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武漢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有誰

武漢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有誰

發布時間: 2021-02-15 21:09:06

㈠ 武漢經濟管理專修學院的學院領導

學校創始人(法人)歐陽桔,高級會計師,民革黨員,1934年出生於湖南,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任武漢經濟管理專修學院校長,武漢成人教育協會理事,湖北會計學會理事,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員。

㈡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長:謝丹陽 黨委書記:徐業勤黨委副書記:鄭先公 朱劍平常務副院長:李燕萍副院長:葉永剛 曾國安 王永海 李繼龍 王先甲

㈢ 嚴良的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嚴良,男,1961年10月出生,湖北省大悟人。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3年7月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地質經濟管理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9月至1985年7月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進修學習; 1996年7月於華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1999年赴加拿大多所著名大學訪問交流; 2002年12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資源學院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院學位委員會主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市社科院兼職研究員,中國地礦經濟研究會青年分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技術經濟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市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工業工程與管理》理事。主要從事管理科學、市場營銷、資源管理工程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近年來他已獨立和合作出版教材、著作、譯著7部,已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曾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湖北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指導的研究生已有20餘人畢業,目前正指導的在讀博士生、碩士生17人(含留學生1人)。嚴良教授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且行之有效的「嚴+良」式風格,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分學位委員會主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位委員會委員
湖北省青年社會科學研究會會員
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湖北省技術經濟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理事
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武漢市社科院兼職研究員
中國地礦經濟研究會青年分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技術經濟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武漢市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
《工業工程與管理》理事 擔任課程:
本科生:《企業管理與技術經濟,《地質經濟管理概論》《市場營銷學》
研究生:《市場營銷學》
教學效果及獲獎情況:
1、由於教學態度嚴謹,教學效果良好,曾獲得「校級優秀教師」 、「校十大最受歡迎的老師」、「優秀指導教師」、「五好青年教(職)工」等稱號。
2、在教學中銳意改革與創新, 《市場營銷學 》教學中採用案例法教學,1/2英語授課,反映良好。 1、主持教學研究項目《中國地質大學地質類學科與文管學科交叉協進模式研究》,已按時完成,並獲得「優秀獎」。
2、主持教學研究項目《地學類碩士點與管理工程碩士點交叉協進模式》(研究生院立)。
3、參加地礦部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理工科院校實施藝術教育的作用及途徑研究 》。
4、參加全國95規劃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關於對民辦學校行政和師資隊伍管理過程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5、負責校211重點學科 《工商管理》的建設項目,為負責人。
6、參與校級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工商管理專業系列課程體系研究》。 中國地質大學人文與管理學科同地質學科交叉協進的必要性、可行性探討 《人文與管理》(1997年第6期,第一作者)
中國地質大學人文與管理學科地質學科交叉協進的途徑 《人文與管理》(1998年第8期,第一作者) 人文與管理學科同地質學科交叉協進若干問題的思考 《現代高等教育》(1998年第1期,第一作者) 案例教學法及其在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現代高等教育》(1999年第2-3期,第二作者) 文管學科科研在地學類院校發展中的思考 《中國科教論文選(一) 》(第二作者) 新制二級學院是我校管理學科發展國際化的突破口 《21世紀學科建設論文集》中地大出版社2000年5月 創新與實踐——高校教學與行政管理改革論叢 副主編,中地大出版社1999年10月 提高畢業論文質量之我見 第二作者 現代高教研究 2000.3 我校工商管理學科建設的現狀及對策 第一作者《走近21世紀》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2.12 公開出版:
1、《現代企業管理基礎》 (主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2、《地勘單位經營管理學》 (第二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0年)
3、《管理學案例》 (副主編,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4、《商務營銷學》 (主譯 中信出版社)
校內出版:
1、《地質經濟管理概論》( 1990年)
2、《現代企業經濟管理》( 1995年)
3、《管理專業英語》( 1998年)
4、《管理學原理案例》( 1998年)
5、《現代企業制度概論》( 1997年) 企業營銷管理(譯著)中信出版社
現代企業管理基礎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現代市場營銷策劃——原理、理論與應用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第二)
現代市場營銷策劃——案例及點評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第二)
西部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路徑選擇研究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1(中文核心期刊)
西部大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建議初探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9(中文核心期刊) 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路徑選擇研究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12(中文核心期刊) 國內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對比 《國土資源》2002.2 論企業產權及其明晰標准 《科技進步與對策》 1999.7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西部概念及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淺議 《2002資源環境經濟論壇》
個性---品牌的生命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1999年6月22日,理論探索版)
論品牌經理制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0年第7期)(全國科技期刊一等獎中文核心期刊)品牌延伸的風險及其對策 《海南經濟報》( 2000.5.30)我國網路營銷的限制因素及可行性分析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年第10期)(中文核心期刊)國有企業產權關系明晰模式初探 《廣東金融》(1997年第4期) 抓大放小企業改革戰略淺議 《跨世紀的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劉少奇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觀及其對中國社會經濟的影響 《面向21世紀中國思想政治建設研究》(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高科技產業與風險投資(上)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1999年5月18日 )(理論探索版)
高科技產業與風險投資(下)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1999年5月25日)(理論探索版)國有企業產權明晰若干問題研究 《科技進步與對策》(1999年第7期)談增殖稅納稅申報中非正常零申報的成因分析及對策 《人文與管理》(1999年10月) 27、開征遺產稅為期不遠 《湖北財稅》(2000年第1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探索及啟示 《社會主義研究》(2000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 關於我國環保產業建設與發展的思索 《長江建設》(2000年第3期)(建設部優秀期刊) 論礦產資源產權及其明晰的意義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 我國高新區管理模式現狀與對策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高校興辦產業的意義及作用探討——中國地質大學校辦產業現狀分析《人文與管理 》(2000年第1期)試論企業形象與企業家形象的配合 《經濟論壇》( 2000年第22期) (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
淺析西部大開發中的若干問題 《2000年資源環境經濟論壇》
淺析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高科技與產業化》2002.1
我國資源型企業資源效率管理行為分析及政策建議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謝雄標,嚴良,程勝 2008,(1)
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統計與決策 嚴良 2008 20-186西部資源產業可持續發展淺析 管理學報 嚴良 2008 5-692 經濟發展與西部資源開發科技合作研究 統計與決策 嚴良 2008 1-111 西部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的博弈分析 煤炭經濟研究 嚴良 2008 1-51論西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中觀管理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嚴良 2008 6-10

㈣ 求 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碩士生導師名單

我們學校經管院的網站里有
http://ems.whu.e.cn/about/jszy.asp

博士生導師信息
國際貿易:周茂榮 陳繼勇 張彬 張建清

碩士生導師信息
政治經濟學:張秀生 曾國安 譚仁傑 邱力生 程承坪 甘德安

經濟思想史:顏鵬飛 王元璋 嚴清華 郭笑撰

經濟史:石瑩

西方經濟學:郭熙保 鄒薇 馬穎 莊子銀 葉初生 文建東 喬洪武 陳忠斌

世界經濟:周茂榮 陳繼勇 張彬 黃兆銀 馬紅霞 申皓 李卓 胡方 齊紹洲 林玲 尹顯萍 塗志勇 陳虹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成德寧 鍾水映

區域經濟學:伍新木 吳傳清

財政學:吳俊培 盧洪友 王德祥 王德高 劉窮志

產業經濟學:簡新華 劉傳江 楊艷琳 張平 程保平

金融學(金融方向):黃憲 江春 葉永剛 何國華 孫續元 劉思躍 盧漢林 潘敏 肖衛國 趙何敏 胡昌生 胡志強 韓國文 江晴 張東祥 高小紅 熊和平
金融學(保險方向):魏華林 胡炳志 田玲 李瓊
金融學(數理金融):鄒恆甫 龔六堂 張定勝

數量經濟學(數量經濟):何耀 童光榮 王祖祥
數量經濟學(數理經濟):龔六堂 張定勝

國際貿易學:周茂榮 陳繼勇 張建清 黃兆銀 申皓 胡方 齊紹洲 林玲 尹顯萍

金融工程:黃憲 江春 葉永剛 何國華 孫續元 劉思躍 盧漢林 潘敏 肖衛國 趙何敏 胡昌生 胡志強 韓國文 江晴 張東祥 高小紅

國民經濟學:游士兵

會計學:廖洪 王永海 歐陽電平 唐建新 余玉苗 謝獲寶 鄭春美 陳昭方 余國傑 冉秋紅 盧雁影
王合喜 秦永和 李淑萍 范明 郭均英

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方向):譚力文 吳先明 梁文潮 潘旵 海峰 袁澤沛 夏清華 張光明 方愛華 劉明霞 文風 劉躍斌 王林昌 余艷琴 余建年 陳立敏 嚴若森
(市場營銷方向):汪濤 黃敏學 黃靜 張廣玲 王長征 李曉 吳思
(人力資源方向):關培蘭 李燕萍 張焱 李錫元 胡建林 葉曉倩

旅遊管理:張薇 熊元斌 譚白英 桑祖南 齊子鵬 吳恆 張軍

管理科學與工程:趙修衛 龍子泉 姬曉輝 徐莉 黃本笑 柳瑞禹 張雪平 劉躍前 范如國 鄭君君
賴一飛 陸菊春 程鴻群 方德斌 卓四清

技術經濟及管理:徐緒松 劉偉 李北平 鄒輝霞 王學軍

㈤ 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的院系領導

院長: 鄧明然來 教授、博士生導師
院黨委自書記: 高維義 副教授
副院長: 刁兆峰 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 程國平 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院長: 石友蓉 教授
副院長: 葉建木 教授、博士生導師
院黨委副書記 張泉樂 副教授
副院長: 宋英華教授、博士生導師
管理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雲俊 教授、博士生導師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主任: 王 虎 教授、博士生導師
工商管理系主任: 白 玉 教授
市場營銷系主任: 劉明菲 教授
財務管理系主任: 徐鳳菊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會計學系主任: 胡華夏 教授
技術經濟與公共管理系主任: 楊 青 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 孫澤厚 教授 博士生導師

㈥ 現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是誰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現任院長是謝丹陽教授。
謝丹陽,男,安徽省祁門內縣人,1983年畢業容於武漢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92年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3-1985年間,留校作為助教任職武漢大學數學系,1991-1994年間,作為助理教授任職於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1993-1998年,任香港科技大學助理教授,1998年晉升副教授,獲終身教職。2000-2004年間先後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學家。2004年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偉倫高級研究員,2006年至今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 2007-2010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任香港科技大學瑞安經管中心主任。2013年6月被任命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㈦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信息工程學院的學院領導

學院領導 姓 名 任 職 職 責 謝 忠 院 長 負責學院行政全面工作版 黃 菊 黨委書記 負責學院黨建權和人事工作 羅忠文 副院長 負責學院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工作 劉修國 副院長 負責學院本科教學、財務管理工作 胡友健 副院長 負責科研、學科建設工作 周順平 副院長 負責實驗室建設,工程中心、辦公室管理工作 許德華 黨委副書記 負責學院學生黨建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

㈧ 地質大學出過什麼傑出人士或名人

楊遵儀教授(1908.10— ),男,廣東揭陽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1939年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著名的古生物學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系,1939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地質學特別是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執教於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地質學院。歷任中山大學地質系主任兼兩廣地質調查所所長,北京地質學院副總務長,專修科主任,水文系、石油系、地質測量及找礦系、地質系主任;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古生物學報》的編委,《地質學報》、《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的副主編和《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of China》 的主編;九三學社中央顧問;美洲地質學會終身榮譽會員,美國耶魯大學Sigmay Xi榮譽會員;國際地科聯地層委員會岡瓦納地層分會委員。

主編了《古生物學教程》、《古生物學》和《古生物地史學》教材。其中1980年與郝詒純教授合作再次主編的《古生物學教程》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與程裕淇、王鴻禎教授合著的《The Geology of China》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外學者四人合編的《Permo——Triass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Tethys》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環太平洋事件及其全球對比》(英文)先後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還著有《貴州中部中、上三疊統腕足類》;合著《南祁連山三疊系》(1983)、《華南二疊—三疊系界線地層及生物群》(1987)、《桃李滿天下》(1993)等9部專著和60餘篇論文。

80年代初與殷鴻福、張克信、吳順寶等合作研究《全球二疊-三疊系界限層型(GSSP)浙江省眉山剖面》去年被定為國際「金錘子」獲2001年國內科技十大新聞。

參加編著的《中國地層概論》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主持的《南祁連山的三疊系》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華南二疊—三疊系界線地層及生物群》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1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獲第五屆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同年還獲得何梁何力科技進步獎。被錄入《中國科學家傳記大詞典》和《中國科技名人錄》。
王鴻禎教授(1916.11— ),男,山東蒼山人,中共黨員,1950年2月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著名的地質學家和地質教育家。193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地質系,1947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秘書長、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武漢地質學院院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科聯地質科學史委員會副主席、第六屆全國人民政協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民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地質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地質學會及中國古生物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民主促進會顧問。

研究領域包括古生物學、地層學、古地理學、前寒武紀地質學、大地構造學和地質學史。在地層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建立了四射珊瑚的系統分類和演化階段,將沉積相與構造背景相結合,區別不同的古地理格局與古構造框架,主編出版了《中國古地理圖集》;提出了層序地層的分類級別體系及其與天文周期之間的可能聯系,出版了《中國層序地層研究》;在大地構造方面,提出了構造名詞體系和中國及全球的構造單元和構造階段的劃分,提出了以泛大陸為準的大陸聚散周期,進行了全球古大陸再造研究,提出了地球演化中可能曾發生階段性有限膨脹的設想,由此形成了全球構造活動論和歷史發展階段論相結合的地球史觀。地質學史方面,提出以學科史和學科思想史為主要研究方向,主編出版了《中國地質科學五十年》。發表論文180餘篇,出版專著、文集、圖集和教材20餘種。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994),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特別獎(1996)。
趙鵬大教授(1931.5— ),男,滿族,遼寧清源人,中共黨員,1980年任教授,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1995),地質勘探學家、數學地質學家。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58年在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研究生畢業並獲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礦產普查與勘探、數學地質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校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名譽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及地質勘探、礦業、石油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地質教育研究分會會長、礦產勘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數學地質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九屇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定量地層委員會表決委員,IAMG雜志《不可再生資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編委及IAMG雜志《計算機與地學》(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通訊編委,《中國地質大 學學報——地球科學》主編。曾任國際地質數據委員會亞洲地區代表、國際數學地質協會專門委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