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質局庄益明
❶ 吉林省有什麼好的地質單位啊
中國石化東北石油局吉林省地礦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版總隊權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吉林地質勘查院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院 吉林省核工業地質局 吉林省第一地質調查所 吉林省地礦局 中科院東北地理研究所 中鐵十三局 吉林省地質礦產勘查局 吉林省地礦測繪院 吉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所 吉林省煤炭地質調查總院 吉林省地質調查院 吉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國土資源部長春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我就在長春上大學,學的是物探,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研究所怎麼樣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屬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下屬的礦產勘查單位專,下屬的研究屬所主業是研究和總結鈦、鋅、鋁等有色金屬在吉林省的分布規律、賦存特徵和未來的勘查方向。吉林省在地質歷史上構造活動活躍,具有較好成礦條件。從專業研究的角度看,在這個單位工作有較好的前景。
❸ 吉林省煤田地質局的下屬單位
吉林省煤田地來質102勘探公司自 吉林省煤田地質203勘探公司 吉林省煤田地質112勘探公司 吉林省煤田地質物探公司 吉林省煤田地質勘察設計研究院 吉林省煤炭地質調查總院 公主嶺幹部學校 公主嶺鑽探機械廠 東煤長春建築基礎工程公司 吉林省岩土公司 長春東煤房屋建設開發公司 美燁酒店
❹ 吉林省煤田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吉林省煤田地質系統始建於1953年。 1998年全國煤炭地質勘探系統下放地方管理。1999年3月12日吉林省煤田地質局正式組建。局的行政級別為副廳級。吉林省煤田地質局原隸屬於吉林省煤炭工業局領導,2009年,隨著吉林省煤炭工業局撤銷和吉林省能源局正式成立,吉林省煤田地質局正式劃歸吉林省能源局管理。是省財政一級預算單位。
❺ 實現大區地質資料信息為地方經濟有效服務的思考——以東北大區為例
董佩信
(沈陽地質調查中心沈陽110034)
摘要本文通過國家對地質資料信息在大區的服務定位,介紹了東北大區的工作性質和特點、當前服務的現狀,分析了當前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需求,明確了社會化服務的定位,提出了如何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的思考。
關鍵詞地質資料信息職能定位有效服務
近年來,國家為了加強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在原有6個區域地質礦產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區域地質調查中心(簡稱為大區中心)。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政府宏觀管理職能的強化。以區域地質為研究對象的大區中心,對區域內地方經濟發展和規劃部署顯得尤為重要,大區館藏地質資料信息的開發利用更是必不可少的決策參考。
東北大區的工作范圍包括了東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總面積126萬平方千米的地域。大區地質資料信息是歷史上形成的以區域地質礦產研究為內容,按照國家劃定的工作區域開展多年工作所積累的地質資料。這些資料涵蓋了1949~2009年內區域地質、礦產、水文、礦床、地層、古生物等內容。2008年,國家又將遙感、航磁、重力、化探、重砂等信息資料庫下放至大區實行分級管理,隨著今後一個時期國家對基礎地質、環境地質的日益重視,進一步投入資金探明資源,對於地方經濟的規劃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東北大區中心的地質工作及其特點
東北大區中心的前身是地礦部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成立於1963年,是集中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地質局科研人員組建的研究所,研究的范圍在東北地區,研究的內容包括區域地質、礦產、地層、古生物、非金屬礦產。經過幾十年的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的地質資料。進入20世紀80年代,該所又開展了全國性的黃金礦產的研究和找礦,進一步拓寬了工作領域。1999年國家成立中國地質調查局後,該所承擔了東北地區國家地質大調查項目,經歷了從事基礎研究、區域地質、地質找礦、承擔國家大項目的歷史演變。
2006年,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安排和部署,調整和增加了工作職能,賦予了其地質調查、地質科研、項目監管、信息服務4項職能。2008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又進一步明確了大區中心要承擔起國家地質調查項目、區域地質科學研究、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大區項目監理等職能,從而使區域內國家地調科研項目與地方項目關系得到了理順,解決了以往工作形成的地質資料匯交時限、圖文質量、社會化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為大區地質資料及信息能夠為區域經濟服務創造了條件。
2 大區地質資料服務的現狀
2.1 館藏資料豐富
為做好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工作,沈陽大區中心對館藏資料、紙質圖件進行了全面清理,根據專業類別劃分為區域地質、礦產地質、物探、化探、遙感、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地質綜合研究等。截至2009年,共計清理出地質資料和圖紙32.494份/張,其中:地質成果資料8398份、各種比例尺地形圖23700張、地質科研資料及研究報告10215件,以上資料均以紙介質為主。國家開展地質大調查項目以來,大區共收到國內地勘單位在東北地區工作的地質成果報告187份,全部為電子文檔,接收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全國地質資料館分發的數字地質圖資料庫、東北地區礦產地和工作程度資料庫、同位素地質測年、全國岩石資料庫,還接收了東北地區重砂、重力、地球化學、航磁、遙感等重要的基礎資料庫。此外,大區還在通過以往地質考察、學術交流等活動收集了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朝鮮等周邊國家的地質資料,以及美國、日本、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相關地質、礦產資料。以上這些都為東北地區地質調查、地質找礦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資料。
2.2 服務體系不健全
目前,由於沈陽地調中心組建的時間較短,以往館藏的地質資料正處於清理、整理階段,尚需要較大的投入對紙質文檔進行數字化工作,後期形成的電子文檔和全國地質資料館提供的各類基礎資料庫還存在著綜合分析、研究、加工直至為社會服務的組織機構和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直接服務社會的電子信息平台還沒有完全建立,還沒有與大區內各省(區)、市(地)地方政府實行有效的科學對接。諸如大的成礦區帶尋找新資源、國家商品糧基地農業地質調查、城市經濟帶地表地下水及環境污染問題的防範、生態保護、西部找水、老礦山外圍找礦等問題都需要與地方政府高層達成共識。
3 大區地質資料服務定位與社會需求
國家設立大區地調中心,就是要把繁雜集中的事務劃分為獨立的區域,代表國家開展基礎性服務。東北大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定位,就是要以東北地區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為目標,圍繞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任務提供基礎地質、環境地質和礦產資源、水資源現狀、資源可利用程度、資源可持續發展遠景等資料,為政府領導宏觀決策、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其總的要求如下。
3.1 提供油氣資料和基礎數據,尋找新的資源接續地
東北地區是我國石油的主產區,大慶油田、吉林油田、遼河油田生產的石油佔了全國陸上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隨著石油開采年限的增加,資源接續問題已經納入國家和地方領導的工作議程,近年來,國家與石油管理部門已經出巨資開始尋找新的油氣資源,東北大區利用區位的優勢,已經向國家申請了前期基礎地質工作經費,開展了調查工作。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等尋找儲油構造含油盆地方面已經有了重大進展,與大慶油田聯合開展進一步找礦工作已經啟動。
3.2 提供找煤信息資料,鞏固東北能源基地地位
東北一直是全國的主要煤炭產區,遼寧、吉林兩省曾經為新中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資源。隨著多年開采資源量逐年減少,深部、外圍找礦將作為國家新一輪找礦的重點,礦山塌陷將是煤炭生產老區地質環境研究的重點。黑龍江產區作為服役期的煤炭基地是東北的重要產區,將承擔起全區經濟發展的資源供給;新興的蒙東區的煤炭基地是東北地區今後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補充。煤電聯產、煤氣化將是今後一個時期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建設的重點。隨著國家基礎地質工作的加強,建設大區地質資料信息網路平台為加強能源基地、老區的改造和新區投入及時提供信息服務,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的重點。
3.3 提供農業地質信息資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東北地區是中國的米糧倉。多年來,松遼平原一直是全國糧食的主產區。「十一五」期間,國家把商品糧基地建設納入了國家糧食安全的范疇,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和完善。2004年,東北地區開展過局部的農業地質調查,對糧食主產區土壤、土質化學成分進行了化驗分析,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後續的綜合研究、土質改造、調養補充元素、土質與種植物的研究工作尚未開展。如若要保證國家糧食主產區產量、質量的提高,這項工作必不可少。因此,農業地質資料信息的更新和及時提供,有利於國家投資政策的制定,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3.4 提供水資源、環境地質、城市地質信息,助推東北城市經濟圈的發展
東北地區水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勻且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嚴重。近年來,地表水水質污染情況嚴重,地域內松花江區、遼河區經監測評價,一二類水質河只有10%;三類水質河佔34%;四類以上水質河佔56%。而地表這些水源是整個東北中部城市經濟圈(包括哈爾濱、長春、沈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保護好水資源,搞好地質環境即是保證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的需要,也是保證70%城市人口生產、生活的需要。做好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城市地質基礎信息的提供,建設安全穩定的中國汽車產業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現代農產品加工基地,將成為這一城市經濟圈的重要內容。這個經濟圈將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
3.5 為尋找新的礦產資源和老礦產地找礦服務
大興安嶺和遼吉東南部兩個成礦帶在「十一五」期間被國家列為東北重要的成礦區帶。大興安嶺成礦帶隨著國家基礎地質調查項目的深入,金屬礦產、能源礦產找礦已初露端倪;遼吉東南部深部和老礦山外圍找礦也已取得突破。對照總結,深入研究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和前人地質資料,藉助國家在以上地區開展的其他基礎地質、地理信息將對該區的地質找礦意義深遠。
4 實現大區資料信息服務與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對接
4.1 圍繞自然資源和地方發展目標開展綜合研究
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以礦產、森林、資料為依託,確定了二十一個基地建設目標。圍繞這些目標沈陽地調中心提出了「兩區一邊」的礦產資源工作戰略和「一帶兩廂」的水環地質工作戰略。「兩區一邊」就是把大興安成礦區、遼吉南部成礦區、東北周邊國家資源區作為地質找礦工作的重要區域,「一帶兩廂」就是把中部城市經濟帶、東廂水資源基地生態區、西廂生態屏障建設區作為水環地質工作的重點。通過爭取國家專項工作資金,通過與區帶涉及的省(區)市(地)縣(市)政府達成共識,開展礦產、水資源、環境等基礎地質調查評價工作,提高基礎地質工作程度,服務於地方經濟,為可持續發展服務。具體工作內容:①編制工作計劃,有針對性結合國家批準的基地建設目標提出基礎地質工作任務書,申報國家地質專項,爭取省(區)市(地)政府專項資金。②組織不同研究小組開展專項研究。依靠國家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撐以大區中心為核心組織省(區)地勘部門、環境監測部門、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參與專門課題組,根據以往地質資料和科研成果,對照近年來國家地質調查項目取得的成果,利用新近完成的國家航磁、遙感、重力、化探等基礎數據信息,對重點成礦區帶、深部外圍老礦區、糧食主產區土壤、地表、地下水資源進行深層次的研究,提出有利於地方政府宏觀決策、制定產業政策的結論性意見,將資料信息服務落到實處。
4.2 准確定位,為地方經濟發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全國大區中心確定的地質調查、地質科研、資料信息服務、大區項目監管4項職能,圍繞國務院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目標,大區中心的定位要在宏觀目標區內開展好綜合地質調查,加強礦產資源區域評價,促進東北地區新的礦產資源接替基地建設,提高對中部城市經濟圈水資源和環境地質的調查評價和地質保障能力;進一步開展糧食主產區的農業地質調查工作,不斷提高重點地區的基礎地質調查程度;充分挖掘原有的地質成果資料和地質科研成果,提高研究程度實行老資料二次開發;充分利用國家基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開發和利用圖形、數字軟體,向社會提供地質找礦、基礎地質、水環地質信息服務,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
4.3 實現資源利用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
大區中心建立礦產資源分布、儲量、品種、品質信息系統,建立基礎地質、水資源、地質環境數據查詢系統;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地質構造單元,提供不同的礦產資源、信息和基礎數據,建立公共信息服務網站,開展網上信息服務;建立專業專家咨詢小組,對不同區域、不同礦產、不同地質條件提出專家意見供政府宏觀決策參考。地方政府可以提出研究課題和工作項目,邀請專家小組開展工作,在國家公益性地質投入的框架內充分利用國家的地質資料和信息資源,以最小的經濟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張允平.對東北地區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思考
❻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吉林地質勘查院怎麼樣資質待遇
這些地質系統還是比較不錯的,這個地勘院比吉林省的地質隊效益好多了,要是能進去以後發展都是不錯的 ,祝福能進去啊
❼ 吉林省煤田地質局的介紹
吉林省煤田地質系統始建於1953年。 1998年全國煤炭地質勘探系統下放地方管版理。1999年3月12日吉林省煤田地質權局正式組建。局的行政級別為副廳級。吉林省煤田地質局原隸屬於吉林省煤炭工業局領導,2009年,隨著吉林省煤炭工業局撤銷和吉林省能源局正式成立,吉林省煤田地質局正式劃歸吉林省能源局管理。是省財政一級預算單位。
❽ 吉林省長春市核工業地質局是省職單位嗎
是的,是正常的上下級管理關系!7955
❾ 吉林省煤田地質局的機關結構
局機關現設7個職能管理處室,分別為: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財務審計處、人事處、規劃發展處、地質勘查處、裝備管理處。
❿ 吉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下608隊事業編技術人員工資有多少
我是吉林的 東北的地礦單位總體從效益上偏低 因為每年只有六個月左右的時間能接活 剩下都是漫長的冬天 效益好的單位基本都是手裡有礦權的 但是話說回來 地礦單位是窮不到哪裡去的 一年六到八萬總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