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大學 » 湖北省地質局試驗測試中心

湖北省地質局試驗測試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2-14 18:57:51

Ⅰ 湖北省地質調查院和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調中心有什麼區別

地方軍和國家軍
地調院屬湖北局或廳
地調中心屬中國地質調查局

Ⅱ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

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主要圍繞地球科學的發展,結合我國地球科學研究、資源環境調查、評價的需要,開展實驗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研究與推廣應用,開展地質實驗測試標准化研究,開展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技術研究,推動地質行業實驗測試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截至到2008年底,共有在職職工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5人,包括正高級職稱11人、副高級職稱23人,中級職稱41人,有博士學位研究人員12人,碩士學歷研究人員25人,本科32人。現有3個職能處室、4個專業研究室、2個其他業務機構,有1個院級重點實驗室、1個公開出版學術期刊《岩礦測試》、3個專業委員會掛靠在中心。2008年度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獲准國家一級標准物質2項(其中1項合作),參加起草2個標准方法,公開發表科技論文共計44篇,其中SCI檢索刊物論文8篇。

副主任吳淑琪研究員

副主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宋其敏高級政工師

副主任羅立強研究員

主任、黨委書記尹明研究員

2008年中心實現貨幣工作總量4132萬元,固定資產達到3931萬元。2008年,中心共承擔(參加)各類科研、地調項目73項,項目經費總計1779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課題)24項,經費509萬元;地質調查項目12項,經費982萬元;省部級項目7項,經費29萬元;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25項,經費245萬元;其他項目5項,經費14萬元。

中心集科學研究與對外測試服務於一體,主要開展實驗測試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包括實驗測試儀器設備的研發與升級改造);生態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地質實驗測試標准化研究;地礦部門權威的分析測試、應用推廣與培訓。

中心是國家科技部所屬的13個國家級行業分析測試中心之一,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命名的地質實驗測試基地,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國家實驗室認可,並獲得國土資源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資質。

2008年度重要研究成果

科學儀器支撐裝置

科學儀器支撐裝置和系統的研製與開發:屬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重大項目《科學儀器研製與開發》第六課題,主要研究人員包括:江林、鄧賽文、詹秀春、尹明、劉明鍾、關亞風、王建清、王安邦、牛剛、成紅龍等。課題研製了9類裝置12種產品,取得專利15項(發明3項、實用新型10項、發明申請2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這些裝置突出了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實用性,並且有較廣泛的用戶需求和較好的市場前景,通過這些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可以提高目前我國此類裝置的技術含量,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改善分析樣品前處理工作的條件,大大提高目前我國分析科學儀器的應用水平和效率,這些裝置分別是:①功率連續可調微波消解裝置採用微波功率連續可調技術,具有防爆膜及多重安全保護機構。結合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現樣品消解過程中的智能、連續、低耗、低污染。輸出功率:200~1200W 連續可調;最高溫度:230°C;最大壓力:5MPa。②通用型自動進樣裝置分為三維方式(帶通用模塊)和極坐標方式兩類,通過計算機編程式控制制和精密機械結合對樣品的進樣進行准確、定量、自動採集和控制。③X熒光光譜分析熔樣機採用電熱和高頻感應加熱技術,設計結構框架、搖動機構和計算機參數條件控製程序。最大升溫:1250℃。④固相微萃取器配合GC使用,有3種以上的不同類型的萃取頭(PDMS、PA、碳塗層);使用壽命在50次以上。⑤1700℃陶瓷纖維馬弗爐比普通裝置節電60%以上,升溫速度快約1倍。其關鍵技術是設計及承受1700℃的陶瓷纖維板爐芯設計。⑥變頻致冷水循環器採用變頻原理,製冷功率/系統發熱功率低於定速式同類設備的1.5~2.0,可連續工作,溫度波動半徑約1℃。⑦微型固態吸附棒萃取器和熱解吸裝置微型攪拌棒耐溫250℃以上;對農殘有可逆吸附特性;對常用的有機氯(六六六類)、氮、磷和菊酯類農葯富集倍數不小於104;使用壽命30次以上。⑧室內裝修主要有害氣體檢測試劑盒大氣甲醛最低檢測濃度0.05mg/m3、氨最低檢測濃度0.1mg/m3;自動氣體采樣裝置可無動力精確取樣10mL、20mL或50mL。⑨全自動磨樣機磨樣速度≤30s/深度0.5mm;磨樣深度達2mm/次;磨樣平面度0.01mm;樣品夾持力:磨樣時樣品上面施加力應大於30kg;樣品溫度可達800℃。該項成果獲得2008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科學儀器支撐裝置

課題組成員在研發的設備前

地質調查多形態元素測試技術方法研究:屬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工作項目,主要完成人員包括:李冰、詹秀春、江林、王曉紅、饒竹、汪雙清、孫青、王燁、周康民、周劍雄、杜谷、徐金沙、方金東、李剛。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HPLC-ICP-MS測定天然水、土壤樣品中碘形態分析方法;建立了鹼消解HPLC-ICP-MS測定生物樣品中的甲基汞與乙基汞形態分析方法。

(2)完成了鋯石、硅酸鹽礦物和玻璃等進行了多元素微區原位的LA-ICP-MS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獲得較佳的結果;建立了基體歸一校正法;開展了鋯石中U/Pb同位素定年方法的研究,初步建立了鋯石U/Pb的LA-ICP-MS方法。

(3)採用了經改進的封閉熔礦溶解裝置進行鉑鈀樣品的分解,提高了樣品分解效率,減少了試劑用量及環境污染;制定了模擬野外駐地現場鉑鈀快速分析方法。

(4)利用優化處理後的帶消解、蒸餾和萃取的四種功能模塊,建立了總磷、揮發酚、氰化物及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在線分析方法,達到了對不同的樣品進行快速、簡便的分析目的。

(5)研製出地下水除氟濾料產品,其吸氟率達到1.1g/kg。解決了濾料吸氟飽和再生難題。研製出多功能除氟配套裝置,制定了簡單、合理的除氟工藝流程;進行了小、試及現場應用試驗,除氟效果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

(6)根據我國地質實驗室從事地質物料痕量元素分析工作的特點,提出了檢出限的確定方式和計算模式。確定了允許誤差的確定模式,提出了測試方法檢出限與地球化學圖色階劃分的關系。

(7)完成了超細加工技術與設備以及地質樣品粒度檢測技術與設備的調研。採用超細地質樣品的XRF分析結果表明,精度好於200目原樣壓樣法,與熔融法相當。超細樣品用於高靈敏度的ICP-MS/AES樣品量可降至2mg,減少了試劑消耗和樣品處理時間。

(8)建立了電子探針測定U、Th、Pb和稀土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電子探針測定獨居石年齡的分析方法和編程工作。制備與測試了二個磷酸鹽稀土標樣。完成了獨居石電子探針應用實例。

典型礦物激光剝蝕坑的SEM照片

A—橄欖石;B—鋯石;C—石榴子石

自動在線水分析處理裝置:總磷預處理功能模塊

(9)初步建立了三個地區不同類型的油氣地質樣品微量元素分析的電子探針分析測試方法。初步建立了針對不同類型油氣地質樣品的能譜分析方法。

(10)將固相萃取、圓盤萃取、加速溶劑和微波萃取等先進的樣品預處理技術用於不同的環境樣品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准確性。提出了電子轟擊和負化學電離源聯合測定多氯聯苯的新方法,使檢測的靈敏度和准確性明顯提高。首次採用國產502樹脂制備可重復使用的固相萃取小柱,在滿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性價比較目前的商品小柱明顯提高。

(11)建立了採用加速溶劑萃取技術測定烴源岩可溶有機質萃取和氯仿瀝青質含量的方法,並形成了烴源岩樣品可溶有機質萃取的ASE操作規范。建立了石油族組分分離制備(中壓液相色譜)方法,並提出了中壓液相色譜技術分離制備石油族組分的操作規范。

(12)完成了8個配套方法,建立了湖泊水體生態環境調查樣品中30項化學組分的分析方法。

(13)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農業地質植物樣品的制備方法;建立了適合於植物樣品中痕量和超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系列。

(14)研製了一個尿素有機碳同位素實驗室工作標准,建立了EA-IRMS測量碳同位素測量方法和GBⅡ-IRMS測量水中氧同位素和氫同位素分析方法。

甲基汞和乙基汞混合標准HPLC-ICPMS色譜圖

地質調查實驗測試標准方法研究與標准物質研製:屬國土資源地質大調查工作項目,主要完成人員:羅代洪、鄭存江、董高翔、宋業文、顧鐵新、程志中、馮靜、姜瑩、夏寧、甘露、孫德忠、屈文俊等。項目研製完成了13個金地球化學標准物質、5個高含量銅鉬及銀釩多金屬系列標准物質、9個鐵礦石標准物質、4個鉻鐵礦石標准物質、7個重晶石標准物質、12個稀有稀土精礦成分分析標准物質、1個地下水標准物質;還完成了4個硫化物多金屬礦石標准物質、5個油頁岩標准物質、3個珠江三角洲沉積物地球化學標准物質的樣品採集和樣品制備工作。該項目研製的標准物質定值元素多、覆蓋元素廣,每個元素所採用的定值方法均系該元素最適用的方法,主要為依據基準物質的濕法分析(滴定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原子吸收光譜、等離子質譜法、分光光度法)或絕對法(重量法),絕大多數均採用了兩種以上不同原理的方法,從而保證了定值的溯源性,標准研製過程溯源鏈完整。所研製的標准物質均采自我國具有典型意義的多金屬礦床,覆蓋了不同礦源、補充擴展了我國重要的多金屬礦石標准物質系列和地下水、金、油頁岩、三角洲沉積物等標准物質。開展了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評價中生物樣品分析標准方法研究。

項目開發了地質實驗測試標准研究技術合作與管理平台,制訂了標准物質技術合作平台元數據標准和數據規范,設計了資料庫,完成了數據處理和平台系統的功能模塊開發的軟體設計、編程、調試、應用等工作,並採集了標准物質原始數據。採用開發的標准研究技術合作與管理平台,實現了項目管理工作的創新。

標准物質

標准物質信息管理平台

Ⅲ 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隸屬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國家二級即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為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管理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現有職工880人,專業技術人員554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5人,高級工程師96人,工程師173人,博士生4 人、碩士研究生20人,專業技術力量雄厚。4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被評為省政府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全國勞動模範,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獲省、部級勞動模範。工程院院士劉廣潤、胡海濤、盧耀如,中科院院士陳夢熊曾先後擔任總工或從事科研工作。先後被授予「大慶式企業」、「全國地質勘察功勛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先進集體」、「湖北省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總站注重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注重專業技術儀器設備的更新、注重加強科研開發研究力度、注重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是一支技術力量雄厚、競爭力強大的水工環專業地質隊伍。 在全省設立武漢、襄陽、宜昌(三峽庫區工作站)、荊州、黃石、孝感、咸寧、十堰和恩施分站,設立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地質災害信息中心、水工環調查中心和水工環研究室等機構,還在迦納設立迦納長江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湖北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柬埔寨設有辦事處。

Ⅳ 找工作,想知道關於湖北核工業地質局的一些情況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始建於1955年,前稱為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大隊(核工業中南地質局專三O九大隊),屬曾隸屬於地質部、二機部、核工業部,1999年實行屬地化管理,劃歸湖北省人民政府,由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具體管理,是湖北省唯一的核地勘單位。該局發現的某大型鈾礦床,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湖北省核工業地質局現擁有固體礦產勘查甲級、水工環地質調查甲級、地質鑽(坑)探甲級、工程勘察甲級、液體礦產勘查乙級、地質實驗測試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乙級、地球物理勘察丙級、地基與基礎工程承包三級等資質,主要從事鈾礦地質勘查及其它礦產勘查、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地質災害治理、核應急處置、建設工程設計與施工以及膠輥製造和印刷業務。
地 址:湖北省孝感市體育大道309號
招聘計劃
一、常年招聘以下專業的成熟型技術人才:地質勘查、測量、物探、采礦、岩工工程。
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相關專業畢業,有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岩土專業要求注冊岩土工程師資格證書。一經錄用,享受局人才引進系列優惠政策,具體待遇面議,。

Ⅳ 湖北省地質局怎麼樣

簡介:湖北省地質局(原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始建於1952年,原隸屬於地質礦產部、國土專資源部,屬1999年劃歸湖北省政府管理,現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是全省唯一的綜合性地質勘查專業隊伍,主要承擔全省基礎地質、礦產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遊地質以及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預報和防治等工作;管理所屬地勘隊伍,負責所屬單位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全局現有職工16047人(含離退休職工)。局機關內設12個部門,核定事業編制84人,參照公務員管理。局屬事業單位25個。 近年來,湖北省地質局堅持更加緊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加緊密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需要,構建以地質找礦為主體、以環境地質和地質經濟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荊楚富礦、民生地質、新型礦業」三項重點工作,推動全局突破、轉型、改革、發展,努力開創地質工作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新局面。

Ⅵ 湖北地質實驗研究所單位里普通職工的公積金多少

應該是你工資的百分之20 你自己承擔10% 公司交10% 加起來總共一個月就有你工資的20%

Ⅶ 請問湖北地質實驗研究所的待遇怎樣

研究所應該冒視很好的吧 。。。待遇肯定在一般位置之上啊。。。

Ⅷ 地質局實驗測試崗是做什麼

地質試驗測試主要是光薄片鑒定、岩石礦物標本鑒定。 你需要有的專業知識是地質基礎、岩礦鑒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