保持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主力軍位置,為國家及山東省大型企業里能集團、兗礦集團等找到了理想的大型地下水供水源地。同時,也為地方缺水城鎮居民供水找到了理想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在嘉祥地區發現了我國極其罕見的岩溶水富水地段,單井單位涌水量達3.3×104m3/(d·m),現已建成4.5×104m3/d的集中供水水源地,解決了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山東里能集團煤炭地下氣化發電示範工程(總裝機容量2.1×106kW)的供水問題,同時結束了當地10萬群眾飲用高氟淺層地下水的歷史,為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在貧水的平陰縣低山、丘陵區,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尋找到能夠集中供水的中型水源地——前寨-凌庄水源地,並成功打出了4眼優質高產水井,初步試驗出水量高達1.2×104m3/d,解決了平陰縣城區13萬居民生活飲用水源問題,改變了長期以來黃河水是平陰縣城區居民唯一生活飲用水水源的局面,提高了居民生活用水質量,為平陰縣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2.5 地熱地質勘查
實施了濟南北部地熱田地熱資源勘查評價、臨沂市地熱地質勘查、日照市地熱地質勘查、遙牆機場地熱資源調查、魯西經濟區(黃河以南)地熱資源綜合調查、山東省臨沂市蒙山地熱普查、山東省定陶縣地熱地質普查、山東省曹縣城區地熱普查等地熱項目21項,合同金額1270萬元;在東營、濱州、惠民、陵縣等地施工地熱井13 眼,合同金額1550萬元。其中濟南北部地熱田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在基本查明地熱地質條件的基礎上,計算評價可利用地熱資源量3.652×1018J,摺合標准煤1.247×108t、電能1158MW,達到大型地熱田規模;計算評價地熱水可采資源量7.9×104t/d,可以布置地熱井39眼。
2.6 農業地質調查
開展了嘉祥縣、沂南縣等農業地質勘查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為名特優農產品的種植區劃提供了地下水及土壤背景條件。
2.7 地質災害勘查及防治
目前,局屬單位有地質災害防治勘查甲級資質的3家、乙級資質的6家,在山東省17個地市都開展了這項工作。據統計,全年共完成「棗庄至臨沂高速公路」、「國電博興超超臨界大型發電廠」、「大唐東營超超臨界大型發電廠」、「鄒平職業學院」、「濟南市奧體中心」等國家和省級大中型重點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73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建設項目免遭地質災害危害和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山東省的經濟建設與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開展了濟南市東部產業帶及周邊地區環境地質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調查,青島市浮山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青島、泰安、臨沂、棗庄、菏澤、威海等地市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為山東省建設項目的防災減災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山東省首次開展了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新建、改擴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取得突破進展,完成萊州、泰安、濟南、棗庄、臨沂等地金礦、石灰岩礦、鐵礦、煤礦礦山環境評價項目200餘項,為山東省礦山地質環境的恢復與治理創造了條件。
2.8 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
各市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站繼續開展了全省范圍的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工作,所提供的監測資料和監測報告為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供了主要的地下水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地質災害防治依據。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發布的山東省地下水水情及地質災害通報、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等正是基於17個市地下水及地質環境監測站提供的地下水及地質環境長期監測資料。
2.9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
開拓實施了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包括兗煤菏澤能化有限公司巨野煤田萬福礦井及選煤廠水資源論證、山東巨野新汶礦業集團龍固礦井水資源論證、兗礦菏澤能化有限公司2×106t/d及2×105t/d甲醇工程水資源論證等,所提出的供水方案為這些項目的立項建設奠定了必須的水源條件。
3 大地質工作展望
經過地質工作者50年來的辛勤勞動,山東省地質勘查工作程度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基礎性地質調查及淺部的地質勘查工作已基本結束,下一步工作的目標是深化實施支撐山東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以「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生態地質環境支持工程和走出去戰略」(「兩工程一戰略」)為中心的大地質工作。結合山東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展望山東省的大地質工作,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環境地質綜合調查
開展山東省新一輪1∶50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調查,更新區域水工環地質圖系。開展1∶10萬重點生態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地質環境調查,包括「兩湖(東平湖、南四湖)一河(黃河)」、高速公路兩側、黃河三角洲等地區,面積16000km2。開展1∶25萬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綜合調查,包括魯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調查,面積45000km2;魯中南地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綜合調查,面積50000km2;山東省平原地區地下水污染與脆弱性調查評價,面積65000km2。
3.2 地質災害調查
加強重點地區突發性、緩變性地質災害調查,突出地面沉降等區域性地質災害和礦區、風景名勝區突發性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繼續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做好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10萬地質災害調查:包括全省平原區地面沉降專題調查,重點工作區為德州、濱州、東營、菏澤、濟寧等城市,面積約25000km2;泰安、棗庄、臨沂等城市岩溶塌陷防治調查,面積約6000km2。
1∶10萬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包括章丘、兗州、滕州、膠州市等49個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面積約40000km2。
1∶5萬典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調查評價:包括肥城煤礦區、濟寧-兗州煤礦區、招遠北部金礦區、平邑石膏礦區、巨野煤礦區、濟南北部煤礦區等,面積約5000km2。
1∶5萬重大建設項目地質環境影響調查評價:包括海陽、乳山、榮成等核電站和石油儲備基地項目及青島、濟南等城市建設項目等。
3.3 海洋地質調查
通過近海與海岸帶資源及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重點查明海岸帶演化規律、港口城市區域穩定性條件、沿海濕地資源特徵、海(咸)水入侵等海岸帶生態環境地質問題。
開展1∶25萬沿海海岸帶海洋地質調查,調查區分為黃河三角洲海岸帶、萊州灣南岸海岸帶、煙台-威海海岸帶、環膠州灣海岸帶、膠南至日照海岸帶五部分,面積約33000km2;開展1∶5萬重點港口規劃海洋地質綜合調查評價,包括東營、煙台、威海、日照等,面積約10000km2。
3.4 城市地質調查
重點對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都市圈、魯南城市帶等進行城市地質綜合調查。主要解決山東省大城市(群)發展、擴張面臨的環境工程地質穩定性、水環境、地質災害和其他環境地質問題及水源地供水安全等。
開展1∶5萬城市地質綜合調查評價及1∶2.5萬城市供水水源地安全性勘查。主要調查區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濰坊、煙台、威海、濟寧、東營、日照九市城區及影響圈,面積約9000km2。分析全省17個地級以上城市附近的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資源潛力,建立城市應急後備供水水源地,提高飲用水安全保證程度,構建水資源戰略儲備及保障體系。
3.5 農業生態環境地質調查
以縣域為單元,開展山東省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生態地質調查評價。重點查明規劃區的農業地質背景和生態環境地質問題。
規劃調查區包括:膠東半島水果-綠茶基地、魯中南小雜糧-調味品基地、魯西北-黃河三角洲進京蔬菜基地、魯西南-南四湖冬小麥基地和魯北麥棉基地,規劃調查區總面積約33000km2。
3.6 地質環境監測
地質環境長期監測:繼續開展山東省17地市地下水、地熱、礦泉水水位、水質、水量和水溫長期監測。
專項地質環境問題監測:監測的重點為重點城市和經濟開發區、重要旅遊區、重大建設工程和主要礦區。重點規劃監測區有:地面沉降監測區,包括濟寧、德州、菏澤、濱州等城市,面積約2000km2;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區,包括濟寧-巨野採煤沉陷區,萊州-招遠、煙台-牟平金礦塌陷區等,面積約3000km2;岩溶塌陷監測區,包括泰安-萊蕪盆地,臨沂-棗庄斷陷盆地,面積約3500km2;海水入侵監測區,包括萊州灣、膠州灣,面積約1500km2。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監測:針對山東省礦山生態環境特點,重點開展煤炭、鐵礦、金礦等礦區地質環境監測和預測預報,主要油氣開發基地落地油污染調查與水土監測,煤、金礦山礦渣與尾礦堆放對水環境的影響監測等,為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提供基礎依據。
4 措施建議
4.1 充分認識大地質工作在山東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大地質工作在山東省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好大地質工作對樹立地勘部門在政府與社會中的良好形象亦十分重要。因此,應加強對大地質工作的組織領導,並在體制、隊伍結構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合力,建設一支作風硬、人才多、技術精、裝備良的大地質勘查隊伍。
4.2 利用多元化渠道,加大大地質勘查資金投入
發揮國家、省、地方政府和企業等多個方面的積極性,加大對大地質工作的投入。在盡可能多地爭取國家投入的基礎上,通過省財政資金、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專門地質勘查基金及企業等多個渠道爭取資金。
4.3 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大地質勘查新突破
根據大地質勘查工作的特點和山東省的實際情況,近期要建立和完善對地觀測、信息、地面和地下探測、地質災害監測與治理四大技術體系,加速高科技人才的培養,爭取出現一批具有省域特點的大地質新理論,使山東省大地質科學技術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地勘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做出更大的貢獻。
㈥ 2020山東省煤田地質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22人怎麼報名
1、報名
報名方式:應聘人員進行網上報名。
報名時間:面向博士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招聘的崗位為長期招聘崗位,自簡章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後,根據崗位報名情況,不定期啟動面試、考察、體檢程序,崗位招滿即止,未招滿的崗位報名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其他崗位報名時間:2020年10月26日—10月30日
應聘人員嚴格按照崗位條件要求,如實、准確完整填寫個人信息,在規定時間內將個人報名材料以壓縮包形式發送至報名指定郵箱,電子郵件名稱的主題詞格式為:應聘單位+應聘崗位名稱+姓名+專業,單份材料的命名格式為:姓名+材料名稱。每人限報一個崗位,兼報者取消應聘資格。
省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省煤田地質局第三勘探隊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省煤田地質局第四勘探隊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省煤田地質局第五勘探隊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省煤田地質規劃勘察研究院報名郵箱:[email protected]
報名材料包括(均為掃描件):(1)身份證;(2)在職人員應聘的,需提交有用人許可權部門或單位出具的同意應聘介紹信原件(對按時出具該介紹信確有困難的在職人員,可在考察或體檢時提供);(3)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學位證書、職稱證書;海外留學人員應提供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等;(4)有本人手寫簽名的《省煤田地質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報名登記表》(附件2);(5)1寸近期同底版免冠照片(JPG格式)。
報名結束後,對應聘人數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招聘崗位,計劃招聘1人的,取消招聘崗位;計劃招聘2人以上的,按規定比例相應核減招聘人數。核減和取消招聘計劃的情況,在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網站(http://mtdzj.shandong.gov.cn)予以公布。
2020年山東省煤田地質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22人簡章
㈦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原801水文地質隊)怎麼樣
地礦工程勘察院隸屬山東省地礦局,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為其主業,在山東地版礦系統總體權屬前列。山東地礦局下屬地質隊目前實行績效+崗位工資,待遇如何要看你的貢獻大小,拋開貢獻談待遇基本上沒有什麼參考;單位水工環類項目多,新人鍛煉機會多,相應野外時間可能多,但地質工作是離不開野外一線實踐的;至於和其它單位對比,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六隊、一隊屬綜合性地勘單位,地質找礦為主,801是專業水文隊,不過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目前區分並不明顯,根據你所學專業,去801還是比較對口的,對你以後的專業發展也比較有利!
㈧ 麻煩問一下,山東省地礦局第四地質礦產勘察院的具體待遇怎麼樣,和冶金山東局的正元地質勘察院相比呢
正元是濟南的,勘察是綜合甲,四院只是勘察甲,在濰坊和半島作業多,感覺還是正元要好一些,正元現在是企業,四院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還是看個人意願
㈨ 山東省地礦局第四地質礦產勘察院怎麼樣,我是濰坊人,礦普的研究生。想離家近一點工作。跪求。
工資待遇不錯,在山東省內算是工資很高的地礦單位了。四院以找礦為主,出野外次數較多,具體看你所在實體部門了,搞礦產勘查的出野外時間很長,一年至少要有半年多在外面,不過拿錢也會很多,畢竟去很偏遠的地方,野外補助是很高的。
㈩ 請問山東省地礦局物化勘察院、那幾個地質隊,還有煤田地質局的幾個地質隊哪個單位薪酬比較好
地礦局物化探院,第一地質勘察院,第五地質勘察院,第四地質勘察院都不錯,地調院也不錯。地震局不好進。要是本科生,能進去就不錯了,別老想待遇之類的,地質類的待遇不會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