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石嘴山市地質局

石嘴山市地質局

發布時間: 2021-02-15 17:50:56

『壹』 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經濟生活領域發生的變化

十一屆三中全會至盡以近二十六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開辟和平環境贏得時間,使我國經濟得以高速穩步增長。從1981年到1995年比原來提前5年完成了翻兩翻的目標。2000年實現了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黨的十六大又十分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戰斗在科技前線的專家學者,進一步發揮「兩彈一星」精神,實現了載人宇宙飛船順利回收的航天大業。這是當前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高科技術,在發展國家中我國是唯一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工農業發展的進程。我國工業已步入信息時代,工業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在國際上也佔有一席之地,不少產品我國成為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促進了農業持續發展。我國人多地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多年歷經大的自然災害及百年一遇的洪澇,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軍民齊心合力、艱苦奮斗,戰勝自然災害,多年連續豐收,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糧問題,市場副食供應充分,被世界稱為奇跡。

由於經濟的發展,高科技的發展,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從而使港澳順利回歸。許多國家願來華投資設立企業,特別是我國成功的加入世貿組織之後,贏來新的機遇,促進了經濟良性循環,得以持續發展。

『貳』 寧夏煤田地質局的成果

50多年來,自治區煤田地質局完成勘探面積9100多平方公里,累計鑽探進尺230多萬米,提交各類地質報告300餘件,探明煤炭資源/儲量314.5億噸,居全國第六位,預測2000米以淺煤炭資源量1721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奠定了寧夏資源大省的地位,累計探明水資源量9億立方米。勘探建成了石嘴山、石炭井、汝箕溝、呼嚕斯太、寧東、王窪、炭山等重點煤礦。完成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煤田碎石井勘探區詳查地質報告》獲第三次全國煤田優秀地質報告獎;完成的《鄂爾多斯盆地聚煤規律及煤炭資源評價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以來,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參與「一號工程」建設,完成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煤炭資源勘查總體規劃,承擔了基地建設全部地質技術工作和資源勘查任務。完成項目報告88個,完成鑽探進尺40萬米,產值7.2億元,探明煤炭資源量186.72億噸。其中,《寧夏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梅花井井田勘探報告》榮獲國土資源部特大型優秀地質找礦項目一等獎、《寧夏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清水營井田勘探報告》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第十三屆優質地質報告一等獎。在承擔自治區「一號工程」勘探任務的同時,進一步開展「攻深找盲」工作,在陶樂紅墩子勘查區提交新增探明煤炭資源量20億噸,在候家河勘查區提交新增遠景煤炭資源量190多億噸。在1993年和2005年先後兩次獲「全國煤炭工業地質勘查功勛單位」稱號。
目前,自治區煤田地質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胡錦濤總書記「又好又快地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講話精神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為指導,以為寧夏跨越式發展提供煤炭資源保障為己任,以《寧夏煤炭資源潛力評價》、《寧夏煤炭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等綜合研究項目為基礎,加大「功深找盲」力度,力爭在「十一五」期間,為全區新增煤炭資源量30~50億噸,為實現寧夏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的煤炭資源保障。

『叄』 大武口的旅遊點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從市區中心乘計程車10分鍾可達。是一處集山、林、廟、地質遺跡、軍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由五個景點組成:佔地1萬余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它展現了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生態建設的特有風貌;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的北武當廟,為四進院落的建築群,布局自然,錯落相間,整座建築結構精細,對稱呼應,莊重優美,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古廟。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曾欽書「護國壽佛禪寺」;省級地質公園-賀蘭山北武當地質公園,佔地68.8平方公里,園內地質遺跡富集,奇石嶙峋,象形石亦真亦幻,山勢陡險,氣勢宏厚壯觀。是一個擁有典型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的天然博物館;韭菜溝,為賀蘭山內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餘公里,清涼幽靜,水草豐美。加上部分已荒棄的軍事設施,更增加了撲朔迷離的氛圍,是人們尋幽獵奇的好去處;發現於1994年的小渠子溝古樹化石,為2億多年前的古植物,屬台木,出露地面約8米,樹原長40多米,樹徑60厘米,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景區內每年9月、10月舉辦北武當九九重陽登高節、廟會等活動。 位於大武口區城區西北五公里處,佔地12000m2,建築面積4300m2,始建於清順治2年(1645年),至今已三百四十多年歷史。寺廟座北向南,布局嚴整緊湊,建築形式多樣,是一座結構精緻,莊重肅穆的古寺院。從最南的前山門樓向北,依次是靈管殿、觀音樓、無量殿和大佛殿。中軸主要建築有山門樓、靈光殿、觀音樓、無量殿、多寶塔、大佛殿等;兩旁的鍾樓、廂房、配殿相對稱,秀美而有氣勢,是座結構精細,精巧優美的古寺。北武當廟是石嘴山市的風景名勝區,每年的農歷二月二、三月三、七月十五小廟會和四月八、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大廟會期間遊客眾多,登高遠眺,放眼平川,市區景色盡收眼底,是瀏覽觀光和宗教活動的好去處。
雄偉壯觀的明長城

市境內的長城皆系明長城,亦稱「邊牆」,是明王朝為防禦蒙古部落侵擾而建的,為著名的萬里長城的組成部分。
主要有:
舊北長城:舊北長城俗稱紅果子長城。明洪武至弘治年間(公元l386年至1500年)修築。這條長城西起賀蘭山扁溝,東抵黃河西岸,全長十五公里。舊北長城自扁溝至小墩灣遺址尚存,有的地段保存尚好。有《過舊北長城》一詩,詩雲:「依山傍水舊邊塞,鐵馬金戈古戰場。至今故壘殘垣上,猶有野花帶血開。」扁溝門向下約1500米處,由於地震造成牆體上下錯位1.5米,水平錯位1.45米,成為一處珍貴遺址,為中外地質,地震學界關注。
北長城:北長城又稱邊防北門關牆,俗稱大武口長城。這段長城建於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系兵部尚書王瓊勘察後奏請朝廷批准,由僉事齊之鸞督建的。北長城西起賀蘭山棗兒溝,東到黃河岸,長約五十里,北長城在今大武口村附近,明水湖農場東至鐵路一帶尚有遺跡。其它處則已變為農田、道路,不復存在。
長堤:長堤從舊北長城的終點越黃河,自內蒙古巴音陶亥始,南行過都兔思河,進陶樂縣境,沿黃河東岸南下,到橫城大邊(即東長城)。因其修築簡單,是一道非正式的長城故稱長堤。
西長城:西長城自甘肅靖遠蘆溝界進入寧夏中衛縣,逾河東,北上賀蘭山,長約四至五百里。這道長城建於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以前,古稱邊防西關門牆。
西河橋古生物化石

位於惠農縣尾閘鄉西河橋以西的賀蘭山下,佔地面積600m2。發現於1985年,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發掘研究,西河橋古生物化石形成於10-15萬年前,現已出土的有犀牛、盤羊、大角鹿、老虎、獵豹、三趾馬等古動物化石。是研究古地殼變遷,氣候變化,古動植物滅絕最好的物證。引起了專家、學者、人民群眾和新聞界的關注。《新華社寧夏分社》、《中央電視台》和區內一些新聞單位做了報道。
大川生態旅遊區

大川位於賀蘭山麓北端,惠農縣境內。整個大川地勢平坦,從川底到川口約10-20公里,地形隨山脈走勢呈不規格化狀,川套山灣,山灣包川,走過一川是一灣,繞過一灣見一川,川灣相戀,引人入勝。春夏季節,這里是一片綠色的草海,大川及四周山坡之上,遍地野花綻放,蝴蝶、昆蟲嬉戲其間,生機盎然;秋冬季節這里山杏野果掛滿枝頭,蓑草金黃,自然幽靜,充滿情趣,令人遐想連篇、愜意融融。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位於賀蘭山南麓北武當廟與大武口區之間的山前洪積扇上,是大武口區發揚拼搏精神在亂石灘上建設起來的具有特色的旅遊景區。一期工程佔地4500畝,二期工程佔地5500畝,園內樹木花草皆為人工種植,共栽植適宜生長的松樹等樹木80多個品種37萬余株,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同時,興建了別具特色的熱帶植物園、荷花池、觀景廣場、森林公園紀念碑等,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森林景觀。
黃河紅柳園

黃河紅柳園區位於惠農縣境內,以園藝鎮沿黃河到禮和鄉銀河一線,佔地面積5萬余畝。5萬畝紅柳林被黃河與夾河夾在約5公里狹長的天水一線天內,形成了天然「湖心島」。坐小船渡過約15米寬的夾河進入紅柳林區,茂密的紅柳林讓遊人首尾難顧。在紅柳林中心地帶,有兩處寬闊的草地,為遊人提供了休閑娛樂的良好空間。紅柳林的東面是奔騰不息的黃河:紅柳林的東北方向,是橋架兩省的石嘴山黃河大橋;紅柳林的東南面,隔河相望,是—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和陶樂紅崖子丘嶺河谷。
星海湖

星海湖含義:星指群星燦爛,是世紀之星,希望之星;海是五湖四海,意為群策群力,發揚石嘴山精神,創造石嘴山速度,推進石嘴山發展。星海湖是為改善大武口城市環境,建設山水園林化城市而建,距大武口區市中心2公里,大平公路傍湖而過,距北武當生態旅遊區僅5公里,總面積30多平方公里,由聲琴島、鶴翔島、鳥島群等島嶼組成。這里沙鷗翔集,野鴨成群,種類繁多,蘆葦蒼翠,蒲草連連,清波幽靜。清晨的星海湖,美景如畫,彤紅的太陽,碧綠的蘆葦盪,銀色的湖面,當第一束金色的陽光投進清晨寂靜的湖水中,剎那間激活了一湖清波。遠遠近近的湖面豁然醒來,在盪漾,在閃爍,目光所盡之處,波光粼粼,好一幅誘人的圖畫!午後看星海湖,湖光山色盡攬,賀蘭山突兀眼前,山幽幽,水悠悠,看久了,會生出恍若隔世之感。

星海湖
星海湖,是依據《石嘴山市城市防洪規劃》、《大武口區東部濕地綜合整治規劃》、《星海湖濕地自然保護及綜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設計規劃,是石嘴山市委、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也是石嘴山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的主要內容。它以濕地生態環境搶救性保護和開發利用為出發點;以防洪、調洪、蓄水補水、調節氣候為目的;以營造湖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山水園林化城市為表現形式;以防洪工程、中水自然氧化處理工程、濕地整治工程、退耕還湖(林)工程為依託;以整治形成的景觀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星海湖總面積43平方公里,濕地綜合整治工程分東、中、北、西、南、新六個區域,整治後形成常年性水面20平方公里,常水位以下蓄水2300萬立方米,汛期可蓄滯雨洪水6300萬立方米。蘭州軍區援建部隊對星海湖濕地整治工程給予了大力支持,援建部隊軍隊官兵於2003年11月正式入駐工地現場,投入官兵160人,各類大型機械及車輛93輛(台),疏浚土方150萬立方米。石嘴山市直各部門及有關單位積極為星海湖建設出力,70多個單位共為星海湖捐款122.56萬元,累計拉回石頭200立方、砂子2150立方,完成了星海湖東域南岸,星海湖北域東堤湖岸防護石、砂的任務,星海湖工程建設已完成了30平方公里的整治,恢復了20平方公里的湖泊濕地,初步具備了攔洪、蓄水、調節城市氣候的功能。星海湖的整治建設,把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城市防洪標准由十幾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我們今天觀摩的只是星海湖的兩個部分——南域和東域。
西沙湖

沙湖自然保護區
西沙湖位於平羅縣姚伏鎮以西1.5公里處。面積10000多畝,湖東有3000多畝的野生紅柳林,是鳥類、野兔等動物的天然樂園。當你在煙花五月的清明時節,步入西沙湖時,你的心會被那浩淼的湖水,奔騰的魚兒,飄香的蘆花,鳴叫的鳥兒所陶醉。此景此情,會讓人感悟到:詩情畫意,盡在湖中。
陶樂兵溝漢墓景區

兵溝大峽谷位於陶樂縣南部,距首府銀川40公里,蜿蜒曲折十幾公里。據史書記載是秦漢時期屯兵之地,故稱為「兵溝」。附近的「渾懷障」遺址為秦代大將蒙恬所築,溝內地形獨特,溝壑發達,縱橫交錯,充滿濃郁的神秘色彩,是旅遊探險的絕妙去處。《賀蘭雪》、《絕地蒼狼》、《陳真》、《武士》、《苦泉紀事》等十幾個影視劇組在此進行外景拍攝。兵溝北岸與黃河東岸之間不規則分布著百餘座葬墓群,有單葬墓、合葬墓,從內部結構看有磚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是寧夏目前發現最集中,數量最大的漢代墓群,具有較高的文物考古價值和旅遊觀光價值。
馬蘭花大草原

位於陶樂月牙哈新機井一帶,面積10萬畝。陽春三月,遼闊的馬蘭花大草原草長鶯飛。鳥語花香。馬蘭草一簇簇、一片片,染綠了茫茫戈壁。朵朵紫色的花朵隨風搖曳、爭奇斗艷。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紫色的花海,藍天、白雲、沙灘、鮮花,勾勒出一幅人間美景。相傳,馬蘭花是天宮仙女送給人間的快樂花,以其樸素純潔的風格倍受人們青睞。夏秋季節,牧草豐茂,牛羊肥壯,正是大草原風光最美的時節。從2000年開始,每年「五·一」在此舉辦「中國·寧夏·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四合木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對於研究物種的四合木,蒺藜科,落葉小灌木,高30-50cm。多分枝,偶數羽狀復葉,小葉2枚,無柄,花4瓣,白色或淡黃色。蒴果4深裂,裂瓣微彎曲。是中國特色有孑遺單種屬植物,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種之一,為強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被學術界評價為亞洲中部漠區的特徵屬,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其分布范圍非常狹窄,在世界范圍內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集中連片生長的四合木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麻黃溝周圍起源和變遷,探索物種發展的多樣性及其就地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國家林業總局已將四合木列入第二批野生珍稀植物名錄。
歸德溝

歸德溝位於石嘴山市境內的賀蘭山歸德溝,在整個賀蘭山脈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溝內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長城烽火台景區、古岩畫群保護區、鑽洞溝自然風景區、沙窯田園景區、芨芨灘山水泉。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是賀蘭山的一大美景奇觀,尤其是鑽洞溝自然風景區內的各種景點別具一格,有「仙鶴峰」、「望夕獅」、「十三潭」、「七仙潭」、「龍頭鑽官橋」、「拉一把坡」、「蛤蟆峰」、「灰鶴窩」、「仙人洞」、「神色潭」、「七棵柏」「雙乳峰」等景點,還有各種美麗的傳說,清冽可口的山泉水。
韭菜溝

韭菜溝位於武當廟北側,為賀蘭山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公里,四面環山,清涼幽靜,水草豐美,秀色可餐。
峽谷中的「情侶峰」、「天門洞開」、「山神巡遊」、「力士探險」…天然絕成,美不勝收,讓人恍惚置身於張家界的天子山,又彷彿信步於金鞭溪。溝內蜿蜒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汩汩流淌,泠泠作響,為天然礦泉,甘爽宜人。
韭菜溝的軍事位置,彌足珍貴。一是明代的軍事家為抵禦敵人的侵略,曾在山巒重疊海拔1500多米高的山頂上,修建了一段長約2000米的長城。本世紀中葉,因當代軍事國防的需要,賀蘭山中的韭菜溝中,又建造了許多軍事防禦工程,這山裡、山上的軍事體系愈加濃重了韭菜溝撲朔迷離的氛圍,對人們的尋幽獵奇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誘惑。
青山公園

青山公園1984年建園,佔地120畝,是目前市區內面積最大的一處園林式街心公園。園內現有各類樹木6000餘株,是廣大市民重要的休閑娛樂健身場所。為了突出「顯山、露水、透綠、通暢」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2002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青山公園進行全面改造建設,工程總投資1600萬元。
青山公園改造後,將在東、西、南、北分別建設別具風格的現代化音樂表演舞台和流沙門廣場、西門廣場及百花廣場等建築,公園內路燈、道路等設施也將改造一新,特別是規劃改造後的游樂場面積將比原來擴大一倍,綠化覆蓋面積達60%以上。青山公園改造工程和中心廣場地下人防工程完工後,將與中心廣場融為一體,成為一個面積更大、景色更美、環境更新、設施完備的現代花園式街心公園。

『肆』 大武口區的風景名勝

北武當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從市區中心乘計程車10分鍾可達。。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由五個景點組成:佔地1萬余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它展現了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生態建設的特有風貌;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的北武當廟,為四進院落的建築群,布局自然,錯落相間,整座建築結構精細,對稱呼應,莊重優美,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古廟。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曾欽書「護國壽佛禪寺」;省級地質公園-賀蘭山北武當地質公園,佔地68.8平方公里,是一個擁有典型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的天然博物館;韭菜溝,為賀蘭山內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餘公里。加上部分已荒棄的軍事設施,更增加了撲朔迷離的氛圍;發現於1994年的小渠子溝古樹化石,為2億多年前的古植物,屬台木,出露地面約8米,樹原長40多米,樹徑60厘米,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明長城
市境內的長城皆系明長城,亦稱「邊牆」,是明王朝為防禦蒙古部落侵擾而建的,為著名的萬里長城的組成部分。舊北長城:舊北長城俗稱紅果子長城。明洪武至弘治年間(公元l386年至1500年)修築。這條長城西起賀蘭山扁溝,東抵黃河西岸,全長十五公里。舊北長城自扁溝至小墩灣遺址尚存,有的地段保存尚好。有《過舊北長城》一詩,詩雲:「依山傍水舊邊塞,鐵馬金戈古戰場。至今故壘殘垣上,猶有野花帶血開。」扁溝門向下約1500米處,由於地震造成牆體上下錯位1.5米,水平錯位1.45米,成為一處珍貴遺址,為中外地質,地震學界關注。 北長城:北長城又稱邊防北門關牆,俗稱大武口長城。這段長城建於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系兵部尚書王瓊勘察後奏請朝廷批准,由僉事齊之鸞督建的。北長城西起賀蘭山棗兒溝,東到黃河岸,長約五十里,北長城在今大武口村附近,明水湖農場東至鐵路一帶尚有遺跡。其它處則已變為農田、道路,不復存在。長堤:長堤從舊北長城的終點越黃河,自內蒙古巴音陶亥始,南行過都兔思河,進陶樂縣境,沿黃河東岸南下,到橫城大邊(即東長城)。因其修築簡單,是一道非正式的長城故稱長堤。西長城:西長城自甘肅靖遠蘆溝界進入寧夏中衛縣,逾河東,北上賀蘭山,長約四至五百里。這道長城建於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以前,古稱邊防西關門牆。
西河橋古生物化石
位於惠農縣尾閘鄉西河橋以西的賀蘭山下,佔地面積600m2。發現於1985年,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發掘研究,西河橋古生物化石形成於10-15萬年前,現已出土的有犀牛、盤羊、大角鹿、老虎、獵豹、三趾馬等古動物化石。是研究古地殼變遷,氣候變化,古動植物滅絕最好的物證。引起了專家、學者、人民群眾和新聞界的關注。《新華社寧夏分社》、《中央電視台》和區內一些新聞單位做了報道。
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位於賀蘭山南麓北武當廟與大武口區之間的山前洪積扇上,是大武口區發揚拼搏精神在亂石灘上建設起來的具有特色的旅遊景區。一期工程佔地4500畝,二期工程佔地5500畝,園內樹木花草皆為人工種植,共栽植適宜生長的松樹等樹木80多個品種37萬余株,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同時,興建了別具特色的熱帶植物園、荷花池、觀景廣場、森林公園紀念碑等,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森林景觀。
黃河紅柳園
黃河紅柳園區位於惠農縣境內,以園藝鎮沿黃河到禮和鄉銀河一線,佔地面積5萬余畝。5萬畝紅柳林被黃河與夾河夾在約5公里狹長的天水一線天內,形成了天然「湖心島」。坐小船渡過約15米寬的夾河進入紅柳林區,茂密的紅柳林讓遊人首尾難顧。在紅柳林中心地帶,有兩處寬闊的草地,為遊人提供了休閑娛樂的良好空間。紅柳林的東面是奔騰不息的黃河:紅柳林的東北方向,是橋架兩省的石嘴山黃河大橋;紅柳林的東南面,隔河相望,是—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和陶樂紅崖子丘嶺河谷。
星海湖
星海湖含義:星指群星燦爛,是世紀之星,希望之星;海是五湖四海,意為群策群力,發揚石嘴山精神,創造石嘴山速度,推進石嘴山發展。星海湖是為改善大武口城市環境,建設山水園林化城市而建,距大武口區市中心2公里,大平公路傍湖而過,距北武當生態旅遊區僅5公里,總面積30多平方公里,由聲琴島、鶴翔島、鳥島群等島嶼組成。這里沙鷗翔集,野鴨成群,種類繁多,蘆葦蒼翠,蒲草連連,清波幽靜。清晨的星海湖,美景如畫,彤紅的太陽,碧綠的蘆葦盪,銀色的湖面,當第一束金色的陽光投進清晨寂靜的湖水中,剎那間激活了一湖清波。
西沙湖
西沙湖位於平羅縣姚伏鎮以西1.5公里處。面積10000多畝,湖東有3000多畝的野生紅柳林,是鳥類、野兔等動物的天然樂園。當你在煙花五月的清明時節,步入西沙湖時,你的心會被那浩淼的湖水,奔騰的魚兒,飄香的蘆花,鳴叫的鳥兒所陶醉。此景此情,會讓人感悟到:詩情畫意,盡在湖中。
陶樂兵溝漢墓景區
兵溝大峽谷位於陶樂縣南部,距首府銀川40公里,蜿蜒曲折十幾公里。據史書記載是秦漢時期屯兵之地,故稱為「兵溝」。附近的「渾懷障」遺址為秦代大將蒙恬所築,溝內地形獨特,溝壑發達,縱橫交錯,充滿濃郁的神秘色彩,是旅遊探險的絕妙去處。《賀蘭雪》、《絕地蒼狼》、《陳真》、《武士》、《苦泉紀事》等十幾個影視劇組在此進行外景拍攝。兵溝北岸與黃河東岸之間不規則分布著百餘座葬墓群,有單葬墓、合葬墓,從內部結構看有磚墓室、木墓室、石墓室、土墓室,是寧夏目前發現最集中,數量最大的漢代墓群,具有較高的文物考古價值和旅遊觀光價值。
馬蘭花大草原
位於陶樂月牙哈新機井一帶,面積10萬畝。陽春三月,遼闊的馬蘭花大草原草長鶯飛。鳥語花香。馬蘭草一簇簇、一片片,染綠了茫茫戈壁。朵朵紫色的花朵隨風搖曳、爭奇斗艷。放眼望去,是一片片紫色的花海,藍天、白雲、沙灘、鮮花,勾勒出一幅人間美景。相傳,馬蘭花是天宮仙女送給人間的快樂花,以其樸素純潔的風格倍受人們青睞。夏秋季節,牧草豐茂,牛羊肥壯,正是大草原風光最美的時節。從2000年開始,每年「五·一」在此舉辦「中國·寧夏·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石嘴山區四合木保護區
四合木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對於研究物種的四合木,蒺藜科,落葉小灌木,高30-50cm。多分枝,偶數羽狀復葉,小葉2枚,無柄,花4瓣,白色或淡黃色。蒴果4深裂,裂瓣微彎曲。是中國特色有孑遺單種屬植物,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種之一,為強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被學術界評價為亞洲中部漠區的特徵屬,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其分布范圍非常狹窄,在世界范圍內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集中連片生長的四合木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麻黃溝周圍起源和變遷,探索物種發展的多樣性及其就地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國家林業總局已將四合木列入第二批野生珍稀植物名錄。
歸德溝
歸德溝位於石嘴山市境內的賀蘭山歸德溝,在整個賀蘭山脈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溝內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長城烽火台景區、古岩畫群保護區、鑽洞溝自然風景區、沙窯田園景區、芨芨灘山水泉。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是賀蘭山的一大美景奇觀,尤其是鑽洞溝自然風景區內的各種景點別具一格,有「仙鶴峰」、「望夕獅」、「十三潭」、「七仙潭」、「龍頭鑽官橋」、「拉一把坡」、「蛤蟆峰」、「灰鶴窩」、「仙人洞」、「神色潭」、「七棵柏」「雙乳峰」等景點,還有各種美麗的傳說,清冽可口的山泉水。
韭菜溝
韭菜溝位於武當廟北側,為賀蘭山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公里,四面環山,清涼幽靜,水草豐美,秀色可餐。
峽谷中的「情侶峰」、「天門洞開」、「山神巡遊」、「力士探險」…天然絕成,美不勝收,讓人恍惚置身於張家界的天子山,又彷彿信步於金鞭溪。溝內蜿蜒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汩汩流淌,泠泠作響,為天然礦泉,甘爽宜人。
韭菜溝的軍事位置,彌足珍貴。一是明代的軍事家為抵禦敵人的侵略,曾在山巒重疊海拔1500多米高的山頂上,修建了一段長約2000米的長城。本世紀中葉,因當代軍事國防的需要,賀蘭山中的韭菜溝中,又建造了許多軍事防禦工程。

『伍』 寧夏石嘴山市有多少年歷史

石嘴山簡介石嘴山市是寧夏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跨黃河,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鄰;西鄰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黃河水與內蒙古鄂托克左旗相鄰;南連銀川平原與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交界。石嘴山市成立於1960年,現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兩區一縣,土地總面積5309.5平方公里。總人口744291人,非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8.2%,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回族人口點20.3%,呈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區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石嘴山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總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市人民政府駐大武口區,郵政編碼:753000。代碼:640200。電話區號:0952。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 面積4703平方千米,人口744291萬人(2009年9月)。
石嘴山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
大武口區面積1007平方千米,人口25.9萬人。郵編753000。
惠 農 區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3200。
平 羅 縣面積2251.6平方千米,人口29.85萬人。郵編75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石嘴山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較為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發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南暢北通,西高東低,山川雄健,景色秀麗。賀蘭山岩畫閃射著先古文明的光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漢墓夏冢,長城古塔,體現著土地的靈動和文化的燦爛;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呈現出塞上江南的秀麗風光。 著名景點北武當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是一處集山、林、廟、地質遺跡、軍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內每年9月、10月舉辦北武當九九重陽登高節、廟會等活動。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由五個景點組成: 佔地1萬余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它展現了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生態建設的特有風貌。
星海湖 </B>
星海湖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城區東部,山水大道穿湖而過。總面積43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曾是明代古沙湖遺址,原為城市邊緣的一片濕地。石嘴山人民經過搶救性的治理,把一片泥淖改造成碧波盪漾、鳥翔魚躍的湖面。景區由百鳥鳴、金西域、南沙海、鶴翔谷、新月海、白鷺洲六個各具特色的景點組成。
大水溝 </B>位於平羅縣下廟鄉常青村,東至昊王渠外30米,緊臨201省道,南至下廟鄉暖泉村路口,西至原西軸廠區(含廠區),北至下廟鄉與崇崗鄉交接處的泄洪溝,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屬於山地和洪積扇地。
平羅玉皇閣 </B>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介 紹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
森林公園 </B>
石嘴山森林公園位於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西北部,背依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按規劃將建成融遊憩、娛樂、生產、野趣、體育、文化、宗教等活動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它的建成,對大武口市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作用。
石嘴山森林公園於1997年11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平整綠化帶132萬平方米,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種植35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萬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個品種、32.1萬株樹木的栽植任務。先後建成了防風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紀念林、青年志願林、少年世紀林、軍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園等林區,樹木成活率達到93.8%以上。幾年來,園內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快,先後完成了全長11.7公里的四級揚水引黃灌溉工程、10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工程、3000米噴灌主管道和20套移動噴灌設施的安裝工作,鋪設壓力管道1500米,新建道路3000米。相繼建成並向遊人開放了荷花池、主大門、主大門廣場、亞熱帶植物園、文博館、回歸村等景點。其中,亞熱帶植物園盡現亞熱帶植物花卉,應有盡有;文博館收藏歷朝各代文物數千件,值得一去。
2000年,石嘴山森林公園綠化投資100萬元,在主幹道種樹1.1萬株。重點加大了高大常青樹的種植數量,共栽植3米以上高大常青樹木4500株,完成造林面積500畝,使栽植地段基本成林,較大地改善了森林公園的園林景觀和投資環境。森林公園集觀賞、游樂、餐飲、休閑於一體,被遊人譽為「戈壁綠洲」、「世外桃源」。
馬蘭花大草原 </B>是鄂爾多斯台地的一部分,距首府銀川30公里。這里草原面積10萬畝。陽春三月,大草原上馬蘭花爭奇斗艷,一派生機。每到秋季,牧草豐盛,牛羊肥壯,正是草原風光最美的季節。從2000年起,當地每年都在此舉辦「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平羅玉皇閣 平羅玉皇閣位於平羅縣城北端,始建於清代光緒元年,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寺院。玉皇閣規模宏偉,造型獨特,城隍、觀音、玉皇等12個殿堂高低錯落、重樓疊閣,殿內塑像更是形神各異、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內有城隍殿、觀音殿、娘娘殿、三清殿、無量殿、洞賓殿、三官殿、三母殿,還有文昌閣、關帝閣、鍾樓和鼓樓等主體建築和大量為遊客服務的輔助設施。整座建築造型獨特,氣勢雄偉,登臨三母殿可憑欄西眺巍巍賀蘭山,東望滾滾黃河.
景區每年農歷四五月間舉行的城隍廟會盛大隆重,人們裝扮成牛頭、馬面、判官、小鬼等簇擁著被高高抬起端坐在神輿之上的城隍神像巡遊,稱之為出駕,含懲惡揚善、體察民情之意。
平羅玉皇閣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群形式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工藝精美。高樓氣勢宏偉,小閣玲瓏剔透,陪襯有致,競相蓖美;樓閣山檐深遠,檐角翹指蒼穹,似雄鷹展翅欲飛;閣內所有殿宇盡為雕梁畫棟,或雕刻花卉獸禽,或彩繪山水人物,刀筆洗練,功庇深厚,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體,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寺廟之一。
田州古塔 </B>
距平羅縣城20公里的田州塔,俗稱姚伏塔,矗立在姚伏鎮東一公里外的柳蔭叢中。塔呈平面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塔頂呈六邊覆斗狀,塔底直徑為7.5米,南北各有一門,門牆上有對聯,對聯書法雋秀有力,對仗工整。
在數百年漫長的歲月里,田州古塔經歷了大小百餘次地震。後又於清乾隆年間(1783年)重修。1980年平羅縣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維修。1985年再次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湖 </B>該景區系國家首批5A級景區,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沙湖旅遊區在距銀川市西北56公里平羅縣境內的西大灘。1990年開發建設,每年接待遊客都在5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遊熱點,因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而被選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里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除了品種繁多的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里,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
湖西四周有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沙灘排球、足球等游樂設施,還有旅遊飛機空中觀光節目。
開放時間:08:00-18:00
位置: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
面積: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南沙北湖。這里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廣闊的沙湖萬畝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銀色錦緞,初夏,新葦如茂林修竹,鬱郁蔥蔥,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華蓋,或如屏障,微風吹來,綠影搖曳,婀娜多姿。
沙湖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鸛、天鵝等幾十種鳥類、數萬只在這里棲居,有時象移動的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它們的窩巢就築在水邊的葦桿間、蘆叢底,每年春季,各種顏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
沙湖的魚類與鳥群是大自然生物鏈上兩上相互依偎的環節。小魚兒是鳥的美食,鳥糞又是良好的魚餌,肥美的蘆根水草和豐富的浮游生物又是魚、鳥共同的食物。湖水裡常年生長著十來種魚,不僅有鯉、鰱、鱅、鯇、鯽,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在湖南岸的不族館里,還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
由於盛產魚類,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每有嘉賓,必以剛剛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鱅魚上席,鮮嫩可口,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遊客如有興趣,也可以親自釣魚、捕魚。
沙湖南面是一片面積3萬畝的沙漠,它和這萬畝湖水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伴侶,相互偎依,相映成趣,湖水碧波盪漾,沙海金浪起伏。
在銀川南門乘開往沙湖的旅遊專線車,車費10元,行程約1小時30分。 沙湖自然保護區 湖水如海,柔沙似綢,天水一色,葦叢若畫的沙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上,它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以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資源蘊藏量豐富,「沙、水、葦、鳥、山、荷」六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沙湖自然保護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中濕帶,沙湖獨特秀美的自然景觀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是西部絲綢之路上埋藏的寶藏,靜靜地等待人們的發掘。
沙:位於沙湖南端一望無際的沙漠給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覺訓練有素的沙漠之舟----駱駝載人進入大漠深處,陣陣悠揚的駝鈴聲清脆地在空中回盪,使人心神盪漾,如醉如痴。在這里,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尋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
水:霧海雲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鏡湖碧水充滿著盎然綠色,山綠水綠,構成一幅綠色的水彩畫,在這里游泳、盪舟都會時時感到清新舒暢,心曠神怡。
葦:沙湖東北面,蘆葦成片成叢,蘆葦幽深,遊艇在蘆葦中穿行,如同迷宮,不時驚起一串鷗鷺,令人興趣盎然。
鳥:沙湖是鳥的天堂,它水產豐富,無污染,更得到人類的格外關照,位於湖中心的「百鳥樂園」,又稱「觀鳥台」,是候鳥繁衍,棲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觀賞到天鵝、大鴇、中華秋水鴨、海鷗、白鶴、灰鶴等11目24科,百萬只鳥類在這里流連,成為沙湖景色一絕。
山:沙湖西眺,巍巍賀蘭山山峰高聳,重巒疊嶂,山上山下溫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積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陽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賀蘭晴雪」,為寧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聖潔象徵與實用價值為一體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現芳蹤,而沙湖的體現塞外江南景色的萬畝荷花苑,其荷花面積,規模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莊等處荷花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觀。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著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歲月滄桑,雄風依然。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南與平羅縣接壤,北與內蒙古烏海市相連,地理位置優越。
石嘴山市惠農區石嘴子公園於2006年7月20日開工建設,2007年6月15日竣工。公園沿黃河西岸呈帶狀分布,南起煤業橋,北至石嘴子,南北長7000米,東西寬50—200米,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公園採用了現代開放式園林的模式進行設計,集防汛、生態、旅遊、休閑、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同時將石嘴子文化和黃河古渡金羊毛文化作為設計的主線,以彰顯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石嘴子公園重點圍繞「三條主線、三個廣場、三個船型碼頭、六處水面、六個出口」進行建設。「此外,公園內還布局建設了吊橋、曲橋、閣、亭等功能性設施以及船帆、旗桿、花架、榕樹等裝飾性工程多處。
石嘴山市惠農區全力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增強城市聚集功能。石嘴子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一個更加舒適的休閑娛樂活動場所,而且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聚集效應,進一步加快了惠農區城市化進程 【資源狀況】礦產資源 石嘴山市曾是資源依託型城市,現已探明有煤炭、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石灰岩、輝綠岩、白砂岩、白雲母、粘土、金、銅、鋁、鐵等十多種礦藏,尤以煤、硅石、粘土等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煤炭儲量為25億噸,全國12煤種中該市就有11種;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儲量達6.55億噸,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的特點;被廣泛用於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硅石儲量5億噸,是硅系產品和玻璃工業的優質原料。粘土儲量1300萬噸,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原料。
土地資源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溝渠配套,林網交錯,現有耕地11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4.05畝,居寧夏灌區首位。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12萬畝,人均3.94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土地5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極大。多年來,石嘴山市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和全民義務植樹,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項目、平原綠化項目和現在正在爭取的「綠色中國」項目以及興果富民工程等,使該市農業、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積36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過到8.1%。
旅遊資源 石嘴山市風景名勝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九曲黃河穿境而過,萬仞賀蘭山擦邊而行。東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雄渾招人青睞;西看,「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名不虛傳;南有集大漠雄渾與江南錦秀為一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沙湖,北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四合木保護旅遊區和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園區,中有碧野婆娑的萬頃良田。民族風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來已久;賀蘭山岩畫、古長城遺址、古生物化石、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鍾鼓樓、田州塔等文物古跡熠熠生輝;大武口森林公園、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園、惠農萬畝枸杞園、萬畝紅柳園,平羅萬畝生態林等爭奇奪秀,後來居上。追今訪古,怡養性情,石嘴山的旅遊景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電力資源 現有國電大武口發電廠、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公司2家國有電力企業和一些地方電力企業,總裝機容量205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一批企業自備電廠項目,預計到2008年,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00萬千瓦以上。

『陸』 大武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北武當

星海湖

四合木具有極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天然史書。對於研究物種的四合木,蒺藜科,落葉小灌木,高30-50cm。多分枝,偶數羽狀復葉,小葉2枚,無柄,花4瓣,白色或淡黃色。蒴果4深裂,裂瓣微彎曲。是中國特色有孑遺單種屬植物,草原化荒漠的建群種之一,為強旱生植物。是最具代表性的古老殘遺瀕危珍稀植物,被學術界評價為亞洲中部漠區的特徵屬,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其分布范圍非常狹窄,在世界范圍內零星散見於俄羅斯、烏克蘭部分地區,集中連片生長的四合木僅存於石嘴山區最北端麻黃溝周圍起源和變遷,探索物種發展的多樣性及其就地保護,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我國荒漠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探索荒漠地區可持續發展途徑具有重要的價值。國家林業總局已將四合木列入第二批野生珍稀植物名錄。[8]

歸德溝

歸德溝位於石嘴山市境內的賀蘭山歸德溝,在整個賀蘭山脈系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溝內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長城烽火台景區、古岩畫群保護區、鑽洞溝自然風景區、沙窯田園景區、芨芨灘山水泉。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是賀蘭山的一大美景奇觀,尤其是鑽洞溝自然風景區內的各種景點別具一格,有「仙鶴峰」、「望夕獅」、「十三潭」、「七仙潭」、「龍頭鑽官橋」、「拉一把坡」、「蛤蟆峰」、「灰鶴窩」、「仙人洞」、「神色潭」、「七棵柏」「雙乳峰」等景點,還有各種美麗的傳說,清冽可口的山泉水。

韭菜溝

韭菜溝位於武當廟北側,為賀蘭山的一條原始山溝,峽谷全長10公里,四面環山,清涼幽靜,水草豐美,秀色可餐。

峽谷中的「情侶峰」、「天門洞開」、「山神巡遊」、「力士探險」……天然絕成,美不勝收,讓人恍惚置身於張家界的天子山,又彷彿信步於金鞭溪。溝內蜿蜒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汩汩流淌,泠泠作響,為天然礦泉,甘爽宜人。

韭菜溝的軍事位置,彌足珍貴。一是明代的軍事家為抵禦敵人的侵略,曾在山巒重疊海拔1500多米高的山頂上,修建了一段長約2000米的長城。本世紀中葉,因當代軍事國防的需要,賀蘭山中的韭菜溝中,又建造了許多軍事防禦工程。

『柒』 你好,我想考寧夏石嘴山市地震局的職位,我是地理科學(師范)專業,不知道能不能報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寧夏公務員考試相關信息,具體可參考職位表
報考區直機關、面向「三項目」人員及「退役大學生士兵」定向招考職位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及《申論》為A卷;報考其他職位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及《申論》為B卷。
(二)筆試時間、地點:
筆試於2015年4月25日、26日在銀川市統一進行。具體考試地點以准考證為准。具體時間安排為:4月25日上午,《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下午,《申論》。4月26日上午,《專業科目》考試。
(三)筆試成績的計算:筆試成績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申論》成績之和。報考需要加試專業知識職位的,筆試成績按三門科目成績各自所佔比例折算。
符合公務員招考筆試加分條件的報考者,按照以下標准加分:
1、烈士的配偶、子女加20分;
2、回族考生加10分;
3、因公犧牲人民警察的配偶、子女加10分;
同一名報考者累積加分不超過20分。
(四)報考者於考試結束後30日內登錄報名網站查詢筆試成績。
(五)本次公務員招考與選調生、安全系統招考筆試同時進行,試卷類型相同的考生,兼報者筆試成績可通用。
詳情查看寧夏公務員考試網http://nx.offcn.com/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