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質大學校史館
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有哪些不錯的地標建築
當初是被地大的隧道吸引過來的!不過呆了快一年,也發現了越來越多超美的地方~
逸夫博物館
我國首個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逸夫博物館的大學
地大學子持學生卡免費參觀喲,裡面很多化石、礦物、標本,超級美的石頭!我們在新生剛入學的時候,一起來參觀過這里,之後也有帶小夥伴們來這里參觀,真的算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啦
地大的好看的建築還遠不止這些呢~只有來了這里慢慢發現啦!
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檔案館電話是
67885114
❸ 通過機要局查了下,說是我的檔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閆艷 接收的 7月9號那個人就簽收了的
你是考上地大了么?這個當然不能去檔案館查了,檔案館又不是存你檔案的,應該去咨詢你的學院,讓他們聯系教務處的相關負責人才行
❹ 武漢地質大學博物館周一開放嗎
地 址:武漢洪山魯來磨路(光谷廣源場以北)。市內乘709、59、401路公共汽車到地質大學
開放時間:(周一~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節假日:9.00~17.00
寒暑假期間僅在雙休日開放:9.00~17.00❺ 中國地質大學 為什麼有兩個校區,有什麼歷史來歷
漢口校區當年是一家地質學院,後來合並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關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聯系
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唐山交通學院,北洋大學等校地質科系合並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為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劉型為學校首任院長。學校位於北京學院路,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八大學院」之一,1960年被確認為全國重點大學。文革開始後不久,受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央決定將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北京地質學院於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開始新的辦學歷程。學校南遷過程中歷盡磨難,損失很大,一度散落在四個地區辦學。在湖北兄弟高校的幫助下,於1975年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文革結束後,為解決學校部分知名學者因為工作需要仍然留在北京的問題,1978年經鄧小平同志批准在北京恢復辦學,成立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武漢地質學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分別稱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總部設在武漢。1988年,學校經批准設立研究生院,是我國首批成立的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九五期間,學校又被確定為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轉教育部管理。2005年,根據教育部文件,位於武漢的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獨立辦學,教育部仍然以一個中國地質大學整體進行建設。2006年,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簽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同年,學校申報的「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財政部批准,中國地質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建設的一部分。❻ 武漢地大博物館是不是在武漢地質大學裡面
而且沒有武漢地質大學這個說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❼ 中國地質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作為地大16級研究生,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其實地大有很多地標性建築,在你看來習以為常,然而你在別的學校卻會發現沒有,至於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別的含義?那就要等你來學校親自去探索了!相信他們絕對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首先就是地質工作者的石刻雕像,他們少部分你能夠在學校明顯的地方發現,但大部分都在隱藏的角落才能發現!身穿工作服,肩背地質包,腰跨羅盤,頭頂藍天,足登巉岩,眼光深邃,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從他面前出發走向祖國各地,他是學校最具標志性的風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那裡已經站立了近30年。走進他,你會想要知道,他是誰?又經歷過怎樣的歷史變遷?而這個雕像的原型到底是誰呢?想要知道嗎?那就加入我們地大這個大家庭,自己探索獲得答案不是更加有趣嗎?
❽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中的校史館為什麼不開放
不需要門票只要在門衛那登記一下就可以然後在逸夫樓10樓博物館那登記一下就好了不過要注意是從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2:00-5:00 周二周四下午不開放開放時間好像是這樣的,不過周一周三周五下午比較保險!
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禮堂名字叫什麼
中國地質大學禮堂
❿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周圍有哪些有名的建築
隔壁:華中科技大學(華工)
出正門向南走到時魯巷,華美達五星級酒店,家樂福,大洋百貨
出正門向北走,中科院植物園,磨山風景區,森林公園,東湖