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質局第七大隊
⑴ 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回冊答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廣東省惠州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湖北省地質七隊怎麼樣
我隊組建於1957年,前身為「鄂西隊」「老七隊」「宜昌隊」等;2014年加掛「湖北內省宜昌地質環境監測保容護站」。主要負責鄂西地區—宜昌市、荊州市、荊門市、神農架林區等31個縣市區(總面積5.79 km2)的地質工作。承擔著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與「地質環境保護」的責任。
先後被部省授予「地質找礦有重大貢獻地質隊」、「地質找礦功勛單位」、「湖北省2000-2010年地質找礦先進單位」、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模範地勘單位」和」全國百強地質隊」等榮譽稱號。
我隊屬湖北省政府省直二類事業單位。大隊機關:由黨辦、紀檢監察室、工會、離退休科、勞人科、財務科、安全科、綜治辦、總工辦、大隊辦公室等11個科室組成。隊屬單位:基地管理處、地勘院、探礦分隊、實驗室與工藝
⑶ 新疆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單位在什麼地方,待遇如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
待遇還是很好的!因為以前聽朋友提過!很有發展!
⑷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七地質大隊怎麼樣
簡介: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七地質大隊始建於1975年,先後隸屬內於冶金工業部、中容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華北地質勘查局,2000年屬地化管理劃歸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為省直事業單位。單位地處鄭州市鄭東新區七里河畔,佔地50餘畝,毗鄰鄭東新區亞洲第一大商務會展中心(CBD),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分布有新建高速鐵路客運火車站、地鐵站口及多個省、市政府機關,景色宜人,交通便利。
成立時間:1975-07-01
工商注冊號:事證第141000000319號
企業類型:事業法人
⑸ 山東省地勘局第七地質大隊在什麼地方
臨沂
⑹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七地質大隊地點在哪兒啊
臨沂。
⑺ 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的介紹
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是浙江省地質勘查局下屬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作為浙江省礦產勘版查開發的主力軍權之一,為浙江省地勘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多次重大發現和戰略性突破,在地質普查勘探中發現礦種57個,探明儲量礦種26個,大中型礦床30餘處,潛在經濟價值800多億元。榮獲「地質找礦功勛單位」稱號,並連續16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單位」稱號。2007年又被評為「全國地質勘查行業先進集體」。2011年9月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全國模範地質隊」,浙江省委命名為「地勘先鋒」榮譽稱號。
⑻ 浙江省第七地質大隊的時代先鋒
清晨7時,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內,晨光熹微、行人寥寥。浙江地質七隊隊員一同驅車趕往徐村礦區,經過連續的盤山路,上午9時左右終於抵達目的地,迎接是一分隊隊長陳升立。眼前的他身材瘦小面容黝黑,帶著一副眼鏡,正在觀察著地上的機箱岩心采樣。「我們主要做的是鉛鋅礦的普查。看,這個黑色的部分就是鉛鋅礦。」他拿起一塊樣本,指著岩石中一些黑色的部分告訴記者。
跟著陳升立,爬山去看一分隊的槽探點。所謂的路,不過是山中毛竹林間一條被人踩出來的窄窄小道,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手腳並用地往上爬。剛走一會兒,記者便氣喘吁吁,而陳升立如履平地、呼吸如常。借著中間稍事休息的時間,他告訴記者,由於這里山中多是毛竹林,中間沒有雜草灌木,相對而言已經是很好走的山路了。
而現在,雖然條件相對好起來了,但是相比其他行業,地質工作仍是「苦中之苦」。翻山越嶺就是家常便飯,一路走還要一路關注周圍地表岩石的情況,不時用鐵錘敲下岩石采樣,觀察後再放入包中。有些時候,一天要走好幾十里的山路,背著幾十公斤甚至上百斤的采樣。但縱使這樣,仍然擋不住地質隊員們的理想與信念。七大隊年輕的小夥子鄭剛,父親經營一個工廠,家裡條件頗為優越。然而他幾次三番地拒絕了父母讓其回家的要求,一心紮根在這里,紮根在這麗水的大山中。
除了野外作業的艱苦,精神的煎熬——對家人疏於照顧,深山中的孤獨與寂寞,更讓這些漢子們心中有說不出的苦。
電影《山楂樹之戀》中的老三就是一名地質隊員,他的愛情讓很多觀眾欷歔不已。現實生活中,地質隊員常年奔波在山間,談戀愛對他們而言是真正的「奢侈品」。就算結了婚,也是幾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在通訊尚不發達的以前,隊員們平時與家人的聯系全靠信件。但地質隊員經常在多個山區間流動,一封信往往要追著隊員走,個把月才能追到,還有大量的信件就此被退回。隊員們想家,常常想得眼淚都掉下來。
常年的野外作業,讓地質隊員們都得了「妻管嚴」。第七地質大隊隊長陳啟強告訴記者,地質隊員都怕老婆。為什麼怕?因為對家人疏於照顧心懷愧疚。地質隊中流傳著一句老話「有女莫嫁地質郎,一年四季守空房」。因此隊員們對妻子都是言聽計從,每次能回家的時候,也都是抓緊時間多做家務,為的是彌補一下平時不在家對妻子的虧欠。
而要說地質隊員最怕什麼,答案是面對家人需要照顧時的無能為力。老隊長沈庭槐,妻子生孩子時,七八名職工用門板抬著他妻子從礦區冒雨走了10多里山路趕到醫院,才保住了母女的性命,而他自己卻因工作需要堅守崗位。
而對於孩子,這種愧疚就更為沉重。陳啟強直言,地質隊員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學的很少。因為這些孩子小小年紀便要跟著父親過漂泊的日子,很多孩子讀一個小學要換四五個學校。
對於父母,地質隊員們也是有很多虧欠。當年,陳升立的岳母病危,他的孩子才兩周歲。妻子白天上班,晚上管孩子,還要照看病床上的母親。萬般無助下,妻子幾次打電話讓他趕緊回家。起初,他答應了。可當時探礦施工進入關鍵時刻,需要他現場指導。工作與家庭兩難的抉擇中,他暗暗決定等施工一結束就回去。但最終他和老人沒見上最後一面,遺憾和愧疚至今縈繞在他心頭。
雖然苦,但無論問起誰,這些漢子們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正是這「三光榮」精神,支撐著地質隊員在深山中無私奉獻。
憑著「三光榮」的精神,七大隊在半個多世紀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在浙西南1.4萬平方公里的山區先後完成鑽探施工近30萬米,探礦坑道掘進2萬余米;查明並提交13個大型礦床地質報告,20多個中型礦產地質報告。探明礦種57種,其中探明儲量礦種26種,潛在經濟價值達800餘億元。向國家提交金30餘噸、銀1000餘噸、銅鉛鋅140餘萬噸、鉬2萬余噸、螢石(礦物量)1700萬噸、高嶺土500餘萬噸、瓷土500餘萬噸……
然而,找礦之艱難,權威部門有統計:要找到一個大型礦床平均需要花19年,而每100個找礦項目中,能夠找到大礦的概率還不到1%。有些地質隊員,窮盡一生也未能找到礦。但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仍然無怨無悔地常年戰斗在大山中,也就是在這長年累月的堅守中,地質隊員們學會了苦中找樂。
說起找礦中里苦中作樂,七大隊黨委辦公室主任陳衛良滔滔不絕:「別人在山裡遇到蛇嚇都要嚇死了,地質隊員看到蛇反而開心。為什麼呢?抓回去就是一頓下酒好菜啊!」他告訴記者,學校畢業前他煙酒不沾。但是到了地質隊,白天忙完了晚上沒事干,而且山裡又潮濕,就喝酒取暖,幾年下來練出點酒量。
除了山中的野味,山間的清流、野生的鮮果,看白雲飄過山岡,看山花爛漫……這些都是屬於地質隊員的風景。老隊員王寬弟告訴記者,其實地質隊員一天可以有好多個「快樂」:早晨吃早飯可以很快樂,在山裡工作時渴了有水喝可以很快樂,中午吃了午飯再休息一下也很快樂,工作中採集到樣本了很快樂,最後工作結束要下山了也是很快樂……「當然了,最大的快樂還是找到礦的快樂。」王寬弟笑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